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不好笑,好大一部分原因是演员放不开,尤其是国产喜剧,整个华人圈的喜剧演员都屈指可数。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部地道的台式喜剧,囊括了一票台湾各色喜剧演员,以在演艺圈喜剧地位不可撼动的猪哥亮为首,综艺大咖康康以及戏骨曾志伟都有加盟,还有素珠、陈博正这样的特型喜剧演员,台味儿十足,阵容强大。
在这一队实力喜剧咖中最让人跌破眼镜的还要数郭采洁、杨祐宁这样的青春偶像派,其搞笑功力绝不输老戏骨,有一种天然萌,完全不带偶像包袱。
两人一个扮演单亲妈妈,一个扮演上门女婿。
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也有着江湖儿女般的豪情,火花四溅,因火拼而牵手,在血雨腥风中磨合,并在雌雄双煞联手对敌的危机中修成正果……
郭采洁演的女儿小芹平常是自己农家乐的拼命三娘,照顾客人,打理饭菜;杨祐宁扮演的女婿小贺则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搬搬抗抗,修修补补,是个纯爷们。
两人共同抚养小芹的上小学的儿子,而儿子作为整部影片的演员兼旁白,在影片的一开头做的家庭背景介绍能笑翻全场,简直就是一个中华成语活字典,所长瞬间被实力圈粉儿。
所以黑老大的一家是奇葩的一家,来看一看作为一家之主的黑道老大的日常生活就知道了。
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如下:1、用江湖上的那些套路教育外孙,别人动你一下,你要还回去三下;2、与自己的老婆斗智斗勇,妄图在家庭地位中占上风;3、闲暇上街做交通协管员,但主要那些满街穿着清凉台妹,满足自己的咸猪手……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哥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有哥的传说。
”猪哥亮扮演的黑道大哥大尾鲈鳗已经不做大哥很多年,与一家人退隐乡下开农家乐,看似与世无争,其实江湖上依然风波不断从而牵扯到他,这让大尾哥的退休生活不太平,但大哥永远是大哥,就算是退出江湖也依然有解决江湖恩怨的办法……
影片风格有点类似导演朱延平早期的电影作品,拍摄手法不拘一格。
闽南语经典老歌MV的强行插入;如动画人物一样的超现实处理方式;一言不合就飙金句的搞笑对白,都大大丰富了这部电影的喜剧元素。
整部电影观赏下来,开怀大笑到根本停不下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所长近年来看到的最搞笑最有特色的喜剧电影,不愧为去年台湾年度票房冠军。
论尺度,该片堪比好莱坞的性喜剧,更贴心的是内地上映是一刀未减版,这对成年观众来说一种福利。
比如对“隔壁老王”这个梗的真人还原,冷笑话王康康可以说是奉献自己演绎生涯中最露骨的一次“床戏”;还有郭采洁和杨祐宁的“女上位”;猪哥亮三戏小姨子……当然还有更劲爆的,所长在这里不过多剧透,带上女朋友去影院看,包您满意。
又一部毁前作的续集。
这个续集就是胡编乱造来蒙钱的,段子化得厉害,看来内地的段子喜剧影响到台湾了。
为了撑时间,插入了好几首MV,还把上集的内容翻出来用,这样做还能节省成本,但这种敷衍观众的态度真的很可耻。
胯下吊秤砣的情节,在《恋上你的床》和《鸡犬不宁》都可以见到。
猪哥亮这一招牌一泛滥接戏就砸了,看看《大尾鲈鳗》之后,《大稻埕》、《大喜临门》……哎,为了钱,已经不考虑戏烂不烂了,名已经不重要。
他跟曾志伟真的很像。
猪哥亮这种喜剧风格,认真看一部就够了,其他就当马桶读物吧!
