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理想主义书友会”。
《小丑回魂》、《怪奇物语》……欧美惊悚片好像很喜欢描述孩子的成长。
《黑色电话》剧情很简单,在美国1978年,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交际,主角小男孩被绑架,在地下室发现了一部能通灵的黑色电话,他接受了之前被杀害的孩子的提示,最终战胜自己,从绑架中成长,反杀绑架者。
本文主要分析这部电影的最主要出彩点,剧情。
影片伊始,第一个画面就是肮脏破旧的一罐老式碳酸饮料被开启,直接引导出群山环绕中与世隔绝的小镇环境,象征着闭塞,而闭塞,容易滋生贫穷和落后,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基调。
(这破罐的漆都掉成渣了居然也有人买)
(大环境就是封闭的) 又由并不激烈的少年棒球赛直接引导出小男孩在失利后,没有获得暗恋女孩的注意,点明了小男孩的第一个成长中的阵痛。
但,毕竟是惊悚片,所以画面转向了与主角对决后的获胜方,少年bruce得胜后的轻松愉悦,以及……被绑架。
(注意这句话出现了三次,是重要的提示)
(典型的拍摄画面,绑架者的黑色厢车与不同被害者同框) 至此,影片开始由乱糟糟的构图和四处张贴的寻人启事营造不适感。
引导观众迅速进入惊悚片氛围。
随即,主角小男孩和妹妹在同样脏乱的家中出现,从丧偶父亲动辄责骂殴打兄妹俩可以看出,小男孩面临着第二个成长中的阵痛,幼年丧母,酗酒父亲颓废又暴躁,小男孩无法保护被家暴的妹妹。
(典型的代表对立的构图,右面的纵深画面不是太有必要)
但好在兄妹情深,为整个昏黄晦暗的氛围增加了一点亮色。
在课后,小男孩被三人小团伙堵在洗手间,在经过挑衅后从隔间慢慢走出,准备只身直面即将到来的校园霸凌,所以第三个成长中的阵痛也被点明——无法自我保护。
但这一自我成长过程被强壮的好友所打断。
而在好友也被绑架失踪后,三人团卷土重来,主角被围殴,也没能保护好自己与妹妹。
(强壮好友刚刚当众胖揍了一顿校霸,三个坏小子此时全部低头畏缩)
(阴云密布的天空,几乎看不见的人影,整个画面都显得不详)
(接下来就是主角被倒地围殴) 至此,三大成长阵痛全部展现在观众面前,主角成长的契机——被绑架,也随之发生。
(主角被绑架者引诱至黑色厢车附近)
(奢侈的光线代表仍有一丝希望) 惊悚的密室逃脱就此开始。
好在空间足够大,场景变换不至于单调。
通过黑色电话,之前的受害者轮番向主角提供各自未完成的逃脱建议,假如影片能展开描绘五名受害者的历史,则细节会更丰富,主角内心的勇敢和坚韧,凶手的穷凶极恶会被展现的更立体,续集也相对容易延伸。
(第二次出现的台词,暗示了被害者之一的身份)
(被害者闪回)
(被害者鬼魂出现)
(依旧是被害者之一的闪回,持续几秒钟)
(这是全片最惊悚的画面,搭配着jump scare的陡然变奏,确实把我吓了一跳)
(轮番出现的性格各异的受害者鬼魂表现的已经很含蓄了) 当然好在中间穿插了警察近在咫尺却不知道主角就被囚禁在一墙之隔,和主角妹妹奔走追寻的典型桥段,又加入了妹妹能够通灵、挖穿土墙又失败、成功逃脱又功亏一篑的情节,让影片叙事结构生动有层次起来,不至于太过呆板,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伏。
(每一部欧美惊悚片中都会有宗教元素出现)
(焦急冒雨寻找哥哥的妹妹,黄色雨衣致敬《小丑回魂》)
(下一个镜头穿墙而过到了奋力挖墙的主角身上) 当然,最终,主角在接受强壮好友鬼魂的速成培训下,掌握了反击的能力,得到了反杀的勇气,并与好友做了做后一次道别,也象征着与过去的被保护的自己告别,最终面对强敌,成功设下陷阱并处决绑架者。
至此,依靠他人保护的小男孩成长为了自强自立的男人。
(燃起的希望破灭了)
(好友鼓气:总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对)
(主角仍不自信)
(好友鬼魂格斗教学)
(最后一次与好友告别)
(来势汹汹的绑架者刚刚手刃亲兄弟)
(第三次出现的台词,给了小男孩能亲手处决成年人反派的合理化解释)
(临近影片尾声的小起伏,此时主角早已反杀成功,影片是想表达男孩靠自己才能成为男人)
(注意色调开始变得明亮,要是有渐进式调色就更富于表现力了)
(刚经过一场大战的主角独立走出了囚笼)
