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两年前看完美剧《天才》的第一季,那时直呼爱因斯坦渣男;去年年初看交流电纪录片的时候了解到爱迪生为抹黑交流电到处表演将各类动物电击致死的惨剧,也是直骂人渣;当时似乎有这么一种感受:有些在历史上留下不朽名声的人,似乎都有点反社会人格,即他们本就同其他人几乎是两种动物。
或许他们在某些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们几乎跳脱了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道德约束,对这些都不以为然。
但今天看的《电力之战》实在有点颠覆我曾经的这个想法,影片里卷福饰演的爱迪生,很精准地还原了我在纪录片里认识的那个人,但我从中得到的感受,却不再是一年前那样充满了道德批判了。
影片里的爱迪生,是个复杂的人,他因为不希望自己的发明造成他人的受伤和死亡,坚持使用相对更加安全的直流电,但在和交流电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却也违背自己的原则,为政府发明了电椅,借此向大众宣传交流电存在致命的危险。
他会夜以继日地扑在工作上,但妻子子女的呼唤,总能唤起他的柔情,立刻丢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妻子因为脑瘤去世之后,每隔不久总有他一个人反复播放着留声机中妻子录音的画面…。
他对员工要求苛刻,甚至有些不尊重,为此逼走了原本为他工作的特斯拉,但当他自己被清出管理层时,也会祝接替他的原来的下级好运,并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而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偶遇时问他,当你的灯泡成功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爱迪生缓慢述说着:最初我们就不抱希望,没人觉得那是可能的,但后来我们开始能亮10秒钟、1分钟、亮10分钟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喝酒庆祝了,再后来20分钟、30分钟…1个小时、两个小时…后来到13个小时…看着那个亮了10多个小时的灯泡,那就像是一个正在弹奏莫扎特的圣婴……这里不得不点评一下卷福的演技,给爷看哭了,那是一种每一个曾为某个事物有过长期艰难求索的人都会有的目光,那种痴迷与沉醉,是远超单纯的快乐的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
在这一刻,我完全喜欢上了这个复杂而又伟大的发明家。
曾几何时,我会喜欢的形象是像蝙蝠侠、美队那样近乎扁平的人设,纯粹地坚守着心中的正义。
但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人。
人性终究是复杂的,也因为复杂,才显得真实,而在这复杂之中,闪烁着的那点纯粹,则使人变得伟大。
下面单纯说说电影本身,后半段有点昏昏欲睡…整体剧情毕竟还是平淡了点,没有太多能让抓回你注意力的地方,建议睡好了看。
多伦多的首映结束已经过了午夜,周围的人连Q&A都没心思看,没等Harvey带着一众演员上台,站起身就走了,只剩一帮BC迷妹。
韦恩斯坦最近几年押宝老是押错,横扫奥斯卡的辉煌早就没了。
中小成本独立电影成为新宠之后,他家不上不下的定位就略尴尬。
这部《电力之战》是韦恩斯坦今年的冲奥重头戏,选在近几年的奥斯卡前哨战多伦多举行首映。
不过目前就多伦多展映的新片来看,这部电影并不算出众。
《电力之战》,讲的是BC演的爱迪生,和珊农演的威斯汀豪斯“ 两大电力巨子就直流电与交流电展开竞争 ”(引自豆瓣)。
到底竞争什么呢?
大概有三条线:一是在全美普及电力的竞争,两人都要尽可能占领更多城市;二是用电椅对一个杀人犯执行死刑究竟算不算酷刑、以及交流电是不是有致死的危险的争论;三是竞争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电力供应商资格。
电影前三分之一都在讲第一条线,直到威斯汀豪斯这边因为事故出了人命,引入了第二条线,到这里还是比较巧妙的。
当第电椅事件终于暂告一段落后,爱迪生的公司被JP摩根跟其他公司合并成了通用电气前身,这才又冒出了第三条线。
到结尾,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交叉剪辑。
第一条线就随着另外两条,三局两胜似的,就算交代了,爱迪生就这么认输了,跑去拍电影了。
在三条线之间,还穿插了大大小小的花絮插曲,有些和情节关系并不大,显得很零碎,难以抓住重点。
散场的时候我身后的一个记者和同伴说,开演了20分钟我还不知道这电影到底要讲什么,就觉得不是个好兆头。
角色方面,两个主角喜忧参半。
剧情上看,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应该是双男主。
实际叙事的视角来看,以爱迪生独白开头和结尾,应该以他为中心角色。
但是看角色的发展和描写:爱迪生开头就自称伟大,中间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多方挫败,干脆转而研究电影,仍然自称伟大;而威斯汀豪斯,起初被新发明打击,被爱迪生蔑视,又跟上时代开发自己的电力技术,接着被爱迪生陷害,又揭穿了对方,最后和特斯拉联手在芝加哥博览会的竞标上打败了爱迪生——威斯汀豪斯这才是励志剧男主的发展线路啊!
