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去性欲,同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大概是这两人都非常优秀吧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丁洙弦作为优秀的急诊科医生,而朴李言作为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两人的初次相遇彼此都是一团火花的碰撞。
可奈何最终躲不过世俗,最终丁没能和朴一起共赴旧金山,丁选择了放手,而这一放却终究成了遗憾……成为了第五集的故事主角……成为了终究没被承认身份的爱……
这份爱意终究没能亲耳告诉对方其实早在故事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说好的死之前都不会放手的终究还是放手了
对不起,这番话终究没能让你听到我看到这真的很难受……很心疼,那种控制不住地疼,想宣泄想哭嚎,那眼泪是砸下来的
最终一个人带上了属于他们二人的戒指我想朴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爱了我该如何描述此刻的眼泪内心充斥着的感觉与心痛到通过眼泪宣泄的感觉不同是心不甘,是意不平,更是为这种现实的无能为力而不鸣无关是异性还是同性,爱情这条路本来就布满荆棘,或许同性间步入这条路上的荆棘会更多,但无论如何这条路上都充满着太多的遗憾不甘与无能为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遂圆满,仿佛这条路就是为通往悲剧之门而生的这或许是我眼泪流落的理由吧…
一直很讨厌豆瓣是按五颗星来评分,经常会遇到给三星觉得低,给四星又似乎过高的选择困难中。
但是可能一开始看到了大量好评,豆瓣也有9分+才看的,结果大失所望。
首先是优点,整体上节奏还不错,色调也处理得很好,剧情和演员我觉得属于中上没有大差错。
但问题我觉得其实很明显,那就是其实这部剧是缺乏新意,充满了煽情套路(哪怕他不像有些台湾电视剧那样用力过猛)。
我一直比较喜欢看各种公路片、单元剧,这类剧的核心就是以不长的篇幅讲好故事。
像这部剧以遗物作为切入点,前两年有部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我觉得就比较类似,除此以外包括小时候的花田少年史,各种灵异类网络小说,恶党,非自然死亡,甚至银魂(各种万事屋类影视剧)、深夜食堂等剧在我看来都是有大体相同的手法,从主角的角色/职业作为切入点讲故事,法医通过ST、警察调差取证、深夜食堂中每个顾客吃的同一种食物,花田少年史或者灵异类网络小说主人公接到灵魂或者委托解决事件,基本都一样,只是切入点不同,核心都是作为线索讲一个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有些再通过故事升华下主题,比如涉及LGBT的故事再讲讲社会歧视键盘侠,律师警察相关题材的思考下程序正义和个人情感的抉择等等。
而这部剧除了第九集的故事确实让我感到有些新奇以外,其他故事本身除了并没有跳脱出各种亲情爱情LGBT等等框架,虽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多么宏达有深意,但是故事叙述的时候是真的充满了俗套以煽情,而且人物行为还经常没有逻辑经不起推敲,看着很不舒服。
简单抒发下心中的感觉,剧本身不差,但是真的并没有那么好。
今年立了一个flag,就是要稍微多看一点电影和电视剧,并且多写几篇影评和剧评。
我一年看的剧屈指可数,剧评产出基本为零。
这是我今年看的第一部剧。
为什么看这部呢?
因为是豆瓣高分推荐的。
豆瓣上有个讨论,是哪一集最打动你,最打动我的是第五集,那对gay的故事。
我从来也没有想过会为gay写一篇文章,因为对该话题没有什么了解,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不认识。
虽然在加州生活的时候会看到男生牵着手在路上走,但完全无感。
虽然经历了2015年美国同性婚姻全国合法,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就是一条新闻。
在看这一集电视剧之前,我对荧幕gay的形象还停留在Modern Family里的那对,但那对我觉得是用来搞笑的。
而《遗物整理师》里的这对却深深打动了我。
故事是以倒叙的方式进行的。
医生因为医患矛盾,被刀划到颈动脉,失血过多死去。
遗物整理师接到任务以后,去医生家里整理他的东西。
医生的父亲是一位军人,不能接受儿子出柜,要求把儿子的东西全部处理掉。
遗物整理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医生有一位爱人,想把遗物交给他的爱人,于是就开始找人。
这位医生的爱人是一位大提琴手。
当遗物整理师找到他的时候,他不承认自己认识这位医生。
但当得知心爱的人已经过世,却泪流满面地跑回医生曾经工作的医院,也就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
他们的初次相遇是这样的,一年前,大提琴手因为车祸被送到医院,他关心自己的琴胜过关心自己,于是就跟医生吵了起来。
经过治疗之后,大提琴手住进了病房。
那天正好是圣诞节,医生当日值班,走到病房门口,问他,可以演奏点什么吗?
