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战的电影。
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女人去照顾一个海军,他是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
这个男人康复了来找了她,但是别人建议他不要去揭开女孩的伤疤,像女孩这种人太多太多了。
战争伤害了太多的普通人。
他们能后来能不能走到一起,能不能一起生活,就是对彼此一个选择。
女人说了一句话,“我跟你一块生活,我会有时候不停的哭泣,这个生活的时候并不是你理解的”。
我看个开头就怒吼欧洲电影,有木有!!
猜对了有木有!!!
那个慢劲儿啊,恨不能24小时,分分钟钟给你演出来。
弱听的汉娜在工厂里工作,从不请假,从不迟到早退,从不和别人说话,但却没有人喜欢她。
被强迫休假后,又跑到海上油田当护士,照顾一个烧伤的患者,他看不见,却不停的和她说话,他爱上好朋友的妻子,于是好友冲进大火,他痛苦悲伤自责,以为天塌下来了,但是等到汉娜张口时,他才发现,比起来,自己的无聊小悲伤如此不堪。
因为他看不到,而且了解到他的秘密,汉娜感到莫名的安全,打开心扉,看到研究海洋因为污染而愤怒的科学家,也终于脱口而出我不知道原来还有你这样的人存在,也终于和厨子一起呵呵的荡秋千。
她的痛苦没人知道,就算是了解的心理医生也说,这种痛苦没亲历的人无法理解,痛苦到极端就不再有眼泪嘶吼和悲伤,就剩下沉默了,心里的门从此狠狠关上锈死。
娓娓道来的恐惧居然出乎意料的强烈震撼,简单的暴力,反而更加残酷。
让人想起余华的文字,没有复杂的言语,文字,很简单,但是很血腥很残酷。
也许这些还不算可怕,侥幸活下来的人却生不如死,活在过去的残酷里,无法言语,反而觉得活下来是耻辱,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我们一起去某个地方, 我怕有一天, 可能不是今天, 也不是明天,但是有一天,突然间······ 我会开始哭泣,没人可以让我停下来, 眼泪充满整个房间,我无法再呼吸, 我会把你也拉下来,然后我们一起淹死。
” 不会泪流满面,却痛苦的无法呼吸。
刚开始女童的独白,原来是痛苦的汉娜内心,她渐渐远离,但却永远不会被忘记。
那一段青春岁月是一段难忘却被人们抹杀的历史。
突然觉得犹太人的伟大,执着的追寻记录,让世界都记住了这段历史,可是有多少战争,多少受害者多少事件就随着沉默随着遗忘随风消散无人记起。
萨拉曾经是一名护士,她接了一份兼职,去海上钻井平台照顾一名被烧伤的工人约瑟夫。
萨拉对约瑟夫的照顾无微不至,一来二去,两人敞开了心扉。
原来战争给萨拉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痛苦,目睹好友被残忍杀害,自己虽然幸存,也经受了非人折磨。
约瑟夫这边,因为爱上了朋友的妻子,导致朋友自杀,无比愧疚。
约瑟夫发现自己无法忘记萨拉,在他康复之后,几经周折寻找萨拉,希望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我很喜欢故事的前半部分,像一首散文诗,或者是忧郁的小调,让你一直猜测藏在文字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零碎的镜头、在钻井平台上局限的环境、时不时出现的欢快的音乐,都极好地掩藏了女主角沉默寡言的秘密。
故事的情节在不慌不忙地前进,你已经做好了迎接秘密的精神准备。
但是这个秘密还是太过煽情,以至于完全打破了前半部分营造好的抒情氛围。
我个人认为导演为了煽情而牺牲了整个故事的美感,我更希望这个秘密始终被暗示而不被说破。
正如电影的名字所说的,这是一个秘密。
而一旦秘密被揭开,观众的兴趣就会衰退。
而且后半部分更多的涉及了人道主义和批判性的说教,并且以标准的爱情戏结尾。
给我的感觉是虎头蛇尾。
在钻井平台上的戏相当精彩,几个配角都有上佳的表现。
让你觉得与世隔绝的世界反而更能治愈心灵的伤痛。
上个周末偶尔在碟店淘到这张碟的。
虽然一开始就知道结局是圆满的,但总是很期待导演是如何让这两个伤痕累累的人走到一起的。
无法想象在经历了那种极端的事件后,生存者该如何继续生存。
也没有这个勇气去想象。
也许真的像台词说的那样,活下来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一种极大的羞辱了。
而另一个人,愿意用生命去纠正一段不该开始的感情,而且在影片里还要承受很大的肉体伤害。
呵呵,每次给他换药,我的心感觉都会被揪一把。
Tim Robbins和女主角的对手戏真的演得没话说啊。
觉得导演真的该把电影再拍长一点!
