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骑士

Knight of Cups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娜塔莉·波特曼,凯特·布兰切特,泰莉莎·帕尔墨,韦斯·本特利,乔·曼根尼罗,杰森·克拉克,尼克·奥弗曼,乔尔·金纳曼,安东尼奥·班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圣杯骑士》剧照

圣杯骑士 剧照 NO.1圣杯骑士 剧照 NO.2圣杯骑士 剧照 NO.3圣杯骑士 剧照 NO.4圣杯骑士 剧照 NO.5圣杯骑士 剧照 NO.6圣杯骑士 剧照 NO.13圣杯骑士 剧照 NO.14圣杯骑士 剧照 NO.15圣杯骑士 剧照 NO.16圣杯骑士 剧照 NO.17圣杯骑士 剧照 NO.18圣杯骑士 剧照 NO.19圣杯骑士 剧照 NO.20

《圣杯骑士》剧情介绍

圣杯骑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瑞克(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是混迹于好莱坞的金牌编剧,弟弟巴里(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饰)的死亡和父亲(布莱恩·丹内利 Brian Dennehy 饰)的衰老让瑞克不禁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来,虽然他这一辈子看似过得热热闹闹,享尽了人世间的快乐,但仔细想想来竟然充满了空虚。 女演员戴拉(伊莫珍·波茨 Imogen Poots 饰)、脱衣舞娘凯伦(泰莉莎·帕尔墨 Teresa Palmer 饰)、模特海伦(芙蕾达·平托 Freida Pinto 饰)、前妻南希(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和情人伊莎贝拉(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这五个在瑞克生命里短暂停留的女人又带给了他怎样的改变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监狱疯波姐妹无常内在美长安三怪探通天塔刹那间纠结之旅等等啊我的青春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特警本色镭射兄弟激战外星人时光之轮第三季7500航班DoctorEGGS~研修医・蚁原凉平~警探维斯廷第一季贩卖法术的杂货铺黑暗复仇者透明人崔长寿傲骨贤妻第七季民初奇人传新年真好富贵的球队终末的火车前往何方?刺杀灰喜鹊毕业旅行之逍遥骑士中二病也要谈恋爱!恋SP呖咕呖咕对对碰灵媒上古神兵:觉醒凯特

《圣杯骑士》长篇影评

 1 ) 圣杯骑士

泰伦斯·马力克2015年影片,早有准备会比较沉闷,像《通往仙境》以及《生命之树》等,都是在诗化的写意下成就的,而此部影片,导演更是抛去了叙事,通过镜头及旁白完成了对意境的塑造以及欲望的理解,但是可能是由于语言结构的障碍,诗化而感性的旁白,在大量的断句下使中文的语文习惯产生了极大的理解困难,纵然有强大的卡司、再美的意境及浪漫的爱情,依然不能感同身受。

 2 ) 影像散文诗

我曾提到,三个国家的导演未曾拍出过真实影像:韩国、法国和美国。

因为对第一个国家的批评,导致招来骂名,所以我不愿再去谈它。

至于第二个国家为何也没能拍出真实影像,我记得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提及,在此我不打算展开细说,只是提醒两点:①“新现实主义”为何在法国落地生根后转变成“新浪潮”?

②为何达内兄弟的电影在法语片里显得如此另类?

如果你想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我写给不同电影的影评中寻得,到时也便能明白法国人确实没有拍出过所谓的真实影像。

这篇文章,我想详细谈谈的是第三个国家——美国。

我们将从好莱坞的某一类电影讲起,这类电影非常特殊,好像只有美国人“乐此不疲”地在拍。

它有一个专名,叫“灾难片"。

几乎每年,我们都能从琳琅满目的好莱坞商品中看到它的身影。

在此,也不对这一类型的电影展开详细探讨,而是想讲一下“灾难片”背后的叙述逻辑。

顾名思义,“灾难片”讲得就是未来某个时空,灾难降临地球,人类如何渡过难关的故事。

所以,它基本的叙述逻辑在于一开始就要为人类创造一个假想或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然后整架叙述机器才能发动起来,持续地运转下去。

此类电影为何在美国蓬勃发展?

