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2》绝对不能算是一部富有创意的电影,无论在结构,剧作还是场口的设计上,它因袭的东西确实有太多是业已成功的经验——包括别人的和自己的——但更多的是自己的。
《叶问》的成功其实是个意外,从制作成本到摄制周期上看,这部电影看来并没有想过会造成如此轰动的效应,犹记得两年前上映时,这部电影在院线中被《非诚勿扰》挤压得相当厉害。
意外的成功除了带来前所未料的鲜花和掌声外,对创作人和老板而言,一种隐性的投机心理悄悄滋长也是避无可避。
《叶问2》非常坦然地借鉴着前一部的成功经验,这一点有许多例证可以说明:叶问的低调与爱老婆当然会被进一步放大,当然从这方面上说,这两部戏的人物塑造上是完整统一的。
但除此以外,好比设计郑则仕这样的人物,则完全是因循着林家栋的翻译官路数来做;敖嘉年饰演的根哥,则就是上一部中任达华饰演的清泉;而无处不在的吃饭段落证明了导演叶伟信继续在电影中贯彻《叶问》中的家庭观;甄子丹因为洪拳师傅丧命西洋拳王手下而燃起一腔爱国心,则将《叶问》因袭得太过昭然若揭,这一点观众们都看得出来——没有一个人用死刺激一下叶问,叶问又怎么会发飙呢?
同时,《叶问2》的结尾用擂台戏来做高潮位,看起来似乎也新鲜度不够。
其实擂台戏不只是《叶问》的问题,而是动作电影此类场口设计滥觞已久,实难创新。
相比《叶问》中结尾的擂台决斗,《叶问2》起码遵循了经典功夫片中的高潮模式,让二位高手势均力敌鏖战许久,而不像前部一样让终极反角输得太快,打得太快反而使观众意犹未尽。
从这点上来说,其实遵循已经成功的经验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对一些固定的观影模式,如果突破偏离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此时的经验复制就难免要说到一个“度”的问题。
如何承袭成功经验,如何破旧立新,如何计算戏的准度与节奏,不宜用力过猛,也不能力有不逮……确实是有极大的难度与讲究。
叶伟信与甄子丹的合作模式其实之前就有偶然的成功与因袭套路的经验,第一部合作电影《杀破狼》算是一次意外成功,而其后的《导火线》则是一次模式化的翻版,算不上多好。
所以《叶问2》必须拍得很小心,毕竟珠玉在前,挑战新的套路在商业性上来说是很冒险的,所以只能按照之前的经验来进行升级与加工,但承袭得太多又可能弄巧成拙,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危险性所在。
在复制套路的准度上,我觉得《叶问2》算是把握得相当好的。
虽然明显是旧瓶装新酒,却依旧能够从剧情出发,将各种经验放置于“情理之内”,使得整部戏的完整性得以保存。
举一例来说明,上部《叶问》中,刺激叶问发威的是廖师傅之死,而廖师傅是一个“忠正”型的小人物,他被日本人一枪毙命,是极易引起同情心理的,所以叶问之后的“挑战十人”戏码才具备了煽动性和合理性;而《叶问2》中则发生了改变,洪金宝饰演的洪师傅是一个气场十足的洪拳大师,在戏的前半场也用尽办法刁难叶问,在这一点上,如果继续“廖师傅”的老路,戏剧效果显然不可能合理。
所以在擂台上,西洋拳拳王打死洪师傅的整个过程,洪师傅近景被击中的镜头相当多,用升格镜头强调着洪师傅如何被打,血沫四溅惨不忍睹,和洪师傅本身的强悍气场形成反差,在渲染气氛上才能变得有力。
相反的,如果此时洪师傅和廖师傅一样被一枪毙命,戏剧氛围和煽动性便很难积累起来,就很可能是一次失败的套路沿袭。
同样的,黄晓明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用来消解这种“俗套”的力量。
就好比叶问在讲道之时,黄晓明用一句“我在想”带过,则将叶问说教可能会引起的观众逆反效果消解,反而会令人会心一笑。
《叶问2》诚然是一部俗片,它不过是一种“类型化”的创作,但是在“类型化”的创作中,《叶问2》的计算和一些细节上的尝新却让人不能不服,整部戏流畅好看,效果如拳头般拳拳到肉,打在观者的情绪之上。
这种以俗制俗的策略,就像叶问攻击拳王的中路一样,行之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163】
一代宗师的成长路线通常总是相似的。
一出场你的武功就已经是无敌于天下了,一代宗师是不需要勤学苦练的,至于那些勤学苦练之辈,是用来被打死打残给一代宗师积攒怒气值的。
此时你武功虽高,但别人不知道,因为一代宗师必须要谦逊。
不过机会总是有的,因为此时一定有人来找你打架。
(当然是别人来找你,一代宗师怎么能去找别人打,要谦逊!