大提琴手就演奏了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音乐吸引了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聚在门口听。
曲终,医生和大提琴手相望,那一眼便是缘分的开始。
于是,他们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一起吃爆米花,一起逛街,一起吃冰激淋。
医生答应跟大提琴手一起去旧金山,那样就可以快乐地在一起了。
但是在约定出发的那一天,医生在机场和大提琴手道别。
当大提琴手再次回到韩国的时候,收到的却是爱人去世的消息。
爱人的遗物中有护照和前往旧金山的机票,一对戒指和一封信。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在第一次遇见你之后, 我萌生了对明天的希望。
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
为了你,我不会再卑怯地隐藏。
在我死之前,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我此生将永远陪伴你,永远珍惜你,爱你。
”大提琴手把那一对戒指都戴在自己的左手上,在舞台上演奏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舞台的灯光聚焦在那两个戒指上,心爱的人仿佛在台下,和他相视一笑,正如他们初次见面时那样。
由此我相信,同性之间的爱也是心意相通且唯美的。
04.28第一集:可鲁的新监护“世界过于沉重,于是乎在被嘲讽为脆弱,敏感,偏激下被压死了”少年的腿被机器压到了,但是因为太晚了没有去医院,在睡觉过程中死亡,很可能是破伤风,父母是聋哑人。
可能是没钱吧,以为忍忍就会好起来。
遗物整理师将遗物带过来时,父母再次绷不住了。
少年被教育的很好,却没有被世界善待,有时候贫穷真的是原罪。
第二集老年痴呆的母亲,死亡三周后才被发现。
可鲁第一次自己开始整理遗忘,这次的环境比较差,因为三周才被发现,现场尸水比较多,也还有大量虫子。
老人的儿子儿媳妇只是在外面催促等候,希望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存折,现金。
最后地板下面有很多沾满尸水的钱,这个时候儿媳妇便开始督促丈夫捡钱了,还要求可鲁把清理好后,再将钱归还。
可鲁一点跟寻这旧物寻找发现,老人长期坚持去取钱,每次五万元,其实只是为了给儿子买西装,这是她一直的遗憾,即使老年痴呆了也要每天打一个电话给儿子,也要每天取钱给儿子准备买西装。
暴躁的儿子第一次稍稍平静下来,听西装老板讲述老人每天来西装店的故事。
听完之后依旧有些暴躁无奈,把遗物盒子摔在地上,还是想要继续拿钱走人。
走的时候突然发现二三十年前第一次给母亲买的礼物,他挺住了脚步,大为震撼,也痛哭流涕,一段回忆汹涌而来。
这是儿子第一次领了工资给母亲的保暖衣,母亲从未穿过,一直保留至今。
儿子柔软的部分,才第一次展现在人们眼前。
时间推动着我们不断不断向前走,带领我们组建新的家庭,拥有新的生活,而一些人却永远活在回忆里,身体力行用余生也尽力爱。
母爱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了吧,其实儿子开始的时候也是个好儿子,生活的磨砺之下,他把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封锁,只是应付着生活,只是唯利是图,当这一件旧物让他回想起过去时,他应该是痛彻心扉的吧,但是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
看到这一段回忆时,我的泪水也跟着涌了出来,我不明白那样暖心的儿子为何变成了如今这模样,又感动于母亲如此珍视儿子送的礼物几十年从未穿过只是一直珍藏着。
第九集被抛弃的神的礼物在叔叔发现哥哥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也发现了可鲁是被领养的事。
哥哥真的太好了,一直以来在找弟弟,但是又总是错过,最后终于找到了,却只能在监狱,弟弟甚至不愿意见他,哎!