尤其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灾难,已经远远超过了“灾难片”可以抵达的真实性。

其中道理,实则不难理解。

美国作为全球最为富裕、最为安定的国家,整个社会已经到了一种“过真实”的状态,“迪斯尼乐园”极好地指出了这种“过真实”状态。

在这样的状况下,美国人需要“制造”灾难来瓦解这种虚假的“过真实”状态。

他们正是借此,来体验他们所能感知的“真实”。

通过观看这种类型的电影,美国人民不仅能重新唤起因为安乐而不断丧失的应急心理,同时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存在”的脆弱性。

最后,是向世界人民灌输的美式价值观:人类终将通过自自身努力战胜灾难。

故而,“灾难片“的主导逻辑就在于人类永远是“被灾难”,它从来都不会是真正的灾难。

这同样反映在美国电影所传布的意识形态上。

可以用两个词总结:杞人忧天、无病呻吟。

因为没有问题了,美国人才需要在电影中制造问题,因而这只能是无病呻吟。

泰伦斯·马力克的《圣杯骑士》很好地体现了美国电影的这种意识形态。

你可以说它的主题无限广大:人生、爱情、自然、宇宙……但反过来,正因为主题的而过于宏大与抽象,看起来也好像啥都没讲。

泰伦斯·马力克非常聪明,可以借助标志性的移进镜头、呓语旁白、破碎叙事,让影像时间一直发展下去,而不用受到时间的限制。

这也是为何这部电影看10分钟与100分钟,实则无异。

你甚至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开始看起,随机跳跃都行,而不太会影响影片最后的观感。

这是很可惜的,这位被冠以“哲学家”的电影导演,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只会辱没这一传统的光荣。

 3 ) 友情提示:晕车的人别去电影院看,会有生理不适

标题就是核心内容。

感觉绝大多数镜头摄影机都是手提肩扛的,而且喜欢抖:从下往上,左右晃,上下晃,天旋地转晃,角度奇怪,基本没有能够连着三秒保持同一个视角的。

我从一半开始感觉到晕,难受,后面只能一开始晃就闭上眼睛。

我怀疑有人吐在电影院了……要不是我碰巧没吃晚饭,我大概真的会吐。

我们去得晚,只能坐在第二排中间,不知道从远处看会不会好一点。

如果我不是最在一排人最中间,我大概会提前离场。

主观感受就是观感很差。

我觉得不算讲了一个故事,而作为一个不专业、不客观、阅片量小、看电影基本为了消遣的人,我看电影的基本要求,是讲个故事出来……我要一句话概括内容的话(别担心剧透,因为什么都透不出来)就是一个有所成就的好莱坞剧作者感到迷茫和痛苦,just fools around(翻译过来就是瞎几把搞?

)。

全片充斥着巨大的空虚和无意义。

没有什么对白,都是旁白,而旁白很多是角色的心理活动,还都跟文艺玛丽苏小说一样。

我猜导演就是想传达这种“感觉”,没打算制造什么冲突和戏剧性,所以海报上一行小字"a quest"还挺贴切。

然而,拜托,光fool around和坐在那儿干想,你要是能顿悟人生的意义和方向,那就奇了怪了。

在我看来,能给人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一个是love and connection,另一个就是work。

男主在迷茫和痛苦中没有追求这二者中任何一个,那肯定继续迷茫痛苦。

要注意,男主经历了迷恋和激情,甚至主动寻求激情,但这有别于真正的love and connection。

希望由年轻美丽的女孩子带给他生命的活力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而且里面的女孩子,除了大魔王和波特曼,都像物体,不像人。

影片开始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东方王国的国王让王子去西边的埃及寻找一颗珍珠,王子到了埃及,被灌了一种酒(?

),让他忘记了珍珠,自己的王国,一切的一切。

可他的父王并没有忘记王子,让人不断给他带信。

这个寓言一再出现,男主不断提醒自己“珍珠”(= “初心”?

),大概意思是自己还有追求不能忘。

但男主自己代入王子的角色这个行为是有问题的:他并没有被灌酒,所以他是把自己的迷失看做一个被动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我并非冷血地拒绝看到他的痛苦,其实我能够理解,但是痛苦这个东西本身无趣又令人疲惫,无论是对承受者还是陪伴着,都是这样。

所以讨论这种醉生梦死在好莱坞的情境下说不定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不想花两个小时去看他的无力,一个巨大的first world problem。

朋友上午给的两张advance screening的票,就去了。

不知道advance screening会不会有很多媒体和影评人来看。

我一想到他们不但得强打精神看完,回去还得写稿子评价,一想到有些人的工作内容包含了看这种东西,我就觉得我的工作挺幸福的。

有其他的影评说导演是哲学系毕业的,那他肯定没好好读马克思。

建议他回炉,并且重点看《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for what it life but activity?"

