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我闺蜜在快手看到,我们就找平台看了,真的超级好看。
这部电影里的岁月女性根本没什么人权可言,她们就是生育和干活的工具,所有女性都活的很卑微,幸好有像三个主角一样反抗为自己活的,她们最后的确也自由了,可是里面有个嫁过去邻村的女子,女孩自己回娘家最后又被父亲强行送回去的那个人,她最后为了不回去都告诉了自己被轮奸了,而且是丈夫带人干,可父亲还是让人把她带走了,真的就没有人性呀,还有好几个点都让人无法呼吸的情节,演的太好了!
比起英美电影,我似乎对日剧和印度电影更偏爱。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反正每当发来一部印度电影,都有让我一口气想把它看完的冲动。
确实,那个位于南亚的文明古国,总能带给我很多的窥探和不一样的惊喜。
它有着腐朽落后,肮脏溃乱,那里的男人从来没有留给我好的印象。
唯一让我觉得可敬和心疼的,就是那里女性吧。
不可否认有优秀美好的男性存在,年轻男子对爱慕姑娘的追寻,努力帮助女性的基山……只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再多一点。
绝大多数,都像影片中的其他男人一样,家暴出轨,把女性当做生育机器,野蛮愚昧在这个地方恣意生长,甚至连女性自己,都认定了自己悲苦而又无法改变的命运。
三个女主角在影片最后远离了这个村子,背后是节日的火光和男人燃烧的尸体,文明与地狱共存。
看到一个影评说,她们的逃亡没有带来太大的触动,因为前路未可知。
但在我看来,确是盛大而全新的开始。
虽然有着难以磨灭的伤疤,但是庆祝自由,庆祝从头来过。
愿她们的儿女,能有快乐的童年,可以在田野里玩耍,在河里游泳,春天可以捉蝴蝶,懂得尊重人权(而不是男人权)。
全剧最爱基山,希望善良的心永远不要被伤害。
关于这部电影,我真的想多说一点我的看法。
不喜勿喷,谢谢。
首先,我历史不好,并不熟悉电影中所讲的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印度,但是就最近看到的网络上关于印度的新闻,我相信,即使在今天,印度这个国家,可以说是女性的人间地狱。
10月份的新闻, 印度男子性侵15岁表妹致其怀孕,又联手母亲泼油将她严重烧伤;印度一名12 岁女孩遭到性侵被扔在草丛里,受害者恳求旁观者帮助,但围观的人冷漠掏出手机拍摄照片与视频,无一人伸出援手; 先后遭继子和丈夫同事强奸,印度女子致函总统求安乐死;印度15岁女孩惨遭两表哥轮奸致死,65岁祖母欲阻止也被强奸……甚至还有奇闻,四个印度男子强奸了一只巨蜥!!
我想,在印度如果身为男儿身,一定是返祖了,竟然可以如此放飞自我,竟不顾人伦天理,只要是女的就可以任他摆布。
即使是自己的血亲,这让我不禁想问,印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说回这部电影,影片三个女性主角,其中拉尼让我最为感动,她早早生下儿子就守寡,影片最开始说明了,女性结婚后,娘家就不再是她的家了,从此拉尼就带着儿子,一人照顾着婆婆,像对自己母亲一样,最后靠借钱,债台高筑,给儿子办了婚礼,她本以为自此可以像婆婆那样躺在床上,可以颐指气使的对待自己的儿媳妇,并且给她继续画大饼,告诉她以后一切都会好的,但她知道,什么都不会变。
婚礼彻底搞砸了,新嫁来的女孩说头发长虱子不得已剪短了,拉尼让她盖好头发,但是她还是不小心露出来被大家看到;后来舞女碧琪丽来了,表示庆祝,再次被宾客们起哄取笑;最后,拉尼喂婆婆喝水发现婆婆去世了,她也许是知道新娘子没头发,被气死了;也许是知道一名舞女前来祝贺她孙子新婚快乐,郁郁而终。
当她还不上债发现家里的钱被洗劫一空时,自然的就去怪罪她的儿媳妇,她不想承认那是她儿子干的。
当她儿子回来,对她儿媳妇实施家暴时,她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她的儿子就像她的丈夫对她那样,正在对待她新入门的儿媳妇。
她鼓起勇气阻止了她儿子,并告诉他,这是拉尼的家!