世界怎么有这么多错过。
原来一个人最后的东西这么少在知道事实之后,叔叔都变柔软了。
还有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
马修,寓意神的孩子。
第十集只要记住便不会消失即使是逝者,我们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树葬,生命树,一片森林只要你记住,就不会消失可鲁,树木
看《我是遗物整理师》的时候会想起《非自然死亡》,一个个死亡背后的故事还有主角的故事串起来这部剧,还挺喜欢这种叙事方式的。
每个故事都涉及一些社会热点:工伤 空巢老人 同性恋 弃养 家暴……在看完尚久的故事的时候哭了。
整部剧贯穿了对于死亡的思考,一个黄色小箱子就可以装下一个人的一生,看完剧之后我也认真思考了很久。
剧里面有一句很好的对于死亡的理解(记得在《去有风的地方》也出现过类似的话):即使你看不到某个人,不代表那个人不在你身旁,只要你记住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
在看其他人的影评的时候,看到一段很喜欢,在这里也摘抄下来:如同《寻梦环游记》所告诉观众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我是遗物整理师》的落点也是如此——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只要还有一个人留存着亡者的物件和与TA有关的记忆,把它们细心安放、妥当珍藏,那么亡者就仍未远去。
这部剧的节奏缓慢,收拾遗物时候可鲁耳机里的歌也是缓慢的,看得很舒服,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
镜头很清新,喜欢可鲁家的布景,喜欢樱花路和海洋馆。
双男主的互动很有意思,在这部关于死亡的剧里面增添了好笑的点。
喜欢里面李帝勋满不在乎痞坏的人设,还有可鲁爸爸也太温柔了吧。
愿你人生的盒子,只装下你最珍贵的东西。
下面可能有一点剧透,但我想不影响最终观感,毕竟这也不是悬疑剧。
先说点高兴的,此片可以又名《韩国潘玮柏和韩国王源不得不说的故事》,难得我看的韩剧里有一部十集都没出现几个韩国传统食物的特写,收集遗物的黄色盒子尺寸真好,每次都恰好可以把逝者的重要遗物严丝合缝地放进去。
遗物整理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类似的“临终关怀”,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包含人文关怀的形式的,让一个人带着别人给的善意离开,和让自己的遗物说出自己的故事并尽可能的挽回生前无法完成的遗憾,这种活着的人可以帮助离开的人做的事,总是很动人的。
十集大概是讲了五六个逝者的故事吧,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老爷爷和老奶奶那个,因为好像只有那个故事,是做好了准备去奔赴死亡的,它更从容也更平静,自然也就愈发的有力量。
它也是整个剧里最没有悬念的故事,少了曲折离奇和奇技淫巧,真诚的面对死亡,对这个世界自始自终都保有善意,我觉得这是死亡的最好的状态。
第一个复读考生的故事其实也让我有话要说,因为我也曾为了考试独居过很多次,十几岁,二十几岁,我都经历过这些时刻,独居的时候,总是会胡思乱想,会有很糟糕的时刻,可孤独教会你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受益的,只有当你明白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才更有能力和他人相处。
吐槽一下,我觉得逝者的故事,比主角们本身的故事更吸引我,这些年韩剧看得少,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形式大于内容,太多巧合带来的不真实感,各种刻意堆砌的煽情时刻,反而让我感觉到“也就这样吧”。
我明白编剧们导演们演员们想要让观众感受到感动和共情,可其实,如果你是为了让观众流泪而煽情,那观众的眼泪好像都廉价了一些。
就像剧中父亲已经去世很久以后,韩可鲁只有最后在水族馆想握住爸爸的手时,才突然发现爸爸已经不在了开始接受这个事实一样,很多痛苦本身就是会delay的,直白的冲撞固然让人泪如雨下,但真正的念念不忘是藏起来的猫,它只有在最暗的夜里才会出来挠你一下,然后又退回黑暗。
我也有一个悲伤的delay,来自于剧中出现无数次的水族馆玻璃墙,我曾在同样的阳光照下来鱼儿游来游去有巨大的海草的水族馆玻璃墙前,为我喜欢的女孩拍过特别特别好看的照片,她和水族馆一样动人。
导演很喜欢航拍城市里的居民区楼房群,可能是觉得漂亮吧,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好像是要表达,那像一个个盒子,至于里面是装的是儿时玩具的盒子,还是装一家幸福的盒子,抑或是生前遗憾的盒子,还或者是装下你这一生的盒子,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世上我们永远无法逃避的是死亡的告白,它有时会在安静的夜晚将一个少年悄悄带走;也会毫无预兆掠夺一个正被思念等待着的爱人;它还会降临到一对垂垂老矣,在夕阳下散着步的爱人。
在它离开后,留给我们的又剩下了什么?
