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Deadloch Season 1,死湖微澜,戴洛克小镇,戴洛赫小镇

主演:凯特·波克斯,玛德琳·萨米,艾丽西娅·加德纳,小山妮娜,霍莉·奥斯丁,汤姆·巴拉德,阿斯特丽德·库珀,邓肯·法洛,克里斯·麦奎德,肖恩·马丁代尔,卡尔塔尼

类型:电视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23

《戴洛奇小镇第一季》剧照

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2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3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4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5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6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3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4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5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6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7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8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19戴洛奇小镇第一季 剧照 NO.20

《戴洛奇小镇第一季》剧情介绍

戴洛奇小镇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戴洛赫小镇》(Deadloch)是由亚马逊出品的澳大利亚犯罪悬疑黑色喜剧电视连续剧,由凯特·麦卡特尼和凯特·麦克伦南创作。 《戴洛赫小镇》以塔斯马尼亚州的一个虚构小镇 Deadloch 为背景,做事严谨的当地高级警长Dulcie Collins正应妻子要求放慢工作节奏 ,以平衡生活。这时,一具男尸被冲上沙滩,Dulcie又被推回侦探工作中。高级调查员Eddie Redcliffe,从达尔文空降支援这起案件,但她粗鲁不羁的破案行事风格引起了Dulcie的不满。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多,她们必须化解分歧和矛盾,联手侦破这起目标为顺直白男的连环杀人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翼而飞偶滴神啊各位国民假面骑士×假面骑士OOO&Wfeat.SkullMovie大战Core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五季与人为恶大明监察御史贞子3D七天丧期紫日挚爱枭雄指挥官震荡效应冰雨迪克·特平完全虚构的冒险第一季人来客往英雄五杀斗阵60分丈夫死了莫斯科行动棒球大联盟第四季机器人之梦男朋友穿越时空之大清宫祠混混教授白鹿原制胜一击亲爱的全员单恋末日

《戴洛奇小镇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虽是虚构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我是一名女性,所以看这部剧90%的过程中,处在相对愉悦的状态,因为终于有一个世界里,团结智慧的女性压倒了浅薄愚昧无知还自以为是的男性,原谅我还在如此低级的层级来评价这部剧,并没有上升到多元化、人性等高度。

这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吗?

当然不是。

因为即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环境中,多数女性还是无法“独立做自己”,一个个恶棍被杀掉,她们的利益也只是凶手在满足自己的英雄/上帝角色梦想中的额外赠予而已。

让我比较痛心的是球队的男孩们一次一次的出言不逊、把女孩排除在外,对于女性视而不见。

中老年男性有这种表现,我会觉得说“朽木不可雕也”,可男孩们,新的一代还是抱有严重的歧视偏见,靠一场由女性主导的救援行动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想法吗?

教育在哪里呢……两个原住女孩不计前嫌的冒险去救男孩、去救高高在上的种族歧视者。

两个角色在影片中戏份不多,却是最打动我的,这才是新一代应该有的样子,不仇视男性、不妄自菲薄。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人在影视中、在现实中都很少,即便有,我们多半会觉得“虚伪、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等等。

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进程,我们个人能做的十分有限,但不妨碍我们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开始,学会尊重每个人,不因性别/年龄/财富/性向而差别对待。

 2 ) 创造“古怪”的世界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莉奥诺拉•卡林顿的小说《魔角》写的序中提到,我们读小说,是因为有限的个体经验,我们与他人有任何共同之处吗?

宇宙如此复杂和庞大,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我们能否追寻到一套彼此认同的公共秩序?

而《魔角》不同于其他类型小说那样具有清晰可辨的视角,莉奥诺拉•卡林顿创造了自己的原则和宇宙,创造了全新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女性宇宙,托卡尔丘克称《魔角》是“古怪的”,而这种“古怪”是对现存父权视角最完美不过的替代,我想这也是我浏览《魔角》的封皮不到一分钟就决定继续阅读的原因,这种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觉,孤独被缓解的狂喜,瞥见真实的天堂的感动…《魔角》被放上了书店首推,越来越多的女性将觉醒,将不再孤单。

《戴洛奇小镇》无疑也为我带来了进入女性宇宙的某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看见Eddie这么细节的自然女形象,她被塑造地如此扎眼,没有礼貌,固执,大喊大叫,不洗澡,捡地上的薯片吃,打嗝,不换衣服,乱蓬蓬的头发,踏上办公桌,布满污垢的脚,鲜艳的特种队装扮,地上和开水壶中的内裤,与男人做爱…观众不得不将其提高到理性和意识的层面来思考,而不是隔靴搔痒,让习惯导致的忽视一遍遍重现。

我回想现实世界,很多有Eddie的影子的女性存在着,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社会是陌生的,不然怎么会在电视上看到Eddie后大惊失色。

包括我自己,虽然早已打通认知,但亲眼见到后才知道旧习惯的力量是多么顽固。

我对这种不可避免的震撼感到生理难堪,顺直女Vanessa一开始认为她是Les,后来又有些卡顿地说不知道你是什么东西,我不禁乐出了声,这是当你知道导演为何这么做,当你十分感谢她,的那种纯粹的快乐。

