晓萍是一个台湾乡下的女人,漂亮却不年轻,有一个恋爱十年胸无大志的男朋友,每天看一本一个女人25岁去法国学烘焙的书,守着爸爸开的面包店,幻想着人生一定要去过法国才算完整。
多么真实的少女梦想。
有哪个女人在平凡得没有任何惊喜的生活里,没有幻想过会有一个王子从天而降,从此后的人生都是瑰丽的童话?
哪个女人敢说自己没有奢望过?
只是,正像她平凡的名字一样,过去的30年,她都生活在这间面包店,恋爱的对象是老爸的学徒,一个向自己求了六年婚都不能下决心嫁给他的人,因为去法国不是他的梦想,他只想努力经营这间面包店,踏实肯干,却更像家人,哪里还有恋爱时荷尔蒙上窜下跳的感觉?
有一天,25岁去法国学烘焙女人的儿子出现了,一个又帅又有钱,过去自己每天只能在电视上远观的偶像。
要带自己去法国,一偿自己及妈妈两代人的宿愿,虽然对10年的恋人很抱歉,可是这要怎么拒绝?
这不正是自己多年以来所想要的生活吗?
当终于要离家远行,飞机在前方等待,10年的旧恋人在身后追赶,距离那间面包店越来越远,才终于发现,自己是想去法国没错,但让自己更加割舍不下的却是这间面包店。
那个在身后追赶的旧情人,可以任凭自己欺负。
在家,自己是女王;离开家,是海市蜃楼一样的远景。
很美,很期待;同时,很怕,很不安。
小镇的女人,爱小镇的舒缓和乐,自己已经习惯了小镇的一切,也真的割舍不下这里的人。
爸爸,弟弟,还有那个和自己一样平凡深爱自己的人,这些才是握在手中的幸福,才是自己真正有勇气去面对的,没有压力的人生。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珍惜眼前人,去过不给自己压力,放松的人生。
只有真正放松下来,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例如去读一本有关别人的故事书,做一个美梦……这些是打动我的地方,你呢?
文/沐梵 (轻微吐槽,难得正经)台湾新电影到底是从何时起沦落得如此娘炮?
以至于小清新还成为它骄傲的标签。
新电影兴起初期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家国天下事拍得淋漓尽致,那时的电影人敢于直接与台湾历史对话,哪怕最终揭露的是民众苦难的命运。
那时的影像即便染着一圈温情脉脉的光晕或带着一种苦涩忧伤的情绪,可最终传染给观众的是一种坚韧勇敢的力量。
或许是前辈们光环太过耀眼,新生代们只能避其锋芒另辟蹊径,探索出了一条不耗神不虐心的小清新道路。
于是银幕上少男少女们搁置学业无视就业,只为谈一场白发苍苍时回忆起来依旧能够微微一笑的恋爱。
那些不识愁滋味的年轻男女主角们的人生宣言就是:要有最遥远的梦想,最矫情的恋爱,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所以出身平凡的Shopping会做着25岁在巴黎烘焙的美梦,会要求糕饼抛下店面抛下亲人陪她去巴黎。
可她真的有那么爱烘焙吗?
在乡间面包店也没见她努力学啊!
所有的面点都是糕饼完成,所有的打杂都由阿弟来扛,她不过洗洗盆子打打下手,怎么就矫情地非要远赴他乡学手艺了,而且还是去那个梧桐飘飞香吻也满天飞浪漫的一塌糊涂的巴黎。
姐姐你不想当村姑就直说嘛,干嘛一拒婚二劈腿地让人捉急。
Shopping姐姐理直气壮地说,人生不能没有梦想啊!
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不都是以要有最遥远的梦想为理由么?
《爱的面包魂》是道明显的台式风味爱情甜点,不同于大陆喜剧堆砌网络台词的东北乱炖味儿,也不同于香港喜剧癫狂自然high的火锅麻辣味儿,总之还是那走到哪儿都甩不了香草冰激凌的小清新口味。
故事的女孩清纯甜美,男孩要么活泼大方要么风采迷人。
不是不允许到用偶像剧的演员阵容,但用电影的成本拍出偶像剧的品质就不对了,不是谁都可以像铁道部一样财大气粗一掷千万拍出个大路货的。
一查此片原来是两位男导演的定情之作,哦不不,是两位男导演的处女作。
但处女作就可以用来作为原谅释怀的理由吗,怎么不想想姜文的处女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萨姆•门德斯一出手就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呢?