)经此一架,你的武功已经被人们认可,当然你也会手下留情,昭显武德之崇高,而对手经你一打,通常也会幡然悔悟,对你崇敬有加。
作为一代宗师,这还是不够的,因为你打的还都是中国人。
此时把你推上宗师神坛的外国友人便会出现。
当然外国友人若非欧美肌肉男便是日本鬼子,唯此二者才能触动观众爱国这根神经。
其实带着某种不可完成的使命来到这个世上也是很悲壮的一件事情,就像每个要统治世界的坏人,做坏事总是选择在了有超人、蜘蛛侠和蝙蝠侠居住的美国;每个要毁灭地球的怪兽,总是选择有奥特曼居住的日本发动攻击;每一个毕其一生就为了证明“中国武术无用论”的外国友人,却总是选择在了有黄飞鸿、霍元甲、叶问的地方摆下擂台。
同一个时间无法出现两个一代宗师,所以和一代宗师处于同一时代的其他武师注定悲剧的。
因为要展现一代宗师武艺之强大,靠的是其对手,而如果打败个废柴是没有说服力的,于是还要证明其对手之强大,靠的则是对手的对手,也就是其他武师。
就像和关二哥处于同一阵营的武将,就不要轻易出战,前有擅使饥渴难耐斧之上将潘凤,后有三刀定斩吕布之刘三刀。
同样暴戾的镜头,中国武师被打成猪头时让人何其揪心,鬼佬被打成猪头时又让人何其过瘾。
且不论多少爱国主义的贩卖,民族精神的YY;一部电影能带着观众情绪体验欢畅,那就足够了。
即便是鼓掌喝彩,相信人们其实也都知道,所谓中国功夫,所谓长民族威风,叶问之流远没有谭望嵩、郑智来的真实。
关于武功,一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曰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咏春叶问绝学霹雳闪电咚咚拳传至后世化为两派,一为还我漂漂拳,一为天马流星拳。
洪拳传人后建帮立会,名曰“洪兴”,其武功以钢管、砍刀见长,传至第八代陈浩南,独霸铜锣湾,无匹敌者。
此乃后话。
4月20日上午:《叶问2》(新影联院线媒体场free) 今天,我决定做个好人,不剧透,因为我怕影响各路人士对《叶问2》的期待与好感,所以我会模糊地表达我最真诚的“捧臭脚”!
看完整部影片,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请自觉鼓掌):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2,但是很可爱、很强大!
该片俺打出了9.9的高分,史无前例啊(除了《两杆大烟枪》10分),扣的那一分是因为熊姐姐的孕妇造型真的很失败其实《叶问2》和《叶问》一个套路,连上画面带配乐带故事设置,感觉都是照搬过来的,所以是名副其实的“续集”,就等于一年前看了上半部,今天来看下半部了。
不过这并不会让你有丝毫不满或厌烦,因为叶问还是叶问,甄子丹也还是那个甄子丹整部片子的节奏尤其好,“笑果”十足,可爱的叶问,可爱的黄梁,可爱的少年版李小龙。
说实话,虽然很讨厌很娘的黄晓明,但是不得不承认,黄梁这个角色的戏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让观众刚刚接受了犯2的黄晓明,又没有什么机会讨厌他,反而觉得格外惊喜。
叶导的实力真的是不错不错不错。
每个好演员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导演,就像Depp说的,导演应该挖掘演员的潜力。
叶问就像是为甄子丹量身订造的,不光身手好,最重要的是有修养(还“怕”老婆),文武兼备,那种气质和甄子丹本身最擅长的戏路合二为一了,所以“叶问”给了甄子丹他应该得到的地位,而甄子丹也成为“叶问”的金字招牌,这两者是依存的关系。
正如甄子丹自己说的:“我觉得《叶问》的成功与咏春无关,如果我打洪拳,就是洪拳热,如果打咏夏、咏秋、咏冬,结果也是一样。
《叶问》能打动人心,不在于他打什么拳,而是在于我们塑造了一个让观众信服的角色--一个很能打的宅男。
”不过也因此,我很担心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会死得很惨,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无论梁朝伟多有魅力多么销魂,还是超越不了甄子丹,人家子丹大哥狂是有资本的。
所以我要是王家卫,我就立马把刘镇伟招过来,就地取材原班人马来个“二”代宗师,就像当年的《东成西就》和《东邪西毒》一样。
不过依照王家卫的速度,没准《一代宗师》出来成品时,大家早忘了“叶问”是谁了。
哈哈哈乌拉拉不损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当我抱着很大期望去看《叶问2》之后,我一点失望都没有,反而看的很开心。
笑得时候狂笑,激动得时候鼓掌,即使是同一个擂台,只是日本人换成了英国拳王,但是俗不可耐的民族情感还是再次成功地将我收服我想说,我是中国人,所以,因为叶问,我挺自豪的!!!