她的儿子走了,她抱着儿媳妇,这时,女孩开口告诉她,在嫁过来之前已有意中人,头发是自己故意剪短的。
拉尼最后为了还债把房子卖了,并把剩下的钱给了她的儿媳妇,并告诉那个来接她的男孩说,这是她的女儿。
她打破了规矩,她没有成为一个禁锢儿媳妇的婆婆,没让悲剧重演,她放走了那个年轻的女孩,改写了那个女孩的命运,同时,她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拉齐奥是一个一直被羞辱的已婚妇人,她也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是碧琪丽提醒了她,可能是丈夫的问题,并让她和自己曾经的情人共度一晚,拉齐奥第一次被男性那么尊重,竟然留下了眼泪,这泪水应该很复杂,然后她怀孕了,的确是她的丈夫不育。
最后当她告诉她丈夫怀孕了的时候,她丈夫竟然大发雷霆,显然,这个无耻的男人知道自己不育,还一直以不能生孩子为借口折磨拉齐奥。
最后他被活活烧死了。
解恨!
碧琪丽是一个舞女,她看上去比谁都自由,但是她不过是舞厅老板的寄生虫,她威胁不了任何人,依旧难逃被男性侮辱并实施暴力的厄运。
最后三个人坐上了碧琪丽的车,她们想跑,但影片最后也没有说她们到底能跑去哪里。
其实整部电影氛围感很写实,甚至看的时候有一点压抑,整部电影只有一个思想正常的男性——基尚,他懂得尊重女性,爱护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师,两个人为村里的妇女接单,让她们独立赚钱,但是最后被拉尼的儿子打成重伤,黯然离去。
三位主角女性都努力在苦涩的生活里发掘那么一丝丝的甜,都很坚强,她们对生活的都很有热情。
但是社会的大环境让她们异常艰难。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对这部电影的尊敬之情,在那样一个环境下,这部电影可以问世,至少说明印度对影视作品的包容性还是很强的。
那个晚上拉丹郑重的穿上本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场的领口带褶皱的黑色丝绸衬衫,他鼓起勇气,并且也拿出他全部的诚意:他全部的钱。
我一直觉得,男人肯把全部身家托付给一个女人,不亚于他能给予的最庄重的承诺。
拉丹真的爱碧琪思,他想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来拯救碧琪思,当碧琪思因为新来的竞争对手意志消沉的时候,不善言辞的他热烈又真诚的赞美碧琪思,他说:你不要看轻自己。
所以,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他为碧琪思当皮条客。
拉丹是吃醋的,最一开始碧琪思拒绝接客的时候,他傻乎乎的向碧琪思表达自己的开心,他请求碧琪思关紧帐篷的门以防走光。
然而,在设想和心爱的女人如何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时,他能想到的还只是让碧琪思去当婊子。
只是因为在床上受到一个温柔情人的尊重,碧琪思开始拒绝接客,她对老板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别的。
然而,即使在那个愿意把所有的钱交给她,带着她走的男人拉丹眼里,她的生活也只有性爱和金钱,她是个婊子,她只能做婊子,她未来也只能是婊子。
碧琪思慢慢的把头低下去,她小小的奢侈的自尊心,就这样死去了。
爱情中最绝望的事,是连最爱你的人,都觉得你不配拥有美好。
今天看了这部印度的女权电影,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女性所受的苦难。
电影里的女人们最开始实际上也是愚昧的,她们处在男权社会的秩序之中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长期以来的顺从让她们显得懦弱、甚至帮助男性压迫女性。
这里面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面是妻子告诉丈夫自己能赚钱之后竟然受到了丈夫的殴打和辱骂,他觉得妻子比自己能挣钱是一种耻辱,里面多次以男性口吻提到“女性离开男性活不下去”,在我周围的夫妻实际也存在这种情况,男人觉得女人赚不了什么钱也不应该去赚钱,体现了自大又自卑的心理。
所幸电影里的三位女主角在最后抛弃了“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女性们都能拥有自己的梦想,放弃依附于谁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部关于印度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三位女性的故事。
