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绞刑师

The Last Hangman,Pierrepoint (UK) (new title) (USA)

主演:蒂莫西·斯波,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埃迪·马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最后的绞刑师》剧照

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7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8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9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0

《最后的绞刑师》剧情介绍

最后的绞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尔伯特·皮埃尔珀恩特(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饰),英国最著名的绞刑师。他冷静、不苟言笑,又极其讲究自身的职业道德,堪称“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第一绞刑师”。这个职业需要身份的秘密、绝对的冷静以及精准的计算。职业性的果断和迅速,为他创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然而这个本该是秘密的身份,却因为执行对纳粹的死刑,使得皮埃尔珀恩特成了公众人物。 皮埃尔珀恩特从不把他的职业与生活混淆,也很少考虑这个行当的残酷性。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亲手为他的朋友詹姆斯·考比特(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饰)“送行”,导致精神几乎崩溃。这成为了皮埃尔珀恩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于1955年写信辞去了绞刑师的工作,结束了这段处死608名死囚长达22年的生死行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灵异妙探第四季绯闻女孩第二季我们是谁X局密档梦精记2西比勒双面太子妃正义的伙伴伪恋第二季龙之家族第二季协议爸爸是外星人情书假面骑士欧兹10周年复活的核心硬币我变美的那夏天第二季魔爪入室撒迦利亚15杀戮拉撒路阿丕书记步步危机贝尔的生活联邦调查局第四季事与愿违的不死冒险者蜡笔和小新的故事狩猎聚会跨国追逃红花绿叶世子消失了龙珠:巴达克之章

《最后的绞刑师》长篇影评

 1 ) 平庸无奇的恶——人终究是环境的奴隶

《绞刑师》是一部我很喜欢的英国电影。

它是由英国功底很好的戏剧演员来演的。

这部电影讲得是绞刑师在欧洲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

而且这个职业是世代相传的它也是需要高超的技艺的。

对他们的来说,一个绞刑师追求的职业生涯的顶峰是追求在几秒钟之内终结一个人的生命。

在很多欧洲电影里,绞刑就是一根绳子挂在脖子上,把你的头蒙起来,然后啪一下掉下来,中枢神经讯速地中断。

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职业的操这在守。

某一种程度可以把它称作为匠人精神。

他们觉得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尊敬。

甚至他处决完这个人的时候,他会像个入殓师一样去清理安置死者的尸体,并且很有仪式感的去做这件事,有一个很敬畏的态度。

面对这个尸首,他不能决定这个人的命运,但是我尊重我的职业,我把我的技艺提高到一个程度,是我对这个人的生命最大的尊重。

到后来在纽伦堡审判,每天有大量的德国战俘要审判。

每天必须处决很多人,从正义的角度来讲,这些人好像死有余辜的。

但是命若草芥,一秒钟,一个将军一个士兵,他们的生命被剥夺。

一开始主人公还是有一种平衡在里面。

他觉得他的职业和他的良心是可以分开的。

但是他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冲击就是,他的一个非常的好朋友被送上了绞刑架,他亲手结束了朋友的生命后他就崩溃了。

后来他就投入到反对死刑的活动中。

电影的主人公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绞刑师。

我看这个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个观点叫“平庸无奇的恶”是犹太哲学家,汉娜哈伦特提出来的。

为什么在战争中这样一个极端处境下人就好像突然变成野兽,突然丧失人性?

而这个人他却认为,这是出于对自己职责的遵守。

就是我在这个岗位上,在制度机器的这个位置上,我忠于我这个位置。

所以我要收好这个齿轮的刻度。

他们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我在执行上级的命令。

那哈伦特的反省就是,大量的人就是这样。

这种人性的恶,你把它抛至到一个体制化里的时候,当它处在一个巨大的体制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被异化。

被异化的结果就是,首先我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个机器中不可缺少的螺丝钉,这是我的职责。

 2 ) 完全不同意影片最后的一句话

完全不同意影片最后的一句话死刑的最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惩罚犯罪者,也不是给受害者家属解气,更不是为了报仇。

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震慑犯罪。

“死刑能拯救生命”,听起来似乎这句话有点不明白,其实死刑的震慑力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保护着我们,当一个罪犯抢劫的时候,当一个人去拿到砍人的时候,他们的其中一部分人也许就在那一刹那由于惧怕这种最严厉的刑罚,而选择了住手,选择拿刀砍不致命的地方,或者在伤害了别人之后能救人,当一个人绑架了一个人,想要撕票的时候,由于惧怕死刑也许选择放了受害者,等等等的无数例子。