爱迪生到底在干吗!
珊农得益于角色的丰满,这次发挥是演员里最亮眼的一个,威斯汀豪斯能准确说出每个人的名字这个点设计得非常棒。
而BC在夏洛克、图灵、奇异博士之后,再塑造这么一个unlikable narcissistic genius,太缺乏惊喜。
尼子的特斯拉虽然扮相不错,但戏份少得可怜。
荷兰弟演的助手更是超级酱油,换个路人来演也没影响。
至于女性角色,简直可怜至极,两个女性角色都是以“支持老公的好太太”形象出现,而且互相之间毫无交流。
导演阿方索·戈麦斯-雷洪前一部作品《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评价很高,但《电力之战》这样的题材和规模似乎对他来说还难以掌控。
开场不久威斯汀豪斯出场的一段长镜头拍得很有创意,但到后面开始出现大量和台词节奏完全不搭的快速剪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帮演员连一句台词都说不连贯,半句就要切一下。
不仅如此,导演在这么一部古装传记片里,几乎全程手持摄影机,从头到尾摇摇晃晃。
倒不是说手持不能用,埃导在Baby Driver里用得就恰到好处,甚至《拆弹部队》手持晃到吐我也认了,因为符合剧情。
但是科学家站着讨论电力,有什么好晃的啊?!
不光晃荡,还要以各种诡异的视角仰拍俯拍斜拍人物近景,一个个脸全都拍到变形。
加上导演喜欢镜头远近来回变化,很难说观众在这个故事处于一个什么视角。
这种手法放在现代青春片里或许合适,但在这部电影里就有些怪了。
导演在放映前还特别说,有几处后期特效还没做好,希望不要因此影响观看效果。
但看完全片我觉得,问题远远不是几处特效缺失——其实有几处特效还是挺酷的。
场景的设计和服装也很有美感。
另一个亮点是配乐,作曲真是使出了一百八十分的劲儿,从蒸汽朋克到古装励志全有了,就是跟画面的风格搭不上。
有几处配合特效和转场剪辑还挺带感的,等音乐停下人物在寂静中说对白,感觉变成了另一部电影。
总得来说,电影最终呈现的结果有些可惜,没能把这么好的演员阵容完全利用上。
不过既然后期还没完成,也有可能还会根据观影反馈再做修改。
只不过目前看,韦恩斯坦回归奥斯卡霸主之路还很坎坷。
理科小白前来膜拜一下大神们的智慧之争,啊不,只是屈服于卷福、荷兰弟,以及尼子的盛世美颜🤪开篇一片雪白的世界,一个模糊的人影(应该是爱迪生)屹立中间,孤独、沉静。
(象征着大神们的世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接着便是字节跳动般的转场,陷入一片黑暗,同样是爱迪生屹立中间,点亮灯光,得意地宣告电力时代的到来。
呼应、点题、精悍。
虽然开局不错,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应该叫做“商业之争”,而不是“电力之战”。
我记得历史上跟爱迪生叫板的是特斯拉,而影片却着重刻画了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之间的角逐,大大地弱化了特斯拉的存在。
同时,爱迪生也更多地呈现出了一种商人精明、狡猾的姿态,而反观,真正的商人威斯汀豪斯却表现得更加慷慨大度。
(奇怪🧐这跟我历史上所学到的怎么不太一样?
到底是电影为了艺术观赏而做出的处理?
还是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爱迪生?
不知哪位大大能解答一下?
)主要内容都是在讲述如何卖出更多的电、抢占更多的商机,数字、手段等等跟商业有关的东西还真是不少,让人觉得有点偏题。
所以整部影片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差强人意。
但是呢,还是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的,这里我主要想讲两个。
一是:爱迪生在妻子死后,抱着自己的孩子入睡时,他的孩子用摩斯电码在他的脚上敲出“I Love You”的话语。
(话说爱迪生在向他妻子求婚时也用了摩斯电码,好浪漫啊😭)这里就不得不吹一下卷福的演技了,那种伤痛却要隐忍、想哭却不能哭的表情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所以,影片中的爱迪生虽然让人感觉势利,但是却更有人情。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明大王,而是一个普通的,需要维持生计,爱着家人的托马斯·爱迪生。
涉及到家庭的场景不多,但是每一秒都内敛深沉,足以铭记。
第二个我觉得更具有讽刺意味:就是威斯汀豪斯和特斯拉获得了芝加哥展览的投标,并向世人展示了交流电的魅力;而同一时间在水牛城,一个叫威廉的杀人犯接受了世界上首次的电刑。
观赏者陶醉的神情与受刑者淡漠的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世界的新生与犯人的死亡,怪异而可笑。
片中也做了电流交错混乱,光怪陆离的穿插处理,是想表明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黑暗的一面?
