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抗日锄奸题材影视作品,在国内实在是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剧情套路也未有另人惊艳之处,所以此片在韩国口碑票房俱佳但是在大陆,看豆瓣的评分就就能证明一般般了!
抗日日期,敌我双方进行侦查反侦查,酷刑、追杀等等场面,在大陆同类作品中都屡见不鲜,另外片中也确实有一些剧情,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也就不能怪豆瓣上的评分不高啦!
《密探》是我看过的第二部比较不错的韩国抗日电影,如果说《暗杀》是一部抗日动作电影,那《密探》就是一部抗日谍战电影,让观众很自然的想起国产优秀的谍战电影《风声》。
我觉得若论故事情节的悬疑性和戏剧性,她不如《风声》,若论叙事的节奏、演员的表演和动作戏,她比《风声》强。
韩国拍摄抗日电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和史实做背景,没有和日本鬼子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正面冲突做素材,这种缺陷让韩国的抗日电影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和厚重感,有时候感觉不伦不类、畏首畏脚的,感觉总是在依靠别人,自己没什么实力。
虽然不能拍摄大型战争题材的抗日剧,但是暗杀、谍战、破坏这种小规模的秘密行动韩国还是可以涉足的,于是就有了《密探》、《暗杀》这样题材的电影出现,这两部电影还是拍得有模有样,也许和韩国经典电影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比国产抗日剧还是强多了。
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宋康昊饰演的摇摆不定的汉奸形象,这是我印象里大神宋康昊饰演的第一个坏人角色。
他把这个心存善念,但是对国家未来没有信心,墙头草两边倒的汉奸到被命运推动,随波逐流,最后思想发生转变,在敌我相差悬殊下仍然坚持抗争,成为英雄的形象刻画的层次分明,有血有肉。
宋康昊的表演拯救了整部电影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个看点就是孔刘饰演的金优进在火车上识别汉奸的这场戏,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让人印象深刻,也是全片拍的最出色的一场戏。
第三个看点就是对于斗争残酷性的刻画真实凝重,有些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心想要是没有钢铁般的坚定信念,是不能坚持到最后的。
观众对于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主旋律电影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电影剧情上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前面铺垫情节过于甬长乏味,故事情节太过雷同、缺乏创新,情节转折不够自然,主题也不够鲜明,故事代入感较差。
电影评介:(不错)
IMDB评分7.2挤掉《哭声》和《小姐》,成为韩国选送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在第36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的最优秀作品奖中拔得头筹。
导演金知云启用了黄金卡司班底。
主演是宋康昊和孔刘,配角有李秉宪、徐荣柱、朴熙善和韩志旼。
一部电影四个影帝的盛况,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前面说的那么多,只是因为虽然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欠缺,但我自己实在是喜欢,非常想卖出这个安利xThe Age of Shadows,相比起中文译名《密探》我更喜欢这个英文译名。
电影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义烈团的浮沉,这个故事也不仅仅是由密探引发到密探结束,而是被日本统治下的朝鲜时期,这个被无限阴影笼罩下的时代里每个人作出的挣扎与选择。
良知和民族大义在乱世里浮浮沉沉,再加上爱情、亲情、友情,在这个不能单纯区分善恶敌我的混沌年代,人们何去何从?