我想,也许是一张尚未使用的电影券,一本还留着等待被放满的相簿,一盆少年时种下的花草,也可能是一张泛黄的带着稚嫩笔迹的情书…… 有人说,遗忘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后的礼物,但是,我却无法赞同,我认为留给我的礼物是那张电影券、那本相簿、那棵仍在等待盛放的花和曾经你红着脸对我念出的那段情话。
是因为你给我留下的一切一切,我才看到了花海盛开,我听到了风儿喧嚣,我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即使你看不到某个人,不代表他不在你身旁,只要你记住他们,他们就不会消失。
天堂移居帮助死者进行最后一次搬家,整理遗物,了解死者的心声,传达死者对家人朋友的爱。
物品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只要我们用心倾听。
哥哥去世后拜托弟弟照顾领养的可鲁,弟弟一边为自己糟糕的现状担忧害怕哥哥失望,一边恼怒哥哥当年为什么没来接他。
当年哥哥因为给弟弟买生日礼物球鞋去商场被坍塌事故困住,三天之后才获救,养伤好之后找不到弟弟,一直发寻人启事,给弟弟每年过生日买生日礼物,一直传达不到弟弟那里,找不到他。
弟弟偶尔救的朋友成为拳击徒弟,两人一起打拳,结果被送上同一个拳击场自相残杀,朋友脑溢血成植物人,弟弟为了救朋友卖身拳击老板又被套,坐牢十年。
可鲁原本会成为和马修一样被送往国外的孤儿,又因自身疾病被嫌弃抛弃的两国都承认的公民。
认真工作脚受伤回家忍痛没有治疗,吃着临期饭团和泡面,死后却得不到公司应给的赔偿。
父母是乡下的聋哑人,他是全家的希望,却轻易地被摧折。
他是父母最爱的孩子,又是同事上司随意欺压不负责任的对象。
遗忘的老年痴呆奶奶每天过着重复的一天,固定去银行取5000元,拿着免费棒棒糖经过一家西装店,念叨着给儿子买西装,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那天。
她把钱放在席子底下压着,她的儿子却对她不管不问,她死后一个月才被发现,儿媳只要她的遗产,儿子也不想装孝顺。
她保留着儿子第一次工资给自己买的保暖内衣一直舍不得穿。
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幼儿园老师参加同事婚礼被不怀好意的人看上,被强制追求,各种骚扰,不堪其扰之后她选择离职。
躲在家中还是被找到了,那个无耻混蛋不断拍门威胁,老师因为怕邻居投诉选择开门,想不到那人直接进来拿她家厨房的刀捅死她,仅仅因为被拒恼怒就杀人让她不能离开他,还在等她咽气后演戏给警察说是争吵失手意外。
如果不是她安装的监控被可鲁找到,杀她的凶手就可能被无罪释放,没有证据指认他谋杀。
敬业的医生救人时被误伤丢了命,他的遗物被父亲要求尽快清理,因为害怕他的爱人知道去世消息后上门索要。
他曾偷偷买了机票打算去洛杉矶看爱人,也想过请年假和他一起去度假,但他因为家人的阻止和各种因素还是放弃了和爱人在一起。
直到去世后,爱人回国演出,听到他的名字还是假装不认识他。
他们在医院因为受伤认识,因为音乐相知,在大街上偷偷牵手,想过很多以后,但是到此为止了,情书变成遗书,还没送出去的戒指躺在盒子里,他收到了迟来的礼物,可他再也听不见他的大提琴声了。
患了胰腺癌的爷爷和在疗养院治疗的奶奶选择在某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甚至都提前约好了遗物整理师,写下遗书道歉说添麻烦了。