《爱的面包魂》当初的一大宣传点是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和去年同打风俗民情牌的《鸡排英雄》有所区别的是,后者通过一个虚构的夜市展现了台湾千姿百态的市井生活,弥漫着烟火味。
而《面包魂》则回归传统,试图用怀旧风情博取好感,为此还特地斥资五百万建了个百秤的面包屋,出现的所有高雄店面的古旧招牌也皆是手工绘制。
此外,播放乡民动态的有声微博——乡村大喇叭、里民中心阿不倒乐团、三太子、妈祖杯面包争霸赛,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人情味,从复古怀旧的层面来说,本片算是很细致很有诚意的。
但即便在复古上苦心孤诣,也依旧弥补不了本片故事的寡淡无聊,看片名以为要来个love or bread,that's a question的哲学大辩论,猜想或许会提出些新观点,让是选择在宝马里哭还是选择自行车上笑的男女生们不再那么进退两难啊。
可电影里哪有什么爱情与面包的冲突,无非是讲一个做面包的屌丝台客和青梅竹马的师妹忸怩拍拖了十年终于修成正果,最终爱情与面包两者兼得的故事,中间顺带将法国长棍面包炒成了壮阳药。
这样对得起伟哥玮柏(伟伯)多年来的口碑吗?
爱情与面包的激烈辩论不见端倪,文化差异倒是初露苗头,郭四说我的破牛仔裤怎能和你的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旧吉他怎么可以跟你的钢琴合奏?
波波哥哥也说过,喝咖啡的怎能与嚼大蒜的一起?
所以乡下妞儿晓萍毅然从中法混血王子那里全身而退,回去过着那大漠一颗沙人海一粒渣的平凡生活。
片中的晓萍与糕饼,说是青梅竹马,可全无火花。
其实南加大留学归来的女神陈妍希骨子里还是有点不待见陈汉典浓重的屌丝味,演对手戏时也不走心。
演员之间有无火花看眼神对视就立见分晓,陈妍希看陈汉典的眼神敷衍得更像是在完成任务,可一切换到与ABC倪安东的对手戏,眼里的浓情蜜意怎么也掩不住。
留洋背景加混血皮相果真是无往而不利。
糕饼最后追回小师妹,是要向广大屌丝证明你们也是可以逆袭高富帅抱得女神龟的,额好像是抱得女神归哦!
陈汉典的屌丝气质很适合演口头猖狂内心慌张的小混混,去年陈凯歌来台湾上节目也盛赞了他即兴表演的内心胆怯只能逞口舌之快的小弟。
不管是《艋舺》里的狗仔孩,还是《LOVE》里的火腿哥,都是十足的欠揍形象,被人嫌弃到连个全名都无。
本片里糕饼是个有点嚣张有点油,有点莽撞有点自以为是的青年,有爱意却又不忍握太紧,有梦想却又宁愿安于现状,性格里也有点口是心非,算是陈汉典擅长的演艺类型。
但他的脸、气质乃至他的性格,都因为喜剧因素太强而难以诠释内心戏,因而演技显得很外在。
诚然他是个模仿天才,但表情丰富台风活泼不代表他的套路就适用于银幕表演。
女神陈妍希是个得不到真爱的炮灰命,几年来雷打不动地旁观着那些追自己的所谓直男激吻。
《那些年》里初恋情人和新婚丈夫吻得天雷勾动地火,金像奖典礼看电影里的男友柯震东和自己电影角色的初恋柯景腾吻得旁若无人,这一次做面包的青梅竹马和和还是做面包白马王子直接来舌吻了。
女神风光无限的外表下也有一把辛酸泪啊。
附注:①晓萍的英文名字是Subrina,但你不觉得我帮她取的Shopping更合适么,不然干嘛布莱德每次都这么叫她?
