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看此片的理由是: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的高中生活被狗啃了。
我看完此片的感觉:明明是剧情被狗啃了。
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槽点实在太多:1、是不是青春片就一定要以男主/女主出国或者死亡来诠释生死离别?
女主还没上手术台,就抱了必死的决心。
医生只是说手术的风险很大,让你上手术台又不是上屠宰场,为毛就那么确定自己会死在手术台?
2、编剧的医学常识是不是不太好?
小夏叶术后失明,大夏叶捐个眼角膜就能让她重见光明?
按我的理解,人家的眼角膜又没受伤,术后失明是属于神经性的,不是你把身体的一部分给人家就能恢复视力这么简单吧?
3、编剧的时间观念是不是不太强?
但凡主角死离之后,另外的搭档必定以泪洗脸。
可是男主那副悲伤的脸孔能保持十年。
从时间推算,这位80后的男主比现实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青年都要痴情。
4、编剧的地理常识是不是也不好?
再大的雕像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沉入海底,再次寻找时也如大海捞针。
况且女主她爸都没说在哪扔下的,就算知道也不可能记住准确的经纬度吧?
男主竟然开一辆游艇就能准确达到雕像上方,还能在没有任何探测设备(石头也无法被探测吧)的情况下与石雕像深情对望。
5、编剧你真的懂艺术吗?
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对于使用的工具一定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没理由搞摄影的男二号见到多年没联系的男一号就能就地扔下单反去拥抱。
6、男主是不是神话故事看太多了?
找到一尊雕像就连命都不要了。
难道你真的相信一尊雕像是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我就纳闷了,像这种剧情被狗啃了的青春片,能在现实中引起多少人的共鸣?
剧情很俗套,但是男女主角很美好,夏叶一笑,整个世界都在发光,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女孩啊,就像花朵🌺一样在最好的状态下绽放,她善良、善解人意,也有脆弱和不甘心,她得到了柯达完整的爱情,她对想要寻死的柯达说,好好活下去,她的温暖照亮了柯达苍白的人生,使他明白了活下去的意义,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美好爱情,可是17岁的夏叶遇到了,从这个角度看,她又是幸运的,那年夏天,那段青春,那些美好而又没来的及说出来的爱恋,在成年的我们看来,弥足珍贵。
大泽隆夫2004年演的日版世爱仍然是日本爱情电影票房第一,经典到永远在日本电影史上都会留有位置。
而我自己看了以后也很喜欢,电影感人,大泽也演得超棒。
所以这部内地的翻拍版,虽然是翻拍小说不是翻拍电影,但我直觉就知道不会特别好,曾经沧海难为水,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欧豪,我肯定不会去看的。
韩国导演拍的,改编了很多,主要的部分还是有的,像录音带回忆,写信编故事说女主有白血病来得到随身听,两人外出过夜等等。
改编的是出现美人鱼,女主样子的雕像沉入海底,女主得了另外一种病,照相馆变未来邮局,有个跟女主同名的女孩等等。
先说好的吧,欧豪演得很好,比左耳又进步了,几段哭戏都很不错,能感受到他对女主的用情至深。
剧情还行,有青春美好,有感天动地,最后我也被感动到哭了。
三星是给欧豪和泪水。
电影不好的比好的多,改编得不是很符合实际,太戏剧化不够现实很难引起共鸣。
回忆90年代,场景和服装却是现代的,唯一有年代感的是录音机,没有回忆久远的感觉。
未来邮局也不可能会有的,最后柯达潜水找到了雕塑和美人鱼救了他都很不现实,但姑且作为增强戏剧性而设的童话般的安排也尚能接受。
但他对夏叶的爱深到十年后仍然想去殉情,这点真的有点不能接受。
从回忆中看不出来他们这种纯洁的初恋有爱得那么深,深到十年后还为她殉情,有点夸张了。