这么有礼貌的人还是被逼到了这样的境地,之前在在化建设工作,后来老了去当保安,干各种重活搬运,任人使唤,想给妻子攒治疗费。
大热天有心疼他的小姑娘和同学集资给保安亭买了空调,但是居民因为不想分摊保安亭电费拒绝让保安享受空调。
他给妻子种了一个天台花园,各种别人丢弃盆栽他捡来养活给妻子看。
后来他被辞退了,没有收入又患癌只能带着家人选择去死,决定不了生存的方式,只能决定死亡的方式,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马修是因为心脏病被抛弃的孤儿,他被美国家庭收养后又被发现心脏病而遗弃,没有美国身份也没有韩国身份。
他回到韩国想找生母却被拒绝见面,他通过照片找到同一建筑物下抱过自己的那个人,他以为那是妈妈。
但是妈妈不愿认回自己,他只能隐瞒身份做她的书迷请她签名,不敢以自己韩文名字告诉她。
后来他在出租屋孤独死去,心脏病发没有人发现送医,他撕掉了有妈妈的那本书,他的狗狗也在哭泣却救不了他。
原来那个照片上的是照顾过他的姐姐,姐姐一直记得他,也愿意保存他的遗物,如果她知道他是谁,她会很开心跟他成为朋友。
让我哭到无法自控的那段是尚久陪伴可鲁度过一天游乐园和无数餐馆以及车站后,打开那个哥哥留下的柜子,看到了里面旧旧的寻人启事和十多双耐克跑鞋,还有盒子上每一年写给弟弟的生日祝福。
哥哥他真的有在好好爱着弟弟,他从小就保护他,给他过生日,不想让他成为孤儿,想偷偷带他走养他。
只是意外来得那么巧,他们错过了彼此,弟弟终于知道哥哥在那天发生了什么,他心疼于哥哥被埋在地下三天差点死掉时还抱着要送他的球鞋,他以为自己傻傻等的三天很苦,原来哥哥更难,他不是抛下他,他是无法赶来庆祝他的生日带他离开。
可鲁给父亲韩静佑整理遗物 看到了手机里他录下的视频,以后他只能自己对镜子里的可鲁说做得真好,听不到爸爸的夸奖了。
也得跟爸爸以前一样承担起整理遗物的所有事务,做他的接班人。
摘抄剧中诗句知晓自己何时离开的人啊,他们的背影是多么地美丽。
我隐忍了一个春天的热情,正在凋零。
纷飞的落英,被诀别的祝福环绕,也迈向即将硕果累累的秋天。
我的青春,像花儿一样凋谢。
特别好看!
很细腻的一部剧!
每个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我想,没有人想要抱憾一生,所以,至少,如果在临终的时候能好好告别一次,能把东西好好整理一下,交给重要的人,完成某些遗憾,那真的是完美了!
可以抵达天堂了!
可鲁说话像个机器人,但完全不是,能够抓住本质,叔叔确实是那种嘴上说不,但会真心实意做事的人,嘴上各种不要不要,但最后都埋头做了,这种人就是嘴上笨拙,但人很好,表面可能不讨喜,但真的蛮可爱的。
即便被可鲁的爸爸伤害了一生,即便是误解,他也没有对可鲁心存怨恨,最后吴律师要剥夺他的监护权,他也坦然接受,虽有些不甘,但这不甘更多的是因为爱。
可鲁的爸爸真的是很暖心,愧对于弟弟,但错不在于自己,选择了用一生去赎罪,最后的最后,可鲁帮助他化解了误会。
里面的人都很温柔,当然,可能这份工作也容易让人变得温柔、平和,遗物整理师,天堂移居,真的很好。
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也想从事些临终关怀的工作。
(本文有剧透)最近新入手了pad,大幅提升了刷剧的速度(之前电视投屏不知道怎么换倍速),一周末刷完了《我是遗物整理师》,从中间开始一直大哭到最后,这剧也太好哭了吧!