导演金知云在颜色和布景方面做的相当好,整部电影的颜色都是昏暗的、压抑的,更显得血的红色是触目惊心。
电影的开头即是一场枪战和义烈团行动队队长金长玉的死亡,这种伤感、恐怖和美持续到了电影的结尾。
相比起孔刘饰演的义烈团领导人金优进,一个不要钱财能够隐藏爱情又可以为了国家独立奋不顾身献出生命的近乎圣人般的形象,宋康昊饰演的摇摆不定的李政出,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满的人。
而李政出的转变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
我看了一些关于《密探》的影评,很多评论里都说到觉得李政出墙头草两边倒转变的过于快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其实这个观点,我个人是不认同的。
从一开始追捕金长玉的戏中,李政出坚持“活捉”和“劝降”,想要保住金长玉的性命,到在东村的办公室怔怔的看着金长玉的死亡通知书时的表情,都可以看出李政出一直都是一个存折善念的人,他投靠日本人就像是另一部韩国电影《暗杀》中李政宰饰演的角色,被问到为何出卖同志时,他答:我没想到会独立。
除了贪生,更多的是因为对这个国家看不到希望。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推着他走,有人能给他希望,他就很容易动摇。
义烈团的团长郑彩山和队长金优进正是这样的人,而且他们抓住了契机。
金优进和郑彩山和李政出一起喝酒,并且在这过程中,传达了一个意思:以命相交。
这种尊重和信任是他在日本警部做事时绝对感受不到的,日本警部因为他朝鲜人的出身对他更多的是猜疑。
天平开始动摇。
后来延季顺被捕,东村又逼迫他用以烧红的烙铁印在这个曾经给他包扎过伤口的女人的脸上时,他终于明白,在日本人眼里,活着就是对他最大的恩赐,他必须用同胞的鲜血作为活着的代价。
最后金优进为了掩护他而暴露,在林中小屋里说的那番话,在审判席上对他露出的坚定的微笑完成了他最后的转变。
当他看到延季顺的尸体时,他终于失声痛哭。
在这一段,宋康昊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教科书般的演技”。
李政出这一核心人物的转变层层推进,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我还看到一些影评对于金优进和延季顺的感情也存在争议,认为最后的感情出现过于突兀,就这一点,我也是不认同的。
在照相馆延季顺要求照相时,显然可以感受到女方有意,但男方似乎有所回避。
虽然有所回避,但金优进还是没有拒绝这一请求,最后为延季顺照了相。
在火车上检验叛徒时,赵会岭和延季顺所被告知的都是“黄金田牧人旅馆”,只是时间上有些许的不同。
可以看到,金优进在听到李政出说出“黄金田牧人旅馆”时整个人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听到时间是4点而不是告诉延季顺的6点是,金优进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这是非常隐秘但深刻的爱意。
在火车站延季顺被捕,泰山崩于前也能不动如山的金优进却整个人都不冷静了,变得暴躁而冲动,最后还是同行的同志克制住了他。
而在狱中,当金优进得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暴露了延季顺时,他的软肋被抓住内心崩溃,试图想要咬舌自尽。
这种无尽的自责甚至使得如此英勇的他在审判时不敢回头看自己心爱的女人一眼。
电影的结尾既悲又美,金优进在监狱里枕着一小簇的阳光蜷缩躺下,他的脸上是慷慨赴死的微笑。
他在狱中的墙上最后刻下:我不怕死,我只怕世人不知我为何而死。
那一刻,让人的脑中不自禁的想起了梅林茂的Polonaise。
孔侑今年有三部电影上映,《男和女》,《釜山行》和《密探》。
前两部都看过了,所以很期待最后一部,最主要的是主角还有饼叔宋康昊。
看了四个晚上终于才看完。
总体感觉,剧情没有多大的起伏,完全在意料之中,中规中矩的一部抗日题材影片,虽比国产电影强很多,但是终究还不属于佳作。
或许宋康昊的演技,孔侑的大长腿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吧。
朝鲜被日本兼并的那段历史,和中国被日本侵略那段历史一样是国家的耻辱,民族的灾难,为了国家,为了革命,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为了一个目标抛头颅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有地上的,有地下的,牺牲的,侥幸活下来的。
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也有虽活了下来,但因为工作需要,一辈子活在阴影之下的。
宋康昊扮演的的角色无疑就是后者,出身朝鲜却为了生存为日本人卖命,终日唯唯诺诺没有骨气。
所幸他的民族情结没有完全丢掉,然而,这也成就了他可悲的一生。
为了国家尽早独立,被迫公然承认是韩奸,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大概就是内心摇摆过后的间谍所要承担的代价。
如果说义烈团领导人的“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向前进,最终站到最高处!
”是鼓励人们继续同日本作斗争的豪言壮语,那么李政出的“一定再见”和金宇镇在监狱墙上的涂鸦“团员们到此一游”就是人们活下来看到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任何时候,民族情结都会高于一切,只因为心中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祖国。
对于看过太多谍战剧的国人来说,这电影的情节未免太简单了点,既没有设计精巧的布局,也没有丧心病狂的反派,更没有多少机智周旋的情节,都是点到为止的感觉。
汉奸大叔就这样直勾勾被策反,太小儿科了吧,几句大实话,几碗酒,就被说服了?