最后想提一下,电影中较多部分采用了“怼脸式”拍摄,能带给观众和角色之间交流的体验,甚至可以从角色的第一视角去感受剧情的发展,是那种带你进入影片的感觉。
片中还有很多字节跳动般的转场,我觉得应该是采用了电灯开关节奏的灵感(或者是摩斯电码?
),非常特别。
最后的最后,本人想向从古至今所有的科学家们表示敬意,谢谢你们的贡献,愿你们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

电力之战 (2017)6.42017 /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 剧情 传记 历史 / 阿方索·戈麦斯-雷洪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汤姆·霍兰德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爱迪生在冰天雪地之下,用自己发明的摄影机拍摄。
爱迪生说他的奇思妙想这辈子都不能做完。
经历了一个“失败”,他还有继续甚至再开始的勇气。
爱迪生用了15年发明出了灯泡、电、直流发电机,这三样让他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从未有过的光明。
他本来以为靠这些发明能够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电力系统的提供者。
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威斯丁豪斯。
威斯丁豪斯本来一开始就想和爱迪生合作,用交流电这种低成本方式为这个世界提供电力。
但爱迪生不善交际的个性让两人错失了一开始的沟通机会。
从此这两人开启了冤家模式,但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想用科技改变这个世界,并不是不顾任何代价只想获取金钱的商业家。
这一点其实两个人的本质是相似的。
但等到威斯丁豪斯用交流电发电机也提供了电力系统之后,爱迪生认为他剽窃了自己15年的心血成果,对他无比的痛恨。
而且爱迪生坚持认为,交流电的使用存在特别大的安全隐患。
两个都特别聪明且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因为失去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他们的想法和一些做法都被改变。
这个电影其实不只是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之间的竞争,特斯拉其实也是电力之战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但他一开始并没有被爱迪生所重视。
他的才华不允许他继续在爱迪生的公司继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修发电机的工人。
当他最后和威斯汀豪斯推广了交流电发电系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虽然因为商业模式的种种原因没有盈利。
但因为他我们才能够拥有如今这个世界所需要的电力系统。
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值得被拍出电影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电能带给这个世界的巨大改变,还因为这三个人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发现、了解。
爱迪生一个坚持不伤害生命,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威斯丁豪斯——光明正大的竞争,不使用下三滥手段的人。
特斯拉希望才华能够被看见,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
这个故事伟大但又很平凡,伟大的是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他们做事的原则没有被打破。
平凡的是他们终究拥有共通的善良、勇敢、坚毅。
你也能看到被这个世界所铭记的伟人他们身上也有缺点,正是这些缺点让他们在银幕上显得更活灵活现。
电影的节奏把握的不是特别好,爱迪生第一次成功照亮了城市之后的片段,节奏显得比较着急。
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因为电影时间线跳得比较快,我对于剧情的感受还没有到位的时候,就又被推进到下一个剧情。
但这部电影很优秀的就是画面的拍摄,还有镜头的运用,都特别的流畅和优美。
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本尼的演技真的特别好,一个热爱创造的发明家、失去妻子的丈夫,本尼真的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
说今天这部电影前,皮哥先讲一个故事:1888年,交直流电大战才刚刚开始,新泽西州的西奥兰治镇上却频发怪事——当地居民们的宠物猫和狗相继失踪,一时间人心惶惶。
人多力量大,镇民们很快就找到了这个“贼”。
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些宠物猫狗失踪的罪魁祸首,竟是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是他找了当地的学生,雇佣他们抓了这些猫狗宠物,自己再以25美分每只的价格从他们手上收购。
人们诧异于大名鼎鼎的科学巨人怎么会成了猫狗贩子,却不知猫狗盗窃案背后的真相:威斯汀豪斯使用交流电挑战爱迪生,打破了爱迪生直流电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在该镇建立了大型实验室的爱迪生,为了赢得交直流之争,做出了他人生中一系列不光彩的事。
2017年上映的传记片《电力之战》,就聚焦了爱迪生和乔治·威斯汀豪斯两位电流发明家之间的“战争”,还原了当时的真实人物事件。
按理说好莱坞拍这种宏大历史题材史诗片是十拿九稳的,然而这部影片上映后,却遭遇口碑谜案。
01、影片主创阵容不一般诚然,要想还原这样一件载入人类史册的大事,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
难能可贵的是,该片确实有这样的资本和硬件条件。
影片导演阿方索·戈麦斯-雷洪执导是好莱坞实力派名导,此前作品《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以及美剧系列的《美国恐怖故事》、《欢乐合唱团》都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其执导能力可见一斑。
