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这部年代大剧正在北京卫视和广东卫视热播,高满堂编剧,陈宝国、巩汉林、程煜,刘桦,冯恩鹤、冯雷,牛犇、石兆琪等演员主演,神仙阵容般的老戏骨加实力派,剧情也没辜负好阵容,话剧般的剧情,鲜明的人物,都在老酒馆中娓娓道来。
该剧讲述的讲述了民国时期大连好汉街上一个叫山东老酒馆的小铺子掌柜陈怀海在老酒馆里谋生计,后来在谷三妹来到后,一起粉碎了日寇破坏城市的计划,迎来大连解放,释大义的故事。
老酒馆这么一个小小的酒馆中,迎来送往中各色人,可谓是百态人生,“小酒馆,烟火气,方寸里的乾坤”,这几个字去形容再不为过了,而剧中的人物的经典的台词,更是让人拍手称赞。
尤其是老二两、婉容、陈掌柜三个人物,一人一句最经典的台词给我们诠释了人生。
首先,第一位是老二两:不能坏了规矩,破坏规矩的事我不干。
从来到老酒馆后,讲好一天就要老二两酒,菜自备,多了三钱就留下钱,有人就站着不占地耽误人做生意,陈掌柜送的菜一概不要。
冒雨连夜喝酒,半个小时就是半个小时,绝不超一个点,不要陈掌柜的请来的车,走着回去。
这些的做法,都是因为这句话“不能坏了规矩,破坏规矩的事我不干”。
这句话竟然出自一位穷困潦倒耄耋老人之口,他的话感动了老酒馆里所有的人,也感动了观众。
二两酒里看人生,半血半泪,有事儿闷个二两酒,也没有过不去的事儿在,这是老二两的写照。
每回就是二两酒,一半是血一半是泪,牛犇老师饰演的老二两让人伤心让人落泪。
再者,第二位婉容:这才是人间烟火味儿啊,我喜欢这个味儿。
故事年代是1928年到1946年,这一段是被日本侵略者欺压的年月,婉容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傅仪的皇后,日本人将其两人分开,并且衣食住行都监督着。
婉容在这种形势下,吃饭没得选择,见人没得选择,去哪里也没得选择。
在老酒馆的人到日本人的地方给婉容做饭的时候,婉容在厨房说的这句“这才是人间烟火味儿啊,我喜欢这个味儿”,真的是道尽了末代皇后婉容的心酸,虽然她在外人看来很高贵,但是实际上她就是一个囚徒,她就喜欢人间烟火味的感受,道尽了那段岁月被欺压的人生无奈。
最后,第三位陈掌柜:人不行啊,没生意。
陈掌柜带着五个闯关东的兄弟,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连好汉街,与贺义堂对门开酒馆,陈掌柜成功了,贺义堂失败了,这句话就是陈掌柜说给贺义堂的。
贺义堂和陈怀海应该是一组对照组,贺义堂气量狭小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陈怀海心胸宽大眼光独到而且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这句“人不行啊,没生意”,就是最好的写照,对待老警察这种刺儿头和收保护费的无赖,在表达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不惹怒对方,让对方让步;对待那些喜欢推卸责任的老蘑菇、半拉子等人,他旁敲侧击,把事儿办漂亮的前提下不失了和气,这才是以人为贵的生意人。
陈掌柜可以说真的做到一句话: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老酒馆的故事,就像酒一样醇香幽远,浓缩了一个社会的倒影,老酒馆三字就已经很有意境,剧也真有年代感,那种民国时期的味道,像置身1928年,老二两、婉容、陈掌柜,一人一句最经典的台词诠释人生,因为喝酒喝的是缘分,是人情的烟火气,喝的是酒,见的是人心。
自从前面两集看到杜先生的戏份,我就觉得,杜先生这个角色,就得巩汉林来演,不说别的,单单这台词就没几个人能背下来,而巩汉林的杜先生,不仅背下来了,言语表情,抑扬顿挫,发挥得是淋漓尽致,充分地表达出了一个靠嘴皮子吃饭的说书先生的样子。
在第三集里,杜先生终终终于请韩爷吃饭了,先是找到了老酒馆,说:“过几天我带几个朋友过来,好好抬举抬举你这老酒馆”。
这段戏真的是发挥出了每一个关节的戏码,我们首先联系年代来讲,那个年代里,上过学的人,始终是要更厉害的,而杜先生这一类“半个文人”,自然会带着文人的持才傲物的性格,再加上杜先生是一个说评书的,嘴上功夫饶不得人,才汇聚出了这一幕。
就跟前面说的“我来你这儿吃饭,是你的福气,是我往你脸上贴金”一样,但杜先生讲出来,和那些地痞流氓讲出来,好与坏,我们很容易就能分清楚,这就是杜先生的人格魅力。
杜先生去拉韩爷吃饭这一段,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儿,都忍不住嘴角带起微笑,人家都吃过了你还要拉着人家再吃一顿,并且还是可劲把人家拽过来的,到了后面,还说的是,把你的朋友们都叫过来。
请过来了之后,摆了满满的一大桌子菜,跟大家伙说:“请韩爷吃饭,我必须出点血,韩爷谁啊,我的救命恩人啊,用韩爷的话说,那我在大连街上还怎么混!
