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第三季结束了。
这恐怕是目前三季中信息量最大的一季。
这一季,Finch的童年被大起底,Root彻底(?
)洗白;Shaw提升为常规角色;Carter领了便当;充当了两季半主要反派组织角色的HR全军覆没;新的主要反派组织角色Decima步步为营,精心布局,最终如愿以偿;次要反派组织角色Vigilance如一颗耀眼的流星,稍纵即逝。
新的God粉墨登场,天时地利人和从此不再存在,主角们也被迫踏上了前所未有的逃亡之路。
随便说几条感想吧。
原来曾经说过,目前为止最憎恶的二次元形象便是《隐王》中的服部柊十郎。
狂热地崇拜并追求权力,城府颇深,冷酷无情,聪明绝顶,草菅人命,视生命为蝼蚁,所有人都是实现目标道路上的工具。
Greer就是服部柊十郎的完美美剧复刻版。
对于第四季我只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Greer的最终结局必定惨不忍睹。
Samaritan正式上线,The Machine终于不再是唯一的God。
只有有人信奉才能称之为神,没有人信奉的神,只不过是一个毫无用处的泥身塑像。
从来一山难容二虎,现在双方明暗角色互换,谁能吞噬了谁而成为真正的全知全能的God,只有期待第四季了。
Samaritan的上线我认为是迄今为止本剧编剧的最大冒险。
上线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存在于原先世界里的基本秩序被完全摧毁。
相关人的身份完全暴露,以前在The Machine的庇护下,四人组斗斗嘴卖卖萌秀秀拳脚或者枪法就能完成任务的模式将永不复存在,仅存的一丝温馨和幽默将基本上没有了容身之地,全剧的格调将会被拖向黑暗和悲情。
这样做观众是否能够接受?
这是一场非常大胆的赌博。
如何完全摧毁一个人?
最直接粗暴的方式便是摧毁他终身信奉的信念。
Collier已经遭遇如此结局,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Root最后也面对这样的情形会发生什么?
我不敢想,不知道编剧大人敢不敢想。
最黑暗的结局,最未卜的明天。
我们,也只能四个月后再见了。
S01E07:干嘛,我们在约会吗?
What, are we dating?
在这老师初次闪亮登场的一集,宅总上来就给豆豆来了一句:“你该注意一下,你的胆固醇摄入量了。
”豆豆立马儿回了一句:“干嘛,我们在约会吗?
”……咳咳,豆豆啊,幸亏那时脑残粉根妹还没出场,否则听到这句,打豆豆的人又多一个啊!
S01E08:你们两口子可不能随便把我当佣人使唤啊 You guys just can‘t ring me up like I’m a bellhop. 那边里叔一会儿一个电话,这边宅总也开始安排,豆豆终于愤怒地挥出一小手:你们有完没完啊!
S01E12:你好歹给报销车费啊 I should at least be getting cab fare for this. 豆豆奉里叔之命跟踪宅总,跟里叔要求报销点儿路费——话说同样是给人干活儿的,里叔天天扔手机撞豪车刷黑卡住豪宅拿高薪收厚禄报销起来按千万美金级别来拿钱当废纸玩儿,这边就要求报销个路费而不得啊!
【论“跟对老板”的重要性】 S01E15:难怪我们的阳光先生总是一脸不爽 No wonder Mr. Sunshine‘s always in a foul mood. 豆豆起外号的本事如同里叔射膝盖的本事,耳机声音一大,开口就吐槽啊。
S01E19:哥有一颗刨根问底的心啊 I got an inquisitive mind. HR嫌豆豆问得多了,豆豆身为卧底,面对这种敏感问题,回答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S01E21:干嘛要我办这差?
你家神奇小子呢?
Why am I planted out here instead of wonder boy?
人家员工生日,老板送豪宅一栋!
再放一天假!
豆豆啊,同人不同命啊,谁叫咱不是主角呢!
认了吧,咱没里叔那姿色身手啊【豆豆表示:咱的肚腩可以跟他一拼】 S01E22:好像你能停止偷窥眼镜先生似的 Like you’ll ever be done spying on Mr. Glasses. 里叔专注跟踪宅总,连HR的事儿都顾不上了,要豆豆等着。
豆豆生命不息,吐槽不止!
S02E02:成功了!
用你们荷兰语怎么说 It worked. How do you say that in Dutch?
豆豆用里叔给的手机应用黑进了人家的手机,得意地回头问车上的小熊【小熊表示:我是军犬,我爸是超级特工,我爹是电脑天才,我不认识身边这货】 S02E03:人家虽然是大人了,但很敏感的 I mean, I‘m a big guy, but I am sensitive. 宅总救回来了,给豆豆打电话。
豆豆一看是“好消息先生”的电话,心里甜甜的,上来就傲娇了:“既没个短信,又没个电话,人家虽然是大人了,但是很敏感的!