演员阵容上,饰演爱迪生的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比起他的名字,或许提起昵称“卷福”人们会更加熟悉,就算对这些感到陌生,只要说是奇异博士的扮演者,人们也会不明觉厉。
就连爱迪生的小助理,也是由“蜘蛛侠”汤姆·赫兰德扮演。
影片另一位主人公乔治·威斯汀豪斯,则由迈克尔·珊农饰演,他曾出演过的《珍珠巷》和《绝地战警》同样受到了普遍好评。
聚集三位好莱坞巨星,这样豪华的阵容,为影片吸引到了一大批粉丝,影片还未上映就备受期待。
导演甚至还计划带着其冲奥,本以为会是一部名留影史的佳作,但在上映后,却在口碑票房上双双败北。
02、好莱坞大片的耻辱,首映夜一半观众退场《电力之战》在第42届多伦多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与首批观众正式见面,但是首映之后的评价很不理想。
有记者甚至在社媒上直言:“我为在多伦多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的《电力之战》全体演员感到尴尬,几乎一半的人退场了。
”评价委婉一点的,也是前面刚肯定了演员的表现,话锋一转就否定了整部电影。
带着2017年电影节首映崩坏的口碑,《电力之战》于2019年10月在北美上映,可惜2年的沉淀并没有让这部影片的口碑得到翻盘。
最终这部声势浩大的好莱坞电影仅收获票房1221万美金,3000万美金的成本实打实地打了水漂。
不过在2020年的8月末,《电力之战》依仗着主演中“卷福”和“荷兰弟”在中国的超高人气,还是信心十足地走进了中国市场。
不过彼时正值《八佰》热映,再加上国外市场的口碑反馈,影片登陆中国首日仅有120万元票房,7天后总票房516万元,此后就鲜有排片。
而在豆瓣上,影片也仅好于12%的传记片,18%的历史片,超一半的观众打出了3星的成绩,落得个豆瓣评分6.6的结局。
03、影片拍出了科学背后的名利场虽然全球市场票房扑街,但《电力之战》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影片以真实历史为蓝本,拍出了科学背后的名利场。
简单说来,《电力之战》讲述的是两大电流阵营之间的战争。
既然是战,就有竞争,有得失。
要竞争的有三点:一是在全美电力的普及,两个人都想尽可能占领更多城市;二是用电椅对一个杀人犯执行死刑究竟算不算酷刑,以及交流电是不是有致死的危险的争论;三是对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电力供应商资格的争夺。
存有这些竞争的二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得失选择了不同的做法。
在影片中,导演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来强调两位发明家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这种高度对立给周边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表达出身为发明家的悲剧。
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发明家,他们丧失了自己珍视的东西,自己的初心,甚至是自己在意的家人。
镜头在表现爱迪生发明家身份的同时,也呈现了爱迪生所特有的阴暗面。
与总统谈话时的咄咄逼人,显得目中无人;对威斯汀豪斯晚宴邀约故意放鸽子来羞辱的敌对表达,也多少有些刻薄。
但这些都可以解释为天才都有点古怪脾气,有骄傲的资本,并没有涉及原则性的东西,无伤大雅。
但在剧情发展中爱迪生前后对待发明的态度,以及人性层面的巨大转变,则让人忍不住脊背发凉。
起初,他反对以发明杀人,所以拒绝了军火发明的邀约;但是后来因为敌视对手的竞争心,他接受了牺牲生命:先是攻击交流电的危险性,后来更是同意了政府的电刑提议,致使生命丧生在自己的发明之下。
这些都表明爱迪生为了竞争而违背了初衷,只要能打击对手,他就不再坚持过往原则,从马到人,越来越没有底线。
在剧情后半段,发明家们因追逐名利丧失本心的表现更加突出。
伴随着战争的深化,两者之间的敌意也让他们越发黑暗。
电刑事件和威斯特豪斯员工伤亡事件,都掺杂着“死亡”,爱迪生对发明应用于杀人的认可,扭曲了其初心,甚至发展到借用“死亡”来攻击对手的交流电事业;威斯汀豪斯阵营由于追求与爱迪生的芝加哥决胜而酿成电死人事故。
此外,这场电力科学的名利场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他们从发明家到商人的转变。
爱迪生发售留声机,展现了身为发明家的他开始屈服于商业性。
威斯汀豪斯被爱迪生攻击交流电,而事业受到打压之后,导演用特写镜头表现了竞争失利对于威斯汀豪斯的心理影响,而后又用一个拉伸镜头,呈现了竞争压力之下威斯汀豪斯的逐步商业化。
以至后来,爱迪生为了取胜而接受西门子收购。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两人之间的斗争使他们越发丢失了本心,越发没有下限,越发无所不用其极。
不可否认,《电力之战》以电影角度衡量难以算上一部水准之作,但其背后的真实历史仍值得我们回望深思。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夣©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影片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迪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爱迪生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是说出 “天才=99%汗水+1%灵感”的勤勉主义者,是课本上刻画的“将光亮带给世人”的先行者。
但《电力之战》中的爱迪生却是一个冷酷且固执的发明家,不近人情,还对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更不惜利用舆论压力污蔑对方。
电影中有一幕,特斯拉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应聘,爱迪生告诉特斯拉,若能将马达和发动机改良成功会支付他5万美元的酬劳(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特斯拉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爱迪生却反悔了,爱迪生说,5万美元的酬劳只是一个玩笑,不必放在心上,谁能想到,“发明大王”实际上是个言而无信且压榨劳动力的奸商呢?
