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提前观影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催泪的亲情片,本来打算忍住不流泪的,结果还是泪目了!
感动之处在于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感情也能胜过现实生活中普通的父子关系,因为他们懂得珍惜…小演员演的特别真实,把人物塑造的特别自然!
👍👍👍印象特别深刻的片段🎬儿子曹生拿出自己存的钱说要买父亲一天的时间,让父亲陪他去游乐园一天,愿望实现了,但他的父亲却病重了,不得不用善意的谎言隐瞒他。
父亲什么都不图,却把最好的爱给了一个没有血缘的孩子…特别推荐大家去观影,取景地在重庆,有很多熟悉的场景,洪崖洞,朝天门来福士…回忆满满!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2021)暂无评分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曹炳琨 / 曹炳琨 田浩宁
看到大家都在夸,我说点不好听的?
其实电影的前半段看的让人很是难受,不是剧情共鸣上的悲伤,而是故事的安排上的压抑,让一个中年男人承受可以说所有的悲剧:妻子出轨,中年丧妻,不治绝症,经济穷迫,父亲痴傻,孩子幼小,以及一些不可说的……其实如此之多的悲剧堆叠,对人性对任何的探讨都没有多大意义,调料太猛,会一下子让人失去味觉的,而且也会让主人公的各种妥协显得不自然不真实,所有人都在期待他的奋起抗争,于是后半段的因为感化而开始的转变的姐姐,开始让故事能接地气而让人不那么呼吸困难了。
之前一直有说过,强烈的戏剧冲突给观众带来的不真实感并不是人们觉得故事不真实根本原因,过分残酷让人难以接受才是,人心都是向往美好的,所以不管是否符合逻辑,一下子堆满的残酷都会让观众感觉不适,这一点隔壁《我是余欢水》给的递进就做的很好。
看到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男主为何要留下出轨妻子的孩子,并像亲儿子一样抚养长大,还要为好好安顿他而奔波,不顾自己癌症的身体的时候,其实我是能理解的,人是个很复杂多面的生物,善良只是其中的一面,妻子的出轨,加上车祸,让这个家庭承受了巨大的重创,她面对植物人的妻子,他能做到离婚弃之不管吗,一旦选择继续保持婚姻,那个这个情绪的无底深渊他便深陷而无法自拔了,这是个情绪的黑洞,他付出的所有将得不到任何的回应,以及经济上的重担,都是他肩膀上暗无天日的巨山,这个时候,一个孩子的出生,不正是那道希望之光吗,这是救赎,是新生的希望,谁的孩子还重要吗,况且躺在床上那位,也用生命换下了孩子的生命,从此,他的生活仿佛都有了盼头,哪怕,把他当作骗自己的理由呢,从此没有好吧,之后的养育情感下的牵绊就和血缘没关系了,很多电影都讨论过,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小偷家族》都是类似的探讨。
所以我觉得男主如此的行为是符合逻辑的,虽然不容易被接受。
所以,他对女主的感化也就来的可以接受了(虽然我还是觉得有点突兀),这是对自己的和解,也是一种对自己过去的告慰。
当然,毕竟是导演处女作,还是不错了,其中为了表现癌症的折磨,导演大力减肥,脱水三天,如此付出却不加大力宣传,还是很让人心生敬仰的,值得鼓励
以前经常看曹炳琨演的戏,对他的演技还是肯定的。
这次不仅看他演还特别关注了他编导的这部亲情题材的影片。
题材不算新,但主题明确,确实催泪。
感动的同时不免发人深省。
当内心柔软,泪点又低的人遇上这部影片,结果可想而知。
没错!
看到一半就开始被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准备看电影的亲们,记得备好餐巾纸哈!