每年估计全国这样的事情会有千千万万,死刑的震慑力悄无声息的拯救了无数无辜的生命,使得他们获得了生的机会。

没有死刑美好的世界,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绝对不是现在,在人的素质达到之前,弱者需要死刑来保护他们的生命。

但我不否认死刑的残酷性,但正因为死刑的残酷,他才有威慑力,他才能拯救无数的生命。

 3 ) 人性与机器之间

看惯了美式电影,来看英式片,总感觉有些许沉闷。

但忍过了开头,进入情节就好了。

故事还不错,我看来在讲人性。

Pierrepoint说:“当我走进绞刑室时,便把Pierrepoint留在外面了。

”这句可谓是全片的经典台词。

绞刑手不是个易做的行当。

一直不想提“刽子手”这个词,尽管意思一样,但感情的褒贬一目了然。

绞刑手的工作是杀人,这就使他的良心注定会经历无数次的考验。

不仅是良心,外界舆论也让人很难忽略。

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动感情,机械一样高效地去完成,而不是管东管西。

此前,Pierrepoint是可以镇定的,毕竟那都是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可以也不需要太动感情。

但当面前是他的好友时(其实这里或许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导演大概会安排他的亲人,而不是朋友),涌动的感情就很难抑制了。

此前他可以用自己的认真负责,用政府做理由,为自己找借口。

而这次不行了。

人性中的罪恶感泛滥出来,使机械的手不再镇定自若而是激烈颤抖。

有些时候,人总是会被迫去做什么事情,虽然不愿意,但做久了,做熟了,也就成了机器,精准而高效。

Pierrepoint的经历,就是人性与机器之间的挣扎。

讲点题外话,英式电影,和美式电影毕竟不同。

感觉演员都有种压抑的表现力,功力很深。

Pierrepoint推下手柄处死好友时,鼻子上分明挂着一滴泪,抬起头来,脸色却一片平静。

很有味道的一部片子,总体来说。

 4 ) 绞刑师的面孔

可以说这是一部不带任何色彩的片子。

它的平静、严肃,一笔一画,理性的气质,坚持到片子最后一秒。

没有夸张,没有煽情,没有渲染,一切可观记录并且点到为止。

也正因此,这不是一个容易出彩,博得众人好感的电影。

不知你注意到主人公的表情没有?

从一开始被带领着参观学习绞刑流程,到最后一个犯人被套上白布袋时对他一笑,错愕跟沉重是Pierrepoint脸上从始至终的表情。

没错,他只是一个政府的刽子手,这也只是一个职业,国家让他执行谁,他就执行谁,假如他带着个人情绪从而导致对每一个犯人都无法下手的话,从这个层面来讲,跟一个带着情绪不愿意给女人打胎的医生是一样的性质。

于是他跟最初的那个同事不同的是,选择尊重这个职业操守,选择认真的做下去。

但是,这些犯人在他的眼中,上绞刑架的那一刻就是一个个被洗净污垢的纯洁灵魂,无法得到人世间的救赎,他能做的只有尽量提高专业技能让他们走的爽快一些。

每一次的执行,看似动作利落,毫不含糊拖沓,可是他脸上的表情一次次的出卖他内心深处的感受。

每一次扳下机关,带着一种快速的逃避,一种被迫的决心,就有一个个复杂沉重的枷锁绑在他的心上。

尤其表现在去德国对纳粹战犯执行绞刑时的那一段。

后来,沉默寡言的Pierrepoint终于在亲手给自己朋友上刑之后,深感无力背负,精神状态头一次处于崩溃边缘。

英国民众对他两度截然相反的情绪变化,也相当典型。

让人想起两部片子,一是《朗读者》,二是《窃听风暴》。

一个处于历史环境下的小人物的非“正常”职业,随着历史政治风云的翻转变迁,即会成为掌控他命运的关键钥匙。

他们曾经获得的和即将失去的,都会随之加倍。

 5 ) 没有任何人任何理由可以剥夺生命,即使是死刑本身。

关于绞刑师的小众题材确实为第一次接触,跳出主角HP中“小矮星彼得”的初始代入感,大叔在角色上把握真的让人惊叹。

每一次面无表情的绞杀都是对观众最大的冲击。

在albert去德国后主角出现了对职业最大的质疑,每次囚犯落入绞坑,那是种最令人不敢直面的噪音。

即使那面对的是“无法饶恕”的罪犯。

但那个画面我真的觉得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生命,即使是死刑本身!!