(兄妹情深) 在色调上,全片通篇延续陈旧的暗黄色,期间穿插老式胶片的沙砾质感,构图以大量的人物特写为主,把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剧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上,观众情绪也随之被引导。
(绝望的配乐,画面致敬《闪灵》)
(一幅让人看了不舒服的画面)
(影片并未营造幽闭的氛围,所以压迫感并不是太到位,这是唯一一幅接近幽闭的画面) 总体来说,《黑色电话》是一部类似于春晚的那种可以边聊天吃饭边看上几眼的小品电影,表现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不会让人有很多共情。
优点在于色彩运用、胶片感、叙事有层次所带来的流畅观感,缺点在于剧情平庸,主题老套所带来的倦怠感,相比烂片而言,十分满分,五分并不为过。
1、影片以一场普普通通的青少年棒球赛开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心机。
这段开头为结尾的反杀做了很好的铺垫,毕竟一个十几岁的瘦小少年靠电话线捏死成年人实在有些勉强,但一个臂力惊人的投球手就完全说的通了。
2、少年的妹妹有通灵能力,遗传自他们的母亲,而少年对妹妹的能力是知晓的(好友被抓后问妹妹还能做梦否),说明少年对灵异现象具有一定的认知和超乎常人的接受度,甚至具备通灵能力的可能。
所以少年被困后第一次接到灵异电话时虽有过短暂的害怕,但又迅速冷静下来并和鬼魂展开交流。
如果是个普通娃,根本听不到电话声(电影里也有提到),即使听到,估计也吓个半死,根本谈不上在鬼魂帮助下自救。
3、少年虽然有点软弱内向,但聪明冷静,学霸一枚,外加反应迅速,所以受困后能够很好的利用鬼魂传递的信息积极展开自救。
以上,影片前25分钟虽是铺垫,但将整个故事背景、主要人物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妹妹线开头戏份较多,但完全合理,少年被抓后妹妹这条线就没有过多讲述的必要了,所以后来十分精简。
4、影片唯一被吓到的地方是那个突然出现的报纸男孩,毕竟之前鬼魂都是以声音的形式显身,降低了警惕。
5、影片中间段警方例行检察到了关押少年的房子,只听狗叫未见其形,这条狗后来靠叫声导致了少年第一次出逃失败。
6、少年在砸开马桶上面的墙壁,成功拆卸面板后却始终无法撞开冷柜的大门,随后失声痛哭那段相当揪心和真实。
少年再冷静也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被困多日,刚刚逃跑失败且得知即将被杀的情况下,好不容易燃起的生的希望又再度破灭,任何人都会崩溃的。
7、全片以绑架青少年做为切入点讲了个密室脱逃的故事,出于对青少年的天然保护欲,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8、关于反派的:很多人吐操反派没有介绍背景,但美国变态杀手那么多,这根本不是重点。
不过从影片中的信息可以得出,反派小时候在地下室呆过,大概率经常因为犯错遭受过虐待。
由于他也听到过电话响,很可能他的长辈也是变态杀手。
9、影片唯一的小bug大概就是反派没有发现地下室窗户的栅栏被拆了,不过鉴于反派对自己的设计很自信,胆大到和弟弟住在一起都敢杀人,不留意这些小地方也说的通。
至于砸马桶上面的墙是发生在出逃失败后,反派把他扔回地下室后第二天再来就是直接打算杀人了,是否发现墙壁破损根本不是重点。
最后,少年虽然长得不算标准帅哥,但很有记忆点,是当男主的料。
演技更是大赞,反杀后整个人气质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少年,姐姐看好你,等着你长大。
先说几个自己看完不理解,思考完又理解了的点:1. 为什么男主可以通过一个断了的电话线和灵魂进行通话呢?
其实很好理解,如果她妹妹做的梦不是仅仅只是巧合的话,那么她妹妹会通灵。
通过父亲的描述,妈妈也是一个会通灵但没人相信的人的话,那么很显然,男主芬恩也会通灵。
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和死者通过一个断了的电话线的电话进行通话,遗传的。
2. 这部电影是科幻电影吗?
