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些与剧无关的话题,作为一个生在太行山下的河北人,爷爷和姥爷当年都是杀过鬼子的,从小耳濡目染,恨真的是刻到骨子里的。
因为老爷爷被日本人抓去修壕沟淹死了,所以爷爷当了游击队,有一次五六个人被抓住,捆着跪着准备被枪毙,爷爷自己跑了,翻了几个房顶(那时的土坯房子比较低),身上长袍打的满是子弹洞,毫发无损。
爷爷家那个村还打过著名的一仗,叫宋庄大战,打死了几百个鬼子和上千伪军,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爷爷当年作为县大队成员也参加了这个战斗,身体里留了两处鬼子的弹片,据他回忆战斗中日本兵挺着胸脯往上冲,八路军用机关枪一扫倒一片,玉米地里都是死鬼子,最后八路和游击队从村里子地道撤了。
说说姥爷的事,和姥爷一起参加吕正操八路军的同乡十几个,只有姥爷活着回来了,身上多了几处弹片,半个手掌也留在了太行山。
一次被日本人逼到山里,他两条腿被子弹打了对穿,和一同负伤的战友藏在面对面的两个小山洞里,战友被日本兵用刺刀挑出来虐死,他侥幸逃生,没有电影里手撕鬼子的剧情,他也救不了自己的战友,这是就是现实。
前段时间看军事网站,有人说宋庄大战是瞎编的,八路军整个抗战打死的鬼子也就几十个,呵呵,至少爷爷和姥爷身上的弹片不会说谎。
回到这个剧,只有一句话,罪恶真的不能被忘记,和导演观点不同的是,罪恶也绝不能被宽恕,仇恨我们要原原本本的教给下一代,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迟早要加倍还回去。
四十九日.祭在学校的时候,偶尔会一个人跑到木廊那里安心地睡一下午,手机放着音乐,背靠木头柱子,吹着凉风,不得不说这样真的是非常减压,这么安逸的大学生活也只有在像现在这样的年代才能享受了。
刚开学不久,还比较闲,用了一个礼拜的 空闲时间刷完了这部剧,可以说是非常地虐心了。
几乎每一集都哭成狗。
这部片子太压抑了,最后也没能让人有翻身的爽快,但是历史上日本军官确实是那么无耻,事实也是现在那些王八蛋还被供在靖国神社!中国却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整体感觉是真实,丰富。
我最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现实生活永远比戏剧精彩,加上广电审查的原因,所以可能片中展现的镜头远没有真实发生的那么恐怖,但是当时人们对日本兵的所作所为的那种憎恨却可以让看剧的大家切身体会到,让大家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有时候我看到网上那些什么酒店什么不承认这段历史的人我就只想向他们扔一部《四十九日祭》)法比,全剧最富有魅力的角色,他可能不是一个好教徒,他会赌会骗人会抖机灵,却是乱世中教堂里所有人的救世主,他机智善良负责任,跟玉墨一起像是教堂里的大家长,保护着所有人。
张嘉译的演技是不用说的,一如既往地让人信服和放心,看着法比这张熟悉的脸,却想不起他以前是谁,只知道他现在是法比。
他很真实,作为男人,他对美丽的玉墨是有非分之想的,可作为孩子们的法比,他会克制自己,况且玉墨对他并没有爱情,他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不会真的对玉墨怎么样。
他尊重神父,因为神父是他的救命恩人,对他很好,可在紧要关头也不教条古板,为了神父他也会下药把他关笼子里,会瞒着他留下戴涛他们等等,最后也是用生命保护着教堂里的女人。
法比女人们啊,金陵十三钗,妓女们和学生们,多强烈的对比呵!
