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下工作者丁主任潜伏在军统第九站,突然自杀,自杀前,留下了诸多线索。。。
他的徒弟在收到师父自杀的消息后,立即从外派地赶回军统第九站总部,发誓一定要找到真相并完成师父生前的潜伏任务。
沿着师父生前在敌人监视下悄悄留下的线索,在九站站长的阴冷的目光里,面对自己行动组组长的暗中监视,影像组的处处阻挠,他能争取的是敌友难辨的师叔,还是不同信仰的师父亲生儿子,在这尔虞我诈的军统第九工作站,他最后会成功吗?
只看到第10集,深深感觉导演和编剧都是谍战剧爱好者
(张老师粉丝写的,已授权转发)距离恒之完结也有一周了,平复了下心情开始复盘,回想《促醒者》宣传时,最先公布的是一张剧照。
那时还不知道张老师所饰演的角色的名字,单纯从剧照看,是一个规规矩矩斯斯文文的医生,带着眼镜,蛮乖的样子,而且也知道既然是医疗剧,应该就离不开救死扶伤,行医济世的主题思想。
再后来的就是剧集的杀青宣传,张老师穿着红色的卫衣、浅咖的羽绒服,手里捧着一束粉色的花花,仔细一看花花上写着“我们最爱的志坚师叔,杀青快乐!
教诲谨记!
”嗯,原来是师叔。
好哦好哦,一定是个和蔼可亲,传承医道的好前辈……结果,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有一天偶然看到爱奇艺放了一个《促醒者》的宣传片,纳尼?
借用王恒之副主任于剧中一句出现频率较高的口头禅——什么情况?
难道这剧是探案片?
这个滤镜,这个布景?
恐怖悬疑风格?
宣传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恒之戴眼镜的那个镜头,好带感,恶魔医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职务便利,变态杀人,手起刀落是吗?
片花里的悬疑氛围刺激得我肾上腺素飙升,期待值拉满!
一直觉得张老师是一位特别擅长精准利用角色、道具的演员,道具依附服务于角色、角色借道具来传达内在性格与情感。
即便只是一副眼镜,只需样式不一,即可次次不同表现,回回效果拔群,高育良的黑框眼镜,望之儒雅大方;金生火的金属圆形眼镜,一眼即晓其老奸巨猾;这次又到了恒之的方形金属框眼镜,顿觉斯文内敛气尽显。
果不出所料,这次恒之的眼镜又再次妥帖的服务了角色性格,育良书记摘眼镜后一般就会放在一旁,金处长则很少摘眼镜,而恒之是在一次次的摘眼镜擦眼泪、摘眼镜擦镜片,抬头低头之间,每次手指动作幅度的不同,快慢差别间,细致的体现了角色面对不同情境的情绪波动。
且恒之在剧中有两幅眼镜,闪回里,那时的他尚戴着一副黑边树脂框架的眼镜,陪同师哥老丁渡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彼时的恒之还没闯下他口中的“大祸”,就如他的那副眼镜一样,普通到总易被人忽略甚至遗忘。
不同的两款眼镜,却似人生道路分水岭的界碑一般,善念出同源,却流向了两个方向。
高育良
金生火
王恒之恒之的最后一场戏,看守所内见小丁,眼镜不见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恒之的眼镜其实是他的一种伪装,一种面具?