好吧,我承认我掉进陷阱了,导演正是看中了我敏感的神经,所以一个劲地煽风点火,让我不自觉融入电影中,成为站在叶问身后那些渺小的国人中的一员。
最BT的是,外国人打咱,慢镜头上,然后弄得我不敢看,但是咱打外国人,那叫一个给劲!
让你Y欺负我们,让你Y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叶大侠一出手,都老实了吧!
然后我就恶俗地在导演的煽动下情绪高涨起来,才不自觉产生出俺是中国人俺很骄傲的情绪乌拉拉导演的用心真的是精准啊!!!
票房是不用担心了我们这些在CD的世界里找不到尊严的家伙,终于可以借助叶大侠的身体,在电影里彻底牛逼一回了!
PS:甄子丹的咏春真的是一板一眼帅到爆,无论是打木桩还是木桌上比武,特别是那个飞速小碎拳无限repeat,打得真的是Q这告诉各位男同胞以及酷爱肌肉男的女同胞:身板肌肉不是厉害的关键,俺家小叶问虽然不高也不壮,还有点瘦,但是魅力无穷!
捧臭脚告一段落,爷会再去看的因为很享受,美在心里啊
第一部《叶问》颇有点生不逢时的委屈,那时候影院里基本只有一个厅放这片子,观众排着队买票,硬把大陆票房顶过了一亿。
《叶问2》可就阔气了,随便就首周破亿。
影片里叶问艰苦迎战英国拳王,最终光荣战胜之的场面令不少影院中响起掌声,而洪金宝那句“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似乎又让我们回想起了“霍元甲”风行一时的时代。
就这一战,网上两种声音绞作了一团,有的说这就是民族主义的YY,只能显出国民心态的脆弱;有的则说民族无罪,YY有理。
所谓YY/歪歪,就是意淫的意思。
这本来也不是个坏词儿,《红楼梦》里警幻仙子就对贾宝玉说:“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那可是很高的境界呢。
但这男女情爱上的词放在影视政治文化环境里,可就没有这么风光旖旎了。
中国式的电影YY集中在功夫片里,典型套路就是瘦弱中国武师打败狂妄的外国大壮。
可YY绝非“made in china”,世界各国电影中都有自己一套YY的风格。
法国作为电影大国,YY起来自然也不甘居人下:明明二战中丢脸无比,法奸不比汉奸少,却拍了很多《虎口脱险》这样的电影,把德国人塑造成肥猪、白痴和斜眼,而法国人民个个忠勇英武运气贼好,连油漆匠和指挥家都能把德国国防军耍得团团转;《出租车》系列这种商业片里也带着法国人放不下的YY情结——法国标致轻松跑赢了德国奔驰;更经典的国民YY大系要算《高卢英雄》系列了,这个根据法国著名漫画《阿斯泰克斯和奥贝里克斯》改编的一系列电影让当年法国人的老祖宗高卢人一雪被罗马人欺负的前耻,不但反复把凯撒当小丑玩弄,更大败维京海盗,还用动画片的形式向法国小朋友灌输“高卢人英雄,罗马人可耻”的YY精神。
日本韩国也是很爱YY的国家。
《日本以外全部沉没》这种电影看片名就知道是日本人在恶搞,把他们的岛沉恐惧症扔在世界人民头上;小时候你看过的《恐龙特急克塞号》之类特摄片也完全不输美国超级英雄,基本都是创造出一个大怪物祸害世界,然后正义的来福灵代表月亮把怪兽掐死掐死!