”大家也都盛赞杜先生:“就看这桌酒菜,杜爷确实是个敞亮人啊。
”
瞧瞧,竖起了大拇指,称呼也从杜先生变成了杜爷,由此可见,杜先生这回请客吃饭,可是收获到了不少好朋友,而我们的陈怀海大掌柜,也说:“果然是抬举了,是个说话有底的人。
”
到了朋友们都要走的时候,杜先生一个人留下来,准备结账,只见杜先生先是送走了朋友们,接着晃了晃空空的酒瓶,然后注视着这一大桌子菜,再把酒杯里的最后一口酒喝下去,还抿了抿嘴,这里,杜先生心里就有小算盘了,接下来,杜先生带你在饭馆如何逃单吃霸王餐。
咱们来玩猜丁壳,谁要是输了,谁就得往后退三步,而我们的帐房三爷,则是一脸慈母微笑看着这“爷爷逗孩子”的戏码,等到杜先生都出门了,才反映过来,这还没收钱呢!
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却没想到,虽说杜先生逃了单,却还是被我们的大掌柜识破了,老早就在必经之路等着杜先生,一番言语之后,我们的大掌柜说:“咱们交个朋友,成了朋友,那点酒菜不算个事,咱讲评书就好好讲,咱不走那歪门邪道......”
这一番话,给杜先生留足了面子,也表示说,你来我店里讲评书,杜先生很感动,当即表示:“今天您这样说给我留了脸,日后我一定给您张长脸。
”这样的豪言壮语。
无疑,我们的大掌柜的笼络是很成功的,至此,老酒馆再添一员大将,说书杜先生。
巩汉林饰演的杜先生,演出了那个时代文人们持才傲物的性格,硬撑着要请别人吃饭,却始终拉不下脸说一句兜里没钱,这是好面子,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念过书的人不多,能够念书的人都很厉害,巩汉林的杜先生,就把这几个特点完美地演绎出来,虽然他并不是这部剧的主角,但,单单就凭现在这几集,杜先生这个角色,恐怕也早已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看到老二两在雨中独自走去,我就忍不住过来评论了,我感觉这儿已经到达了整部剧的高潮,当老二两半个多月没出现,当众人都以为老二两已经死去时,当他们想要提前关门时,老二两冒着大雨出现了,他披着蓑衣,带着斗笠,走了十多里地过来,他口中说是想酒味了。
其实他是舍不得老酒馆,他的出现给众人上了一课,也给陈怀海上了一课,做人必须要有规矩,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陈怀海给他找马车,他也不坐,就是要走着回去,这是他的规矩,他在屋里待半个时辰,一刻也不多待,这也是他的规矩。
看着他在雨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光着脚慢慢远去的背影,我忍不住泪目!
或许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来老酒馆了。
老二两就是老酒馆的“孔乙己”,他活的透彻,活的明白!
牛犇老师把老二两演活了,不愧是艺术家,八十岁的高龄,还在雨中赤脚走去,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壹】起初看到《老酒馆》的剧名和预告片,莫名就想到了日剧《深夜食堂》。
一集一集追到现在,不禁对这部年代剧拍案叫绝,真没想到会这么好看!