看过直接冲掉,因为实在没什么价值。
不敢说猪哥亮是台湾乡土喜剧的余晖,但至少对于内地观众来说,猪哥亮近年的再度崛起,是认识台湾喜剧的一大法宝。
可惜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猪哥亮老师也忽然病逝,呜呼哀哉的不止是电影界,而是华语喜剧文化的重大损失,毕竟在周星驰、赵本山、郭德纲、开心麻花等之外,猪哥亮尚未更进一步与内地观众群做出更深层的交互影响。
同为从歌厅/小剧场走出的草根艺人猪哥亮,拥有的语言资源甚至要超过很多著名喜剧演员,毕竟台湾一个岛上就好似小中华,闽南和外省的各路笑料都可以信手拈来,再加上可以更早的接触日韩娱乐方式,控场能力超强的猪哥亮、张菲、吴宗宪等艺人比内地更早的进入绝对商业化表演-消费模式,尤其是情色笑话和政治梗,打打杀杀的急智,在综艺节目黄金年代,以不断重复和强化的累进制,将台湾草根喜剧发掘到近乎没有再剥削的空间。
猪哥亮在演艺事业之外,也因个人原因导致人在中年堕入最低谷。
破产之后的猪哥亮,沉寂小二十年,终于在《海角七号》激发台湾本土电影活力之后,通过叶天伦导演的《鸡排英雄》回到公众视野核心,然后与朱延平、黄朝亮、邱瓈宽等电影人继续将喜剧电影进行到底,他那典型的尬笑依然有着巨大的银幕魅力,在2010年代勾起无数老观众的温情和新观众的好奇。
朱延平监制、邱瓈宽导演的《不做大哥好多年》片名来自于著名台湾特技人柯受良先生的一首老歌,作为《大尾鲈鳗》的续集,讲述的是人不在江湖却依然需要面对江湖事的退休大哥啼笑皆非的闹剧。
在两岸三地中,台湾地区可以说是城乡差距最小,香港人在新界也是以丁权为根本的地产风云,内地人说起乡村更多是一种诗和远方的虚拟桃花源,但是范逸臣可以咒骂一句台北然后回到垦丁,猪哥亮以假乱真搞得江湖鸡飞狗跳之后照样可以回顾乡下,原因还是在于城市和乡野在看得见的台湾还算是有机整体。
猪哥亮作为台湾喜剧的独到光辉,在于其生猛的黄暴二象性,其电影可以说是高度世俗,要比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更加饮食男女,几乎可以是食色性也的乡土版。
非常难得的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猪哥亮有着构成罕见的家庭,几乎所有人都处于婚姻的边缘却又“自得其乐”。
猪哥亮以其具有标志性的发型和笑容,将这个家庭的欢快与尴尬带动的甚是精彩。
小小的江湖世界,小小的梦想,小小的美丽与哀愁,从刘若英到猪哥亮,即便处于艺术的两个极端,归根结底都是台湾式闲适。
期待《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上映,期待猪哥亮老师留下的这最后一部上映作品。
随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在内地的票房大卖,属于台湾风味的电影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那些带给我们快乐和淡淡忧伤的细腻情感,那些让我们沉迷并且念念不忘的台湾风光,那些看到最后稀里哗啦哭到不能停的感动回味,都有着浓浓的台湾味道。
电影《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依旧保持着这种独特的台湾味道,而在风格上,则因为闽南语的贯穿始终,对于经典的致敬,以及那些充满人情味儿卡拉OK式的老歌新唱,都让人更加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原汁原味儿。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纯正的台湾喜剧,而台湾喜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既有邓丽君唱出来的《小城故事》,又有属于三代同堂式的亲情,既有属于民众的无伤大雅,也有属于家人的情感倾诉。
台湾的喜剧就像台湾的综艺一样,什么都可以讲,什么玩笑都可以开,既有欧弟式的新潮式自嘲,也有老司机小哥费玉清口中“嘿嘿”的段子手。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将这样的喜剧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整部电影时不时的就会冒出这样的段子,让你笑出腹肌。