其实当我看到一半的时候,这部电影我认定它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科幻悬疑惊悚恐怖片。
但实际上非也,如上述所说,电影中的很多角色都会通灵。
决定你去判定这个电影是否是恐怖片的因素在于,你是否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通灵的存在。
3. 电影中都有哪些人会通灵?
毫无争议的说,妹妹会。
其次,妈妈会。
然后其实哥哥和反派也都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影中妹妹做的梦和现实发生的内容高度重合,这便代表梦里的内容不是巧合,由此得知,妈妈也会通灵,她其实没有疯,只是所有人都不相信罢了。
那么,通过遗传的原理,以及男主可以和死去的灵魂对话的原理,男主也毋庸置疑是一个通灵者。
但为什么男主之前没有发现呢?
我觉得原因是只有灵魂想和你对话的时候你才能选择是否回应,剧中的电话就是一个象征。
最后,为什么说反派也会通灵,因为他在剧中说过,他也能听到断线的电话响,但他选择相信科学,认为是静电。
而最后也验证了其实反派是会通灵的,因为在男主勒死他之前,电话里的声音是对他说的,通过面部表情得知,反派是听到了的。
所以反派不但能听到电话响,也能听到电话里的内容。
4. 为什么反派要抓小孩?
其实在我看来,原因大概率不会那么复杂。
说到底就是反派是出生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的孩子,这导致他心里发生了变态。
而剧中提到的“淘气男孩”这个游戏,很有可能就是重塑了反派儿时的记忆。
很有可能曾经反派的童年也遭受了父亲的虐待,而自己带着整个面具手持皮带坐在椅子上就是在模仿自己曾经病态的父亲的形象。
而抓小孩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他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必须抓孩子来模仿自己小时候被虐的样子。
而为什么带了面具才能模仿呢?
这就不得不提面具的意义了。
5. 反派为什么一定要带着面具,以及面具的意义是什么?
面具代表的其实就是反派的父亲,在他心目中,父亲就是恶魔,小时候天天家暴自己。
所以带上面具的反派,就成为了父亲。
但他为什么不做自己要做父亲呢?
我判断很有可能是因为内心受到了伤害,在家里就会以自己的身份出现就会恐惧,所以他不得不带上面具。
而面具的戴法也有几种,分别是全戴,半戴,以及面部的变化。
全戴代表的就是父亲的形象,恶魔角已经邪恶的笑容😈。
嘴部没有表情代表的就是父亲正常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反派突然跟精神分裂一样对男主很好。
而面部表情下垂很显然就是放松警惕的时候,比如困了要睡觉。
最面具只戴上了一半,下半部分是自己的脸代表了自己最终取代了父亲,成为了以自己形象为中心的一个恶魔🦹♂️。
总结一下,电影还是不错的,一个恐怖的故事,一个半happy ending的结局(因为其他孩子都死了),一些写实并且正能量的立意。
校园里面的友情(打闹但也会在危难时刻互相帮助),父亲对子女的那种保护欲(虽然有点极端),以及警察对孩子的相信(虽然一开始不信),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点。
并且电影内容环环相扣,每一个孩子的死都奠定了男主最后的逃出生天。
再加上电影对气氛的渲染,我觉得虽有不足,但总体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看到结局的时候其实我也猜到男孩如何获救,或者说男孩会如何获救?
1.杀人犯的哥哥发现后报警?
2.主角妹妹报警后,警察营救他?
3.神秘力量,鬼魂的出手?