刚开始没理解为何尚久坐在前面,后来发现他也是男主不知道为何中文翻译成《我是遗物整理师》,但原名是《move to heaven》,我更愿意把他翻译成《移居天堂》,剧中的主人公父子两(后来是叔侄俩)开了一个小公司,为逝者整理遗物,公司的名字就叫 move to heaven,他们的职业叫做“遗物整理师”,通常会雇佣遗物整理师的,是独居、无人认领的死者,或者家属不愿意自己整理,但主人公的这个公司,在清理遗物的基础上,有一个特别的服务:倾听死者最后的遗言,把他们重要的遗物整理在一个黄色的盒子里,交给家属或所爱的人。
硬是要把老太太遗物交给她儿子,告诉他,他妈妈从未忘记要给他做套西装整个剧的明线就是围绕着委托他们做遗物整理的死者,所展开的故事,这里面的人死得都有点“非正常”,靠着这家良心的遗物整理公司,诉说他们未说完的话。
同样是死亡主题,让我想起日剧《非正常死亡》更像推理剧,但我觉得《move to heaven》反而有更多“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和世界告别”的意味,死亡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禁忌的话题,但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如何死去,是不知道自己如何好好活着的,死亡焦虑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死亡,向死而生或许是一种更勇敢的态度。
但我个人更喜欢另一条暗线:主人公韩可鲁(阿斯伯格症患者)、刚出狱的叔叔曹尚久,以及在第一集忽然去世的韩静佑(韩可鲁爸爸、曹尚久同母异父的哥哥)一直穿插在其中的,互相治愈创伤、哀悼死亡的过程,简直是一场大型的现场版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
Part 1:尚久的治愈先说叔叔尚久这个人,表面上看,是个孤儿、混混,打斗技能max,靠参与地下非法搏击赌博赚钱生活,在一次非法赌博中把自己曾经培育的后辈打成植物人入狱,刚刑满释放,因为哥哥去世,被指派为韩可鲁的监护人,有6个月的试用期,尚久为了获得可鲁的遗产答应了,刚开始工作过程中一直给可鲁捣乱。。。
就很讨厌!
但是!
可鲁把他描述成“容易被人误会的好人”,看一个人好坏,不能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虽然尚久看上去很残暴,但从来没有伤害过手无缚鸡之力的可鲁,虽然顺着家属要求把可鲁整理的黄色盒子遗物扔了,但还是陪他们去垃圾场找到了。。。
为啥尚久如此的内外不一致呢?
——尚久的三个创伤暴力:小时候妈妈被爸爸家暴,巨大的湮灭恐惧,每次他看见霸凌、家暴的场景时,脑海里还是会闪回小时候的画面,但这个创伤大体还是被哥哥看见和保护包裹住了重要他人、被这个世界抛弃:爸爸死后,哥哥答应他要带他逃跑,但他躲在车站三天三夜哥哥都没有来,最后应该是流落的孤儿院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长大后,尚久路过救下被霸凌的小孩金秀澈,教会了他打拳击,希望他能进体育学院进入正式的比赛,而不是想自己那样在地下非法赌博,但却在老板娘的安排下在非法搏击中和金秀澈对战,无意中把他打至植物人
尚久和金秀澈所以他发展出来什么应对的方式呢?
练拳击,为了不被施暴,要变成一个有能力施暴的人,但在哥哥的爱的包裹下,没有演变成向攻击者认同,除了地下非法比赛赌博外,都是出手帮助弱小非法赌博比赛,自毁的倾向,你都不要我了,我就把自己毁掉,死本能的耸动否认自己对他人的需求,在和可鲁相处的过程中,尚久总是否认自己和这个侄子的关系,否认自己对逝者的故事的触动,甚至觉得自己太糟糕,离家出走去工地上工作,也不愿意继续和可鲁一起生活、工作;在监狱中,哥哥终于找到他,他觉得自己太糟糕,也不想见他哥,酿造了最后的遗憾;在6个月观察期过后,明明很想成为可鲁的监护人,却嘴硬说自己一点也不想做,没有通过测试实在是太轻松了。。。
尚久最后是怎么治愈的呢?