同时,他的固执己见也让人大跌眼镜,他执意要让新公司和自己的名字挂钩,因为在他看来,爱迪生和电是同义词,他希望世人提到电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反观他的对手威斯汀豪斯,在处理名称一事上,表现的态度就友善了许多。
威斯汀豪斯是一个商人,但他并不冷漠无情,他忠实诚恳,原则明确,将亲友放在第一位。
他会为了员工的去世而感到悲愤,也会心忧自己的交流电是否真的存在致死的危害,他推广交流电是为了降低用电成本,希望将电力普及到千家万户,普通人都能用得上本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使用的电能。
他的行为也和爱迪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那句“电就是电,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胸怀。
这部传记片犯了不少的错误。
首先,片名为《电力之战》,历史上真正的电力之战是主张直流电的爱迪生和主张交流电的特斯拉之间的斗争,但是在电影中,特斯拉这个角色却被大面积弱化,实属可惜。
要知道,历史上的爱迪生和特斯拉就是美版的“瑜亮之争”,两人多年的恩怨情仇也成为了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另一方面,《电力之战》片名中提到的“电力”也被弱化,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更像是资本金钱之间的角力,Current War(电力之战)也变成了Currency War(金钱之战),虽是一个单词的变化,但影响了电影的走向,剧情也变得苍白无力。
电影着重于角色的故事刻画,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没有提出超越角色本身的时代意义,也没有向观众提供震撼的历史影像,只给观众们看到了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感受不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斗争的暗藏汹涌。
观众们在看完斗争之后想到的,更多还是角色上的内容,例如爱迪生的“人设崩塌”、威斯汀豪斯的心胸宽广等,但是电影并没有让观众拥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概念,也不知道这场斗争对后世的影响,作为一部传记片,这样的匮乏也不禁让人有些失望。
本片把爱迪生拉下了神坛,还原了一个“成名和成功”的首席工程师,还行。
不过纯文人对技术细节的恐惧与怨念,使导演和主演们没能真懂工程师的执念和特殊艺能。
我们要知道,特斯拉一开始就是走的爱因斯坦和费米搞原子弹那样的,理在先行在后,科学与工程汇通之路。
所以他能看到发动机、灯泡和电线的关系。
而爱迪生恰恰与之相反。
爱迪生继承的是瓦特、威尔金森、斯蒂芬森这些企业家兼“匠人”的传统。
偏好精细测量、运用优先、小步快跑、变现迭代的逻辑。
所以,这两人完全是不同的物种。
而威斯汀豪斯和爱迪生是一路人,他们筛遍世间繁华的唯一目的,只为取有钱、有爱相伴的那“一瓢”。
这不仅仅是工程师和初创者们,个性、学识、经历造就的差别。
更是自我的“人设”、投资圈的美誉度带来的路径依赖。
可惜的是,本片对此浅尝辄止,差评-1。
再有,片中对银行家,火车行业的统合者“摩根”,在曼哈顿的新居首先使用上爱迪生的电网语焉不详、存在瑕疵。
而真实的历史是,在爱迪生发明白织灯之前,弧光灯已经用在纽约的百老汇和市政照明了,《科学美国人》对此还有相应的专栏文章和专访。
差评-2。
看爱迪生迷弟西屋如何被傲慢偶像狠虐最终黑化一朝将之击落神坛??
好笑的是赢得电力之战的两个人最终都被授予『爱迪生奖』这就追星成功了?
