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总觉得有股子想笑的冲动,这三个男人各俱特色啊,他们互相之间的对话配上他们各自和善熙的对话还真是用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把世上普遍存在的三种类型男人刻画的生动形象又相当好笑。
发现导演一旦成为大师,男人总是他调戏的对象,这怎么整的。
善熙这位姑娘在很多女生看来会不会是高级文青型“绿茶婊”呢,她对这三位男性的态度都是可进可退,用男人们的说法,漂亮,有艺术性,天真又勇敢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文青型绿茶婊的定义。
善熙有多真实?
如一条鲸鱼,悄声地浮起,成为情景的中心,又悄声地潜下去。
人们一再谈起她,用主观的,不乏矛盾的词语。
水中月。
或者这就是我们感受生活的方式,粉饰不方便的事实,为自己的局促百般解释。
昌庆宫似乎是个很美的公园。
人不多,有秋意,这似乎是,但并不是,角色们纷纷来到这里的原因。
汉阳的古宫们远不如故宫磅礴,但是它们小小的,不做作,甚至有些脆弱,所以令人感到亲切。
三个姑且称其为朋友们的人尚能在并不拒绝人的汉白玉台阶上边走,若即若离地分享各自心绪。
看过所有洪的电影,感知到洪尚秀和伍迪艾伦共同的恐惧即是女人。
“pussy is a powerful thing,you konw”女人令男人恐惧,恐惧于善变,恐惧于无法抗拒,恐惧于在那对乳房之下,自己回到了孩童的时代,恐惧于自己除了掏出稚嫩的心别无他法。
可是,如此强大的女人本体是怎样的呢?
一个美丽的女人会在第一眼就击垮最坚强内心的男人,摧枯拉朽一般。
在她面前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只有听从,只有感慨,只有揣测。
她就是一个审判者,我们只有遵从她的条款要么就完全唾弃她。
可是这些强大的女人却又那么难以捉摸,她们前一秒还说爱你爱的发狂,后一秒却又投入他人怀抱,她们可以完全推翻自己的喜好,喜爱和厌弃可以相互变换,她们抓着你的心残忍的摔打,却为了某个呆滞的男人流干眼泪。
这里面的规则在哪里?
如果有规则的话,可是难道没有规则吗?
但凡谈到爱情,必然谈到的是女人,因为男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很具化,爱情就是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只想和你做爱,物质上的拥有你。
而女人则不同。
就像片中“表哥”说的,“女人是现实的,她们考虑的事情有很多”其实女人的现实只是她们的一个闪烁的情绪,女人既抓不住别人也抓不住自己。
女人就像一个一直在追索和奔跑的人,她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为想要的会失去,失去了再拿回来,就像一个玩溜溜球的小孩,“我想看看它在我手里的感觉,当她滑出去的感觉,当她回到我手里的感觉,再看看滑出去的感觉,我要确定她在我手里的感觉。
”这就是女人。
《我们善熙》是洪尚秀导演的第12部作品上映于2013年,题材上仍旧关注于男女之事,本片讲述了:毕业后消隐一年有余的女大学生善熙,因留学需要老师的推荐信而不得不返回大学校园,重遇了对她怀有暧昧的电影专业教授、在本校念研究生对她还念念不忘的前男友以及她一直敬仰的导演前辈,在此其间善熙多面周旋但暧昧、意外之事总是难免发生,最终善熙还是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充满赞誉的推荐信并顺利脱身,留下了相遇偶见、而面面相觑莫名尴尬的教授、前男友、导演前辈三人,并不约而同地拼凑出一个我们的“善熙”。
在叙事结构上,相较于洪导的其他片子来说相对平实易懂,没有在叙事结构上耍太多花招,影片主要围绕着中心人物“善熙”展开,为此剧情不得不增加偶然因素去推动叙事发展,让善熙偶然遇见前男友、偶然遇见导演前辈、又让教授、前任和前辈三人偶然遇见,这种巧合设计也是洪导片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元素,从而增添戏剧性和反讽。
除此之外,几个主要的场景仍旧是充满酒味的餐馆、暂时清醒的咖啡馆、潜藏恋情的校园以及空旷清冷的古建筑公园,并用无关叙事的空镜头连接;影片仍旧一如既往使用固定镜头和少量推镜拍摄,让观众更多地去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的细节。
