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看完整部电影,只想用冷淡两个字来评价。
构图并不精美、甚至让人怀疑根本就没有经过专门设计的镜头、颜值和演技不能再一般的演员、单一的机位、太过日常的剧情、场景转换时死板突兀的硬切。。。。。。
关于这部电影的不足,我能用故意挑刺的苛刻继续不停地列举下去,但是,但是,至少它真实不是吗。
真实到AV尺度的做爱镜头因为没有特意设计过画面光线和构图而没有了一丁点色情和情欲意味、真实到男主角对说不出爱的秀婷可以转身就走、真实到他对并不爱自己、在结尾还是选择了离开的孙娅也能做到不执着追求。
电影完全没有很夸张很玛丽苏很超乎常理的狗血剧情来刺激脆弱的、为了暂时逃离现实才去观影的观众者的心。
所以冗长,所以难以忍受。
对电影里反复出现的台词还是很印象深刻:"尽管做人很困难,但是也不要变成野兽。
"对它印象深刻当然是因为导演过于明显的反复强调。
前公司老板在他失意决心离开之后劝诫的这句台词,被他原封不动地强加给了别人:他的好基友、他并不爱却还不想让她和别人上床的秀婷。
但是最后的最后,他才是那个因为失意用谎言骗女人上床来满足短暂欢愉、麻痹自我、心理畸形的真正的"野兽"。
韩文电影原名并不是《生活的发现》,而是《转世之门》,一个关于蛇和公主的讽刺故事,或许是导演蓄意的安排,故事的结局和电影的结尾高度契合。
突降的大雨下,男主角最终还是没能等来那个同样用谎言包裹的承诺,没有等到那个只有过床笫之欢的他看似深爱的女人。
电影讲了一个好故事吗,好像并没有。
电影高度刻画出来的,只是一个既真实存在于生活中、又真实存在于荧幕上的那个再平凡不过的,他。
电影韩语名直译是生活的发现,但是英文却是旋转门或是忆起旋转门之际。
电影最重要的信息是蛇与公主的传说。
蛇代表纠缠和执着,是欲望无法达到之时变成的野兽。
电影是男性视角,导演很真诚地解剖了这个视角下的男男女女情爱观/生活态度。
贯穿整个片子的“尽管做人很困难,也不要变成野兽”,先是在女1身上出现,主动示爱,纠缠,伤害到了男主的朋友。
第一场雨,没有给男主带来顿悟,只是让男主穿上朋友的衣服,暗示身份的替换,男主将在下一段关系中受伤。
女2和女1同样因为各自的原因爱慕男主,但是不同的是女2顾及婚姻/道德,没有女1之主动姿态,反而让男主欲罢不得。
第二段关系中,男主不仅在行动上,也在寓言上成为了蛇/野兽。
大雨袭来,在女2如同寺庙的门前,无法前进,只能回头。
女2家门牌25号和第一段划船的类似女2丈夫的船25号呼应,似乎也在说,每个人都有婚姻/道德难以约束的欲望,有些人放不下,只能苦苦纠缠,成为雷雨之下落魄的蛇/野兽。
结构的魅力弥漫在洪尚秀的电影里,细细品味,总有顿悟,仿佛宿命,又似轮回,日常生活的细节由此及彼,由你及我,亦如女人们的字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天下大同,却又各不相同。
简单的人物,缓慢的镜头,看似无关的情节,洪尚秀的电影不是谁都能接受,但肯定是有风格的。
影片借由一个落魄男人和两个女人先后发生的故事,同样的肢体动作不同的态度,剖开男人情欲与情感的分离。
第一个女人紧紧追问也没等到“我爱你”,他对第二个女人却脱口而出。
不能装在心里的,纵使再热情的爱慕也等不到清早的执手相握,留下再美的照片也会被随意舍弃。
《生活的发现》里有许多闲笔。
小女孩被面包车的门夹到手、湖上踩鹅船时两个陌生男人间的借火、蹲在地上观察一只鹅……诸如此类的片段有些跟后面的情节有关,有些就是拍了放在那里。