剧中还有其他让我感觉,终于和这个世界有了联结的塑造,例如Abby的经血,Eddie因为记不住名字给别人起外号,Tammy生气后仍然真诚地表示着基本的关心,这种连接让我自信地预测Dulcie一定会在Abby的心血被偷时立马大声抗议。

可能有人要说“终于”二字很夸张,但我自己身为起外号的那个人,在现实世界得到的回应是,you are weird,也想像Tammy一样做人,但却被告知没有社交的逻辑。

这些三言两语的回应总是让人感到不确定,割裂,陌生,我想可能有东亚压抑的大环境原因。

但很奇妙的是女导演的作品很少让人感到被排挤,哪怕一丁点也没有,没有人去先入而主地隐藏一些什么,从而让自己更优越,让观众焦虑,摸不着头脑。

她们把一幕幕存在但不被阐释的处境搬上银幕,却不带有评判,我相信这就是某种高于形而上的共鸣,某种在我们这些“古怪”女人中存在的道,就像阳光将被子烤透了,大气,舒畅。

敬创造世界的女人,本来浑浑噩噩,是你们发人深思。

 3 ) 《戴洛奇小镇》第一集背后梗补充

最近这本剧很红,打开一看我笑了。

有些生活在塔斯马尼亚的人才懂的梗,给大家补充一下背景知识。

1)风景。

这些风景非常塔斯马尼亚。

但是影片做了处理,看起来很阴郁,但是实际上就是跟新西兰的风格差不多。

来自剧

摇篮山早上,我拍的郊区的确有很多野生的树,风景很相似。

来自剧

来自网络,塔州沙滩普遍的样子2)Devil小恶魔。

因为全世界都消失了,仅存在于塔斯马尼亚的有袋食肉动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塔斯马尼亚的组织和品牌会用它的头像,因为只有塔州幸存了。

它也是现在存在的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所谓最大,个子就跟小狗差不多。

但是它吼声很巨大。

当初登录的欧洲人一开始以为是附近有猛兽或者恶魔,所以给它起了这样的名字。

结果是虚张声势。

另:80年代起Devil小恶魔数量因为一种长在它们脸上的可传播的癌症,让野生devil数量急剧减少了90%,算是濒危动物了。

最近几年有听说已经控制住了。

正常表情非常囧,又可怜又无奈。

(说到可怜,Devil出生是真的可怜,一胎生出30来个,小Devil需要在眼睛没有张开的时候爬进育儿袋找到妈妈的nai嘴吃奶,爬不到的?

死。

爬到晚了?

也是死,因为母devil只有4-5个nai头。。。

来自剧

又囧又可怜又虚张声势,来自网络3)玛丽王妃。

对,现在丹麦王妃,塔斯马尼亚人,曾经在塔斯马尼亚大学读商学院。

后来在悉尼工作,酒吧遇到丹麦王子。

算是塔斯马尼亚大学的著名校友了。

来自剧

来自网络,玛丽王妃

来自网络,玛丽王妃4)袋熊和屎。

袋熊就是那个拉方形便便的家伙。

首先,这个环境看起来是野外,(动物保育区长得不这样,没有那么野外,不好管理),不太可能让人抱野生袋熊的。

除了动物园的袋熊,野外袋熊对人非常非常警觉,大家都以去摇篮山看到袋熊觉得运气好的事情,大部分在十米远的位置就逃走了。

在Maria Island可以接近袋熊,但是管理规则是不能碰它们。

(在保育基地长大的袋熊,小时候非常粘人,跟宠物小兔子似的,性格很活泼很可爱,但是2岁后放生之后就回疏远人类)。

袋熊屎。

因为袋熊是食草动物,它的屎是完全干的也没有味道。

特别之处是方形的。

有动物学家说是为了标志地盘,方形的不容易滚走。

在摇篮山和Maria Island能看到很多袋熊屎。

来自剧

我们去动物保育园唯一能摸的机会,但是因为它还小,没有到2岁,2岁会放生

来自网络,萌死人不偿命5)文具用品店,原文说的是Officeworks,澳洲专门卖文具的连锁店。

基本没有中国各种文具小店那种业态,只有大的文具连锁店,从电脑、手机到各式铅笔、本子都有卖。

来自剧

来自网络6)海豹凯文 Kevin the Seal。

哈哈哈,这个可以讲一下,有个海豹经常跑到岸上来(当然没有像剧中那样吃人脸还有躺在尸体边上,基本上是挑选一个美好的草坪躺着晒太阳。

)居民们很喜欢它就给它起了名字,叫Neil,但是每次发现之后动物保护组织会将它送回去海里。

之前跑上来,很多朋友去拍照,我去晚了,已经被动物组织送走了。

海边散步的老奶奶还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说,哦,Neil啊,它前天晚上来的,昨天下午被送走啦。