因而人物的对话在洪导的片子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本片中人物对白的“精心”设计也是洪导的其他片子从未有过的强度。
善熙,这一中心人物性格的塑造除了来自她本身的语言直接塑造外(如她对捉弄自己的学长发疯似地大喊大叫、对待她有些怠慢的女服务生骂其为疯子),更多地是来自他人的评价(教授、前任、前辈),他们使用他们的语言将她塑造成“善熙”,塑造成:单纯、善良、漂亮、聪明、有艺术才华、有眼光、但是有点内向和神经质的“善熙”,并且这些作为语言的词汇一旦通过电影人物口里脱出,它们就有意无意地将观众引向它们所指引的方向,形成一个个由概念的词汇所组成的形象,这些频繁出现的词汇让人去注意观察“善熙”这个人物,去判断这个人物的言行是否与形容她的词汇和谐一致,从而将“善熙”一直固定在关注的中心,成为神秘而富于变化的靶心。
而围绕在她周围的男人们,导演则更多地利用人物的语言的重复性、言语与行动的矛盾违和去表现男人的虚荣和虚伪。
例如善熙前男友与善熙的酒局中直言自己真的很喜欢她很想她,紧接着他在和前辈的酒局中同样很喜欢前辈、很想前辈(语言的重复性);例如教授在湖水前等善熙,撞见自己的学生(善熙的前任)和朋友(善熙的前辈导演)却假称是来看枫叶(言语与行动的矛盾)。
除了语言的塑造性,言语的传递性在影片中亦尤为刺眼。
影片中教授鼓励要拍电影的善熙说“虽然难是难了点,但应该试着尽力去做……如果你回学校读书,就会给自己找借口。
觉得还有时间,不肯放手一搏”;而善熙告辞教授偶遇前男友后,就前任说毕业后想去其他地方的话题,善熙则直接将教授的话改头换面地用以教训他“别找借口了,要干就好好干,读书或者逃跑,全都是借口,你要一直努力坚持下去,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知道自己是谁”;紧接着善熙的前男友在与导演前辈的酒局中就前辈劝阻不要与前任复合,又再次将这段话改头换脸地拖出——“可是我要努力了才知道啊,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怎么知道是好是坏……我怎么也得一直挖、一直挖到那里,才能找到我自己”;随后,导演前辈在和善熙的碰面中又再次将这段对白大同小异地用来鼓励善熙道:“可是听起来都像借口……就干你喜欢的吧,你不是说要制作电影吗?
所以也要写剧本啊,那就继续做你喜欢的事情,坚持不懈地挖掘自己,趁还来得及,还有力气,坚持到最后试试,坚持到底看看到底会是什么结果,也能看到你的界限在哪,也能知道你是谁”;到最后,这种传递又由善熙传回给教授本人“我相信老师的话,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去做。
真能成功的话,要下定决心挖到底。
对,往深里挖掘自己”。
这样的对白设计虽然甚为反讽,但不由得想起了作家司屠的一句金句——我的语言对谁有效,我就和谁在一起。
反过来也就是,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的语言对你有效。
我的语言能让你记住、让你再次使用,甚至影响你将来的行动。
但这种语言的传递性也可以感受到日常用语的同质化和贫乏。
例如导演前辈在听取大学教授对某个女人的描述之后,又将这番描述原封不动地拿去形容作为仰慕者的善熙:你很善良,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不过脑子很聪明,真的有非常好的眼光,稍微有点疯,不过有时你那勇气令人赞叹……在我遇见的所有人中,你是最漂亮的。
而且这种撩妹的套路,除了必须夸对方好看漂亮,还有评价一个女孩,不能只说一面,什么你很漂亮啊,很吸引人啊,很善良啊,要挖极端 。
一旦你给人指出两个极端,是没有人不钩的: 你从外表来看,性格十分外向十分开朗,而在你的内心深处,却藏有一个十分忧郁和悲伤的一面 。
你表面看上去会像一个干练的现实主义者,而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在他的另外一部片子《北村方向》中借老司机之口说道)”。
当然这种日常而口语化的对白,也与洪导的剧本创作方式有关,一般拍摄当天早上写剧本,给演员一两个小时当场背台词,于是这种口语化的台词很大程度上出自导演和演员的即兴创作。
而这种语言所带来的重复、同质、贫乏也使得电影人物产生出意外的反讽和喜剧效果,从而动摇了电影人物中语言的可靠性,那么到底善熙是否真的是他们所形容的那样呢?
