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浪潮已逝
Kapag Wala na ang mga Alon,浪潮退去之后(台),湧浪之後(港),浪退之时,When the Waves Are Gone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约翰·洛伊·克鲁兹,罗尼·拉扎罗,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唐·梅尔文·邦加林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丹麦,葡萄牙,法国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22
简介: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以发起「禁毒」战争而扬名天下,他引起的反毒浪潮滥杀无辜者不计其数,但他却以此「创举」受到国内上上下下的拥戴。赫尔斯·帕普兰中尉是当局首屈一指的探员,当权者如何以残酷不仁的手段剔除「眼中钉」,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现正站在道德分叉路进退两难,就算他避得过良心的责备,也逃不了奇怪的皮肤病。在涌浪之后..详细 >
无可救药的国家,做什么都是徒劳吧
当浪潮已逝,留下的徒有反复冲刷却再也追不上波涛的渐渐消失的伤痕,从皮肤病到精神症候,都是意识形态的牺牲品,在无边黑夜的角落里相互毁灭却无人问津,实际除了自己又有多少人记得,当血的颜色变作夜晚的黑,救赎真的降临了吗,唯有罪行和仇恨变作了鬼魂继续飘荡吧,一部在历史和死亡中间悲泣的黑色电影,其实是类型的和国际的,回想起来拉夫·达兹的确具备着将浓郁的地域性以同样浓郁的艺术片风格却转译成为极通俗和“好看”的影像通用语言的能力,他正渐渐脱离或者说从未“小众”,漫长的片长与其说是在制造观看的门槛,不如说是对观众与自身叙述策略的信任,越发迫不及待的想看和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主角是个警察 电影非常感人 演员演技也很在线 怎么说呢,反正就是特别好看哦
#威尼斯#这个狗血的国家。我控诉。最后沉重一击的反转,太有力了。
#22HIIFF04 不断试图跟上叙事节奏与参悟影片逻辑,但有时会在体制、宗教与杀戮沉重的跳跃里迷失。肃穆的片尾是无声的,却是极为大声的呐喊。想到薄荷糖,是体制逼迫着非人道主义的杀戮,想到弗兰肯斯坦,创生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搏斗与同归于尽。政权保护、宗教救赎和杀戮三位一体,存在着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是在指控圣灵和国家(菲律宾)体制,还是意在F**k这个国家(菲律宾)、创造体制和宗教并以圣之名行恶的人类以及容忍一切的世界?
神奇的经历。前一个小时快睡着后两个小时慢慢看懂的全英文电影
#IFFR
相比导演其它作品,这部有点太直白了,中段就已经骂过菲律宾了,尾段还要再来一段非常慷慨激昂的Fuck。而且打人动作有点假。
个体矛盾折射政体黑暗,疾病和怪癖隐喻国家的溃烂,比较直白,情节又偏弱,属于表里都不够丰满。
身上遍布着被暴力侵蚀的疹子,充满杀戮的体制溃烂不堪。逢人就拿水盆洗礼不可消弭的罪恶,仇恨却蓄积在体内卷土重来。警督或是家暴者,取决于妻子的出轨。警官还是杀人犯,取决于学员的背叛。生命跟家畜一样一文不值,神明最擅长躲避。这把短匕今天为我们了断,菲律宾仍像被海水侵蚀的房屋般摇摇欲坠。
曼谷电影节第三部。满屏的情绪堆砌,性焦虑者的意淫。
10/3/2023 @ MMPP。知道想表達d咩,但真係唔洗咁多長鏡頭
挺好 就是有点困
过于直白的隐喻,简单明了的剧情,用时间来讲述「当浪潮退去之后」。
于海南,放了很大希望,只能说纯从个人观感出发,不喜欢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以漫长的舞台剧方式表达的直白裸露的政治意图,可以接受高度概念化的表达,也可以接受政治寓言,但《当浪潮已逝》我多方面看着不对味…
勾选所有蛰伏的潮水,背对,沉默,存储能量献予对决的续航。仿古的胶片颗粒在摩擦间晕出水彩的触感,亮出高对比度与布道光的时候也绝不手软。诸多场面对武士电影的致敬呼之欲出,强烈地召唤着复仇叙事的降临,然而它终究无法成型,两个警察,两个罪犯,他们是时代记忆下的无名气泡,碰撞的结果,也无非是双向溃烂
身上遍布着被暴力侵蚀的疹子,充满杀戮的体制溃烂不堪。逢人就拿水盆洗礼不可消弭的罪恶,仇恨却蓄积在体内卷土重来。
第四届海南岛电影节第17部。个人风格强烈,艺术性极佳。
#GH59
#威尼斯@这个狗血的国家,我控诉。黑白摄影,最后的反转沉重的一击,太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