这些闲笔里显露的是创作者的自信,也是炫耀。
我想这么拍也就这么拍了。
安排男女主角散着步,走进院子里算命。
几句定论,两种命运。
前后两段,情节、台词、性爱,相似的重复,区别无非是主动与被动,“我很喜欢你“和”我爱你“,但不管爱不爱,都有一场大雨等在前面。
影片一开始就让作为演员的金俊淳在事业上跌入谷底,在离开公司的电梯里,同事甚至提醒他不要变成野兽,而这句话在之后却被他当作警世名言送给了女人。
洪尚秀的作品时常会出现相似与重复的结构,而在重复的故事或场景里又会设置不同的状态与言行,就像大家来找茬一样,这种剧作风格的代表毫无疑问就是《这时对那时错》了。
而本片里前后邂逅两个女人,一个女人在酒足饭饱后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即使女人的追求者,也是金俊淳的朋友就在门外,他们仍然毫不顾忌的接吻,而后一蹴而就的上了床。
但这段关系金俊淳一直是被动的,最后他选择了离开。
第二段关系始于火车,认出自己演员身份的女人一直表现出旧相识的状态,再加上高颜值,于是金跟踪到了女人的家,在女人一家人怀疑与敌视的注目下和女人见了第二面,要了电话,随后开始了约会并做爱。
原来女人之所以认识金是因为金曾经也曾跟踪过她,并用同样的方式搭讪约会.......然后金通过女人用手给脸扇冷风的动作记起了这个女人........第二段邂逅通过对话里的回忆进行了相似的重复。
如今女人一家为人妻,丈夫干着体面的教师工作。
金与女人做爱时技巧高超,两人整日翻云覆雨,可当金偶然见到女人的丈夫后,他却阳痿了,他说他不再需要性爱了,这似乎是类似于爱情从性爱中提纯升华的状态,真正的坠入爱河,并且他还希望与女人同归于尽,死在最纯洁的爱情里。
这一段让我想到了《剧场前》........就像《这时对那时错》一样,重复的结构里有差异却也有相似,在算过命之后,女人说要金原地等她回家拿钱,可女人再也没有从家里出来,金站在门外,雷电交加,最后他就像传说里的那条蛇一样逃掉。
洪尚秀的电影里男女性爱和情欲与他们是否单身无关,多数时候道德观念是被搁置的,但他又总会让人物回到现实,就像第一段邂逅时没有结果一样。
生活的发现,发现了什么?
金俊淳发现了自己除了会做爱与被爱上之外,还发现了自己能爱并爱上了。
可是那又怎么样。
爱我的人我不喜欢,我爱的人不喜欢我。
这是生活的发现,还是生活的玩笑。
“就算生活再累,也不要做的畜牲。
”这句话在片中重复了三次。
可是那又怎么样。
我们知道的哲理再多,我们依旧是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其实大家似乎都一样。
金俊淳对秀婷态度,不正是秀婷对她男友的态度,而且也是孙娅对金俊淳的态度。
这似乎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同一存在。
人可真可怜,命运可真奇妙。
难怪:人类一思索,上帝就笑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既不是忧伤的情欲也并非错位的爱,而是对于男女之爱清醒而悲观的审视而已。
千百年来,爱被装饰成最华丽的借口,大规模运用。
其实呢?
世间男女,男的绕来绕去心思所及,还不是为了个情欲,女的选来择去寻寻觅觅,还不是对现实的一个求靠,而已而已。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发现!