却又都是女人。
前面也说了,玉墨是大家长,她身世坎坷,不是一个普通的妓女,如果家道不中落,她也许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大家闺秀,在藏玉楼的时候是头牌,落难时候又是大家主心骨,作为一个妓女她却向往真正的爱情,跟孟繁民,跟戴涛,她都付出的是真心。
小宋佳演技我是认可的,身材真的好棒啊,她好像是上戏毕业的吧,就跟张嘉译感觉不是一个路子,不过都很入戏,气质也蛮好的,玉墨这样的女人其实在哪个时代都应该不会是普通人,她跟戴涛在天台上展望和平年代那一段又美又虐真算是凄美,“如果街上又能听见叫卖的声音了,就代表安全了。
”“桂花小汤圆!”想起就想哭。
小演员我蛮喜欢孟书娟的,小女孩演技真不错,虽然人设有点作,因为再懂事也毕竟是个13 14 岁的孩子,对妈妈又有那么深的感情,敌视玉墨很正常,看的时候总有弹幕攻击她我也是很醉,没有她一次次地冒险拍照,会有后来呈上军事法庭的证据吗?人大是大非分得清的好吗?爸爸要救她走她却非常坚持地要让同学们先走,这是一种大爱好吗?
一个孩子能有这种觉悟很不错的,不过换到现在,或许真的会被很多人骂傻逼吧。
玉墨
学生这些小孩子有一个长得好可爱,就是苏菲。
其实这群孩子的结局还算好,被大家保护着,但是有一个却还是被害死了,心疼的要死,可是就像法比说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都在享受美好的青春时光啊,都还是被宠爱的年纪啊,却因为出生在这个世道要过提心吊胆的日子。
其实我看剧的时候挺受不了那些妓女的,太能吵了,不过也有可爱一面。
戴涛其实算是教堂的户外守护神,一次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教堂,法比在抱怨美国国旗没用时感慨道,中国军人才是中国人的守护神,说的就是像戴涛这样的铁骨铮铮的汉子。
每每想到他都有一种想默默哀叹的感觉,本是个年轻贵公子,本该有朝气青春的飞扬生活,或许在上学,或许在肆无忌惮地谈恋爱,因为是胡歌演的,所以听他自述身世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明台,也许戴涛就是明台吧。
他坚持执行命令守护岗位,他打仗有勇有谋,他铁血却也柔情,他是一个好军官好军人,在战火中不畏死亡地跟鬼子厮杀,会为弟兄的牺牲悲伤哭泣,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国男人是一个好哥哥,他对玉墨和书娟那么温柔亲和,跟玉墨跳舞的时候是那样深情陶醉,救书娟的时候更是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她,在破楼里对玉墨说的最辣的情话不仅玉墨感动得要死,我也哭惨了。
胡歌在这部片里的演技很值得一夸,很豁的出去,文章在对他用刑的时候。。。
他为了不死在日本人手里,被打得都没有力气了还要挣扎着站起来打碎那个灯泡用碎片自我了结,那眼神演的很到位,痛苦而决绝,看着太令人心疼了,而且演的很拼啊,文章虐他的时候几乎把整只手塞进了他的嘴巴,我看着都替他干呕。
令人心疼的铁血军人戴教官。
被文章塞嘴
戴教官黄志忠,我看过他演的《生命中的好日子》对他演技也是很认可的,孟繁民这个角色他拿捏挺到位的,并非完完全全的木讷并非完完全全的汉奸,只是一个爱女儿的父亲,为了救出女儿不惜一切代价,但跟日本人合作确是有底线的。
可惜没能救出孩子们,死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下。
孟繁民其他角色也都很立体,演员们也挺棒的。
还有很佩服李全有,特别像 不,他就是一个几进鬼门关的老兵,也是教堂女人们守护神之一
挖地道的大家忘记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
记住那些万人坑,记住那些遗留的生化武器,记住那些为国民战死的英雄,记住这次惨痛的历史。
勿忘国耻。
选角没问题,几个男演员演技炸裂。
给4星完全是bug有点多。。。
几个小演员还过得去,就是书娟这个人物不讨喜,人物定的年龄过小,人物心理有不匹配年龄。
演技嘛一般。
抛去演技,和情怀4星我都觉得多。
bug太多了!
……点几个我还记得的bug:1,书娟和他爸爸(孟先生)奶奶坐船远离南京,孟先生下船找女主,在船上书娟看到她爸爸的报纸(有女主海报),然后偷偷跑下船。
孟先生回到书娟奶奶身边后,直接问书娟呢,奶奶说不知道,然后孟先生就知道书娟下船了,就安排书娟船奶奶到了那边找谁谁谁。
(孟先生不在船上找找,直接判断女儿下船?
