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叙事方式太独特,让人过目难忘,哪怕第一季是在2015年看的,情节也都全记得。
看的过程感到压抑和昏暗,但就停不下来,也许还是那个特别的叙事方式起作用,听完第一个人讲述的,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第二个人的视角。
同一场景不同视角,差异之大令人回味。
这一季角色继续增加,多了一个很有魅力的法国女教授和一个臆想中的狱警。
每一个人看着都像有心理问题,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生活中的卢瑟。
尽管压抑但很深刻、真实。
男主Noah在第三季里的“磕药”、“堕落”像极了另一个版本的“梅尔罗斯”。
20161218, s03e04, what happened between us`
20161216, s03e03, romantic French
20170126, s03e09, all the troubles are about psyological
没看第二季,直接从第一季跳到了第三季。
剧中每个人都受着折磨,每个人都想做好人,却悲催的逃不出欠操的前任。
海伦爱着诺亚和医生生活在一起,爱莉森的前夫爱着爱莉森又重新结了婚。
爱莉森回头爱着前夫。
诺亚新同事的丈夫是老年痴呆,想和诺亚来一段露水情缘。。。
爱莉森的前夫是相对最正常的人吧,他对爱莉森说你是一个混乱的人,你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我不想卷进去。
看的很压抑。
爱情是需要苦心经营才能维持的。
它绝不是随心所欲,跟着欲望走的人只会把生活陷入混乱。
我们不是在每个年纪都有机会重来。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束缚。
愚蠢的人啊,就把自己困死在欲望里吧!
单身应该是最好的状态。
哪怕会孤独。
「Where the truth lies」 这是《广告狂人》的主题标语,它一语双关,既表示具有欺骗性的真相,也表示真相所在。
我认为,这句话同时也是《婚外情事》的精髓所在:婚姻、欲望、真相。
一. 婚姻与欲望The Affair这部剧的切入点非常小,它通过一段婚外情展开整个故事。
但它不仅仅停留在一段情缘上,而是以这段感情为标本,剖析婚姻的本质、两性关系的本质,以及延伸到了一个更宽阔的命题:人的欲望。
第二季有一幕,Alison意外读到Noah以她为原型的小说初稿,书中,Noah把她称作欲望的象征。
这或许是Alison首次彻底的看清两人关系的本质,这也是编剧借Noah之笔,写下了这段婚外情的象征意义:人与欲望间的博弈。
第三季第五集中Alison与Noah的围炉对谈是非常精彩的一幕。
在经历了失控情迷、终成眷属、激情褪去、各自陌路后,两人又坐到了一起,一同审视这段感情。
这段对话比以往任何一次交流都坦诚、彻底、通透。
Alison认为两人是彼此逃避生活中苦闷的避难所,她是为了治愈丧子之痛,而Noah是为了摆脱家庭。
尽管Noah确认两人之间存在着真爱,但也表示,这爱来源于两人心底共同的深渊:曾经目睹挚爱的逝去。
痛苦让两人亲近,深渊让人相惜。
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所谓的爱或者婚姻,似乎总是在外界自我投射,寻找自我。
而最终总是会发现,外界如同黑洞,终究无法给予人实质的响应,要么一个人往下坠落,要么抓着另一个人更快速地坠落。
第二季时,在树林中,老爷爷曾对Alison说“人活着,从本质上来说,就注定是孤单的。
” 我想,这就是编剧对于婚姻下的注解,细腻、犀利、残酷。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而人总想通过爱情、通过婚姻来自我拯救。
实质上,孤独是无解的。
婚姻也好,欲望也好,都只是幻像,让人感知自我存在的幻像,它让人哭让人笑让人野心勃勃让人撕心裂肺,却不能不让人孤独。
二.「 警惕所想 它真的会到来」安迪曾说:“警惕你所想要得到的,它们真的会到来。
” The Affair正是呈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人们以为自己了解自己,竭尽全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发现所愿似海市蜃楼,你接近的那一刻,就破灭了。
当Noah和Alison排除困难,顶住舆论的压力,最终在一起后,却发现这段情感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最终消磨了这段感情的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彼此间的磨合。
如果千千万万情感悲剧的归路一样,当激情不再,爱情的光环在柴米油盐的消磨下渐渐淡去。
两人最终发现,这段感情与各自上一段破碎的婚姻其实殊途同归。
警惕所求,这句话看似荒谬,但人真的往往不了解自己所欲。
三. 真相的双面性The Affair能把一个平凡的婚外情故事做成一个如此有文学作品质感的剧集,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剧的叙事角度和对于细节的刻画。
同样一个故事,从不同人的眼中看来,都有着不一样的发生过程和关注点。
我们可以看到剧中几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选取的切入点是不同的,对于其中细节的记忆也是不同的。
然而在不同的视角中,可以发现,人们似乎总是把自己当作较为弱势的一方,而对方在主导着故事。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第一季中,Alison和Noah的故事中,两人都似乎认为对方在向自己传递着偷食禁果的引诱信号。
这部剧一直也在引导着人思考,所谓客观真相是存在的吗?