 4 ) 贤者时间

马力克导演延续独有的个人独白的续写风格把一个男人的“贤者时间”拉长至118分钟,还未看过此导演的朋友有可能觉得他电影话痨呆长,但你可抚心自问在生活中各自冥想沉思的时间正正是如此把时间放到安静而缓慢。

放纵能忘记工作,多情可以验证爱情,发泄可以倾诉亲人,对比可以体验优越。

见证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种,人们每天都在努力尝试去延续生活,去改变生活,正如此导演的电影一直围绕着“LIFE”。

从细细的红线的LINE,到生命之树的LIFE,延伸至圣杯骑士的KINGHT。

 5 ) 不懂

据说,有一个很魔幻的开头,以及大魔王Kate和 Natalie Portman。

而且,说是一个实验电影,木有现成台词,都是演员手随意搭配。

这样骨骼惊奇的电影,我觉得我的智商hold 不住。

果然我的艺术细菌没有滋养,除了中间睡着10分钟,看了Kate 10分钟,没有认出Natalie一直以外,全程头晕,云里雾里。

对于晃来晃去的人造抖动镜头,我时常接受无能。

对于my son, remember 之类的台词,像读诗一样,还是蛮喜欢的。

对,粗壮的三角梅藤蔓,紫红色凋零的花瓣,尤为印象深刻。

 6 ) 《圣杯骑士》抛去一切物质所在,你所追求的灵魂是什么?

不知不觉就将所有 泰伦斯 •马克力的电影看完了。

鉴于第一次接触他的电影是从《生命之树》开始。

看过之后 从未想到一部电影竟然还能如此哲学,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讲完了人生,讲完了整个人类的一生,那些穿插在电影里的宇宙 是多么美。

宇宙的形成和爆发啊。

个个星辰的形成。

星雾。

人类的细小的思绪,牵扯着完美的宇宙图景。

谁曾想过一个具有思考意识的生物,居然可以影响整个宇宙的形成。

忘记了第一次看《生命之树》是什么时候了,现在还依稀记得,那父与子亲情的联系,情感类的电影,永远少不了美如画的摄影,与具有完美哲学意识的导演。

生活深深吸引的男人,是为什么但后来如此深情?

是他真正的感受到了灵魂的所在?

是他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志立?

我们不能这样冒然评价任何一个人,特别是他的灵魂。

意识流的电影,导演是将自己完完全全放到了电影里。

曾经完美的生活,被以父亲称呼而来的圣杯骑士,从小就活的那么幸福。

可是剧情突转,挫败的生活,迷茫的灵魂,索性的恋爱关系。

如此深情的价值观。

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特别留意环境的美好,感悟环境。

通常就是喜欢将自己抛出这环境这环境当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圣人,去感悟人性的美好。

克里斯蒂安•贝尔 在电影当中饰演挫败的编剧者。

经常出入 好莱坞,所以他的恋爱关系经常变动。

如流水。

不稳定的生活。

我们就切将导演视作为男主,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其他人那么深情过。

可能没有吧,因为能感受到深情这种感受的,就只有你自己。

马克力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基督信徒,基本每一部电影都牵扯到上帝,都牵扯到灵魂与造物主。

“你以为等你老了 到了一定的年纪了就会了解一些事了,可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还是一样迷茫”不能主观的评价这部电影的创作,应该极为珍惜这一类的电影,因为能拍出这种意识流的电影没有第二位。

全剧似乎没有剧本,没有剧情,只是琐碎性的旁白与自语,就像身处梦中一样。

与其说这是一部哲学电影,不如说是一部追寻灵魂的电影,追求自我灵魂的电影。

可能只是看懂了一些表面的东西。

这部电影需要成熟再成熟 时 反复观看,这是一部迷茫者与迷茫者自我对话的电影。

于 《通往仙境》《细细的红线》《新世界》《生命之树》不同的是 ,它更表现了 灵魂与意识的追寻。

如果你现在也迷茫 或者挫败 那请看看这部电影。

它的配乐会让你百听不厌,配乐与剧情的完美衔接,让喜欢哲学 文艺的你,能够深深的融入其中。

婚姻 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破裂?