洪尚秀的高度,由你来发现。
秋相美的高度,都在胸上,还有那和美传统的脸。
洪尚秀的电影让人感觉不安。
他往往拍摄的都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吃饭,走路,聊天,在这些繁杂的不知所谓的叙述中,展示给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以此为背景,来反映男女之间那最不可言说的小心思。
洪尚秀往往以男人的视角来展开画面,或怯懦,或猥琐,或纠结的男主们,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洪尚秀对男人的不认可。
或者说,他是对生活的不认可,某位影评人说过”洪尚秀电影的唯一缺点是:看不见一丝阳光。
”很多镜头都是在吃饭,饱暖思淫欲,男女的饭桌,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就像运动前热身一样,必不可少。
但饭后的男女之事,却只是一种需要,就像人必须要不定时的排泄一样,没有任何其他意味。
他的电影里面的男主,很多都是沉溺流连于这种不期而遇的两性关系中,这是一种不需承担责任的旅行,偶尔的逃离固有的生活以外,做一次精神和身体的放松。
我不知道这是生而为人的本性,还是男主不成熟的体现,他们似乎都在逃避稳定的情感关系。
虽然我觉得,这是人的本性(对未知的好奇,对固有的厌倦,对新鲜的追逐),但我仍希望这是一个人不成熟的体现。
有些忧郁一开始就注定。
浪花的奔涌,只是让忧伤入髓更深。
洪常秀第四部长片,《生活的发现》,不再像前三部那样借助显眼而精巧的结构揭示生活真相(结构更隐蔽了)。
镜头始终跟随一个人。
这让观众陷入沉浸式体验。
这个人是个男演员。
他坐在出租车内接到多年不见哥们从外地打来的电话,说他身边有位迷妹,疯狂喜欢他演的电影。
邀他去玩。
他不太在意这来自边远地区的迷恋和热情。
但很快他又踏上旅程。
因为电影公司导演告诉他,为了更好票房前景,公司下一部电影不由他主演。
哥们所在是个偏远地方,在一间农舍接待的他。
哥们显然跟他关系不太紧密,多年后才听说他以前是个猎艳高手。
他淡然回应。
散发出更富性魅力男人的自信与淡定。
从电影叙事层面,这个信息,埋下后面系列故事的伏笔。
第一个不谐音符出现在有陪酒女的酒吧。
喝多了的陪酒女逼着他也脱光(她已全裸),这令他难堪,拂袖而去。
心情差到想路上拦车当即返回汉城。
哥们出来劝他。
在屋檐下,喝多了的哥们抱着他安慰他,结果自己哭了。
这是洪常秀电影的绝妙一笔。
毫无预警地,宣告大家都活得不易。
不废话,不陷入累赘铺陈。
他安慰哥们道:“尽管做人很难,还是不要成为野兽。
”这是他前面去公司找导演发飙时,导演对他说的一句话。
此刻他讲给哥们,后面他还会讲给被他伤害的女人。
这是在暗示,在此艰难时刻,他正在变成野兽(一种语言与实际之间的间离,电影的反讽效果)。
电影接下来安排他们去游览当地一个寺庙,但走到中途放弃继续前行(因为哥们在景点碰到自己不想再看到的熟人,这也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借由哥们之口电影讲述了寺庙里转世门的典故。
说是唐朝一个公主爱上一位平民,皇帝大怒把平民杀了。
平民转世变成一条蛇继续纠缠公主。
有一天,公主走到这道门前,借故进去有点事,蛇在外面等,公主却再未出来,而天下起大雨,蛇受惊吓逃走了,公主由此摆脱纠缠,故名为“转世门”。
这个传说勾画出这部电影的灵魂(本片英文名为“转世门”,韩文名则为“生活的发现”),这是一个现代转世门的故事。