而且殉情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最后柯达得救了也想通了,“再次见到夏叶”的那段也很感人,但应该有很多途径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不一定是殉情。
还有杨紫演的另外一个同名夏叶,这个角色很多余,只是为了设置悬念和最后的感人而设,跟男女主的感情毫无关系,对推进剧情也没什么作用,一开始还可能让观众误会是十年后的夏叶。
最后她和柯达相视而留了个伏笔,其实也没必要,这个改编点真的差评。
我不知道为什么评论里有人带着满满的恶意在评论着这部电影。
喜不喜欢,见仁见智,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无论从剧本,从创意,从细节,从演员的演绎方面都能算得上是一部用心的良心之作。
这是郭在容导演磨砺了10年的剧本,在原作的基础上力求出新,特别是未来邮局的构思,独出心裁,极富创意,衔接了10年的光阴的故事。
影片的台词非常入心,最记得的是“你还没熟,你慢慢来,我可以等你很久很久”,感人的台词还有很多,可以在电影里慢慢体会。
电影的细节也很讲究,柯达的书房里还真放了一张演员欧豪小时候的照片,也是用心。
两个主演的演绎都可圈可点。
男主欧豪把17, 27两个年龄段的柯达演绎得很生动,17岁的柯达呆萌执着,把17岁少年那种仗义不谙世事表现得活灵活现,墓地里扮鬼吓夏叶没吓成的样子可爱极了,别墅里假装被电话吸住的小伎俩着实生动。
对于27的柯达欧豪展现的就是他强大的内心戏的表现能力,没有多余的台词,没有多余的形体动作,只是用眼睛,用眼神就展现出了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值得称道的是欧豪的哭戏,我没想到欧豪的哭戏是如此的层次分明,方式多样。
高铁上的哭 :先是泪水涌出 ,右眼一滴 ,然后一线滑落。
病房里镜子前捂着嘴吧,强忍哭声的戏,让人都要感同身受地透不过气来。
夏叶爸爸来看夏叶,柯达双眼满含泪水,却要望着夏叶笑的样子让人心都碎了。
柯达陪夏叶出海,夏叶说“你要慢慢来”时,流泪的柯达帅极了。
27岁的柯达站在船头,“我真的好想见她”,红红的眼睛里,泪水只在眼眶里转。
一个平常不哭,硬朗的不得了的少年,能把握这么大的年龄跨度,哭戏演得这么到位,入木三分,这个孩子不得了。
电影娓娓向观众道出的是一个唯美纯情的初恋故事,不狗血,不滥情,值得细细地去体会去重温这样一个用心达成的精彩电影。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欧豪适合演痞一点的人物,虽然本电影中也有渲染他内心暴躁的场面,但是本片中更多体现是他温柔动情的一面。
青春总是洋溢着那么美好,让人愉悦的感觉,片中的女主角,是非常让人喜爱的,坦诚,大方,自信,相反倒衬出男主的腼腆与羞涩。
本片的选景,很美,尤其是白杨树大道。
让人很清新。
但很多选景,有些刻意,相反没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感。
本片剧情是一般般的,非常符合日本小说那种以感情与细节来塑造整体的效果。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人所欣赏的地方,而且,中国的电影并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将细节打造得很漂亮。
同时,片子以倒叙倒插的方式,并没有体现出有什么好的效果,故事内容有点杂乱。
最后值得肯定的是,感情的饱满,相信,多多少少触动了你心中的痛。
初恋的苦涩
在日本同名经典电影的故事架构之上,仿造而来的这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其实还是让人有那么一点小好奇。
模仿总归相对容易,按原来的节奏走就行。
但对这部被号称“亚洲青春电影鼻祖”的改编,韩国导演郭在容并未能做出对经典青出于蓝的超越。
一个纯爱故事非要加上一点悬疑、惊悚的元素进去,这样生硬的拼贴,其实是在不断地打断观众对影片的情感投入。
在情感铺垫的堆砌上,就算对比同类型口碑一般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中林天骄对高翔的转变的细节刻画上还望尘莫及。
继续活着的柯达却没能将夏叶仅存的美好品质发扬光大,反而做出了最愚蠢的殉情,更让人愤慨的是,导演还极力渲染这种自以为是的美好浪漫,让观众错以为爱情要以死为代价才能焕发永恒的幸福之光。
这种唆使人颓废消极寻死觅活的价值观实在不应该提倡,更不应渲染。