这里缺少完整的转变过程,不管是背景介绍也好,或者是受了某件事的刺激也好,大汉奸变成独立者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啊。
公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可能还把大叔放了呢?
日本人是这么讲道理的侵略者吗?
复仇之旅未免太顺畅了吧,说炸就炸,披风少年骑着车就把炸药送进了总督府,独立大业如此易如反掌,合适吗?
火车上的部分,本人全程在关注车厢装潢,实木的车厢门分分钟穿越到《釜山行》高铁上的玻璃门,这部分有全片唯一的一个小高潮,就是找出了内奸,但么想到还有个内奸藏得更深。
女革命分子被抓的段落直接看睡着了。
(预警:前方影评有剧透)凌晨12:35,镜头拉到刻在墙上的他奶奶的居然没有翻译的那句话,全剧终。
总体来看,还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剧情循序渐进,一波三折,甚至四折,孔侑和宋康昊的黄金组合着实给片子镀了金。
但一众小人物也没有逊色,活脱脱演绎在战争期间,抉择于自身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众生相。
两个半小时,我也就碰过三次手机。
(真的算少)详细点评一下各方面。
剧情方面:前半段剧情较为缓和,但也符合常规,毕竟依我在学校学的小说情节发展规律来看,进入高潮的时间一定要充足且永远是要比高潮到结尾的时间久。
这段时间各角色也没有在摸鱼,处处是伏笔,且埋得很微妙。
包括金先生(原谅我看完电影总是神tm记不住角色名字)给季延顺拍的照,最后间接致死了延顺。
再来还有结尾处的交易场面,和开头相呼应,又是另一个为了利益出卖同胞的,又是一折,出卖的居然正是金长玉。
联想到被发现背叛组织的会岭,被枪决时说自己把组织里的人当亲人,当时可笑,如今看来也是别有深意。
每个人在战争的不安中都有所保留,每个人都在善与恶之间挣扎。
人物刻画方面:像我开头说的,演员团队是黄金阵容,搭档默契(前排表白孔叔叔)。
宋康昊对于角色人性的转变刻画的极其精湛,孔侑演绎对延顺无言的爱我到最后都没能自己看出来(蠢如我),韩智敏表现受酷刑的痛苦和差点被发现时的心理状态也是淋漓尽致。
好的演员,无需言语,也能传达情感。
就像巴金,路遥等名作家的作品一样,着重描写的多是神态,细节,和环境。
技术方面:作为心中有那么一个成为电影人梦想却根本谈不上资历的女JK,怀着钦佩之心,从技术角度看这部今年替韩申奥的电影,又是全新体验。
镜头的切换和角度,对角线构图,rule of third构图,灯光明暗处理......每一帧都呼应剧情,理由充足,不失美感。
唯一不足的,在我看来是配乐。
虽然配乐很符合时代气息,但总觉得偶尔会搭不上气氛,有一两次听着配乐出戏了。
最近看鬼怪才惊觉配乐吻合的爆炸效果。
作为一部申奥电影,点睛名句也是一定要有的。
分享一句电影里组织团长说过的话:“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向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失败向前进,最终战在最高处。
”不只是组织里的人,所有战争历史中,用看似愚昧的执着和信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的人,都是英雄。
人,没有信仰,就如同苟活。
但只求自保的年代,他们完全可以苟活一回,但他们不愿意苟活。
“最终站在最高处”也许不是革命胜利的顶峰,但一定是人生价值的顶峰。
孔侑最后倒在一缕薄薄的阳光里微笑死去,就是他人生价值的巅峰。
至少我,活过。
(哪位大神给翻译一下墙上这句韩语,感激不尽。
感觉会是电影最后一折。
韩国朋友翻译是说“团员们,我们来过”之类的意思。
)
表白孔叔叔
怀着对孔郁的一点私心,找到完整版的电影看完.故事是根据朝鲜日治时期黄钰警局爆炸的真实事件改编。
为了区别差不多时间段上映的几部日战题材影片,导演金知云认为这是一部谍战动作片。
20世纪20年代的日治时期,义烈团还是没有祖国的分散力量,为了将炸药运至朝鲜京城运筹谋划,日本警察想方设法追捕义烈团成员阻截炸药入京,于是各路人物粉墨登场。
谍战片在中国或是韩国都不算少,主要看点无非是间谍够不够狡猾,打戏够不够紧张刺激,在与敌人斡旋的时候够不够扣人心弦,还有被捕后刑罚够不够痛心好人够不够硬气。
这几点在这部电影里面,可以说都不够出彩。
宋康昊饰演的日本警察李政出,在追捕义烈团的人时看着旧日好友金长玉被出卖后选择自杀,这件事成为后续与义烈团领袖金优进接触并拉进关系的一个理由,也成为他选择卧底忠心于义烈团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作为影片的关键人物而且是为日本人卖命同时身边尽是心狠手辣之人,他的存在似乎有太多依靠运气的成份。
东村足够信信赖他,不管结果怎么样只管他去做,这样毫无怀疑之心的信任关系来得不明不白。
而且李政出作为一棵墙头草,其实并不像,似乎一开始就把他设定为义烈团的拥趸,口头上说不信任不帮忙,但其实一直在心朝金优进。
他的信仰是什么?
