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吴镇宇两个老戏骨,只要有他们这样的人在,香港电影我多少还是会关注,虽然偶尔、偶尔、偶尔才会有让我眼前一亮的影片出现,但还是戒不掉港片的情结。
拍烂了的古惑仔、警察和卧底,到处都是卧底,到处都是鬼,电影变得和现实一样,越来越远的人心,让人们除了相信自己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人可以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生存。
必备条件一:心狠手辣。
吴镇宇就是典型代表,只要他的表情摆在那,你就可以明白这是一个狠角色,延续古惑仔里靓坤的绝技,玻璃瓶爆头。
而且他的死也是因为最终心软害死了自己,可见心狠手辣之重要。
必备条件二:头脑。
打打杀杀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最终解决问题前,需要以手段来让打打杀杀变得容易简单,黄秋生从一开始就忍吴镇宇,在Laughing面前装好人,这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最后釜底抽薪,一网打尽。
而且黄秋生也具备了心狠手辣的特质,因此他毙了吴镇宇……那么黄秋生还缺少什么呢,为什么他也难逃一死呢,见必备条件三。
必备条件三:主角。
对了,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再怎么主角总不能片子放了一半就挂了吧,主角永远被照顾得留到了最后,就算要死,也是在最后,同归于尽啊之类,再蠢的主角,再感情用事的主角,总有如神助。
片子本身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三星。
之所以给4星,不是因为电影的剧情有多么的精彩,不是因为配乐有多么的经典,不是因为内涵有多么的深刻,而已因为秋生哥的造型实在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我给彻彻底底的雷翻了,雷翻了,雷翻了.........
前几日看了最近在TVB很火的Laughing哥的前传电影。
学警里的拉风哥也有不拉风的时候,真是让人惋惜。
“二五仔”的故事在《无间道》之后已无人出其右了,邵氏已多年不拍电影了,这次拉上邱礼涛也只不过是让拉风哥做了双重“二五仔”而已,无它新意。
只不过个中的演员还是让我很有兴趣。
秋爹这次很惊艳,妖到不行。
当警察时就一付哥特式造型,让我好怀念斯内普教授。
做了大佬之后就更是妖中带媚了,眼线加烟薰妆,皮草配裙裤,潮到爆。
看过老黄几年前的唱片封面,也是涂脂抹粉的,但没片中这么有型。
只是没事老和身边的女仔两手摩来摩去的,分不清两人是不是姐妹。
吴妈又演古惑仔里的好人,又是和秋爹配戏,会不会自己也diu一声,嫌香港太小呢!
无间道里的台词让元彪给说了,吴妈只好一遍又一遍的爆那只怎么都不碎的可乐瓶子。
会不会郁闷:大家都是当大佬的,为啥秋妈身边美女如云,自己却搞得跟GAY一样天天和细佬们在一起,自己名字叫座头,不是锉头啊!!!
曾志伟的角色让人严重怀疑叶天成的能力是不是退化了,点解现在的话事人总是在吃盒饭啊!!
真是让人惨不忍睹。
无间道里好歹还穿了件西装,这次更惨,只穿了件背心,还露了点。
喂,大佬,你露两点了!!
好怀念上学时港片里的黑社会天天鱼翅拌饭燕窝漱口的时光啊哪像现在的大佬们,一点生活质素都不讲究,是不是最近在重庆的生意都没了才这样凄凉呢?
Laughing哥的成功因为没看过学警所以没见识过,不过前传里到像过街老鼠一样东躲西藏。
谢天华长了一张富家公子哥儿的脸,实在不适合演这类为生活所迫的角色。
可惜了一个好演员,在前面三位影帝的面前,一点花招都耍不出来,憋死人了!!
谢哥哥,还是回去做纨绔子弟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吧!
名字叫“拉风”的不一定就拉风啊!