🙃反观爱迪生 输了以后转头研究摄像机去了 好奇翻了翻人生履历也是各种负债 搞个新发明大赚一笔还债不愧是偶像级带发明家👍 爱迪生 永远滴神全篇狠吹西屋的人格魅力 结尾悄悄在屏幕下方打出一行小字: 销毁所有和特斯拉往来信件试图让世人只记住自己的贡献……罢辽 学界从来也不是什么纯净之地🙃🙃霍尔特版特斯拉、Tom和George的两位太太和一双儿女、小蜘蛛演的助理 配角每个都有亮点但每次都情绪刚被调动起来立马进入下一趴了虽然有很多情节真的挺喜欢的 禁不住故事线太多情节也散乱 配乐很Justin Hurwitz(有几个瞬间梦回登月了) 但就从头到尾莫名其妙激动人心根本带不动剧情……霍尔特戏份太少啦 真就像极了特斯拉本人放弃专利让普通民众都能享受照明啥的也不提 一行补充说明就穷困后半生了 这故事讲得8行两个字已经说累了 就这样吧
本人电气专业,带孩子去看的,在看到那么多熟悉的设备和那么牛的科学家的时候,通用电气,西屋电气,爱迪生,特斯拉。。。。
看着这些行业巨人/祖师爷一个个出来,就够我激动的一波又一波了。。。
还有就是看到两根电线要短路的时候。。。。
也是习惯性紧张。
孩子看不太懂。。。。
一直有问题,做个记录。
问我,当时这时候中国什么状况?
我回答:1894年,甲午战争,慈禧李鸿章亏了2亿白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从外国银行贷款3亿。
我们那时候应该忙着还钱。
问我the current war 什么意思,我回答,current有个意思,一个是现在的,一个是电流。
表示这两人在ac/dc方面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也许可以看作当前的战争,希望我们中国也有这样进行头脑风暴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也许就出现在你们这一代。
(后来又查了一下,current还指货币里的流通,貌似有暗含商战之意,这个就不懂了。。。
)问我直流交流到底哪个好?
我回答: dc控制精确,而且用起来特别简单,人类在刚驯服电得时候,当然选择直流,就像初高中物理课基本不涉及交流一样。
但是ac传输方便,发电容易,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上大学电气要重点学ac知识。
是人类对电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
ac/dc本质都是人类尝试去利用电能,没法比较。
问我电动机和发电机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回答:发电机把别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利用电能开始转东西,产生力量。
问我爱迪生是不是太小气了,拿威斯汀豪斯总当敌人?
我回答:也不一定,爱迪生用了无数日夜才发明出灯泡,当然宝贝,比如我养你10多年,突然别人把你抢走,喊别人妈妈,我也会崩溃。
但是新发明总会有1.0版本,2.0版本,不一定都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
所以虽然他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这样结果未必事对的。
问怎么总有人找爱迪生签名,没人找特斯拉。
答:一直在前几年前,没特斯拉车以前,他的名气仅限于行业内,所以当时的人不认识他很正常。
爱迪生是世界最伟大的的发明家之一,所以到处有人找他签名。
问:通用电气我好像听过?
答:通用电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一直到今天,长大你会碰到各种他家产品。
综合一下,适合孩子科普电气知识,适合电气专业补习历史,电影复现了那段电气发展历史。
非常难得。
知道历史才能更深的理解这些概念,比纸上背概念印象深刻。
还有好多我想跟孩子说一说,关于交流电机的控制,关于高压线路的传输,关于变压器,但是太小,现在还听不懂。
以后会带着孩子2刷。
我自己在工作郁闷的时候也会去看看片段,问道于贤。
感激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科学家们,没他们,我们现在还在吃土。
人类某些方面真伟大,某些方面稍微弱点。
这才是人。
每个科学家都不是完美的。
这不是饭圈,这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
可能会迷惑,但是人类整体从没停止过进取和反思。
无论如何,投身科学的人,天然就带正义性,因为他们造福人类。
1904年,一份报纸称威斯汀豪斯为A Big Man With a Hundred Thousand Horsepower Inside,The genius of the age,胸中有雷霆万钧之力的时代天才,我整理了一下他的年谱,并简单交代了一些背景资料184610月6日,乔治·威斯汀豪斯出生。
1864在海军服役。
1865乔治·威斯汀豪斯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专利《旋转式蒸汽机(rotary steam engine)》1869乔治·威斯汀豪斯获得空气制动机(西屋公司名称)专利许可,威斯汀豪斯担任西屋空气制动机公司,该公司开始实行取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55小时的工作制(*在当时属相当人性化的工作制,电影电力之战中有提到)。