如果像郑彩山所说心系祖国,那么他进入日本警部的缘由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帮金长玉报仇,那他又为何最终被金优进策反?
如果只是讲一个平凡小人物的心路历程,这部影片多少算得上,没有太多挣扎,不用刻意伪装,在火车上“搭档”桥本欲杀义烈团时,他为了拖延时间建议火车到站再一起抓捕,从头到尾都没有引起桥本的怀疑和威胁,不太能判定是他伪装得太好还是桥本的脑子有点短路。
作为电影的主角,李政出可以更狡猾一点。
看到这里想起了电视剧“潜伏”,相比之下,似乎总觉得在韩国当间谍不是一件特别冒险的事。
在我看来,虽然李政出活到最后还是卧底并且向团长表达了忠心,但主角还是要给孔郁xi饰演的金优进。
金优进表面上是一家照相馆的摄影师(尽管他在影片中只给女主拍了一张照片),其实他还是一个倒卖真假古董的商人,但真实身份却是义烈团的重要人物。
在与李政出初次会面时,李说他收刮钱财的本事不小,他笑着说刮那儿行得用扫的才行。
在策反李时,他大哥大哥的叫,甚至在需要李政出的关键时刻还显出一些撒娇的样子。
在火车上为了躲避桥本的搜索时又可以乔装成给婴儿换尿布,为了找出出卖义烈团的人机智想办法予以设陷,找出叛徒后眼都没眨就开枪,在被抓后果断选择咬断舌头(为何没有死?
)。
与强者(优势一方)交手时懂得示弱,需要应变时反应敏捷做决策果断手上不留情,在性格上是一个很称职的地下工作人员。
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在火车上与桥本他们发生正面较量时他不够神一般的以一敌三,在最后出火车站的时候他没能保住女主,把影片的关键线索炸药送到京城后也没能及时选好地方藏起来就被抓了。
好在这些不完美,这部影片保留了它的真实感,毕竟失败才是成功之母。
昨天刚看完《Master》,李秉宪在里面是一个传销老大,其实在这里面他也像一个搞传销的,只是他“传销”着作为一个平凡者应有的良知。
郑彩山的戏份很少,作为义烈团的团长应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只是出面传达一个中心思想,策反李政出的时候作为老大出来给些信心。
如果说某党某国曾经为了老百姓的权利而战斗,那这个义烈团的宣传似乎有点低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炸药运到京城炸日本及亲日派的人。
为了争取李政出,他也算是尽了力了,三个人喝完一大桶酒却没有说一句话,大冷天约到海边夜钓(话说上海没有这样美美的可以夜钓的海呢,只有滩),也只是说了一些煽情的关于情怀的话。
看到这里还是在想,李政出到底是被策反的,还是说他本来就是“反”的,只是金优进和郑彩山把他的心思作了一些整理然后贴上一个标签而已。
在看电影的发布会时,就觉得严泰久的声音真好听,深沉而阴险。
在影片中,他的眼神也很到位。
一撇小胡子,瘦削而深邃。
他的目的相对简单很多,抓到郑彩山除掉义烈团,或许是因为太想成功,甚至来不及怀疑身边的人。
有一场戏看得人心惊,抓捕任务失败之后,专心致志的甩了属下N多巴掌以泄怒火。
如果不把《密探》放在大片的行列,不为了拿奖而存在,它是一部好片,用可以说得上是细密的方法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没有大人物,没有大英雄,也没有传奇,有的是一步一个血印的实打实。
用烙铁烙脸刑逼女一号,用钳子夹手指,这些常见的刑罚在平常的人生里惊心动魄。
为什么会往前走,就算不是知道是什么结果,甚至不一定会成功也要往前走,大概还是为了自由的信念吧!