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片地去评价善熙,抛开电影中没有展现的艺术天分和眼光不谈,在稍微内向和神经质的评价上倒是准确的,影片中善熙得知学长恶意捉弄自己后大喊大叫疯子似的要求对方道歉多少是有点神经质,再者她面对他人时多少有些欲言又止而只能借助于酒精的效力敞开心扉不能不说是偏于内向;但在单纯、善良的维度上却是值得商榷的,善熙除了与前男友的交往外又与自己的老师、前辈产生暧昧,周旋其间,甚至利用教授对自己的好感进而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她所期望的推荐信,很难称其为单纯、善良,倒可以说是脑子好使相当聪明。
如果我们再用他们(影片中的教授、前任、前辈)使用的词汇去描述善熙,那么不免显得一厢情愿,他们将那些美好的词汇组合成一种与现实不符而仅仅是自我臆想的想象体,构造出一个单纯美丽善良的天使形象;但如果我们使用当下语境中频繁出现的“绿茶婊”去评价,则不免过于狭隘,如果将善熙的女性身份置换成男性,那么围绕着他展开的就是他与三个女性之间的暧昧关系,对于男性拈花野草风流成性的道德批判多少要低得多。
所以善熙的形象就显得尴尬和暧昧起来,我们如果只用简单、单薄的语言就很难去描述、去把握一个真实的形象;因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我们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事物。
1.善熙是一面镜子,不动声色地轻易照出三个男人心底的涟漪和淤泥。
她在崔教授的推荐信中,以及最后一幕三个男人的对话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善良、单纯和聪明。
这些都是去肉欲化的、精神指向的、充满躲闪的形容词。
但同时,这三个男人在单独面对善熙的时候,他们所说的最真切的评语是“漂亮”。
这才是三个男人被突然出现的善熙搅成漩涡的最根本原因。
2.崔教授的人物设定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内心蠢蠢欲动却又道貌岸然的中年男人。
他的白色西裤和一丝不苟的分头既是人物的标签又是对这个身份最恰如其分的反讽。
对于善熙来说,他的身份是最实际的那种需要。
一封推荐信。
但善熙需要的是崔教授的“身份”,却不是“身体”。
但她的出现却搅动了崔教授肉身的欲望,他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开始有那种搅拌着不知所措的愉悦感和憧憬。
3.善熙的前男友是个可怜巴巴的角色。
看似走在正常的轨道上,但实际上内心脆弱不堪。
善熙的出现让他看似坚固的一切瞬间崩解。
4.载学似乎是崔教授的反面,那种陷入中年危机的人物。
生活在混沌之中。
因为经历和年纪,他被善熙的前男友当做倾诉的对象,他也给出看似充满道理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解决方案。
而当他自己与善熙面对面的时候,他所做出的举动却是三个男人中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而善熙与他的关系似乎最接近肉欲。
在善熙这一方,崔教授是现实需要,前男友是青春记忆,而载学与自己的关系似乎更加单纯。
5.影片最初出现的善熙的学长和后来载学家附近小酒馆中的女老板其实是更值得玩味的角色。
前者与善熙从玩笑开场以口角结束,看似不睦的关系,与后面三个男人的境遇相比,那似乎才是更加合适的相处方式。
而女老板的身份暧昧而游移,她像个脑子空空的倾听者和陪伴者,又像与载学有着暧昧关系的角色,但同时又显得与发生在身旁的一切疏离。
相比于卷在一团迷雾中的三男一女,她似乎是个隐藏的旁观视角。
显露了一点点曾经沧海的味道。
6.在洪尚秀的镜头中,男人的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