比起近年来心胸膨胀到要包容世界的韩国来,小日本还是小巫了,据说苹果的iPad支持的10种文字里没有韩文,就是从根本上杜绝了他们把iPad也算自己发明的危险。
韩国电影《黄山伐》里对唐朝极尽讽刺,把唐朝大将塑造得像个小丑;《醉画仙》里更把中国国画贬得一无是处……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影输出地,好莱坞自然也是YY的高手,不过鉴于YY一般都是弱势者幻想扬眉吐气打败强者,所以他们只好YY拯救地球,打败外星人那一套。
这样充当家长的行为当然有些讨厌,好在没有苦大仇深,还能当个乐子看——有时候老美也挺可爱的,比如反复去为英国人“呕呕赛瘟” 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YY故事,也许是出自对旧大陆亲戚的感情吧。
YY也许不算很正常的需求,毕竟“我们从前比你阔多了”这话好说不好听,但大众喜闻乐见,简单爽快,倒也无需一棍子打死。
关键是能否常Y常新,变点花样?
别总揪着无脑的西洋东洋二楞上擂台,然后满眼民族辛酸泪一把后发制人拳的挑逗观众?
看看人家法国70年代YY出来的《解放军占领巴黎》,虽也有对我人民军队的丑化,但能自嘲者才是真正的潮人呢。
百年中国,苦大仇深,民族情仇早就成了武打片的常见伴碟;李小龙的愤怒呐喊,显然未有给随后的功夫喜剧彻底洗去。
《叶问》也未能免俗,但「一代宗师小男人」(影评人家明妙语)的主角形象毕竟还算是新口味。
《叶问2》呢,母老虎给驯养成依人小鸟,主角再谦让也保不住他的小男人喜感了。
尽管拳脚仍旧凌厉,只可惜片中的民族主义更加凌厉,离场时好比服用了一帖重重的兴奋剂,有损健康。
无党的中国,消失的历史《叶问2》以华洋拳赛为高潮,英国拳王趾高气扬地披著米字旗进场,而义愤填膺的中国人呢,谁都没敢竖起一面旗子――是的,该挂上五星红旗,还是青天白日满 地红呢?
上一集借日本侵华来团结不分国共的「中国人」身分,总算可以自圆其说。
《叶问2》呢,官方宣传一再表明故事背景为1950年代,其时中共建政,国民党亦已避走台湾,两种政治身份的对垒已经避无可避。
电影小心翼翼地试图绕过的,恰恰是那面不能扬起的国旗。
《叶问》以日本侵华、叶问负伤逃到香港作结,续集则直接跳到1950年代。
故事开始的时候,主角才刚去找地方授拳,且对香港各门派一无所知,明显是 初抵香港。
在两集故事之间,隔著可疑的几年,叶问究竟在哪里?
(留在内地?
反攻日本?
)干了甚么?
(继续痛打鬼子?
抑或给鬼子再赏几枪?
)甚么都没有,这 段日子早已随国共政权易手的历史一并蒸发。
民族或巿场统战当前(《叶问2》在两岸三地的票房皆报捷),大国主旋律的第一个强音不妨暂时消去――至於爱国激 情自动转帐至哪个政权呢,悉随尊便。
象徵的反抗,日常的顺服在《叶问2》中,洪拳师傅洪震南[洪金宝饰]一边与殖民政权合作,一边强忍其侵削。
直到英国拳王侮辱中国武术,洪震南才奋起反抗:「为了生活,我可以忍; 侮辱中国武术,不行!
」最终战死。
这段慷慨陈辞,恰恰是整出电影在去殖问题上的宣言―― 一切对抗,仅仅是为了抽象的中国文化而战;至於殖民制度对香港居民的日常剥削,倒是不妨继续忍受。
在电影的前半部,叶洪二人似乎代表了对待民族及殖民问题的不同态度:叶问自力更生,斥责洪震南为洋人收取保护费,不顾中国人受到欺侮;洪震南反指叶 问自私,不用顾全二百弟子的生计才得以扮清高。
电影铺垫的结论当然是「其实他们都很爱国」,我的结论则是:他们一直都遵从殖民政权的游戏规则。
洪震南代殖 民者管理秩序,叶问则奉公守法,同样不曾抵抗过殖民制度在日常生活上造成的压迫。
保护费是殖民地法律之外的潜规则,叶问才拒绝缴交,但他实际斥责、对抗的 也只是暴躁而不失善心的中介人洪震南,而非殖民者这个幕后黑手。
叶问在西洋拳擂台上的最后一战,更是深富象徵意义:洋人裁判刻意延误敲钟时间,好让占上风的拳王给叶问多来几拳;叶问以腿功扳回劣势,裁判便即时修 改规则,禁止踢腿。
台下鼓噪,叶问却乖乖遵守,甚至没有提出半点质疑。
这些不公平的擂台规则源自殖民者的操控,正是整个殖民地制度的缩影。
於是,叶问成了 吊诡的悖论:他既是民族斗士,又是殖民地良民。
一切抗争,以不干扰原有殖民制度为底线。
本土跟殖民的漫长角力,给《叶问2》偷换成一时奋起的民族文化象徵之战。
它甚至试图说服我们:两者根本是一样的。
叶问挑战英国拳王,在擂台以外居然 全无代价,甚至因而改善了生活――业主由催逼交租,变成欣然接待叶问妻儿到自己的家中暂住,好让他专心备战。
叶问战胜归来,妻子正抱著新生的孩子等他,然 后一家几口安安乐乐地同行――当然,孩子在这里代表的不是殖民地的生活压力,而是无菌的希望。
全球巿场,四海一家在《叶问2》中,最邪恶的角色不是拳王,而是贪污、迫害报人、纵容拳王行凶的洋人警官。
他在电影里一直代表了邪恶殖民势力,结局却给另一洋人警官递捕: 「你令警察蒙羞了!