PS1:《变节》这部片是追李思捷追来的。
但十三公虽然保留了BT的造型却通篇只有不超过五句台词,令我相当的不满。
人物设计的不停的抽烟可能是为了表现其二五仔身份的纠结,但是导演啊,这样会教坏小朋友的。
PS2:祥仔的阿九太不河蟹啦!
一出来就打人,香港警察真是思想落后,应该像我们的G.A好好学习。
PS3:还是最喜欢邱礼涛的《性工作者》系列。
无间系列都略差一着。
总结:剧情一星,台词一星,演员前两位就值三星,最后得分:两星半
65/100看完这个电影,我发现座头是一等一的好男人。
座头的妹妹也是死的很惨,如果说没有看透一个人或者说这个人不好真的害死自己还有家人一起扑街。
黄秋生里面的表现有点离谱,首先是他的设定,很娘,还有很多妹子。
这些跟着他的妹子有两个还是挺不错的,有脾气有对白。
结果就是我看不懂的就是变节。
确确实实我更加原因相信会变节的人,因为很多人遇到不公平的时候就会容易变得黑。
不相信光,不相信希望,不相信制度。
laughing就是好例子,最后谁都不信,又有很多人帮他,新的轮回就开始了。
一部《无间道》让“二五仔”成为光荣传统,两大影帝一起演绎既伟大又纠结的“二五仔”生涯,可歌可泣,大获成功。
“二五仔”的形象既然深入人心,此后的黑帮电影也就照搬照抄,导致这几年的一系列黑帮电影,廉政题材,全都少不了“二五仔”。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二五仔”的存在也是很必要的。
职场上没有“二五仔”,老板怎么能离间员工,政党里没有“二五仔”,老百姓怎么有热闹看,生意场上没有“二五仔”,又怎么重新结交狐朋狗友。
从历史上看,“二五仔”也是有传统的,蒋干不盗信,赤壁都烧不起来。
“二五仔”人人痛恨,但也人人欢迎。
《变节》根据TVB今年大热的电视剧《学警阻击》衍生,laughing哥形象成功地从小屏幕搬到大屏幕。
大概是担心电视剧主角撑不起台面,又邀请了黄秋生和吴镇宇加入。
这两位都是黑社会专业户,看多了黑帮片的,看到他们就像见了亲人。
虽然是驾轻就熟的角色,两位的表现仍然有惊喜。
片中最有特色的,是他们在酒楼的那场骂战,既简约又华美,既骠悍又玲珑,酷到极致是可亲,骂到深处始轻盈。
这部片的内容很有点《低俗小说》里那股幽默劲。
laughing哥本来是黄秋生的小弟,被黄秋生要求到警察堆里卧底。
没想到去当警员时又被元彪看中,安排到黄秋生身边当卧底。
一个正常人要当卧底已经是够纠结的了,没想到当了卧底后还要再当卧底。
一个人连卧两次是很累的,也容易晕,聪明如laughing哥,在华丽丽变化的形势面前,也搞不清楚到底要卧哪边。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卧底实际上是“二五仔”的学名,而“二五仔”是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的。
这一点可以由他的老大黄秋生为前车可鉴。
故事告诉我们,原来黄秋生当年也是一名警察,被安排到黑社会去卧底,任务完成后,总是遭队员猜疑,最后为排脱“二五仔”的嫌疑,索性当黑社会去了。
怎么黑社会就如此容易同化呢,是不是像《黑白森林》里说的,由白变黑容易,由黑洗白难?