②屌丝台客与FBT高富帅突如其来毫无缘由的肉搏明显是在拾《BJ单身日记》的牙慧啊。
BJ1里科林大叔与休•格兰特打得从餐厅滚到大街,深受观众喜爱,于是续集故意安排两人转战喷水池再战三百回合。
③FBT高富帅:FBT即French Born Taiwan。
不过倪安东本人是ABC。
结局还是满足了观众的心愿。
晓萍没有跟着布莱德去法国,在去机场的路上,被穿着三太子的糕饼骑摩托追上。
而且是在吃了糕饼花一晚上时间做出的面包之后,我想晓萍留下不是因为这面包有多好吃,而是因为糕饼的执着和爱吧。
电影的开头是糕饼准备向晓萍结婚。
这段拍的也是搞笑成分多一点,阿弟仔受糕饼之托要放烟火,因为风大的缘故,阿弟仔居然把自己的衣服烧着了,这是笑点之一,不过最后还是点燃了烟花,却是在糕饼求婚失败后。
之后晓萍没有把戒指戴在手上,而是把它制作成项链戴在脖子上。
并问了糕饼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以后怎么办。
糕饼若无其事脱口而出的说道:我们就在这里做一辈子面包,不是很好吗。
晓萍说,带我离开这里,我想去法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也是因为这一段对话,让我决心把这部电影完完整整的看完。
糕饼立即否定了晓萍的想法,我甚至觉得他是那么的不懂晓萍,起码那会是。
恰巧这时候,布莱德突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他的家乡是台湾,妈妈从小在这里长大,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妈妈当年认为全世界最好吃的面包。
他决心在这家面包店中学习,想要做出最好吃的面包。
接下来的剧情就围绕着面包展开。
晓萍在和布莱德相处的时间里,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她也是很矛盾的,一边是相处六年的男友,一边是完美无缺,志同道合的布莱德。
到底该怎么选择。
最后晓萍的爸爸决定举办一场比赛,晓萍对糕饼说:如果你赢了这场比赛,我就不和布莱德去法国。
可见这场比赛是多么重要。
比赛当天,布莱德和糕饼都做出了美味的面包,以五十票持平,关键的一票在晓萍手里,结果是投给了布莱德,然后哭着跑掉。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比赛前一天糕饼和布莱德在厨房做准备,最后竟拳脚相逼,两个人一通厮打,打到都没力气的时候,他们瘫坐在地上。
糕饼哭着说,你什么都有,可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晓萍。
布莱德也流着泪说,I have nothing,那些虚荣权利,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要一个爱的人,过平凡普通的生活。
比赛结束,晓萍要和布莱德去法国了。
晓萍爸爸的一番话让糕饼幡然醒悟。
“我做面包只给我的妻子吃,现在她不在了,那我做的好吃不好吃都不重要了。
”电影演到现在就已经接近尾声了。
晓萍临走之前,糕饼交给她一张报名表,让她帮着报名去参加法国的面包比赛,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因为糕饼终于懂晓萍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的有两点。
一是晓萍关于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法国这个梦想。
另一个是对美食的感受。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法国梦,准确的说是巴黎梦。
就算这个女孩再朴实,再朴素,她的心里总归是有一个巴黎梦,一个浪漫的梦。
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最幸福的事也莫过于和最爱的人一起去完成这个梦。
可是糕饼最开始的行为的确是很令人失望的。
这几天在家闲着无聊,就在网上看各种攻略,各种旅行团。
计划着十一出游,我需要这样的一次旅行。
很想去厦门鼓浪屿,赶在鼓浪屿限客涨价前去一次。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幸福感溢于言表。