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隐藏,但又无法不败露。
他们的形象可爱、真实,同时也可怜与猥琐。
而女性角色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可以被轻易谅解。
7.最后一幕中,善熙的突然离开就如同开场之初这个女孩的突然降临一样。
她犹如神迹,出现然后消失。
让枯干的生活变得潮湿,但那三个男人似乎看着水迹慢慢变干,开始怀疑她是否来过。
善熙最后的离场,如同梦醒的瞬间,让三个男人恍惚间回到现实,尴尬、无措、别扭却又不知道为何。
8.洪尚秀似乎越来越喜欢那种切分明确、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那样的音乐中总会透露出一种装模作样的感觉,拿腔作调的声音中渗透着无法言说的幽默感。
9.这个导演举重若轻的本事愈发纯熟了。
这是个充满谎言和无奈的世界,洪尚秀看得很明白,只不过他不想沉重的表达,用看似轻快的、去戏剧化的方式写出了生活的真相。
有时候淡然才真正残酷。
(文/杨时旸)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善熙每次的出现都是以醉酒的形式,她面对着不同的男人,却听到他们大同小异的赞美:你聪明、勇敢、坦诚、有艺术感,是个漂亮的女生。
可是,这显然不是善熙想要的答案。
对此,她回以的是:我不要和男人约会,我只想弄清自己到底是谁。
而转过身来,却以醉酒的姿态和不同的男人上演相似的暧昧。
她的言行显然是不一致的,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她说这些时的真诚。
无疑,善熙是个复杂的女生,从开始至结束,她都没有以明确的立场属于过任何人,就像她总喜欢失踪一样,她的存在也始终包裹着一层迷雾。
影片在探讨挖掘自身的问题时,有着种种的力不从心和怅然若失,因为你到最后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局限,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善熙是一个象征,一个努力逃离着,想要认清自己的人的象征,和其他逃离者一样,她的行为不具备任何确定的意义,我们只能在她所认识的人的讲述中拼凑她的面貌。
她只在描述中存在,而无法具体现形,这样的神秘感越是吸引着身边的异性。
所以,很有意思的,最后出现了三个与之暧昧的男性谈论她的场面。
其实,他们了解的始终是善熙的同一面,至于存在于向他们展现之外的善熙,他们都无缘窥探。
至于善熙真正是怎样,或者最终她将为自己找到什么样的定位?
一切就只有等到最后了。
PS:音乐很赞,心情很轻松,虽然在讨论一个很哲学性的困境,但是放开和释然的心境一览无余。
无论还要经历怎样的挣扎,管他呢,日子还是得照过,就这么喝喝酒,半醒半醉地困惑着吧……
洪尚秀比奉俊昊,朴赞郁,罗泓轸,李沧东的作品多很多,但是,论名气和受众却远远不及前面四位,甚至可能比不过金基德。
对洪尚秀的评论非常两极:爱的爱得要死,讨厌的讨厌的要死,都处于两个极端,所以受众不多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看多了前面几个的压抑沉重黑暗(朴赞郁还有些黑色幽默)题材宏大,反过来看洪尚秀专注于男女关系反反复复举重若轻,就像周星驰的电影虽然最后也会哭会痛会绝望,但是你看的时候会笑个不停。
特别是电影里的那些男人:呆蠢,真实又虚伪,懦弱又胆大(色胆包天),优柔又露骨,在爱与欲里莽撞犹豫挣扎。
食、色,性也。
洪尚秀在这上面挖了又挖,重复又重复,但是却又不真正的重复。
每次挖出来一点,拼凑出男男女女、人性、世界的真相。
然而人心幽微曲曲折折,多少小心思,多少小念头,多少小动作,多少小情意……永远挖不完,这大概就是洪尚秀多产的原因吧:面对人性欲望,二三十部电影哪里挖得完呢?
