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濬益
主演:李帝勋,白秀章,权律,闵镇雄,崔嬉序,裴济基,金仁宇,金俊翰,武田裕光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7
简介:《朴烈》讲述了韩国独立运动家朴烈坎坷曲折的一生,演员李帝勋将在剧中扮演朴烈一角。朴烈作为无政府主义独立运动家,在日本殖民时期正面对抗日本内阁,震动日本政坛。详细 >
倒是在苦难与不屈的斗争之中完成了其人格魅力的彰显,再让一点轻松和光亮的日常填充其乐观的视死态度。只是革命中悲烈的浪漫与慷慨激昂的庭审抗辩却无法予人震撼之击的效果。只剩照片的两相对照让人感受到了真实的力量。3-
本剧到底是揭发了日本帝国是一个法制国,还是揭露其丑恶呢?或者是揭露·了没有揭露的?
非常滴,韩国。
近现代史的精准表演,太好了^0^~尤其文子的演员。
分开以后才是同居,死过之后才算活着。战争年代两颗心在一起,即使分隔囹圄,墙上有如张贴同居誓约。被欺凌时能动并不叫活着,只要慨然赴死,墓碑上都会写满狱中手记。可这注定是一群太过理想的蚍蜉,撼不动仇恨的大树,好歹不做屈辱的蝼蚁。天皇的恩赦是更大的刑罚,为革命奋斗的时光才算真正的人生。
信念不会因为死亡而终结~~~三星半
整体还可以,后面法庭那段戏还挺感人
没什么感觉,韩国人的自恋技术真的一流的,无法无天
不是主流对战,聚焦个人,第三方视角,浪漫主义,纯左派电影,玩世不恭,不畏惧死亡的彻底革命者,用每句话每个行动对抗
给崔嬉序点赞,青龙最佳新人奖实至名归。
絮絮叨叨,所有的人都不正常。动机不充分,关键是不好看
朝鲜人总是一言不合就开削?
日据时代敢于以死对抗日本政府的义士,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媳妇搭进去可惜了。
1923年的日本应该是大正时代,正是日本蒸蒸日上的繁荣时代,体制在同世界接轨,也才有了剧中的情节,对异见分子采取了形式上的公正,不是立刻遭受野蛮的屠戮!不过我们也知道,朝鲜受殖民时间较长,在日本投降后还有10万朝鲜人为天皇自杀,可见殖民思想荼毒的厉害!只可惜经济危机还是将日本引向了战争
我挺喜欢的
男神的演技还是很有张力!
嗯。可以视为李帝勋的人生代表作,几乎有些意想不到的好。
借无政府体还民族国家魂…也是一种僵尸第三世界主义了。
2.5。作为主旋律电影来说,总体一般。但有一个突出的地方是,至少本片有把主人公的人设贯彻到底。无政府主义对抗神权,把主题回归到人本身,比各种神剧还是高出一筹的。
拍摄了一系列士大夫电影的李濬益用本片证明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对理想主义的颂章,无论传统儒家还是无政府主义,锐意理想的兴起与凋落始终是李濬益表现的母题。影片将时代背景放在二战前夕的日本,极权政府与极端民族主义最盛之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群在日本的朝鲜人,即使只想活着也成了一种禁忌,于是将天灾转述为人祸,朴烈与文子的反抗成了非常年代一场关乎生命基本的象征之战。与以往李濬益的电影一样,本片依然有一个好的传记故事基底,最具隐喻意味的是朴烈与书生检察官的第一场审讯,双方明明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却都只说自己的语言。电影最大的问题倒不是落入《辩护人》似的煽情自白中心思想,而是对朴烈方着墨过多,极权方却没有相应刻画,如此时代背景下还能公开审判和还有基本人权,最后把理想主义者拍得乖张矫情也就不奇怪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倒是在苦难与不屈的斗争之中完成了其人格魅力的彰显,再让一点轻松和光亮的日常填充其乐观的视死态度。只是革命中悲烈的浪漫与慷慨激昂的庭审抗辩却无法予人震撼之击的效果。只剩照片的两相对照让人感受到了真实的力量。3-
本剧到底是揭发了日本帝国是一个法制国,还是揭露其丑恶呢?或者是揭露·了没有揭露的?
非常滴,韩国。
近现代史的精准表演,太好了^0^~尤其文子的演员。
分开以后才是同居,死过之后才算活着。战争年代两颗心在一起,即使分隔囹圄,墙上有如张贴同居誓约。被欺凌时能动并不叫活着,只要慨然赴死,墓碑上都会写满狱中手记。可这注定是一群太过理想的蚍蜉,撼不动仇恨的大树,好歹不做屈辱的蝼蚁。天皇的恩赦是更大的刑罚,为革命奋斗的时光才算真正的人生。
信念不会因为死亡而终结~~~三星半
整体还可以,后面法庭那段戏还挺感人
没什么感觉,韩国人的自恋技术真的一流的,无法无天
不是主流对战,聚焦个人,第三方视角,浪漫主义,纯左派电影,玩世不恭,不畏惧死亡的彻底革命者,用每句话每个行动对抗
给崔嬉序点赞,青龙最佳新人奖实至名归。
絮絮叨叨,所有的人都不正常。动机不充分,关键是不好看
朝鲜人总是一言不合就开削?
日据时代敢于以死对抗日本政府的义士,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媳妇搭进去可惜了。
1923年的日本应该是大正时代,正是日本蒸蒸日上的繁荣时代,体制在同世界接轨,也才有了剧中的情节,对异见分子采取了形式上的公正,不是立刻遭受野蛮的屠戮!不过我们也知道,朝鲜受殖民时间较长,在日本投降后还有10万朝鲜人为天皇自杀,可见殖民思想荼毒的厉害!只可惜经济危机还是将日本引向了战争
我挺喜欢的
男神的演技还是很有张力!
嗯。可以视为李帝勋的人生代表作,几乎有些意想不到的好。
借无政府体还民族国家魂…也是一种僵尸第三世界主义了。
2.5。作为主旋律电影来说,总体一般。但有一个突出的地方是,至少本片有把主人公的人设贯彻到底。无政府主义对抗神权,把主题回归到人本身,比各种神剧还是高出一筹的。
拍摄了一系列士大夫电影的李濬益用本片证明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对理想主义的颂章,无论传统儒家还是无政府主义,锐意理想的兴起与凋落始终是李濬益表现的母题。影片将时代背景放在二战前夕的日本,极权政府与极端民族主义最盛之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群在日本的朝鲜人,即使只想活着也成了一种禁忌,于是将天灾转述为人祸,朴烈与文子的反抗成了非常年代一场关乎生命基本的象征之战。与以往李濬益的电影一样,本片依然有一个好的传记故事基底,最具隐喻意味的是朴烈与书生检察官的第一场审讯,双方明明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却都只说自己的语言。电影最大的问题倒不是落入《辩护人》似的煽情自白中心思想,而是对朴烈方着墨过多,极权方却没有相应刻画,如此时代背景下还能公开审判和还有基本人权,最后把理想主义者拍得乖张矫情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