纯正的闽南语,让人感受到特殊环境下所诞生的不一样的喜剧电影。
搞笑带点色的,送审时竟然一刀未剪,保留了最为本真的味道,让这部电影的幽默更显得充满地域性,这样的表达也让故事更加的完美,人物的关系和戏剧性的冲突有了更多的看点。
经典老歌的再现,颇有点致敬经典的味道,大哥、金盆洗手、跑路等等,那些曾旧让70、80后两代人念念不忘的故事,都在这部电影有最为考究的呈现。
当故事达到高潮的时候,瞬间就会被这样的卡拉OK式画面插入,风格独特,而又充满惊喜,整部电影让人一直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在经典老歌的映衬下,老演员们的表演不动声色的就可以把观众深深的感动,而群星式的搞笑场景,不走寻常路,总会给人出乎意料的结果,这就是台湾喜剧电影的魅力所在。
台湾电影没有宏大的场景,却有满满的情怀,是的,独特的海域,特殊的地形,熟悉的街头,以及充满台湾风情的小店,一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像一部展现台湾风景的旅行片,你可以从中体会到当地最为纯正的风土人情。
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影片,不仅仅表现在风光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家的温暖感受上,重组家庭,隔代教育,未婚先孕,姐妹情深等等,让人爆笑到哭,让人哭后又回味无限,让人感动之余,也感受到故事所充满的乐趣,如果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部电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猪哥亮撑起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半边天,演技独特而又充满个性,诠释了一个有故事男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就像他丰富而又立体的人生一样,让这个角色充满更多的人性,如果能看后开怀大笑,那也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带着台湾高口碑和喜剧票房冠军的荣耀登录内地影院,虽然两岸的文化差异导致笑点也许真的差别很多,但就算有曾志伟教父级的喜剧演员压阵,我也get不到笑点啊。
而诸如隔壁老王式的早就过气的网络笑料看得人尴尬症都犯了。
这电影真的太难看了,整个就是一无节操、浮夸、虚无的伪黑社会大佬之争,无打斗无场面无血腥,像白开水流水账一般,没看过这么难看的黑社会电影了。
演员们表演都太过火更适合台湾综艺类节目。
不得不说,台湾在性段子上面还是相当奔放的,扯着男性的下半身荤了一整场。
而那80年代KTV式MV一出,简直笑煞全场,好吧,这是全片唯一引起大范围哄笑的段落了。
或许,影片中贯穿始终的闽南语歌曲为其平添了浓浓的怀旧风,真是好怀旧哦,不过真的有些无聊,我不是来听歌的好吗!
打四星,看完挺满意的~可能是缘于在福建工作生活过,又和台湾人打过交道,所以对闽南语相对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吧~本人也没看过什么第一部,对里面的各种荤段子和KTV梗没有任何成见。
好多梗都很爆笑啊。
并没有群众描述的那样无趣。
曾志伟出场来了个梗。
“狗腿肠 热鸡鸡”那个也是当时就笑出声了~(但是现场的观众第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啊)各种90年代ktv金曲的bgm,几乎笑到泪崩(想到王尼玛里面的暴走广告有类似笑点)。
所以对我个人来说,是觉得挺好玩的,不是那种挠痒痒硬逗你的类型。
个人经历原因,就觉得闽南语本身也很好玩,听来有趣。
几个姐妹花爆粗口,英语国语闽南语夹杂在一起乒乒乓乓,虽然听的半懂,但是也很搞笑。
有许多打低分的观众嘛,大概每个人评判角度不一吧。
没有在闽南呆过的大概不习惯?