(其实感觉很大自然与人的和谐,这里算是剧组拿梗发挥吧,哈哈哈)

来自剧

来自网络,Neil the seal,网上有视频,一直惬意地甩尾巴7)塔斯马尼亚大学老的教学楼,建于60-70年代的化学楼,里面法医场所未必是楼里面拍的。

因为是化学,管得很严,没有进有仪器的教室探索过,但是有用大教室上过法学的课。

塔大化学系还挺好的。

来自剧

来自网络,塔大Sandy Bay校区,校园里能看到海8)潜水。

塔斯马尼亚也很合适潜水,所以剧里说海底真的太令人惊叹了。

原因1海水很干净,塔州自然保护很好,植被丰富,据说下面的巨藻森林非常独特壮观,原因2,大航海时代留下来的沉船,潜水体验不只有自然动植物就非常丰富,原因3,非常便宜,之前有朋友说,考个潜水证价格约2000-3000rmb,出门20公里就可以潜水。

然后,海胆是害虫,潜水拿到的海胆你全部可以带走回去吃,很多朋友潜水抓龙虾、扇贝,收获满满(龙虾有数量限制)。

剧中

朋友潜水拍的照片

朋友潜水拍的照片9)acknowledge of the country 承认原住民的家园。

关于承认原住民的政治风向越来越厉害,每一个活动前都要致敬。

但是实际上是活动参与者来说的,向这片土地承认它是原住民的家园。

而不是找一个原著名来说欢迎来到这片土地。

塔斯马尼亚的原住民在欧洲人登陆的时期已经灭亡。

那是一段血腥历史,所以邀请一个原住民对侵略者后代说Welcome,非常讽刺。

关于这个承认原住民最近还进行了投票。

但是事情总有两面,现在很多机构,尤其是政府、大学组织给原住民开特别通道,凡是拥有原住民血统的人,都可以获得更好更容易的晋升。

这既是给原著名的机会,同时也让某一些出身差文明背景不深的人站到了决定地位,对未来的决策产生影响。

身边的local也有不少反对,但是,政治不正确。。。

来自剧另外,关于out of no where 和很土的问题,真的是剧特别营造的。

真实世界不是这样。

至少霍巴特不是。

哈哈哈哈。

 4 ) 有多政治正确就有多好看

剧荒,习惯性在豆瓣翻高分剧的时候看到这个。

点进去之前完全不知道是一个女权剧(客观陈述这个剧的主旨),因为我一向不太喜欢看剧的时候被人往脑子里灌意识形态。

当看到主角是女同的时候,我大概猜到这个剧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美剧了,后来在侦探到达之前,一直在借用女主的嘴巴说来的是个男人。

再加上一些女权地狱笑话,我对这部剧的观感已经往下走了。

并不是我接受不了女权或者政治正确,事实上我对同性、女性题材的剧并不反感,《疼痛难免》《坏姐妹》这两部剧都是我很喜欢的。

但是我很讨厌把观念硬灌给观众的,这部剧里的男人女人都是一个符号,一群展示男性丑恶、女性弱势的工具人。

我也很讨厌总是靠强调某些情节去传达主旨,比如亚比这个角色,她和她未婚夫平等的扁平化…女侦探…反向扁平化,本意可能是通过颠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彰显女性的多元化…但是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扁了。

就是一个颠覆刻板印象的刻板印象。

唯一好点的是女主,正直、谨慎、细致负责,但对待感情一团乱麻,还出过轨,没有太多女同的刻板塑造(与之相对的女厨师就真的很T)。

可以说女主的塑造让我坚持看了下去。

本来这部剧就是三星水准,但是看到后面,女性男性对立的情节让我决定升到四星。

可能之前的所有教科书式的对“女性弱势”的塑造,都是为了后面冲突的铺垫。

从男性举起武器号称要捍卫自己的安全,大巴车把所有男镇民带离,男警察涌入警察局接受案子,去到女镇民的房子一脚踩碎了女性身体的雕像,把有不在场证明的女镇民们一个不落逮捕回来,热烈庆祝案子告破。

这个段落我很喜欢。

虽然依旧很刻板,但是一气呵成。

其实如果前面没有一直强化那种男性主导话语权的强势氛围,后面这个段落不会这么直击人心。

所以看到这里,我原谅了前面卯足劲的政治正确。

这是我打了四星的理由。

最后,网上很多人对豆瓣的定义是女权阵营,在这里说一些批评某些女权行为的话很容易被攻击。

以下和本剧无关,是我最近对性别这个话题的一些感悟。

女性的弱势我自己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女性好像天生因为性别就要面临更多的纠结和抉择。

刚工作的时候,我很愤慨为什么男同事和我们干同样的工作,工资却比我们高,为什么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主导的领域,都是男性更吃香。