会专门去看这么一部韩国抗日片,当然是冲着饼叔和孔叔的。
饼叔一如既往可以当演技教科书,孔叔行走的荷尔蒙在这种剧里也是充分释放的。
然而看到一半的时候有点看不下去了:义烈团的人都弱爆了有木有啊!
空有一腔热血嘛!
不是该把小鬼子们耍得团团转吗?
不是该千钧一发有惊有险但最终革命胜利吗?
怎么看着全程都没有一丝占上风的气息啊?!
以至于我觉得我在那种情况下也会选择当叛徒吧,完全看不到希望,苟且偷生才是正道吧看了一半,停下来跑去查了查那段时期的韩国历史,发现历史一点也不性感。
那个时期的韩国国已无国,独立运动人士成立的临时政府四处流亡。
流亡政府也免不了内部还有权利斗争。
真正为了韩国独立抗争的人们一盘散沙,没什么资本耍帅,真的只是空有一腔热血去送上性命呢。
韩国最终也没能靠自己反抗获得独立,日本投降后,在美苏利益争斗下,分成了现在的南北两半。
无论政客们如何争斗,痛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就连《鬼怪》里也插了那么一小段,因南北分隔而此生永别的小夫妻,黄泉路上终于得以重见,问问是否埋在了温暖的地方,看得泪崩。
查了历史再回来看完电影的后半段,心境不同,多少有点能体会韩国为啥选它冲奥了。
饼叔将这个人物心态的转变演得极到位,义烈团的游说和日本上级的打压使他在最后爆发,他不过是想好好活着,并非完全没有良知,发现委曲也难以求全的时候,良知占了上风而已。
那个狱警应该也是同类人。
孔叔演的人物没有那么多的发挥空间,但最后在监狱里枕着一缕阳光的笑容,还是很让人动容的。
总体上,影片画面华丽精致,管弦乐配乐宛转悠扬,可以说是一场很好的视听盛宴。
剧本不出彩,剧情相对空洞,但却有一些小细节和台词,让人惊喜。
片子有申奥电影的精神深度,点明了独立运动的内部金钱困难和外部强大日本人阻力,诚如电影所说,即便失败再失败,我们也要踩着失败前进。
这样的心态和决心,恐怕只有在那个当下的反法西斯追寻独立的人民才能理解。
宋康昊演的警察是片里层次比较丰满的人物,从叛变日本再遵从内心为朝鲜独立,这期间纠结的帮助团员们的事情,是使命使然,也是对内心煎熬的了断。
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不仅会文,也会武。
出枪时间点堪称一绝。
也从侧面反映剧情的弱点,主角光环略明显。
比较精彩的是那场列车上的枪战,明明是扣人心弦的刺激情节,却用了轻松的音乐展示出来。
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警察开了那一枪,从此他的存在就是为国家的独立而服务。
不过日本警察这么快就领便当了,还以为怎么着也会反抗回去补几枪。
历史背景、曲折离奇这些讨论起来没有什么意义,总的来说,似曾相似的桥段,似曾相似的价值观,我们看到太多太多,我个人认为这些讨论起来会给电影本身减分,这是编剧罪过之一,缺乏创新,缺乏独立观点。
这个电影真正有趣的地方是通过这么多人物刻画和情节铺垫,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渲染出宋康昊饰演的李政出的一生,身似柳絮随风飘,以及人物的成长,这让我看到了《杀人回忆》中宋康昊的影子。
被剧情推着走的主角,无力抗争下的转变,才震撼人心。
可惜在塑造李政出这个角色时,剧情的细节不够,义烈团的三言两语,狗子就变了?