美食带给人的除了味觉,嗅觉以外,更多的是幸福感。
我会因为今天吃到美味的糕点而快乐好久,也会因为有新推出的冰激凌口味而兴奋半天。
忽然就理解了安东尼为学西餐而放弃金融的疯狂举动。
布莱德最后在飞机上说了他的体会。
“我的旅程结束了。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将视线和心灵投入旅程中的风景和事物,生命因而被再次洗礼,我想我了解我当初所遭遇的瓶颈了,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只要有才华,就可以轻易成功,但却从来没有反省,要真正成功。
我了解到,是需要一颗真诚的心。
我终于找到了我母亲当年最喜欢吃的面包,全世界最好吃的面包,那个师傅在做面包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功成名就,他只用最真诚的心和最温暖的手来做面包,他没有使用任何特制的酱料,所有的材料都是最一般的,或许,我曾追逐的名与利都是虚幻的,我应该放掉过去,放眼未来。
”
≪爱的面包魂≫,讲述海归和乡下两位面包师为心仪女孩展开竞争的故事。
本片是近年唯一一部由面包展开的爱情电影,但这种小清新的风格大概只有台湾拍的出。
在本片中,倪安东耍帅,陈汉典搞笑,陈妍希卖萌。
三位主角为观众演绎出搞笑而不失伤感的爱情电影,而且片中的面包看上去很好吃。
总之,爱看不看。
在经历了艋舺 恋爱通告 宝岛双雄 翻滚吧阿信这些电影之后模仿达人陈汉典终于可以坐上男主角的宝座成功在海报的主演名单内位列第一在看完预告片后,确确实实我是冲着他去的当然,绝大多数失望也是冲着他而去的痞子英雄刚上的时候,为了将那种热血的气氛烘托到极致媒体朋友不惜让其自立门户,称它为台湾电影的新坐标一部真真意义上摒弃了文艺爱情因素的真正台湾热血电影暂且不论这样狗血的评价是有多装就冲着纳智捷那般火箭炮都击不烂的山寨效果我也无法苟同这样的论点,这论据实在不如豆腐渣工程坚挺台湾电影向来都在遵循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线前行早期的侯孝贤,杨德昌,李安 再到近期的易智言,张艾嘉,魏德圣三十年河东,河东三十年侯孝贤的沧桑,杨德昌的深刻,蔡明亮的隐晦,李安的多元台湾电影四才子的名声毫不逊色于国内的张陈冯陆对于国内电影市场的需求和目前观众所能的接受的影片类型包括众多历史原因造成的限制因素致使很大一部分原本希望通过电影表达个人思想的导演在权衡了诸多因素后选择了一种更易于被市场和大众所接受的影片类型我们称之为爆米花电影以上可以参考的导演和电影不在少数,攻击面太广,不做赘述因为《蓝色大门》,认识了易智言,更加认识了桂纶镁和陈柏霖转瞬数十载,易导的名字已不再有人提起,但论及经典《蓝色大门》必定榜上有名,这也使得片中的两位主角如此吃香一时间似乎所有由其中一位主演的电影都成了台湾爱情片的代言词不可否认,由陈柏霖主演的《台北飘雪》的惨淡票房已经昭示着这类影片在观众中的好感程度正在慢慢褪去论做作和煽情,韩国电影要夸张得多;论文艺和小清新,日本电影也能独占鳌头钮承泽在《爱》中对舒淇感情的的黔驴技穷未尝不是一种台湾电影对未来出路担忧的缩影我只是在想,台湾电影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未必就是爱情可以是麻吉,可以是热血,也可以是三小,都可以只要那些是真正的台湾电影 就足够了 《那些年》中的女神变胖了,一转身成了新片中的香饽饽唯一不变的是那双无辜的眼神和嘴角上扬时泛起的酒窝既然在相貌上桂纶镁,林宸希,陈意涵,郭采洁都可以是最佳人选那选择这样一位话题人物做女一号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夹杂着客家话,普通话,英语,法语的对白,无法不让人联想起《金陵十三钗》不能角逐奥斯卡的狗血原因倘若不是糕饼尝了布莱德做的长条面包后做出的类似食神里李兆基吃了撒尿牛完后举着白纱奔跑的黑帮老大还有糕饼喝醉后梦里浮现的和布莱德古装对决一分高下的场景再包括糕饼吃了一口法式西餐后和众人一起合跳印度舞的画面我还是情愿将这部片子单纯定义为爱情电影而非喜剧电影的就像恐怖不是靠尖叫,悲伤不是靠哭泣一样真正的喜剧靠的也绝非烂俗的幻想和虚构哪怕一句“thank you ”和“no Q”营造出的喜剧效果都比那些"秀"劲十足,OS永远是“你快笑啊”的场面要好很多说着说着竟然想起了王晶和刘镇伟,罪过啊罪过。。。
“男女之间是否有纯洁的友谊呢?