如今真相揭开,他也以最真实的面目示人,不必再假意掩饰,也不必再心虚恐慌。
想起一位同是张老师的粉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为恒之抱了很大的不平“我们恒之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么可怜,他最后没戴眼镜,是因为他不再想看清这个世界了,呜呜呜”。
这话虽然好笑,但是也看得出,观众对于这个角色极大的同情和怜悯,甚至可能在人生中有类似的经历、见闻,与角色产生共情。
另一位张老师粉说恒之这个角色是细节演技大赏,这句话我再同意不过了。
既然是细节演技,那就展开说一说最后一场看守所的戏,一帧帧的来分析张老师层层递进的教科书般的情绪表达。
最后一场戏共三分四十三秒,分为两段,以恒之第一次挂掉电话离开为分界点。
前半段共计二分四十秒,以小丁的问话为主,在与玻璃窗外的小丁见面后,恒之与小丁两人相顾无言;恒之看到小丁后,低了下头,之后又看着小丁;再之后是微微笑,一个舒缓放松一般的表情后拿起右手边的电话,这些表情中,有恒之对于自己做错事,犯了罪的愧疚之意,也有对于小丁能来看望他的感激之情,还有一切真相大白后的释然与落寞。
剧集最后尘埃落定,无论是师侄韩西林还是丁远志,都知道了自己师父与父亲死亡的真相,一直以来的怀疑,追寻,设饵乃至最后众人锁定嫌疑目标并对恒之进行的围堵,都逃不开一个事实——老丁确实是抑郁症自杀的——如今小丁能心平气和的来看守所来探望恒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恒之并不是害死老丁的幕后黑手,至少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老丁最后的选择与恒之无直接关系。
拿起电话的恒之手一直是抖的,面部表情中,角色嘴部和下颌也是轻微颤动的。
通过全剧所表现出的可以知道,他本是个有些社恐的人,相比起与人打交道,他更适合在实验室里放松自我,然而为了能参与化瘤丹的改良,并不擅长口舌的他,厚着脸皮不辞辛劳跑东跑西,四处求人,终于筹集够了项目所需资金,才得以让化瘤丹改良小组顺利启动。
这其间付出多少心血、受了多少委屈,他没说过,无人知亦无人问。
而平时的工作中有些话是他在这个副主任的位置上不得不说的,他没办法,他骨子里不善于交际,无论是院里集体开会,还是面对领导的责问或者同事对他的调侃揶揄,他都是畏畏缩缩、手足无措,唯唯诺诺的外表下是一颗敏感脆弱易受伤的心。
他那双手永远无处安放,三十六年的压抑与煎熬也造成了对于观众显而易见,却被剧集里的所有角色所忽视的事实,王恒之患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强迫症还有应激神经反弹的身体问题。
可悲的是,他的这些情况并不被他的同事所重视,年深日久,大家习以为然,左右不过一句,“老王就是那样嘛,他就那个性格,没事的,没事的。
”这般轻飘飘的一句话,连微尘都难被拂起。
说回和小丁的戏,小丁第一句是告诉恒之,“我跟林姨说了”恒之给出的反应是低头中抬眼,点头,抿嘴。
面对警察,恒之是把犯的错都认了,态度是良好的,对于被人提起自己的事,也是坦然的,他犯罪是真的,这辩无可辩。
之后他缓了一口气,继续看向小丁,小丁继续问道“你还适应吗?
”这里恒之有个舌头碰触牙齿的动作,表情是无奈和落寞的,这让我想起育良书记说的那句话“这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面对可能到来的十年左右刑期,恒之又能怎样呢,适应不适应的对他已经不重要了,在九院每天也不好过,三十六年,他也独自一个人熬了下来。
“最近天冷,你的棉被够吗?
”小丁依旧拿他当长辈,在关心着他,恒之赶紧点头,并下意识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物,他依然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性子,只要有人对他稍为示好,表以关心,他就会很感激,他的敏感与善解人意,在此处显得如此的悲凉。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将近四十年中,一步步的背离了本心,越走越远。
这既是恒之个人性格和选择的错,也是那个他所处的那个不会给予他哪怕一点点关注和尊重的环境的错。
小丁的关心瞬间让恒之泪目,眼眶发红的他,拿起小手帕吸了吸鼻子。
张老师在处理恒之这个角色时,眉眼一直是低垂的,看守所这场戏尤甚,张老师像是给恒之划定了一条微表情的红线,区别于过往一些张老师的剑眉星目、顾盼生辉、神采飞扬的角色,被张老师精准控制下的恒之,面部表情从不敢越雷池一步,时时诚惶诚恐、卑躬屈膝的他,时不时的就透出乖巧与可爱的感觉。
看剧的我经常感叹,恒之怎么这么乖,这么毛茸茸!
好想撸一撸呀!
哈,扯远了,继续说戏,小丁这时拿出一包瓜子说道:“这是韩西林让我带给你的。
”此时进入到整场戏的高潮阶段,恒之见到师侄的东西,有一刹那的怔住,之后是心中感叹,这包瓜子,不止是他喜食零食以缓解焦虑的“爱好”,更是他和韩西林师叔、师侄间曾经真挚情感的承载,刚收回去的眼泪再次充盈眼眶,摇了摇头的他再次低了头,小丁继续问道:“你有什么话,要我帮你转达的吗?