爱情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棘惨?

内心的失落是因为什么?

想做一圣人将自己挣脱于尘世外只想看别人生活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

文/程末

 7 ) 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豆瓣小清新们

其实是微信内容,豆瓣短评字数太少,就只好发评论。

「圣杯骑士」这种电影根本就不要指望豆瓣评分,上面已经是骂声一片。

很奇怪电影里塔罗牌的设定竟然没有博得豆瓣小清新们的爱,同样,他们一方面推崇国家地理杂志另一方面又讨厌把电影拍成国家地理杂志风光片、一方面推崇海德格尔另一方面又讨厌海德格尔的弟子拍摄其自己的「林中路」、一方面狂爱克里斯蒂安贝儿凯特布兰切特娜塔莉波特曼另一方面又厌恶这样一部将以上型男靓女们拍得美轮美奂的电影,我委实难以理解。

电影里那么多美丽的玻璃建筑、那么多奢靡淫乱的派对、那么多日出日落、那么多海洋天空、那么多裸女,都打动不了他们。

豆瓣这些小清新们都是共产主义战士不成?

 8 ) 这部电影的意境太棒了!!!

首先要说导演在艺术性和通俗性之间做了比较好的平衡,把这部电影拍得文艺却不晦涩,赞一个先相信男人看这部电影能找到不少共鸣。

贝尔在父亲、兄弟、爱人、事业、宗教以及其它一些偶然事件中不断找寻自己的真实身份,中间有迷失过,但最后还是鼓足勇气,决定“begin”在这部电影中听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话。

最爱那句“虽然我像个醉汉一样蹒跚而行,但并不代表我走错了路”。

台词和旁白在这部充满海滨气息的电影中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效果。

p.s., 男主也太悠闲自在了,成天吃吃喝喝,把妹逍遥,还住得起海边别墅,简直不要让人太羡慕

 9 ) 孤独的骑士

泰伦斯·马利克最为影迷们熟知的自然是1998年肖恩潘主演的《细细的红线》。

然而最近几年,从最近的《生命之树》开始,马利克的导演风格越来越独特,削弱叙事,将故事与矛盾弱化到最减,通过精湛细腻的摄影镜头来表现自己的理念(是不是听着和《刺客聂隐娘》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被网友吐槽为MV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有一线巨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凯特·布兰切特和娜塔莉·波特曼加盟,更有泰莉莎·帕尔墨、韦斯·本特利等著名演员的参演。

然而如此强大的卡司,贯穿始终的只有贝尔一人,其余都只是如过客一般戏份不多。

Rick(贝尔饰)是一个事业上成功的好莱坞剧作家,享有名誉与金钱,然而自己的生活却不愉快。

亲人只有一个弟弟(韦斯·本特利饰)和一个混蛋父亲,父子之间的矛盾永远不断。

而爱情方面,尽管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游走于各个party和夜店之中,然而自己只深爱过两个人,最后都离他而去。

一位是感情不和的前妻(布兰切特饰),虽然深爱彼此,然而最后终究不是有缘人。

一位却是别人的妻子(波特曼饰),最后因为怀孕却不知道是谁的而不得不分离本片几乎没有对白,所有的台词都以演员们的旁白来呈现。

貌似整部电影快过半了,主角贝尔才亲口说出了第一句话。

更夸张的是,所有旁白散乱不着调,如歌如诗,看似毫无逻辑,其中有许多却暗含哲理(哲理...)。

比如主角父亲的这一段话:You think when you reach a certain age things will start making sense.(你一位到了某个年纪所有事情都会变得有道理)Then you find out you're just as lost as you were before.(然后却发现你只像从前一样迷茫)或者波特曼的这句:You are afraid you're making me break my vows.(你害怕你使我打破了誓言)But the vow comes out of the love behind it.(但誓言本身就是因爱而发)(我语文很烂的机翻水平见谅见谅)整部电影最出色的是里面的超现实风格的摄影,不仅画面美到极致,每一分钟都可以拿来截图做桌面,而且配合摇晃/旋转的镜头,即使整部片子再闷也会被画面迷倒。