Rani是一位典型的印度女性,在丈夫死后不改嫁,照顾瘫痪的婆婆,将儿子抚养长大,用全部的积蓄为他娶妻。
但她的内心是渴求一段美好的感情的,但因为传统观念对她的束缚,她也只是把这个美好的愿望放在心里。
Laggo因为生不出孩子,长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和语言侮辱。
Bijli和传统的印度女性不同,她追求自己的内心,大胆开放。
但因为职业是一名妓女被全村的女性唾弃谩骂。
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最后都摆脱了束缚,踏上了追求自我的道路。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印度的女性生活的不易。
在很小的时候被卖到婆婆家当儿媳,不可以看书,因为女性看书不好被控制。
要懂得贞洁,一切关于性的幻想都是可耻的。
在电影中,Laggo和山上的男人进行性行为的时候,男人慢慢抚摸她亲吻她的时候,Laggo的脸上布满了眼泪,因为她从来没有这样被尊重对待过。
女性不是人,是保姆,繁殖机器。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是这部电影不极端。
虽然片中的女人都被男人伤害过,但她们依旧渴望平等的爱情。
这部电影强调地更多的是女性要被尊重,拥有一切和男人一样的权利。
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却是这世上所有女性的愿望。
《炙热》。
9分。
莉娜·亚达夫编剧、导演,塔尼莎·查特吉、拉迪卡·艾普特、苏莉温·查瓦拉主演作品。
才知那句著名的话是错的,真是的现状应该是,世间的苦难,都是一样一样的,而幸福,才是各式各样的。
印度的电影,很多经典之作,在创作上都非常质朴,虽然大部分都穿插歌舞,甚至是劲歌热舞,但很多其实也都暗藏不幸。
《炙热》要表达的,恰好是女性在印度广大地区的苦难和不幸。
三个情感要好的姑娘,表面上看走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丧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还抵押房子借债帮儿子几乎是买来媳妇儿;一个嫁给了终日酗酒的丈夫,因一直没有怀孕而备受歧视;而另一个,性感热辣貌美如花,却是个歌舞伎女,靠出卖身体为生。
这样殊途同归的苦难,让她们最后再次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站起来联合奋争。
摆脱苦难似乎其实不难,难的是要摆脱愚昧。
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要是有人告诉我他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无头无脑不知所云的歌舞片,那我绝对有理由怀疑他们村才刚通网(划掉,玩笑话)。
事实上,那个一直被当做笑柄的印度“宝莱坞”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好莱坞靠近。
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免总被放在一起比较。
当然论综合国力,我对咱大天朝有绝对的自信。
可是光拎电影业进行比较,我一米八的气场瞬间少了半截。
当国内“流量电影”仍风头正盛,一水儿导演忙着圈钱时,印度正在被电影改变:《三傻大闹宝莱坞》直指印度应试教育弊端《地球上的星星》关注特殊儿童成长《我的个神啊》讽刺印度宗教混乱《摔跤吧爸爸》呼吁女性改变自身命运没错,全都是阿米尔·汗当电影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就成为了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举重若轻。
BBC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一位被采访者这样说道:“我们有最棒的文化,但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
”谁能想到这样的言论出自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之口呢?