正是由此电影构建出两段式隐蔽结构(电影用7个标题分割了内容)。
但乍一看就是个镜头跟随着主角旅行的生活流电影。
正是隐蔽的结构决定着电影的流向,并让观众在观影结束之际获得感受的升华。
而其鲜活生动的细节,与生活别无二致的真实表演,以及时而穿插进来的偶然因素,就像布满屋墙的植物,让电影产生奇妙的直观体验。
从景点返回后,哥们带他去见一位女性朋友,她舞跳得好。
她在自己工作室秀了下舞技,随后,三人在湖面上划船。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附近一只船靠近他们,里面坐着一对男女,中年男子很斯文,像个知识分子,向他们借火抽支烟。
点烟后道谢划走。
这个细节让我感觉洪导喜欢捕捉一些生活随机情景,以让观众获得电影中角色是真的在生活的感觉。
而不只是导演意志下一颗机械的棋子。
电影看到后面发现,这是一处关键性巧合元素设置。
那对男女的游船身上印着编号25。
此场景一闪而过。
划船场景中我们能感受到哥们的美女朋友对主角显现出来的含情脉脉。
虽然他们才见面不久。
我们被此吸引。
这几乎是对主角性魅力的直接展示。
前面哥们提到听说他是个猎艳高手,在此有了苗头。
在餐馆吃饭之际,哥们离席了一会,留下美女跟主角。
而她,热辣辣地看着他。
气氛有些微妙。
突然她提出,我们可以接吻,来打破沉默。
这简直是突然一击。
这女子的热情奔放,形成一股强大冲击力。
我不禁想,这小子,虽然事业受挫,桃花可不见少。
他们立刻投入接吻。
深吻了一次松开后,他又补吻了她一下。
这个补吻动作显得非常真实。
表示这女人确实对主角构成吸引。
离开餐馆开车回家之际,美女下车时趁着醉意,当着哥们的面,希望主角也随她一起下车。
这不禁有点雷人。
美女的主动令人诧异。
但并不显得虚假。
主动的女人有格外杀伤力。
他犹豫了下后下了车。
哥们连招呼都没打,汽车呼呼着驶离。
二人沿着夜晚街道溜达了一会。
他们觉得有些尴尬,担忧哥们会多想,甚至杀个回马枪。
但这个夜晚就是用来成全他们的。
他随她回到家中。
即刻投身疯狂的性爱。
他的床上功夫令她迷醉,一边享受着强烈快感,她一边感慨道,你这床上表现,哪个女人不为你发疯!
艳遇推进如破竹之势,对爱的索求也是迅疾的。
女人很快问他,你爱我吗?
并告诉他,自己早就爱上他了,期盼着见面这一天。
原来,她就是那个迷妹。
至此,前面她那令人诧异的主动热情显示了更合理动机。
但这个女人显然心思有些简单,以为这样就可以谈爱。
她确实代表着这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一些爱得热烈而心智简单的女人。
认为美好结合自然代表着爱情的诞生。
失落也就是必然的。
我们的男主角虽然顺其自然地就脱了裤子,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心中还没产生足可形容为爱的情感时,是不会说爱这个字的。
他是个浪子,却不欺骗女人,不制造幻觉。
女人顿时失落了。
第二天再次与哥们聚面时,她又暴露了心智的简单,以为编个谎真的能蒙混过关,主角则感觉到哥们深藏的恨意。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尴尬。
第三天哥们甚至失踪了一天,将主角独自扔在弟弟与弟媳打理的农庄。
她的电话倒是打来不止一次。
追索爱。
爱而不得的痛苦。
挣扎。
纠缠。
她变成了那条蛇。
但他并不为所动。
她甚至说,我现在正与一个男人呆在房间里,他正在洗澡,你知道那是谁吗?