影片开头,就是一辆汽车行驶在隧道中,不知所向开始不久后的行为艺术,是全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很有美版《龙纹身的女孩》片头的风格)还有贝尔与波特曼在博物馆里此外,整部电影的画面与镜头也可以看出来是用心设计的。

比如前一秒是灯红酒绿的夜店后一秒就是无尽的荒原,以展示主角内心无尽的孤独(高考阅读理解即视感)电影中有一个意象,就是水。

而水总以两种方式呈现,一个是豪华的泳池,一个是无垠的大海。

泳池要么在party里,要么在豪华别墅前,总是伴随着主角灯红酒绿的生活出现,极尽骄奢而心里永远是落寞。

大海,虽然寒冷却务必温暖,总共只出现过三次,每次出现都是主角和自己真正深爱的人最幸福的时刻。

影片最后,经历了这么多的分分合合,而主角仍旧是一位孤独的骑士。

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不知何去何从。

 10 ) 假寐的灵魂,依水而栖|醒来吧,《圣杯骑士》

写于2017-01-31文/陶梦轲首发于公众号:thefool_00“朝圣之旅,从此世界到达彼世界,此中讯息靠梦境传递。

这趟危险的旅程,最终将平安抵达梦想的国度。

在塔罗中,圣杯属于水元素,关乎情感、感受、敏感,细腻,性与爱;骑士(韦特体系)带有风的特质,是高速运转,敏锐,不安的。

圣杯骑士,便像是水中之风,拥有强烈的激情和爱,却难以此安生立命,而不停寻找,不停追寻,追寻他的理想主义,在旷野之中放飞却仍旧找不到出口。

在神话塔罗中,莎曼.布克把圣杯骑士描述为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他所有的冒险都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他并不软弱,他可以为了理想和爱人牺牲一切,他想要追寻的是神圣之爱,是精神和灵魂上的狂喜。

在托特塔罗中,骑士其实对应的是王子,圣杯王子,它是天蝎座的能量,是深刻的深邃的情感,很容易滑入低阶的性,但一旦醒来,也可以参悟八宫的生死奥义。

对神圣的爱与自由的朝圣,构建了这部潜意识流的电影《圣杯骑士》。

Terrence Malick像是个非典型的好莱坞导演,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后前往牛津大学的莫达林学院继续深造哲学。

搞哲学的他不屑于好好“说人话”去拍出全程无尿点的经典好莱坞大片,更像是一个诗人,像是一个和灵魂对话的人,唱着咏叹调穿行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梦想与现实之间,叩问心灵,探寻人生的意义。

他的电影拍得很像MV,豆瓣上多是低评,可你若静下来跟随他的节律深潜进水中,他会戳碰到你的灵魂。

1. 你无法叫醒一个假寐的灵魂贝尔饰演的男主角,符合一切世俗对“成功”的定义:长相英俊,穿着体面,事业有成,坐拥美女豪车,生意总是自动送上门……但他看起来,很孤独,他和妻子情感疏离,和胞弟有隔阂,和父亲关系紧张,他没有朋友,只有一场又一场的性爱和没有尽头的路。

他总是梦见连绵的原野,长着稀松的植被,流淌过细细的河流或者点缀着小小的水洼(很符合韦特塔罗中圣杯骑士的图景),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人。

贝尔没有一句台词,全部都是内心的问询,和看不到人物的旁白、对话。

像是一部诗歌体的《与神对话》。

也是与自己的对话。

他像一个坠入人间的王子,他是《珍珠之歌》(The Hymn of the Pearl)里的王子,被东方的国王,也就是他的父亲,派往埃及去寻找失落于大海的珍珠。

但是王子到了埃及之后被灌了酒,醒来已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也忘了自己的身份。

但国王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他不断向他传递讯息,派出向导和信使,但王子依然沉睡。

迷乱的蒙太奇,贝尔身处纸醉金迷的爬梯,美女围绕身边,聚会中的奇装异服,天使和魔鬼都藏于其中,他的灵魂却还在沉睡。

是的,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假寐的灵魂。

2. 你忘了使命,但神没有忘记你贝尔是这个王子,在朝圣之路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这个王子,故事中的“埃及”象征着此世界,是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邪恶的,纸醉金迷的世界,也是贝尔所处的世界;“珍珠”象征着我们的自性,灵魂,永恒。

