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在囧途》,因为《泰囧》,徐峥的片子不假思索的去捧场,一点不让人失望。
人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片儿里简直就是这辈子的小情人,从开场没多久起,一部喜剧硬生生让我看出《依莎贝拉》的影子来。
小姑娘的表演很出彩,最爱骗警察那场戏,我先是湿润了双眼,又激烈的笑出了眼泪,小姑娘指着若干美女大叫:“你不给钱我就告诉你老公你屁股上有颗痣!
”的时候,我们真的以为她就是片子的女儿,因为这父女两太合拍了,太相似了。
“我不是一个魔术师,我只是个小丑”当魔术师慢悠悠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小丑。
只是,别忘记还有一颗善良的心,足以温暖和指引你在深水中逃脱。
ps:喜欢徐铮破帽子+西装+短裤+靴子+圆墨镜的造型,某人说他开始戴着黑圆帽子的样子很猥琐,我说,有点像猥琐大叔,呵呵
《摩登年代》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笑又哭。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繁华的摩登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不易。
影片里的角色都很有特点,他们的故事既搞笑又感人。
看完后,你会觉得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我们有爱、有梦想,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这部电影不仅让你笑出泪,更让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诚意之作。
首先,在演员方面,张子枫和徐峥的表演都非常到位,演员的情绪跟剧情、跟音乐的配合都非常到位。
其次,剧情方面,可谓跌宕起伏,笑点也很多,泪点也有,真心不错。
最后,我比较关注电影配乐,这部电影的配乐也很棒,音符开始比较缓慢地变化,后来比较深情,我喜欢这样的曲子。
国产电影诚意之作,支持。
《摩登年代》早在《泰囧》之前就已经拍摄完成,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现在才上映。
看完《摩登年代》我的第一感受是,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档期,这个档期里烂片扎堆,于是该片混迹在一群烂片中就显得还好。
其次,《泰囧》已经为徐铮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观众会带着对《泰囧》残存的良好印象,买票去看这部电影。
很难想象如果《摩登年代》早于《泰囧》上映,《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还会不会存在。
如果我先看了《摩登年代》,肯定会对《泰囧》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
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应该对国产小成本电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
抱歉,我又激动了。
如果用人拿枪指着我的头,让我说出《摩登年代》有什么优点。
为了保命,我只能说,徐铮已经尽力了。
这电影里唯一值得可看的就是他卖力而不讨好的演出。
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儿可怜。
就像一个相声演员在台上说的口吐白沫,手舞足蹈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可观众却怎么样都乐不起来。
这卖力的演出让观众们不忍离场,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尴尬到只能装作对手里的瓜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徐铮越是拼尽全力,我就越觉得这电影配不上他这般卖力的演出。
一个喜剧演员最大的悲哀大概就是他想让观众发笑,而观众却难过的想哭,如果这也算笑中带泪的话,勉强算是这电影的优点吧。
这不是徐铮的错,怪只怪编剧写出了一个烂剧本,而导演让这个剧本烂上加烂。
那些给这电影打了五星的大神们,也许你们会反问:谁说这电影是喜剧了?
人家的重点是表现温情的父女戏!
人家走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路线!
我靠,这比喻真是操蛋到家了,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暂且不说《这个杀手不太冷》有多优秀,至少电影里面的人物是丰满的,有血有肉有性格。
《摩登年代》呢?
要啥没啥。
徐铮扮演的魔术师,魔术不精通也就算了,作为一个骗子,连最起码的圆滑世故都不会,骗术还不如一个八岁小女孩。
要钱没钱,要本事没本事,不善言辞,长相恶劣,这样的骗子能去骗谁?
电影中还为他设计了那么多情妇,真是无厘头到家了。
编剧大人,人物要么坏到令人发指,要么好到不可救药,只有这样,到最后人物的变化才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也更吸引人。
但徐铮在剧里的形象是既看不出坏在哪里,也看不出好在哪里,这样毫无个性的人物设置到底有什么用?
