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时向来枪不离身的杰西解下腰带时,这部电影的最大迷题产生了,为什么在他已经对两个要当二五仔的同伙产生怀疑时还这么做,更甚的还要进一步离枪套远远的背对着兄弟去擦一幅画的灰。
2007年,有人说西部片有了回潮之势,《神枪手之死》便是其中一部,但是与以往西部片往往故事情节干脆不同,2007年的西部片却显得都像要悟禅意一般。
所以《决斗尤马镇》里,我们疑惑,一代大盗本怎么最后突然要发飙杀死自己忠心耿耿的兄弟(杰西知道了应该羡慕的要死);而在《神枪手之死》中,杰西又为什么最后“发傻”,要让自己被背叛的兄弟杀死(本知道了应该先把福特兄弟俩跺了)。
《神枪手之死》是部我很喜欢的片子,西部风格的片子都是我爱之类型。
本片有中后期西部片正邪模糊类似,在苍凉的大地上,大家都显得不是好鸟,但是同时又不是那么罪大恶极。
杰西乃江洋大盗一名,当然一名大盗能成为传奇人物,除了自身都有些杀人越货的“功绩”外,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功不可没,于是政府将其描绘的罪大恶极让人恨之,小说家将其描绘的神通广大,让人奇之,就如片中,年幼时候的罗伯特福特。
然而,杰西和其哥哥等人在美国南方抢银行、扒火车,却依然颇为受人爱戴自然有其原因。
毕竟,他们横行于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南方,试想下一次几乎分裂美国的战争后,南北双方人民可能如同一家吗?
在南方人看来,此时的中央政府就是北方政府,所以跟政府,也就是跟“北佬”作对的杰西等人自然就是南方人的英雄了。
当然,我倒不会认为杰西干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什么政治信仰,用俗套的台词来讲,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喜欢这种刺激又能发大财的生活,喜欢纵横跋扈于美国南方,让一干权贵气的跳脚,又让百姓敬之又畏之。
同时,这行当毕竟是提着脑袋干的行当,人也渐渐岁数大了,家庭成立了也成了他这种事业的阻力,何况还要不时面对背叛,不时亲手杀掉曾经的兄弟,于是杰西的哥哥先听到了内心“收手”的声音,潇洒而决然的离去。
而杰西则是更加复杂的人物,片中他时而风度翩翩,时而粗鲁暴躁,时而爽朗大笑,时而阴沉不语,时而痛哭孱弱,时而暴跳如雷。
性格上如此“跌宕起伏”的人,常常都是到了崩溃边缘的人,常常都是已经太累的人,所以片子后部,我们看到杰西更加多疑,更加暴躁,同时也更加疲惫,跟查理探讨死亡后又向冰面开枪一幕似乎显得他已经厌倦了人生。
所以,杰西为什么要“找死”,因为他想死,他已经太疲惫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围捕和背叛,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所以,当他发现福特兄弟有了反意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特别的情况就是当时他身边几乎已经只有福特兄弟颇为诗意所以或许此时他听到内心的声音说,“兄弟,又是背叛,算了躲过这次还有下次,还是不玩了吧”,于是,杰西仿佛怕福特兄弟没注意到般的还有说出来要解下腰带,于是背对着行刑者,看着画,颇为文艺的死去。
本片出彩的还有杰西死后的一段,可谓点睛,中国常有冤死者显灵让仇人死去的故事,虽然杰西死后没有如关羽一般让福特兄弟N窍出血而死,却留给他们更大的折磨。
片子最后的交代让罗伯特的形象更加丰富,罗伯特从开始的青涩,到后来的世故,进而到有些冷酷可谓展现了一个人出人头地梦想的另类极端途径。
起初,他尊敬杰西,崇拜杰西,他想成为杰西一般的人,这样野心勃勃的青年又常常带着强烈的自尊,谁愿意19、20岁了还被人拿来打趣,何况是自己的偶像。
当他发现真实的杰西不如小说中完美时,他失望、他愤怒,他为没有得到偶像垂青而愤怒,他为眼看梦想即将破裂而愤怒。
古语到“莫欺少年穷”,罗伯特正是这样忿忿的走上了另一条飞黄腾达之路,或许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他也会在心中狂怒的喊道,“你会后悔的!
”。
罗伯特的人生令人感叹,他的形象也让人觉得可怜、可恨、可悲、可耻,如果说性情古怪的杰西是西部匪盗中的君主,那么福特兄弟的感受就一定是伴君如伴虎,所以不如杀之扬名,而毕竟他们又吃住靠杰西--一个南方民众眼中的英雄,所以如此弑君之举自然招人唾弃。
对于本片,人们的一大称赞便是布拉德皮特的表演,确实,在我看来这也是皮特近几年来最佳的表演,这部电影也给了他表演的空间,让我们再次看到他不止是长的帅那么简单。
片中,他将杰西的喜怒无常、外强内弱表现的一气呵成,不得不怒赞一下。
同样出色的还有卡西阿弗莱克,在其兄开始在导演领域大显身手的时候,他自己在演员路上则是前景愈加看好,片中他的青涩模样和声调让我起初一看还当是蜘蛛侠马奎尔,他将一个年轻人的转变带来的反差表现的也是让人对其角色产生一种矛盾的心态。
总之,本片是一部很男人的电影,谢天谢地导演没有如我们很多中国导演一样拍部男人戏非要插入些生硬的爱情进去,本片展现了男人的刚强和野心,也展现了男人的脆弱和卑鄙,背叛的故事,大盗的传奇,出色的表演,紧随剧情而变化的绝佳配乐,如果你喜欢西部片,喜欢那种节奏娓娓到来般舒缓而悲凉的片子,那么《神枪手之死》绝对是绝佳的选择。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350dd3fa7b928c67c1e716d.html
1、买碟清明短假第二天,我伤风感冒,鼻涕眼泪一起流,头晕乏力没精神,不过还是强打精神拜谒了传说中的和平街北口那家碟店。
关于这家店,吕爷曾向我描述,进去之后会给每一个碟友宾至如归之感;蕾蕾给我画了地图,告诉我就在一家名为“二月一”的服装店隔壁;柳飘飘在N久之前就向我散布过这家碟店的名声……鉴于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我决定拖着病体,没沐浴没焚香,牢记二月一,怀揣人民币,向和平街北口前进了。
店的确是好店,店主一看也是电影内行,连雇来的小工都满口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不禁让人感慨榜样和环境熏陶的力量。
店主对每个顾客谦逊且略带傲慢,我越看他越感觉他说的每句话都包含着一句潜台词:我上面有人!
