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朝云暮雨》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倒不认为这是老秦和小常的love story,它更像是在具象一种更宏大的东西——命运的无常。
老秦,在10+17的服刑期后,带着“购房能力”,以半百之身出狱,本想找个凑活的女人生个孩子过着凑活的生活,却遇到了求财赎罪的小常,将老秦领向命运的下一个无常。
两人的情感和婚姻,缘起于骗局,不过在剪辑过的影像中,我们当时难以分辨,只不过心里一直揣着“小常为什么”这样的疑惑,在婚姻落地后,各自的心思都浮了起来。
以欺骗为支点的情感和婚姻,有几分真几分假,爱情是否来过,我们难以辨识,正如同老秦对落水后的小常不离不弃,是出于内疚还是爱的流淌,讲不清、道不明,但镌刻在两人生命中的无常,是真真的、切切的。
老秦,在还是小秦的时候,失手打死了人,在第一次出狱后,又因为急需钱,运了不该运的东西,又是十七年;注定孑然一身、老来搬砖的生活,却因为拆迁款而有了新期待;如果没有钱,肚子吃不饱,他不会顿生结婚求子的念头,可以说,是这些钱把他引向了小常——命运的又一个无常。
对小常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父母的意外,仇恨的难消,偏偏又夺走了错误的生命,命运的印记本已写满一连串的无常,她就像找个人拿到钱,赎罪,然后结束生命。
可她偏偏遇见的是老秦,这个老头儿让她在纵身时披上婚纱,也给了她一个无常。
小常用烟头在手背上烫了一个疤,证明自己的诚意,命运就像小常一样,时不时拿起“烟头”在我们的身上、心上烫一下,以此证明它的存在和我们的无力。
文/梦里诗书源于真实故事的改编,《朝云暮雨》呈现了一段颇具戏剧张力的情感纠葛。
两位年龄悬殊的刑满释放人员,各自怀揣着不同的目的,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直到电影最后一刻,其都没能借此完成对自身内核的提炼,电影似乎讲了很多东西,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讲好。
在看完《朝云暮雨》后,我专门去拜读了原作短篇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只能说现实更为魔幻,再有想象力的作家都很难编撰出如此的故事。
男主角老秦在铁窗中度过了半辈子的光阴,出狱后因拆迁意外获得巨款,渴望拥有家庭;而女主角常娟则因年少无知犯下命案,出狱后亲人尽失,她选择嫁给老秦,只为筹集被害人的赔偿金。
然而,在拿到钱后,她选择了自杀,却未能如愿,最终瘫痪在床,只能依靠老秦的照顾。
这种离奇的故事情节在电影中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它赋予电影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张力,但也使得故事所能承载的格局变得相对狭隘。
男女主人公都是刑满释放人员 ,过往犯罪事实清楚,罪有应得,不存在其他可塑空间,而两人出狱后,本质上其实就是一场各怀鬼胎的博弈,一个图色,一个图财,唯一有所空间的在我看来也就只是常娟的挣扎与无助。
电影的问题其实也恰恰在于此,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范伟饰演的老秦,他的演技无可挑剔,但电影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老秦这个在牢狱中度过半生的人物,应该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但在电影中,他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善良朴实的存在,而另一面常娟这个角色其实从故事来说本该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然而从成片来看,她在电影中实际更像是一个工具人,电影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表现空间,尤其是在角色内心世界的展现上极其苍白,电影更多的只是将镜头放在了对老秦的“真善”上。
从这样一个偏平的好人视角为出发所演绎的冲突转变,无疑使电影失去了展现人性复杂的可能,甚至在我看来,电影俨然将范伟塑造成了一个纯爱的痴情男,导演赋予了老秦这个人物以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却全然没有考虑到女生视角的痛苦绝望,这样的演绎导致电影最后缺失了明确的内核,这部电影到底是在讴歌爱情超越一切?
人性真善美的伟大?