这不是演员的错,是编剧和导演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片中的小女孩,一出场就无来由的成熟,不知道她在孤儿院里经历了何等不堪的遭遇,以至于无法像一个正常八岁小女孩一般说话办事。
既看不出可爱童真,更没有倔强耿直,除了不停的叫爸爸、爸爸。
真心不知道他和徐铮之间是怎么产生的父女之情。
俩人除了合伙骗警察和一大堆前女友以外,小女孩对徐铮而言基本没啥意义,而徐铮也无法满足小女孩对于父亲的渴望。
举一个片段就可以说明问题。
小女孩说,妈妈为她留下了一栋房子,徐铮立刻觉得小女孩有了利用的价值。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应该是两个人关系的一个拐点。
如果徐铮对房子有所企图,那么他对小女孩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对电影来说将是一个决定性的要素。
可惜编剧并没有按照正常逻辑走下去,海边的房子根本就不存在,两个人立刻又陷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
这样的槽点在电影里还有很多。
电影角色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一定的曲线向前发展,有高低起伏,戏才好看。
可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关系设置都是直线式的,直上直下,真是让人无法投入。
片中那位女公关更是搞笑。
作为一个曾经混迹于夜场的交际花,连逢场作戏都不知道,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的对大老板横眉冷对。
您是公关经理,还是贞洁烈女啊?
这样的剧情设置不是给大家添堵吗?
人物立不起来,情绪不到位,这都可以原谅,但千万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
本来你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把海边女神像变没的牛逼点子,为啥偏要弄出一个脑残的解密办法来糊弄观众?
从旋转木马联想到旋转舞台,暂且不说这有多牵强,明明有一百个能完成魔术的牛逼方法,你偏偏选了一个最弱智的!
编剧大人,你难道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度娘,它可以帮你搜索那些牛逼的解密方法么?
导演大人,我只能说,你要么是缺钱,要么是缺心眼!
影片最后,徐铮莫名其妙的就从水缸里逃脱了,还故弄玄虚的就是不告诉观众答案,你以为谁会关心啊?
本就稀稀拉拉的观众,早就走的差不多了!!
生病时在医院看的,那时候没有手机写不了评论,现在想写了结果发现好多情节都忘了😂还记得清楚的,是三个人物和和他们相关的情节,魔术师(爸爸)、姓毛的女孩子和小女孩。
行骗也好魔术也罢,魔术师终归是给小女孩过了一场生日,“在我的世界里,小鸟在天空翱翔,大象在脑子里睡觉”。
给孩子一个奇幻的梦,他真的做到了。
最后反派的为难和毛小姐回到魔术师身边确实俗气了一些,但这电影真的没诸位评论说得那么差,至于分析小女孩“精神分裂”的评论,着实有点过度联想了。
当然我还是认为很多情节没有存在的必要,不然我就不会忘记它们了😂希望导演以后的作品简略一些吧。
靠魔术行骗的江湖骗子欧大卫(徐峥 饰)掉进自己编织的骗局中,突然又冒出一个八岁的孩子丢丢(张子枫 饰)声称是他的女儿。
莫名其妙的大卫对丢丢十分不耐烦,但遭到了丢丢的连环制裁。
次日,欧大卫的搭档李文学(王太利 饰)给他带来了一笔大生意:一场“大变海神之母”的魔术表演。
当然,这对骗子只打算拿到定金就跑路。
不料欧大卫却再遭李文学的连环骗局,不得面对那根本无法完成的魔术。
丢丢更是紧追不舍,在被迫一起寻找魔术方法的旅途中,丢丢和欧大卫开始互相了解,逐渐产生深厚的“父女”情,而大卫因为丢丢获得了“大变海神之母”的灵感。
一场极度危险的深水逃生魔术即将开始,为爱,他要表演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魔术。
《摩登年代》:残酷现实,梦幻励志!