不过我对男性也没有恶意,因为我生活中并没有遭遇过来自某个具体男性的欺压霸凌。

所以我经常会把我自己受到的性别上的不平等,理解为这个社会的问题。

男性落实到具体的人的身上,我最先关注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性别。

我对一些男性的共性问题也抱有更中立的态度,比如口嗨开黄腔、大男子主义。

我讨厌这种行为,但我觉得这是人的劣根性,就像很多女生也会嘲笑个子矮小的男生、看不起没钱的男生。

男性女性都因为各自的性别,有一些固有思维,这些思维因人而异,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上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很难因为这些去痛恨整个男性群体。

当然,我承认我确实在这方面比较钝感,所以我也不确定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就正确,毕竟我是个女生,我天然就对女生的遭遇更感同身受,所以有时候说这些话总感觉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性别。

如果我出生在性别矛盾更尖锐的国家,我可能会是一个彻底的激进女权,比如印度以及部分中东国家。

或者我来自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我也会天然排斥男性。

但是我不是,我对这一切的接收都是模糊的,我只是在上大学之后,才明白原来女性是弱势的,在此之前我的切身感受是男女都一样。

我很难在不经历重大事故的情况下,转变成一个激进的彻底的女权…所以我一直持保留意见。

但是我是个很喜欢表达的人,喜欢发表观点…于是我收到了很多来自女性的恶意。

这是个很拧巴的事情。

女性不仅要承受男性带来的一些问题,甚至还要承受女性带来的问题。

女性在做自己这件事上,变得无法做自己。

我的朋友,一个和我成长环境差不多的女生,大学谈了男朋友,频繁吵架,在她口中的她对象啥也不是。

我一直极力劝说她分手。

但是后来她和这个男生结婚了,并告诉我其实这个男生很多事情并不是跟我说的那样。

我于是觉得奇怪,为什么女生在和别的女生谈起自己的对象时,会选择贬低他。

好像如果你夸你对象,哪怕是你对象身上确实有的优点,在别人看来也是自我催眠。

但如果你说他不好,不仅会收获女性朋友的安慰,还会把自己和恋爱脑这个词划出一定的界限。

问题是,长时间这样,她会变成一个清醒的恋爱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所以到最后的结论是,最好不要谈恋爱。

最好事业一路长虹。

这样就是姐姐独美,你就是完美的新时代女性。

可是爱情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这部分本来不应该被压抑和鄙视。

我的朋友考上编制后,为了她男朋友辞职远嫁。

她后来告诉我,她辞职那天几乎所有同事都在说她是个无药可救的恋爱脑,并且她说如果这件事放在小红书上,绝对会收获很多“热心评论”。

但是她自己很幸福。

这不是虚假的幸福,因为她给我看了婚房,明亮宽敞,几十万的彩礼对象眼睛也没眨就同意了,而且还提前给她安排好了工作。

于是乎,她的恋爱脑瞬间转化为有眼光。

到最后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好像最终的落脚点和性别没关系,是钱。

好像女性只要有钱,她所有的性别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所以你想要证明你摆脱了这个性别的漩涡,你成为女性榜样的渠道是,你有钱。

至少绝大多数女生的解法是这样。

你有钱,单身是独美,已婚是有底气。

你怎么选都没错。

而没钱的女性,怎么选都是错,都要被攻击,不敢做自己。

本来不应该是这样。

女性做自己,是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的自由。

想做全职太太,也可以,因为全职太太没有原罪,错的是瞧不上这个身份的那些人。

想做女强人,也可以,即使没钱即使失败,即使在事业上花费大量精力最后一无所有,那也是勇敢做自己。

所以我真的很讨厌某些女权,打着为女性好的旗号去攻击女性,只是因为这些女性的选择和言论并不符合她们心中女性该有的样子。

这不是对女性的另一种规训吗?

肯定男性的女性是敌人吗?

肯定男性就代表着攻击女性吗?

全职太太就一定会下场悲惨吗?

单身独美就一定会是人生赢家吗?

为什么推翻女性身上背了数千年的枷锁,又要再带上新的?

我是女的,一个异性恋,一个不厌男的异性恋。

我讨厌的某些男生的行为,我讨厌这个世界上某些地区对女性尊严的践踏。

但我也讨厌某些女生的行为,我讨厌去给女性的人生下定义的女性。

我喜欢看言情,喜欢嗑异性CP,我喜欢看女强男更强,也喜欢看大女主,也喜欢看娇滴滴的挂件女主。

我不接受任何扣在我头上的帽子,男宝女、娇妻、恋爱脑、女拳。

我就是我自己,一个女性。

不要告诉我什么样的女性才是好的,女性不存在好坏,人存在好坏。

(感觉说到最后和剧本身没啥关系了,我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有没有传达到位,或许存在很多会被曲解的地方,但是我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5 ) 从Dulcie和Cath的婚姻看情绪勒索:一种被害人默许的犯罪

剧集刚开始,Cath的过度热情让人感到厌烦,直到第4集Dulcie出轨的往事被揭露,我才意识到Cath的控制欲、对自我感受的过分强调,以及在Eddie面前的争强好胜,其实都是她极其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Cath主导两人搬到人际关系简单,生活较为轻松的deadloch小镇。