如果不是如此,此店如何能于历次大风大浪中巍然不倒?
这年头,上面有人就是这么牛逼。
店虽好,无奈太热,没有通风设施,甫一进店,汗腺就兴奋了起来,汗腺兴奋的后果一来是使我挑碟的心情变得焦躁不堪,二来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我的伤风感冒,鼻涕眼泪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害得我走到哪个架子前,挑碟的mm就立刻闪在一旁。
2.看碟回家立刻开始看碟,挑来选去,毫无头绪。
选择太多的后果就是选择太难,最后强迫自己闭着眼睛在一大堆碟中随意抽取一张。
睁眼,布拉德皮特引入眼帘,就是它吧!
-《刺杀神枪手》。
《刺杀神枪手》,全名叫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片子和它的名字一样长,2小时32分钟,看片过程本身可谓跌宕起伏,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全片前三分之二,看得我死去活来,昏昏欲睡。
影片播放期间我间歇性的做了如下事情:1、去超市采购食材、零食等物;2、做了一顿炸酱面,包括炸酱,下面,吃了两大盘,洗碗,将厨房收拾干净;3、沏茶,新换了铁观音;边喝茶边添水若干次;4、上厕所两次;5、去迅雷上下载了三部电影,看了一会网页;6、翻阅了一会报纸杂志;7、昏睡过去N次……就这样,影片进行到了2小时的时候。
也许你会问,既然如此痛苦,为何还要为难自己,干脆别看或者换部电影多好!
不,这是一个影迷的敬业,既然将碟片放进了碟机,不到结束咱就不能拿出来,听不到片尾曲(集结号),哪怕就剩一口气,也要死守到底;也许你又会问,是什么力量在一直支持着你?
我会抿嘴微笑着对你说,这是一个影迷应该做的……虽然贱,但俺这也是发自肺腑的。
阶段二,从罗伯特福德开枪的那一瞬,经典就此诞生了,之前2个小时的坚持变得意义非凡,我立刻进入了一种全神贯注,精神亢奋的阶段,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开始变得极富意义,耐人寻味。
在剩下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甚至连坐在瑜珈垫上的屁股都没有挪动用力方向,柳飘飘等人的忽闪忽现也被我视之无物。
此时我又强烈的感觉到作为一个影迷的幸福与幸运,苦乐酸甜,影迷自知,没有被闷片糟蹋过,怎能体味经典的来之不易,乎?
阶段三,关掉碟机,爬上互联网,屏息凝神,趁热打铁,敲击键盘,记录感触,是为一种观影后的消化,也是一种爽歪歪之后的回味,好比饮茶之后屏息而茶香犹在,亦如吐露心事之后的海阔天空。
走开,别打扰我,让我再多爽一会……3.评碟布拉德皮特依靠这部影片中的杰西詹姆斯一角,斩获威尼斯影帝之位,从影多年终于获得权威奖项认可。
然而看过本片之后,我却觉得怯懦阴郁的罗伯特福德才是本片的主角。
以他为代表的詹姆斯帮派众人,无不或在杰西的阴影笼罩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福德在杰西死后,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表演刺杀杰西的过程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给自己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他开枪的那一瞬间,打死的不仅仅是杰西,还有他自己。
福德打死了自己,但还要继续活下去,痛苦之中他一定预感到,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出现,了断他的生命,因为在很久以前,他已经死了。
从影片开始的大段旁白絮叨念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又是一部改编自小说的作品。
小说(能够深刻感觉到影片对小说原作的尊重)选取了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大盗杰西詹姆斯作为主角,选取了走进杰西生活及情感的角度,来刻画杰西及其身边这些伙伴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一个高明之举。
全片虽为大盗生活,但枪声寥寥,仅有的几次鸣枪,但枪枪震撼。
尤其是杰西之死那场戏,他轻慢的接下枪套皮带放在沙发上,然后找了一个擦拭画框的理由,悠闲的搬过椅子,站了上去,这其实是他的一次打赌。
福德举枪,画框上映出福德的样子,枪响之后,杰西应声倒下,他虽然死了,福德也彻底输了。
这个20岁的男孩即使杀了杰西,也体会不到杰西十四年的辉煌。
懦弱的男孩终究会为自己的无知与冲动付出代价,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本片制作过程几经波折,幸亏莱德利斯科特和布拉德彼特坚持到底,方能有如此精良的制作水准。
从这个角度而言,兴许当初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为了表彰皮特之功,才将影帝慷慨相赠,这也不得而知了。
4.尾声鼻涕眼泪依然在流,伴随着我与《刺杀神枪手》纠缠着的这一整天。
身体虽然难受,但吃了一顿炸酱面,看了一部好电影,值了!