虽说是年代剧,追起剧来却并不觉得老旧陈腐。
剧中运用了多重节奏、蒙太奇段落等拍摄和剪辑手法,同时还融合了悬疑、喜剧等多重元素。
在台词、配乐方面的现代气息也很浓。
感受得到这部剧创作团队的用心。
酒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部剧不仅展现出了中华酒文化的豪情,也诠释了杯酒中的情义深重。
《老酒馆》的故事背景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动荡的一个阶段,以大连好汉街上的一家山东老酒馆为坐标,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28年,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横跨20余年,以闯关东来到大连的小人物陈怀海为核心,以老酒馆为落脚点,展现了民族命运动荡的时代下,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的命运沉浮。
就如导演刘江所说———《老酒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宅院故事,它更像是一个宏大的画卷,描绘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之相。
它向观众呈现的是鲜活生动的人,以及他们沧桑复杂的人生。
从演员阵容来看,《老酒馆》的“老”名副其实,它集齐了陈宝国、秦海璐、冯雷、程煜、刘桦、冯恩鹤、巩汉林、牛犇等老牌演技派。
这样一部剧情精彩、演员神级演技的年代戏,就像一壶好酒,越品越觉得醇厚。
【贰】作为核心人物的陈怀海(陈宝国饰),他在初来好汉街时,和老警察斗智斗勇;在酒馆开张之时,为磨刀师傅老白头留出遮风挡雨的空处;他和因窘境吃完饭想溜单的杜先生交朋友,收留其在老酒馆继续说书;他结交劫日本人的财产接济贫苦中国人的金小手,深夜酒窖叙谈,狱中为他送别;他不顾自身安危,救下杀了六个日本人的老北风;他在日本人刀下,护住那正红,在那爷没钱付账将棉衣留下后,亲自把棉衣送到那爷家里;他帮衬昔日对面的竞争对手贺掌柜,在其困境时给他工作和住处;他拒绝贺义堂揽来的挣钱办寿宴的活,只因对方是大汉奸;他给素不相识的客人,提供住宿落脚的地方······每一个故事,都彰显了陈怀海的情怀和美德、坚韧和智慧、宽厚和正直、隐忍和大气。
在本剧的前半部分,最为打动我的角色,要数84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牛犇饰演的“老二两”了。
他虽是穷人,却有尊严,守原则,尤其看重“规矩”,非常有“酒德”,从不占人小便宜。
每次只打二两酒,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喝,陈怀海送的小菜他从来不要,每次离开前都把钱结清,从不赊账,多喝上一口,都要分文不差的把钱补上。
在他身上我总能感觉到一种苍凉。
最催泪的那幕戏,是“老二两”雨夜里一瘸一拐地走上十公里来老酒馆喝酒,陈怀海请他留宿,他不依,叫马车送他一程,他也不依,最后喝完二两酒,他一瘸一拐的消失在雨夜中。
看着那个背影,我瞬间泪奔。
牛犇把这个讲规矩的倔老头演得恰到好处,入木三分,看了令人动容。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有很多这样有骨气、有原则、人穷志不短、不受嗟来之食的小人物,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人物的存在,我们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才得以彰显。
在我心里,“老二两“这样的人,是尤为值得歌颂的。
对比陈怀海和老二两,剧中也不乏反面人物的故事。
比如,骗吃骗喝破落户王爷,张口就来的瞎话虚伪又做作,最终害得贺义堂家破人亡。
在那样一个年代,每个人都活得很不容易,但面对同样的困境,做出不同的选择,反映出不同的品格。
品格的优劣,在一壶酒的映射下,高下立见。
这部作品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大爱与宽容的普世价值观,它能够给当下浮躁的观众,传递传统文化价值观中,譬如“仁义、诚信、友善、爱国”这些非常正面的道理,对于我们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文化滋养。
【叁】前15集,主角陈怀海就像一条线,串起了酒馆里来来往往的小人物的一个个故事。
串起了好汉街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
这样一家酒馆,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地方,也是人情味最浓的地方。
一壶酒,几个小菜,便能在这里一直坐下去,三杯两盏淡酒下肚,渐渐微醺,话匣子打开,心里的苦闷便有了一个出口。
沉浸在这个有酒、有故事、有江湖、亦有冷暖的老酒馆的故事里,我才猛然发现,这部剧直到15集,都还没有出现一个女主角。
男人戏固然精彩好看,但我心里还是多了一层好奇——女主角哪儿去了?
女主角什么时候才出场呢?
随后,就在第16集,没有任何铺垫和暗示,秦海璐饰演的谷三妹,抱着月琴,乘着马车,闯进了好汉街。
谷三妹和陈怀海赌酒荡秋千的那场戏,真的拍出了一种比男女之情更为深沉的醉意。
在蓝天下,谷三妹面对着陈怀海,朝身后的草地,扔出一把针,两人在草地里找针,到最后又醉又困地倒在草地上······镜头温暖而柔和,让人不禁想起“岁月静好”四个字。
夕阳下的浪漫情趣,恋爱气息尽藏其中。
这一幕恰好十分巧妙地展现了——岁月静好的日子,是乱世中多少人的向往和追求。
在谷三妹之后,《老酒馆》还迎来了一个新的女性角色——叛逆野性的小棉袄。
小棉袄是陈怀海被拐走失散十二年的女儿,来到老酒馆后,她就开始作天作地、任性、耍脾气,简直是熊孩子本熊了。
都说女儿是父母贴心小棉袄,她完全对不起这个“小棉袄”的名字。
最初我和很多人一样,很不喜欢小棉袄这个角色。
老酒馆里,一帮大男人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丫头都无能为力,哪怕是谷三妹这样泼辣能干的女中豪杰,也治不了她。
可是,看到现在,我突然有点理解她了。
小棉袄毕竟与父母失散了十几年,带着弟弟,早早地流落到了社会上,吃尽了各种苦头。