亦或是在讲述刑满释放人员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空有戏剧张力,却没有提炼的演绎,使电影在最后给人一种空洞的无力感。
“朝云暮雨”这个成语事关男女,富有诗意和意境,但在这部电影中却显得格格不入。
它试图探讨刑满释放人员如何面对人生、爱情与人性等深刻主题,但却未能真正聚焦这一群体的无助,这使电影在我看来只留下了一种对刑释人员高高在上,带有猎奇心理的怜悯。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影,但是一直没看,而且从我用豆瓣评分来筛选是否观看的习惯来说,分不高的,几乎不看,更何况只是一部剧情片。
可是无意之间,我下载来看了。
看完后准备登陆豆瓣做记录前,我就知道为何这部电影评分低了,翻一翻影评,果不其然,评分低的都是在说导演有毛病,剧本拉垮,毫无逻辑,周冬雨饰演的女主不该这样,范伟饰演的男主不该那样,总之,在这些人看来,电影里的剧情是不符合社会和人性的。
豆瓣里都是精英、高知、年收入低于二十万都不好意思说话的。
所以,有这种评论结果并不奇怪,因为环境决定认知,其实广大世界哪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看的时候,我也想挑一下逻辑毛病,可是一直到看完,从电影剧情上来说我没有看出一丝丝不合理的问题。
范伟坐了27年大牢,一次是为父亲出头,一次是被人利用,这么一个老实善良的人出狱后56岁了,就该是电影里表现的那个样子,对社会充满警惕和迷茫。
可为何对传宗接代却如此执着?
他是大孝子啊,剧情里说得很清楚,第一次坐牢就是看着父亲挨打,他一时急了还手时下了狠手。
这不符合逻辑?
还认为他是老流氓?
老直男?
周冬雨复仇却杀错了人。
无数次想自杀,以逃避这悲催的人生。
可能有些人想得开的,既然出狱了,就该开始新生活了,反正还年轻。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得开。
所以她还想着自杀,特别是还清内疚的债款后,她更觉得可以解脱了。
有些人经历了很多,就会变得豁达乐观,有些人经历了很多,就会变得抑郁焦虑。
你可以觉得如果你是周冬雨你不会那么执着,可是这个世界不都是你这样的人,很多人,他们没有温暖的家庭,他们没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没有二十万的年收入……所以,这部电影没有人性逻辑问题。
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都正常。
哪怕绝大多数的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在某些人的思想里发生,否则哪来所谓的狂躁、易怒、抑郁、偏执等等心理疾病?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是多年前听郭德纲相声时听到这句话的,他后面还有一句,我之前没理解到“凡事劝你要大度的,你要远离这种人,免得雷劈他的时候误伤了你”。
为什么劝你大度就要挨雷劈呢?
活得洒脱一点不好吗?
现在我才明白,有些人他不是劝你大度,而是根本就不懂你为何会执着于苦难无法解脱,还要骂你神经病。
否则,骂这电影的人怎么那么多呢?
张国立导演的电影,记忆里都没什么深刻印象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倒是成了“禁片”。
时隔多年,张国立重掌导演又有范伟加持的电影《朝云暮雨》,作为内地国产片多少能提起一点观影兴趣。
但这片名咋一看就有点不讨喜了,都2024年了,一点也不接地气的名字很少见了。
结果全片看下来,一目了然很开门的一部电影——多年以后,国立导演居然用了一个悲情小调重新演绎了一出老朋友们的《非诚勿扰》。
多少有些省时省力的意思了,虽然在很多镜头上下了些功夫,但也是了无生趣级别的存在。
难怪片中范伟的名字叫老秦,明里暗里有点致敬秦奋的意思了吧。
《朝云暮雨》的剧情结构与《非诚勿扰》比较类似(必须注意措辞)。
即将出狱的罪犯老光棍老秦意外得到了一笔巨款,家里拆迁、迁坟款,村长如数给了他150个w,堪比中国好村长。
而《非诚勿扰》里的老光棍秦奋,将一件鸡贼发明卖给了一个傻帽老板,同样得到了一笔巨款,而这个中国好老板恰巧由范伟扮演。
但现实主义与喜剧小品不能同日而语,社会扎心和会心一笑不能混为一谈啊,国立导演。
而老男人们,有了一笔“选妃启动资金”,无论什么原因,他们都会开始给自己物色一个妻子、一个女人。
《朝云暮雨》中充满人生污点的老秦与《非诚勿扰》里中年得“志”的秦奋的选妃行动,不过是定语互为反向形容词的关系,一个穷选一个富选,一个偷偷摸摸一个大大方方,一个低入尘埃一个高谈阔论……诸如此类主谓宾其实都没变。
最后罪犯老秦选中了杀人犯年轻的常娟,新贵秦奋选中了美女空姐年轻的笑笑,结果两女子也都跳水自杀坐上了轮椅……但《朝云暮雨》一个假装现实主义表达的电影,也让人细思极恐,瘫痪失去意识坐在轮椅上的周冬雨与老光棍生活在一起……老秦的善良能掩盖一切电影中没有展现出其他真实生活的细枝末节吗?