*后西屋气动制动器公司(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更名为Wabtec Corporation(西屋制动),2014年Wabtec并购了法国铁路设备制造商Faiveley ,2019年并购老对手通用电气GE的运输部门GE Transportations,三家百年老店合并。
目前Wabtec总部仍位于匹茨堡,并且是全世界最大的铁路设备制造商之一。
Wabtec的工程师文化:思他人之不能思,造他人之不能造,提供有意义的产出Imagining things others don’t,Building things others can’t,Delivering outcomes that matter。
*Wabtec简介:https://www.wabteccorp.com/sites/default/files/2019-02/Wabtec%20Company%20Overview_1.pdf
1867与Marguerite Walter结婚。
1871西屋气动制动器公司开始实行周六半天工作制。
1872发明自动空气制动器。
1878第一家位于美国外的空气制动机公司于法国Sevran开业。
1881西屋机器公司成立(主要生产蒸汽机和蒸汽涡轮等);西屋制动器公司(Westinghouse Brake Company)于伦敦成立。
1882组建联合道岔和信号公司(Union Switch and Signal Company)。
1884西屋制动公司德国汉诺威分公司成立。
1886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成立。
*西屋电气字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曾在发电设备、输配电、燃气轮机、电子、核反应堆等多个领域做到全球领先,但现在的主体已经演变为CBS传媒集团,并陆续将工业部门出售,例如燃气轮机业务买给西门子后再被二次转卖给安萨尔多,目前世界燃气轮机前四中,西门子、三菱-日立、安达尔多都有西屋的技术渊源,只有GE未使用;西屋的电子事业部曾是MEMS的发明者和美国最早最大的雷达供应商,后出售给了诺斯罗普格鲁曼;西屋公司的最后苗裔核电事业部于2017年破产重整(不是停止经营),西屋公司的三代AP1000核电和军用反应堆(海狼级S6W、尼米茨级A4W仍是世界先进反应堆)。
而后西屋电气已更名为CBS传媒,2019年与Viacom合并为Viacom-CBS,现时为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在美国与迪士尼与Comcast竞争,大家熟悉的生活大爆炸等剧集、派拉蒙、MTV频道都是他们的作品或子公司。
1889位于Wilmerding的空气制动机工厂开工。
1890西屋开始制造电力机车的电动机。
1893西屋电气公司为芝加哥哥伦比亚博览会Columbian Exposition提供照明。
(*灯泡之战中,西屋与爱迪生的专利官司在2018年被德惠律所(Dorsey & Whitney LLP)评为史上十大专利战争第一名,而西屋的代理律师Paul Drennan Cravath是美国现代律所制度的奠基人,20多岁初出茅庐的Cravath为打这场官司组建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发展成了今天的Cravath律所,近年连续多次荣获Vault全球第一律所)*关于灯泡发明的故事:https://blog.bricsys.com/who-invented-the-light-bulb/1895西屋电气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东匹斯堡竣工。
1896西屋公司在尼亚加拉瀑布建成水电站,使用西屋公司制造的水轮发电机。
*发电机虽是西屋公司产品,但上刻着巨大的特斯拉Tesla名字及其持有的专利号,这与片中芝加哥博览会场景一致,特斯拉曾写到:威斯汀豪斯,在我看来,是这个世界唯一一位在这种处境下,能够让我的交流电系统打败偏见与金权,他是全世界上品格最为高尚的人之一,美国应该为他感到骄傲,他具有巨大的人格光辉. "George Westinghouse was, in my opinion, the only man on this globe who could take my alternating-current system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n existing and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rejudice and money power," Tesla wrote. "He was one of the world's true noblemen, of whom America may well be proud and to whom humanity owes an immense debt of gratitude."所以片子威斯汀豪斯的人格魅力真的是非常还原。
1898西屋公司俄国圣彼得堡分部成立。
1899西屋电气英国公司于伦敦成立,在曼彻斯特设有工厂。
1901西屋电气巴黎公司和Le Havre、Freinville工厂成立,西屋电气德国公司于柏林成立。