PS.昨日深夜,失眠,起身看碟,《皮克斯动画短片集》,13部短片,54分钟,显示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更加有创意的年轻人是如何将这个世界上的动画事业推进向前的,《单轮自行车》、《one man band》、《下棋的老人》、《the lifted》,都是精品。
简要记录下来,以为证。
“他正值壮年……住在森林大道的一座平房里,他坐在摇椅里……在暮色里抽着雪茄……他的妻子在围裙上擦着粉红色的双手……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说着什么。
孩子们熟悉父亲的双腿……还有他的胡子扎在自己脸上的感觉。
但他们不知道父亲如何谋生,也不知道为什么经常要搬家。
他们甚至不知道父亲的名字。
在市政府的名录上,他叫做托马斯·霍华德,走在街上没人认得他……他时常与堪萨斯城的店主和商人一起吃午饭……自称是牧人或者投资商人……一个平易近人,有钱而又悠闲的人。
他的胸口有两处未能痊愈的弹痕……大腿上也有一处。
他左手中指少了两节……对此他很是小心,唯恐被人看见。
他还有一种称为“粒状眼睑”的症状……这使得他比常人更频繁的眨眼……好像在他看来,周围的人们让他有点难以接受。
他在的时候,房间似乎更加炎热。
雨似乎下得更频繁。
时间似乎过得更慢。
声音被放得更大。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在一场永无终结的内战中……忠于南方的游击队员。
对于他做过的抢劫案,以及被控诉的17起谋杀案,他毫不悔过。
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他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夏天,1881年9月5日,他34岁。
” 这是《神枪手之死》的开场白。
镜头是一些凌乱模糊的印象画面。
配合着尼克·凯夫黑暗弥漫的音乐,一个传奇劫匪杰西·詹姆斯的崇拜者来到自己的偶像面前,要求入伙。
这是一个不经世事的,怯懦又敏感的孩子。
杰西看到他的时候有些不耐烦,他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孩子就是他的结局。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崇拜者到底有多危险,这一点后来又被约翰·列侬和朱迪·福斯特等很多名人证实过。
)这孩子叫鲍比·福特,从小看着杰西·詹姆斯的各种报道和传记长大,深为迷恋。
自以为对杰西的一切了若指掌。
等他终于有机会接近这个传奇的时候,他兴奋的浑身颤抖。
其实他也没弄清,自己到底是想模仿杰西还是想取代他,这正是崇拜者的危险之处。
他入伙了,终于可以跟着传说中的英雄建立一番功业。
可是当他真正进入到传奇的中心,真相展露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却又无法接受。
因为这时的杰西·詹姆斯已经厌倦了杀伐和躲避警察的追赶。
杰西的哥哥弗兰克在一次火车劫案后,决定金盆洗手。
本以为会是猛烈、飞扬、充满快感和刺激的劫匪生活,现实里却如此拖沓、冷漠、无聊,充满恐惧和猜疑。
影片不停地用极缓慢的镜头,充盈着黑暗和冰雪的背景渲染这种生活的呆滞与冷漠。
这种强烈反差在鲍比看来尤其不能忍受。
任何豪情壮志、王霸雄图都耐不住时间的消磨,只有那些宵小之辈,偷偷钻入时间的漏洞,在关键时刻给英雄致命的一击。
两千多年前,项羽被围在垓下,乌江岸边敌群之中冲出一个旧识,是同乡吕马童,项羽说,“据说得我的头可获千金,封万户侯。
老乡,此头就送与你吧。
”几乎同时代的欧洲,凯撒被围在元老院的会议厅,行刺者中也闪现一个旧识,凯撒惊到:“怎么还有你?
布鲁图。
”当一只狮子被豺狗纠缠的太久,它的恐惧也会变得麻木。
杰西·詹姆斯对刀口舔血的日子感到厌倦,他时刻警醒,枪不离手。
他的恐惧几乎没有边界。
其实不止杰西,事到临头,詹姆斯匪帮的每一个人都活在深深的恐惧里。
被警察追杀的恐惧,被同伙出卖的恐惧。
有一场戏表现极好,就是在杰西家的客厅,杰西开了一个过火的玩笑,玩笑让他和查理、鲍比三人疯狂的大笑,大笑戛然而止,他们都听出了笑声中彼此的恐惧。
这是死者与凶手之间的较量,恐惧最浓密最厚腻的一场戏到来了。
由于当天报纸的报道,鲍比的谎言被戳破。
杰西咖啡匙碰杯子的响声和丧钟一样令人震荡,鲍比不堪忍受冲出厨房来到客厅。
谋杀在这一刻势在必行。
查理跟进客厅,紧接着杰西也进来了(自此每句话都语带双关),他问,“你俩准备好了吗?
”表面上是问,你们准备好和我一起去抢劫了吗?
实际上在问,你俩准备好杀我了吗?
准备好接受死亡了吗?
这时孩子的歌声渐起“她要上船,航行出海。
船上装了好多东西,但不及我对她的爱多……一旦热情冷却,就像晨露一样枯萎。
”这一刻三个匪徒都有可能死亡。
但是友谊、信任、背叛、卑鄙、怯懦、勇敢、厌恶、恐惧……无数情绪在客厅的尘埃之中漂浮。
仿佛死亡是个贵重的礼物,在三个男人之间让来让去。
最终杰西说,“我该把枪拿下来,别让邻居看到。
”这话即是对鲍比之前责备的回应。
同时也可以理解成,我不会动手杀你俩,如果谋杀发生,别让邻居看到。
这两句台词是真实的杰西·詹姆斯在死前说过的话。
编剧在层层铺垫中让这两句本来表意明确的话变得回味无穷。
这还不算完,真实的杰西和剧中的杰西还会再说最后一句话,令人费解又充满寓意,是他的遗言。
他说:“这画怎么落了这么多灰。
”他爬上椅子,去给画掸去灰尘。
鲍比和查理举起了枪,枪声响了,杰西从椅子上跌落,死亡。
一只狮子被豺狗纠缠的太久,它的恐惧也会变得麻木。
剧中的杰西·詹姆斯几乎被设计成自杀,他甚至选择了精美的凶器赠给凶手。
杰西这个角色之所以有魅力,正在于他对死的选择,对死的尊重。
他对劫匪生活的厌倦和内心深处的悔过。
他曾经说,“我有时候灵魂出窍,看到自己这染血的手和凶恶的脸,看着这个做了那么多错事的人……我对自己来说,都已经成了一个麻烦。
” 其实《神枪手之死》真正的主角是崇拜者鲍比,全片以他的视角讲述。
虽然片尾说,“没有人会给鲍比念颂词,杂货店也不出售他遗体的照片。
没有人会在雨天涌到街上去看他的葬礼行列。
没人会给他写传记。
没人会给孩子起他的名字。
没人会付25美分去看他长大的那个屋子。
”《神枪手之死》本身就可以看做是鲍比的传记。
故事是以鲍比的死做结尾的,所以这是一个崇拜者的死亡故事。
死因是被虚构的传奇引诱,使本来怯懦的他妄图超越自己,去过一种自己根本无法驾驭的生活。