现实中有那么好的村长吗?
感谢冯小刚!
这么单薄的故事,拍个20分钟短剧还行,这根本就不够撑一个120分钟电影的。
范伟是个好演员,可他不是魔术师,他没办法介入到导演的弱智和编剧的无知啊。
周冬雨,一身干净清秀,你让她演女流氓?
整个故事就2人,一条故事线,张国立你以为你是墨镜王家卫啊?
拍尼玛花样年华呢?
你就是这一条故事线再饱满,你也不能把一条故事线写成一整部电影啊。
张国立您理解电影180分钟左右的电影意味着什么啊?
『朝云暮雨』内地90后演员中能接住范伟这种级别戏的凤毛麟角,周冬雨再次证明了自己演技层面的硬实力,两人的对手戏看的着实舒爽,整个镜头言的表达也是多有玩味,但电影的叙事和节奏在随意与克制之间缺乏平衡,让影片的输出始终差几口气。
最后老秦让常娟苟活的设定,是善意还是恶意倒能给人留下一点回味。
【5分】
不得不说,《朝云暮雨》可能是继《可怜的东西》以来最让我难受的一部电影。
电影前半段,两位主演上演了一段超绝老少恋。
周冬雨一口一个“傻老头”、“老头你要疼我爱我哟”,范伟表面上拒绝“不行,你还小”,实际上心里想着“我病好了,我们要个孩子”、“让我来教你怎么做媳妇儿”。
可以说,他俩仅仅是同框➕亲密姿态就足以构成绵绵不绝的精神冲击,反复吊打我的心理防线——尤其是刚刚经历了门罗事件带来的强烈震撼,很难不警惕和抵触这种堪称畸形的亲密关系。
再加上导演对演员本人的白幼瘦银幕形象的利用,更是加深了我的不适。
看到这,我之所以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中途放弃,只能说是出于对范伟老师的尊重,以及一丢丢猎奇心态。
影片后半段,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理不适。
这种不适,既掺杂着人性扭曲、变形的恐怖——范伟饰演的老秦服侍植物人常娟的日常场景,堪称中式恐怖的巅峰。
想象一下,一个拥有生育能力且拒绝生育的女人,在自杀以后失去了所有的自由,甚至包括死亡的自由。
她被“爱”包围了,老秦如同当初承诺的一样,加倍对她好,疼爱她,照顾她,为她洗澡擦身,殷切地盼望着她终有一日能够醒来,然后名正言顺地延续二人的夫妻关系。
日复一日,她被摆在轮椅上,作为对方法律和社会意义上的妻子,或者说,传统婚恋秩序的另一环,听着法律意义上的丈夫编织着幸福的谎言,而她本人则眼神空洞,嘴角抽搐。
起初,老秦试图用常娟的肉身填补生理性欲望,失败以后,他转而利用这具身体补全社会性欲望,或者说他作为男性在社会维度上的缺失——老秦缺的只是一个妻子,如果她能生孩子,那就最好,如果不能,那也无所谓。
因为他只想对家庭和社会有个交代,当个世俗意义上的正常人。
对常娟的照料,于他而言,和擦洗厨房如出一辙,都是重复性、机械性的劳作,既象征几十年监狱生活刻下的思想钢印,也是他逃离牢笼的方法。
因此,对老秦而言,二人的相遇终究是温暖的,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但未尝又不是充满了希望。
唯有观众知道,这样的“爱”与“救赎”,不是朝云暮雨,而是绵绵无绝期。
另一方面,也掺杂着创作者暧昧不明的态度带给我的困惑和不解。
当老秦得知常娟的背叛,这个向来温和敦实的男人突然撕破伪装,就像是修行千年的画皮撕下人皮,暴露出丑陋诡异的真面目。