)2,孟先生被日本人抓去后,日本人给他一个袖箍,出来之后,有个日本人站岗遇到他,他掉头,那个日本人直接讲英文,用英文询问他身份。
这显然不科学。
(孟先生怎么也不像美国人吧,先不说日语,也不说中文,直接讲英文。
)3,安全区的那个美国女的施粥,有个小男孩几次轮到他,他都让给别人。
这个女的问他为啥,小男孩用英文回答他。
(这显然也是不太科学的。
)4,语言翻译的问题我记得哪里有翻译穿帮。
神父说英文,女人们听不懂,书娟帮忙做双向翻译。
这种翻译穿帮。
具体哪里我不记得了,可能是日语双向翻译的剧情出现这种问题:原句是主语后置,而翻译出来是主语前置。
这使得说话的人还没说到主语(某个人名),的时候,帮忙翻译的人念台词般的先翻译了主语。
(比如原句:喜欢你的是张三,翻译:张三喜欢你,本来翻译是没毛病,但是时间上出了问题,翻译的人并不是等叙述者说完翻译的,原句还没说到张三这个人名的时候,翻译的人已经未卜先知翻译出了张三)5,群演被日本人抓去杀,一不害怕,也不坑声。
不符合。
你看男主,女主,害怕的手抖,脚软乏力,两人互相搀扶上的车。
(正常人怎么也会怕吧,知道自己要被杀了,居然开始“乖巧”模式,呆等被杀。
反而女人被日本人凌辱会挣扎尖叫)6,女主只读了3-4年的书(她自己口述的)却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还能听懂日语。。。
(英语六级了吧)7,神父被炸弹轰了,然后就残废了,第二天突然变出一个轮椅,而且这个轮椅还是高档的,4个轮子的轮椅!
(轮椅这个东西应该不是教会常备物料吧,神父之前可是能自主行走的,不需要轮椅)8,望春楼女主可以随意走,比如其他人都以为她跟着孟先生走了。
而其他人也可以随时走,这是卖身的人么?
我怎么从都到尾都没看到望春楼有人约束她们,反而觉得她们才是店老板呢!
(如果他们人身自由不受约束,她们要赎啥身?
早就可以直接走啊)9,望春楼最小的姑娘爱上了最小的士兵。
这个男的前面被捅了两刀没死也就算了,爬到医院,一下子就找到他心爱的姑娘,然后又被日本人捅了一刀,女人居然还活了下来。
(这里吐槽的点太多,1女人是被日本兵拖走,男的被捅两刀,男的怎么知道女的在医院?
2,到医院一下就找到一个整个头蒙着绷带的人,一下就认出来了?
是不是导演告诉你的呀?
)
《四十九日•祭》是胡歌2014年播出的一部近代战争剧。
该剧改编自严歌苓所著小说《金陵十三钗》。
该剧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胡歌在剧中饰演一个陆军少尉,铁血硬汉。
胡歌塑造了一个会让人永远记在心中的角色戴涛,他是一个军人,是在惨烈的战争环境下,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军人。
大家对戴涛的喜爱深入骨髓。
因为这个男人坚定、勇敢又柔情似水,他是所有女人最希望出现在自己身边的英雄式的男人,他还有一些痞坏,时而又很羞涩。
这个角色给观众留下的了久久不能忘怀的情感和印象。
在发生南京大屠杀这种恶劣到极致的战争条件下,作为军人的戴教官,脸上总是脏脏的,从来没有干净过,这一点也成为了这个人物的一个标志性的特点了。
少尉戴涛,是救国英雄,有英勇奋战的军人本质。
和玉墨有一段压抑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最终死去了。
剧情比较虐,记得剧中他说:“我是个军人,没经历过什么风花雪月的事。
只能把话说到这了,我怕我走远了,就没有牵挂了。
”这句话让人听了很心痛。
戴教官钢铁般的意志下藏着一颗真挚柔软的心,脏的不能再脏的戴教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我对人性中的恶向来不惮以最大程度去揣测,但知道未必等于愿意看到,就像早年看的一部电影《731》我甚至可以读出那些施虐者的内心活动!