唯一觉得不足的是,收尾太快了,男主角就一句“我会学会游泳”就把女主角搞定了。
哈哈!
应该再给他们一些对手戏的!
P.S. 有哪个朋友能找到电影里面的那首歌啊?
还有,谁能讲讲那个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到底是啥时候的事儿啊?
给点背景资料吧。
如果是希特勒二战时期,那女主角在戏中是不是太年轻了啊?
suppose 她应该都60+岁了吧!??
没弄明白。。
故事中提及巴尔干半岛战争 亚美尼亚人大屠杀 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噩梦。
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让每一个人都略显孤独,两颗饱受痛苦,历经磨难的孤独的心灵,碰撞在一起,交织着真实不可磨灭的痕迹,满满地产生了爱的痕迹,不可分离,两人慢慢的打破了各种的防御底线,吐露心声,故事中穿插了一段爱情故事,让能让人释怀战争带来的伤痛
真是一部好电影!
开始一直没弄明白故事的起始,只是觉得汉娜的生活单调枯燥机械到让人绝望,而她在这种绝望中如此统一,为何?
很是好奇,肯定有故事。
果然,是有故事,还是个让人无法呼吸的绝望与悲伤的故事!
乔瑟夫,因为爱上不该爱的人,还说破了秘密,令好友丧生,自责后悔,无法面对!
如果说乔瑟夫是人在寂寞和单调生活中自己找的烦恼,那么汉娜是多么无辜多么不幸,她这是无妄之灾啊是让人痛无欲生且无法走出的阴影啊!
但是这样两个人,在一个貌似与世隔绝的钻井上因为伤病和看护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彼此在照看中形成了信任!
我以为汉娜能说出自己的伤痛,很大程度上是她需要一个情感松弛的出口,言语成了唯一的桥梁,她能在照看乔瑟夫时听着他说话而面带微笑,就能透露出,汉娜并不是完全心死了,还有余烬未灭。
战争,那么残忍,却又能很快被遗忘,这是人的幸还是不幸?
真的想到现在世界的不安宁,就是在2023年的世界,依然还有俄乌、以巴战争正在发生!
谁之过?
这些战争又会造成多少伤害啊?
发动战争很容易,但是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多少人?
几代人?
都走不出战争的阴影啊!
电影还是很温和的给了个较为美好的结局,可是现实不是电影啊!
有多少人能走出来呢?
两个人,有不同的伤,心灵的,身体和心灵的,有些伤痛,我们或许是可以避免的,但是那些为了发动战争的人而做出的牺牲和被伤害,如何避免啊!
电影拍的非常好!
演员演的极好故事的叙事方式也极好,值得高分!
电影中关于人被迫与世隔绝,其实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我们很多时候向往与世隔绝,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忍受与世隔绝,只有内心真的强大的人,内心有支撑的人,才能长期的与世隔绝。
是可以忽略或放弃外界信息内心极强大或者完全不在乎的人,才能做到吧。
如果不是乔瑟夫的信任,不是乔瑟夫在了解后真爱,而且为了让爱的人有安全感,愿意做出改变,那么他不会和汉娜共度余生的。
乔瑟夫不是同情,他是看到汉娜受到伤痛却能坚强活着的内心,才爱上她的吧。
相比之前的乔瑟夫,因为做错了事好友致死,他无法面对的个人的心绪,在汉娜面前,他明白了,还有人比你经受了更大的无望的灾难,但是都能勇敢的活着,虽然活的没有生气,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也是对乔瑟夫的救赎!