没看过日剧原版,虽然嘈点颇多,但不得不说是部用心之作。
不谈布景与后期剪辑等,单是演员表现,毫不做作。
我也怕过。
我也怕过,很多次。
小升初期末考试,大暴雨使气温很低,我不听妈妈劝阻,执拗要穿短袖。
考场上不知什么原因,我拿不稳笔,并且浑身不可抑制地颤抖。
我这样坚持了一整天,直至晚上妈妈下班回来,发现打滚的我。
爸爸还在学校,赶不回来。
妈妈单位的叔叔把我抱下了楼。
送到医院,医生说,再晚一点点,我就要抽过去了,为什么不早些送来。
我有一点偏头痛。
冬天不能吹冷风,夏天也不能再温度太低的空调屋里久呆。
有时候布洛芬也拯救不了我,那就只能去医院挂水。
高一的一次考试,我发烧39度,烧了退 退了烧,有半个下午是自理时间,我要求回家,新来的班主任拒绝了,妈妈打电话表示想接我回家看病,无果。
我就这样捱了三四天,直至考完的那天晚上,我实在撑不住,头痛压迫得我想吐。
我对班主任说,放我回家吧,再不回去我要死了。
晚上十点,班主任终于打电话让爸妈来接,可他们也是有正常工作的人啊,陪我到凌晨,妈妈本就神经衰弱,更是彻夜难眠。
我疼得想吐,根本无法行走,于是爸爸背着。
电梯里,妈妈泪眼婆娑,我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哭了,说,你对不起谁,你跟谁说对不起。
今天凌晨我牙痛到爆炸。
心里一直有人在打架,我就明白,王者打多了会上瘾,其实对人的感情也是一样。
妈妈听到我身体砸床的声音,帮我找了药,那已是将近凌晨四点,我早已坚持了五个小时。
因为不知道药在哪里,也不想伤胃,所以不想吃药。
因为不想打扰妈妈休息,所以不喊她帮我找药。
我太懂这种无声的痛哭为了夏叶康复,柯达说他“想跟世界上所有的神明交易”,这大概是真爱了吧。
当年,爸妈为了我也是穷尽一切办法。
史铁生说,人在面临病痛死亡时,很难不信教。
我太懂那种无声的痛哭了。
看到柯达为了见海里的“夏叶”只身潜水,说不感动是假的,毕竟从前的他都不敢下潜水池,也不会游泳。
刚好QQ空间动态刷出了曾经相恋最为长久的那个人,他发了纹身的腿。
我们真正在一起的三年中,分分合合。
如今走了不同的路,他的身上多了纹身,再也不是那个幼稚得用烟头在身体上烫下我名字的小毛头。
我忘了他,偶尔想起,也只是付诸一笑。
希望他也是,我们不必彼此怀念。
一次相遇,一次告别。
长大本就是件痛苦的事,可我感谢过去的磨难,让我拥有现在更好的自己。
亲情或爱情,我们互相亏欠。
相遇已是不易,务必好好珍惜。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改编自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同名畅销小说,2004年曾被日本导演改编为电影,被称为“亚洲青春电影鼻祖”。
我看的是2015年郭在容执导,欧豪,张慧雯领衔主演,杨紫特邀出演的青春爱情电影。
首先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是这个唯美的名字让我有了兴趣,点开后看到有我亲爱的小雪就是“杨紫”出演,还有蒋勤勤才决定一看的。
而实际上这部片子跟世界中心毫无关联。
影片讲述柯达(欧豪饰)收到了来自于20年前一个包裹。
唤起了他无限回忆,从而令他踏上了重回故乡之路。
跟随着柯达的记忆路线回到了他们的母校,在那段青葱岁月里她们闹,他们笑,他们打架,他们一起上学,一起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的镜头好唯美,让我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十七岁时自己还是很懵懂,哪有男女主角这般纯纯的爱情,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宽的水泥路,一路泥泞,一路磕磕绊绊的羊肠小道。
影片开头遇到危险往海里丢雕像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错觉,这是我看的电影吗?
感觉像是打仗片一样。
然后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切换到柯达和徐浪(高泰宇饰)在看着身穿黄色游泳衣的女主看的目不转睛,笑的纯纯的,浅浅的酒窝看着挺唯美的。
只是女主在一堆穿着黄色泳衣的泳池里,我几乎是没有分辨出来,只是导演给了个撩水的镜头,我才发现了女主。
但是那个场景竟然没有一个特写,不知道男主在看什么乐。
1996年的校服原来可以这么漂亮!