等他真的接近那种生活,又被其中的黑暗吓到,盲目崇拜渐渐变成猜疑和愤恨,加上天生的卑劣,最终做了错事,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放在任何时代,鲍比的死都不会引人注意,只会引发厌恶。
特别是在今天,总有一些聪明人鄙视那个叫做“粉丝”的群体。
这消费时代,人类对娱乐的饥渴催生了各种造星机器。
明星正在以流水线般的速度生产着,他们以吸取崇拜者的梦幻为生,最终又变成崇拜者的噩梦,同时也是自己的噩梦。
抛开对杰西·詹姆斯是非曲直的议论,单看他的死亡。
他是死于自己的崇拜者之手,死于传奇,死于盛名之累。
他活着的时候是传奇,他的生活和事迹被反复篡改和编造,他死了,仍然被各种演义和戏说。
正如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匪首枭雄,也不过是被各种文献涂抹过的,模糊如印象派油画的形象。
而真实的他们,他们真实的孤独,我们永远永远无法确知。
以前觉得布拉德·皮特是玩范儿的演员。
现在觉得,范儿也是由内而外生发的。
《搏击会》《点球成金》《神枪手之死》凭此三部,皮特已无愧好演员的名号。
真正令我惊奇的是鲍比的饰演者,卡西·阿弗莱克。
他将一个敏感、怯懦又卑劣的孩子演绎得令人信服。
其演技绝对在他哥哥本·阿弗莱克之上(本早干导演就好了)。
卡西凭借《神枪手之死》里的角色荣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男配提名,最终惜败给更加惊艳的《老无所依》的哈维尔·巴登。
除了皮特和卡西,《神枪手之死》还汇聚了《月球》山姆·洛克威尔,“鹰眼”杰瑞米·雷纳和“莎莫”佐伊·丹斯切尔。
为《神枪手之死》掌镜的是三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得主科恩兄弟的御用摄影罗杰·迪金斯,该片的一些摄影特效使画面呈现出油画般的效果。
也为罗杰赢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
当然,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就是它的配乐,由黑暗王子尼克·凯夫操刀,沉郁、忧伤、黑暗的音乐与电影诗性的节奏相得益彰。
(尼克·凯夫在最后还亲自上镜弹了一曲)。
也许只有《电影沙龙》的评价最能概况该片的佳处:开先河之作,你会发现自己正通过胶片阅读一本小说。
2014.9.1
关于片名英文原名是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
很长,却不累赘。
如同影片本身。
但明确说明了,这是两个人的故事,两个人都是主角。
中文译名是 “神枪手之死”。
俗,但却比英文名更深一步地概括了电影内容。
神枪手不只是jesse一个,同样的还有bob。
后者在片中一共开枪两次,杀了两人,枪枪爆头,这不是神枪手是什么?
同样,bob的结局和jesse是一样的,被杀,死亡。
关于剧情有人说这是一个弱者追求强大,用小人的方式达成目标的故事,也有人说,男孩是在追求“名利”,因为他想和jesse一样变的人人知晓。
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bob对jesse的爱是积从bob小时候开始就有的了,那时候,这种爱存在于故事书和一切小物件里。
bob在自己心里创造了一个完美的jesse,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jesse,也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这个jesse。
他发现自己和jesse有众多的相同点,包括眼睛颜色,家中排名,甚至兄弟的名字长度都是一样。
bob想要的不止是jesse那满天下的名声,他更爱的是jesse这个人物本身。
影片有两个镜头十分值得回味第一个是当charlie 和 wood 发现bob床下的一盒秘密时,bob的反映是极度暴躁,失态的。
他用失真的嗓音用枪和死亡威胁着哥哥charlie和帮友wood,还略带哭腔。
第二个就是在wood 和 dick的枪战中,bob一枪爆头了wood。
dick绝对不是好东西,自以为魅力十足,与帮友父亲的妻子乱搞。
无论是什么帮派,成员之间必定有一种信任和尊重。
在意大利黑帮中,有一条人人必须遵守的原则,那就是“不搞朋友的女人”,触犯这条规定的人是无法继续生存的(参见《casino》,《scarface》)。
而这部电影中的dick竟然和wood母亲辈的女人搞上了,无怪wood想杀他。
bob杀wood时,他或许不知道dick与wood之间的矛盾,但他绝对是知道wood与jesse关系的。
影片开始不久,当bob在与jesse关系稍有进展而沾沾自喜时,wood告诉他,jesse是他的堂兄,jesse爱wood就像爱圣经那样。
他嫉妒了。
爱慕的本质是不平等,当一个人将自己放在爱慕者的身份上时,他已经将自己的形象缩小了。
这是种难以言明的感觉,这种感情十分脆弱,又充满矛盾。
有时你希望你能时时刻刻和爱慕对象在一起,时时刻刻看着他,记下他的一言一行,那每一秒都是享受;有时候你会不希望他和别人讲话,或进行过多的社交,因为过多的行动会让他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偶像的真实形象会与爱慕者心中的偶像不相符合,这是作为一个爱慕者绝对不想看到的。
就像当你在图书馆里暗暗关注了矜持文雅的女神一个月后,突然间某一天,她肆无忌惮地和朋友讨论着低俗的话题,用着难以入耳的词语。
这样的心里落差残忍无比。
随着bob和jesse的互相熟悉,jesse身上的不足被展现出来,例如为了找一个人而无情地虐待一个孩子。
这不是bob想要的,对bob来说,这甚至是一种背叛----我那么爱你,而你实际上居然只是这样一个人?
这种爱慕开始变质,bob开始怨恨jesse。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了:既然你只是这么一个人,那就让我来结果你吧。
这之中有名利的驱使,但也是一种对爱的绝望的表现方式。
bob得手了,他成功了。
他成功的将自己的名字和与jesse james联系起来,从今以后,只要人们想到jesse,人们就会同时想到bob。
这不就是一个爱慕者所能追求的终极目标么?
看看我们现在有多亲密,分不开了吧!