可也正因为读出来了于是就更无法忍受被虐者的绝望,以至于不得不中途离席。
大概也因为对于绝望的那种深刻感受,所以对于绝望中的那些许微光才有了无法自拔的痴迷—电视剧《四十九日祭》中戴教官的爱情就是重重绝望的黑幕中那一丁点儿微光。
戴教官的出场平凡而朴素,一袭军大衣裹着一张分外年轻的脸,而随后的回首回望却似乎注定了一场慷慨悲伤的结局。
他在既定位置布防,她在布防位置演绎一段无果的爱情,感叹着命运对女人的尖刻。
也许在他作为一个完全无关的旁观者却全程目睹了这个女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妥协时,就触发了他心底最柔软的琴弦,他为她送上了一段全情荡漾的雨中舞,既撩动了剧中人的心弦,也撩动了观剧人的心弦,为残酷的历史抹下惊鸿一瞥的亮色,激荡的小提琴奏出欢快的乐章,跳跃的音符宛如正在狂欢的生命即将见证人性的黑暗。
战争的画面总是激烈又短促,伴随着那些来不及绽放的生命,扑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尚未芬芳就已枯萎,尚未开放就已凋谢。
当然在这些年轻生命的护卫下,总有一些人会留下来,见证着用热血铸就的誓言。
然而当硝烟过后伴随着低垂呜咽的小提琴声再见戴教官时,已是他负伤带血踯躅前行的样子,没有言语,没有激烈的表情,安静的战场和零星的枪炮声却预示着更加残酷的现实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地窖中的几场戏是戴教官哀婉爱情的行板,在那里我们窥见了一个面对女人会羞涩、会脸红的大男孩,面对生死却又坦然又无畏,他跟着大家一起放肆的舞蹈,却又因为这片刻的欢愉而内疚,他和她在钟楼上期冀着太平时光的到来,却又为了守护大家而离开。
然而,然而当面对鬼子的暴行时我们才发现他从未走远。
他救援书娟之后的几句对白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场面,从一个视他为亲人和依靠的小女孩的角度去描绘了这段没有诉诸于口的爱情,书娟说:“你要是回去的话,可千万别上那个女人的当。
”“什么?
”“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怎么冷不丁说出这种话来。
”“旁观者清,我什么都知道。
”“……”“我告诉你,我眼睛什么都能看得到。
”“……”“你要是当我是朋友的话,就听我的话。
”“……,……哦。
”没有反驳,没有陈述,可是却有淡淡的温情为那注定哀伤的爱渲染出柔和的温度。
负伤的戴教官令人心痛心酸,然而这样的他却将我们带入哀婉绝唱的高 潮,当他傲娇着说:“我不要那些其他的……有你在这儿就好。
”我的心象蝴蝶的翅膀一样,轻轻颤动着;当他轻巧着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这么容易我就暴露了。
”我跟着他的笑容一起微微的轻笑;当他忧郁着说:“哎我一直想啊,要是能再见到你,我一定得跟你多说会儿话,现在见到了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仿佛看见了那个羞涩的男孩站在清晨凉凉的曦光中;当他带着留恋的语气说:“我记得你在钟楼上跟我说过,要是能在巷子里再听到有卖烟卷儿的声音,那就说明太平时光又回来了……我这两天恍恍惚惚的,总是想着你说的这句话,有那么一阵子我好像真的听到了那些声音,有卖香烟的、卖馄饨的、卖甜酒酿的,还有卖栀子花、白兰花……哎那个卖桂花汤圆的是怎么吆喝的来着?
你给我学一个。
”(“桂花,小元宵。
”)“啧不是,哪有人哭丧着脸叫卖啊?