其实开头他的好兄弟就说了,总有一天他要为自己出头,别人的帮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你得为自己出头,你得站出来反抗。
整部片其实安排的挺巧妙的,不过结局如我开头提的,在他的好兄弟的提示下我就猜到结局了,或许是这类影片的盲点,为了表现正能量,但观众又很容易猜到他的意图。
应该说观众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正确答案,这对影片来说可能是个缺点,如果能解决这类“出戏”的问题,那就称得上非常好的电影了另外,这部片有点像游戏。
小男孩在地下室得到各种提示和操作,和我最近玩的逃离方块系列超级像
5星,给好评完全是孩子们的表演非常讨喜,而且还是好几个充满了个性与活力的可爱孩子们。
虽说是老套的灵异惊悚电影, 但校友幽灵和妹妹灵力的帮助下脱险的设定也很有新意,充满了团结友爱的正能量。
全片没有什么高能画面,口味比较淡,但孩子们的纯真稚嫩与密室求生的紧迫感相映衬,产生了观感上的碰撞,让观众一直替孩子们担心,更加的投入观影了。
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简单解压恐怖电影。
布鲁斯·山田面带笑容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他刚刚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棒球比赛中战胜了对手。
身后一个人造小火箭升空,他回头看了看,火箭在到达足够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缓缓落下,他知道是同学小戈达德在空地上做的实验,看来是成功了。
他依然带着笑容看向前方,我热爱棒球,他热爱科学,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你知道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哪里么。
是Bruce打来第一个电话后,他人生的闪回。
出生成长,与父母的嬉戏,第一次接触棒球,加入学校球队,加入美国籍,在赛场上成为胜利者。
或许脑补过多,但山田先生给儿子取名Bruce,应该是希望儿子可以在美国立足,想当时所有在美国的亚裔人群共同的精神偶像Bruce·Lee一样,成为亚洲的骄傲。
当然其实能成为他自己的骄傲就可以了,再其实,他或许早已经是自己的骄傲了。
然而当我们再听到他的声音,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Finney能听到孩子们的声音有个很好地解释,就是他母亲和妹妹都有通灵的能力,所以他或许也具备某些同样的体质。
这样想来就解释了为什么直到他才有接踵而来的电话和帮助。
或许之前的绑架,死后的孩子也想提供帮助,但普通孩子包括The Grabber或许只能听到物理性的电话铃声,却无法听到听筒里孩子们的声音。
Gwen第一次想要用梦救哥哥,还是去找父亲求援,这就让这个父亲的懦弱显得更加扎眼。
他说他只是想让孩子不要有那样的未来,那就应该让他们在你身上看到未来。
暴力才是最懦弱的表现。
而真正勇敢的是Gwen,她骑着车子在雨中一间间房子的与梦中对比。
最终在从没去过的街区找到了凶手的地址。
最后父亲跪在两兄妹面前请求他们原谅、其实原不原谅并不重要。
你早已拥有了最好的东西,只是他们需要你付出责任去守护,而你只是选择懦弱的躲在回忆和酒精的背后逃避一切。
如果可以应该有人冲出来把你暴打一顿,如果一定要选一个人的话,我希望是山田先生。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
在电影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就有一家名为布伦屋的电影制作公司(英文名:Blum House),不同于其它的电影公司,这家电影公司专注制作惊悚恐怖电影。
往往暴力血腥是好莱坞恐怖电影的重要标签,然而对于布伦屋而言,则属于是对恐怖电影进行深度耕耘,在保持暴力血腥的基础上,又很好保持了思考深度质量,这是布伦屋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数据统计该公司所擅长的以小博大的战术,让公司电影作品总票房至今已经超过50亿美元,而总成本不足10亿美元!
《灵动:鬼影实录》、《人类清除计划》、《分裂》和《逃出绝命镇》皆是布伦屋的名作,其中《逃出绝命镇》除了拿下全球2.55亿美元的票房,更是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由此布伦屋也被称作是恐怖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黑色电话》是布伦屋2022年最新的电影作品,目前来看这也是一部很典型的以小博大的案例。
影片由斯科特·德瑞克森执导,他之前曾执导过《奇异博士》,演员阵容比较弱,仅靠巨星伊桑·霍克压阵,而且他在片中还出演反派,所以影片的海报上就是以伊桑·霍克出演的反派角色形象为宣传卖点。
实际上少年演员梅森·泰晤士是影片的绝对主角,因为整部影片的故事剧情都是围绕他展开进行,通过整体的表现来说,梅森的演技表现很出彩,可以说碾压很多小鲜肉。
伊桑在片中的反派角色设定属于是变态杀人狂,他的目标是少年,每次他的黑色面包车出现,就会有一个少年遇害,在梅森出演的芬尼被绑架之前,已经有5个少年遇害,所以当芬尼被绑架之后,影片名字中的“黑色电话”开始出现,并对故事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囚禁芬尼的地下室里,本已经断了线的黑色电话却可以与之前遇害的5个少年的亡魂通话,这里的设定属于是超自然的存在,也正是5个亡魂的经验指导,帮助芬尼最终实现反杀。
整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70年代,这通过芬尼和朋友喜欢李小龙的电影就可以明显看出,另外影片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用心,在地下室中出现在芬尼身边的几个鬼魂,导演都非常注意的没有让他们在灯光下产生影子,这是一个很值得称赞的点。
伊桑·霍克出演的反派全片戴着面具,但是从举止言谈之中,仍可以看到他演技的精湛,可以看得出他对于如何塑造好这个变态杀人犯角色,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普通,不伤脑细胞的恐怖电影,硬是以1800万的成本,全球收获了1.59亿美元票房,这其中还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如果一部恐怖电影不过度依靠暴力和血腥,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恐怖的压迫氛围感,看完之后还能够拍手称赞,那么这就是一部成功的恐怖片,无疑,《黑色电话》做到了。
【END】
废话不说,不叙述剧情做无谓的 复制黏贴影评,直接开始个人观点本来还以为这是游戏改编的,(因为一切套路真的非常游戏化)但后来看了其他评论发现是著名剧作家的原著,那我个人认为这个非常适合改编游戏(注:游戏改编和改编游戏是完全不同的意思)首先28分钟开始主角醒来那是用第一人称镜头,然后画面是被反派打晕后醒来,画面还是有点模糊看东西,然后画面有点震荡摇摆,像极了生存冒险游戏的开头,主角手无寸铁,然后刚刚被关起来醒来后的过场动画,有没有?