难道我们接收到的不都是主观性的事实吗?
人的欲望具有欺骗性,人眼中的事实具有欺骗性。
那么「Where the truth lies」
原文见公众号:The Affair:爱的“一般现在时”我对成年人的世界向来不感兴趣,很久以前我就开始讨厌大人。
我讨厌他们把人生活成道理,讨厌他们教育式的口吻,讨厌他们不懂沉默又或者太过沉默,讨厌他们抗拒观察还总是歇斯底里。
我选择用顺从的方式处理同他们的关系,这是我的叛逆。
我一开始关注到《情事》,只是因为这是一部 Showtime 出品的电视剧。
当成年世界的庸常在我眼前缓缓铺陈继而被一寸寸解剖开来的时候,我明白我无法抗拒被它吸引,恰似我无法不变成他们中的一个,以任何一种形式。
或许只有这样,我隐秘的叛逆才得以生长。
故事从一起刑事案件的调查开始。
倒叙的手法给情节蒙上了一层诡秘阴森的氛围,因尚未提及受害者的名字,成功引发观众对各个角色行为的质询与猜测。
诺亚是个普通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不太成功的作家。
为了维系自己与妻子海伦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给四个孩子提供出众的教育条件,诺亚不得不对一直以来提供经济资助的岳父忍气吞声,另一方面,他的家庭背景有意识地被隐瞒。
艾莉森是蒙托克小镇一家餐厅的服务员,与继承家族农场的丈夫科尔一起经营着早已支离破碎的生活。
唯一的儿子因遭遇二次溺水憾然离世,艾莉森一直在强烈的自责中惶惶不可终日,生活平静如水又杀机四伏。
两个困顿且深受压抑生活折磨的中年人自第一眼便相互吸引。
这种危险且致命的吸引究竟是命运还是因绝望产生一无反顾的逃离。
自故事开始,镜头就选择由双视角阐释,将亮点饶有趣味但并非翻来覆去地呈现,直接又玩味。
在两人那里,均是对方率先勾引自己,细节的不尽相同使观众开始思考有关两性的终极议题,甚而引发对两人完全不同的喜好及预设。
人对自己的意志,似乎总有一种原始信赖的本能。
透过镜头,每个人物都似乎妄图用短短二十分钟的只言片语说服观众自己是个好人,又通过安慰剧情里的对方来说服自己。
婚外情向来饱受诟病,因逾越道德界线的行径常常招致评头论足与外人的义愤填膺。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原配怒打小三,丈夫现场捉奸的视频长居流量前列、高居不下。
是偷窥私欲的彰显,还是人性正直的坚守,抑或是对正在道德边缘试探的自己的警醒。
人因私密,选择站在现象背后,躲在阴影里,看不清表情。
在第一季的末尾,艾莉森与诺亚选择私奔,隐秘的情愫与遮遮掩掩的不轨已使两人厌倦,对科尔和海伦的坦白无疑招致暴风骤雨。
科尔即将面对妻离子散的现世绝境,海伦对完美生活的一去不返几经流连。
两对曾经的爱侣似乎并不能彻底决裂,此间的藕断丝连是伏笔更是谜题。
于是在第二季,剧情又引入科尔与海伦的视角,丰富之余更加错杂,悬而未决的问题不断累积。
之后,诺亚将自己的故事编撰成书出版,受到评论界一致好评,书也因此大卖特卖。
艾莉森第一次直面诺亚眼中的自己,极尽妩媚风骚,似乎不遗余力只为勾引对方出轨、破坏彼此家庭。
在书里,诺亚将艾莉森刻画成一个对诱惑之计深谙于心的少妇 ,这对艾莉森而言无疑是一次打击。
在返回蒙托克处理房产事宜时,艾莉森与诺亚之间的罅隙使她对科尔的感情故态复萌。
另一边,海伦在极力挽回诺亚的同时,还得对付孩子们对家变的各种反应。
游走在生活、工作与家庭中,海伦在试图寻求平静,却又无力招架平静底下的暗流翻涌。
她甚至能够原谅诺亚的背叛,原谅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但至少还在努力做一个好父亲。
中产生活的润泽使海伦即使年近半百依然保有风韵,各方的追求虽不至令她晕头转向,但俗世本身的错综复杂却使她身陷囹圄。