好好儿学一个。
”(“桂花小元宵”)“^_^,^_^,就是这个声儿……”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情绪,潸.然.泪.下。
那样美好又温馨的情感呀,却又这样短暂而伤怀,象流淌过心中的诗,象飘散在空中的歌,在没有终点的时空中缠绵,却在眼前渐渐走向终点。
我看着他象孩子一样满足,我看着他象兄弟一样刚毅,我看着他带走了我们全部的热情和依恋,留下的是活下去的信念。
没有一个角色让我如此念念不忘又小心翼翼,没有一种爱情让我哀伤悲恸又温馨怀念,曾经有人说美丽到极致会让人绝望,不外如是吧。
剧评结束了,但是对戴教官的感情却依然徘徊,也许还有下一次的相遇。
一直对精良国产抗战电视剧情有独钟,到现在,我能记得下来的经典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悬崖》……悲惨中有些传奇,传奇又特别悲惨,最近的片子,精良的不多(倡议于妈滚远点)《北平无战事》太烧脑,刘烨的冰块脸拉低了我的沸点,激动了十集《红高粱》的家长里短太多,英雄主义不是精神主线,基本可以忽略它是个抗日大剧。
南京是中国人的痛,它的伤疤其实已经烙印在中国人的心里,这么赤裸裸,这么深刻的揭开这段历史,电视剧是都头一次。
可以想象拍摄的很不容易,剧本也准备的很充分,张嘉译大叔的笑点,真是让泪点宣泄的更真实,小宋佳一直都有文清的气质,及时进了窑子,也是清心寡欲,独树一帜,她的这种超脱,像个菩萨。
胡歌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无聊的时候还是看了《风中奇缘》的,里面的九爷比以往角色沉默了些,成熟了些,难受了些,但还是活在古代里,不现实,他演的姐弟恋,听闻尺度不小,为了不破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屏蔽了,总之,我的脑海里的他,一直是个剑仙似的美男子,演技从来不是重点,有颜就任性咯但是在四十九日祭中,一个军官,悲怆,英雄气概吓傻了我,这还是胡歌??
虽然多少还有点偶像包袱,不过看得出来,他很用心在演绎国民党军官,一个有血有肉的战神。
早晨微信圈被朋友轰炸,骂于妈傻逼的,恨不得万刮了他,于妈这么没情操的人,就编些没水准的意淫故事给你看,帅哥啊美女啊,齐刷刷闪瞎你的眼,我很奇怪,没下线的不仅是这个没节操的导演,连演员也跟着发疯,非常投入到和网友的争辩中,很义正言辞的说,我们就没打算创造经典,我们本来就这样啊……(有一种我就是贱,你打我啊即视感)这样的理直气壮,无理取闹,就像他们很高兴吃了一坨狗屎,还张开嘴让你闻,你嫌臭,他们还说,我就是要吃给你看!
湖南卫视真是好不容易不在婆婆妈了,不在豪门争斗了,不在出轨腹黑了电视剧多些良心,离不开的是口碑,像于妈这么刷新道德底线的,有一个就足够了当然,还是要消灭之
日本軍隊殺入南京城前的最後一個凌晨,到處找女兒不果的孟繁明,六神無主地來到不太可能的藏玉樓。
這次似乎是跟趙玉墨正式告別,雖說氣氛平靜,更可以說是平淡,但比以往更狠更無奈。
不難理解告別後又氣又傷的玉墨,她從來不求別人為她贖身,她求的只是真心接納。
另一邊廂,老兵李全有帶著被迫穿上軍服的娃娃兵王浦生,不是一般老兵帶新兵夾著輕視心疼的呵護,而是像面對過去的自己般包容及照料。
白天日本兵全面攻進城裡,劇集以法比居高臨下的視角,一覽無遺地把日本兵對待南京老百姓的殘酷不仁收攬於眼底,讓觀眾也類比式的感受那份寒心要命般的恐懼。
可幸法比是一受盡街頭訓練的奇人,很快就回到求生的唯一目標,帶領女學生逃回教堂;也挺身在路上拾回任性懊悔的孟書娟。
法比的相救行為,恰巧對比趙玉墨誓死拯救那有一面之緣已被日本兵糟蹋的小女孩。
這引證了不管關係親疏,生死關頭是會逼出人類無法解釋的光輝。
其實早從小女孩被丟下卻跟玉墨錯過的那刻,我就深信玉墨會救這小女孩,只因命運。
玉墨在彈火橫飛的街頭重遇小女孩前,她帶著藏玉樓的姐妹似乎也走到筋疲力盡,也沒有了逃走的目的地;在槍聲的精神凌虐下,剩下的只有在恐懼前的絕望。