除此之外,她常年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管教,对父亲抱有怨气,有看似乖张跋扈各种行为,其实也再正常不过。
当看到她被大伙绑起来,哭着说“你把我娘找来,我就认你这个爹”,我开始心疼这个姑娘。
陈怀海回关东报仇前,她看似冷淡地叮嘱了一句“道上小心啊”,眼里却透露出了各种担心和不舍。
陈怀海报仇归来后,小棉袄含泪对他胳膊打出了一拳又一拳,当陈怀海说回屋休息,她对着他的背影叫的一声“爹”。
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小棉袄的本质是非常单纯和善良的,而且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她也在逐渐成长。
从小棉袄这个角色身上,也可以看到陈怀海脆弱无力的一面。
陈怀海之前的为人处世堪称完美,他一直镇定从容地处理各种事情,化解很多危机。
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只有在小棉袄出现后,陈怀海才有了焦头烂额、辗转不安、手足无措的状态。
他拽着贺义堂、拉着三爷,来求他们帮自己处理小棉袄的问题。
当三爷用三巴掌给小棉袄驱邪时,陈怀海站在小棉袄前面,想治好病又怕她受伤,绳子系紧又松开,人站着又躲到屋外,扒窗棂、听墙根。
这一系列的行为,将陈怀海这个人物塑造地更加真实和立体。
与之前出现的角色相比,小棉袄这个角色就像是一壶烈酒,显得外放、强烈了许多。
随着剧情的发展,相信小棉袄这个角色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剧中的女性角色,除了谷三妹和小棉袄,还有江湖气息十足的小晴天。
小晴天在干饭盆时,救了陈怀海的命,腿却因此受了伤。
重情重义的陈怀海把她带回了老酒馆。
小晴天对陈怀海情有独钟,赖在老酒馆不走,平日里与谷三妹、小棉袄斗智斗勇,把难以驯服的小棉袄都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不知道陈怀海最终会选择善解人意、性格爽朗的谷三妹,亦或是古灵精怪的小晴天。
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性角色的加入,给酒馆带来的不止是热闹,还让这个舞台的戏在阳刚气外多了一份柔情和趣意。
【肆】无论哪个时代,当英雄的都是少数。
多数都是你我这样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导演刘江在以往的采访中曾说,真正想要表现一个“大时代”,就一定要从小人物着手,这样观众才有代入感。
什么叫英雄?
英雄是一个普通人干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
如果我们把英雄符号化,把所有大时代符号化,那我们恰恰看不到这个时代真正的灵魂。
时代的真正的灵魂是什么?
是人。
一个人的命运,可能难以体现一个时代,但是一个个小人物的辗转沉浮却可以做到。
这部剧通过一个老酒馆,窥探到了那个风云动荡的大时代,用陈怀海、那正红、贺义堂、谷三妹、小棉袄等等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来反映当时的世态变化,将普通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革关联起来。
老酒馆,更像是那个剧烈动荡时代的缩影,在日本侵略者、伪满洲国、中共地下党等各方势力博弈的大背景下,老酒馆里每个渺小的个体,都被卷入了命运的旋涡。
每个人在面对大是大非、生死存亡的抉择时,都会做出凸显人性、反映三观的重要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剧集里,老酒馆会成为一个南来北往仁人义士的据点。
无论他们结局悲喜,展现出的都是中华儿女为反抗殖民侵略所做出的点滴努力。
他们宛如黑暗世道里的点点星光,星光虽小,而星星之火,足可以燎原。
《老酒馆》有酒,酒中有故事,这些故事关乎生计,更关乎大义。
干了这杯酒,这部精彩的年代剧,我会一直追下去。
2019.9.15更新老酒馆团队开启报警警告🚔⚠️!
针对差评开始用国庆献礼来吓人!
吓得我一小屁民赶紧把豆瓣1星改成满分五星!
顺便说一下,这部剧真好看!
角色好,剧本好,台词好,布景好!
片头曲好听,片尾曲更棒!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不好!
我之前写的差评都是放屁,大家自行忽略吧
百分制 前19集可以给80-85分的高分。
20-30集40分不能再多了。
这部剧整体节奏偏慢,虽然是讲述酒馆形形色色酒客们的百态人生,但是明显有水剧情。
好在前期各位酒客的确撑起了这部大戏,老二两 杜先生 那爷 包括王爷 老贺统统演技在线,让人看的也算回味无穷,包括儿子金小手虽然明显是强行加戏,但是看着并不让人厌恶。
老二两的下线仿佛让这剧有了崩塌的预兆,那爷迅速酱油,杜先生瞬间领盒饭,连老贺都无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女主,莫名其妙的棉袄,还有一个强行加戏的小晴天。
虽然小晴天已经比凯莉女儿强了数倍,但是对比前19集,这剧质量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断崖暴跌。
果然红颜祸水,说实话这剧如果真是一群大老爷们从头飙到尾,真的称得上近五年最好看的国产剧了。
然而并没有,要我打分勉强在55-60的及格线附近徘徊吧
在《老酒馆》里,有经常出现的两个人,一个是磨剪子戗菜刀的老白头,还有一个是自带下酒菜每次只打二两酒的老二两,我一直都觉得这两个人肯定会在后面有他们的戏份,因为金牌编剧高满堂不可能安排两个没有意义的人出现,果然,在这两集里,老白头和老二两的本事初现端倪。
首先是老白头,仅仅靠着喝酒,就能喝出酒缸是不是有裂缝了这样的猜测,说的是:“把这烧刀子的杀气放了不少。
”一开始我们的陈掌柜还不信:“您这是跟我说笑话呢吧。
”
后面,在陈掌柜去查看之后,酒缸上果然有道缝,特别地细,要不仔细瞅都看不出来,对此,我猜测,老白头的身份应该是酿酒大师或者就酒特别特别了解的人,因为酒的味道是喝出来的,而就是酒少了点“杀气”,我相信平常的普通人也绝对是喝不出来的,对此,老白头的解释是:“这天天喝,也就练了这么点本事,这喝酒不就是图个糊涂吗?