今年看过的最最催泪的电影,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没有如果,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
片中的小演员曹生的演技也是一个亮点,感情描述的很细腻,男人特有无言的肢体语言描述的也很到位,为男一男二演技点赞。
影片也有一个很大的槽点/狗血,男主被戴绿帽了还要帮狗男女养孩子,反正换成是我我不会干。
有幸跟着观影团看的片子,整部电影叙事很细腻,早期构造起美好的生活情景并埋下生病的雷,在电影后期炸开,摧毁美好完成悲剧,整体围绕父亲在死前尽自己所能为非亲生的儿子铺平道路展开,刻画了几个比较有特点的角色像霍家女等。
配乐也到位,最后多个情绪点都可以将氛围很好的烘托出来,让人沉浸其中。
主演们演技很棒包括小演员,我岁数原因更多跟父亲角色共情,想到剧终艰难困苦,孩子成长不可阻挡,而病躯不容多留一刻,不舍与担忧,很难不动情吧,观影结束采访环节不少观众讨论时几度哽咽,想必也是看进去了。
走出来想起生活顺利家人安康,还是长舒一口气,像做了一场梦嘞。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哭,导演曹炳琨自导自演非常棒👍🏻,曹生的演技堪比现在新生演员,未来可期。
可以说是最惨男主了,老婆出轨,替别人养儿子,父亲去世,男主癌症等基本全有。
尽管如此,男主依旧还是好好生活,给儿子最好的,提前教会儿子做饭,以防自己不在了至少还会做饭不会饿到自己,自己的亲人朋友都劝不要养这个孩子,但男主依旧当自己亲生骨肉一样
文:骑桶飞翔公众号:抛开书本导语:2021年11月23日,《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全国点映。
这部由曹炳琨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于12月03日在全国院线上线。
在这之前,影片曾作为重庆青年电影展开幕片,与观众见面。
电影主要讲述在一次车祸中,曹德旺(曹炳琨饰)的妻子在一次外遇中因车祸中离世,只留下了遗子曹生(田浩宁饰)。
曹德旺不顾身边人的劝阻,仍旧将曹生留在身边抚养,两人之后有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被病魔缠身的曹德旺自知自己不久就将撒手人寰。
因此,曹德旺打算将未成年的曹生安置到福利院里。
但曹德旺必须首先开具一张关于曹生的非亲生证明,这样曹生才被允许进入福利院。
一、向着真实靠近 作为一部以父子关系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家庭题材电影,不管曹炳琨导演事先有没有这样的预设,《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都不免会令人想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
两部影片同样注重对现实的表达,对真实的一种追求,同样涉及到父亲与儿子的关系问题。
如果说,在《偷自行车的人》中,注重表达的是在沉重现实下,儿子布鲁诺对父亲幻想的逐渐被消磨。
那么,在《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中,影片更注重表现的则是,尽管在重重现实的挤压下,父亲对儿子的爱仍然是真诚的。
在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曹炳琨导演为向着真实而靠近而做出的努力。
在影片中,作为父亲的主人公曹德旺,其身份是一名为了养家糊口而终日奔波在大街上的外卖骑手,他穿着代表外卖员身份的蓝色冲锋衣,在镜头中这种统一服装使得在来来往往人群中的曹德旺很容易被辨认出来,但同时,其服装也使得他很容易被隐形化(就像匆匆赶路的我们往往不会对路边的清洁工人投以更多的注意一样)。
他与儿子曹生蜗居在窄小破旧的房屋,居委会大妈常常因为拖欠的一点费用恶言相向,而窗外就是随时轰隆而过的发出巨大声响与剧烈震动的列车。
而透过影片给出的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出,曹德旺的手机(某种意义上作为现代人身体的延申,乃至身份区分的标志)屏幕久已碎裂,也许是忙于生计使得他无暇去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也许是他不舍得为这一屏幕花费更多的钱。
以上是曹炳琨为强化人物物质生活条件真实性而做出的努力,但导演在另一处揭示底层人物相处状态的闲笔更值得关注。
在曹德旺为别人送外卖时,将儿子曹生与自己的电动车留在了一栋小区门外,由包贝尔饰演的另一名外卖骑手与玩着泡泡机的曹生发生冲突,包贝尔以生动的演技塑造了一个笑面虎式的形象。
在冲突中,包贝尔先是和善地询问,曹生是谁家的小孩,尔后贴近曹生面前,表情狰狞,从笑呵呵变成了低声辱骂、威胁,后来还把曹德旺送给曹生的礼物猛摔到墙上。
在这一段戏中,可以看出导演力求避免陷入一种所有底层人物尽皆和谐相处的虚想,尽管外卖骑手们同处相似的阶层,都在为生活而奔波,甚至也许同样承受着不公正的对待,但互相倾轧、彼此冲突的真实社会现象还是存在的。
二、主题与问题 影片在聚焦家庭父子问题的基础上还探讨了若干问题,比如在严苛僵硬的社会体制下,一个苦苦寻求帮助的普通人是如何隐忍面对种种制度困难的,围绕该问题展现的主要情节就是父亲曹德旺需要在办理申请福利院时,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一系列机械式手续要求。