但是,挖出来的——从隐秘幽暗中挖出来的,咦!
这不就是我吗?
于是掩面而笑而泣而尴尬——尴尬(尤其尬聊)那真是洪尚秀的拿手好戏。
洪尚秀,一个不大容易理解的导演,但是对于理解韩国电影又绝对绕不过的一个导演。
(早期看过一部《庆州》,很像洪尚秀的片子,但是知道导演是张律。
以为他是韩国人,却发现是中国朝鲜族人。
大概这个是中国的“洪尚秀”吧。
和洪尚秀一样,几乎不为人所知。
)
1.善熙是一面镜子,不动声色地轻易照出三个男人心底的涟漪和淤泥。
她在崔教授的推荐信中,以及最后一幕三个男人的对话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善良、单纯和聪明。
这些都是去肉欲化的、精神指向的、充满躲闪的形容词。
但同时,这三个男人在单独面对善熙的时候,他们所说的最真切的评语是“漂亮”。
这才是三个男人被突然出现的善熙搅成漩涡的最根本原因。
2.崔教授的人物设定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内心蠢蠢欲动却又道貌岸然的中年男人。
他的白色西裤和一丝不苟的分头既是人物的标签又是对这个身份最恰如其分的反讽。
对于善熙来说,他的身份是最实际的那种需要。
一封推荐信。
但善熙需要的是崔教授的“身份”,却不是“身体”。
但她的出现却搅动了崔教授肉身的欲望,他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开始有那种搅拌着不知所措的愉悦感和憧憬。
3.善熙的前男友是个可怜巴巴的角色。
看似走在正常的轨道上,但实际上内心脆弱不堪。
善熙的出现让他看似坚固的一切瞬间崩解。
4.载学似乎是崔教授的反面,那种陷入中年危机的人物。
生活在混沌之中。
因为经历和年纪,他被善熙的前男友当做倾诉的对象,他也给出看似充满道理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解决方案。
而当他自己与善熙面对面的时候,他所做出的举动却是三个男人中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而善熙与他的关系似乎最接近肉欲。
在善熙这一方,崔教授是现实需要,前男友是青春记忆,而载学与自己的关系似乎更加单纯。
5.影片最初出现的善熙的学长和后来载学家附近小酒馆中的女老板其实是更值得玩味的角色。
前者与善熙从玩笑开场以口角结束,看似不睦的关系,与后面三个男人的境遇相比,那似乎才是更加合适的相处方式。
而女老板的身份暧昧而游移,她像个脑子空空的倾听者和陪伴者,又像与载学有着暧昧关系的角色,但同时又显得与发生在身旁的一切疏离。
相比于卷在一团迷雾中的三男一女,她似乎是个隐藏的旁观视角。
显露了一点点曾经沧海的味道。
6.在洪尚秀的镜头中,男人的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
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隐藏,但又无法不败露。
他们的形象可爱、真实,同时也可怜与猥琐。
而女性角色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可以被轻易谅解。
7.最后一幕中,善熙的突然离开就如同开场之初这个女孩的突然降临一样。
她犹如神迹,出现然后消失。
让枯干的生活变得潮湿,但那三个男人似乎看着水迹慢慢变干,开始怀疑她是否来过。
善熙最后的离场,如同梦醒的瞬间,让三个男人恍惚间回到现实,尴尬、无措、别扭却又不知道为何。
8.洪尚秀似乎越来越喜欢那种切分明确、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那样的音乐中总会透露出一种装模作样的感觉,拿腔作调的声音中渗透着无法言说的幽默感。
9.这个导演举重若轻的本事愈发纯熟了。
这是个充满谎言和无奈的世界,洪尚秀看得很明白,只不过他不想沉重的表达,用看似轻快的、去戏剧化的方式写出了生活的真相。
有时候淡然才真正残酷。
(文/杨时旸)
洪尚秀的电影都足够的奇怪,没有炫目的视觉效果,没有人性的挣扎,没有偷来的文化,也没有看上去很美的俊男靓女,这实在不像一部现代韩国电影,而且洪尚秀这样一拍就是十几年。
因此,洪尚秀也被称为韩国作者电影第一人,但是当你看了五部以上的洪尚秀,你可能会开始产生疑惑。
因为这五部电影之间,仿佛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大同小异的故事,不外乎一个或几个女人和几个男人之间的关系的展示;有限的人物,几乎都是学生、导演、大学老师;重复的场景,必然会出现的是小酒馆;摄影上则多用一贯不变的推拉镜头,诡异、莫名其妙;甚至连对话上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