电影中,汉娜在讲述经历的过程中,始终有光晕罩着她,如同神圣之光,汉娜经历了万千劫难,还能勇敢生活,不怨不忧不责,这个女人,真的很了不起。
战争造成了多少伤害啊!
不忍去想!
感谢上苍,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的时代。
想想还有那么多仍在经受战争痛苦的人,祈祷:和平!
如果译成《密语空间》更好。
女主角沉默寡语,生活单调刻板;男主角重度烧伤,骨折在床;台词不超过10句的几个配角;整个故事发生在大海上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便是惨绝人寰前南战争的杀戮,也没有任何画面配衬……可是却能把整个电影节奏表现得张弛有度、人物内心刻画得惊心动魄,全在于男女主角的演技上。
轰鸣的生产生间、流水线、简单重复的工作,午餐永远是鸡肉、米饭和半个苹果,这就是汉娜的全部生活。
只是她尽乎洁癖的更换香皂,独来独往的阴郁,以及只是拔通电话从不说话的种种怪异的细节,让人知道,这个女人内心掩藏的巨大创伤。
那个在电话中,汉娜即使不出声也能听出来的年长女性是谁、跟汉娜是什么关系,始终像是解读汉娜的一把钥匙。
然而导演并不急于出示这把钥匙,而是转向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大海上有如孤岛的钻井平台。
一个外界看起来异乎寻常枯燥的平台上,几个跟汉娜相似或迥异地喜欢孤独的人,却通过一个个零碎的镜头、滑稽的白鹅和时不时出现的欢快音乐,让观众跟汉娜一起,渐渐地放松下来。
在钻井事故中受伤的约瑟夫,几乎全是躺在病上床上的戏份,仅靠面部的表情和出色的台词,跟汉娜从一开始的无礼、找茬、没话找话到两人渐渐走进,互吐心中秘密,最终成为爱人。
温馨动人、轻松幽默,水道渠成地迎了解开汉娜谜底的惊天身世。
汉娜的叙述,语气是平缓的,但是声调是震颤而痛苦的,前南战争中的惨烈,暴行下女人们的哭喊、酷刑,全都蕴含在她充满爆发国的声调中,直至高潮——她褪去衣服,露出身上密布的疤痕,与约瑟夫紧紧相拥,通彻心扉的痛苦和释放后的悲恸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之前没有看任何剧情介绍,猝不及防、骇人听闻的战乱遭遇让人无法顺利地流下眼泪,使得悲痛更有一种无法渲泄的痛感。
这就是演技的力量,不令止是唤醒人们廉价的眼泪,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有评论指,本片是个大团圆结局。
如果是这样,导演让人伤心不让人流泪的功力将是个败笔。
事实上,那个接电话的、了解汉娜的女心理医生是把钥匙,她说,像汉娜这样,在那场大屠杀活下来的幸存者,他们以活着为耻辱,胜过他们所遭遇的创伤。
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他们愿意独处。
汉娜也是这样,尽管她接受了约瑟夫的示爱,并且组建了家庭,生了两个孩子。
可是她内心的忧郁:“我怕有一天流泪,再也停不下来,就会把你也拖下来,我们一起淹死。
”是过战争创伤的人永远无法挥去的梦魇。
这可以从结尾最后一组镜头中找到答案:汉娜独坐,依然是战争中那个饱受揉躏的女孩的私语,再次拉紧了影片的结奏,她的孩子在领居家由别人看护,创伤的汉娜不能独自抚养孩子!