”“一个打死不说,一个假装不知,世间事大抵如此”法国是晓萍的梦,晓萍是糕饼的梦面包是布莱德的生命,布莱德是象征着糕饼理想的面包的主宰者于是,这一段长达六年的大师兄与师傅女儿的爱情长跑 最终理所当然地败给了只有六周的梦想制造者已经不想再用高富帅和屌丝这样的字眼去评述了糕饼是个勇敢的理想主义者 可以趁着酒劲要相恋十年的男子表白也可以在经历感情失败后对着弟弟和女巡警怒斥暗恋更可以免费为早餐店丽丽订做爱心生日蛋糕可就是在表达自己感情的道路上遇见了现实和理想两个劲敌布莱德是晓萍的理想,那里有法国,有理想中的面包糕饼是晓萍的现实,有平凡,有安逸的生活,有现实的面包选择怎样的面包,或者说是要饼还是要面包就成了摆在她面前的难题 好在糕饼的饼,不是画饼充饥里的饼布莱德,也不是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那个面包
先说说《爱的面包魂》整体故事节奏。
搞笑还是很随性且讨喜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不过这有可能是我看多了台湾综艺节目的原因,所以比较能够理解他们的幽默。
虽然如此,但还是喜欢。
而故事结构未免落入俗套。
如果这是个搞笑片,笑点未免少了些。
如果是个文艺片,那么故事性太差,而且导演把握故事节奏的能力也差了。
再加上,陈汉典眼睛没有灵魂,演技可谓一般,就更显得电影档次有些差了。
比如,演到二人要比赛的时候,我已经想到结尾了。
这不禁让我这个九流编剧有些飘飘然了。
而且,对于美食的快乐表现手法,抄袭痕迹太过严重。
有些令人厌倦。
再加上在所谓哲理层次上没有突出表现,却还想要教育别人,就更不禁让人厌烦了。
所以说,故事方面的中、后段可谓失败。
第一主角陈汉典的表现,虽然算不上及格,但是我觉得陈汉典有了十足的进步。
无论是在豆导的电影里,还是在王力宏的电影里,陈汉典都表现的十分悲惨。
很抱歉我用了“悲惨”这两个字。
因为,除了这两个字,实在是找不到另外的字眼来形容他了。
而在《爱的面包魂》中,陈汉典的表现似乎有些摆脱综艺艺人的掣肘。
可以算的上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电影演员了。
但是,看的时候总觉得,如果前半段换成梁朝伟来演,表现的肯定更为夺目。
对于眼神的把握,陈汉典可以算是完全没有分数。
而表情上,不再那么夸张,可能是他唯一成功的地方。
第二主角,陈妍希。
演技可谓三个人当中最为成熟的一个,但也还未到达纯熟的地步。
我个人认为,她对陈汉典、倪安东感情上面的表达,可以算的上拿捏的相当到位。
毕竟作为一个类似哥哥的恋人,火花这个东西倘若仍然存在,那实在是有虚假的成分在。
而对于倪安东,当然要有火花。
唯一做的有些不足的地方,可以说对于细微感情的拿捏不够,几场哭戏区分不好。
颇有千篇一律之嫌。
倪安东。
他和陈汉典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比陈汉典帅一点,所以演的差一些,也值得原谅。
可是,如果这样说,梁朝伟岂不是不用演戏也行?
对于他,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因为他的的确确就是个新人而已。
其中陈妍希的老爸,对于细节的把握可谓老道。
算是最佳配角吧,当然仅仅是这部戏里面的
喜欢陈妍希,喜欢台湾的电影,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简单,汉典的演技还需提高,尤其是吃面包那时候的表情还是过于浮夸,但总的来说还是挺感人的,陈妍希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总会出现一条项链串一个戒指,估计那枚戒指是她自己的故事吧。
在电影中晓萍犹豫不定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十年的感情,一想到被背叛,就觉得天崩地裂,撕心裂肺,现实当中估计也有很多这种狗血的剧情发生吧,爱一个人,一面会为了她的未来,做出很多自己承受不住的事情,难受的就只想死掉的感觉,另一面,又想让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去掌控她的幸福,让她幸福。
感情就是矛盾的组合,常常让人飘忽不定,心神不宁。
在俘获她的芳心的同时,我们应该常常扪心自问,自己做得够好吗?
这样才时时记得当初的承诺吧。
自己的一些观影感受,不喜勿喷,欢迎指正。
看某期康熙才驚覺——陳意涵30歲了,陳妍希再過一年也30歲了。
按電影里糕餅的話說,按農曆算,她今年已經30歲了。
這是個多麼可怕消息,上一秒她不是還和柯震東在教室裡互罵大傻瓜么?
怎麼下一秒就變成了需要在海島上和陌生人熱吻來尋求慰藉的30歲女人了?
“女人過了35,什麽事都做的出來”電影在一開始就給了我一個火辣辣的耳光,陳漢典VS倪安東?
臺客麵點學徒PK國際混血麵包師?
OH NO!