他提了哥们的名字。
她说猜对了。
他挂了电话,心中更加鄙视这个女人。
他终于要坐长途车离开了。
哥们到车站送他。
不久,她也出现了。
还递给他一份礼物,及自己的照片。
背后写着肉麻的情话。
难以自抑的、透露出些许愚蠢的、无望的爱。
哥们尴尬了,走出候车室去抽烟。
他撇下她,追哥们去。
这样一场相聚,以及这段意外情感插曲,就这样尴尬结束。
至少两人受伤。
他在火车上把玩着照片,将其顺手送给了一位夸照片上女人漂亮的陌生男子。
然后起身去了别的车厢。
换车厢、落坐在一个新的座位上,宣布旧故事彻底结束,而毫无停顿地,洪常秀为观众拉开了新故事帷幕。
旁座上坐着的女人,转过头看了主角几眼,对他颇有兴趣的样子。
这似乎又是主角见神杀神见鬼杀鬼之神奇魅力的显现。
说来奇怪,看到这个地方,依然感觉到故事是可信的。
似乎正合了那句“商场失意情场得意”的中国谚语。
其实,这段偶遇故事后面,导演又设置了一个惊人巧合。
巧合作为一种戏剧手段,确实可以为本就平淡得跟生活一样的故事增添不可思议的魅力。
但这极度考验导演的处理功力(包括演员表演的可信度)。
弄好了是西施,没弄好就变东施。
洪导的电影场景传递出不可思议的真实感,因此当巧合被呈现后,观众不免也会惊叹一下,呀,世间居然有这么巧的事,而不是反过来骂道,导演你就瞎鸡巴编吧。
这第二个女人显出了有别于第一个的美感。
一种更阳光更知性的美。
读过主角手上那本书,还看过主角看过的电影。
一位资深文艺男青年遇到这样的女青年会是什么感受,不太难想象。
主角在这里依然是被动的。
他是被饶有兴趣的目光打量的对象。
他没有显出猎艳者的油腻。
这能令观众对他平添几分好感,并共情他的处境。
他几次拿起手中书来看都被她打断。
于是他请她去餐车喝两杯,作为顺水推舟的艳遇起点未尝不可。
但她偏偏又拒绝。
并不想上钩的样子。
这令他有些郁闷。
他们只是有一些简短聊天。
她是直接喊出了他名字的,因为她看过他演的电影。
她告诉他自己的名字,但表现得只是因为碰到一位名人而有点兴奋的样子,而并不愿有什么发展。
她提前到站下了车。
他一人落寞独坐。
忽然她又出现在窗外,跟他打招呼。
这是一个转机。
他赶忙冲下车去。
然而她告诉他,只是想跟他道个别。
说完转身离去。
这个女人真是太会折磨人了。
(男)观众也有点气愤她这样玩弄我们的主角。
他将怎么办呢?
回到车上吗?
他显然心有不甘。
他被撩拨起来了。
这种滑到手指边却未得到的美,一旦错过,估计会遗憾许久。
况且,我们的主角也许心头升起了更强烈的情感。
前面那个女人索要的爱,他不想给。
但眼前这位显然更能激起他的爱意。
我们的洪导对男女心思细微之处真是有魔鬼般的拿捏水准。
这段火车上偶遇戏真是精彩无比。
观众简直也期待主角能继续抓住这份偶遇缘分。
他作出了行动选择。
没有上车,而是尾随她。
一直跟踪到一个巷子深处,眼看着她走进自己家门。
得知她确切住址后,他在这陌生小镇上找了间家庭旅馆,住了下来。
导演还给主角设置了在小镇上待得并不愉快的场景。
在小店吃面,因为眼光朝向一个女食客,遭到同桌男友的粗暴恐吓。
这也令我们对他接下来的遭遇是喜是忧捏着把汗。
他回到女孩家门口,敲门。
又一番奇葩情景出现。
屋里出来一位年长女性,以充满怀疑的态度盘问他,继而又出来一个女人,然后期待中的女孩才现身,与自己家人站在一起,冷漠而疑惑地看着他,不欢迎他的样子,这时门口又出现一个年轻男子,说不清是她哥弟还是丈夫。
在一堆人的怀疑和驱赶声中,他仍然厚脸皮地坚持要女孩换个地方跟他说话。
仿佛是为了平息家人的不安情绪,她勉强答应,随他一起走去别处。
而后面,几位家人尾随着,仿佛是为了防止不测。
单独聊天时,她倒是马上变换了一副面孔,态度好了不少。
决定找机会跟他再次见面。
故事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中,终因男主角的执著争取,迎来了一丝转机。