这部纪录片是以轰动一时的“黑公交轮奸案”为题材拍摄的,真实客观地还原这起案件。
而印度政府却以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为由,禁止此片在印度播出。
男权至上、物化女性。
谁能说这不是印度社会最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由莉娜·亚达夫执导的《炙热》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通过展示印度底层女性群像侧写印度女性生活现状。
导演作为“非典型”印度女性(受过高等教育、独立生活)的代表,选择了平视而非俯视的角度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典型”印度女性生活原貌,这件事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回到电影本身,影片讲述了三位女主人公不堪生活重压最终决定踏上寻找新生活之旅的故事。
三位主人公均为“典型“女性的代表。
碧琪丽,跟随舞蹈团到处演出的舞女,主要以做皮肉生意为生。
观念前卫开放,但性格却又意外地天真烂漫。
口口声声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其他”的她实则为了谋生无法逃离这种生活。
拉荞,由于不孕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但仍保有对生活的热情。
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知道自己能以制作手工艺品谋生且证实实则不育的是丈夫,但懦弱的性格还是让她尽力地维系着这段岌岌可危的婚姻。
拉妮,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这样:“32岁的寡妇,有个17岁的儿子,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我的背部一直疼痛,还想听更多吗?
我15年没碰过男人了。
”相比其他两位女主,拉妮更具代表性,她的一生就是绝大数印度女性的一生。
(鄙视链:生了儿子>生了女儿>不育女性)一出生就被剥夺受教育权,因为“读书的女孩会成为坏妻子”。
正处十三四岁好年华,却被父母当做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卖给婆家。
童婚后早孕,为丈夫生下儿子,操持打点家庭、与锅碗瓢盆“共事”。
只有当儿媳进门、自己成为躺在小床上的婆婆之后,生活才会轻松一丢丢。
哪知,事与愿违。
她颤巍巍地捧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儿媳妇还没接手就将它摔了个粉碎。
在影片塑造的众多性格、命运迥异的女性角色中,我尤其偏爱拉妮。
可以这么说,不到影片的最后一秒,都不能说你认识了一个“完整”的拉妮。
整个角色饱满、真实还有一种矛盾的美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整个角色由浑浊复杂变得清澈笃定。
她在影片中的转变是令人惊讶的。
但仔细回想,她的转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一 ,披肩。
观影时我有意地观察拉妮。
发觉她有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将搭在头上的披肩往下扯扯。
她看起来很依赖披肩。
除了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她总是用披肩将自己裹紧地严严实实的,像个茧。
在她生活的那个村落,受过教育、独自坐汽车、直视男人眼睛的女人会被认为是蛊惑人心的“巫女”。
她不敢做任何有违女性“本分”的事情。
所以,她捂住自己的嘴巴好不让自己发出声音,用披肩遮住自己的头发甚至大半张脸好回避别人的目光。
这就是她保护自己的办法。
影片尾声,与儿媳妇詹琪告别时,她下意识地用披肩盖住詹琪的头发后,看着眼前十五岁的女孩,像是想起了什么,笑着摘下詹琪头上的披肩。
这样的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酷。
二,电话情人。
一个自称沙鲁克·汗的陌生男人频繁地打电话给拉妮。
第一次通话就暧昧地称自己为拉妮的爱人、英雄。
拉妮沉寂了十几年的心,在这个男人的“撩拨”下重新开始跳动了。
可在印度,女人一旦丧夫,基本就意味着要守一辈子寡了。
别说改嫁,就连和某个男人来往稍微密切一些都会被指责为“不守妇道”。
一边是礼制,一边是真心。
保守传统如拉妮,她会怎么办?