除非這個三十歲的女人是想搞笑,否則沒有一個女人會選擇前者。
更何況,這個女人在學法語,房間里貼滿了巴黎的海報,英文聽力目測過6級,還長得又軟又蘿莉,我想不出任何理由她會選擇跟一個自己拒絕了6次求婚的人在一起。
因此,電影一開始,就是個單選題。
我期待的,只是那個叫布萊德的混血小帥哥如何一步步成功成為第三者的過程罷了。
至於愛情……17歲的時候看《藍色大門》覺得愛情是沒有理由的。
我愛你,不管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就是一頭栽進這個所謂愛情的陷進了。
到了22歲,看很多的台灣小清新,聽很多的情歌,我也沒有辦法說服自己說——愛情是沒有理由的。
愛情這件東西,當然是有理由的,你的長相、身高、家世、學歷……都是理由,不要說什麽這是世俗的觀點,就是這些世俗把你變成了現在的你,站在我面前的你。
面對這樣一個活生生被世俗餵養長大的你,我還有什麽臉說,我愛你,沒有任何理由。
所以說,天知道到電影結尾的時候我有多著急,我有多害怕小萍會回去,我有多反感狗血的劇情再一次戰勝了理想的現實。
編劇想必終極目的是搞笑,所以才會找陳漢典來挑大樑,才會安排了這麼一個狗屁不通的劇情。
可問題是,生活很搞笑么?!
不!
生活一點也不搞笑。
生活不是50來歲時的性高潮,生活是小時候被人在頭髮上占了好大一塊口香糖;是當我問你選我還是選林志玲的時候,你毫不猶豫地說選林志玲。
結果……電影還是是非要逼我在這麼“干(請念四聲)”的生活面前搞笑賣萌,那我也只好很有禮貌地說一句:沖三小!
女权主义横行只会把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冷酷而暴力的地方。
女权主义只会嘉奖那些最肤浅的人,最愚笨的人,最贱的人和嗓门最大的男人。
她们不再知道何为正派,不知道羞耻,不分对与错。
品德最差的一群人既有名望又受敬仰。
撒谎和散布恐惧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这样做能够赚钱。
她们是只会空喊口号,喷吐着怒气的仇恨贩子。
她们让社会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灵魂。
本人挺喜欢陈汉典,能从康熙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助理主持,通过自己另辟蹊径的模仿路线,打出了知名度,成为电影的男主角,这完全是凭着努力练习+创新精神,这点十分值得学习。
这部电影= 一个零演技的外国人+一个自以为很有名的助理主持人+一个完全无好感的女主角
陈汉典的第一次的男猪脚
陈妍希短发好逊哦,有些桥段还蛮像《天使愛美丽》的。
三星半吧,覺得沒有大家評的那麼壞啊。就是一部輕鬆的美食小電影,並加了簡單的愛的道理。
台客无趣版乡村爱情故事
擦 看的我睡着无数次
剪短的是妍希的头发,剪不断的是对她的喜欢!看来看那些年中毒太深,以后有妍希的电影一定会支持!
小清新+小幽默+小陈汉典
这么多黑陈汉典的,我就来个挺他,他也不容易啊。
不吃面包,不爱比赛,远离甜腻偶像剧。加那么多风土人情的民俗元素也没用。
嗯,陈妍希。
最后一段是小玛德莱纳的电影版么?——我都能想象到康熙上小S是怎么调戏陈汉典的。1.小S:哇,你现在是主角了哎,第一次做主角什么感受?汉典:其实吧...小S:好啦,我们不想听啦。2.小S:吻陈妍希什么感觉?不要不好意思啦,这次不跟你开玩笑啦,你老实说好了。汉典:其实...还不错啦。小S:你好色!
三太子追小萍的情节很有趣。女神变胖了
高富帅与屌丝的夺女人斗争,屌丝最终还是能逆袭。
其实随便看看还是蛮好笑的
还十年爱情长跑咧,一个面包就跟别人跑了~~倪安东..不喜欢...高富帅的感觉没出来~~汉典演屌丝男就比较接地气,三太子追车那段惊艳了..在康熙这么多年担任小角色,本人没梗但是很努力~~陈妍希就老是演那种不懂得珍惜的角色~~高雄小岛很淳朴又很有日剧的感觉~~另外,英法台三语且没有字幕鸭梨山大啊~~
剧情完全搞不懂,陈妍希在里面俨然没有了《那一年》中的表演灵气,完全就是个一心想出国的SB大姑娘看到帅哥流口水的花痴。陈汉典表演很用功,不过因为太有特色的长相对其角色的发挥还是多多少少有影响,总让人想起他跑龙套的电影中那些地痞流氓的形象,希望他的下一部电影又提高。不评价倪安东。以上。
我只对面包感兴趣
让我不断出戏的几样东西:倪安东的眉毛、陈汉典的鼻孔以及整个陈妍希
陈妍希还是好像大妈,除了面包诱人以外,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每次描写吃到好吃的面包的时候的手法,真的一下子就让我想到小当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