可當有了努力的動力(小女孩),就再不會有退縮的想法。
就這樣,命運把兩幫女性連到一塊。
終於安全到達教堂後,風塵女子似乎被拒絕在可能跟道德有關的大門外。
趙玉墨的下跪,依舊不減傲氣,卻是誠懇且卑微的,讓神父再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原來即使是年事已高,終身參透神學的神父,也不能如軍隊中身歷眼前生死的戴濤教官般,毫不猶豫也理所當然地,作出不分地位背景的捨命拯救。
本来想的是看了觉得好看就去把电影和书给看了,但看到一半时我就知道,我绝对不会有勇气把这个故事再看一遍。
这种让人绝望的黑暗,不间断的生死间徘徊,让人窒息的伤痛。
先走的的人就轻松了。
在类似这样的影视作品的教育下,对日本这个民族真的没办法有一点点的好感。
也许它是有些地方让人敬佩,但最多也只是这样了,那些喜欢日本文化的中国人心还真是大呀
之前没注意到,以为是电影,后来才发现这电视剧早出了电视剧很压抑很难受,不是抗日神剧,每个角色都很有感染力,关于里面女学生我心情复杂,整体看下来要准备好纸巾,尤其是戴涛死的时候哭得我喘不上气......这段感情戏真的满分....张黎导演,演员阵容都给这部戏的表现有了基本的保障,但还是略有瑕疵, 但个人感觉除了节奏略有拖沓,口型配音问题有些出戏,其他的表现还是很好的。
尤其是演员,妆容和场景道具的布置都非常有感染力 这段历史背景是最为厚重的,也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因素,抗战和文革这两个大背景都太令人难过.....总而言之,整体看下来,我个人没有很高的期待和设想,所以观感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这段历史实在是太残酷了,战争太可怕,但是相关的作品却也一直在看,不忘历史,才是正视将来基本..
剧情混乱 拖沓 胡编乱造 后面看的莫名其妙 从进教堂起就弃剧吧。
但是日寇残害百姓这点没跑。
编剧不可能是张黎 感觉连个故事都讲不通剧情混乱 拖沓 胡编乱造 后面看的莫名其妙 从进教堂起就弃剧吧。
但是日寇残害百姓这点没跑。
剧情混乱 拖沓 胡编乱造 后面看的莫名其妙 从进教堂起就弃剧吧。
但是日寇残害百姓这点没跑。
不夠滿意,各種邏輯bug
有些拖沓 有些揪心 看不下去
散
没见过比孟书娟更作的女儿、比孟繁明更好的父亲。剧情有点拖拉。
胡歌演完就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挑战我耐心!
太差!
看红高粱电视剧是因为周迅黄轩朱亚文,那你呢?凭什么让我看金陵十三钗的冗长电视剧版?
没有那帮女学生,这部剧会高一个层次,我说真的
小宋佳太不适合玉墨了,完全没有韵味和很村了,书娟也执拗的可怕,其他的人反倒是动了情的
话题很沉重到底电视剧,好看的。
太感人,每个人物都生动。戴涛铁血军人,爱情永恒。
当时这剧看的难受,战争、难民,感觉这剧拍的太真实了。 张嘉译黄志忠演技都是杠杠的,胡歌的戴涛也意外的好,宋佳的玉墨独有风格。不过不喜欢黄志忠的女儿那一角色。
看过两集 演员阵容强大 内容看不太下去 弃
完全是骗没看过原著的人!最后结局还分上下,异常拖沓且散乱,就算有张嘉译我都不想打高分。顶着面纱上法庭不算藐视法庭吗?讲话能直扑重点吗?证人能够在法庭内随意走动吗?鬼子律师也完全没逻辑!女主角根本没那个气质别勉强了好吗,白瞎了淑娟过来配戏。说好的南京口音呢,能练练吗!
8
还行,就是太压抑了!
看了快两集,演员不顺眼,弃!小宋佳就那长相还头牌妓女,吐了!女学生没个认识的演员。没劲!
纯靠小仙女和大仙女推动剧情发展,战争面前的人难道都是这样嘛?编剧说不过去了
看不进去
选择在芒果台首播,收视滑铁卢是可以预见的。黎叔不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