接下来在餐馆中,吃饭之际,她悠悠然告诉他,其实他们以前见过。
这令主角惊诧,观众也惊诧。
那是15年前,双方还未成年,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
有别的小孩在路上欺负她,他出手相助,并尾随她到了她家,敲门想进一步认识她,与今日之情形,近乎完全一样。
她为这样的巧合哈哈大笑。
他则几乎是蒙的。
直到看着她用手在脸旁扇动以驱除脸上热气时,他忽然想起来他们曾经在一起的情形,那时她也拿手在脸旁扇动。
她承认她一直有这个习惯性动作。
她说,正因为曾经认识,她才关注到他后来演的电影。
才在火车上认出他来。
至此,这个女子前面所有奇怪的主动表现,都有了更合理解释。
这就是洪常秀的巧手编排。
先展示人物的动作,后面再来揭谜,赋予人的动作以更强大合理性。
用女孩以手在脸旁扇动的动作来唤起主角记忆,这样的细节够特别够鲜活。
电影看似生活流,但充满灵动细节。
虽设计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桥段,但又形成逻辑自恰,观众愿意选择相信。
在这些细节设置上,想必洪导是花了不少心思,既充斥着诗性的随意,也暗含着数学般的精巧。
此后在一种互生感觉并且是男主角的诱导下,他们去了酒店房间。
发生了更能触及灵魂的性爱。
这次,产生关系羁绊冲动的人是主角,而不是女人。
她已婚,有个社会身份不错的丈夫。
她显然不打算放弃婚姻。
也不纠结于二人之间情感,一旦对他放开,也只是沉浸于当下享受当中。
次日离去时,她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满符合她气质的诗意表达,对这份短暂甜蜜的深情感怀。
她离去了。
不舍就这么结束的是他。
他又来到她家门口,想再约她出来。
却遇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一副回家来的样子,并问他你找谁。
显然,那是她丈夫。
而他看到他有种熟悉感。
那个在湖上划船时向他借火的男人。
当时看似闲笔,在此成了一个关键巧合信息。
而她家院门口写着的门牌号也是25。
又显现出精巧的安排。
两个25。
一对居于婚姻之所中各怀欺骗的夫妻。
数字25,就像哥们本想安慰主角抱着他时自己发出来的哭声,都是一种强烈暗示,暗示这世界处处隐藏着的伤痛,缺憾,无奈,不完美。
这是悲观主义哲学家洪常秀的讽刺性态度。
揭示生活的残忍。
我们的主角灰溜溜地离开他已动心难舍的女人的屋前,写了份大字报,放到她家附近巷子的墙角,用一只柿子压住。
大字报是揭露她丈夫的虚伪,仿佛是想让她看到,了解生活的真相。
但奇怪的是,还把她留给他的浪漫字条贴在上面,仿佛想逼她勇敢承认真相的样子,不计其他后果。
做了这件事之后,他又成功地把她约出来了。
她决定满足他的愿望,再到酒店跟他相聚一次。
在酒店里,这次他却莫名其妙地失了雄风。
似乎某种过于复杂的况味令他失去了纯粹性欲。
他反而在心头升起想死的欲望,我们一起死吧,就这样抱在一起死,这样多纯洁美好。
然而这殉情的冲动并未打动她。
即便他当面对她说他见过她丈夫跟别的女人在一起。
也并未激起她的信任。
他在她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即便他告诉她她是活在欺骗之中的。
随后他们在巷子里闲逛。
看到有个院门旁贴着算命招牌他突然心血来潮,坚持敲门要找卦师给他们算命(他付费)。
卦师不太乐意接这一单。
但在他要求下还是给他们算了。
她的命很好。
她先生的命也很好。
近两年她的家庭有极好发展态势。
要好好珍惜你的婚姻生活。
卦师对她说。
那他呢?