感觉上是黑社会更认同“二五仔”的存在,反正到处都是二五仔,就看谁比谁更二了。
所以黄秋生不介意laughing哥两边卧,重要的是看关键时候你帮谁,但警方就不同,因为在猫抓老鼠的游戏中,警察是一定要当猫的。
TVB今年大热的“柴九”在片中扮演了一个不甚可亲的角色,坚决不给“二五仔”生路。
当年间接刺激黄秋生的出走,今天同样痛打第二代“二五仔”laughing哥。
“二五仔”在电影中从来是不可能得到好下场的。
这是一个悖论,假如是一个好结局,观众会起哄,怀疑电影弘扬“二五仔”精神,但是看到不好的结局,观众又会一边抹眼泪一边说,为什么安排得这么惨。
一部以“二五仔”为主题,将“二五仔”正述,反述,推理述,演绎述的电影告诉我们,“二五仔”不是那么好当的,首先你要选对老板,其次你要选对时机换老板,第三你要明白,就算做对前面两点,也不能保证你有好下场。
第四,第五……总之,电影里已经说明了有关“二五仔”的一切可能。
这是一部集“二五仔”于一切的大成者,假如还有电影把“二五仔”演绎得更复杂,更纠结,我也不愿意看了。
因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要了解前三点已经足够。
本来总体只值两颗星,加上一颗给吴镇宇。
当初看学警狙击的时候,觉得编剧脑袋里一团浆糊,无间道,门徒,卧虎啥的都模仿了个遍,也模仿不出所以然。
难得还有个谢天华的laughing哥能脱颖而出,虽然这个人设早在好几年前的港剧,比如卧底神鹰啥的里头就出现过,但近几年随着港片港剧的没落,这样一个人设也有了出头之日。
不算创新的人设,难得谢天华有戏。
因此还是很期待这部前传的。
但是,终归还是失望了。
情节简单,实打实,这很好,但是整个脉络过于简单,以致最后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
人物不错,我刚看到演员表的时候,知道不管戏如何,人物应该是塑造得不错的,黄秋生,吴镇宇,谢天华等等。
吴镇宇不管演什么都很抢戏,这几乎是每一部他的作品的特色。
不管他是领衔主演的第一位,领衔主演的第二位,还是联合主演的第一位,联合主演的第二位,还是最后一位,他的戏,永远充满了教科书般的一个词:气场。
这部戏让我感觉平平。
唯独在座头哥的暴戾和他的兄妹情深之处,让我唏嘘了一阵,他对妹妹的疼爱和包容完全和他的暴戾能融合得相得益彰,丝毫不做作,合情合理。
吴镇宇从来就可以让他的周围都笼罩在他的气场之下。
静可以于尺寸之间斡旋天下,动可以方寸之间暴烈天下。
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在乎之前多少剧透都能让我看电影的人,是因为我更迷恋或者说看重演员本身的演绎,人是有血有肉的,有的演员说演员很被动,被动得接戏,按剧本演戏,殊不知,剧本永远是死的,而演员是活的。
演员的眼神,气场,感觉,是剧本永远不可能一五一十描述出来的。
是谁说的,我演过烂片,但是没演过烂角色。
这样的演员格外上等。
谢天华在本片中类似串戏的,他的戏不差的,但不知为何,在这部电影中反而弱得狠,不知是气场问题还是编剧有意而为之。
黄秋生不说了,我更喜欢一哥旁边那个女人,很有调调。
嗨,MM乃叫咩名字啊?
下次一定多多关注
这片没多大意思,如果没看过电视剧,只是奔着演员名单去的,剧情实在很薄弱,薄弱到卧卧卧狂卧一阵,满地开花的卧底,徒增许多乐趣。
如果是看了电视剧再去的,又没多大意思,差不多处于和电视剧平行世界的前传,Laughing和Laughing哥一点都不像。
而且名字叫成这样其实和梁笑棠感觉又没什么必然联系。
我看了一部电影,只有结尾陈键锋出现那几秒让我觉得很是欢愉- -|||
一1997年之后,香港出品的具有纯正港味的电影越来越少,大部分港片(其实是合拍片)因为要打入内地市场,不得不作出调整甚至妥协。
“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波德维尔语)的港片日渐式微,坚持制作纯正港片的导演越来越少,杜琪峰无疑是其中最难得者,他有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不惜放弃内地市场。
邱礼涛是另外一位坚持者,他近10余年导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谈》、《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头七》、《Laughing Gor之变节》、《雏妓》、《选老顶》、《失眠》等片,都港味十足。
下面主要以《Laughing Gor之变节》为例来谈谈香港电影的“茶餐厅之味”。
邱礼涛是个快枪手,一般短短几个月就能够拿出一部作品来。
邱礼涛也是一个“杂食”的导演,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拍过。
许多人竟然因此骂邱礼涛为“烂片导演”,似乎数年磨一剑并且把一种电影类型坚持到底就能够不拍烂片,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其实,影片的好坏,跟制作的时间和归属的类型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看过邱礼涛导演的十余部电影,平心而论,经典之作确实少见,但这些作品大都在及格线以上,离“烂片”还有很大距离!