女主房间里竟然有了现在流行的玻璃花瓶的绿植。
夏叶父亲的豪车,徐浪母亲的豪华别墅,竟然毫无违和感的出现在90年代,是个奇迹。
还有那个未来邮局是个什么鬼?
竟然可以知道你现在的地址?
在别墅和墓地的那一段让我感觉是在演惊秫片,有没有?
总是感觉男主的气质和本片的内容有违和感,说不出的怪异。
感觉不适合这个角色,诠释不出那种气质,或许演员本身太阳光,看着太倨傲不逊的感觉吧。
他哭的时候,我总是被带入不进去。
当然故事的情节还是很感人的。
记得前些年看的《蓝色生死恋》看一次哭一次,可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我竟然没有哭,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这种青春校园爱情已经不能打动我了?
在男主写文章在电台播出时,编写的故事中女主得了白血病,那时候我就在想会不会一语成谶?
结果后来女主真的是死了,得的竟然是医学上号称青少年极少有的骨髓瘤,估计导演感觉得白血病的太多了不想重复吧。
整部片子看完,没有什么比较深刻的印象。
看过就过了那种感觉。
也没有什么地方让人印象深刻的,我竟然还没太弄明白男主和女主为什么相爱,俩人就已经爱的超出了生死界限了。
90年代就这么多离婚的了吗?
要说女主的命运真够悲惨的,幸亏有了男主这么一个痴情种子,不然岂不是白来一遭?
被最敬爱的父亲抛弃不说,还得了绝症。
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男主和女主去北京的那一段,徐浪扮演老师却在不停的揪男主的耳朵,跟男主调笑,女主母亲竟然没有怀疑?
不过这个桥段还是蛮接地气的,这种集体欺骗的事情我们上学时候也干过,那时候单纯的朋友跟现在的“朋友”意义已经相去甚远。
影片最后男主也没有到世界中心,而是在浩瀚的大海上站在汽艇的前沿,看到了另外一个夏叶--杨紫,不知道他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哪?
总体来说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种唯美的纯爱生死恋,是我们现代社会极其缺少的。
是我们都渴望的爱情,然而这样的故事我想也只能在电影里诠释了。
故事里,人死了,爱都还在.。
二十年后依然还会去为爱情寻死,现实中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都活着,爱却消失了.别说二十年了,就是二十个月恐怕也维持不了,并且还是这种单纯的初恋了。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上映本身,就是国产电影创造力衰竭的一个表征。
首先,这是一部翻拍片,翻拍自2004年的日本同名电影。
翻拍本身并无对错,好莱坞偶尔也翻拍一些经典剧本,可区别在于,我们翻拍的往往不是什么优秀剧本,并且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像之前的《我是证人》《我的新野蛮女友》,还有正在拍摄中的中国版的《咖啡王子一号店》《Kill me heal me》《她很漂亮》等。
为什么热衷于翻拍?