在小镇上,她参与了很多疗愈课程和活动,也积极带着老婆去心理咨询。

然而,5年过去了,mankiller案件的出现,引爆了地雷:Cath仍然在创伤后的应激状态中,Dulcie用妥协来赎罪的方式也已经透支了自己。

从日常工作中不难看出来,Dulcie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于是她的责任心勒令自己用压抑真实想法,让渡决定权的方式对Cath做出补偿。

所以Dulcie在许多问题上沉默、欲言又止,让Cath把握了二人的生活走向。

不说还以为Dulcie是被绑架过来的直到案件进展到后期,案情扑朔迷离带来的压力,Cath的知情不报、步步紧逼,让Dulcie有了吵架的底气,她才获得了发泄的机会。

在前面,两人出现过类似于亲亲抱抱、包饺子式消解冲突的做法,但我觉得这并不适合处理成年人的问题。

冲突不可怕,有冲突才会有改变。

并不清白的弱势方Dulcie一直不坦白内心想法,一是工作强度导致没有机会,二是她的愧疚感让她甚至无法开口诚实地表达自己。

伴侣不说,Cath就只能自己说,她在Dulcie生日上当众宣告自我,来解决自己的焦虑。

(看得出来她是认真地按照心理咨询在自我疗愈,这一段颇有点教条主义地交作业了,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其实也有点转移压力的意思。

但敏感而喋喋不休的Cath唯独忽略了爱人的情绪,吵架的时候,Dulcie问她为什么不问问自己快不快乐,Cath沉默了,她潜意识里害怕事情再次脱离她的掌控。

两人当时具体如何应对出轨事件,我们不得而知,但最后的结果是延续婚姻,就证明双方都想维系这段关系。

Cath做出了原谅的决定,但她仍然用剥夺Dulcie自主权的方式惩罚着她,Dulcie也一再容忍这样的行为。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两个人的关系只会进入恶性循环。

你有权拒付「赎金」这段关系走向之所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因为我感到了熟悉的逻辑。

和父母从小强加愧疚感的行为简直如出一辙。

尤其随着我长大,前往外地上学工作,这种行为更是变本加厉,还运用了扭曲回忆、责任扩张、因果颠倒等多种手法。

(是的我也被trigger到了,btw我愿称情绪勒索为老中人维系家庭的灵魂)情绪勒索的本质是通过共情,让一方产生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另一方的支配目的。

共情不可怕,共情让我们更能理解他人,让我们学会爱和包容。

但是无止境的共情只会侵吞主体性,就像病毒扩散时必须带口罩,必要时必须切断连接,分离感受。

除了NPD这种极端情况之外,很多时候,情绪勒索都是有一方的不安和自卑在作祟,从你的弱点、软肋(责任感、愧疚感、恐惧感)入侵操控你。

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良性沟通和客观合理的分析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包装成爱,实则行要挟恐吓之事呢?

处于爱情中的两人尚不能达成完全对等的权力地位,亲子关系就更别想了。

在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挣扎和完全无效的鸡同鸭讲之后,我发现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和松弛,才不会被击垮。

清醒是指不要陷入对方为你的行为所附加的上升意义,松弛是给予自己缓冲思考的时间,坦诚地对自己进行不带有审判性质的思考。

就像争吵到最后,Dulcie给出的标准应对模板。

弄清楚更加重要的事情——现在的、我的感受,抛弃“过于肥大”的良心,抓住当下的绳索,才能将在泥沼中沉沦的自己救出来。

说到底,在一切亲密关系中,人和人的距离都拉得太近了,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彬彬有礼,边界的消融势必会给主体带来动荡,但一个人首先只能解决自己的情绪,并对之负责。

勘破哪些是爱、哪些是控制,实在不简单,祝大家好运。

 6 ) 关于《戴洛奇小镇》的影评

剧透预警鉴于《小镇警花》这个中文译名本质是在消解这部剧的女性主体性,所以下文将会用《deadloch》或者是《戴洛奇小镇》来指代本剧。

本文不讨论悬疑剧情设计是否复杂,仅通过女权主义解读部分剧情内容。

《戴洛奇小镇》是我心目中的另一部《东城梦魇》。

就像我第一次观看《东城梦魇》一样,想不到悬疑剧还可以这样拍摄和剪辑。

本剧简介是“女权主义黑色喜剧”,就让我联想到了几年前的一部喜剧短片。

警察是一位女性,得知连环杀手也是一位女性,然后一边说这位杀手多么残忍,一边感慨她打破了连环杀手的性别天花板,结尾是杀手打来电话,对警察说,你加油。

剧透警告,都读到这里了,建议没有看过本剧的媘妹看完再来阅读。

《戴洛奇小镇》故事起源于杀手杀了家暴男,然后又杀了戴德洛奇小镇的前任男市长,导致他妻子成为了这座小镇新首富。

首富支持一位女性医生成为了这座小镇的市长,这位市长花了5年时间让这座小镇逐渐成为女性友好小镇,刚好五年前本剧女主和她的伴侣来到了这座小镇。

我喜欢《戴洛奇小镇》的原因就是这部剧在解构很多内容。

譬如特意塑造一个不修边幅的侦探是一位女性,通过男局长说通常裸尸都是女性,但是本剧裸尸都是男的。

还有本剧死者中两名都是橄榄球这种传统男性体育的教练,并且开除过两名喜欢这项体育的女性。

还有等等很多剧情,都有所体现。

关于《戴洛奇小镇》讨论杀手是女性还是男的是本剧的特色,通过对女性杀手和男的杀手不同之处分析来不断反转,并且结局达到了多重讽刺的意味。

本剧提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小镇二十年来死了很多男的,都是女性的丈夫,一位女性医生提供毒药给她们,她们互助杀男,一起掩盖了二十多年。