这也是在事后,他愿意一遍又一遍重复自己背叛jesse,用一种很懦弱的方式杀死过程的原因。
他在回味着自己与jesse的最后亲密瞬间。
这是一部很感性,很细腻的电影。
160分钟时长,美丽的摄影,绝妙的配乐,款款道来的故事。
影片中没有十分明显的高潮,再加上对白和倒叙手法,导演本身就没有想留什么悬念来吊你胃口。
对于此片,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保证自己能有在力所能及情况下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观影条件,关掉一切通讯工具,慢慢享受这个故事。
我知道官方给Robert的定义是一个懦夫,他只敢在背后偷袭Jesse James,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不顾及道义,不顾感情。
可是这样的人又真的是懦夫么?
我知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我也想通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我在思考,如果你为了所谓的道义,你为了所谓的名声,所谓的道德价值观,限制了你的想法,禁锢了你的意图,那又算不算懦夫呢?
就像我的朋友,为了爱,为了自私吧,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死皮赖脸,厚颜无耻追逐一个女生。
尽管对方一再拒绝他,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他没有选择强硬的方式,他只是不停的在她周围打转,不停的让自己出现在她的生活之中。
一开始,我也是挺不屑于他的做法,我觉得很下尊严,根本他没有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他们适不适合,根本没有去考虑他们将来的事情。
但是我慢慢也开始觉得他是勇敢的,他其实也值得尊敬,他可以放下所有,可以不顾世态的看法,只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很不理性,可是,他却真实的活在当下。
对于他的选择,至少我自己是没有勇气像他一样自私。
有时候那些足够自私的人,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所以Robert呢?
以我的观念,不应该用懦弱来形容他所做的事,不应该用懦弱来评价他的决定。
只能说他做的对还是错吧。
于他自己而言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他自己勇敢的决定。
Jesse James是一個美國大紅人,無人不曉。
可惜,他的名字,在香港則是無人知曉。
導演採用了十分浪漫及唯美的手法去拍攝這部電影。
音樂及鏡頭無疑十分漂亮,但這卻不可以使之成為一部好電影。
我想這部片只適合對Jesse James有認識的人看,不然,就會看得不明不白,因為導演已經假設觀眾認識這個人,所以觀眾入場就是要看這個傳奇人物的一生。
對於我等無知的人,看這個長達2.5小時的電影卻是一種折磨。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神枪手之死》,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西部枪手们暗中博弈的评价了!
巴黎小情歌:不拿影帝说不过去。
曲有误:很多年后,他才能真正面对放不下的往事。
George:皮特把主角气质塑造得很迷人,有点像牯岭街里面的哈尼,但整体就不温不火。
我们敏熙:可供对比的竟然是……《霓虹恶魔》。
严重感觉刺杀前一天卡西的自摸戏应该更进一步。
莫扎特仑苏:撕破偶像的面具后更是刺穿了自己的平庸。
最后,他背叛了他,一个私生饭信仰的消亡。
Supremacyacron:皮特周围这波人一会换一个的,弄的我是直迷糊啊。
放完冷枪就完事得了呗,还逼逼赖赖的干啥啊。
Kai:这部电影看了一个月,但我很喜欢最后半小时,那种被时代、言论的浪潮裹挟无法挣脱的命运,让人唏嘘反思。
Outisss:摄影太美了,不愧是罗杰·狄金斯,光靠他的摄影我就能给这部电影很高的分,可惜光从故事性上来看,还是给整部电影带来了缺点。
卡西的演技出乎我意料的精湛,对比之下布拉德皮特就显得有些花瓶了。
盆满钵满赵+: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一心求解脱的易先生和一个懦弱的王佳芝,这样的联想让我自己也觉得很奇妙。
“没人会为他写一部传记”,但是这部更像是鲍勃的一部传记片。
卡西弟弟和山姆洛克威尔的表现也十分出色。
欧.尹:两个男人的故事,两个忧郁又释然的结局,对崇拜与被崇拜的另类解读与深入剖析。
影片摄影极佳,配乐精到,皮特、卡西、洛克威尔等人均发挥不错,但故事真的没必要讲成这样,形成对人物境况的共情与思索,何用如此冗长繁复。
杰夫江:一部缓慢而富有诗意的西部传奇视觉小说。
往往英雄死后故事就会到头,但在这个传奇故事里,读到末章你才会发现真正的主角。
非常喜欢狄金斯用特制镜头模拟出的老镜头效果,nick cave和warren ellis的配乐也实在太棒了(nick客串酒吧歌手也很出彩)。
蝠蝠:摄影无可挑剔的精致,配乐轻灵悦耳,有些装腔做样的布拉德·皮特演出了神枪手杰西的不近人情与孤傲,然而帅则帅矣,却还是敌不过天生忧郁气质的卡西·阿弗莱克,无论是在戏里或是在戏外,卡西都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自己的哥哥,拓宽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松野空松: 这么长,这么没完没了居然不感觉无聊,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知道谁才是那个神枪手,谁才会死,所以长达2小时,带着这个求知并不难看下去,并且皮特的人物总是具有一股希胖的定时炸弹效果,他没有真正杀死那个人之前,你永远不能放下心。
当谜底揭开后有些乏味,不过好在卡西表演还行使得bob这个角色更为丰富弥补了解密后的看点。
Pincent:很适合用来诠释希区柯克关于麦格芬的定义,通往死亡的路途充满诗意,由坦诚细腻的内心戏和人物之间的精彩角力构成,能够一直吸引人看下去,最终回馈给观众的刺杀戏,表演、音乐、用光、剪辑、室内空间布置…一切关于电影的元素都是有效的。
人们需要英雄或偶像吗?