“珍珠”被“遗失”了,就像是我们的灵魂每一次转世,投身于三维世界的肉身中,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神性和灵魂的使命。

珍珠是闪烁的,我们的神性也是,但此刻它的闪烁却被包裹在黑暗之中,那是荣格所说的“阴影”,我们每个人都有,在自性之路上,也就是取回遗失的珍珠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穿越并整合内在的阴影。

朝圣之路就是我们的愚人之旅,在塔罗中我们要从0号牌走到21号,在这里也是,我们走在整合之路上。

我们被放逐到了地球(也是灵魂选择的结果),穿越恐惧(月亮),臣服(倒吊人),崩溃(高塔),接受审判(审判),我们会遇见国王,也就是神,也是那个更大的存在(无论你怎么称呼),派来的向导,隐士,女祭司……他们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

在电影中,向导出现在梦里,在大街上,在爬梯中插着翅膀的天使(当然也有长着羊角的恶魔),也可能在床上,在夜店里,赤裸着跳钢管舞。

当你准备好醒来,你会发现,你没有被遗忘。

3. 在爱的体验中逐渐苏醒影片中有三位女人,和贝尔提及“爱”。

第一个女人说:你认为我能让你疯狂?

让你破壳而出?

让你痛苦?

我认为你很脆弱。

你不需要爱,你需要爱的体验。

第二个女人,凯特饰演的妻子,对他说:不要用离开来威胁我。

做你想做的,你走吧。

可是贝尔的内心独白却是:留下,我需要你,我要抱住你。

……你给了我平静,给了我爱,给了我这个世界给不了我的。

妻子说:你依然是我一生的挚爱,我应该告诉你。

第三个女人,纳塔莉波曼饰演的情人,对他说:爱是如此稀有,以至于当你找到它时,你不能存疑。

你心中有爱,我知道。

当我和你在一起,我便忘了一切。

他和父亲的关系也在慢慢和解,从最初梦见父亲是沉默的、染血的刽子手(迫害弟弟自杀),到最后他意识到自己渴望的仍旧是父亲的认可。

在告解中,他和父亲相互宽恕。

“父亲(天父),给我勇气,力量。

”“我为你感到骄傲,你做的很好,比我好,也本该如此。

”爱的频率很高,让我们逐渐苏醒。

4. 醒来吧,圣杯骑士醒来,是电影中很重要的主题。

狭义上是从梦中醒来,广义上是从原有的视角中跳脱出来,也可以理解成觉悟、开悟、醒悟(enlightenment)。

最初这种“醒来”是被动的,开篇中,贝尔被地震震醒;亲兄弟的自杀,反而改善了他和另一个弟弟的关系;回家却遇到抢劫,让他终于意识到“30年来我并没有在生活,而是在毁灭它,毁灭自己和他人。

我不记得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影片中男主角在不断自问:我该如何开始?

他像一个游魂,无声地穿梭在人群之中,想要飞跃生命的沼泽。

但到底要如何开始,如何飞跃?

在“女祭司”章节中,他在酒吧里遇见了一个脱衣女郎,她说:你有一个阴影面,有一些阴影。

这话,和前几个章节中的塔罗师说的一样。

那个女人就像一个禅师,她说我可以成为任何人,瞬息万变。

你也可以,你可以是一个流氓,也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们像云一样,来来去去。

并没有“永远”这件事。

唯一的出口就是入口。

你不可能不进入就想着出去,生命是一座大游乐场,也是一座迷宫,要走进去。

男主人公像黑塞笔下的《悉达多》,要从皇宫出逃,要成为沙门,要还俗成为商人入世,学会爱过,才能在何时的时候遇见摆渡人,成为摆渡人而出世。

从藏区禅修回来的老先生跟贝尔说,我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活在当下,一切都在那儿,完美,纯粹,是他原本的样子。

我该如何开始?

每一次呼吸都是开始。

我该如何醒来?