关于本剧的女女联结。

有看到讨论说本剧在抹黑女同,我的观点相反,这部剧是在解构女同女异的性缘关系,回到本质的女女联结。

因为本剧的主要剧情没有浪漫化女同女异的性缘关系,而是在体现各种性缘关系的缺点和脆弱性。

解构女异的剧情体现:不修边幅的侦探上车当着助理警察大骂她的未昏夫,按照常理,她应该回应牠是我的未昏夫,你怎么能这么在我面前骂牠呢。

反而她没有这样回应,而是专注在破案上,最后结局是她和未昏夫分手了,因为对方一直在妨碍助理警察破案。

里面也主要叙述了两对女同的故事,因为出轨、欺骗等等原因,她们的性缘关系即将破裂。

拉踩警告,拉踩等国的悬疑剧。

从《摩天大楼》《八角亭迷雾》到《江照黎明》《猎罪图鉴》《执念如影》,只感受到虐女剧情的升级,没有感受到多少女权主义,女性主体性的升级/进步。

 7 ) 满满的英国冷幽默风和脏话连篇侦探剧

推荐观赏。

1,本剧真是满满的英国冷幽默风。

2,剧中只有女主角一个人和亚裔女配正常,其他人都有点不靠谱和耍吧劲儿。

3,一直要进橄榄球队的土著女孩和她的胖友,根本全剪掉不影响剧情。

4,那个连环杀手不停杀人有点牵强,特别是越搞动作越大动静越大让人不理解。

5,喜欢这剧的可以看英剧《幸福谷》。

6这个剧脏话连篇,特别是女二那个侦探,收看请注意背着小朋友。。

16184人评分。

2023年11月5日。

 8 ) 关联线索梳理-ep02(多图,强剧透)