这糊涂了,少心事,少火气,晚上啊睡的好,多美啊。
”对此,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了,老白头肯定心里是有故事的,不然不可能说出喝酒就是把自己喝糊涂这样的话,只是在那个年代,不敢对外人讲而已。
同时在前面,老白头由于一天没有干活,没有收到钱,喝酒之后没有钱给,但老白头也坚持要回家取钱再来给,讲的是:“这话不在理,赊账那叫喝的啥酒啊,那喝了不心里堵得慌,你等我,我这就回来。
”由此就可以看出,老白头对于喝酒这个事情的认可,喝酒知酒味,酒钱知人品,老白头在这两个方面都做的超级好,接下来,就是老白头到底是什么人,他绝对不只是一个磨剪子,戗菜刀的小人物。
再来说老二两,最开始,他只是一个很不好意思的说:“下酒菜我自带,每天我来喝二两酒,有位置我就坐下,来客了我就站着喝。
”这样的人,我想,单单只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觉得他是经济拮据的人,但其实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在坐着喝酒的时候突然来客,马上拿起自己的下酒菜(咸菜疙瘩)站起来让位置,在别人踩脚了的时候还说耽误您的脚落地了这样的话,恐怕没多少人能说出来,而在陈掌柜跟金小手的事情中,陈掌柜被设计,请街坊喝酒,为此,陈掌柜诚挚邀请老二两留下来,而老二两说:“无功不受禄,不行。
”
这是一个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三爷在给老二两打酒中,多打了二钱酒,为此老二两居然凭着喝酒喝出来了,同时还给了这多打了这二钱酒的钱,因此,老二两的人品,路数可见一般,他应该是类似账房先生,这一类的人,而如今为什么只来喝二两酒,恐怕心里也是有故事的人,就看后面如何叙述。
老酒馆虽说简单,但其中出现的人物,绝对是不简单的,真的是好期待后面的演绎。
贺义堂最让人出戏,冯雷明明长了一张世故的脸却硬要去演一个单纯的人。
总透着一股做作和装傻充愣的味道。
好多剧情在他演来就是弱智行为。
日式料理店开业大酬宾想出的聚人气的高招。
居然是免费请人吃喝,只听说过开业让利优惠,完全免费闻所未闻。
这段戏一出来,我就感觉是在看笑傲江湖之类的东北喜剧小品。
简直是恶搞胡闹嘛!
没有一点经商常识。
更不像是一个归国海龟的智商所为,他的日本媳妇是抢来的吧?
一个被黑心王爷佛珠掉包,各种放鸽子 骗的倾家荡产的人居然还能保持不谙世故的单纯本色?
一个学得一口流利日语的归国海龟居然连吃一堑长一智都学不会?
这TM就是一个纯傻逼吧!
一个能开餐馆见过世面的人在替老酒馆去要账时居然连对方基本的老套骗术都看不出来?
这是在侮辱观众智商吗?
一个能说会道的单纯人。
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可笑的。
一个餐馆老板怎么可能会单纯?
一个能伪造房契气死老爹的败家子怎么可能会单纯?
老爹死了,媳妇儿带着孩子跑日本了,但凡与老婆和孩子有点感情的正常人应该是去日本追老婆和孩子吧?
然后接下来居然还有心情去要饭,在乞丐面前耍嘴皮子,竟然当了乞丐头子??
陈怀海是有多无知才会用这种弱智无比,无情至极的精神病人??
沦落为乞丐又神奇回归的剧情荒诞无比 不可思议!
一个乞丐还能日日西装革履穿的干净笔挺干净??