然而,不断重复的结构、情节、对话恰恰是洪尚秀个人风格的标签,也是他坚持作者电影理念的重要表现。
洪尚秀精心地不断地重复着自己,构建着一看便知是他生活的世界的叙事。
单从这一行为来看,他跟伍迪·艾伦是如此地相像,两人都在不断用知识分子的电影语言去描写知识分子。
但是相比而言,伍迪艾伦所有的创作虽然局限于其知识分子语境下,但却始终试图创造更加有意思的故事,而洪尚秀则是不断地重复自己,不断的男女对话,絮絮叨叨,却依旧简单、寡淡。
就连电影的名字,洪尚秀都开始越来越简单,或者说漫不经心,简直是如今标题党盛行的网络上的一股清流。
比如《玉熙的电影》、《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再到《我们善熙》,女人成为他电影中最重要的存在,而女人的名字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所有电影的命名关键。
至于电影的主角也往往一成不变,李善均和郑有美一次又一次地在他的电影中以各种角色相遇。
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看洪尚秀的电影就像是掰着手指在数这种相遇而已。
但又不得不说,这两位演员又是如此地适合洪尚秀的电影角色。
从《玉熙的电影》中的四个短片,李善均和郑有美一次又一次相遇;到了《不是任何的海媛》中,虽然郑恩彩取代了郑有美的位置,但是人物依旧是一个女大学生的角色;最终到了《我们善熙》中,洪尚秀把之前两部电影中的所有关系都融合到了一起,就像是给老影迷的一个彩蛋一般,故事之外原来还有故事。
比如在《玉熙的电影》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以至于他宁可在街边吹冷风,也不愿回家面对凶神恶煞的妻子,明显就是《我们善熙》中前辈宰学的缩影;而《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中那位电影学校的教授兼导演,则是《我们善熙》中崔教授的源头。
所以最终在电影《我们善熙》中的四个主要角色,大学生善熙、前男友金文洙、崔教授以及前辈宰学都能够在洪尚秀之前的电影中找到一些影子,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洪尚秀的电影总是在重复同样人物关系而已。
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洪尚秀把之前尝试过的各种人物关系都放到了一起,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各有暧昧关系前男友是善熙青春的记忆,早已被抛弃,只是前男友自己单方面的念念不忘而已;崔教授是形势所迫,现实需要,善熙有求于人,虚伪地奉承着;前辈宰学则是倾述的对象,最接近却依旧没有到达的肉欲的存在。
就这样,一个女人往返与三个男人之间,已经是足够精彩的剧本。
更令人称绝的是,这三个男人竟然互相认识,而且互相了解对方的心事,只是互相都不知道对于善熙的别样感情而已。
所以,他们不断地聊天,电影就这样在一场又一场的对话中不断推进。
人物对话一直是洪尚秀电影中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更有趣的是,这些对话基本全都是在小酒馆中进行的,每一个人物基本上都陷入了半醉的状态。
可以说,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场酒后吐真言的狂欢。
而这种酒后的状态被拍摄的非常真实,每一个醉过酒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
比如半醉之后呆滞地盯着某个地方一动不动,又或者毫无意义地随手把玩桌上的一些小东西,又或者伸长了脖子说话,拖着脚磨着地走路。
这一切如此真实,以至于在看洪尚秀的电影的时候,常常在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在片场喝多了再拍的。
在结构上,电影中的三段关系对应三个段落,通过极其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电影的叙事张力达到无限大,自循环重复的结构之中衍生出繁复的意义。