谁知道。
里面的荤段子尺度都ok,没有到恶俗的地步。
比如摸胸那段镜头就明显删减过,显然考虑内地观众适应度。
至少比台湾综艺的尺度都把握好一些。
所以,所谓的文化差异,只是个标签而已,其实还是看你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部轻喜剧。
大蒜得就面食啃着吃,咖啡则是啜饮细品。
吃法不一,各有滋味。
喜剧电影一般票房都不错,而且好的喜剧片往往会创造票房神话,《泰囧》《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等等都曾创出骄人的票房成绩。
笔者以前的印象中台湾最卖座影片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没想到《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部纯正的台湾喜剧片成为最卖座喜剧电影。
如今,我们将于6月23日一睹台式喜剧电影的风采,不瞒您说,搞笑效果绝对棒棒哒。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由台湾著名导演、编剧邱瓈宽执导,实力演员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联袂主演,片中朱小芹(郭采洁饰)与小贺(杨祐宁饰)饰演的是一对欢喜冤家式的“未婚夫妻”,因误会不断,而吵吵闹闹,更是上演离家出走的戏码。
影片讲述了猪哥亮本已退隐江湖,到乡下开民宿,无奈道上兄弟仍来纠缠,始终如影随形,最后猪哥亮被逼得重出江湖,连带把女儿、女婿也牵扯进来。
奇葩一家与江湖纷争难解难分的故事,用一种台湾特有的喜剧方式展现出来,台腔、台式风格、台式话语,别有一番滋味。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部续集电影,前作曾拿下2013 年年度本土电影票房冠军,这一部更加能凸显出台式喜剧风,闽南语先天性的能制造出幽默,而剧情上衔接前作,大尾挽回了父女间的感情之后,退隐江湖到乡下经营民宿,不料江湖却没有离开他。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曾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而如今的电影再次聚集“江湖大哥”,大哥虽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不能没有大哥。
有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台湾版王晶喜剧”,确实当你在看到电影中的一些桥段时,你会觉得有王晶作品的精髓——屎尿屁。
但这种喜剧风格以台湾风呈现出来,就更加搞笑和讨喜。
笔者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可谓是全程放肆的在笑,它不像其他国产喜剧那样总让观众感觉是在被挑逗而笑,《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采用的是画面、台词、情节、腔调,全方位的喜剧风在包裹着你,仿如让观众置身其中,当然也就乐在其中。
确实如导演所说的那样,好笑的比较纯粹,让观众可以轻松的欣赏。
炎炎夏日,需要清爽,走进影院去欣赏这部地道的纯真的台湾喜剧片或许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能会说它俗,但那就是生活啊;你还可能会说它段子比较直,但正是这些段子让你乐在其中啊。
其实喜剧片真的很难拍,让自己乐很容易,让别人乐会很难,因为观众都被那些“套路”把大笑的方式快忘掉了,这部电影能让你在影院里度过一段愉快的观影时光,那么它就算成功了。
最后要说一下电影中的几首歌真的很好听,恰到好处的出现,可以为影片加分。
这部电影也是台湾著名笑星猪哥亮的遗作,他因肠癌不幸离世,他把最好的表演留给了观众,观众不会忘记你的,因为你就是喜剧大哥!
文/黄鑫亮假如你不知道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但当你驻足于影院的海报之前看见这样的片名,你的嘴边肯定会哼起柯受良的那首歌,尽管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把这句家喻户晓的金曲歌词作为片名恰如其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另一个名字是《大尾鲈鳗2》,第一部曾是2013年台湾最卖座的电影,不过为了让你没看电影之前能有更多畅想,《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既有怀旧的情怀,又有沉浸入生活细节里的品味,更有退隐江湖发生的那些满满笑点。
六七月是被好莱坞大片霸占的档期,有这么一部台式喜剧电影弥足珍贵,这既是吃过油腻之后换一个口味,也是把你从那些超时空里吸回来,现实有无奈有委屈,但主要看你审视的角度,若是你有《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这些人物们的达观,笑一笑别人,再被人家笑一笑,把姿态摆低点,想要开心让别人笑笑又何妨,这是这部类型片传达出来的朴实无华却又闪闪发光的论调。