」於是,铺垫了一个半小时的殖民恶势力,最后居然通通推到一个人身上。
结局为外国人和一小撮坏分子划清界线,跟近年另一出武打大片《霍 元甲》如出一辙:日本人下毒害死霍元甲,还怒斥在比武场上认输的日本武士:「你配做日本人吗?
」武士怒目一睁,把他迫到墙角:「你真给我们日本人丢脸!
」如此安排,当然是向外国观众示好:我骂的不是你,安心吃爆谷吧!
近年中国政府小心压抑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这种结局也可谓通力合作,难怪《叶问2》 在内地开画几天,就轻轻松松地冲破一亿的票房关口了。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那肯定不只是主角夸夸其谈的武术哲学,还是瞄准全球巿场的广告对白。
因为发现叶伟信导演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决定去看他导演的《叶问II》。
前面的戏比较一般,看的时候总觉得没有第一部镜头流畅干净,而且黄晓明的表现不是很上路,跟第一部的樊少皇、任达华没得比。
还颇为抱怨,镜头晃啊、没黄飞鸿好啊什么的,可到后来我只一心希望叶问能把那个外国人痛K一顿。
最激动的地方就是叶问回忆里那句“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看的时候哭了。
问哥那种淡定从容让人在剧情紧张的时候有安心的感觉。
洪金宝真是身手灵便,戏也很稳。
任达华、樊少皇戏太少了,但都很不错。
特别最后佛山四小龙那里逗死了。
那个拳王,有些不够瞧,叶问打他费那么大力气,说服力欠了一点。
总之,打老外,有民族气节,尊重武术。
这样的电影题材很多人都会喜欢,更是我这个动作电影迷的大爱。
希望这类电影继续下去,不要被《无极》、《十面埋伏》那些囧里格囧的动作大片所代替啊!
导演叶伟信在宣传电影时,无意中“刮”了票房毒药周董一巴掌。
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影视展中宣传时,他被记者问道:原本盛传会加入李小龙角色,你也曾说有意找周杰伦演出...可是叶伟信被问到此事,突然笑脸一收、脸色大变说:“证明我很走运,他答应我就惨了!
”哈哈哈哈哈...这次有心的“失口”太好笑了!
相信『艋舺』的钮导也是这么想的吧?
不过这件事让周杰伦所属的台湾杰威尔音乐公司知道,立刻发表了下面的意见:周杰伦所属的台湾杰威尔音乐公司回应:“杰伦和公司并不认识这个导演,他说什么,我们都没有意见。
”关于周杰伦会不会再接拍电影的问题,杰威尔音乐公司称:“电影当然会再接拍,《青蜂侠》在今年底上映,敬请期待!
不过今年他的既定计划是新专辑和演唱会。
” 怎么感觉上有点恼羞成怒呢?
哈哈哈..如果周杰伦有演出『叶问2』,你还会去支持吗?
我不会,我认为与他合作的人都有点倒霉。
碰什么死什么...
文/冯凝民族主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
而雪耻型的民族主义,则来源自一连串的“国耻”和创伤记忆,是百年来无数的痛苦塑造出“中国一定要强大”的民族凝聚驱动力。
前者或许是中性的,后者则必然是病态的。
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其实何止电影),在中国正向大国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摆出一副真正的大国心态以配合中华民族与日俱增的各种实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建国大业》中比以往稍显冷静的对待历史问题,不再提及蒋公便恨不得先打三十大板而后快,而我们的国家主席也在聆听别国首脑发表不同政见时只是微微一笑绝不发作。
然而凭这些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已经彻底摆脱了那一种自慰式的民族主义心态了吗,我们的百姓真的已经不自卑的欣羡那些民主的大国优越的生活条件了吗,我们真的已经走出那些被歧视被侮辱被屠灭的岁月阴影了吗?