 6 ) 死刑废立是个经济问题

360行,行行出状元。

这个叫阿尔伯特的肥头大耳的男人,真可谓刽子手中的状元。

7秒钟绞死一个犯人,一周最多绞死13人。

在23年的职业生涯中,共绞死608人。

看似肥胖笨拙,动作却干脆利落。

职业操守也令人敬佩。

绞死人后,亲手为死者擦拭身体,然后放进棺材。

即便对所谓杀人如麻、罪有应得的纳粹分子,也一丝不苟。

杀完最后一个纳粹分子,当那个身为军人的助手说,没有棺材了的时候,阿尔伯特怒吼道:他们已经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他们的身体是清白的,应该给他们尊严!

最强悍的应该是阿尔伯特的心理素质。

当助手还在喋喋不休地数落罪犯的罪恶,以缓解内心压力的时候,阿尔伯特立刻打断他:“是政府要杀死他们,不是我们!

记住,他们做过什么事,和我们无关!

所以,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阿尔伯特’这个人留在了外面”!

但是,当他亲手绞死自己的朋友时,他终于崩溃了!

这个从来没跟老婆亲热过的冷漠男人,像个孩子一样哭着,乞求老婆抱抱他。

在我看来,阿尔伯特最后绞死的那个女人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她美丽端庄、气质高雅,她对阿尔伯特微笑着,慨然堕入地狱!

1956年,阿尔伯特,这个在英国真实存在的刽子手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自传中,他说,“我反对死刑,除了复仇以外,死刑没有任何意义”。

1965年,英国废除了死刑。

今天,世界上大多数文明的国家都废除了死刑。

我是废除死刑的拥趸者。

因为在我的青春期,我亲眼目睹了死刑,它给我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在我们那座全国闻名的城市中,死刑作为一种公开仪式,甚至娱乐活动存在多年,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

一年一度,甚至一年两度的死刑一般都在西边的一个荒凉的海滩三执行,我们称之为西海。

死刑执行前后是一派蔚为壮观的景象,随着尖啸的警笛声,人们争先恐后奔向西海。

有骑摩托的、骑自行车的,还有蹬三轮的、跑步的。

死刑前一天,公安局的人会去勘察现场,挖好几个大坑。

执行死刑的时候,就将死刑犯押到大坑前,让他跪下,戴着墨镜的武警战士端着步枪,几乎顶在死刑犯的后脑上,爆豆般的枪响之后,死刑犯一头扎进坑里。

坑里早就放好了一个巨大的塑料袋,大多数死刑犯会一头扎进袋子里,连一滴血都不会迸溅出来。

尽管这么干净利索,但看客们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鲜血淋漓的尸体,满足人类本能的嗜血欲望。

此后,法医会迅速将尸体拖到车上。

据说,那些没有家人认领的尸体,医生会直接在车上将器官摘下来。

而认领尸体的家属则会更加痛苦。

因为,稍后有关方面会到死刑犯的家中,向家属索取子弹费。

有一年,一个年轻的死刑犯令行刑人员手忙脚乱,也令现场一片哗然。

那个年轻的死刑犯刚满18岁,因为盗窃一辆桑塔纳轿车被处死。

或许他的生命力太旺盛了,枪响之后,他竟然没有扎进坑里,而是倒向旁边的沙滩上挣扎着。

一个没有戴墨镜的公安人员拔出手枪,在他身上连开5枪!

那个年轻的身体终于停止了抽搐。

今天,在我国,废除死刑的呼声是如此微弱,让人们相信我们的人文素质与西方相差悬殊。

其实不然。

对那个没有合法登记,但却拥有强大宣传机器的政党来说,在一夜之间让公众相信废除死刑是与时俱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对我们来说,死刑废立是个经济问题。

眼下,狱警们尚要为创收而苦闷,如果再平白多出成百上千张嘴,他们不崩溃才怪。

 7 ) 人终究无法成为机器

主人公Pierrepoint的工作是一个绞刑师,或者可以说是一部杀人机器,面无表情,干净利落,不多说一句,可以创造7秒解决一个罪犯的记录。

但是,你能说他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吗?