”此时的恒之闭眼再睁眼时,他的左臂出现在了镜头里,与面部表情一起开始服务于角色的心理活动,左手的一次次攥紧与松开,表达了恒之此时纠缠复杂的心境。
心理斗争白热化时,恒之断然挂了电话,看守所第一段戏也戛然而止。
分析起来,面对师侄的瓜子,恒之心里五味杂陈,真心喜欢爱护这个师侄是真,这个师侄认定他是一切事的始作俑者,让他投案自首也是真,两人过往的情感与如今的嫌隙,让此时的恒之不知道要说什么,该说什么,赶快逃离的心态瞬间占据了主导。
当画面只剩小丁一人时,前半段戏结束,整场戏,张老师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却表达了千言万语,每一个细微表情转换,都是对小丁问话的答复。
让人看的直呼过瘾!
丝丝入扣,余韵悠长不外如是。
正当小丁以为这次见面已经结束时,随着恒之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此时进入了看守所戏份的后半段,只有四十秒的戏份,却是整场戏的高潮,经过两个人之前一系列的问话与反馈的铺垫,此时的恒之也在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头脑风暴的过程,张老师通过细微的三次身体前后浮动的演绎,将角色的情绪与整场戏的气氛推至高潮,三次身体浮动仿佛三次愈发汹涌澎湃的海浪渐次袭来,风浪过后,完成纠缠心理斗争的恒之再次拿起了电话,淡然笑了之后抿了抿嘴,再之后就是属于张老师那独有的低沉磁性的声音:“告诉他,师叔不怨他”。
即便心中可能仍有几丝委屈与不甘,即使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他也依旧要用他笑容去应答那亲手斩断他的全部期望,亲手将他送进监狱的人。
这句话说完,看守所这场戏正式结束。
是啊,他永远还是他的师叔,这次虽然没见面,但师叔还是心软,还是要告诉你,师叔也不愿你愧疚也不想你自责,虽然是你亲自送师叔进来的,虽然你曾经认定师叔我就是凶手,但是师叔不会怨你的,你永远都说师叔口中的“臭小子”。
服刑的恒之该怨谁呢?
怨自己的那大半辈子软弱可欺的性格?
怨自己三十六年中最后这几个月的不甘挣扎?
怨自己周围那残酷近乎霸凌的办公环境?
还是怨这辈子几乎没有一个人公平的尊重自己、肯定自己,哪怕只有那么一次的际遇?
看完恒之,一声长叹,这是一个很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角色,在他的身上真切的看到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看到了自己——能力平庸,没有背景,努力苦干却晋升无门;涵养被人视为软弱,忍让被人当作理所应当;一次次的希望换来的只是一次次的绝望,反反复复中,最后剩下的只有湮灭无闻。
这是属于小人物的不甘挣扎,彷徨脆弱,他错了吗?
他是错了,三十六年的等待,等来的只有萧然铁窗。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悲剧之后,盼望每个人反躬自身,不做雪崩中的那片雪花,不做压死骆驼的那棵稻草,善待弱者,平等视之,还岁月以温情,偿生活以微光,还望诸君共勉之。
最后感谢张老师对于王恒之的精彩演绎,此角色丰满立体,对观众触动很大,很能激发大家的共情,您对角色的揣摩与用心我们也都看在眼里。
恒之同时也是张老师角色广度上的新突破,角色深度上对演技的精准把控更是让观众惊喜连连,观众们看的过瘾,相信张老师您演的也十分过瘾,期待张老师在以后的演绎生涯中还有更多的“王恒之”出现。
PS:丫头们永远爱您哦2022年11月27日晚瞻七七
俩男主演技真的很差很差很差 我这种对演技要求很低的人都看不下去的差 韩西林的演员没记错的话应该演过柴小七的男二吧 在偶像剧里演技还行 到这种剧里真的很差 编剧水平也…一个优秀的人可以骄傲可以拽 但是不能没礼貌吧 这俩男主真的值得一人一个大B斗 加上非常出戏的配音完全看不下去 我真的很喜欢看国产医疗剧 从无限生机到前段时间的唐医生 所有主角都很有实力很有背景 但是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职业 这两位男主给我感觉只是在炫技再有医学部分我不评价但是韩在院里要求会诊的时候不去 女医生为了工作加他微信的时候不给 一个人出去找药不接电话直接失联 白天在另一个楼里睡觉 还在医院里打架 如果这是一个霸总可以 但是前提他是一个医生 先不说编剧打过工吗这样你哪怕是华佗在世也会被开除 我觉得你在侮辱医生这个职业还有剧情部分 丁父亲去世各种证据都指明这事有问题丁不闻不问 女患者她妈前一天还接受韩的安慰第二天突然质疑还要提前手术 小患者他妈明知道孩子不能吃炸鸡还买还用水泡展现母爱 编剧你觉得这合理吗 还有演员的选择是不是太年轻了 隔壁唐医生里韩丁潘这个年龄段的人还在当住院医 他们一群人去巡床会诊那段你不觉得奇怪吗 很像一群大学生在小组讨论 这剧里只有两个年龄段 老戏骨当主任搞权力斗争 小的在这装逼 真的浪费了老戏骨也浪费了中西医结合这么好的题材!!!