此时,镜头对准老秦陡然涨红的脸皮,掐住常娟的双手,有意或无意地揭露出某种残酷的真相:即便是所有人眼中的老实人,也会在某一时刻暴露真面目,变成被欲望支配的雄性。
暴力,使男性天然地免于成为社会链条最底端,再懦弱无能的男人也会拥有更弱势的压迫对象;欲望,则赋予男性剥削和压迫的正当性。
和老秦结婚,为他生孩子,是常娟与老秦定下的契约。
毁约,自然要受到惩罚。
再加上,秦娟还对老秦的父母出言不逊,这无异于对儒家伦理道德与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双重背叛。
在这一刻,老秦的行为完全自洽。
然而,吊诡的是,如果单看《朝云暮雨》的镜头语言、配乐,你又完全体会不到一部解构男性叙事的批判电影应有的冷峻、暴烈、残酷。
相反,电影多处仿照青春校园电影的格式与套路,设置了诸多温情缱绻的桥段:常娟与老秦看日出、二人互诉往事,还有常娟搂着老秦的腰,一比一复刻《少年的你》中陈念搂刘北山的场景。
很显然,电影前半段把重心校准放在了“天涯沦落人”的底层叙事,想要煽煽情,搏一搏观众的眼泪(另外也让这对老少CP更合理,起码看起来不那么膈应人)。
以及,大结局时的第三场烟花,更是奠定了影片终究要走向温暖现实主义的基调:改过自新的老秦如今过上了踏踏实实的日子,获得了一点小美满。
如果此时再来盘饺子,范伟老师怕不是当场起范儿,要给观众来段即兴小品。
由此,很难说,创作者究竟是在批判老秦以及老秦背后的这套社会秩序对人的异化,还是说仅仅想要借底层人抱团取暖的主旨➕老少恋的人设来讲述一段奇情狗血故事。
至少就目前的呈现效果来看,电影看起来更像是对《绿洲》的拙劣模仿:二者同样讲述一对天涯沦落人抱团取暖的故事,除了都有涉嫌性侵的场景,女主也同样肢体不协调,失去自理能力。
只不过,《绿洲》中主角的爱与救赎最后哪怕不为世俗所容,也到底存了几分真心与真诚。
至少,电影唤起的,是观众发自内心的共情与怜悯,而非恐惧。
7分。
阅前提醒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质量不错、值得一看的作品,但里面有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的情节。
其次我是周冬雨的影迷,虽然会有批评但主要还是在夸她。
张国立、周冬雨来到映后现场@whitehill第54届金马帝后,两个最容易获得观众信任的演员。
在让我相信她放弃行骗求死,准备踏实留下来过日子的时候,她穿着婚纱从医院消失;在让我相信他不再执着于孩子只为完成看护义务的时候,他对一具无意识身体的完全控制又让我感到一丝寒意(后面展开写写这点)。
他没骗她,她也没骗他,是两个人一起骗我。
先说不那么“够意思”的地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传递了一种不够痛的痛,不够振奋的振奋。
两位演员的表演值四星,但片子本身不够四星。
常娟身上的笔墨太少,少到观众没法理解她的骗局,也没法共情她的自毁。
刻画善良忠厚孝顺宽容的中年男倒是很努力。
或许创作者们应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叙述是深刻的,是让不露脸的管教交代一切还是让常娟自己演一遍?