四人之间的对峙,因轰动产生的高潮逐渐归于沉寂,艾莉森与诺亚选择重组家庭,海伦与科尔似乎也心有别属。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艾莉森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谁,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刑事质询到这里似乎走向终结,受害者的真相也缓缓揭开。
四人的纠葛因矛盾变得简单,剧情在这里戛然而止。
对于该剧有无必要继续拍下去,观众们各执一词。
从评论来看,大家对海伦的经历颇为同情。
父母的掌上明珠、婚变的受害者、努力维系家庭的母亲,每一个身份都完美得无懈可击。
而作为插足者的艾莉森,在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后尝试着继续学业,她本身的悲剧色彩与经年累月的隐忍,使婚变之于她更像是救赎,因此网友对艾莉森的看法相对来说比较客观。
科尔的视角中更浓重的笔墨放在了对案件本身的梳理上,一个乡下硬汉在婚变面前的无力与放弃挽回,尽显委屈。
以致之后与艾莉森合作生意上的成功,在观众这里,似乎更合情合理。
但几乎没有人支持诺亚,在大多数人眼中,他狂妄自大,有着近乎极致的偏执。
富裕生活使他带着一些商场上的油腻,在原生家庭中他又有着诸多的不耐与委曲求全。
实际上,诺亚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了阶级的壁垒,但他看上去对这一切毫不感激,使得他在行使堕落权利的同时,不得不接受观众对他的审视与无情的行刑。
也许是身为作家的本能,诺亚没有一刻放过自己,他对自我的剖析充满着决绝与冷静,有时他一言不发,有时他谈笑风生,在众人面前,他似乎总在用游刃有余地掩饰对自己的厌恶,他的真诚在于他甚至能与这些厌恶共处。
大多数时候这会被他人看作是为欲望所操纵,但凡两者阶级相差悬殊,就不可能存在更近的谅解。
这部剧从狭隘的角度看,实在是太世俗了。
关系破裂,家庭重组,似乎仅仅只是为了故事延续而不得不往下写去。
在对出轨这个行为的容忍度上,不关乎社会的开放,民众一面倾向于一棒子打死,一面庆幸好在这样的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契约的缔结,誓言的形成,似乎在这里神圣过了一切。
就出轨这件事本身,一旦被人为的放大,仿佛所有行为都需要一个解释,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有权利评判,似乎法律没有规范,任何人便可做法官。
转眼到第三季的开端,已时隔三年。
随着剧情的注入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注入了一些惊悚元素。
对诺亚的惩罚似乎大快人心,这种惩罚更像是诺亚与自己之间的对峙。
好在独特的视角对事件的原委有了更完整的解释,观众随着诺亚的心境逐渐归于平静,也不得不承认对这个角色的又爱又恨,从始至终,诺亚的视角都被选为主视角用以阐释剧情,也许能够起到帮助观众理解自己的目的。
新角色朱莉叶加入得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但仍旧是不可或缺的注脚。
她与学生及诺亚的对话,由表及里地诠释了诸多爱与性的议题,并在季中另一方面,对做一个好父亲不可抑制的渴望,使诺亚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常如履薄冰,在第三季更是达到一个极度冰点。
在亲情问题的探讨与延续上,本剧大有可为,通常都点到为止,这类隔靴搔痒往往却又恰到好处。