老戏骨们真是让人敬佩就很莫名其妙的剧,非常脱离现实,简直看不下去,要不是因为没有其他剧看又居家真是没法坚持下去,哪有大夫天天没事干陪患者打篮球玩游戏的,还不要钱。
不过王志文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个剧的质量,江珊也有院长的气势,另两位老演员也演的非常出色。
总之这部剧就很脱离现实,完全跟现实医院不相干,大夫都是神医,天天没事干,一群大夫陪患者打篮球,碰见没钱的病人就免费医治。
目前看到现在,韩西林不适合待在医院或者说不适合当医生。
首先冲动,毫无礼貌,狂妄自大,对待其他医生不尊重;其次,不遵守医院规定,私自跨科室给别人治病,没有考虑其他医生和安全性,万一出事故是谁负责,主治医生还是韩,没有责任心,一味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然后,在病人走失后不让其他人上报,说可以自己找,如果在寻找期间病人出事故怎么处理。
简单来说,韩西林在医院不收规矩,不按照章程行事,冲动鲁莽,在不该心软时心软,在不该负责的时候负责任。
感觉医院规章制度就是摆设。
只能说宣传视频很热血,但实际看,就会感觉人物设定很离谱,传递出的信息有些消极,让人感觉医生原来可以不遵守规则,可以擅自干预其他医生的病人而不通知主治医生,要等主治医生发现才会说承担责任。
中午吃饭,看到北京卫视在播。
看了一集,当下饭剧都看不下去的程度...一开始以为是党史谍战剧。
后来发现是讲医疗的。
一眼看过去分不清年代。
当代背景的剧色调弄的昏黄复古真的很有做旧的感觉,还以为是上世纪几十年代的故事...剧情台词也很尴尬。
这一集里没几个认识的演员,演技也没什么代入感。
播完一搜,居然是2022年的新剧,还有这么多老戏骨做配...
《促醒者》开创了电视剧类型的新形式,披着医疗剧的外衣,却讲了一个寻找逼死师傅凶手的悬疑故事。
但是在悬疑故事之余,《促醒者》也在旁敲侧击地向观众传达中西医结合治病的理念,虽然西医和中医的出发点不同,治病理念不同,但却殊途同归,能够更好的治愈病人才是医者仁心最直接的体现。
《促醒者》的第一个案例病人是一个滑雪运动员,因为出现了滑雪事故,而昏迷不醒,性命堪忧。
西医的手术的确可以开膛破肚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病人从危险中脱离出来,但是在病人无意识下进行手术,有着极大的风险病人永远醒不过来了。
考虑到病人特殊的身份,医院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所以让病人醒过来是手术的前提,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
但是西医虽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达成最终的效果,但是想要让病人醒过来却办法不多,甚至办法有点相形见绌。
作为从瑞士回来的海归神内主刀定远志(周大伟饰),少年意气,医术高超,但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上也束手无策。
他想立刻就为患者进行手术,因为多一天患者就多一份危险,但是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悬在患者头上的一把刀。
而作为定远志的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没有血缘的亲兄弟韩西林(王宥钧饰)非常有信心能够让病人醒过来,因为他深耕的中医只要对症下药了,就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即使是促醒,只要方法得当,病人也会醒过来。