!我看到这里瞬间代入,应该是说瞬间代入AVG,一秒狂喜啊!!!
然后马上BOSS就来被困房间说话,又开始剧情CG,我们的主角还未能自由操作(前面27分钟可以看做是背景交代和开场动画),正常如果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绑架或谋杀事件,捉人回来后反派应该直接开干吧,但是这里是BOSS说了一大堆耐人寻味的话,晦涩难懂,不明所以,然后就找个借口溜了出起始房间,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主角终于可以自由操作了,开始各种各样的收集线索和解谜了……(进入第三人称模式,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什么?
熟不熟悉?
玩惯解谜游戏或者生存冒险的朋友们肯定熟路,这摆明是经典套路一条龙啊!
然后还有那电话机是什么?
就是安全屋里面专提供NPC线索帮助的一个机器,注意到这点吗?
每次都是主角醒来之后才会有电话(几乎),通常进安全屋是可以存档,还有睡觉是可以回复体力的,每次主角存档之后,电话机都会来一个NPC交代线索和收集信息。
开场动画OR背景交代——剧情CG(交代主角被捉)——醒来(动态模糊)——大BOSS会先说一堆晦涩难懂的训话然后找个理由消失了——主角手无寸铁开始游戏解谜和收集——最后手刃大BOSS,经典AVG模式套路,说真的刚开始看没查资料的时候我就以为是游戏改编。
接下来分析一下一些细节,主要针对前面几个NPC提供的貌似跟最终逃出没有帮助的线索分析,其实这里导演细节很好,全部都是有用的线索,我来分析一下。
1,最开始同学说中间挖坑,貌似后来用不上,其实这个正是最终战时BOSS掉落的大坑。
2,第二个NPC提示的电缆,看似最后爬不出窗户,其实这个道具用于最后男主制作绊倒BOSS落大坑的机关零件。
3,第三个NPC提供的密码锁线索,主角最后被BOSS捉回房间,其实最后最终BOSS战之后出逃还是要用上这个。
4,第四个NPC的线索是打开冰箱然后穿过库房逃走,可惜冰箱被锁住根本打不开,但实际最终却利用了冰箱里头找到的材料——肉,来把看门狗引走,成功出逃。
5,第五个NPC是教主角学习终结技的NPC,这个的用处就不用多说了,大招都满级,BOSS拜拜。
说一下妹妹,妹妹的通灵能力继承自妈妈,估计妈妈应该是个灵媒或者巫女,如果有续作,第二部或者前传的话就好了,第二部的话肯定是把主角切换成妹妹,哥哥变成配角,讲讲妹妹运用通灵能力来解决各种事件。
但我更希望的是前传,为什么呢?
1,为什么妈妈的能力只有妹妹有,而哥哥没有,这应该跟巫女的传承条件有关系,通常巫女能力的继承家族内只能女的继承,男的继承不了,所以巫女家族都是女的地位比男高,然后可以大胆猜想妈妈的妈妈,前面的祖先都是巫女。
2,看BOSS年龄不难看出跟男主爸爸差不多大,所以前传要是讲妈妈还在生的故事,那就顺路可以讲一下BOSS年轻的时候的事,为什么一个正常人会变成现在的心理变态?
而那个面具又代表了什么含义?
为什么他非得戴着面具?