每一次呼吸就是醒来。

《圣杯骑士》短评

再一次被摄影和剪辑惊叹,bale明显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完全没关系,这只是一个亡灵的飘荡视角。

9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推荐

每次看terry的電影就像在和一個哲學老師對話。可能電影就是terry的蘇格拉底式對話,他在不斷的詰問中追尋真理,但是並不告訴你真理是什麼。

12分钟前
  • 曳航
  • 力荐

9.0 比《生命之树》更纯粹,马利克回归影像本体的一次实验,他需要的不是情节,是描摹一种精神状态,摄影拟人化,随意识游移,努力接近“人”本身,我们的眼睛,感官,记忆,身体触觉,观察万物,以塔罗牌为章节,在城市与自然景观之间,搭建一个现代神话体系,末尾父亲归来,好似诗性的《奥德赛》之旅。

17分钟前
  • 蓝莓布加洛舞
  • 力荐

马力克的故事依旧不是关于故事,一种超脱于故事本身,凌驾之上的情绪与试图用视觉来变现出的回忆感。只有回忆里的人与人,男与女的身体是如此张狂,情节破碎,甚至没有应该有的对白。整个配乐,又仿佛带回到一种中世纪古卷的感觉,拷问一种“当下的存在感”。年度最佳之一。

21分钟前
  • Dany
  • 力荐

不停重复有意思么......

25分钟前
  • feather
  • 较差

形式表现真的很好。启用了这么多大腕来客串,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挪用,非常奢侈。贴身镜头,如影随形。那些对景观的凝视。这么复杂微妙的精神探寻之旅只有宗教性一个出口,可惜了。

27分钟前
  • Blackmgk
  • 推荐

章节体结构并没有明显推进片子的思路,感觉就像带着宗教思考脚注的一个个短篇,多位女星的助阵也因此而苍白。

31分钟前
  • Nightwing
  • 还行

6.3,广角镜头里男性主观视角和女性思维的交融~

3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用塔罗牌和现代艺术编织起来的《追忆似水年华》,事先先科普了一下片中那七张牌的含义,开放式的叙事像交响诗一样,好看

38分钟前
  • 克苏鲁的老鹰
  • 推荐

「我記不起我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句對白點出了主題;人在社會打滾,價值觀慢慢崩塌,人生的方向隨著際遇擺蕩,迷失了自我,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泰倫斯馬力克今次作品空虛感很強烈,大卡士在他手中跟普通人無異;全片充滿意識流,已近乎放棄敘事,呈現的是心境,而不是故事。

39分钟前
  • 過客
  • 还行

片名和篇章名字都和塔罗牌有关,但是片子时不时出现的那张塔罗牌“sun”才是电影的关键,太阳代表的生命,就是关于这个男人。

4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我国的先锋艺术距离米村的先锋艺术差了100个亿,贝尔流浪汉气质睡了多少个女神??

42分钟前
  • 爱吃红烧肉
  • 较差

哭了,完全看不懂,这不是拍MV吗???

44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空洞。《伊甸园及其后》 。如果拍成纪录片,分数会很高。

45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还行

7/10 不受任何约束的跃迁,无尽的,无法摆脱的爱欲。

48分钟前
  • 莫失莫忘
  • 推荐

与《生命之树》《通往仙境》一起可组成生命意识流三部曲,圣杯骑士的隐喻令人费解,怕与早期基督教聂斯脱派教义有关吧。

53分钟前
  • 山有林
  • 还行

男孩梦到和我看这部电影,且是为数不多的时候他梦到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事物,于是就邀请了我去他家看这这部。我在他家数种香气里穿梭,视觉在手持超广角晃来晃去,挺入梦的,入到云里雾里,我们自顾自地聊了许多梦和童年。片中重复出现的泳池,水下,隧道,跟我去年的作品略有共通点。

54分钟前
  • shu
  • 还行

强壮的臂膀握不住先父的剑,迷惘,让我忘记曾经是英勇的骑士帝国的王。电影的每一幕包含的信息都很大,就像你在旋转木马上看周围杂乱,但是每一个脸庞都是一个故事。

57分钟前
  • Rain漫
  • 力荐

晃吐了 我有点怀疑视角摄影是种不怎么可取的拍摄手法

60分钟前
  • SaoirSe
  • 较差

蝙蝠侠前传之圣杯骑士

1小时前
  • 尸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