台式喜剧扎根于闽南文化,《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即是台式喜剧幽默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幽默就像闽南语音调那样,软糯可口,娇嗲宜人,闽南话会把一句话的最后一个音拖长,电影里的桥段和梗就隔几分钟会出现一次,有的能够言传,有的只可意会,哪怕有的你根本没听懂,但看着演员的表情仍然会发自内心笑,更多的则是包含了人生体悟,就像小芹和小贺的那些琐事,这些鸡毛蒜皮不会让人无聊,浓缩了无数人生活里的经历,当然也有人生大起大落的大尾,从退隐江湖回到乡下经营民宿,再到忍无可忍重出江湖,也有情种天天哥的滑稽和阴险,这样完全不同的品性放到他身上丝毫不违和,充分表现了人都是有两面,但是这部电影不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让你先笑,笑完之后全懂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导演尤其值得一提,邱黎宽,大名鼎鼎的宽姐,林志玲也说宽姐是她的恩人,只不过以往宽姐更多是以经纪人和电影制片的身份活跃于娱乐行业,她监制过郭富城的《父子》和周渝民的《新天生一对》,很少有人知道早年宽姐就是跟着朱延平拍电影,从场记剧务做起底层爬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有好多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熟稔闽南文化的宽姐又在电影里穿插了好多闽南经典歌曲,情景相得益彰,让观众看得毫不费力。
台式喜剧最杰出的特点就是融笑点于风土人情,而不是处心积虑设置一个包袱,也可以这么说,小人物内心里的包袱够多了,随便抛出一个都是电影里好笑的包袱,既把心里的负担卸下,又能逗别人笑,这就是电影的互动性。
年轻人日益向大城市聚集,如何让他们改变认知,乡镇或是小城市生活也有它们的乐趣,电影能起到表率作用,不仅是靠风景,靠空气,也要靠人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
当你只会礼节性笑,逐渐忘了孩提时代的笑,看一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会唤醒你沉睡已久的笑肌,笑过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变多少。
应该有很多观众和笔者一样,并也不明白猪哥亮演的角色为什么叫“大尾鲈鳗”, David Loman(大卫 流氓)是可以了解的,说的是一个有点洋名字的本地流氓,大尾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一条凶猛的鱼,这样的解释或许对,或许不对,就像我们看这样一部台湾一样,很多谐音梗和社会梗都只是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一路狂笑,把整个影厅变成欢乐无度的喜剧现场,终场时再想想已经离去的猪哥亮,又忍住掉下两颗眼泪。
猪哥亮是台湾喜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流行喜剧秀的年代,有南猪北张的说法,南猪就是猪哥亮,北张就是张菲,另外加上邢峰,高凌风,倪敏然,成就了当时台湾的喜剧盛世,而在这几位高手之中,猪哥亮是艺术生命最长,在电影圈成就最高的一位,由此可见,他的喜剧更有宽容性,适合不同的舞台,特别是这几年,《大喜临门》《鸡排英雄》《大尾鲈鳗》《大稻埕》,好戏一部接着一部,其中《大喜临门》《鸡排英雄》也有被内地引进,票房不高,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台湾风格的喜剧。
前尘旧事,不再多说,就前眼这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延续猪哥亮一向的“大”字头,故事承接《大尾鲈鳗》,大尾鲈鳗朱大德退隐江湖之后回到乡下开了间民宿,带着“小芹”郭采洁,“小贺”杨祐宁,还有老伴儿和外孙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忘不了江湖,江湖也忘不了他,随着小奇大出狱,性感且神秘的小姨子找上门来,朱大德一家又一次被迫穿起了战衣,为了亲人,再一次踏入江湖。
故事并不复杂,还是各种江湖恩怨,乌龙误会,奇葩怪胎,男女笑料,以猪哥亮的功力,做到每秒钟都有笑点也不是难事,而康康、林美秀、素珠、汤尼陈众多喜剧咖都火力全开,七荤八素的搞起来,像摸胸猜年纪,小奇大抓奸成艳遇,求绝学却被精神病整蛊学了吊铁铊,此类既爆笑又诱惑的段子在片中层出不穷,几次让观众笑得顺不过气。
加上郭采洁、杨祐宁两大偶像的一条小清新浪漫线,影片的娱乐功能堪称是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娱乐,《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还留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喜剧必须立足本土,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即便有了新玩意儿,也要把老的喜剧形式传递下去,因为这些喜剧里面有太多营养,只要善于挖掘和改编,就可以像猪哥亮一样重回巅峰。
台湾电影近些年如此低迷,但是通过对本土特色的坚持,不断的挖掘和发挥,推出了一系列非常精品的喜剧,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份耀眼的成绩,而内地拥有如此深厚的喜剧文化,却渐渐失去了活力,若是想拍出好的电影,像《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样把老一辈喜剧高手的搞笑功力发挥到极致,或许是一条出路。
