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女人
Kobieta na dachu,Woman on the Roof,Une femme sur le toit
导演:安娜·雅朵夫斯卡
主演:多萝塔·波梅卡拉,博格丹·科卡,亚当·博比克,Maria Szadkowska-Malinowska,Katarzyna Brzozowska,Izabela Celinska,多米妮卡·别纳特,Matylda Paszczenko,Piotr Gadomski,Ewa Stanczyk,Agn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瑞典,法国语言:波兰语年份:2022
简介:影片的灵感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60岁的米拉是一名助产士,一天早上,她像其他人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早起床,把家人的衣服拿出来晾晒,为她的鱼购买食物,并实施了一次银行抢劫。这个出人意料的抢劫案使她的家庭和生活支离破碎,她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详细 >
生活上被老公儿子吸血,工作上被压榨价值,失去自我。沉闷得很,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没有任何人能拉她一把。可别说什么找个人照顾自己了,尤其异性恋,女男婚姻到底谁才是受益方懂得都懂。不如存钱靠自己。
7/10 过曝即失真,对于女性所有付出的画面都在表现这些都是忽略了自己的需求。抑郁和咨询作为外部手段都无法解决自我的内在需求,一味分取悦他人而形成的获得感本质是家庭形式文化带来的一种虚无。认识自己,为自己而活,屋顶上的不只是那个女人。
看过留痕
因为“阁楼上的疯女人”的隐喻而被吸引。一开场是极佳的影象风格与氛围,后来却全程保持(一种无益于风格化的)紧张压抑。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无法进入情绪或与主人公们共情。
#BJIFF2023# 生活中的每次坎坷一点点积累成心中的困苦,最终让人落入绝境无法逃脱。整个故事既致郁又绝望,因为你无法看到生活的出口,只能一次又一次体会无助与不安。
老年,女性,妻子,母亲,depression
女人还是早点发疯比较好。过度曝光的惶惶白日中,毫无安全感,想要一点老公和儿子的支持,只能通过快速贷来给他们买“想要”的东西,老公只会逼问掌控,儿子落荒而逃,为他人利益“助产”,终究赤/裸地孤身坠落,求死不能,所有事迹都被别人知晓,无处隐藏。讨好他人仿佛能让那些伸出的手遮蔽自己,但那些手也是禁锢,抓住一切可以借力的东西向上爬,让流水放松双脚,在屋顶上可以不向下跳,而是仰望自由的天空。
2023北影节。女主演得非常好👍🏻病友欢迎仪式那段有点被治愈到。
女性的中年/老年危机——松弛的皮肤,下垂的乳房,欲望仿佛根本不应该存在,枕边人早已没有感情,孩子都大了离巢,生活日复一日苍白如肤。去掉作为妻子,母亲,员工,姐姐的身份以后,她变得一无所有,这才是最大的绝望。
BJIFF#谁说沉静就是平庸了。
2023北影节,唯一一场买到了票。题材并不新鲜,女性的自我审视,沉默时被漠视,生活无声无息,宁愿抢银行也不像丈夫求助。直到走投无路,自杀未遂,才开始反抗生活,对他丈夫say no。不必歇斯底里,不必大喊大叫。
#13th BIFF#孤独的女人。。。
整部电影极压抑,女主无时无刻不是被困住的,电影中有大量女主被框住的镜头,尤其是在家里,家对她来说像是一个牢笼,丈夫对她缺少关心,甚至不愿给她一个拥抱,儿子明显也很少与她交流,且总是在逃避,她困在自己的生活中,用网贷去取悦丈夫和儿子,直至暴雷,还有身材焦虑、年龄焦虑,使她逐渐封闭自己,陷入抑郁的泥潭,撕裂了这个家庭表面上的正常。女主一方面渴望家人的关心帮助,另一方面又抗拒别人的接近,这种拧巴很真实。可能是年龄、性别不同,生活中也未遇到过类似的人,所以我个人共情度比较低,只想说珍爱生命,远离网贷。
BJIFF2023
压抑,哀怨。自戕是自我救赎。
窒息,演绎的太好了,借钱那部分没有交代清楚
3.5/5 当我开始说话 他们觉得我疯了 当我想活的正常一点 人人都在教我做人(节奏太差了……
蓝白色调的清新配色一点都盖不住这位善良的老年助产士的压抑和绝望,导演用一种老年人的节奏慢慢地讲了这个故事,希望善良的人能永沐阳光。3.5星。#2023北影节#
#2023BJIFF 第二十三部 4.29 电影资料馆#应该是二十多部里不太喜欢的一部,整体节奏很慢,起伏不多,台词很少,色调很平,基本上凑齐了所有让我昏昏欲睡的点。在少有的清醒段落又感觉把一个自闭,抑郁,话少,不乐意交谈的女性形象放到大荧幕上,近年这样的形象太多了,但它真的是常态吗?
BJIFF4.21所有白天的画面都是过度曝光的,让我想起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那是引起焦虑感的不可直视的现实,失却了细节,只留下事物的轮廓,而这也正是外界对待处于困境中的人的态度。只有黑暗中烟头的点点火光才是休憩真实的一刻。画面极美,讨好型人格有些像层层叠叠的手掌,保护自身却也是桎梏,只有脱离才会有完全的自由。拍摄视角真好,两次天空的开启是奔向不同形式的自由。女主的表演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