我期望看到的不是管教轻飘飘几句话配上几个剪辑闪回就带过常娟的过往。
我期待看到周冬雨自己的演绎,甚至也不需要童年小演员,我想看到凶手出狱后在暗处咬牙落泪的常娟,想看到杀死王芳如释重负的、颤抖着笑的常娟,还想看知道自己杀错人后凝视着沾血球鞋的常娟。
这样我才能理解她的自毁和不甘。
这样才是周冬雨应该贡献的表演。
解释一下开头一段说的“对一具没意识的身体的完全控制”。
这是我5.17影片正式上映二刷时的一个新感受。
常娟如果健康是不会选择和老秦一起生活的,至少“和老秦的活”这个选项没有比得过“跳进河里死”。
因此表面上看是老秦没有放弃抢救给了常娟生的机会,但这与常娟的意愿相反,救起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不见得是什么高尚事儿。
我相信她不会想要自己不爱的人如此亲密的照顾和所谓的陪伴,更不会愿意没有尊严地苟活。
导演的镜头也是有问题的,植物人之后的桥段把常娟完全“宠物化”了。
他照顾常娟哄人发出的声音和喂猫的时候一模一样,从养猫变成养常娟,也是我上文所说的寒意的来源。
也有可能是因为镜头实在太太太太恋童了,我感受不到老秦照顾常娟的亲情,而是他把她变成了一个为了让自己有事可做的宠物,一个代表自己在好好做人的精神图腾。
这一阶段的老秦对情感是麻木的,他出于愧疚一直都在追求父母的愿望,成家立业是,结婚生子更是,他在按着好儿子模板来塑造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会努力维持自己有老婆好好工作的生活状态,会在爸妈墓前美化自己现在的生活。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镜头:一是常娟第一次坐上老秦的电瓶车后座,俩人从油菜花田中穿过的时候。
大全景的镜头配上琐碎的聊天,两个人的羁绊就此展开,特别特别美。
二是老秦推着常娟的轮椅上楼,伞被风掀开的一瞬间,也是常娟变成植物人后露的第一个正脸。
雨天背人抱人都是很老套的桥段,但常娟的脸突然出现在屏幕上时是很震撼的。
说不清楚,有大难不死的生命力,也有大难怎么没死的不甘心,甚至是对生活捉弄小人物的咒骂。
最后关于路演:国立导演一再强调的体验生活和植物人类型的选择上,我认为还是以作品为中心,不要看她做了什么,要看她做的这件事为成片贡献了什么。
比如电影的最后一幕,漫天的烟花下,常娟抽搐的嘴角逐渐平静,跳动的眼神逐渐对焦。
作为宣传点来讲,这比她去几个医院看过多少个植物人患者有说服力多了。
国立导演对电影后半段的解读:老秦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也是一个寻根的人。
生病后的常娟变成了他的“事”,也变成了他的“根”。
但我觉得可怕,是一种女观众更能共情到的可怕。
另外想说的一点是,宣发的时候比较多的争议在于“想象不到她俩演情侣” “太不配了”。
我本着原著就是这样的年龄差和人物关系去看,看到油菜花田自拍那一段竟然觉得很配很欣慰——受尽了苦的人选择再相信这个b世界一次,本身就很感人,这种感动是能够跨越传统意义上年龄、性别的障碍的。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少见多怪,多见少怪,很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包容性和偏见。
比如你见到一女两男在屏幕上手拉手是先想到threesome还是她们心底的隐痛,看到24岁的常娟在油菜花田里亲了老秦一口是先想到老少配还是为老秦第一次感受到爱的笑容动容。
冬雨说常娟是她演过最绝望的角色,我几乎是一瞬间想到陈念和娜娜,但最后还是常娟的绝望占了上风:她抱着婚纱含着泪笑的时候,属于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也如期而至。
冬雨一如既往的好,我很爱她。
她是有天赋的体验派演员,能在角色中融入本色的魅力,脆弱和不完美。
一颦一笑里看不到学院派的套路,因此她的伤痛总是能以一种半真半假的方式把人带入其中,而后她抽身,留你一个人在情绪里。
之前看到一个影评人说“演戏不怕真的也不怕假的,就怕假里混着真的,这就是周冬雨的表演。
”我完全同意。
如果你觉得周冬雨这次的表演有突破的话,这还只是2021年拍摄的作品,我相信现在的她会更好。
虽然去年到今年几个新片整体反响都不尽人意,但除了《热搜》之外我还都挺喜欢的,她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国产电影罕见的女性形象。
作为一个演员她无疑是勇敢的,名利傍身且同期竞争压力这么小的情况下,也不做安全讨巧万无一失的选择,“宁愿犯错不要boring”,我觉得很好。
作为她的影迷当然是她拍一部我看一部,永远期待她的下一次尝试,影院常相见。
燃冬上海路演 @whitehill
五味杂陈的一部电影,提供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的现实视角:刑罚和改造束缚了人的开放性,却越发地呼唤着人性中原初的不忍和良善。
与普遍的暗黑心理学理解有所不同: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二十初的年轻生命就此逝去于不顾?