写在前面:这部剧整体看完感觉非常舒适,而且感觉剧本也非常缜密,所以我很快启动了二刷。

二刷的过程会比较注意一些铺垫、呼应等前后有关联的细节线索,也正好做个记录。

我无意多过地介绍剧情或分析语境,但涉及高度剧透,建议看完全篇后再阅读。

1-被割下的舌头👅第二季上来就是一个在水面上下浮动的主观镜头,后面当凶手那被害者的舌头去喂鱼的时候,我们之后这个主观镜头属于鱼。

ep02-在水面上下晃动的主观镜头

ep02-舌头喂鱼这里喂鱼只用了一部分舌头,剩下一部分被放进装满冰的盒子里保存了。

到了第7集在Vic家的冰箱里搜出了半截舌头之后,我们会知道这是要被凶手送去给那些遭被害者生前加害的人。

ep02

ep07下一节的镜头直接接Cath再洗月经杯(第一集床戏的时候Cath有中途取月经杯),前后两组不同的场景由“血”联系在一起,观感上会让人有些滞后的反应。

ep022-凶器尸检时James King说死者舌头的伤由两把刀形成,这个信息被Abby记下来还加了下划线。

后面我们会知道这个信息当时就引起了Abby的注意,她要开始深入琢磨了。

ep02James一瘸一拐来到墓地,但面对自己为什么没有参加比赛,只说是为了“帮”Dul做尸检。

(当然“帮”这个说法后面也被Dul怼了:不是帮,是工作职责。

)Abby这时候对于舌头伤于两把刀的结论已经有了些不同的想法,想和他交流,但被打断并忽视了。

ep023- 耐力艺术冬季节的黑板上已经投入了会有一个“耐力艺术”的节目。

之后有人来向Dul问路找的Helena Papatonis,正是这次节目的艺术家(白衣服奶奶)。

ep02

ep023- 再写白板第二具尸体被发现,Dul此时已经是Eddie的临时搭档了,两人一起办理此案。

因此终于可以写起了板书。

ep02-白板分析(粗糙直翻)4- Dulcie的手机信号案情讨论到一半,Sven Alderman打断说Cath在找Dul,并吐槽Dul的手机信号差。

信号差这一点在最后追凶的过程中会反复出现。

ep025- Abby辍学法医Abby在蹲点时聊起自己觉得女性警察很少、法医也很少。

说到法医酒说了她之前和James的关系,但只起了头就被打断了。

后来在第5集我们会知道她当时为什么会放弃考法医。

ep02

ep056-靠谱法医Kate靠谱法医姑娘Kate第一次被提到,之后她还会及时地给出很多专业靠谱的讯息。

James这里嘴上说么说会帮未婚妻,但实际上还是甩出去给同事,还要抱怨人家之前去生孩子。

(希望Kate和Abby在一起happy happy happy~~~~

ep027-Eddie的孽缘Eddie来到面包店第一次遇到Ray McLintock,两个人的眼神打了几个来回,告诉我们:他们有戏。

ep028-Eddie在户外用品店的自我疗愈Eddie从面包店出来后,在与Dul的一番争论中被“搭档“一词刺激到了。

来到户外用品店带电话,手机画面特写显示拨打的是Bushy(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她死去的前搭档),语音留言开通后,她的留言对象确实一个叫Holly的人。

我们可以推测第一集中她进酒店房间前打电话的应该也是Holly,而且很有可能也是留言电话。

而Holly很有可能是Bushy的伴侣、直系亲属等非常亲密的人,所以才会在Bushy死后能接管他的私人电话。

ep02

ep029- Tom误食大麻糖Tom不知道他吃的糖里面有大麻,吃了15颗之后他问自己会死吗?

这个答案在冬季节的菜单发布晚宴上揭晓了:他不会死,但会不停地吃西班牙炸丸子。

(这个点甚至还call back了两次)

ep02-操场上

ep02-晚宴上a

ep02-晚宴上b

 9 ) “没头脑和不高兴”合作共破连环凶杀案

推荐,虽然刚开始我有点烦从达尔文来的矮个子女主,因为她一心只想着草草结案,但是看到后面也不得不说她是事出有因,其实她的人设还是很圈粉的,又糙汉子又勇猛,总是旁若无人地口吐芬芳,还挺有意思的,跟另一个女主柯林斯截然相反。

整部剧很妙的地方其实就在有很多的矛盾,其中最最激烈的就是男女两个性别间的矛盾。

剧中男性一直都是一副瞧不起女性的姿态,他们看不上两个女主的办案,想要换掉镇长,到后来甚至自己包车离开小镇避难,结果反而差点酿成大祸。

警察局长前期一直置身事外,后面又一个劲指责格林斯她们办案不力,一个劲瞎指挥,竟然把镇上的女人全部抓了起来,结果最后是这些女人合力拯救了那帮出逃的男人,就也是挺有讽刺意味的。

凡妮莎在里面是个很奇特的角色,我觉得她是剧中完全没有觉醒的角色,剧中其他女性角色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时候她还在想着依靠男人,甚至被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玩弄导致她怀孕的时候她仍然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此外还有很多男人给她私密照片对她进行性骚扰,而她竟然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的女性魅力过于强大,而魅力如此大的她在提出想要和镇上的男性一起出去避难的时候被拒绝了。

和她截然相反的就是另一个警员艾比,她的未婚夫是个不负责任的自大狂,还卑鄙地窃取艾比的劳动成果,但艾比最终果断地作出了选择,跟他分了手,完成了自我救赎,在和女主们一起办案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其实我觉得她还挺可爱的。

剧里也提及了同性恋的话题,原来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接受度可能也没有那么高。

另外原住民的相关问题也有提及,所以总的来说是个有内容的故事。

整个案子的构思也挺有意思的,在接近真相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次反转,每次当女主们和观众们以为这次就是真凶的时候,真凶就成了尸体,对于真凶的推断也从一开始的男性变为女性连环杀手,到最后凶手越发肆无忌惮的时候她们有意识到凶手其实是男性。

 10 ) 讨论Deadloch的中文/英文播客合集

中文《姨母葩娃》极品翻车女/权男——《戴洛奇小镇》 xiaoyuzhoufm.com(我和朋友录的,所以强烈推荐一下😂)《小溪游鱼》【DeadLoch】性别是编造出来的,就像股市一样,戴洛奇小镇 xiaoyuzhoufm.com《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90. 撕掉糖衣炮弹:2023女性主义剧集观察 xiaoyuzhoufm.com《一般货色》《戴洛奇小镇》:不完美的女权主义者们 xiaoyuzhoufm.com英文《Out Takes》“Deadloch: must-see queer Aussie TV” https://podcasts.apple.com/gb/podcast/out-takes/id1167307736?i=1000616370118(Abby的扮演者Nina Oyama和Sven的扮演者Tom Ballard受邀录制了这期播客)《Standard Issu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gb/podcast/standard-issue-podcast/id1080808404?i=1000617401513(主创编剧Kate McCartney和McLennan参与录制了这期播客)《Screen Australia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gb/podcast/screen-australia-podcast/id1342998466?i=1000615233445(主创编剧Kate McCartney和McLennan参与录制了这期播客)《Australian Gothic》“Deadloch” https://podcasts.apple.com/gb/podcast/australian-gothic/id1619215488?i=1000626280464