脱下就不自在,这些前传都可以讲一下。
3,根据本作得知BOSS以前也被关过密室,而且他也可以听见电话机的声音,虽然我知道前作不是这么写,但如果要有前传就改编剧情嘛,这个BOSS就设定为关闭本作BOSS年轻时的那个人,本作BOSS就是前传主角,既然本作我们可以看到BOSS关我们的主角,说明他在前传杀死了当时的BOSS,然后可以把年轻时的妈妈设定为BOSS的同事或者同学等等,让她在前传里做妹妹的任务。
其实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继承,妈妈——妹妹,BOSS——BOSS——主角。
最后前传主角杀死BOSS之后结尾留下鬼魅的邪笑,他黑化了。
来吧导演,来吧制作人,快出电影,快出游戏吧,剧情大纲都给你们写好了,把笔给我就行。
最后一个大BUG,根据弟弟和男主的对话,我们知道BOSS其实是要上班的,但是看到最终战时他脱下面具就会精神失常,进入硬直时间,我想请问这样平时怎么上班?
戴着面具去上班?
老板?
同事们????
不是黑人也得给个问号吧……然后最后的最后,本作的男都很帅啊,按个排名,最帅的是肌肉男和报纸男(注,报纸男是生前版帅,就是有刘海版,死后刘海ALL BACK不行)但是报纸男这样仍报纸法,而不是把报纸放到人家门口或邮箱里,要是我看到我也要骂人,要是下雨怎么办?
报纸不是湿了?
或者被狗和猫咬了怎么办?
而且本身家门前的草坪就多猫狗的粪,昆虫,泥土,水气,潮湿等等,这样扔……然后男主排在头巾男前面,那个电缆和挖坑的没有露脸,不知道啥样。
然后男主喜欢的那个女同学也挺漂亮。
上周五是恐怖电影工厂布伦屋制片厂(BLUMHOUSE)的新作《黑色电话》正式上映的第一天,而作为大闲人的我也则去看了一场午间场。
《黑色电话》由奇异博士1的导演斯科特.德瑞克森指导。
除了奇异博士1外,斯科特在2012年曾指导过一部算是比较热门的恐怖片《险恶》。
在《险恶》里斯科特就曾与伊桑霍克进行了合作,并让他来饰演男主角。
十年过去了,他们两又一次在《黑色电话》里合作,只是这次伊桑霍克饰演的是大反派。
除开一同合作的男演员,在剧本创作上他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老朋友C.罗伯特.嘉吉。
嘉吉曾和斯科特一同写了《险恶》还有《奇异博士》(IMDB上提到了嘉吉,但豆瓣上没有)的剧本。
与《险恶》一样,这部电影还是由布伦屋制片厂的创始人杰森.布伦担任制片人。
(曾经的四人,从左到右分别为 斯科特,制片人杰森布伦,伊桑霍克,嘉吉) 我清楚的记得在5,6年前在网络上察觉《险恶》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被人描绘成比较冷门的一部恐怖片,虽然现在本片已经算是比较热门的一部电影了。
在当时我只看完了影片的前半部分,但这前半部分对于我这种伪纪录片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
当我在去年重新完整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对于前半部分的感觉没有任何变化,但对于后半部分却多了许多失望。
这种前后的反差是我在观看《黑色电话》的时候所没有感受到。
这种在剧情上的提升的一个原因没准可以归功于《黑色电话》的故事取材自乔.希尔(斯蒂芬金的儿子)的一个短篇故事。
一个刚刚在棒球赛赢得MVP的小男孩骑着三轮车在路上,天气晴朗,悠闲的他跟路过的女生打招呼。
这样的场景再配合上优秀的原声突显出了青春感。
当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一辆黑色面包车从小男孩前面缓缓开过去,画面就缓缓淡出,随之而来的是恐怖瘆人的音乐和影片的演职员工信息。
影片不仅仅只有上面的开头让我想到了《小丑回魂》,在整个剧情上也带给我同样的感受。
如果要说的更详细一点,本片更加类似1990年版小丑回魂的第一部分,毕竟影片对应的时间点是上世纪90年代,而且除了反派以外的重要角色都是小孩子。
影片的主要人物是一对兄妹,他们分别叫芬尼和格温。
妹妹格温继承了母亲的能力并时不时能像灵媒一样梦到被绑架的小孩。
相比起他出彩的妹妹,芬尼是一个较为软弱并被同学霸凌的男生。
他也对于发生在小镇子里的绑架没有太多注意,直到帮他出头的好朋友罗宾消失了。
而芬尼则是黑色面包车的下一个目标。
(芬尼和格温) 对于看过影片预告片和简介的读者来说,影片为什么叫黑色电话还是非常好理解的。
当芬尼被绑架到了地下室以后,他发觉在墙上有一台没有连线的黑色电话。
尽管绑架他的抢夺者告诉他这个电话从很久以前就用不了了,但芬尼却时不时能听到黑色电话的响声。