更何况已是法定之妻!
虽然最初都有目的性地选择在一起,可却也成就着最终相互救赎的结果。
老头帮她了了悔罪的愿,她用婚纱为妆陪了老头亏欠的情。
(愿意穿婚纱离去,足以说明愿意承认妻子的身份认定,以及对老头感恩的情感联结)相信怎样的内核就会认同怎样的取向:在一起让彼此感受到安全感和被照顾的温暖感,这些都是如阳光般,若烟火般绚烂的存在。
虽然彼此有亏欠,可却都在用行动证明着:如有可能,多么希望能像被清洗的油烟机一样,褪去铅华,给彼此另一种尽量完满的可能!
电影不正是用着荒诞的语言,剖析着人性的暗黑,之后却仍能让人们更愿意去相信有那么点儿美好的东西还依然存在么?!
这部有关人性的影片将视角对准了两位刚出狱的劳改犯,能够引发观众们对于服刑结束后的犯人们生活的思考,他们出狱后的生活依旧煎熬处处受限。
两位主角中范伟饰演的老秦年过五十,依然没有结过婚,但他拥有巨额的父母迁坟款;而周冬雨饰演的常娟也遭遇了父母双亡,还欠下了一大笔债。
就这样“一人求子,一人求财”,两人逐渐奔着各自的目的走在了一起。
老秦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既是老实善良的,又是坚守原则的,他不愿意接受只爱财不爱人的女方,也不想耽误年纪轻轻的常娟。
在和常娟在一起后,也依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极富责任感。
相比之下,最开始感觉常娟非常蛮横无理,经常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直到后来剧情出现了反转,才知道常娟真的是心地善良。
影片结尾处是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同时也能看出周冬雨演技的足够精湛,她将演起来难度极大的植物人演绎得极为传神和形象,而且几乎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而老秦最终也心甘情愿愿意接受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陪着她继续度过余生,并且始终坚信奇迹会在常娟身上发生。
好爺們的電影,是只有男人才能拍出來的感覺👍結尾更是令人作嘔🤢毫無邏輯,自我感動
对张国立做导演的印象还是《第601个电话》,相比而言,还是这种文艺片更适合他一些。看前面一小时的观感就是:被男人骗够了的周冬雨,开始骗老男人了,这个老男人还是骗过马思纯的……跟原文基本上能一比一对照,原文结尾写“两趟死缓官司熬了过来,而这段婚姻,老秦怕是熬不过去了。”看电影好像给了一个结局,老秦熬过来了。
两次突然改变节奏 让电影的观感直接下滑 两个演员都是天赋型 虽然不般配 但莫名的有火花 成植物人以后的周冬雨演的有点过 范伟却是从头到尾都好的离谱啊
男女主角的人物背景是合理的,但他们的相遇、在一起的情节又是荒唐到充满魔幻色彩,无法令人信服,以至于整个故事失去了最开始的支撑点,后面的一切也就哪怕演员再努力也无法打动人,甚至有点可笑。
数度落泪,范伟的表演令人无比沉浸。周冬雨也很好。并不想了解真实事件。当作一个人间故事。感受影院里自我对话的时间。
北影节最期待的新片之一,没让我失望。范伟周冬雨的表现非常亮眼,电影后半段的反转极其抓人眼球,哪怕明知两人表演的水准,也依旧为两个人的表现力所震撼(再说就剧透了),他们的迷茫、痛苦与挣扎仿佛都如此感同身受,这真实而又复杂的两个角色除了他俩我想不到谁还可以演,太值得回味了。
不让她解脱,也不让她健全,生不如死才最折磨。
抱着期待来的,有些失望。两个人物不论是亲近还是冲突都像是为了完成剧作任务而强行做的转变。此外矛盾不可调和到要强奸那段和后面大量的对面部肢体扭曲的植物人周冬雨的进行特写拍摄真的有必要吗?