她仍活“密语空间”中,这就是战争对人犯下的永恒的、无法弥被的罪。
出演汉娜的是莎拉•波丽,是一位加拿大人。
深受此部影片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库伊谢特赏识,在库伊谢特执导的另一部《无我生活》中饰演未婚生子的下层人清洁工。
出演约瑟夫的是蒂姆•罗宾斯。
曾主演过《肖申克的救赎》、《影子大亨》、《超级大玩家》等经典影片。
先后获戛纳电影节和金球奖的双料影帝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蒂姆・罗宾斯执导的影片《死囚漫步》帮助主演该片的苏珊・萨兰登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而后者比蒂姆大12岁,二人在长达23年的姐弟恋被称为好莱坞的模范伴侣,于2009年底向外界宣布分道扬镳。
直到她说出自己的早年经历前一刻还是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没有刻意的控诉,对战争也好,对野蛮也好,只是让我在心里明白——深海里的钻井平台上,生活了几个人,一个厨师每天做不同国家的菜肴,边做边放那个国家的音乐唱片;一个科学家每天测算海浪拍打平台的次数,也收集青蛤蛎,致力于也许永远没人听的环保研究;两个有妻有儿的男人,在微风拂面的星空下,莫明其妙地微笑着接吻;一个男人将一直鹅带上平台,平添生趣,自己却选择了死亡;他的妻子读《葡萄牙修女的情书》,从而爱上了借给她这本书的男人;借给她书的男人在井喷中灼伤了身体,暂时看不见了世界;一个要戴上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讲话的异国女子,每顿只吃白米饭、炸鸡肉和半个苹果,沉默寡言的不苟言笑的,来做这个烧伤男人的护工。
原本这就给了我甚多的想象,这些人的过往,伤痛的、守望的,让他们在这大海中央生活,品尝孤独,渴望爱,彷徨恐惧,驻足不前。
但当那个异国女子开始痛哭着说出她的曾经,这个心灵的故事立马成了一部宣扬人道主义和反战主义的电影。
纵然也达到了它的效果,但我还是喜欢之前的静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想说,约瑟夫对照顾他的护士汉娜说出自己的秘密,被父亲扔下水两人都不会游泳,自己和好友妻子偷情好友跳火自杀他救他烧伤,在最后两人有了信任汉娜说的让他震惊,她和好友在战争中被同胞轮奸折磨全身刀割伤害,他去找她心理医生知道她是巴尔干半岛的难民,他要汉娜和他一起,汉娜说怕有一天自己的眼泪止不住把他们淹没,他说自己会去学游泳,两人吻在一起,生活幸福。
越到后面越感动人
不是很懂。。。。跳着看的,突然就抱一起了。。。开始都不认识男主就问女主包皮什么的。。不是性骚扰吗??难以理解
用这种事博取你的同情很糟糕,我最不希望让你同情我。你有没有想过汉娜需要的最重要的是独处,我想过,我确实想过,但我知道她需要我。
4.0,戈雅奖回顾,战争反思,切入点好棒,这种大屠杀题材比《南京南京》直接拍摄战争要好看太多。。
女主的秘密切入稍生硬,但整个主题表达角度别致,很喜欢片名和男女主的邂逅方式
历史的阴影与个人的创伤都不是言语间的秘密,沟通才是《言语的秘密生活》里最核心的主题。因为不管是在异化劳动的生产车间还是在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每一个人都在 “上帝” 听不到看不见的角落里经受着苦难,任何一个渴望爱的人都在海浪击打平台的千万次频率中忍受着那些足以令他们窒息的孤独。科赛特的创作一定受到了伯格曼的影响,才使得她剧本里带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最终两个精灵在那种近似忏悔与救赎的倾诉与聆听的互动当中真正触摸到了彼此的秘密。
好孤独的一群人,泪水也不能将它淹没。我很想去这样独立封闭的环境生活一段时间,但我不能保证不会跳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受伤害越深的人越隐忍。
那个内心独白搞得怪怪的,可能是配音的声线选得不好。
虽然牵扯了战争人性可惜深度不够,很多台词文艺得可笑,男女主的爱情莫名其妙
4.5
fake happy ending.
娓娓道来一个极简和纯净的故事。故事里,谁是谁是天使?是谁又被拯救?
为什么一开始就调戏女主的男主会获得她的好感呢?不懂。就是那段女主的经历也太恐怖了,不会是真实的吧?
看评论似乎相当好,但我倒是很彻底地睡着了。而且,我自认还算是个文艺青年,大家可以用心感受一下。
喜欢平静细腻的前半部分,后半反而残忍变美好有点不靠谱了,男女猪角,赞。
关于战争,OST不错
用西班牙味儿讲别国电影,其实还是有点新鲜。不过这个题材包括后面的表现方式太短片化,变成两个小时的电影难免显得空洞
果然是臭逼女导演拍的,蒂姆罗宾斯演技那么好
I'll learn to swim, to survive in your tears.
痛苦可以互相拯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