猪哥亮十几岁加入新剧团,钻研多年,70年代在高雄一夜成名,也曾陷入赌的泥沼,也曾有不如意的家庭生活,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拍出了一系列经得起时光考验的电影,为台湾的喜剧文化写下珍贵的一页, 留下一笔丰富的遗产。
身为一个喜剧人,能做到如此,真的可以用夫复何求来形容了。
最后,祝猪哥走好。
文:桃妖不是妖很多去台湾旅游回来的朋友,都会说,台湾最难忘的风景,就是风土人情。
骑行在台湾的沿海公路上,那里的海岛天光十分透亮,民俗客栈里的老板特别和善,民风淳朴,生活自在。
恬淡的民族风景画,就像《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描述的生活一样,江湖上各色人物都可以在这间民宿中寻得安身之地,穿着木屐,闲散度日的黑帮大哥带着自己不再年轻的马子,生活里尽是家长里短,还被调皮的小外孙恶搞。
乡下田园的宁静,年轻情侣小芹和小贺的争吵、恩爱,多年姐妹深埋心底的情谊,都很让人感动。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由邱瓈宽执导,朱延平监制,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等联袂主演的爱情动作喜剧电影。
看到片名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起台湾歌手柯受良的那首歌,脑海里也会回荡着那个旋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只想好好爱一回/时光不能倒退,人生不能后悔/爱你在明天……歌词颇为伤感,但这部去年斩获台湾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却从不伤感,反而让人开怀大笑,忘却那些凡尘过往的烦恼。
看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台湾电影,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似乎台湾是个恋爱的天堂,女孩子的青春里都是小清新的爱恋,得到或者失去,大约都会成为青春里美好的瞬间。
而男孩子却是《艋舺》、《六弄咖啡馆》这样的晦涩的,内心孤独桀骜,一直游走在亦正亦邪的边缘。
可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
这种风格轻松幽默的台湾喜剧,让很多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小清新。
看惯了青春时代少男少女们的倔强,这部电影仿佛在告诉大家,当男神女神们都老去了,那股子拧巴劲儿过去了,以后的生活,就像大尾、小芹、小贺他们一样,在平平淡淡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尔吵架,偶尔调戏美女,但幸福就是生活的主旋律。
很诚实的说,《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毕竟是比台湾小清新电影高了一个段位的,搞笑黄段子就像成人饭桌上的调味品,信手拈来,笑到不行。
做惯了老大哥的人,比如大尾,爱美女,爱调笑,可是敢看不敢摸,都是因为怕老婆。
夸张、恶趣味的搞笑手段,在这部俚俗风情电影里,便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特别难得的是,这些搞笑的黄段子,一刀未剪的呈现出来,那些电影里的人物,就像一道下饭的农家菜,看着糙,却很天然淳朴。
这样一部笑料十足的台湾戏剧电影,笑过之后,留在心中的感动,却是满满的爱意:父女情、姐妹情、兄弟情、挚爱情要知道,这可是《大尾鲈鳗》归隐之后的故事呢,有情怀,有笑点,很正宗的台湾味道。
你不做大哥很多年,我不看烂片很多年了,然而这次栽跟头了,这片可真厉害啊
反观内地喜剧真是烂透顶
挺好玩的段子型电影,无功无过
什么鬼,胡乱拼凑出来的东西
猪哥亮原来地位这么高?台语mv蛮好笑的,杨佑宁真的很有谐星潜质,其他就太傻了
台湾综艺喜剧的通病,过度的滥用屎尿屁梗儿以及一些烂大街的网络段子,整体的笑点很薄弱,演员的表演过火卖力但电影毕竟不是做综艺节目,看完之后唯一印象是整部电影里的台湾金曲串烧!
竟然还换个名字上映过,名字换的还那么土……这一部比上一部略强,不管是剧情还是演技都略有提升。风格基本延续,第一部中大篇幅的三俗笑点和闽南语谐音笑点有所收敛。连邱瓈宽和朱延平本人都上镜做包袱,话说金马奖那个梗用的不错……
都是大陆熟知的段子 但是独有的台湾腔还是让我笑了 刚知道猪哥亮病逝 他是个成功的演员
小学时候经常唱这首歌。。。
原以为是烂片,没想到意外的好笑,竟然也看完了,故事性连续性还好,如果不仔细推敲的话
烂成这样也不容易。当成台语老歌怀旧精选集看还算及格。八点档群星各种客串,连静雯和叶华真是久违。
国产电影保护月其实是块遮羞布吧。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老歌MV
我觉得挺好看
好吧,还算有点搞笑
郭采洁挺适合喜剧的,但是这部水准严重降低。
隔壁老王太太那段删减了
还挺好笑的~
哎呀😣
预告片比正片好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