文/列文徐铮主演的这部喜剧片取了个跟卓别林经典电影类似的名字,一方面无疑有着强烈的致敬意味,另一方面说明两部影片有许多相似元素——底层小人物在冷酷的物质时代中苦中作乐的艰难求存,以及主人公同孤女相濡以沫的感人亲情。
只不过本片用魔术元素进行了一番包装,让影片在残酷现实中具备了一些梦幻励志的色彩罢了。
徐铮和卓别林在影片开始时都是一个潦倒不堪的人,只是徐铮扮演的欧大卫有魔术一技傍身,还可以借此坑蒙拐骗、游戏人间。
但是一个自称他女儿的小女孩“丢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她不顾一切地对欧大卫死缠烂打,就是要认他当爸爸,一来二去这两人居然产生了某种“父女关系”式的纽带,欧大卫心里也逐渐从厌烦到喜欢上了这个古灵精怪、乐观开朗的小家伙,甚至人生观都发生了转变,不再把魔术当成行骗的工具,而是要靠自己的创意和本事,真正在观众面前表演一次魔术奇观……不难看出,《摩登年代》所采用的“欢喜冤家”的角色关系、日久情深的“父女情”以及“屌丝逆袭”的励志路数,无一不是国产喜剧片常用的商业套路。
剧情风格也必然是前半部分嬉闹搞笑,后半部分励志煽情。
而本片有所不同的是,对支撑整部影片的“父女关系”营造得格外成功,徐铮扮演的欧大卫和张子枫扮演丢丢在一起搭配格外有火花,奉献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
比如说两人开的车因为倒后镜坏了被警察拦了下来,欧大卫百般解释根本没用,而丢丢突然开始哭闹,表面上埋怨欧大卫上当受骗、热心慈善导致倾家荡产,实际上是他夸成了个境遇悲惨的大善人,欧大卫也无比煽情地加上一句“女儿别哭,爸爸待会儿去卖血”。
父女俩渲染出来的“惨不忍睹”的生活窘状搞得警察不仅不好意思罚款,还当场捐助了他们300块钱。
还有父女俩为了筹措购买魔术装置的经费,挨个找欧大卫的前女友们要钱,丢丢的大嗓门也成为逼前女友们就范的一大利器。
既然片名叫《摩登年代》,影片除了在搞笑与温情方面有所作为之外,也必须映射出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残酷现实,才能不辱没了与之名字类似的影史经典。
影片对现实阴暗面的表现也让人倍感真实,搅起观众五味杂陈的感受。
片中演出公司的老板其实并不在乎什么魔术,只想借着魔术表演去赚大老板的钱。
而大老板看上了演出公司漂亮的艺术总监之后,就把“潜规则”作为投钱的前提条件,而演出公司老板就软硬兼施地逼其就范,徐铮去劝阻反而被暴打。
影片在这些情节中,都将现实的不堪、人心的险恶、人性的阴暗、坏人的伪善与狠毒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影片具备了让人思索与感慨的某种深度。
而最后徐铮上演的“屌丝逆袭”的大结局,也是残酷感多于梦幻感。
演出公司的老板因为欧大卫搞砸了他的生意,于是在欧大卫给小朋友们表演魔术时,将他锁在水箱里让他表演“水箱逃脱”,而对于欧大卫这种三流魔术师来说,这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观众只能一次次揪心地看着欧大卫在水箱中痛苦地挣扎,听着演出公司老板口中“现实是残酷的”将欧大卫说过的“现实是有梦的”击了个粉碎。
即便结尾欧大卫奇迹般地上演魔术逆转——当舞台大幕拉开时,他站在观众前而将演出公司老板锁在水箱中,这更像是影片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所营造的超级梦幻罢了。
《摩登年代》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奉献出喜剧片中不常见的好表演。
徐铮将欧大卫一开始的顽劣不羁,受打击的崩溃抓狂,以及后来的奋发励志、真情流露,多层次的角色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把角色的草根感觉诠释得十分鲜活。
而张子枫则证明了自己绝不是在《唐山大地震》昙花一现的童星,本片中她小女孩丢丢那种外表包裹在一层“小大人”的坚硬外壳,但内心还是柔弱小女孩的感觉诠释得格外生动,既笑点频现又惹人怜爱。
不过最赞的还得说是张颂文扮演的演出公司老板,那种唯利是图、见风使舵、忽软忽硬的势力小人形象简直太到位了,甚至每一个表情神态以及说话的语气都让人印象深刻,堪称2013年迄今为止华语片最经典反派形象!