我反而很佩服邱礼涛导演,他的工作效率在当今的香港影坛鲜有人能够望其项背,而他操刀的电影若论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
二总的来说,《Laughing Gor之变节》不能说是一部出色的影片,剧情布局、人物塑造都有很多漏洞,这部影片在制作上也略显寒碜,让人记忆深刻的场面欠奉。
《Laughing Gor之变节》的优异之处在于其纯正的港片特色。
影片的节奏很快,每场戏之间几乎没有过渡,让观众完全没有放松的时间。
邱礼涛还通过大量的闪回镜头省略了很多交待性的戏,这在加速电影节奏的同时,也跟观众玩了一下悬念。
影片的剧情其实是非常过火的,各路人马聚焦在Laughing Gor身上,各有打算,于是,规则、利益、情义、爱情等因素交汇在一起,热闹非常,尽皆癫狂。
仔细追究,我们自然发现剧情有很多交待不清楚的地方,比如Karen为什么会爱Laughing Gor爱得那么死心塌地?
又比如一哥离开警队之后是怎么成为大哥级人物的?
这些内情,都会让观众十分费解,但港片就是这样,不求完善,但求过瘾。
《Laughing Gor之变节》正是无视所谓的剧情合理性,才能够做得那么尽,拍得那么好看——若面面俱到,很容易落得画蛇添足、败事有余。
如今的很多港片,都能够看到内地电影人的参与,而《Laughing Gor之变节》之为纯正港片,还在于它是一部完全由港人制作的电影。
影片中追车戏、打斗戏、枪战戏,几乎都是典型港片的类似场面的再现,这些戏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让我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从而无限缅怀那个港片纷呈的时代。
而演员的表演,因为没有内地演员的参与,不存在表演方式的互动,也就不会有变味的感觉,完全是自然而又夸张的表演方式。
黄秋生、吴镇宇和他们的小弟们更是把我们又带回到那个“古惑江湖”的时代。
三《Laughing Gor之变节》是一部前传。
谢天华在TVB剧集《学警狙击》中出演Laughing Gor一角,该角色火爆荧屏与网络,Laughing Gor一时成为网民景仰之真心英雄。
TVB看到这样的盛况,自然知道有利可图,于是,《Laughing Gor之变节》提上日程。
网民的热情是有时限的,要在他们的热情降温之前捞一票,自然得让快枪手来抢拍(邵氏公司当年常在与别的电影公司打擂台的时候以此招制胜)这部前传,于是,邱礼涛在《学警狙击》落幕仅半年,就拿出了这部《Laughing Gor之变节》,顺利地帮邵氏公司捞了一票。
由于制作《学警狙击》的时候,是没有想到要拍前传的,所以,《Laughing Gor之变节》的剧本并不容易写。
Laughing Gor盛名在外,他的前世今生要是讲不好,很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票房惨败,骂声震天。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电影,对Laughing Gor的身世的叙述虽然勉强,但貌似还说得通。
而且,我们从电影中可以看到,Laughing Gor实在是命运多舛,女朋友死了,在警察局和黑社会两头不是人,最后只能在卧底这条路上一路走到黑,他作为悲剧英雄的结局在此已经埋下伏笔。
对卧底的悲剧命运的描述,邱礼涛已经不是第一次。
2006年,邱礼涛导演的《黑白道》讲的是一个重返警局的卧底最后被逼死的故事。
《Laughing Gor之变节》的整个故事的概念可以说跟《黑白道》是一脉相承的。
在对卧底的内心挣扎的描述方面,《黑白道》要更为详尽一些,但说到卧底这份工作的残酷性,冼Sir最后给Laughing Gor两条路走的那场戏,Laughing Gor一语就道破了。
作为一部没有先兆的前传,《Laughing Gor之变节》勉为其难地完成了对Laughing Gor的前世今生的阐释。