从《叶问2》,或者说,从我预言的《叶问2》即将取得的成功看来,远远没有。
《叶问2》包括他的前篇讲述的俨然是在20多年前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已经讲过的故事,无非是一代宗师开武馆收徒,经历磨难最后打败外国拳击高手的套路,只不过在这部作品里融入了以往大宗师不曾有过的还原人性的设计,比如“尊敬”老婆,比如打不过就跑——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那种掌控整部电影的情绪与心态的立场,与老历八早我们的民众为之热血沸腾的《霍元甲》无异,放开了说,我们狭隘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所谓的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的两手硬的抓开明多少——这是从观众角度说的,但这种现象不失为一面镜子,折射出电影制作者的某种心态。
这种心态到底是什么呢?
年轻的香港导演叶伟信和他的团队当然懂得怎样的电影能够在情节,情绪和情感三个方面挑拨起日益麻痹的观众内心深处的神经,王晶屎尿屁的一套是有追求的叶伟信所不屑的,而王家卫式的小资情调就算他能够勉强操控但墨镜哥已经在拍摄同一题材的《一代宗师》,于是百般无奈之下叶伟信终于打着回归原始,振兴港片的旗号,开始玩弄起影视界很久没有发作的民族主义了,果不其然不明真相的民众正中下怀。
这几年反日反美反法反发达国家的浪潮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似乎冷战过后的人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保存血性,甚至ZF高官都以某种方式认为这是一种新青年的表现,如果说游行示威这一系列活动是对曾经飞扬青春的五四一代或者五加一四一代人的祭奠的话,那么现如今的这些活动是不是只有祭奠或者表达心声的实质价值有减少呢?
毕竟这一类活动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
所以香港电影工作者正好抓住时机,将这种屡战屡败的民族主义体现设定在可以无所忌惮可以以艺术手段放大的电影中,而只要政治正确,他们无须负责。
《叶问2》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我们看到一个武术宗师的武技和人品无需进化(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还需要练级和废几次武功),就可以傲立世界之巅,在他的战斗中,他无不以自己的武德和功夫彻底征服对手,无论这个对手是世界之王还是本土冠军,我们太需要以这样一个形象为我们民族代言了,就像现在不能打球的姚明一样:谦逊,智慧,以德服人的同时又恨有几手,所以当去年季后赛第二轮第一场湖人对火箭姚明坚持返场的时候,解说员要说一句,姚明给中国人长脸了——也许这句话在当地的美国球迷看来,会是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一种诡异的代表逻辑吧。
那又是谁给了叶问这样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身份呢?
当然是导演设定的几场华洋拳赛了。
其实两部叶问电影的实质就是让叶问最终打败片中所涉情境中武功最高的外国人,而且往往都是在一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仿佛只要赢了这一场,日本英国就会立马投降,将殖民地让出,并且起立鼓掌,赞同叶问所倡导的“人与人要互相尊重”,在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个岁月,企图以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武术家的一番心平气和的劝说,让外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难道不是导演的痴心妄想么?
但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那一刻,是有一丝对叶问的膜拜和信仰的,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中国观众都会在一瞬间沉浸在民族主义膨胀的意淫快感中,这是因为叶伟信用艺术手段做足了最后一场大战戏的场面,用娴熟得足以媲美好莱坞的镜头语言,拳拳到肉的蒙太奇剪辑,去经营这场战斗,所有黄种人集体的自大在这一刻攀至顶峰,场面宛如抗日战争的最后大决战一般——这背后事实上难道不是雪耻型的民族主义,生怕外侮再来侵略而事先给自己服下的劣质定心丸么?