为了避免剧透,我想就写到这里。
对我来说,《情事》的难能可贵在于,通过提供多重视角,让观众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旁观者,不过也是一种“视角”的代表罢了,是没有资格可言的,但“这种”视角,又是独一无二的。
我想每个观众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它的精妙之处,也是一次绝无仅有的体验。
情事正在发生着,也将接续不断地发生下去,有时痛苦也是一种深刻的信仰。
艾莉森的脆弱,诺亚的真挚,海伦的痴狂,科尔的坚韧,两个家庭,四个角色之间的交逢与对垒,更揭示了永恒的爱的主题,只有自我的感受是凌驾于一切之上。
人无法拯救他人,却可以完成自我的救赎。
欲望会变冷,期待会衰减,而只有爱是不会熄灭的。
我们可以去责备人,但我们或许没有办法责备任何形式的一种爱,这也许是为什么这部电视剧到今天,仍旧不断吸引着我的原因。
20170113, s03e06, in a relationship
20161221, s03e05, illusion
20170123, s03e07, all the stories arise from the illusion
一群精神病患者
男主离着精神病越来越近了
人物多了,但并不显得乱。原来,婚姻守起来真不易,人们总有出轨的理由。Noah这条线加入心理悬疑元素,还挺精彩的,以为自己受迫害,原来都是心魔作祟!Allison再次变得一团糟,似乎幸福之门永远会在她半只脚踏进去时就关上,给她留下刻骨铭心的痛。
华丽转身惊悚剧
为什么不如前两季
第二季扳回一城结果第三季又下了坡。
三季看下来,观后感像过山车一样。这季探讨的角度完全没有get到,甚至不知道她究竟探讨了啥。除了Noah似乎都变成了配角。仔细想想这应该是人到中年的种种可能吧。大家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前的生活阴影依旧在当下依然事不太友善的存在,而眼前也无比糟糕。曾经的相信的人有的远去,有的又回到身边,可是自己根本不愿意回头拥抱。鼓起勇气认识新的人吧,情况依然没有变好。浑浑噩噩这样也还好,怕的是在寂静的深夜忽然看到玻璃窗上反射出来的自己。这时候,就是,“我杀了我”。(本来是2星,写完这些觉得也没那么差啊)
男女主都是属泰迪的:)
过渡片……,远没有第一季精彩,比第二季还差点
烂剧本配不上好演员系列
前妻粉报到。
已经完全是另外一部剧了,还是最爱第一季
双述事线用两季的篇幅把我完全骗过,然后第二季最后一集解开谜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编剧在前两季整个布局是神作。后面第三季由于没有了前面的谜题,只能引进新的谜题,谁要杀男主,然而幻觉这种东西太过于普通,让第三季整个吸引度下降,男主和两位前妻的各种竭斯底里我们也都习惯了,再也没有新鲜感
4.5 比前两季好
依旧令人着迷,就像Noah 的小说一样
这群人啊,但凡能管住下半身才好好谈问题,都不会把自己和彼此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
花开过人来过
这一季有些失望,虽然演员的表现还都很不错。四个主演的戏份都或多或少有些被压缩,而且整个故事在车祸判决之后有些停滞不前了。Noah整整恍惚了一季,还好有法国女教授一起演绎外遇的戏,也算本季最大的看点,其余三个人存在感弱了很多,尤其是Alison。不知道下一季会是怎样的发展,希望四人有交织。
第三季真的差强人意
Gunther到底是啥!靠!Hellen简直有病!我的Vik一直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