不会是邪教吧?
这个地方真的差点意思,这也是编剧的罪过之二了。
如果从“义”这个角度去阐释,毕竟地下组织叫义烈团,我感觉剧情是有所欠缺的。
本来几个主角都是韩国实力派的演员,非要在别人口中塑造形象么?
总的来说,这也差点,那也差点,框架是出来了,味道是有了,但是故事本身是乏味的。
我觉得宋康昊最适合就是这种角色,仔细想想《杀人回忆》、《密阳》、《观相》、《思悼》、《汉江怪物》等等作品,甚至《蓝盐》中也有一点那个被命运推动的味道。
这可能是他接本子的原则吧,也是最适合他的演员之路。
就像张嘉译一样。
火车戏不错;幸好宋康昊说了一句啊西吧。
抽掉存在主義與孤獨命題核心、填入韓國抗日背景與敵我(但前提都是朝鮮人)情誼(也一定要眉目傳情)的Melville式冷峻耍帥諜報片(英文片名The Age of Shadows),最後的價值觀根本在歌頌ㄎㄅ份子啊!(歪頭)不意外地,又聲稱「真實事件改編」。倒數三場戲:寒冷樹林裡,宋康昊孤獨走掉;拿了宋給的炸藥的青年,騎著腳踏車向總督府;孔劉身在囹圄睡著也在笑,牆壁寫著「(反抗軍)團員到此一遊」。火車段落特別精彩,Bolero炸警部也好,金知雲的場面調度在韓國是一流的,雖然爆炸特效還是有點渣。宋又演了由利己轉向利他主義者,無疑又是片中寫最棒的角色。開場有點資訊過載,會有點人臉辨識障礙,不過漸入佳境。義烈團,之後改組成朝鮮民族革命黨,加入北韓政府;團長金元鳳(曾加入黃埔軍校)與精神領袖申采浩(其史觀影響深遠)。
一开始确实是乱的很,线条理不清,还有点臃肿,火车后开始清晰有力道,后面算合格的商业片。同时电影中对于女性角色的使用太弱了,可惜了。
剧情中规中矩的韩国抗日片,一点也不意外。为了宋康昊打卡。
虽然有我男神,但还是架不住观感一般……
我想不起中国有哪部抗日电影比这部精彩。
今年韩影几部备受关注的电影。《隧道》《釜山行》《小姐》《密探》,至此全部观摩完了。最棒的个人认为是《小姐》,其次就是这部《密探》。只要是宋康昊出演的电影必属精品,剧情也很不错。
刚好前段时间看了些韩国近代资料还不至于懵逼,不过拍得有点糟,想起暗杀,却差太多。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特别简单,对戏骨宋叔来说这个故事太简单了。孔老师依然很帅,但是我爱豆朴熙顺更帅哟~为什么申成禄总演反派为什么?
火车上的一段情节还算紧张刺激。
火车之后开始好看 然而要被吓死了 能不能别给虐待手指有关的特写!!!
怎么连这种片子都拍不好了…
引用一句话:“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观众面无表情” 并且,感觉孔刘和女主的感情戏跟玩一样的...搞革命眼神都这么苏有句我可以到底该不该说出口...
电影太凌乱,除了男主两个人,都没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让人无法有代入感
拍的挺好的呀,我真是不懂豆瓣大批跟风评价的人。这片子的剪接把火车上和火车站那一段的紧张完全呈现出来了。主配的表演也把人物角色的立场抉择诠释得很好。
孔宋搭档的韩国主旋律,可惜节奏太拖沓,不及预期。
前面很拖沓,中后期略好,结局也是预料之中,为宋康昊的演技点赞,气氛营造得不错,不过还是算中规中矩。
几乎是从头笑到尾的出戏,听着思密达语说抗日,间谍,实在是太违和了…权当看孔宋二人飙戏了
太蠢了,我替饼叔接这么个戏尴尬
韩国的谍战电影剧情一直算不上特别好看,这点要跟中国谍战片学习。可惜了宋康昊孔刘和大饼。小姐比这部更适合送奥斯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