不断重复的音乐、构图、台词,从三个不同男人的口中慢慢勾勒出善熙形象。
善熙和三个男人偶遇,然后在教学楼前,草坪,小酒馆,最后在叫做昌庆宫的公园里,故事里的人物和善熙一起或因善熙的出现而发生了各种谈话。
每次讨论的内容大体上都在重复上一次的谈话,各怀心事的常人可笑而虚伪,观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几个男人的私心,看到他们把自己对善熙的欲望包装上伪善的语言修饰,谈话的结果,是欲望的出现与发酵。
整部电影中的三段关系都是围绕着善熙是否该出国,该怎样在介绍信中介绍善熙这个人而展开的,电影中的人物开始不厌其烦、而且不断重复的讨论。
在三个男人的口中,同一个善熙有着相同的优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而善熙自己却是所有人物中最不明了“自己是怎样的人”的那位。
可是反观三段关系的发展,善熙却又是所有角色中最明了自己该何去何从的那位,只是一心要出国留学拍电影。
至于三个男人,皆为情所困,崔教授从中年老成迸发出少年心事,前男友始终念念不忘,前辈宰学则为肉欲所困扰。
这样一来,在形式的重复中,意义产生了。
然后随着谈话的不断前进,谈话的意义不仅被强化,而且延伸出新的含义,投射出善熙的前男友、学长、导师对她的想象,即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诚如善熙对自己的期许,“我希望能永远这样活着,就如同你在信里所写的那样美好。
”但是讽刺的是,在这种期待之下,却反射出故事人物内心的空虚和贫乏,他们不断的粉饰善熙的个性,在重复的见面、饮酒、攀谈之中,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极大的焦虑。
这种焦虑在重复的结构中发酵,直至电影结尾三个男主人公站在公园湖边,茫然等待善熙的下一次出现。
不得不说,洪尚秀最后安排的这一结局为整部电影带来了更高一层的提升。
电影在三个男人苦笑的对话中结束。
善熙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们不甚明了,甚至善熙究竟存不存在,我们都不必去深究。
但是这种三个男人从一个女人身上看到同样的梦想和美好,而同一个女人又因为各种原因周旋雨三个男人之间的情况是如此多见而有趣,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解读出许多不同的内容。
套用洪尚秀之前电影《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的名字,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不是任何人女朋友的善熙”。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
《我们善熙》中的镜头平淡至极,甚至有些像纪录片的感觉,通过三个男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
一个喜欢善熙的男人,至今对她念念不忘。
一个被喜欢着的男人,还有一个是她的导师,一个不付出就不给你写推荐信的奇葩男,最后也陷入了自己画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影片的男女主角李善均和郑有美都是导演洪尚秀的御用班底,他们都是当今韩国的实力派演员。
他们一同创造出来的很多美丽的电影,让观众们都印象深刻,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奖无数。
这个片子也是一样,是唯一入选2013年洛迦诺电影节的韩国电影,这也符合导演的作品特点。
一个像小绵羊一般的女生可以迷倒多少人呢?
其实即使不太漂亮的女人只要她想勾引别人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更何况像善熙这样一只尤物。
善熙喜欢潜水过日子,但是据我看完影片后的想法来看,我觉得她可能去寻找自己更想要的生活了,但是事与愿违,又回来了。
想要去出国读书发展。
她去找自己的导师开推荐信。
导师把她的恶劣特点都写了出来,其实他们都懂老师需要的东西,后来他们晚上出去喝酒,后来镜头没有表现,但是一看善熙酒后的状态和剧情走向就知道他们一定是...这也正好与后面结局呼应,她获得了一封声情并茂的推荐信。
李善均饰演了一个看着善熙的人,在偶然一次见面的喝酒后,他又对他念念不忘了。
后来善熙不想见他了,说早晚我会告诉你的,这是一个借口吗?