有的时候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不光是人生,电影亦然。
我相信绝大多数选择观影的人和我一样是冲着徐峥去的,从《爱情呼叫转移》到《人在囧途》再到《泰囧》,徐峥的搞笑功力无可厚非,因此对《摩登年代》有了期望自然就变得顺理成章。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
暂且不讨论这部电影好不好笑,因为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好笑。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徐峥只是噱头,内容只是敷衍,观众买票了,一切OK了。
这年头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不是口碑,就是票房。
噱头有了,票房自然有了,至于拍些什么,随便了。
这绝对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逻辑关系的混乱和人物塑造的粗糙,让人很难相信这部电影有什么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说得刻薄一点,无非是借着徐峥的名头推捧一个不知名的女演员,如此而已。
不要拿这部电影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在我看来,它连朱延平导演的《蜡笔小小生》也比不上。
至于评价,我只能说很多单纯的影迷们上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当。
不至于让人昏昏欲睡,也不至于让人回味无穷,看完就算了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够分享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我今天要分享的电影叫《摩登年代》。
最近学习了一种分享电影的模板,叫SCQOR框架。
我今天就按照这个模板来,分享一下吧,SCQOR,就是一个电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背景、冲突、问题、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和结果这五个部分。
SCQOR框架S:Situation(背景)C:Complication(冲突)Q:Question(疑问)O:Obstacle(障碍 )R:Resolution(收尾)《摩登年代》,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喜剧片,导演是邵晓黎和杜鹏,主演是徐峥。
人物有欧大卫(魔术师)、毛娜(艺术总监)女公关、丢丢(福利院的孩子),李文学(骗子)、魏建(毛娜的老板)、张老板(准备与魏建合作的大老板),主要人物就是这些。
第一部分,S背景。
欧大卫(徐峥饰)的父亲是个三流魔术师,欧大卫从小就当父亲的助手在马戏团表演。
最擅长表演的就是水中逃生术。
但是随着大卫越长越大,水中逃生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一次差点淹死。
欧大伟沿着父亲的足迹,也成了一个三流魔术师,生活很窘迫。
所以欧大卫和搭档李文学一起在江湖上行骗,靠花钱上杂志造名气,一点点小名气,让他们只能混迹于夜总会骗骗女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魏建老板要为张老板的女儿筹办生日会,魏老板手下的艺术总监毛娜就找到了欧大卫,让他们表演一场魔术。
这次表演魔术的目的是为了促成一桩两亿元的生意。
魔术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就是要把海上的一个巨大的海神之母像给变没了。
在合同签订之后,一个小女孩儿丢丢出现了,这个小女孩儿一直把大卫认作爸爸,大卫莫名其妙却甩不掉她。
第二、三部分:C冲突和Q疑问。
整个电影冲突部分转折大概有三点,也带来了三个疑问。
第一个冲突疑问:李文学在签订了合同之后,带着三十万的定金跑了,把欧大卫一起骗了。
欧大卫被骗之后该怎么办呢,是继续把魔术变完履行合同?
还是自己也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了。
第二个冲突疑问:其实欧大卫当时也准备跑了。
但是丢丢出现了,丢丢鬼灵精怪,大卫怎么甩都甩不掉,丢丢到底是不是他的女儿呢?
第三个冲突疑问:既然是毛娜介绍了欧大卫这个“魔术师”给魏老板,魏老板也付了合同订金,肯定会追着欧大卫完成合同。
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把让欧大卫交出方案。
所以,毛娜和丢丢缠着欧大卫,那么最后,欧大卫会不会把海神之母给变没了呢?