杰西•詹姆斯也可以是一个人内心的耶稣/宿命/美国(梦)的象征,两人之间这一组角色关系多值得研究啊。
Bwheat19920313:导演似乎想拍出一种史诗感,结果不知怎么变成了小家子气的争斗。
或者说,导演可能本来就不想拍那么宏大,结果不知怎么竟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史诗感,导致整部电影显得不伦不类。
另外对于重点和非重点的把握也不对劲,尤其是刺杀的原因和刺杀之后的后果这两个明明最应该突出的点,前者感觉糊糊涂涂就说完了,后者用的时间实在太短,导致英雄变懦夫的过渡相当生硬,呈现的效果十分空洞,并不能在其中挖掘出人心的复杂甚至于险恶。
这样对于整体结构失败的处理,使得表演成为了最大的亮点。
卡西·阿弗莱克完整而又生动的演绎将这个人物完全立了起来,是一个彻底的S级表演,而布拉德·皮特虽比想象的好,但依然显得有些icon化,不够出色。
最后再夸赞一下罗杰·狄金斯的摄影——看到了没,大神就是这么出来的。
子夜无人:皮特太帅太有魅力,卡西青涩鲜嫩中酝酿阴郁风暴的危险气质也是自成一派,人物之间的关系普遍都比《教父》更加迷人,尤其是罗伯特和杰西的这一组。
我对你崇拜又充满畏惧,我是引路我的光明而我要去更高的灯塔上照亮地上的你,我的目光牢牢盯穿你宽阔的裸背再情不自禁地学你一样折起中指,只有我真正懂得且亲历了你所有的故事所以最后我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才能真正将你据为己有。
可从你在壁画的倒影里窥见枪口却没有闪避开的那一刻,我就输了。
原来榜样是无法被杀死的,他连折堕的那一刻,都在用余晖发着光热。
“没人在雨天涌上街头看他的葬礼,没有人愿意花二十五分钱参加他小时候的房间,他只能躺在地板上看着天花板,光线越来越暗,而他连遗言都没说。
”世人皆看轻我,我不在意,唯我真正共有着你。
看得见的英雄和看不见的悲剧,这也是偶像和大众的关系。
#FIFF13#DAY6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Bob应该是爱慕着Jessie吧?
”我转头看黑衣人。
他并没有搭腔,只是喉结动了动,似乎是同意这个说法。
“也不仅仅是爱慕,应该是更复杂,更纠缠的一种情感吧。
”我自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
“Bob想追随他,在他身边,甚至想变成他。
本来,这可以是一个很简单的师徒情深得故事。
然而,有两个有意思的因素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难懂了。
”黑衣人来了兴致,把头忘向我,示意我继续。
“首先,Bob有着极其复杂的性格。
他敏感,虚荣,坚韧,怯懦,但是我必须说明的是,他同时又胆大。
或者说是向往胆大奔放。
这一点其实并不矛盾,他是这样双面的人。
再说了,一个只是怯懦的人是没有胆量去追随一个劫匪并且想变成那样的草莽英雄的。
这一点你是再清楚不过了,对吧?
”“无疑,Bob是伴随着对Jessie的崇拜长大的。
这样的崇拜,已经到了很难去定义的程度。
变成了一种迷恋,一种毒药,一种生命。
”“没错”黑衣人插进来说道。
“当与Jessie相关时,Bob就会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变得温柔,含情脉脉,但同时又骄傲,显得鹤立鸡群。
他是爱他的,无疑地。
若是另外一个人杀死了Jessie,Bob一定会视其为仇人为Jessie复仇。
”“有恨吗?
就你看来。
”我问道。
“Jessie对他若即若离地淡漠,Jessie呼啸而来,呼啸而去,Jessie旁若无人地大笑,Jessie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牵动Bob的神经。
大多数时候,Bob的温柔示好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
Bob要的,是Jessie认同他们是一类人。
在他温柔的心里,他和Jessie有那么多相同之处。
然而,恐怕连他自己也知道,他和Jessie分明就是两类人嘛。
他应该已经明白,Jessie在此处是无法认同他的。
Bob那脆弱的自尊被无处诉求的欲望压得粉碎,由爱生恨,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Bob必须杀死Jessie!
”黑衣人强调道。
“以此来完成自我认同。
”“有一点我们必须澄清:Jessie有没有认同Bob?
”我提出了我的疑问。
“我想说的第二个因素,恰恰是和这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不妨我们先暂时搁置这个问题。
”黑衣人点头同意。
“Jessie的性格转变,无疑是导致他命运走向不可逆转的绝对因素。
在长年官兵追捕压力下,Jessie就像坚忍的狐狸一样多疑,神经质。
可是他没法做到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所以,他便会痛苦。
他忍受不了自己的多疑和神经质。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伏在马背上痛哭,并且出现了自杀的倾向。
”“不是因为忍受不了长年的追捕带来的紧张非常人的生活使他丧失生活的勇气的吗?
”黑衣人似乎不是很认同我的说法。
“也可以这么说吧。
表面上确实如此,但是根本上,他忍受不了自己变得不像自己。
”“说到Jessie的死,正好回答你关于认同的问题。
我前面也说了,在此处,Jessie没法认同Bob,因为他们是那样的不一样。
但是,在彼处,在去除了生老病死,世俗纷争,净化后的彼处,无疑,Jessie接纳了Bob。
他接受了小兄弟的崇拜,接受了他们内心深处气质的相像,接受了自己行将死亡和Bob决心杀死他的行为:他决定成全自己和Bob。
”“这样就清楚了。
”我站了起来。
看了看表,这个电影时间竟然这么久。
时间不早了。
是时候去睡觉了。
“晚安。
”我离开时和黑衣人道别。
几天前了,在一场酒后的夜晚,也就是听见隔壁邻居的声响的那个深夜。
左右是睡不着,索性就看影碟。
《刺杀神枪侠》,布拉德.皮特在威尼斯获奖的那个。
影片的开头就是我喜欢的那种感觉。
男声低沉的旁白,夕阳西下的红日,泛黄的麦田中,我们的主人公,这个叫杰西詹姆斯的神枪侠盗出场,左手抚弄着过膝的麦穗。
恍惚间,场景像极了《角斗士》中马克西姆斯将军回乡,金黄色的麦浪翻滚,在微风当中哗哗作响。
神枪侠在夕阳的苍凉里,在美国的西部,一脸的阴郁和悲伤。
角斗士里的大将军,在辉煌的午后,志得意满的回乡,喜悦仿佛将墩壮的身躯轻盈了许多。
布拉德.皮特与鲁塞尔.克劳,两位英雄的演绎者。
其实,在这个季节的银幕上,这两位爷,真还有的拼。
《决战犹马镇》,这是去年圣诞档,另一个西部片的重镇。
克劳在其中以一个深受爱戴的匪首面目出现,不过表现平平。
相比而言,皮特这次的角色讨巧的多。
落魄英雄,多赚了些许眼泪。
说实话,节奏,确实是慢了些。
之前,我并没有看剧情简介之类的东西。
所以,我的本意不过是想用些快意恩仇的畅快,来转移一下我酒后盈余的兴奋。
看来,我失算了。
我不住地问一旁瞌睡的老婆,怎么样,能看下去吧。
什么意思,就你品位高?