而有趣的是,围绕着非亲生关系证明,所引出的是另一个浪女回头的话题。
曹生同父异母的姐姐霍家女混迹在风月场所,在面对强势地位的所谓“有钱人”时,处于一种讨好而被遗弃玩弄的状态,面对老板时更是冲突不断,而随着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曹生一段时间的相处,加上曹德旺的离世后,她最后回归正常生活,找了一份正经工作,这为影片提供了些许光明结尾的色彩,但不免有些说教意味。
除此之外,影片作为处女作,还是有诸多问题存在的。
抛开诸如癌症、车祸等俗套的情节问题,在人物行动动机方面,电影并没有给出很好的呈现。
影片中,曹德旺明知曹生是自己的妻子和别人生下的孩子,与自己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但在这种情况下,曹德旺却依旧选择担负起抚养曹生的责任,甚至为此不惜与自己的徒弟决裂。
而当徒弟问到做这一切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曹德旺却只是给出了一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软绵绵的话,这不免令观众有些摸不着头脑,无法信服。
在影片中部,曹德旺在KTV演唱的歌曲,同时也是影片结尾的曲子是个亮点,为曹德旺的人物形象注入了一种超然温柔的力量。
除此之外,电影的配乐在大多数时候是个糟糕的处理。
在影片的结尾处,曹生从福利院里逃出来,在雨中跑回曾经和曹德旺居住的家里,但房门已经锁住紧闭,被贴上了密密麻麻的催款条。
邻居告诉曹生,曹德旺早就就搬出去了。
而事实上,深受癌症打击的曹德旺此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不知道真相的曹生在雨夜跑到大桥下,痛苦的哭嚷着,成为了一个被“抛弃”的孩子。
在这一段戏中,尤其是曹生从福利院逃出的一段长镜头,没有嘈杂的音乐,充分在彰显着一个孩子的心事与行动,摄影机像是个静静看待事情发展的旁观者,这很容易就让人想到《四百击》中慢慢奔跑的安托万,令人暗赞。
但在这之后,尤其是曹生在桥下哭喊的一段戏彻底将电影对角色的尊重打破了。
在这里,影片只是在利用配乐营造一种宏大而煽情的气氛,影片的意图由对曹生命运的关注转移到如何赚取观众廉价的眼泪,这不免令人感到有些可惜。
由于技术原因,抛开书本被临时封禁一周,久等更新。
请大家关注备用号「书本映像」,感谢陪伴和支持。
添加微信号pksbpksb加入全国影迷群
影片无数次有让人感动的瞬间,但是全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尽管朴素平凡但却字字句句触动到观众的心。
影片叙事节奏很慢,却是很舒缓的类型,娓娓道来讲述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线索,每一次曲折也有必然的伏笔,每个人物形象也都是丰满的,曹父,曹生还有霍家女,甚至出场不多的曹爷爷。
曹父的形象刻画的很丰满,在外人面前都是低头礼貌不愿意多惹事的类型,但是涉及到欺负儿子的问题都会变得严肃刚硬。
影片的场景设置在重庆,环绕的楼梯,环形的山路也寓意了主人公的生活与心理环境。
我一直也想问曹父是图什么,意义何在?
导演却说很多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在追寻意义的路上就有了意义。
导演很棒,影片很棒!
这部影片还是挺让我意外的,作为曹炳琨的第一部导演作品,算是完成度很高了。
影片没有强迫性的氛围烘托,却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虽然内容沉重,但还保持着生活中的幽默。
小主人公曹生无疑给影片带来了很多的加分项,自然的表演,充沛的感情,恰到好处的展现了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更让人有一种真实感。
总的来说,值得观看,也期待新晋曹导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我觉得电影主题不是父与子,而是救赎。
养育非亲生的儿子,给自己庸碌的日子带来温热,那个小手握住大手的镜头叫我这么认为。
也是师爹对霍家女的救赎,一个毫无生机的女孩,浓妆艳抹,身着短裙,披散长发,和一些醉酒男女共同出入风月场所……怎么理解都不像是充满阳光和拥抱爱意的女孩。
被一个憔悴的老男人从深渊里救出,一碗清水面,一杯加冰棍的啤酒,一张拥挤的床,解她饥渴,予她温饱。
这是她的爸爸出轨自己老师,车祸身亡以来,第一次感到家的温暖感觉吧!
更是弟弟对姐姐的救赎,霍家女得知弟弟的存在,珍视弟弟的画,同游游乐场,都是愿意再次触摸阳光的象征。
为了接回弟弟,努力成为销售人才,买车买房,接弟弟回家。
而全篇也就是曹养育孩子的故事,救赎了太多麻木的人,唤醒了被条条框框和自利心束缚住的人们。
如不理解他的父亲,最后也承认小生子是自己的孙子;也如福利院审核工作的员工,破例处理了这个特殊情况;更如反对收养儿子的小江,不再赌气反而给曾经绝情的师父提供帮助。
2对父子,无解啊
赶在下映之前去看了,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真的很不错,也有几个瞬间感到眼眶湿润,可惜了这样的制作这样的题材注定了票房惨淡,哎。
我就很好奇,现在接盘侠对孩子无私的奉献已经成为主流了???