就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此得到了展示和被认可,但他的攻击性和防御力,说到底是一种观赏大于实战的表演艺术,抱着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精神的一种运动,不然为何连区区泰拳拳王都能轻易的挑衅我佛山少林寺的大师父呢?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不正常的心理去审视这部电影本身,《叶问2》可以算作今年开年以来国产电影中的佼佼者了,他成功逃离了续集必然狗尾续貂的宿命,讲述了比第一部更为精彩的情节,即使这些情节无非就是通过几个角度展现一位大师的每个方面。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困扰宗师生活的已经不是现有的武学修养,不能符合他日益增长的对付反派的武技需要之间的矛盾,而是应该拿仅有的存钱给孩子付学费还是付房租之间的矛盾,叶问在香港经历的,更像是一名落魄的艺术家,在无人赏识的情况下满腔壮志未酬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这让观众无疑对他增添的认同感,要大于我们在于仁泰的《霍元甲》中看到的,满家灭门还去异地邂逅清纯少女的经历。
对比《霍元甲》,《叶问2》同样有说教,同样有武德高于武技的理论基础,但叶伟信所理解的咏春拳,显然比于仁泰所研究的迷踪拳深刻——一名化至臻境的武学宗师,必然将拳法中的风格与行事准则处世哲学融合,拳如其人,叶问的咏春带有女性的阴柔,他的行事便有着能躲则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智慧,在民族大义关乎信仰的时刻又能挺身而出,这叫做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而《霍元甲》除了告诫人们武术是防身的(最后也没防住被毒害了)之外,我只能记得这似乎是李连杰说过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那《功夫之王》难道是文艺爱情片?
)。
与此同时,叶伟信还原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江样貌,虽然我并不了解真实境况当是何如,但至少他不是在车墩随便拉两个路人就冒充十里洋场,各种置景和与之相配合的镜头运用,令人从一开始就投入到影片呈现的时空中,若没有黄晓明给美特斯邦威做广告一样的山寨潮人服饰,电影院至少在这100分钟内不会有笑场的。
当然,这一切的论述要建立在《叶问2》可以被冠之以中国观众看后得出精彩绝伦的名分的前提基础之上。
从媒体场结束之时阅片无数的记者们自发响起的掌声来看,《叶问2》的大卖似乎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我相信带着当年看《霍元甲》的心态看《叶问2》你不会失望,但如果你能跳出那狭隘的民族主义去欣赏一部优秀的港产动作电影,那种感觉将更加纯粹。
甄子丹应该说运气不算太好,成龙和李连杰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个外形,气质,武功俱佳 的人一直作为一个二线武打明星在香港摸爬,抑或做些幕后工作。
所以当能出演《英雄》里的一个配角时,都被传出得意忘形的新闻。
如今,新人换旧人,当前面两位大哥已经主要出现在电视里的慈善场合时,丹哥也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被大家推到功夫之王的地位,而回报自然是与之匹配的吸金能力。
群像的十月围城也好,量身的锦衣卫也罢,甄子丹都是票房的保证。
甄子丹没有李连杰武术上根正苗红,没有成龙成家班的集体智慧,但他一直是个能打,会打的硬汉,上位后,对武打动作的创新,也不愧于新的功夫之王。
强调格斗,实用的武打作风,让挑剔的观众一再得到感官上的惊喜。
导火线,十月围城,都有些里程碑式的武打场面。
而叶问第一部的短拳也一时成为标志。
说说叶问:叶问1和叶问2从整体上说,其实不能说是有所超越的武打电影,我其实还一直沉迷在袁和平,李连杰打造的《霍元甲》中大气的武打场面,虽然它表述的意念稍有老套和装*,但那些精致,漂亮,大气的武打动作和镜头表现,的确能真正诠释中国武术,代表中国功夫片之美。
叶问这些方面就没有什么超越了,大部分应该是导演的问题,特别是叶问2,有洪金宝作为配角,我觉得电影还可以拍的更好一些。
当然,甄子丹诠释的叶问,是成功的,与霍元甲不同,它如同叶问本人一样是内敛的,有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质,对家的眷恋,对原则的把握,不再是从仁上去看武术,而是从做人方面,体现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是甄子丹演绎的不同,而铮铮铁骨也在关键时刻,第一时间能准确表达,所以甄子丹的叶问,很迷人,很让现实的女人迷,让现实的男人模仿。
打完了,回家。
本片开始的情节没有什么大的冲突,都是些想得出结果和过程的桥段,但笑点却不少,生活化的大师让人亲切的笑,而发福的释小龙,比较2的黄晓明,以及如洪金宝那句经典的对着已然有肥胖症的儿子说,最近吃的少了,多吃点。。
满场大笑,真是有爱。
还有打了鸡血的外国裁判,讲一句我就想笑。
前面的2/3,完全是搞笑片,功夫是点缀。
但最后的决斗的桥段,也是比较老套,但导演还好,义无反顾的把反角塑造到想冲上银幕的可恨,把叶问塑造如此科学的淡定与坚毅,不禁让人血脉膨胀,期待无比,所以虽然知道结果,知道过程,还是被导演中招。
最后的叶问赢了,接受采访,也是亮点,他没有感想国家,先是say大家好,然后讲了句和武术名族无关但的确不是很装的话,最后,说,回家。
很完满,文气,潇洒,平凡的叶问。
最后,儿童版的李小龙的出场,是想让大家知道叶问其实是nb到是李小龙的师傅,也是搞笑,也是,,可能还有叶问3吧,ps我想不通为什么找熊黛林演叶问的老婆,眼大无神,演技一般,不惊艳,无气质,也许是因为第一部她就是叶问的老婆吧,那第一部为什么是叶问的老婆呢,因为她是郭天王的对象?