就像主人公所言,当他走进绞刑室的时候,他已经把Pierrepoint放在的门外,他在做一份工作而已,并力求工作的专业性。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纳粹时期,按下焚尸炉按钮的工人,对他来说,他的工作只是按下那个按钮,这是他的工作,他有罪吗?

Pierrepoint也是这样在做着他的工作,但是他知道作为一名“刽子手”,特别是对于死者的亲人来说,他才是一个杀人犯,所以他当他的身份公之于众之时,虽然因为处死纳粹而得到群众的欢呼,但他的不安可从一句“这可不是一件好事”看出。

当杀人成为一种职业,能在心底依然保持着那份人性,这或许是Pierrepoint身上最为闪耀的地方。

或许对他而言,将绞刑做的专业速度,为的是减少死者的痛苦。

他会亲自处理死者的尸体,清洁,入殓,就像他所说的“他(罪犯)已经为此付出的代价,这个时候他是清白的。

”这个观点自始至终存在于心,无论是一般的死囚,还是纳粹。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为没有给纳粹死囚准备足够的棺材而动怒。

就算是纳粹,他们的罪恶也已经得到偿还,作为一个最后也应该得到尊重。

但人终究不会是机器,无法做到毫无感情毫无情绪。

无论Pierrepoint如何专业,如何克制自己,在面对需要亲手绞死自己好友的时候,还是崩溃了。

虽然他依然做的专业,依然不多言,但是,拉下手闸的那一刻,他一定比任何人都痛苦,但是却又无法表现出来。

所以,他会把这笔绞刑的工钱全部用光,那是他绞死朋友的收益,他不要;所以,面对自己的妻子的时候,当可以卸下绞刑师的身份的时候,他的痛苦彻底爆发。。

 8 ) 窒息

关于老头的一切沉默,冷静,一丝不苟...只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然后认真工作直到杀死自己的朋友才幡然发现这些都是和他一样的生命,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废除死刑所以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死刑,原来死刑除了报复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死刑的电影,波兰的杀人短片,大卫·戈尔的一生 ,死刑绝不是为了惩罚罪犯。

 9 ) 职业与道德

第二次看完《最后的绞刑师》,主演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炯炯有神的双目久久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电影里每次执行绞刑的情节,和死刑犯双目的对望,看的出他内心的坚定,对工作的纯熟。

我非常欣赏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的演技,这个有着深厚英国舞台剧功底的演员,他的眉宇之间的流露,让他所饰演的Pierrepoint真实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绞刑师,这个人类社会中的边缘职业,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之一,没有人愿意提起,有人称他们为“送行人”,他们是将死刑犯送往死神的最后执行者,他们的双手沾满鲜血,他们的职业让他们的一生遭受诅咒。

我一直以为绞刑师都是类似侩子手的人,将人吊死后就万事大吉,看完这部电影后,才知道原来他们还要负责对私人简单的擦洗和着装,他们从事的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职业。

《最后的绞刑师》用绞刑师的视角,展示了这个有着严格道德规范的职业,让人们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影片最初Pierrepoint是一个初出绞刑行业的新人,虽然他的父亲曾是一个出色的绞刑师,但是这个职业任然不被他的母亲容许,似乎Pierrepoint想要继承什么,他通过应征得到了这份工作。

他出色的绞刑技术很快让他成为了绞刑界里的名人,他们追求完成绞刑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仿佛他们从事的不是绞刑,而是比赛什么的。

身高,体重,身体特征,曾做过的职业等等,都会影响到执行绞刑的时间和能否保存完成遗体的结果,这些都要经过计算和测量,才能让死刑犯在绞刑后胫骨不发生断裂,让他们能够迅速的死去而不遭受痛苦。

Pierrepoint做到了,他让每个经他手执行绞刑的死刑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Pierrepoint说:“我不管他们曾经做过什么罪恶肮脏的事情,他们已经用死来偿还这一切了,他们的尸体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是他的职业道德,不乱对待陌生的死刑犯还是影片后端对待他的好朋友。

当Pierrepoint要亲自对自己的好朋友执行绞刑时,他内心中的最后防线,那个试图把真实的自己留在监狱门外的方法失灵了,他克制不住自己对朋友的感情,然而他还是非常职业的,熟练的完成了对朋友的绞刑。