她问卦师。
卦师说出刚才不想接单的理由,是因为看到他命不好,近三年走背字,还会有血光之灾。
你不要与他走得太近。
卦师直喇喇对她说。
二人从算卦者铁门走出来后,她欢快地往前快速走去,他则呆立原地,错愕地看着她完全不顾他只顾自己开心的样子。
仿佛二人之间,立刻有了一条鸿沟。
她对他的不高兴感到莫名其妙,准备独自离开(艳遇本也差不多该结束了),但还是转身笑着对他说,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回去拿下钱包再回来(她出门匆匆忘拿钱包了)。
他等着。
天突然下起了雨。
越下越大。
她久久没有回来。
他只好来到她家院门口。
院门紧闭。
大雨如注。
他呆立良久,终于放弃等待下去的希望,转身离开。
电影在这里终结。
随着电影走向结尾,响起本片唯一的音乐,带着忧伤气息。
导演似乎不忍将他的男主角送入死亡般的结尾。
献上这首动听的挽歌。
简单来讲,短短自我放逐之旅中遇到的两个女人,一个被他抛弃,而另一个,抛弃了他。
至于抛弃的原因,并未言明。
但似乎也有暗示。
提示着一种可能性。
比如前面他放到墙角的大字报,后来不见了。
巷子的场景里,可以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小女孩,经常往返穿梭。
但洪常秀显然不喜欢将因果关系固化、显化。
生活一切皆有可能。
他在可能性空间里,为电影洒下一片神秘气息,提示着命运的不可预测。
这部电影充满了东方禅意。
非理性玄学,又为电影结尾涂上重重一笔。
一个生命走在黑洞里的男人,看似还有男欢女爱来弥补他的缺失,提供安慰,然而,不是伤人,就是受伤。
第二个女人,有一种可能性也是被他所伤。
然而即便不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借助电影铺展开的细节一点点体会到,最初那点击中他的神秘感觉,被他看作爱的感觉,多么经不起推敲。
更多只是一种虚妄感觉。
当生活幕布一点点拉开,故事越来越明朗化,我们终于发现,其实没有奇迹可言。
有的只是我们对奇迹的期待,以及因这种期待而制造的幻象。
人,终归奔向不同歧路,孤独,方是心灵永恒寓所。
洪常秀,把他的第四部长片拍成了一首忧伤长诗。
影像流过之处,若隐若现的忧郁,流经心头,久久停留。
241112
没看懂啊。
还是我太年轻了?
奇怪,电影世界每天都生产些啥东西。
耐着性子看完了,期待片尾能来个醍醐灌顶的尾巴,但是最终没有出现。
真不理解其中有何深意,也许这就是一部生活流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也并不想告诉大家啥道理。
女演员并不耐看,男主演也没有味道。
南韩的风光挺好,看到了南韩的乡野俚居,恍惚到了江南某地,挺好。
有些镜头真得很露骨,加上画质一般简直像AV。或许还是早期,洪尚秀这部片的男主角像个小孩子,没有之后的许多男主角那么残酷复杂。但两段情缘,无论说不说“我爱你”,最终还是要自己淋雨,自己走掉。太寂寞了……
所谓“通往女性心灵的唯一道路是阴道。”,才有现实生活中,不在于男性有多优秀,而在于女性有多盲目的情况。片中的男人是一坨软塌塌的大便,只有趴在女人身上时才会有所坚硬,情与欲可以,但这不是被允许的理由。主角结结巴巴鹦鹉学舌“尽管生活已经十分困难,但不要做一只野兽。”去训导他人,自身才是那只最令人恶心的野兽。可,我们的世界,这样的野兽比比皆是。
生活是什么?也许就如《同学麦娜丝》里面的台词:生活就是一片混沌。
不变的虚伪、喝酒、旅行、做爱,不一样的有了宿命论
【4.0】生活的发现就是金相庆前脚还是下半身思考的猛兽,后脚就甘愿成为窝在女人胸脯里幼稚呢喃着殉情的可怜虫,惯用性征服女人的男人,在爱情面前也会软塌下来,也会自乱方寸陷入狼狈。能够犀利洞察人身上的丑陋与虚伪,也愿意卸下防备去相信人的真诚与可爱,清醒的洪常秀会拍出《生活的发现》之外的所有洪常秀电影,勇敢的洪常秀才能拍出这部《生活的发现》。
想起了李志的《下雨》,小纸条挺可爱的
一边玩尺度一边玩结构 光从影像都能看出洪常秀当时的生命力//空虚也是真的空虚 大概每一次贤者时间都在做些抽象的思考
肉体易得 魂灵难觅
儘管做人很困難,那也不要變成野獸!影片上半段,證明了“世間所有想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下半段則證明了“我們只是打了個照面,這個心就整個稀巴爛!”