尽管一开始时不时的电话声总是会吓到观众,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台通灵电话。
每一个与芬尼通话的都是被反派绑架并杀害了的小孩。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些人希望尽到各自的努力来帮助芬尼逃脱出去。
这样子一个逃脱的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有陷阱和挫折。
影片遵循了设置和结果这个简单实用的手法来展现这个成长过程。
我在上文提到刚帮芬尼出头的好朋友罗宾消失了,而最后也是在他的声音影响下,芬尼才从一个不敢站起来去反抗恶霸的小男孩到用去暴力反杀反派。
这样子的故事虽然没有啥新意,但影片良好的传达出了这个故事的紧张和悬疑感。
这种良好的表达可能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影片的留白和一些复古片段。
影片在绑架的镜头上只对主角进行了详细描写,而对于其他事件都是以黑色面包车慢慢靠近或者小孩无意识慢慢靠近了黑色面包车,然后画面淡出,这帮助影片稍微维持了一点神秘感。
而那些复古的vhs片段来表现梦境不仅符合角色所处的环境,也为影片增彩。
影片其余的一些亮点包括在选角和台词上面。
首先我觉得影片里分别饰演芬尼和格温兄妹的演员有着非常好的化学反应,这使得他们非常讨观众喜欢,并且还能让我在观看的时候为他们的角色担心和加油。
影片里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台词。
当芬尼第一次和罗宾碰头的时候,罗宾说他自己的父亲会带他看像《德州电锯杀人狂》那类的恐怖片,并把这部电影推荐给芬尼。
但芬尼说自己的爸爸从不让他看这类血腥暴力电影,镜头一切我们就看到在夜里芬尼偷偷坐在电视前看1959年恐怖片《心惊肉跳》。
鉴于本片取材自70年代,这里的台词所致敬的就是原版《德州电锯杀人狂》。
本片可以说是必看的恐怖片,这也可能是整个系列里最恐怖的一部。
虽然影片打上了电锯两个字,但它没有滥用血浆就表现出来了压迫感。
德州电锯杀人狂 (1974)7.21974 / 美国 / 惊悚 恐怖 / 托比·霍珀 / 贡纳·汉森 玛丽莲·伯恩斯下个月我就可以去重看35mm午夜场啦!
(原版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海报) 说了这么多,我就在结尾简单谈谈《黑色电话》里我唯一记得的缺点。
在反派的设计上虽然有许多地方都能感受到那种怪奇感,但整个角色还是让人感觉不太充实,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描写。
在接下来的这个长周末如果你对小黄人的新电影不感兴趣,但你热爱悬疑还有那种比较正能量的恐怖片,那我会推荐给你去看本片。
当然如果你无法观看本片(影院没有),那我会像这部电影里的罗宾一样,将原版《德州电锯杀人狂》推荐给各位读者。
毕竟时不时换换口味是一件好事。
周末快乐!
7/10这篇文章写于两周前并上传到了我的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 SB review UWU
刚开始看的我,以为只是一部纯粹的犯罪片,结果后面各种通灵和超能力乱入,莫名有点《怪奇物语》的感觉,且主角都是小孩子。
同样,那股惊悚下的魔幻在韩国电影《读心术》以及《电话》中也都有体现。
妹妹真的尽力了,靠着信仰和做梦不停忙活,但是帮助不大,毕竟反派被男主给亲手干掉了,好在家人这块的处理上,尤其是父亲的忏悔,则更多来自于格温……希望她能就此睡个好觉吧。
在来说下变态,作为一个掳童犯,靠着小丑装扮鬼里鬼气的吓唬人,相信观众能在这个角色身上发现很多影子,《德州电锯杀人狂》赫然在列。
情节上为了突出矛盾,警察又一次成为了弱智患者,而那些献祭的伙伴,也都是为了把智慧留给男主,如此看来,光环效应必须建立在默某些凄惨上……妹妹走的是解密路线,搜寻人物生前的记忆,哥哥走的则是自救路线,对话人物死后的灵魂。
共同点就是俩人都有天赋……总之,在恐怖的主题上,这部作品倒是玩出了一些花样。
5分。其实核心还是要勇敢,既有校园暴力,又有家庭暴力,总是要站出来。不过剧情逻辑太随意了。犯罪背景又加了一堆通灵,太奇怪了。小女孩演得很好。
墨迹的phycho不说也罢,喜欢小孩们之间交流的戏
不是我非要踩一捧一,对比下怪奇那几个01-04年就出生了毫无长进的小演员(我更愿意叫他们童星),07年生的梅森泰晤士演技、表情、肢体语言动作真是甩他们一大截。一个是剧(本)捧人,一个是人捧剧。另外伊森霍克你干嘛接这本子? 1080P 22/07/18
有够难看的……
真的有被吓到,美国房屋质量令人堪忧!