总感觉冯雷先生是在演一个允许他自由发挥的舞台剧小品角色,完全可以单独剥离成一个荒诞小品。
这个角色和他的戏放在老酒馆整部剧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贺义堂每次出场不是故意耍宝,就是小丑一样上蹿下跳。
也许编剧的本意设定不是他演的那样,更像是冯雷演砸了这个角色。
这部剧是少有的良心剧。
尤其在抗战神剧盛行的今天。
通过陈怀海和抗日战争前后这个大背景下发生在老酒馆里的小人物和小事件,像一卷清明上河图一样,细致的刻画了在社会浪潮中的人物的命运。
尤其在七十年大庆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观看,更让人觉得汹涌澎湃。
让人再一次重温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事件,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充满感恩之情,对在那样恶劣环境下,仍然可以不忘初心,可以保持着踏实、仗义、正直、爱国等诸多可贵品质的人表示钦佩不已。
我看评论很多人吐槽演员和剧情,但总的来说是瑕不掩瑜。
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出生在东北、长期居住在山东的人来说,可以客观的说一句,老戏骨们的表演非常到位,完全符合我对于东北和山东的所有认知和感受。
陈怀海的仗义,小晴天的古怪精灵,坐地炮的那口东北话,看完电视剧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完美错过了山东人和东北人的所有可贵品质。
电视剧中虽然有很多生老病死的情节,对于生活的无奈,但是更多的是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谷三妹美貌又精明,评论中大家对她很友好,但是同为山东人和东北人,我更加喜欢棉袄娘。
坚忍而宽厚,爱到深处无怨尤。
当我看到她死在哥哥的背上,我跟着哭了半天。
她特别的像我姥姥,像我妈,真实而豁达。
最后,向毛主席致敬、向习大大致敬,向新中国致敬。
上一次追随老妈的口味守在电视机前如痴如醉,应该是《大宅门》。
还有更记忆犹新的就是《康熙王朝》。
由此可见,两位陈老师(陈宝国,陈道明)在妈妈辈心中的地位就不容置疑了,继而影响并且深深扎根到我对中年大叔沉稳大气演技实力派的认同感中。
在乌泱泱的美日韩剧以及各类偶像剧纷繁的时代,也曾被各种垃圾电视剧给淹没过,许久之后会产生倦怠、提不起兴致。
我们需要真正的好剧,可以入戏,可以沉迷的哪怕一小段时光。
看到这部剧的阵容之后,不免是要看一看的。
从导演编剧到陈宝国老师的演技不得不让人期待。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老酒馆》带着我们蓦然地穿越回了民国时期,时光变得悠长,人情琐碎,它似乎显得有点那么不合时宜。
但一集集看下去之后,所有的人物都有各自的亮点,不管他什么身份地位甚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大时代里卑微的像一粒尘埃,哪怕只是一些碎片般的着墨,剧中的他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会让你的心底深处产生某一个触动的点。
可见不论是导演和编剧,还有演员都是有功力的。
那个时代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我们自然不好了解。
毕竟时间相隔近百年,战火纷飞世道变幻,我们只有靠着想象,靠着这些人物体会不同的人生百态。
无疑,我们在这部剧中又活了一世。
那爷说了一句感叹,都是些苦命的人啊,我们都是。
剧中没有人是容易的,可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
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中有没有活的痛快,活到自己想要的点子上。
编剧那一句句生动的台词,堪称金句,都是不知经过多少锤炼,值得细品。
至少我在本剧中体会到,并且把那些珍贵的记忆和那些人物留在永恒。
陈怀海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人物。
从他一出场你无法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
从他一出场,眼神就无比坚定的沉稳与凝重,谁都能看出来这份坚定果敢的眼神背后肯定有着太多沧桑的过往与血泪。
但他挺过来了,带着弟兄们来开这个酒馆。
刚来此地,便遇到了一个不小的坎。
明显的栽赃陷害,兄弟们不免有些慌乱。
陈在与老警察的来回周旋中坐怀不乱,迅速地找到了事情的背后的本质原因,并且快到斩乱麻地处理了他。
他与三爷的对话颇有意思。
三爷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兜里有银子出来还要受气呢?
陈掌柜的回答令人服气。
从这句话开始我板上钉钉地成为忠实粉。
他说,这怎么叫受气,这是个乐啊,人生不就是图个乐吗!