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在这里的表演凌厉精致,面对即将要亲手执行绞刑的朋友,他本来严肃的脸出现了一丝微笑马上又严肃了回去,这一丝微笑是想要让他的老朋友知道这不痛苦,很快就过去了,马上又严肃回去是想要抑制住那个在门外的真是的自己不要进来,这个防线即将被击破。

Pierrepoint在执行朋友绞刑之前,他做到了绞刑师的职业道德,内心痛苦但是不煎熬,朋友死后,他的防线没有了,他从人们视线之外走进大家的视线之内,赤裸裸的被人们评论,指责,这个本应该秘密保护起来的职业,是去了保护它的黑色。

随着反对绞刑的声音越来越大,影片也接近了尾声。

在社会中的任何职业都有它们的职业道德,和做人一样,遵循着道德做事,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得到释放,同时能够让你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10 ) 《最后的绞刑师》:曾经7秒的意义

(芷宁写于2010年5月5日)近期和影友秘窗、redsun聊到英国影片《最后的绞刑师(The Last Hangman)》,当时看这部典型的英伦影片时,较喜欢它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和思虑空间,于阴冷压抑中不断渗透着多重的人性思考,色调冷寂清冽,处处流露出一丝纯然的历史感和尘封感,其中所要表达的人道关怀也在片中静静诠释,不断交锋的人性冲突也在适时送出,不疾不徐,却发人深省。

影片据真人真事改编,事实上,主角Albert Pierrepoint并不是英国最后一个绞刑师,而是知名度最高的,他的著名来自于他曾处决过纳粹,而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前,按照行规,Albert的职业和行程都是保密的。

Albert之所以被盟军元帅蒙哥马利请去德国执行死刑,是因为他那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他能精准地以7秒结束一个犯人的痛苦,蒙帅受不了美国人拖沓冗长的行刑方式,要搞“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英式行刑,于是Albert临危受命。

而片名之所以定为“最后的绞刑师”,大抵是因这个职业对于最后写了辞职信的Albert而言,已经是最后的。

该片还原了彼时伦敦的街景风貌,天气阴沉,阴雨连绵,四周清寂,并以大气的配乐烘托着影片的历史厚重感,更将几次矛盾冲突和内心焦灼表现得很得要领。

起先,作为绞刑师世家的一员,Albert对待绞刑的态度是极其职业的,他冷静地观察受刑人的身高体重,不愿多知囚犯的其他信息,至于该犯人为何获罪,如何被判,那都不是Albert操心的,他追求的是如何果断有效地完成工作。

蒙眼罩,套绳索,推操作杆……这一气呵成的动作,用时7秒,死刑犯被快速终结,不用忍受长时间的扼杀之苦。

而对死刑犯尸体的清洗、入殓工作,Albert做得十分认真,给予了那具尸体最后的尊严,因为在Albert的观念里,死刑犯已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现在是清白的”。

第一次的微冲突发生在家里,丈夫的职业成为了家庭的隐忧;第二次冲突出现在德国,Albert处理完纳粹尸体后,发现盟军少给了一副棺材,这让他生气,因为这不和他的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第三次的大冲突出现在要求废除死刑的人们对Albert的攻击中,因为处决过纳粹而受到很多国人推崇的Albert骤然间成了一种残忍审判体系的排头兵,一边是由衷的赞誉,一边是犀利的抨击,Albert身处夹缝中;第四次冲突是巨大的也刻骨的,Albert必须给犯事儿的挚友James行刑,熟悉的人,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眼睛,熟悉的声音,熟悉的习性……让避免了解多余信息的Albert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一切,所见窜入思绪,令Albert痛苦不堪……在行刑方面,从古代各种各样残酷的虐刑到近代一些国家废除死刑,人类的确较历史有了人性化的进步,但有时候惩罚不来的雷厉风行又如何规范行为,毕竟人类还远不能集体达到道德精神境界的至高层次。

“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这或许是Albert思虑后的感慨,但作为曾经的从业者,在死刑制度下工作过的人,Albert的7秒处决,瞬息间结束痛苦,已经给出了一个职业者所能给予的最大人性“慰藉”,从这个意义而言,他的7秒在彼时的惩戒环境下,已经具有了相对的人道关怀。

影片主演蒂姆西·斯鲍尔,有人说他长相颇具喜感,又有年少者说他长得阴险狡诈,说阴险狡诈的多是受哈波中那只名为“斑斑”老鼠(小矮星的变身)的影响,不论喜感还是狡诈,蒂姆西·斯鲍尔都是一个好演员,在他的从影生涯中,他以扎实的演技演绎了各种角色,在本片里,他将绞刑师的心境变化、内心波动拿捏得丝丝入扣,观众仿佛能清晰得看到这位特殊职业者的心路历程。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9447944_d.html

《最后的绞刑师》短评

男主角的演技太好了!沒說的!絕對的影帝!