《戴洛奇小镇第一季》短评

被編劇繞著彎的牽著鼻子走,最後兇手竟然是自稱女權主義的男性… 這不符合男性隨機並多次殺害男性的合理動機,刑偵心理學怕是要重寫了。案件和設定都很符合澳洲國情,女性佔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職權,主創和主要演員全是女性,死掉的全是男人,遙遙領先😂😂😂

6分钟前
  • CHERYL AI
  • 还行

国内还在虐女,澳剧都死N个男人了,棒棒的。。。剧比想像中好看很多,是想刷到尾那种,而且还搞笑,希望有第二季。。。

10分钟前
  • Blassegg
  • 推荐

让高分飞一会…… 对着9.2的高分(看前),硬啃了前面几集,整个剧在愣头侦探聒噪中,杀手是他?不是!是他?不是!……1、检验科🚲哥为毛要作梗?2、陆虎冻尸入湖,然后杀手又不会游泳?3、邪恶岛主夫人的线什么情况?坟头岛的船、外套? 编剧完全按自己的套路来,说谁是杀手,谁就是!坑观众自己编填!这剧上了院线?可以刷这么高分?

15分钟前
  • O文X
  • 还行

好多蕾丝边

17分钟前
  • Vivian
  • 较差

看不懂啊,无聊的剧情,无聊的演技,无聊的台词。聒噪的几个女警察,无趣的连环杀。

19分钟前
  • For4You
  • 很差

实在看不下去了,太聒噪,所有场景都是脏脏乱乱的...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知道大吼大叫对别人发疯,这就是喜剧吗?真是太难受,越看越忍不了... 先弃了,看看以后有没机会能看完吧。

24分钟前
  • ELIO
  • 较差

什么时候国产影视里才会有这样不年轻不美丽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不大正常的女主角?

26分钟前
  • 琉璃猫
  • 力荐

对话超多,对土澳社会的全方位扫视。其中关于案情的对话可能只有10%剩下的都是对种族、父权、环境……的吐槽和调侃。认为最正确的是海豹凯文,它认为某个地方是它的,那就是它的,支持并理解它。

28分钟前
  • 默念猎角
  • 还行

一集弃

32分钟前
  • 费尔南多的花园
  • 较差

典,实在是太典了。男性角色典可以,为啥女性角色也这么典?柯林斯和妻子简直就是性转版的中年危机白人警长和他的花瓶妻,艾迪则是郁郁不得志的猥琐男性转,我从未想到能从一个女人身上看出猥琐和油腻,不是刻板印象倒转一下就叫创新好吗?前六集冗长无趣,也就最后三集还有点意思。

36分钟前
  • 想做一只寄居蟹
  • 较差

呱噪呱噪呱噪呱噪呱噪……………

41分钟前
  • KOLN
  • 很差

3.5。案件本身还挺吸引人,关于对立(性别、性向、阶级)问题的切入,真是非常黑色幽默了。只不过,塑造不完美的角色,一定要这么聒噪么……前三集实在吵到差点要弃剧。

43分钟前
  • 维恩B
  • 还行

本人的年度最佳悬疑剧作😭台词里有句话真:女人杀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引起注意。这句话简直可以解释母权社会和父权社会的运行的不同的底层逻辑。另外剧里梗真的很密集,看完之后只能说男人,还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44分钟前
  • lilisher
  • 力荐

吵得我脑袋瓜子嗡嗡的。真没觉得有多好,喜剧和悬疑是天生冲突的两种类型,玩得特别妙的不多。这其中所有人物特征设定都是常见的,主角冲突也是常见的,所谓反转并不太戏剧性,有的反转背后的支撑也不太靠得住。加拿大剧和澳洲剧一直没什么可看的,如果只和澳剧比,那可能算是小惊喜吧。放在更大背景下相比,就逊色太多了。

4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真的看不下去,太吵了!太聒噪了!都是些无聊的烂梗和毫无新意的剧情设定,每一次出现的剧情都好狗血啊?这些人的办事风格真的让人看的火大,永远都说不清楚话然后就开始大声嚷嚷,都说好看好看,到底好看在哪里啊?!看到第六集我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吵死了!无聊死了!

52分钟前
  • 柳林风声
  • 较差

true拉托邦——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死了的女权男才是真的女权男lol

53分钟前
  • 我连昵称都没有
  • 还行

节奏慢,那个大大咧咧女警不讨喜,让人厌。外国人名记不住,看了两集没搞清破案或犯罪的逻辑。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弃了。

57分钟前
  • dushuren
  • 较差

目前还没懂为什么高分,看完也没懂

1小时前
  • 亿只猫猫虫✿
  • 还行

杀手把法医舌头割掉的时候我爽死。

1小时前
  • livinlike
  • 力荐

推理实在有点让人难受,比如前三集侦探侦探都没有在好好推理,中间就因为古早的手法性别论轻易更换了嫌犯性别,搞错了第一个受害人(手法明显跟其他人不一样),其他无论是人设还是剧情节奏都还挺有趣的,值得赞扬的是里面喊口号金句的部分不多,关于性别议题更多地是通过实际细节和喜剧化的讽刺

1小时前
  • 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