性格狂妄,不讲规则的韩西林最终战胜了所有不看好他的人,成功地唤醒了病人,也让定远志能够非常顺利的下刀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病人康复。
所以不得不说中西医结合的神奇程度,因为西医的治病原理是群像治疗,找到一种病和一类病的普遍规律,极易形成术性研究,所以西医目前是世界上主流的治病医学。
中医更关注的是个体的差异,基本每一个病人都是对症下药的精准打击,所以很多理论都无法成为系统的说法,而且中医更看重一个人的悟性和天赋,脉象的强弱,针灸的手法都是很玄乎的事情儿。
所以中医在很多主流西医人的眼里是“神神叨叨”的学问,这也是定远志一直不喜欢中医的地方。
但是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却可以起到极好的互补作用,《促醒者》在悬疑找凶的主线剧情下,其实也传达出了导演和编辑对中西医的一些见解。
而且可以明显地看到导演是非常推崇中医的,明线主角韩西林就是一个少年中医天才,而暗线在第一集就推药自杀的韩西林的师傅,定远志的父亲丁学坤(王志文饰)也是一个中医大师。
丁学坤的死极有可能和中医的改良中成药,用于治疗肿瘤和癌症的化瘤丹有着极大的关系。
用电视剧致敬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术是导演和编剧作为影视人的担当。
但是《促醒者》也尊重了客观的医学事实,医院神内科不断地遇上罕见疑难杂症,的确戏剧效果太足了一些。
而剧情也没有过于神话中西医治病救人的威力,那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办法治好的疾病,《促醒者》并没有安排中西医将其一一攻克,赢得满堂彩。
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每一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类在生命面前依旧非常的渺小,我们能够掌控和把握的事情儿真的不多。
认清自己能力的极限和边界是在促醒那些深陷病痛的人,也是在促醒我们自己!
真心看不下去了。
冲着王志文去的,他不是主角,第一集就嗝屁了,看不下去了。
那两个男主是个什么鬼?
王的徒弟只会瞪眼👀,另一女的还帮半身不遂的病人离开医院,逻辑在哪里?
这剧简直是在挑衅观众的智商。
整个色调也让人压抑。
果断弃剧。
老戏骨到是不少,但是两男主太差,整个剧太踏了,没有让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看了九集就治好一个病人……不说你这个中心思想是什么吧,那你总不能每次就是两个医生挑大梁来分析病因在决定怎么治疗吧,最有意思是那些主任都要听这两个医生的治疗方案,我都怀疑要是没这两个医生以前的话他们是怎么看病人的…我能理解编剧想要把男主们刻画成两种不同的性格,可是你刻画就刻画吧,非要弄个男的跟男的壁咚……你以为你是张瀚吗?
但是最有意思就是护士帮病人逃跑那集我真的笑死了,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个脑回路,监控这个可以圆回来,但是真拿病人父母当冤种啊,几句话就能把家人稳住,这也太不现实了……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促醒者》剧照对手藏在暗处,稍不留神就会打草惊蛇,怎么办?