他只有三流魔术师的手艺啊。
以上就是三点矛盾冲突和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冲突疑问去看完整个片子。
第四部分就是O: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
为我们解答上一部分所说的三个冲突和疑问。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钱欧大卫首先去看了一下取款机没有钱,肯定没有钱。
然后,那个突然冒出的小女孩儿丢丢说她母亲死前给他留了一套海边的房子,呵呵,那个房子也是个泡影、也是假的。
再然后,大卫去找常年混迹于夜总会的那些前任女朋友要钱,肯定也要不到。
最后,只有毛娜出手了。
因为是毛娜介绍欧大卫完成魔术,她也在催方案,所以无奈,解决钱的问题,自然而然归到毛娜身上。
毛娜给了欧大卫出了五万块钱,这五万是毛娜所有的积蓄。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魔术技术。
如何把海神之母像给转没了呢?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买技术。
他们向一个魔术师去请教如何变,那个魔术师开价要五万块钱,后面变成五千、五百块钱。
可是欧大卫当时根本没有钱,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欧大卫看到丢丢在坐旋转木马,一会儿回头丢不见了,丢丢就了旋转木马的另一边,通过舞台旋转可以产生视觉差,让目标到另外一个地方又没了,所以这激起了欧大卫的魔术灵感,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魔术技术的问题。
欧大卫和丢丢带着毛娜给了五万块钱去买了轴承,使整个演出,实现了技术性的突破。
钱和技术的问题解决了演出能够顺利进行吗,当然,演出不会顺利的进行,要不然这个电影就没有高潮了。
导演也设置了很多障碍,提高了演出进行的难度。
整个电影一共设置了七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魏老板的上面那个大老板张老板,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个演出。
他的女儿其实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小公主。
他女儿对这些演出根本不感兴趣,反而对丢丢头上的那顶白帽子感兴趣。
第二个障碍:张老板很好色,他看上了毛娜。
毛娜是个舞蹈专业出身的会跳钢管肚皮舞的女公关,张老板总是让毛娜陪酒、陪唱,毛娜和三陪也没什么两样。
第三个障碍:女孩丢丢为了证明自己有爸爸,而且他的爸爸会变魔术,所以要福利院的孩子都来看演出。
第四个障碍:演出被张老板取消了,所以这个时候丢丢也被嘲笑了。
第五个障碍:欧大卫,想起了丢丢为什么会认他做爸爸的经过。
因为十年前,欧大卫在夜总会答应了一个不相识的已怀孕的女孩子,看到那个女孩子哭到不停,欧大卫当时夸下海口说“如果孩子的爸爸不来认你,我就去当孩子的爸爸”。
正在这个时候,他和那个女人还被拍了照。
所以丢丢就以这张照片为证据,缠着欧大卫要认欧大卫做爸爸。
第六个障碍:欧大卫准备认领丢丢的时候,看到福利院的孩子都在嘲笑丢丢,说丢丢是个大骗子,所以欧大卫决定,即使演出取消了也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表演一下。
第七个障碍:欧大卫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表演海神之母消失的这个魔术很成功,但是有遭到了魏老板的阻拦。
因为张老板取消了演出,让魏老板丧失了两亿元的一个合作。
魏老板怀恨在心,要欧大卫表演水中逃生术,其本意是想在水中逼死欧大卫。
第五部分:R结局。
最后,欧大卫还是从水中逃出来了,魏老板被困在水中出不来,剧情出现了反转。
从此,欧大卫从一个三流魔术师变成了大魔术师,带着毛娜和丢丢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大团圆结局。
整个电影的背景冲突问题,还有克服障碍,最后的结果。
都是按部就班。
电影有笑点,有泪点也有痛点。
看完整个电影后,大概提取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小丑,第二个关键词是女人,第三个关键词是家庭。
第一个关键词:小丑。
《摩登年代》的电影海报就是徐峥扮成一个红鼻子小丑的魔术师的造型。
有一个对话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毛娜问欧大卫说“你到底是不是魔术师?
”,欧大卫说“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丑。
”,毛娜说“其实我也是”。
欧大卫是表演台上的小丑,毛娜是职场上的小丑,再看一下,其实魏建老板在张老板眼里也是一个小丑。
他们只是想把他们想做的事情做好,而别人却没有看得起他们。
小丑最后如何变成主角呢?