老婆气极而笑。
其实,我的想法是,有人不耐春困,我又何妨做怜香惜玉的绅士。
好吧,触怒了淑女,只好继续装高雅。
真正的刺杀情节,迟迟无迹可循,更多的是沉默呆滞,琐碎的闲聊,莫名其妙的狂笑。
太多的细节,在光影中流淌,没有惊奇。
然而,很多感觉都是在影片结束时回溯到的。
杰西詹姆斯牵着马踏冰而行的时候,回头问,你想过自杀吗?
他向罗伯特赠一把漂亮手枪,说:“对我而言,我自己成了问题所在。
”一切都无所不知,一切都意味深长。
罗伯特,正是那个实施刺杀的叛徒,杰希狂热的膜拜者。
一个卑琐的乡下小子,带着一顶破礼帽,满嘴口音的说话,露出一口的黄牙。
不着调,但是坚持。
从小就收集有关杰希传奇的漫画。
以后跟随行走,在杰希坐过的椅子上沉思,在杰希睡过的床上体味,在沐浴的杰希背后窥视。
对这样一个狂热的Fans,杰希坐在浴盆里,冷冷的问他,你是想变的像我,还是想取代我?
退隐之后的杰希,以前的大盗身份依旧与他如影随形。
他失眠着,一边杀死可能背叛自己的同伙,一边又在半夜把同伙叫醒,诉说自己的痛苦自省。
一个多疑狂躁的英雄,还是英雄吗? 希杰半真半假的在与罗波特兄弟嬉闹,故作欢快的笑声苍白的在房间回荡。
洞察秋毫的眼神在狂笑中,显出无限悲凉。
今后,帅哥皮特可以宣称自己是演技派了。
同样悲凉的还有罗伯特。
当追随偶像的快乐被恐惧替代的时候,追星还会是快乐吗?
他说:背叛,只是因为害怕,为了保全自己,为了生存。
也有人说,情深不寿,爱重成仇。
刺杀的一幕,这是最叫我心折的一个桥段。
皮特与罗伯特的扮演者卡西阿弗莱克(他的哥哥可是大名鼎鼎的,饰演过《珍珠港》的本.阿弗莱克)之间的飙戏,平分秋色。
镜头一直在追随着罗伯特的眼神:杰希手中的报纸,同伙招供的内容,杰希发现报纸…直到杰希手里搅动咖啡的汤匙突然停滞,我们仿佛听见了罗伯特的心跳在那一刻的坠落。
杰希来到窗口,看着院子里,女儿稚嫩的声音在读书,刚才嬉戏时脱落的小靴子斜躺在雪地上。
出人意料的,这个一生警觉的巨盗,突然就自己卸下了腰间枪套,把坦荡的背部出示给对手。
或许,他在沉默中等待着的,上膛的枪栓声响,会帮助他解决困局。
“对我而言,我自己成了问题所在。
”在早些时候,希杰就对罗伯特做了怜悯的成全。
命运的结局,仿佛一切都是来自杰希的自导自演。
当他盯着画框玻璃上映着的,那两个正对着自己后背的枪口,脸上流露的那是一种什么表情?
明知是宿命,雄螳螂在最后看到在噬咬自己脑袋的,母螳螂的牙齿时,又在想什么?
不是绝望。
绝望是在之前,悲伤之后。
杰希的妻子悲恸在问罗伯特:福特,是你做的吗?
罗伯特在麻木的重复支吾。
正如,在之后重复着几百场的演出:我就是这样杀死了杰西詹姆斯。
终于,台下的声音在喊,懦夫!
罗伯特的所有努力,就在于希望成为跟杰希一样的英雄。
杀死神枪侠,就会成为下一个神枪侠吗?
“他们没有为我鼓掌。
”罗伯特在对女友倾诉着,满心惶恐,满脸的哀伤。
其实是,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向杰希开枪。
人们只知道,杰希是个英雄,杰希像个英雄一样的倒下,而罗伯特只是个在背后向英雄开枪的懦夫。
说实话,我倒觉得罗伯特并没有那么可卑。
虽说罗伯特的动机可疑,也像是有着噬父情结。
不过要说杰希,却也就是个罪大恶极的惯匪,政府拿他无能为力,罗伯特杀了他,再怎么也算是弃暗投明,替天行道吧?
设下机关擒虎豹, 撒下香饵钓金鳌。
虽说背后开枪是有些不太光明正大,却也总算是以除害为要。
枪声响起,一条生命转瞬即逝。
有的人在枪响之后美名传扬,有的人却只能继续孤独抑郁。
旁白在继续:博比(罗伯特的昵称?
)不会得到任何的颂扬,杂货店不会贩卖他遗体的照片,……手枪会点火,爱乐.梅会尖叫,罗伯特福特只会倒在地上看着天花板……随着干瘪老头,杰希的一个无名崇拜者的一声断喝和枪响,罗伯特猝然倒地,面容安详。
死亡,是不是也叫他解脱许多?
两个无奈的男人,最后都是以同样无奈的人生结局收场。
在最后,说个令人不解的事。
饰演罗伯特的卡西阿弗莱特在影片中表现的光彩,实在是要比皮特炫目。
而威尼斯电影节把影帝给了皮特之后,却吝啬的连一个安慰的男配角都不肯给他。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走到哪里,仅仅有实力,还是很不够的。
我选择杀死你,当我爱过你又将你失去。
鲍勃遇到杰西的时候才十九岁,但他爱上他,早在这之前的之前。
在《神枪手之死》上半部分的一个场景中,摄像机慢慢地移到了一个男人的背上——由 Brad Pitt 扮演的杰希 · 詹姆斯——正在洗澡。
蒸汽从水中缓缓升起,詹姆斯慢慢地思考着他的下一步行动。
洗澡的时候,杰希 · 詹姆斯听到门口有窸窸窣窣的声音。
害羞、笨拙的罗伯特 · 福特——Casey Affleck饰演的角色,昵称鲍勃,他把头探进房间。
杰西因为洗澡被鲍勃打断而焦躁不安,要求他离开。
鲍勃崇拜杰西,并把他当作朋友,他试图和杰西进行一次自己想象中友好、单纯的谈话。
“我从来没见过你不带枪的样子,”鲍勃说。
杰西慢慢地从浴缸旁边的椅子上拿出一条毛巾,露出一把枪。
鲍勃静静地站着。
然后,杰西 把脸微微转向门口,问道:“我不明白:你想像我一样,还是你想取代我?”