答案就在影片中,大家不妨自己去找。
影片中一道道的细节丰满了人物形象,赋予角色以灵魂。
非要说《炙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结局过于理想化了。
正如知乎用户 @陈小惜 所说: “三人剪掉长发,坐着碧琪丽再次偷来的机车,兴高采烈离开噩梦般的家乡,迎着未知的新生活,唱着歌,挥着手,驶过去。
这样的结局,理想化,令人尊重,但缺少说服力。
要知道,生活永远不会如此简单容易。
”希望有这么一天,像拉妮这样的女性也能大声说出“生为女性,我不抱歉,我很骄傲”。
看到妓女比莉拒绝的拉珠求婚那段,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但比莉又是那样的要强,刚开始只是比莉的老板说她妓女就是妓女,可拉珠却以对妓女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女王”的一片倾心,拉珠说最后笑着说:“老板是对的,我忘了,我是个妓女,我永远都会是个妓女,我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渣”,这句话深戳我心,拉妮的丈夫和儿子都花钱去寻妓女比莉,舞台上的比莉让男人为之倾倒,拉荞想要孩子希望博得丈夫欢心,不料换的是一声声你就是个妓女,女性在这个男权主义的农村是多么讽刺,她们被人买卖,还要委曲求全,最后把自己的思想也禁锢于“读书的女孩当不了好老婆”,基山夫妇在该片起了点睛之笔,他们的出现最终也没能改变这个村里女性的地位,被禁锢的思想让这些女性变得愚昧,但又好在这个以宗教信仰之名的国度,让拉荞以及拉妮、比莉三个不同的女性追逐了自己的自由,幸之有这样普通但又不甘平凡的女性站出来为女权发声,当印度歌声响起的时候让人感到的是轻快和自由。
看到有个男性观众表示本片太贬低男性了,简直呵呵……在性爱上温柔相待知道如何取悦女性的男人,对自己喜欢的妹子契而不舍长途跋涉来看她的那个男人,还有为了改善村民生活为村里女性提供就业机会的男人,不都是正面形象么?还是说这些都不算男人,只有那些垃圾才算?
不喜欢,没有觉得有多好,全程看得想睡觉,没有悬念。枉费我对这印度电影期待这么久。
这是印度农村的真实反应吗?
印度女性地位低得可怕,压迫到底总会有反抗。
冷门能理解,佳片算什么。
虽然情节有刻意的地方,好在导演调度跟演员表演都很自然,相当触动。穷山恶水出刁民,文明与进步都被驱逐出境。印度真是个地狱,碧琪丽真女神。
有种极端女权的感觉,里面的男性都令人作呕。
故事很抓心,但是剧情和制作就真的是太难让人好好看完
无法看完
一群命苦的女人想逃出这个命苦的世界,但真的能逃出去吗?
同样的背景其实不止是印度,任何落后缺乏教育的乡村来说,这样的女性命运每天都在上演。无法接受更多的教育、只能依靠男性生存、仅作为生育工具、永远取悦男性的粗鲁性爱,真的看得十分心痛。
印度农村妇女生存真是让人绝望,十几岁出嫁生儿育女,辛苦劳作养家的同时还要忍受丈夫的打骂,乡人的欺负。三十多岁再给十几岁的儿子成亲,媳妇又轮回悲惨生活。这样的状态下,他们还要生!让那些批评摔跤爸爸的人都来看看这部片子,见识一下如果不拼命练习藐视社会舆论,通常女性生活是什么样的。
三星半。比想象中的要好,并没有全片控诉男性的暴力女性的悲惨,也有温暖也有希望,woman helps woman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吧 太难受了 腌臢的小屋
作为印度电影,这也挑战巨大吧?敢拍让放,赞。
你有自己生活的勇气嘛
本来以为是讲三个女性逃脱桎梏之后的故事,结果看到100分钟3个人才开着三轮车出发,然后电影结束。所以导演心里也没谱,她们逃出之后能变得怎样更好?或者根本无法想象?
雖是女權解放,但卻過於自溺,解決方法非常弱智,更別說貪心支線,最後一個故事都說不完整,結尾更是無謂。總覺得太消費女性氣焰,燃也燃不起來。只有兩個極端,男人的惡,女人的悲,怎不想想當中也有善意的男人,或是真的把民俗傳統貶的過甚,但燒毀男權和神明還是有趣,整體過於俗氣。
女性崛起开端,说明印度还远没有解决这个重大问题。
下载了一个打马赛克的资源,一部女权电影,竟然还有人要给咪咪打马赛克,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