无论是变魔术、还是做生意、还是实现梦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最终都会让关注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第二个关键词,女人。
除了把事情做好,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
这就提到了欧大卫一直在泡妞,但是丢丢的出现让他良心发现,有了责任心,知道了要说到做到,所以最后收养了丢丢做女儿。
张老板要对毛娜心怀不轨的时候,欧大卫也舍身救出毛娜,这都是欧大卫对女人有责任心的表现。
第三个关键词:家庭。
欧大卫的原生家庭,是他和父亲一起在马戏团表演。
而故事结局是欧大卫、毛娜、丢丢三个人组合成一个家庭。
丢丢问欧大卫:“你最后是怎么从水中逃生的?”欧大卫对着毛娜和丟丢说:“你们就是我逃生的灵感”。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摩登年代》这个电影吧,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别人的生活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我们有时候为了生存会卑微地降下尊严和面子;也许,别人看我们就像看小丑。
但是只要我们有爱和责任,尽力把事情做好,我们就能做生活的主角。
退一步讲,无论做得怎么样,我们都是我们家人心目中的主角。
所以,小丑别哭,相信自己有一天你会成为真正的魔术师的。
魏娜被逼在KTV玻璃茶几上跳舞,欧大师想帮她摆脱尴尬局面,结果自己被搞得更尴尬,这画面太真实的残酷了。
这个片子是难得之作,不应该所有的片子都拿票房去衡量。
泰囧这类片子大家喜闻乐见,但摩登年代可以去温抚你的内心。
有些人悲伤会嚎啕大哭,有些人悲伤是内心默默流泪,《摩登年代》属于后者,你看不到他流泪,并不代表他不悲伤。
现在还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吗?
还是很喜欢徐峥,小姑娘不会让我出戏,女朋友让我心动。剧情前半段不错,后半段不能说狗血,但确实没有创意
会让很多抱着看爆笑喜剧片的观众失望,该片喜剧成分浅尝辄止,更多还是从亲情入手,温情要明显大于搞笑成分,后半部分煽情有些过火,作为温情小品剧还可以,欧亨利式的结局是亮点,亲情才是最伟大的魔术。
3星半都是给徐铮的~不是说徐铮演得多么完美无缺~可是全剧只靠他一个人撑着,也是很不容易了,还有半颗给演无赖老板的那个人,很本色。这个剧的编剧太傻逼了~不赘述了~岂止是傻逼 简直就是个傻逼!!!
太渣渣了 太渣渣了 意不能平!
你是魔术师么?其实我就是个小丑。
徐峥已经尽力了 甚至可以说已经拼命了 但是一点都不好笑 就算主打父女档也不能那么滥情的无来由的和一个陌生女孩那么快有如此强烈的感情。真的不好玩 假大空 拜托不要在消费徐峥了 难得的好的喜剧演员 拜托给他好点的本子。
蛮好啊,为什么这么多差评。。。小女孩表演很到位。
无聊年代。PS:张子枫演熊孩子真是一把好手!
看个开始就知道结局。
徐峥对此类小打小闹式的喜剧题材还是显得把握十足,前面每句台词和每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耻大叔和无敌小萝莉的俗套组合也能整出新花样和惊喜,可惜后面就烂尾了,使劲煽情,却没煽到点上,最后还瞎编糊弄观众。
徐峥演的还行
还好上映时没被忽悠进院线
徐峥:我离成功还有多远?周星星:任重而道远!徐峥本人,无论是人品还是演技,都可圈可点。怪就怪在是老好人,不够“戏霸”。还是回去自己当导演吧,最起码可以改得结局不必这么狗血。
和同档其他相比,那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悲情喜剧,底层小人物生活的写照,徐铮的小成本电影日臻完善
其实还不错
我说我看到了汉客穆迪的影子你信么
就那样吧~
魔术和魔法的概念混作一团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 反正用的不好 整个片子既用力过猛又力道不足 如果生活真的是挨顿揍就能了事 岂不太轻松 虽然徐峥超有爱...最后死了就是神作!
本来想稳定下来,但没想到遇到你这个骗子,骗光了我所有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