1903加拿大西屋公司成立。
西屋救济部门成立(伤残救济、医疗服务)1904美国American Mutoscope & Biograph Co.电影公司(后1907年与爱迪生电影公司合并为美国电影专利公司)为西屋工厂拍摄系列短片(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有相关资料)。
路易斯安纳采购博览会上,西屋公司举办了几项大型展览,并播放了上述影片,同时为博览会提供了电力。
(*此时的西屋公司价值1.2亿美元,拥有约50000名雇员,在美国拥有9家工厂、加拿大1家、欧洲5家)
1905为曼哈顿高架铁路(*就是Highline Park改造前那种高架铁路)和纽约地铁提供电力。
1907威斯汀豪斯失去了他所有公司的控制权(*由于1907年大萧条)。
1911威斯汀豪斯割断了与他所有公司的联系。
1914威斯汀豪斯逝世(*他和妻子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1918在威斯汀豪斯死后4年,他获得了最后一个专利授权。
(*共获得361项专利,如果说爱迪生以发明家文明,威斯汀豪斯在美国被称为“Greatest living Engineer在世最伟大的工程师”) 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资料整理;关于西屋电气和通用电气往后百年的故事,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写一下。
之前在电台听过历史上著名的“直流、交流之争”,电影拍的不错,几位主演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只是感觉爱迪生太过于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了。
看到爱迪生和儿子相互敲鞋子用摩尔斯电码交流我哭了,看到爱迪生用自己发明的留声机来听亡妻的声音,我哭了!但他太没德行了!为了自己的名声努力诋毁对手,还戏弄特斯拉。特斯拉比他们两个都牛逼!那个女人不会写毛笔字,她握笔方式都不对。
中影高新 有点寡淡
卷福是承包了西方电影90%的高智商角色是吗……
传记片最怕态度暧昧。所以只剩导演炫技。
重温美帝旧基建🧐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运用一流水准,在豆瓣评分被低估了。至于对片中人物的评价,爱迪生,特斯拉,威斯汀豪斯,各花入各眼吧。感谢发明家们把电力和光明带到这个世界。
前15分钟,我觉得它扑街了.剧情非常碎,人物不深入,不从头讲.后来越看越好看,卷福饰演的狡猾恶劣的爱迪生比科普的文字生动多了.另外用2种颜色的灯泡展现电流之“战”真的太合适了.顺便我百度了一下电刑多少伏,2050v
我原来一开始还真以为是爱迪生与特斯拉的天才对决,可实际上不过是两个资本家的对决,西屋电气和联合爱迪生。小的时候以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可是渐渐长大知道它同时也是资本的大发展时代,爱迪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从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变成了一个恶臭的资本家,理想主义的天才科学家特斯拉从被人遗忘到被人们捧上了神坛,人们越缺什么就越追求什么。影片本身而言,只是一部有点无聊的传记片而已,虽然拼命的用激昂的音乐和场面来调动大家的肾上腺素,可就是觉得无聊。
全片精緻得如同一副油畫,服道化音樂演員演技完全就是五顆星。就是特斯拉戲份有點略少,內容上有點流於表面。(也可能只有我想在這種商業類型片裡看人家是怎麼做實驗的)真實度和目前自己了解到的差不多,而且電影並沒有二元論地去看這整個改變人類歷史的事件,充分展現了每個人的多面和複雜。今天也是向特斯拉致敬的一天🙏🏻
感觉像是删减版
读过一本书《光电帝国》,跟这部电影是同样的故事。电影仅仅是拍了个流水账,还没有那本书写得一波三折,只能说平平无奇吧
这位导演似乎特别热衷于长镜头和由远到近的纪录片式手法,在充满悦动的BGM中科学竟然带给了我一种梦幻的感觉。亲眼见到了卷福男神,又看到了他在福尔摩斯和图灵之外塑造的又一个截然不同又活灵活现的角色,是没喜欢错人。
这种故事怎么会拍的这么难看……全片真的没有片尾字幕好看。赢家们得了爱迪生奖,输家爱迪生开始钻研电影,世界就是这么荒诞
中规中矩之作,演员卡司本身令人瞩目
爱迪生与特斯拉之间的战斗,虽然获胜者是爱迪生,但是我更欣赏特斯拉
爱迪生这个人物跟福尔摩斯太像了,都是骄傲任性而又孤独的天才,唯一的区别是福尔摩斯永远正确,而爱迪生也有错的时候。BC此片发挥余地较小,相比之下,西屋的角色就比较出挑。至于特斯拉,打酱油为主。音乐和画面都很棒,大量采用低角度仰拍和广角镜头,构图一流。
作為最著名的韋恩斯坦事件難片,電影艱難發行的故事比電影本身精彩,那麼著名的歷史事件被講述得這麼寡淡無味,無論是對愛迪生還是威斯特豪斯的角色塑造,還是對兩人之間決定時代方向的戰爭的描繪,都得很無趣,更別提其他角色了,剪輯、攝影、配樂更是讓我非常不解。
是什么bbc人类十大发明宣传片吗??
看完才发现这部电影最带劲的原来只有它的名字。如此梦幻的卡司也扛不住流水账的节奏,看到最后也没有看出所谓的“战”在哪。
CGV颐堤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