很暗黑。视角始终在范伟身上,一个半辈子都在监狱度过的小老头是不可能正常看待人间。老房子说拆就拆,父母的坟说淹就淹,人生的巨变说来就来,这个角色对生命的剧变和不确定性并不排斥,他反而接受了一种折旧日的交换。不管是钱还是女人,命运的安排让他足以获得一个“心安理得”的结果。电影末段范伟沉迷于清洗厨房的脏污,他身上出现浓厚的恋尸癖,对于不动的、不言的、不洁的物体,却成了某种情感寄托。清洗清洗,倾诉倾诉,他不需要活物接纳自己的情感,只要死物,灌入死物,拯救灵魂。周冬雨是灵性的、跳跃的,电影对她进行了残忍的手术,死亡是解脱,恐怖的是被物质化,但这是范伟的幸福。毛病是不够成熟,周冬雨还是太工具化。
北影节首映,看到主创很开心,但是对这部电影无法有恻隐之心,尽管是我心爱的彪哥主演。范伟老师的演技在导演青涩且平庸的技法之下显得浪费。周冬雨的角色用导演的话说是爆发力强,但是过于审美疲劳,且演的没有层次,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要求。整部电影的配乐剪辑是个灾难,台词缺乏营养且做作,剧本缺乏打磨。印象最深的是爆发的那场戏,本以为剧情会发展起来,结果也只是寸止。这个故事发挥空间本可以很大,然而导演只给出了一个相当平庸的答卷。
这个题材,李沧东会怎么拍?阿莫多瓦会怎么拍?无论如何,肯定不会止步于此。
张国立说他觉得常娟有一股生命力 可你书写的却是男性如何淳朴如何怜悯如何宽厚。我只能说导演的拍摄调度审美 演员的表演 都是好的努力的 可是捏合在一起这个故事又蛮失败的 吵架戏穿插在里面极度抽象
怎么不能打0分啊?都不是烂片的问题了,为什么给变态囚禁犯一个救赎者的角色,到底什么婚姻,世俗规矩可以代替本人的意愿?好久不进影院,直接吃了一坨大的,恶心死了
今年北影第一部电影 就给我看恶心了 不想说话 这部电影就好像没有饺子皮 只有馅儿(还是自己不爱吃的馅) 让你一直吃一直吃 一直看演员表演 真的会腻
题材难得,演员在线。但是两个角色的着墨差异太大了,生活细节与行为习惯刻划出苦情宽厚的老秦,但常娟的内心戏和苦衷却只能变成被狱警讲述带过的闪回片段。想看看原型故事是什么样的。
1.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部分情节重点改编放在“求子”上难以理解。结尾常娟的精神与身体永久被困状态和老秦的自得显得异常残忍甚至恐怖,令人不适。F1车王舒马赫似乎也从未真正地醒来。2.范伟的影帝级演技不用多说,选角蛮好,类似同样是范伟主演的《即日启程》等作品的故事和设定。周冬雨表演也有所进步。但玻璃扎脖子那场戏还是设计过于突然、抓马且无疼痛感。3.看片时想到北影节刚看的文德斯导演、役所广司主演的《完美的日子》,感觉如果让中国导演来拍那个故事,就会拍成这个样子。4.继《燃冬》后,周冬雨再次打破国产电影女性抽烟的潜规则禁忌。5.中国电影最大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部分对白台词与演员口型严重对不上,且目前无解。
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会觉得怪,我喜欢
新梦Cinity 社会边缘切入,演技都在线,但情感发展不太有说服力,更“恶”些会更好吧。宋佳出场太少…
虽然各自内心都有算盘,一个凶相毕露地求生(生存与生育),一个孤注一掷地求死,怎么看都是女性再次背负了所有的残酷,放再多烟花都无法掩盖强行让一个人活着的自私。宋佳和范湉湉的客串很惊喜;映后抓着脚趾这点,在周冬雨面前舞存在感的男观众很不让人意外——没觉得在夸,倒更像某些影迷阴阳怪气时的话术——这么多可以夸的地方,你就记得个脚趾?昆汀听了都给你竖大拇指。
镜头对着脏的抽油烟机,在那啊啊啊啊个什么劲呢?你也知道电影没高潮?那是因为编剧错误地把常娟的戏眼——她杀错了人的纠结迷惘、她的行动她的内心世界,以及表现这些震撼情绪的时间,全给了老秦——六旬老头筚路蓝缕,努力奋斗擦厨房…所以,你猜人家原来为什么叫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