其实尚久最大的创伤是被抛弃,但是他自己都不记得的生日的一天,可鲁和爸爸有约定要去游乐园,虽然爸爸不在了,可鲁一个人还是要去,尚久就跟着他了,然后他发现可鲁每一个游乐项目都要签到,要吃炸鸡、pizza、炸酱面,到了一个车站,他想起来这是自己小时候等了哥哥三天没来的地方,在爸爸和可鲁年复一年的重复这个奇怪的仪式,终于等来了这段记忆的主人,叔叔终于知道当初哥哥不是不来接他,是为了给他买他想要的生日礼物——nike鞋,去百货公司坍塌受伤困了三天三夜,后来还重伤去了医院,家里的柜子还藏着从5岁开始,每一年哥哥给他买的nike鞋。
尚久在游乐场截获可鲁,但其实这是尚久的生日愿望虽然过去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个事情在尚久的心中就完全发生了变化,他对人生和世界的perception完全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被抛弃的小孩,而是一直被珍重、被寻找、被惦记的孩子。
其实关于被抛弃的创伤,在之前一个片段就开始松动了——他离家出走去工地当工人的时候,可鲁没有仍由他不见了,而是到处去找他,还被坏人抓走了,他的经验开始被重构,他是被在乎的。
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这么幸运,有一个近乎有着完美的爱的哥哥(和一个近乎偏执的执行仪式的侄子),可以把误会保留到几十年后让当事人发现真相,但治愈(心理咨询也是)所需要做的,就是以安全的方式,回到创伤的地方再一次处理我们当时无法处理的、被淹没的情绪,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
习惯了浑身是伤的尚久,受到可鲁突如其来的关心,逐渐破防第二个创伤是打死了后辈金秀澈,他们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置,在他培养这个曾经被霸凌的后辈的时候,他也把自己的兄弟关系进行了“反转”,他不再是被抛弃的弟弟,而是可以教导、搀扶弟弟的“哥哥”,而且他希望能够进入正式的体育竞技,而不是像自己那样非法斗殴。
金秀澈在做了多年植物人之后,等到了尚久出狱来看他,终于去世了,尚久亲自给秀澈整理遗物,发现了秀澈患有一种拳手的脑病,终于知道了他当时为什要退出拳击,救赎了他心中的内疚和负罪,完成了最后的告别,他从此决定不再做非法斗殴,宁愿当建筑工人。
Part 2: 可鲁丧失的哀悼男主可鲁从小知道自己是孤儿,一出生就被抛弃,而且患有阿斯伯格症,对于很多人类的情感无法理解(例如在找死去的医生的爱人的时候,就无法理解他说的,我认识过他,但是我们已经是陌生人了),甚至被学校赶出来,但爸爸妈妈都给了他无尽的爱,坚信他是最棒的孩子,从来不觉得他的病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与众不同,让他长成了一个很好的人(在整理遗物中,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推里能力,尚久把他叫做“照相机”、“录音机”)。
可鲁妈妈一直身体都不好,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在第一集出任务之后,突发心脏病死亡,没来得及和儿子好好道别,对于可鲁来说,就是天崩地裂,爸爸葬礼上抱着骨灰暴走,不让任何人进爸爸的房间,每天煮早饭都是两份,家里的杯子、盘子都还是原封不动的两份,在丧失的初期,我们都会有一段时间”否认“,慢慢地,才能接受事实。
刚开始的时候,尚久只能在客厅搭帐篷,自己煮泡面吃在整个过程中,可鲁都在尚久的陪伴下,逐渐吸收逝者的goodness,完成哀悼。
在整个过程中,爸爸都在默默陪伴他,从第一次自己出任务,爸爸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如何聆听死者想要诉说还没有诉说完的话,到最后想起妈妈去世的时候,爸爸告诉他,即使有些人去世了,他们都还在我们心里:
除了第一集可鲁是和爸爸一起出任务的,后面大部分都是跟尚久一起,但这两人各有一次单独的整理,一次是尚久给金秀澈整理遗物,一次是最后一集可鲁给爸爸整理遗物。
在遗物中,可鲁找到了爸爸给给自己录的视频,原来爸爸并不是毫无准备地抛下自己,他有跟可鲁告别,第一季就在这里落下了帷幕,用10集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告别。
剧中还通过死亡的故事,暗暗展现了一些韩国社会的潜藏问题:非正式用工人群的社会保障(零工工伤后被解雇,甚至死亡,没有任何赔偿)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独居离世的老人老人依然需要工作才能养活自己,最后安乐死在国外领养的孤儿,在两个国家都面临身份问题社会和父母对同性恋的接纳
原来韩国人喊男朋友“哥哥”不是女生的权利,男生也会躺在腿上喊“哥哥”撒娇,太有爱了看完之后,我很是感慨,萌生出一种要写下遗嘱的冲动,万一我突然死了,我的书怎么处理,我的衣服怎么处理,我的钱都在哪里账户里,如何分配,保险金怎么领取……我也会问自己,如果我莫名奇妙死了,我会不会留有遗憾,想到了另一部剧《沉默的真相》中,十年饮冰、未凉热血,为了查明真相献出了自己一生和生命的检察官,最后死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了你都不认识的人,这样值得吗?