这四个月又看了洪尚秀的四部作品,略显疲乏,就此打住,今年应该不会再看洪尚秀的电影了
看吃饭的情节看出了口水。。。好想吃烤肉。。
洪尚秀的大部分电影里出轨必备的。早期洪的作品还是有很多大尺度的床戏,但是到了后期就更加纯了,更多表现在聊天。第一个女人说不出“我爱你”,应付她也不愿意说她起码还是没结婚,还贴过来给你她写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却没看完转手送人……第二个女人夸漂亮 说我爱你 上门喊人 跟着下火车 约着一起去死最后算命那里真的笑死,还不如不算,一算命就经不起考验。男人女人都很难评
无聊成这样。
老洪还没开始剖析男人的劣根性之前,男主难得坦率可爱。面对在上床之后留下同样句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个女人,男人果然还是更倾向狡黠的那一个。男主面对心仪之人除“我爱你”之外也可以说出“有了你,我便不再想有别的追求了”这种动人情话。最后算卦总算是幽了一大默,喜欢。
好像在开始,又好像并没有开始。转了一圈,生活的发现就是你起初时的那般模样吧,不单男主,都是如此。你在他人眼里和他人在你眼里的样子,都不是你想的和认为的,这可能就是偶遇生活的一个发现吧。(里面的男演员和女演员们的气质和气场,都和本片想要看见的那层生活样态十分符合。
小清新配色,反衬内容有点恶心反感又是喝酒好吧好吧
剧情轻松,但看起来却觉得自己禽兽不如。PS,之前在一本影视书籍中看到过该剧简介前一个女人被称作丑女人,后一个女人的故事像一缕烟一样,被风吹起来就找不到了
完全按时间顺序没有幻想没有倒序没有超现实,但这个结构的精巧、各种呼应、前后部分对仗的工整还是太厉害了。我还是非常喜欢他2000年前后的电影里的烟火气:在广场的花坛揪下花瓣吃、一起逛集市走过挂着大章鱼的海鲜摊、一起算命这些场景的可爱程度让人看着非常舒服。而且他早年电影里还有那种丧丧的幽默感(“虽然做人很难,但也不必要活的像个禽兽。”)、浓浓的情欲(这部里的真●床戏应该是他的片子里尺度最大的了吧?),是他后来人到中年以后的电影里很少有的了。后来电影里的中年人遇到下雨就直接躲到咖啡厅里去了,像这种为了搞对象可以爬上土坡观察地形、淋着大雨穿过巷子走到对象家门口的青春与荷尔蒙,早就消失殆尽了……
洪尚秀镜头里的男女关系实在值得玩味。再失意的男人也是男人,再无措的女人也是女人,不论男女任何一边先袒露心迹都在感情上落入下风,生活的发现,无非就是你瞒我瞒,你骗我骗。洪尚秀还想说的是,枕边话,犹不可信。对,做爱时候说的情话多随事后烟飘散。
我只想找个地方和你待在一起,我保证,一根手指头都不会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