这个阐释当然是不尽人意的,但也已经差强人意。
四这部影片的名字叫“Laughing Gor之变节”,而“变节”在这部影片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黄秋生的履历是:警察-卧底-警察-古惑仔,他最后从警察“变节”为古惑仔。
而Laughing Gor的履历是:古惑仔-警察-卧底(双重卧底)-卧底(警察),他最后成功洗底“变节”为警察,他虽然身在黑社会,却是一名真警察。
最后的“变节”者是通过枪杀原先的“变节”者而成功实现“变节”的。
从道义上来说,Laughing Gor射杀自己的“大佬”,是要遭到唾弃的,但他别无选择,唯有如此他才能拯救自己。
Laughing Gor最后成为一名悲剧英雄,说明他在“变节”之后,成了一名忠诚的警察,而他作为双面间谍的那段往事,变成了他的做出人生抉择的成长过程。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Laughing Gor之变节》这部影片的一个出色之处,它没有美化一名悲剧英雄的前世今生,而是真实再现了人性的复杂。
五在丰富繁杂的香港的饮食里面,山珍海味固然诱人,但最能够体现香港特色的却是无处不在的茶餐厅。
茶餐厅的美食不及酒楼丰盛,也不像西餐那么讲究品位,但它却是每一个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味道深入每一个香港人的肠胃。
我以为,纯正的港片,如茶餐厅之美食,尽是茶餐厅之味!
茶餐厅的消费是非常大众化的,而纯正的港片也大多走快餐路线,如果港片偶尔让你有吃上大餐的感觉,那是因为料好、厨师好,而不是因为档次有了多大的提高。
《Laughing Gor之变节》说到底也不过是一道电影快餐,好在用料还过得去,而邱礼涛的厨艺也不失水准。
像《Laughing Gor之变节》这样的纯正港片,本该如茶餐厅那样在香港遍地开花,如今却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品种了。
这实在是港片的悲哀!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称,港式茶餐厅在内地的市场是不断萎缩的,这是内地餐饮业越来越丰富和多元之下的必然结果。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娱乐消费的主力军,所谓纯正港片的粉丝也在不断流失,香港电影中的“茶餐厅之味”恐怕也会逐渐消失。
知道laughing哥当然是在《学警狙击》中那个表面玩世不恭见风使舵嚣张跋扈的小子潜藏多少能力我恨陈键锋一枪打死了他看laughing gor之变节之前我一直在想这个变节到底是褒是贬我不忍心看一个我心目中的英雄变得堕落一面是腐朽的很社会奢迷,堕落。
一面又是正义的执法对于他怎样都是变节...因为哪一面都属于他的生活。
而对于谢天华,这样一个角色给了他或多或少的转机人们对他的爱变得越发的多。
这个1967年出生的男人似乎就此有所变化了在TVB42周年电灯时他的位置靠前面了靠中间了他越来越成功了他一定很努力他也很有实力他是laughing哥他是谢天华
趁着laughing哥热(对于我个人来说,反应很迟钝),把laughing哥的大电影《laughing gor 之变节》也看了。
令人失望的是,laughing哥完全被黄秋生和吴镇宇压住了,也沦为了配角。
laughing哥演电影,气场还是稍弱了。
不得不说港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片很像是《无间道》和《古惑仔》结合的怪胎,而且还是TVB演员的大联欢。
导演很喜欢通过故弄玄虚来引发扣人心弦的效果,结果没玩好全玩砸了,拍得一团混沌。
黄秋生的演技还是很棒的,这片都有点像描写他的心路历程。
(画外音:可怜的laughing哥沦为配角!