使用计策引蛇出洞才是上策,让对手自投罗网。
电视剧《促醒者》中,韩西林对于师父丁学坤的死一直有所怀疑,他总感觉背后藏着秘密,他答应院长回到九院工作,也是为了暗中调查。
丁远志虽然从小和父亲丁学坤关系一般,但对于父亲的死也很难受。
随着韩西林的一步步调查,丁远志也感觉其中藏着秘密,他决定和韩西林一起调查。
《促醒者》剧照在大家眼里,丁远志和韩西林两个人关系一直不和,所以他们表面上还是维持着不和的状态,两个人开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经过一系列安排,终于引蛇出洞了,藏在暗处的嫌疑人自投罗网了。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韩西林查出多个疑点指向王恒之韩西林在调查丁学坤死因的时候,查到了丁学坤名下有一个仓门基金。
丁学坤曾经用仓门基金治疗过一些病人,韩西林于是开始从丁学坤的病人着手调查。
通过调查,韩西林了解到丁学坤曾经去过查尔图,于是他询问王恒之是否和丁学坤一起去过查尔图,王恒之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查尔图。
但是,后来韩西林治疗的一个内蒙病人说在查尔图的一家私立中医院看到过王恒之,这引起了韩西林的怀疑。
《促醒者》剧照因为,之前韩西林请假去查尔图了解情况时,以丁学坤徒弟的身份见到了私立中医院的院长谷麦子,而谷麦子并没有表明自己认识王恒之。
而且,韩西林第二天再去时,发现原本睡在走廊里的病人都出院了,这也很蹊跷。
韩西林治疗的这个内蒙病人曾经在查尔图私立中医院当保安,他说看到过王恒之肯定不会假。
于是,韩西林请这位病人回查尔图后帮忙调查核实一些信息。
果然,查尔图私立中医院迅速出院的病人都是脑胶质瘤患者,这更加深了韩西林对谷麦子和王恒之的怀疑。
神内的主任林雅稚遭遇意外,也和王恒之脱不了关系。
因为林雅稚带回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沈先知是仓门基金的一个捐赠人,王恒之怕事情败露,把林雅稚骗到老中医楼加害于她,拿走日记本和钥匙,销毁证据。
同时,还劝说沈先知的家属加紧办理出院。
《促醒者》剧照但是,没想到的是,沈先知在用了韩西林开的中药后,短暂恢复了记忆,把有关丁学坤和王恒之的事写了下来。
韩西林的怀疑和推测没错,王恒之和谷麦子勾结在一起,私自借着九院的名义研究化瘤丹,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私吞了研究经费,然后嫁祸丁学坤。
《促醒者》剧照虽然事情已经明朗化,但是还没有明显的证据抓捕王恒之,王恒之把矛头都指向了已经死去的丁学坤了。
所以,韩西林还是需要在明面上保持常态,把王恒之当做好师叔来对待,暗中再进一步调查,不能让王恒之产生任何怀疑。
02 韩西林和丁远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本丁远志和韩西林关系僵持,随着韩西林调查丁学坤死因的进展,丁远志和韩西林的关系开始融合,丁远志也在暗中支持韩西林做调查。
但是,表面上,丁远志和韩西林还是维持着原来不和睦的状态,因为他们知道对手在暗处观察着他们,他们的不和睦有助于调查暗中推进。
当韩西林和丁远志的调查明确指向王恒之时,他们开始设局,他们知道王恒之的目标是化瘤丹,所以一定会找化瘤丹改良小组的人当眼线。
果然,王恒之找到了韩西林的徒弟郝大卫,以实习生考评为威胁,让王恒之偷实验数据。
《促醒者》剧照郝大卫按照韩西林的要求,假装畏惧王恒之的职务威胁,帮王恒之暗中监视化瘤丹改良小组的一切进展,还偷偷拷贝了实验数据给王恒之。
郝大卫的做法获得了王恒之的信任,王恒之自以为化瘤丹改良小组的一切尽在掌握了。
韩西林接收了一个叫王芷衡的脑胶质瘤患者,这是郝大卫和潘小艾救助的孤儿院的一个孩子,王芷衡病情突发,韩西林为了救人,暗中给王芷衡用了改良的化瘤丹。
郝大卫马上把这个消息汇报给王恒之,以便王恒之对此事做文章。
《促醒者》剧照用改良中的化瘤丹救治病人的事传到了院长耳朵里,按照院里的规定,肯定要处理此事。
院长非常生气,要求马上让王芷衡出院,而韩西林却赌气不肯,不然就删除化瘤丹的实验数据。
《促醒者》剧照其实,院长的表现是在演戏,是演给王恒之看的。
因为,韩西林和丁远志之前已经把沈先知的信给院长看过了,院长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愿意配合大家一起演戏,只为了最后王恒之能露出马脚,作实证据。
韩西林和丁远志携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已经起到效果了,王恒之完全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王恒之逐渐走进他们设的局中。
《促醒者》剧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经典的一个妙计,暗渡陈仓的智慧点就在于表面上看着像做一件事,其实背后在做另一件事。