他回答说,这就是我死的时候回顾自己一生,觉得没有遗憾的方式。
最后,我想用剧中大提琴手和医生这一对同性恋人的故事结束,医生和大提琴手约好一起去加州进修,但医生临阵逃脱,大提琴手以为他不爱自己了,从此成为陌路人,但原来医生后来改变主意,买好了去加州的机票,和一对戒指,准备去找大提琴手,只是再无机会说出口,医生最后留下了一封信,虽然被医生的父亲烧毁,但被可鲁背了下来,向大提琴手传达:「在第一次遇见你之后,我萌生了对明天的希望。
为了你,我想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勇敢的人。
为了你,我不会再卑怯的隐藏。
在我死之前,都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
大提琴手戴着两只戒指演奏,逝者已逝,生者带着留下的爱而非怨恨继续活着我相信,最终疗愈我们的是关系,是爱,是可鲁和尚久的相遇,是你和我的相遇。
我是心理咨询师孔洛,扫码了解详情,预约咨询可加我QQ 401639632,或邮件[email protected],坐标上海
想再看一遍six feet under了
谁说第一集就能让人哭的来挨打!!
堂堂赌场女老板,把把就知道all in,老窝被人端了屁都不放一个。这样子的配角让主角的岁月静好很苍白啊。
还可以吧,有点日剧风的韩剧。编剧挖掘的点还是能预测到的,所以如果看了很多这种题材可能就不太会打动。可鲁演员演的还不错的,自闭症其实不大好演。最后一集拍的蛮好的。
虚高的片子。带入不进去。。明明只有十集。。。拖沓,强行煽情。第一集都看不完。不喜欢。。。我不是乱打分。有的好片子一下子就着迷了。这种真的看的翻白眼。。
为这剧眼泪都要流干了 剧本写的很好 剧集时间不长 但故事都交代的很清楚,而且人物很丰满,是难得一见的好剧 而且立意和主题都很好,也没有以爱情为主线 更多的是亲情 友情 就是很感动,直击心灵深处
感觉这是一部“有亮点而无佳篇”的作品,题材还可以,当中有些逝者的故事也不错,但整体上讲不够深入细腻,最主要是剧本不够精妙,剧情、人物预先设定的痕迹过重,然后情节发展往设定好的方向一个个去套,有点刻意。
韩可鲁的存在,就像一个童话一样。残缺,但是完美。叔叔的人生,是被治愈的悲剧。两个人的救赎,让彼此有了温暖和依靠。
每集都很努力要给你看尽悲情人间的故事,但感动不起来,用阿斯伯格症给傻白莲套一个名正言顺…传达、臻装、尊重每一个存在过的人没错,但世间如水火,愿不愿意正面接受更多思念和悲伤,是继续活着的人的意愿。催泪,不应该是让善良勤劳勇敢努力活着的人死去啊…
@@@(2021-05-14)mubeu tu hebeun: naneun yupum jeonglisaibnida(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1-10)(网飞出的韩剧,但有种在看日剧的感觉。和同类型日剧对比,剧情挺老套的,人物设定也不出奇,要表达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不过看了之后还是会被感动到啦。结尾有美剧的坏习惯,总是要留一个尾巴给出拍续集的可能;组织打黑拳的老板没死,男主对一个女孩心动了。)
案例中规中矩,催泪点较老套感人却不够深入,兄弟主线完成的更好。相比信号、模范出租车中正面形象,李帝勋痞帅角色更具魅力,服化也有功劳
第一集看了好几天 就是看不下去
坚持到第三集还是弃 怎么会一开局两个故事都没意思 要不要这么刻意又浅显地煽情啊
不喜欢
这种题材还是比较适合日本人,韩国人讲起来就缺点隽永意味,几个小故事编得都挺套路匠气的,主角团里韩可鲁的自闭症又被塑造成高智商天才的刻板印象模式,甚至觉得他比叔叔的生存能力还要强点儿,贯彻始终的监护权悬念就不太有说服力。不过李帝勋表现得是真不错,有魅力的。
強行煽情是不可以的^
是想象中的有温度有泪点的剧,很套路很韩式但很喜欢看,每个故事都跟着掉眼泪。故事里提及到的工伤、约会暴力、同性恋、弃养,面很广,可能因为重点是遗物整理和遗愿传达,都只点了一下。会有第二季吧?期待一下。可鲁每次‘工作’时的开场白极具仪式感,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看了1集,就看不下去了
一本正经的讲着夸张且悬乎的故事 越看越没劲
故事温情又催泪~可看~"寻找离家出走的叔叔,特点:又脏又吵又爱打架~",叔叔又帅胸又大~俺也要发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