CQYFF标
可以对服务窗口点击不满意,却不能对生活点击不满意。福利院可以按照流程不予接收,人生却没有拒绝接收死神的流程。你存了一罐子零钱想买我的一天,我攒了半生的功德想赠你的一生。世人不解,为何选择你与过去纠缠。只有我知,是你让啤酒有了甜味,让墙壁有了色彩,让不满意的人生有了坚持下去的意义。
各种烂俗情节大集合:车祸、出轨、癌症、失足少女的自我救赎。男主被戴绿帽了还要帮狗男女养孩子,真的是大圣人啊!强行煽情,吃亲情红利的电影,导演脑门上写满了“都给我哭呗”…一星鼓励导演处女座,半颗星给重庆青年电影展…
世上只有爸爸好
7分和她的第36部电影。没有特别感动,可能最近看的癌系列电影太多了,麻木了,不过还是要支持导演,自导自演,不错的。对了,话说这部是不是可以完美衔接,《我的姐姐》姐姐,我只有你了。
明知道层叠递进的剧情走向在催你落泪,还是没扛住,旁边闺蜜一边吐槽一边抹眼泪,也是奇观。狗血淋头,我哭成狗,
作为救护车司机的男主,接到了老婆和男人车震车祸的工单。女的还没死,植物人状态孕育了孩子。嗯,孩子不是男主的,男主最后还得了脑癌,这个孩子说乖也乖,但也是个偏执的小鬼头。对了,出轨男是有钱人,他自己女儿结果自甘堕落去坐台。(建议曹炳琨别看知音了!
曹炳琨的处女作,作为演员转型导演来说,是很朴实真挚的作品。题材选择了最容易共情的亲情向,父子线也是电影最好看的part。没有血缘关系不代表不能成为一家人,片中父亲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普世的善良好人,温暖底色,看的人有些感动。整体剧情很流畅,镜头拍摄也很接地气的真实,还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作为真实经历过亲人癌症去世的人,剧里的东西大多很现实,关于疼痛、死亡证明、心理建设。然而结尾真的主流式强行升华,一个泡泡机尽可能拖延影院里人们的哭点,可最好的应对生离死别的情绪,当然是理性接受,再积极而平常的回到生活里。多 1 星给自编自导自演的主角,血缘不是绝对的维系,一起愉快认真的生活才是生命的意义。
剧本俗嘛?俗!但是演员演技真的好,故事讲的也好,感人也是真的感人。生活中我们都是俗人,所以会被平凡打动。因为平凡最让人感动。很细腻的一部电影,见面会的时候,感觉曹导演思想很有深度,透过电影感受到了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思,值得进影院感受。
我能看到曹炳琨想拍好这部电影,但是这个故事是在够狗血又不打动人,虽然技术层面是有点,不过真的不够用
嗯,都这岁数了还是会被煽情到。主演导演处女作能吃胖又减肥,加一星。
#2021CQYFF 毫无节奏,剧情也匪夷所思的电影(映后交流也很减分,使用了xx电影的元素不代表在说你这个电影就像它,更何况这两位导演看起来并不知道《四百击》是什么)
怎么说的,男主人设从一开始就无法被信服,收养一个别人的孩子,即使最后的答案也没有任何意义,仿佛一切都被编剧规划好了,去除了所有亲人,但那些人明明存在。结局更是自我美好的幻想而已!
感人但小男孩的某些行为太过于“早熟”了,有点刻意
前半段看的很难受,不是剧情的共鸣,而是故事的安排,让一个中年男人承受可以说所有的悲剧,其实对人性对任何的探讨都没有多大意义,调料太猛,会一下子让人失去味觉的,后半段的女生因为感化而开始的转变,开始让故事能接地气而让人好受了,之前说过强烈的戏剧冲突带来的不真实感并不是人们不信这个故事的原因,过分残酷才是,人心都是向往美好的,所以不管是否符合逻辑,一下子堆积的残酷都会让观众不适,这一点我是余欢水给的递进就做的很好,毕竟是导演处女作,还是不错了,表现癌症的折磨而三天的脱水,还是很让人心生敬仰的,值得鼓励
挺感人的,故事的设定也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