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不能让对手看出破绽,用假象掩盖真实的意图,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遇到难题时,当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明面上没什么胜算,不如暗中行动,声东击西。
03 引蛇出洞,王恒之自投罗网王恒之内心一直很关注化瘤丹,他一直想在化瘤丹上分一杯羹。
当他听到韩西林和院长吵架时说,要把化瘤丹的研究数据删除,他内心非常着急,他不想马上到手的东西化为乌有。
王恒之打算把韩西林电脑里的数据全部偷走,他在晚上带着郝大卫一起到老中医楼,他让郝大卫在楼下放风,自己上楼拷贝数据。
《促醒者》剧照当王恒之拷贝完数据准备离开时,发现韩西林堵在了门口,韩西林把自己调查的事都说了出来,并劝说王恒之去自首,可王恒之还是不知悔改。
不管王恒之是否认错都改变不了结局了,因为王恒之所做的和所说的都被楼道监控录下了,警察也在楼外等候着。
《促醒者》剧照谷麦子早就被控制,之前为了不引起王恒之的警觉,和王恒之保持手机联系的是丁远志假扮的谷麦子。
韩西林和院长吵架,就是为了引蛇出洞,推动王恒之发起行动,自投罗网。
引蛇出洞出自于梁实秋的《聋》,是古时的一个经典计策,专门用于引诱坏人活动和暴露。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复杂难题的时候,发挥古人的智慧,运用古人的计策,不失为上策,经典的计策永远有效。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比想象中要好很多,一口气追平更新感觉一点都不累,单元的医疗故事有泪点有笑点有爽点的,大主线师傅死因的悬疑感也在一层层开始解开,期待后续。
综合下来感觉质量最高的还是剧的摄影和氛围,还有里面每位老戏骨的表演,制作团队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可看
名利带不走污点抹不掉。
老戏骨们演的真好,师叔落网那段戏与司徒院长和林姨的最后一段戏都太催泪了。剧情虽有瑕疵但整体可看。
在首页看到就点进来了,还行,能看,不算优秀但也不差,单元故事的案例让人很有代入感,每个都让人感觉有共鸣
因为中医的元素去看的,毕竟亲测中医对慢性病确实有效。就是故事略有些虚幻,过渡的浮夸中医:一是目前中医中药很多有待挖掘,连最基本的现代科学的药理研究都不健全,多年拘囿导致很多宝藏待挖掘。二是,现代医学就是所谓西医真的是在科研领域的研究方式、方法甩中医几条街,并且成果丰硕。还有令人惊艳的生物医药。所以没必要厚此薄彼的让西医成为绿叶,毕竟现在很多优秀的中医大夫都在借助现代医学手段诊疗。
一星给老演员,全靠老演员撑 最后两集演的太好了王志文高育良 眼里全是戏。哪个大眼睛韩西林😒。。。。。剧情也很离谱
上一代人的事,应该不只是丁学坤死亡之谜吧,明显和医院的利益、化瘤丹这两件事有关系,还是怀疑院长搞事,看到现在悬疑部分越来越扑朔迷离了,好看
一部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悬疑剧,职业剧部分就不要侮辱医生了,悬疑部分也很弱,其实就是尔虞我诈的职场。还是多刷几次《白色巨塔》吧!
就目前来看剧情发展流畅,镜头设计其实也不错,最主要的时候想知道丁学坤的死,疑点蛮多的
“化瘤丹不是经过动物实验了吗!为什么要做双盲!!我无法让病人就为了双盲测试而去死!这太残忍了!!!”好的,中成药不用双盲测试已成定局。吐了。
丁远志和韩西林真的是走到哪吵到哪,在澡堂里这么放松的环境还要争辩高低,有被他俩小学鸡式的友情笑到
用王志文把我骗进来看,一口气八集看到这,我想说一句,中医要真是男主这种傲慢态度,别说发展弘扬了,光是用来争执吵架,患者就能被耽误死了。
中医本身就是中华瑰宝
老丁努力保护着的两个小孩长大了,真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是如此
医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能治有些人不能治,中医也一样。这部剧我觉得好的一点是,它的切入角度是新的,至少中西医结合这个点我是很少见
那么多老戏骨抬轿子,就看俩男主玩干瞪眼??!!
前几集就是我熟悉的“去湿气”,果然是我认识的中医,没有玄乎地夸夸其谈,真的贴近现实
胃口吊足,装逼拉满
被王志文吸引进来的,结果只是个象征人物。悬疑外壳+中西医结合的主题,与时俱进。问题是,医疗不该悬疑,这个起点远离科学精神,全是官本位。总结,化瘤丹这个名称显示了编导坚决攻克世界难题,获得诺贝尔人类学奖的决心,情节满是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