学长是善熙喜欢的人。
也许他们的偶遇是她的安排,也许是留学前最后一个心愿。
女人心海底针啊。
在同样剧情场景喝酒后的晚上拒绝了学长一同上楼那个的邀请,假惺惺的离去了。
这也更激起了男人征服的欲望。
人就是这么的矛盾,往往更难得到的东西也就更加令人向往。
不能说善熙计划了一切。
不能说男人欲望太强。
我觉得后来三个男人在公园相遇的时候他们心中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们都是有妻子有对象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自然心中会有定论,一切都有因果。
他们也知道对方和善熙的关系,但看到后面我知道了,姜还是老的辣!
有些事情不只是表面那样,正如我们的生活!
呃,还是尴尬得有些超过了。馋炸鸡了!
好像在一瞬间get了郑有美的颜,她真的好好看啊!尽管是在这样一个并不讨喜的角色里。其他演员也都很舒服,把洪尚秀这么无聊的本子处理的还算生动。善熙这个角色更像是一面镜子吧,出了三个不同男性方方面面的“善良”和不堪。我大概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看洪尚秀了,他的作品确实能引起一些比较感性的思考,但无聊也是真的无聊,始终理解不了的推拉镜头也是越看越难受了……
得赠海报
郑有美还是好美好可爱啊。
第一次觉得有些乏善可陈,看一半弃了。
玉熙的映畫到映畫內的善熙,尋找失落的時光。放棄了調度的概念,強調了「語言」的意義,無論是變或者不變,人生哪有這麼容易
@韩国文化院 所谓的演员特质真得能给同一位导演的片子带来不同的氛围,郑有美对于男人的凝视只能被洪常秀牢牢按压在一种剧情设定中,然后深深沉浸,其余的男性角色也幻化成洪的真身对其进行戏谑地游戏。(金敏喜简直就是完美去除洪常秀油味的洗洁精)
不能更多星了
能禁得起这样的AV拍摄的明星们真棒呀。洪叔👍
。。。
三个大叔如何反击绿茶婊的完美故事集。
善熙是杯酒也是面镜子
无聊
简单的,但现在没这个心情
很好看的一部作家电影
【B–】幽默感甚至来自于人物的出场与离场的顺序和时机,核心形象用典型的剥洋葱方式展开,最后我们“善熙”巧合般地错过四人的碰面,核心形象被规避了,留下描述者的自我映照,新的幽默生成。
朴拙简单的电影技法,与电影圈相关的角色,本片的一切依然是洪常秀电影标配。想要出国学电影的女生善熙,在前男友、教授、学长之间周旋,虽然她用和教授近乎告白的方式拿到了堆砌夸赞的推荐信,但善熙并非是直球的在利用男人们。在观众眼里,善熙是个较真、敢于大吵大闹,对前途有些大胆计划并且举止随性的女人,在男性角色们眼里,善熙“纯真,勇敢”,当然还有漂亮。洪常秀在这里,并非构建一出性别角力的戏剧化戏码,他还是基于在忠武路的生活体验,用白描的方式呈现与电影相关的形形色色人物的寡淡、怪诞的生活即景。善熙在全片并未流露出任何对电影创作的想法,但片尾时突然逃逸约会,令三个男人凑到一切百无聊赖面面相觑,也称得上是一位“生活的导演”了。当然,本片最大的问题还是呈现出来的角色与剧情,都只是忠武路边稀松平常的霎时光景
是洪最好笑的一部吧。
不知所云,且风格十分损耗非粉丝观众的观影欲望。
洪尚秀的这种片子挺奇葩的。善熙和惠媛都是那种人见人爱,让男人巴不得捧在手心里的女子。善良聪明却性情乖张,从女生角度看有点恨得牙痒痒,讨厌她的深井冰和别扭,但也看得很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