5分钟前
  • 金裝嬰幼兒白粉
  • 力荐

这片老英国的范儿挺有看头的。但剧情其实我不信,我觉得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绳子上吊着的是一块木头。另外,职业道德上要求刽子手不过问死刑犯经历杀人就行,但纳粹杀人是不是一样也可以这样说?他还绞死纳粹,自相矛盾。

6分钟前
  • Quasarrise
  • 还行

就像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没有办法去定义他的对错,因为下达命令的也是人类本身。死刑对于罪犯来说就是一个终极的惩罚,至于执行手段也是近代才开始考虑人性的。

7分钟前
  • tricky_V
  • 还行

看的途中就大致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好题材,还是没拍好。导演掌控略不到位,演员也不自然,是个好演员,能看出想尽力把角色演好,但是和角色不搭,就像本来不是为他设计的角色,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11分钟前
  • chen
  • 推荐

他迟早会遭遇这样的关于自身的人性困局,但是他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准备,面对等闲变却的人心。

14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題材比較討巧。但電影本身中規中矩,拍得太過穩當,沒有高潮,配樂超贊,三星。最後補一星給羅恩的小老鼠:電影里他真是已入化境,將絞刑師的職業素養展現地淋漓盡致!

17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他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

18分钟前
  • 空谷幽兰徐小宝
  • 推荐

绞死那么多人,女性才几个?偏偏选择清洗女性的身体拍摄,有意思吗?瞬间降低了格调!

20分钟前
  • 菱歌悠长
  • 很差

不带一丝瑕疵的程序化叙事,充满人性思考的镜头语言,典型的学院派风格。影片配乐好的出奇,总是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又牵动着观众的观影情绪,有时激昂、有时欢快,有时悲伤,有时紧张,仿佛在影射罪犯的杀人动机:愤怒、解脱、嫉妒、仇恨。

23分钟前
  • 坐上一台时光机
  • 推荐

...

28分钟前
  • halfy
  • 还行

The Last Hangman (2005)

30分钟前
  • dac
  • 还行

一开始他觉得很骄傲 后来他终于懂了。是不是人都是这样 一开始是新鲜和兴奋 过后才会明白事情的本质

31分钟前
  • 我一直在玩
  • 推荐

拍摄者旨在让观者审视胜利者姿态的英国人冷观自己所称颂和追求“效率和人道”时刽子手姿态,战后笼罩在民众里的白色恐怖作为一个短视的权谋理应在人们逐渐苏醒的人权意识上奔崩离析,反省者的姿态也随之逐步明晰,传播着“若不事斯语,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誉”的时代信条。

34分钟前
  • Leroy B.Lo
  • 推荐

男女主貌似都是经常跑龙套的角色,这样一部内敛细腻的片倒是让他们有了长足的发挥,一份能让自己得到尊敬的特殊职业,撩开其神秘性其实人家只是一位懂得尊重死者及有操守的大叔

39分钟前
  • 川流
  • 推荐

我并不喜欢个人传记类的电影,但这片除外。冷静、缜密以及对职业的绝对忠诚,pierrepoint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工作与生活的分离。。结局是悲哀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在临死前可以选择,我会选择pierrepoint作为绞刑师,他会对死后的我有足够的尊重。。我想,这就够了。为pierrepoint默哀。。

42分钟前
  • 花与鱼
  • 力荐

最后一个被绞刑的女人是亮点

43分钟前
  • 今日立冬
  • 还行

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赋予对生命最严肃的尊重!!!

48分钟前
  • L.L
  • 推荐

the world is a shitty place.

53分钟前
  • 鸳鸯
  • 还行

在很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说这是一个残忍的惩罚方式,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因为那是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情。影片中的绞刑师,用一种尊重生命的方式,给了每一个死刑犯获得“自由”的捷径。但在很多人眼中,他仍然是“恶魔”的化身……

55分钟前
  • 馒头
  • 还行

各种装腔作势,不是太喜欢,除了画面

56分钟前
  • 语妈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