原因可不是冠冕堂皇的所谓“致敬”,实际上是国产电影原创剧本的枯竭。
有业内人士称,培育一个优秀的原创剧本可能要几年时间,但现在影视工业化速度太快了,完全是快餐化,制作方根本没有耐心等待。
相较之下,翻拍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打着翻拍的旗号,就可以百无顾忌东拼西凑地抄袭,从剧情、人设、台词到背景音乐、后期特效、装饰物件——压根就不担心没有原创的源源活水,早晚抄无可抄。
《汽车人总动员》/《汽车总动员》其次,这是一部中韩合作的电影,国内的演员、国内的制作方,配上韩国的导演。
近些年来,不少韩国导演纷纷来华,像执导过《我的野蛮女友的》的郭在容,执导过《来自星星的你》的张太维,执导过《我脑中的橡皮擦》的李宰汉……这反映的是,国产电影优秀导演的匮乏。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影行业大概缺200个导演。
中国现在一年大概有300部影片上院线,基本上需要300个相对成熟的导演。
但是市场能用的导演大概只有100个,好导演的缺口太大。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边是连一堂导演课都没上过的演员、主持人、歌手、三流作家,纷纷拍起了电影;一边是由外国导演掌镜的电影越来越多。
优秀导演缺口太大,外行人纷纷当起了导演《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便是在这种原创剧本匮乏、优秀导演匮乏的背景下诞生的。
可遗憾的,纵然有前作在先、有“名导”掌镜,其在豆瓣却只得到了惨不忍睹的3.5分的评分。
问题还是出在剧本和导演身上。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日本电影原作,本身就远称不上经典,它是一部纯爱电影,讲述的一对同班男女同学恋爱了,可女生不幸得病去世,男生始终难以忘怀。
现在重看也不免觉得有些俗套和煽情,但在2004年还算情有可原,这就像1980年代的琼瑶、2000年的《蓝色生死恋》,它们毕竟在特定时期开创了一种影视类型和风格。
可老话说得好,“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这都十几年过去了,几十部影视剧都这么拍过,可中国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还是:柯达与夏叶喜欢上对方并且一下子就非你不可至死不渝,两人谈恋爱还是要骑自行车经过长长的林荫道,闹矛盾了天一定下大雨,夏叶得了绝症柯达痛不欲生……这就不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而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狗血,全是可怕的雷同和俗套,一点没有可信的人物动机和立得住的逻辑。
对的,青春恋爱片一定会有这个情节:两人骑自行车经过长长的林荫至于那些我们高金聘来的韩国导演们,几乎都“水土不服”。
张太维的《梦想合伙人》保底3亿,结果票房8千万不到;赵根植的《我的新野蛮女友》票房更是惨不忍睹;至于郭在容,早前的《我的早更女友》就把口碑丢得差不多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终于把口碑丢尽了……这一方面是,那些来华的韩国“优秀”导演,其“优秀”完全是饥不择食的我们捧出来的,像赵根植在韩国就没什么优秀作品,张太维也仅仅是一部电视剧走红,他们与奉俊昊、朴赞郁那种真正的名导差距太大。
至于像郭在容这种有点底子的,在内地影视圈浸淫太久也染上了种种弊病,像《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镜头、打光、配乐、情节推进,完全是停留在10年前,郭在容是没有一点长进。
换言之,我们的中韩合作,只不过是以合作做噱头,韩国影视工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没有带过来。
《我的新野蛮女友》票房扑街总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糟糕口碑和惨淡票房再次验证了:没有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制作团队,“翻拍+中韩合作”也是死路一条。
那些后继者,得醒醒了。
---首发荔枝评论,发表时有改动---
以为剽窃了经典的名字就能够张冠李戴了?然而从剧情到演技的洒狗血注定了本片与原版的天差之别。
虽然我也没看完,但是看到评论像嫌弃垃圾一样就想打个三星拉高平均分,欧豪台词比张慧雯自然,thats all。
郭在容已经快从爱情片经典变烂片标签了
冲着我豪去看的,下在手机里很久了,一直没看。我豪作品不断,表扬一下。只是这样的剧情居然我把感动得湿了枕头。哎。。。。老啦老啦。
30 剧情弱渣了不停笑场。。。
我没看过原版(日版),觉得拍的挺好,眼泪被骗。
负分
好看!
八点档的狗血剧,竟然会有这么一个标签“超好看,主角演技都有很大突破 ”什么鬼
狗血,无聊,幼稚……演技做作,台词低幼,一无是处。曾经拍出《我的野蛮女友》的郭在容为了圈钱堕落到了这种地步。
我觉得很不错的电影 当然没看过原著 因为太有名了 不想看 电影还是给我很多感动
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让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陈铭来演才对啊!
UME华星的购票网站上明明放的是日本那个老片子的海报,结果去看了发现是欧豪跟一个不认识的女的还有邱莹莹演的东西。这算诈骗吧!平心而论没有特别难看,因为知道都是爱情+死人,也不知道这算是致敬还是仿拍。道具和布景感觉缺钱,欧豪把所有的ang发成an。
故事画面都太一般。
喜欢张慧雯的笑,这点就够了。我还看哭了呢!
张慧雯是个苗子,演技还可以,杨紫挺美但特别像整容了,反正就这么看吧,聊胜于无
演员演技都在线,还挺好看的。
阳光很柔和、树很绿、天很蓝、水很清、景很美,人也漂亮
女主都不错
大量柔光的使用,故事情节软糯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