这是多么胸怀宽广的人才能看透的道理。
遇事不惊,不慌不乱。
他的隐忍、豁达、聪慧、义气,那份沉淀让大家心安。
那站在酒馆门口背影的定格,成为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家国大义与世间的悲欢离合。
但剧情绝对不仅仅是呆板的说教意义,只因为有酒有故事,还有人情味,让这个飘散着酒香的老酒馆聚集着八方来客,让人觉得活一世还是值得的。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放到这部剧才是真正的故事。
来到酒馆里的人,五花八门。
开篇的金小手的故事是一个小高潮。
不过比起江湖相会我更爱看一些落魄的人儿。
酒店开业,陈掌柜善于留人,或者说是“收留”。
从说书的巩汉林到磨刀的老白,他的善在不经意间为酒馆招揽了客人。
对面的日本酒馆,老板也有一颗开店营业之心,更想要做给老父亲看看。
但他之所以不红火也不是酒菜不好,差就差在他不懂得经营的根本在于人。
那好口碑以及善缘,是陈掌柜的人品一点一滴的体现。
婉容是第一个登场的女性角色,也是一个落魄的人。
袁姗姗演的算是中规中矩,虽不是特别出彩,也算合格。
首先铺垫了她来吃饭的排场,用那爷的卑躬屈膝来衬托这位贵人。
当一切都做足了的时候,婉容来了。
她确实拥有过这世间的最好,但如今连一顿饭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自由,她失去的是做人最基本的权利。
来喝酒的平头老百姓,都有的东西,她却没有。
一场酒都没有喝完就被强制拉了回去,她是悲哀的。
可她又在车上吸起了大烟,一副享受的模样欲生欲死。
她似乎已经开始适应了这种生活,又或者说人都是有弹性的,不能反抗只能接受。
正如西西弗斯推动石头,每天石头会重新从山上滚落,永无止境的重复。
她的生活就在希望与绝望中来回徘徊。
她的希望是再见一次她的爱人,可又有几分可能呢。
她的一句世道变了,充满了沧桑和无奈。
所以,这个角色不可或缺。
随着剧情发展谷三妹,小晴天等女性角色纷纷出场,外加日本人入侵之后的众生相,相信会有更丰富和出彩的表现。
因为年代剧格局越大越不好操作,从大处着眼,家国天下。
但本剧选取了一个地点,来往酒馆的最重要的是人。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的描摹每一个人的塑造都有着功力。
人性,才是本剧最想要探寻的。
不知为何有人会打到一、二星的低分,评判标准是什么。
判断一部好剧的首要标准是看有没有用心的,粗制滥造的话观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也许剧情不会那么完美,有许多瑕疵,但是相比某些真正是低星偶像剧来说,你真的认为它要比那些不知所云的壁咚强吻要差吗?
有人说,对于演技派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不能和偶像剧比啊。
但是这种低分数和某些靠偶像而虚高的剧相比,也未免有失公道。
所以用心观剧,我也来帮妈妈粉来豆瓣打个分。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1956年,老舍创作了经典之作《茶馆》。
这部话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旧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当时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如果说老舍用了一壶茶折射出了一个时代,那如今荧屏上导演刘江、编剧高满堂便将大连好汉街近20年间的历史与轶事装进了一杯酒中,装进了一间老酒馆中。
一个老字,道尽沧桑;一个酒字,浓厚醇香;一个馆字,包罗万象……如今,这部连续24天收视破1的口碑大剧已圆满收官。
在一切尘埃落定后,来让我们走进这间老酒馆,一品它的苦辣酸甜。
在收官的最后三集中,整个故事随着陈怀海(陈宝国 饰)的60寿宴迎来了圆满的高潮。
这时的好汉街今非昔比,陈掌柜已从当年初来时被避而远之,到如今成为整条街的主心骨。
而他的亲人兄弟,从舍身就义的女儿小棉袄,到心甘为其赴死的亮子,以及背叛他的老蘑菇。
可以说,陈怀海这个人物是在用人生经历丈量着那个时代,讲述着那段历史。
从收官几集的剧情来看,主要是在表现日寇战败前的好汉街,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大团圆,这既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拔高,又是对那些慷慨赴义者的纪念,正如大合影时那第一排空椅,让人看得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如果为老酒馆正门挂一幅对联的话,那一定是:荡荡英雄气,铮铮民族魂!
荡荡英雄气,这里说的英雄并不是那些统军百万,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大英雄,更多的意味是平民英雄。
其中有揪下六个鬼子脑袋的老北风;一张铁嘴,将鬼子骂得狗血淋头的方先生;在敌军丛中,七进七出的金小手……这些各具特色,生动鲜活的群像人物,都是好汉街这张大合影中不见其影,却深入人心的英雄。
此外,还有一些虽不是英雄,但有着中国人骨子中的精、气、神的人物,虽然玩世不恭却大事不糊涂的贺义堂;有看破不说破的高先生;特别是牛犇饰演的老二两,更是为了来趟老酒馆,大雨天不远十里,佝偻着病躯来访。
正如陈怀海所说:“他讨饭吃,却从不差一分酒钱,这是酒德;有人在他酒里兑水,他虽然尝了出来却不动声色,这是隐忍大气。
”这才是中国人的精、气、神,是高洁的风骨。
再来说这铮铮民族魂,在剧中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是程煜饰演的丛队长。
相较于其他非黑即白的人物,这位老警察亦正亦邪,他需要在日军、国军、我军以及错综复杂的民间力量中生存,是一个有戏剧感,有性格弧线的圆形人物。
在第44集中,他在答应陈怀海帮地下党做事后,遇到副队长被抓到宪兵队的恐吓,临时打起退堂鼓自残到医院避祸。
而此时陈怀海又前来游说,在正与邪,生与死的矛盾考验下,他终于在病榻上,在思想挣扎中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将钥匙交给了陈怀海。
这一系列的内心状态变化,被程煜诠释得极有层次感,果然是铮铮民族魂,不愧是实力老戏骨。
而在这场戏中,陈怀海在说至动情处时,也落下男儿泪,一展铁汉柔情!