80年代青少年恐怖电影的设定非常棒
还真是一部可下饭的爽片,没有拖泥带水节奏掌握适中,快准狠的直接入活,本来还没什么期待的,但看完感觉真不错,灵异元素与悬疑惊悚气氛也运用渲染得当,可谓是近几年里复古片中的佳片示范,但可惜伊桑老大叔的角色可以更丰满些,人物背景也没有延伸,看似精简但其实令人物缺乏更深层次的动机,傻兄弟这个角色也没有完全运用上有些可惜,但兄妹两个孩子的表演可圈可点,可谓是新时代这种类型片中的新标杆,不能坐以待毙又哭又闹,而是要沉着冷静的靠手边可利用的资源为自己拼一把,小男孩最后的反杀相当帅,抛开原著不说,本片感觉还可以拍前传!
孩子们的噩梦必须由孩子们亲手解决没想到我以为是疑凶的人居然是个领便当的盒饭最后那段真正的兄弟不会丢下自己的兄弟把我感动到了还以为兄妹有心灵感应结果演化成了通灵黑暗地下室的黑色电话噩梦里的黑色反而带来了希望不错的呀
剧本挺扎实,算是不错的恐怖片了。主角两兄妹演的真好,尤其是妹妹。
所以导演你放弃执导奇异博士2就跑去拍了这么个玩意儿吗?整个故事差不多是连参加开心辞典都要嫌场外求助电话次数太多用不完的程度。
相当无聊。不是恐怖,惊悚类。妹妹的部分倒是很推荐,她有通灵能力,她爸说她妈也一样,最后把“假”当真,所以自杀了,妹妹说她喜欢妈妈的全部,这段对话就相当真实了。男主的爹假,这样的街区,妻子自杀,酗酒的男的,打起女儿来(觉得那段演得真假)像在克制演戏,之后还道歉,简直就很假,立不住的一个人物。哥哥被几个男的校园霸凌,妹妹冲上去很勇的打比她高年级的男的,用石块给他头来下(对比寺山修司某电影他没有出手帮她而是在门外等着暴行结束),如果反过来妹妹被打这个哥哥会不会冲出来真的不好说。拍个小男孩主角的都能反杀鲨人犯(看看他下手多干脆 还带着狗 把狗栓住就离谱),拍几个成年女性就不一定啥结局。配乐和面具和灵体(扭曲的),拍鲨人犯油腻的肚腩好几次这算是增加恶心元素了。等这么久就这?
惊悚恐怖片的外壳下是一个男孩成长蜕变成男人的故事,从胆小懦弱变得强大,男孩跟着朋友一起向前、向后、挥拳出击的那一段很感人——“Some day I have to stand up for myself.”——“"Someday" is today.”男孩,今天你要为自己而战。
极度无聊 极度
还蛮好看的,感觉grabber的故事不太完整,他为啥那么变态呐?为啥只抓男孩子呢?
有些单薄,但男孩最后的反杀真的秀到了。那些死掉的孩子也无比的催泪,他们没有一个坐以待毙,都是顶顶勇敢聪明的好孩子,他们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每一通电话都是一声深深地哀叹。
剧情太弱了,比《小丑回魂》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不仅是电话的意象old,作用都是一个,一点惊喜没有;如果当幻觉讲某几个孩子的提示根本胡扯,开门密码和砸墙不可能;ethan线就没展开讲;妹妹是蛮可爱的,但故事线就没用;这最后🍊破案结局扯到以为是➖鈡独占结尾……
意外的好看,瘦弱男孩在受害者亡魂的指导下,一步步变强,最后单挑变态杀人魔,莫名的励志和感动。就是节奏拖沓了,男孩妹妹这条线完全可以删去!
补标……难看到没看完
原来是斯蒂芬金的儿子写的,不闷不难看,但故事节奏很奇怪,看下来像一道半成品...反派非常弱,小男主非常帅。
兄妹成长向主题;挺好的题材,可惜拍的太随意太过家家了,反派更是没头没尾没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