导演选择了这个切入口,来揭开杀死大盗杰西·詹姆斯的凶手罗伯特 · 福特的神秘面纱。
这一幕,其实不仅仅是两人关系的真正内核,也是整部电影的真正内核——鲍勃对杰西复杂的情感,推动着两个人奔向既定的宿命。
而推动鲍勃的,则是彼时尚未夺得奥斯卡影帝的Casey Affleck的惊人演技。
没有人比Casey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更出色,他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奥斯卡提名。
他是这部电影中最耐人寻味的人物,而他的表演令人难以置信地演绎了鲍勃集崇拜、嫉妒、迷恋、狂热于一体的情感纠结。
这部电影聚焦于最终杀死杰西 · 詹姆斯的事件。
从一开始,杰西·詹姆斯就是一个传奇大盗。
他和他的兄弟弗兰克一起,召集了一群乌合之众去抢劫一列火车。
其中就有福特兄弟,鲍勃和他的哥哥查理。
不久之后,一些人出卖了杰西·詹姆斯,打算出卖他以换取一大笔赏金。
杰西·詹姆斯听到了这个计划的风声,打算杀掉所有参与这个计划的人。
随着杰西的步步逼近,死亡阴影的不断笼罩,罗伯特 · 福特开始从对杰西 · 詹姆斯的崇拜仰慕转变为恐惧与憎恨。
他成为了叛徒,向警方告密出卖了杰西。
Casey将这种情感的转变演得极为合理。
电影的前半部分,鲍勃到处跟着杰西·詹姆斯。
而杰西仿佛也对他不同一般。
杰西的特别爱护,让本来就崇拜杰西的鲍勃彻底迷上了这个英俊、沧桑而传奇的亡命之徒。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阅读并保存了每一本写到杰西·詹姆斯的书,把关于杰西的秘密都藏在床底。
他谈起杰西的那些光辉事迹,就好像詹姆斯是神一样。
突然有一天,他的神选择了自己,让其他人离开,而单独留下了他在身边陪伴。
这一刻,荧幕前的观众都体会到了鲍勃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后来杰西送给他一把华丽的新手枪时那样的快乐,尽管前一天杰西刚刚差点割断他的脖子。
后来鲍勃就是用这把枪,结束了杰西的生命。
鲍勃的感情就在被杰西杀死的恐惧与对杰西的完全痴迷中跳跃着,爱是真的,恨也是真的,嫉妒更是真的。
还有比杰西更迷人的男人吗?
他该死的英俊,又该死的乖戾,多疑,残忍,他清澈的蓝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
在两位极为出色的男演员眼神交流之间,文字都显得多余。
杰西已经厌倦了被追捕的生涯,也许同样厌倦了这具明明尚在壮年但却已疲惫不堪的躯体。
他明知这个眼神闪烁的孩子可能会终结自己的生命,那就让他来吧。
他有许多机会杀死鲍勃,一刀割断鲍勃的脖子,像他杀过的许多人一样。
可是他没有。
杀死杰西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出去了。
鲍勃留在屋里,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他走进主人房,把杰西的衣服都抚摸了一遍。
拿起梳妆台上杰西喝剩的半杯水,喝了一口。
闻了闻杰西枕套上滑石粉和丁香花的气味,他躺下来,抚摸自己的肋骨。
他想象自己肋骨上也有像杰西那样,两次中弹的伤疤。
想象自己也少了一截中指,想象自己已经34岁,想象自己躺在了棺材里。
与其说是谋杀,不如说是杰西早就为自己安排好了结局。
他解除了武装,将背部暴露在鲍勃面前,在镜面倒映里看到了最后的景象。
男孩朝自己举起了枪。
画面哀色流动,配乐缓缓,枪声骤然响起。
杰西死了,鲍勃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取代他成为英雄,却被所有人唾弃成懦夫。
杀害杰西 · 詹姆斯十年后,罗伯特 · 福特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家酒吧被枪杀。
当他回头看到瞄准自己的枪口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杰西最后的回眸?
不懂美国历史,不能理解Jesse之死对当时的人的心理冲击力
很美的画面,透过玻璃的影像;两个神枪手不一样的内心世界;神枪手之死这个名字真心不好,让人从刚一开始就等待160分钟时间里神枪手是怎么死的20130121
缓慢的镜头、精炼的台词,在强大精准的配乐之下总在不经意间拨动人的心弦,使得观影过程令人处于一种淡淡忧伤无时无刻弥漫大脑的状态;皮特的表演很惊艳,只可惜了叙事手法使得节奏的过慢变得冗长;但是一个好故事总是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述说着暗涌的传奇色彩,即使来得并不悲壮却道出与平凡的不同之处
太艺术的片子,欣赏不上去所谓的内涵~
#2023北影节4k版#
迷人,残忍,讽刺,韵味,沉静,躁动,这些揉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片子?
神枪手也有厌倦的一天
闷死了,难以忍受的慢节奏
介是心理片,罗伯特自我认同缺失,总期待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结果万劫不复鸟
即使是布拉德·皮特的片子也没能看完
真的很强大,看到最后真的挺好。演员演的很棒,很绝望的感觉。不过看前半部的时候真的有点坚持不下去额。Casey Affleck 很有才
6分
导演不扮诗人会死吗
一流摄影加上诗意旁白。随着后半部分剧情的发展有慢速上升的紧迫感。
导演或许想换一种方式演绎传奇人物的传记,最终达成了和文艺片一样沉闷的效果
神枪手
镜头挺诗意
除了拖沓还是拖沓
绵长……
原声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