总体来说,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英雄,却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在第45集中,这条好汉街上的好汉们终于在抗战胜利后,圆满地坐在了一起把酒言欢。
在这集中,有几处导演处理得非常好,首先是酒宴中的第一杯酒,所有人都敬给了不在人世的英雄们;而最后的大合影中,也把头一排坐椅留了他们。
这是对英雄的缅怀,是一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精神体现,这样的设定不仅让这部剧有了亲情、爱情、兄弟情的温度,有了故事主题、人物内核上的深度,更有了家国天下,致敬英雄这精神层面的高度,真称得上是近年来难得的国产头部剧集。
在今晚播出的最后一集中,故事的落点着重放在了桦子与小尊身上。
在陈怀海同意两人的婚事后,不料小尊却向桦子坦诚,原来是自己出卖了小棉袄。
一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一边是内心深爱的女人,正当桦子陷入悲痛与绝望之际,小尊纵身一跃选择了跳崖自杀。
这段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爱情,为该剧的结尾增添了一抹悲情,仿佛让人饮下一杯烈酒,辣嘴烧心……这场戏展现了饰演桦子的青年演员蔡荣的扎实演技,特别是最后那声呐喊,真正喊出了一个男人的悲与痛,痴与怨。
导演对于这段戏的处理也格外精妙,他并没有将呐喊的声音表现出来,只能见其喊而不能闻其声,无形中使得这股悲痛无限放大,更为撕心裂肺,果真是一部处处见细节,帧帧见匠心的作品。
显然,《老酒馆》这部剧在市场与口碑上的成功,证明着那些唯流量论、唯颜值论的标准正在逐渐被大众舍弃,那些剧集注水,倍速观看的电视剧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虽然这壶“老酒”目前已收官,但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依然会想起剧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然后会被它的香气勾着再回到这里,再浅斟一杯,再重温一次。
( 孙鹏/文 )
老中医2.0 陈宝国一点职业操守都没有 这也能叫电视剧...
看了几集,看似节奏慢,其实没有一句台词是多余的,老演员们眼神也很有戏,让你觉得小小的酒馆里暗流涌动,充满故事性,很好奇金小手究竟是何方神圣
烂尾剧
看陈掌柜用爱发电………………可以看,但一集又一集地灌鸡汤真的有点做作,很腻歪。而且好汉街一点也不东北,更像北京(不排除有伪民俗的成分掺杂其中)。
太舒服了,太老舍了,太鲁迅了,太有人情味了
刚说看一眼就被这个叫张可盈演的小棉袄给劝退!演的什么玩意啊!腻歪人!哎哟我喜欢的宝国、刘桦和冯雷哦🙄
早先感觉可以撑得上五星神剧,现在看来,“神剧”依旧是“神剧”,妈的神经病剧
老将老了,剧作还是老思维。
8集弃
没有连贯追着看是放假期间陪老妈看的,感觉劝说马旅长重回战场那几集还挺有意思的,对那个大通铺印象深刻(没想到大通铺还能整成高低铺)。
陈掌柜的人设,堪称好汉街资深人事专家,熟悉了解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陈宝国老师演绎的入木三分。
编剧高满堂+导演刘江+陈宝国老师,这样的一个黄金阵容就是质量的保证了~年代大戏够大气,我一个很少看电视剧的人,对于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真心推荐~陈宝国老师的那股爷们儿绝了~绝对推荐~继续追剧~
严重怀疑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剧情不是一个编剧写的
这才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五分,缺点我看不见了
一般般,剧情太拖沓,据现实相差太远,老戏骨带不动导演的一部剧。到处用音乐煽情,看的我好尴尬。搞不懂为啥要安排那么多聋子哑巴的戏份,搞不懂导演是咋想的!
说真的…不算好
咱先不说剧本不夯实,一看就是赶的,就大连地界不说大连普通话,有点东北口音也行啊,一口子京片子,我还以为发生地我看错了呢。演员再好有啥用,剧本敷衍,让演员只能说些所谓的黑话抻时长,我以为会是部好剧,可惜白瞎了一群好演员。
小晴天呢?
前19集10分,第20集开始0分。
这种一向不感兴趣的年代和题材,我居然看得津津有味(第6集之前)忍不了了弃剧(第20集)。谷三妹死缠烂打要留下时想快进,小棉袄出场。。诶西。。算了不看了。三星留给前15集的老戏骨们。可惜还没看到王晓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