)黄秋生也同样是卧底出身,恢复身份后在警队里得不到尊重和认可,索性直接去混黑社会。
从此造型多变引人注目,批个毯子时还以为卡扎菲附体。
黄秋生的故事同样值得回味,他究竟为什么从警察变为卧底,又恢复警察身份,又直接做回古惑仔。
也就是因为信任二字吧。
与造型妖娆的黄秋生相比,吴镇宇低调点啦,不过还是延续神经质的演员本质。
他对妹妹的感情还是值得写一写的。
给妹妹的寿包和红包还是挺感人的。
人的感情真是难说,他自己是古惑仔,却不准妹妹和古惑仔在一起,因此而痛打laughing哥。
后来在妹妹以死相逼之下同意了他们私奔跑路。
最后为了给中枪的妹妹挡枪而死在了黄秋生枪下。
他们这兄妹情都比laughing哥的爱情感人多了。
黄日华长了一张极其正义的警察脸,却丝毫起不到推动剧情的作用。
黄德斌在里面就是打酱油的,偶尔发个线报,然后中枪了才说出自己是卧底,也没太看明白他卧了点啥。
黎耀祥更是一个很挫的角色,很不招人喜欢。
如果说黄秋生再次混黑社会,他这种人就是推黄秋生上路的人。
一群男人中,吕慧仪饰演的一哥女友还是非常出彩的,跟几个影帝飙戏都毫不怯场。
她长得总有点舒淇的味道,却更美。
相比之下,laughing哥的女友就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像个道具一样。
该出场时出来,挂了就领盒饭了。
她和laughing的爱情也有点奇怪,这个男人到底哪里值得她连大哥都不要了,缺乏剧情铺垫。
片子再烂,也总有吸引人的地方。
laughing哥逃出医院后为了躲避别人的追杀,打昏了一个警察并且换上其服装。
一个孩子给laughing哥敬礼,他也回礼。
那一刻,laughing哥的内心一定是感慨万千的。
laughing哥一瘸一拐地到病房探望洗sir,病房门外的一幕和一句“洗sir 一定没事的。
”还是挺让人泪奔的。
影片最后laughing哥调戏吴卓羲和陈键锋这两个小警察,恢复了laughing哥一贯的风格。
就是那个斜偏分是在难看了,有必要把laughing哥搞得这么非主流和杀马特吗?
他又不是第一次出来当古惑仔,大佬总有大佬样啊!
0.0
从头到尾没有一秒钟是新鲜的。
只有秋生镇宇祥仔可看
导演太聪明了,最后把小吴放出来,不加星对不起俺鸡动的心啊~
开始的字幕中看到动作指导是钱嘉乐,我就有点担心,果然打的够差劲
整个laughing系列看反了。
这部片教育小孩子们做什么千万别做卧底~·~
近年来想从港片里看到惊艳之作是越来越难~~
身份太多了,要明白起来很难啊,走的还是前辈的老路。
还不错,虽然有点俗套,但还不错。
。。。
不是爲了laughing我才不看呢…
小儿科之作,浪费一堆老戏骨
黄秋生和吴镇宇每次都是死的结局……
在长途车上被迫看的。
谢天华
看完了觉得是恶搞无间道。。。。每一个人倒下的时候我都怀疑他们要说-我是差人。。。
laughing哥从刘建明变成了陈永仁,最后吴卓羲和陈键锋的客串是亮点。
一黑到底的剧情,卧底在黑白之间的挣扎,很有几分港片黄金时代警匪片的感觉。谢天华的laughing哥初具气场,黄秋生吴镇宇两个老大坏得特别有魅力。 熟悉的镜头感及叙事节奏,再加一帮TVB熟面孔,全片就是一缩短版的TVB剧啊!
香港影视桥段已经老到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