ps叶问2中也有类似1中林家栋的角色,就是可爱的郑则仕。
哈哈。
ps本片作为商业片很不错,值得去看,有的笑,有鸡血。
每个小伙曾经都有一个英雄梦,但是做超人你要有外星人遗骨的身份,做蜘蛛侠你要有无敌狗屎运,做钢铁侠更困难要是富N代加高智商,比较而言,做大侠最简单,也最实际。
能打,能说,没工作,你已经拿到大侠资格证了不过小说里还是电影里的大侠他们除了管闲事就是管闲事,从来没看见他们有过一份体面的工作,帮主教主也只是古代黑社会大哥的称谓,中国没有黑社会,所以这不合法,不合法就要取缔,但古代高级城管捕快对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他们一方面宣扬正义,一方面又和国家机器对着干,矛盾啊,更别说试图玩一次无间道的宋江大哥,杯具啊。
这里不得不说古往今来最成功的私营武林门派丐帮,即为国家省去管理失业人员的开销,又能够自负盈亏。
偶尔还能站出来保家卫国,洪七公当属古今最成功的大侠,没有之一。
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理想,吃饭总是你人生的第一要义,叶师傅以前养尊处优,练武纯属个人爱好,但是日本夺走他家产后他什么都没了,怎么办?
作为一名不成功的富家子,叶问竟然还有一技傍身,咏春,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挣奶粉钱,叶师傅开武馆了,认识了洪胖子。
其实从第一集我就可以看出叶师傅是一个不爱惹是非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武痴林他可能永远不会和日本人有冲突。
这一次也是,如果不是因为洪胖子的举动他最后可能也不会又走上英国人的擂台。
想成英雄的人最后都没成英雄,英雄都是被自己逼上去的,就如同想考北影的都没考上,结果陪考的都考上了这是最我最喜欢的功夫片逻辑,也是最合理的。
PS别对动作片太多要求,打的漂亮就行了PS叶问千万别变成中国的洛基,第一次真的高潮,第二次可能是你体能过人又来一次,但人终归是人,不是按摩棒,做多了,就会有伪高潮
第二部比第一部好看。美国拳王演得挺不错的。
一部只有搞笑,却很无聊的影片
今年看到现在最棒的大片。趴地膜拜洪金宝,洪爷实在太牛逼了,华丽丽的气场啊!单是洪爷大战甄子丹一场已经值回票价,更何况还有别的惊喜!
地址侠二代
离一差点。
看完没什么记忆点的电影系列,不感兴趣是一方面,剧情平庸也无法脱责。
漫画电影~~呵呵
这个系列基本可以改名叫 媳妇报仇记 ……
看完发现,果然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2最后李小龙的出场太tm的囧了.....
GATEWAY 020510 我信人格有高低之分。人種卻沒有高低之分吧!
打的我热血沸腾了!打戏满分!洪爷牛逼!黄晓明真是无论演什么角色都一样贱兮兮的表情= =。
哎。
洪金宝亲自出镜,武指牛逼again!圆桌cut酷到没朋友!可是这才第二部就套路成这样了,上一部是带血的米袋,这一部是带血的毛巾,叶问是有什么特殊设定吗非得在他面前死一个队友才能激活,比柯南还吓人。以及,都第二部了,熊黛林还是哭不出来。
中国观众的G点永远是中华武术暴扁洋鬼子……《IP2》在对观众G点的把握上确实是非常到位的,方方面面的观众都照顾到了,连女观众都喜欢IP人,因为丫给老婆揉小腿……
人家鬼佬只能用拳头,宗师们还被打得这么狼狈,特长脸是么?
洪金宝宝刀未老呀,气场全开,体态完全不影响功夫,有功底老江湖。另外教主您能再二点吗?功夫片请您是来搞笑的嘛?
黄晓明真2
太主旋律,我会吐的。
一样的模式……除了煽动民族精神能有点别的么……
剧场内,一声声叫好,一次次鼓掌,一句句骂人,都说明了这个电影的可看性,赶紧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