” S02E18:没有圣诞老人,是你父母扮的 There’s no Santa. It was your parents. 忧心忡忡的卡姐严肃地跑过来问豆豆话,豆豆头也不抬地脱口而出…… (转)———————————————————— 欢迎补充(♥◠‿◠)ノ
第三季第20季达到了前三季(因为还没看后面)中史无前例的高度,这一集探讨了那个最著名的人性伦理问题——电车难题,该不该为了救一群人而去杀一个人。
探讨了该不该相信机器,这个机器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个机器还是原来的的机器吗?
ai有没有可能反过来利用人、统治人?
因为机器这次做的更像“一山不容二虎”,在另一台机器出来之前先毁掉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几乎就在杀不杀议员这里爆了出来。
“我们是救人,是保护别人的,不是刺客”,那么这个议员是恐怖分子吗?
不是!
他有危害别人的想法吗?
没有!
他不挑起战争,他做的跟之前推行的机器有什么区别吗?
几乎没有,在当时的认知中,你很难说推行这个新机器到底有没有危害,新机器让使用者有更高的权限。
所以这个议员没做错,他只不过是有点贪钱,他凭什么为了不被预知、不完全确认的“灾难”送命呢?
This was never about winning.It's just about surviving..The machine and I couldn't save the world We had to settle for protecting the seven people who might be able to take it back,so wo gave Samaritan a blind spot.Seven key servers that hard-codes it to ignore seven carefully crafted new identities.We escape...When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ed,filed,indexed,numbered,the only to disappear is to appearHiding our true identities inside a seemingly ordinary life.You are not a free man anymore,Harold.You are just a number.We have to become these people now and if we don't, they will find us,and they will kill us.I'm sorry,Harold.I know it's not enough.A lot of people are going to die.People who might have been able to helpEverything is changing.I don't know if it will ever get better...but it's going to get worse.But the machine asked me to tell you something before we part. You once told John the whole point of Pandora's box is that once you've opened it, you can't close it again.She wanted me to remind you of how the story ends.When everything is over,and the worst has happened, there still one thing left in Pandora's box...hope
第三季到现在,所有前面曾经吐槽本剧不精彩的人大约都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像第六集这么高能、精彩到爆、呈现典型POI风格而且编剧功力顶级的作品,展现的完全是POI成长为一部神剧的潜质。
看完第六集,有几个问题很值得研究。
芬奇最后的那句话,代表什么呢?
有三种可能,1,他故意吓根妹的,没啥内幕,就是打击一下根妹开挂太久培养出的嚣张气焰;2、这是一种理性分析的结果,机器既然让根妹找肖,就计划了了她被肖打到运回图书馆的事件,宅总当然能分析出机器的思路;3他和机器还有某种不为人知的隐秘联系,并且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时刻警惕”和TM的冲突如果编剧没有故布疑阵安排什么障眼法,那么按照现在揭露的情节,这个组织和TM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有冲突,和一只利用TM打击恐怖的GOV之间是敌对关系。
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这个组织和芬奇里瑟的关系就比较复杂。
芬奇作为TM之父,这一点足够组织对他下杀手,但是这一点现在是很少数人知道的绝对机密,知道的几方——芬奇自己,里瑟,根妹,以及TM.这几方,除了里瑟,其他都有透露这个秘密给组织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围绕组织对芬奇的威胁,可以有很多条剧情发展的可能,每一种都很精彩,想想如果TM终于黑化决定利用组织杀掉一直禁锢自己的父亲,这实在是大虐的节奏啊但是,如果有一天,芬奇和里瑟必须毁掉机器,这两方会有很大的合作可能,合作之后又有反水可能。
而且,虽然芬奇是天才的“那个黑客”,但是一个由顶级黑客组成的团体,极有可能对他产生威胁。
但是,这个组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强的暴力性,如果编剧不过分走剧情流,其实在这个组织上能挖掘很多有深度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POI里最重要的TM,对所有的一切实施无所不在的监控,在前两季,我们看到的都是主角们和GOV拥有这种监控权,然后去影响被监控者的生活,现在,被监控者的团体中最为智慧的群体终于开始了觉醒和反抗,这其实是划时代的事件——我们怎么看待我们被监控,我们怎么看待我们中的一群人以暴力的方式反抗监控?
这个组织以战争时期美国将军的名字做暗号,并且在本集末直接说出了革命的意图,编剧绝非闲笔。
联系今年的热点话题,让POI无辜躺枪的“棱镜”事件,我真的觉得,这个组织是编剧进一步深化思想的一个契机。
说实话,虽然我对这部剧爱的发狂,可是在这部剧的基石——TM对一切的监控上,编剧的发掘还远远不够,监控是编剧讲故事的一个切入点,是TM的一个功能,而不是编剧探讨的中心,编剧到现在为止,挖掘了人物,描述了过往,解决了犯罪分子,维护了正义,给了纽约一对行侠仗义的狗男男,这是个侠客故事。
而这部剧的设定,是能够有足够空间供编剧探讨一些更深刻的主题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编剧固然任重道远,然而亦大有可为。
如果是一般美剧的编剧,说这个其实算我多事,但是出于对诺兰家族的信任——乔纳森.诺兰是等闲之辈吗?
他在蝙蝠侠系列中体现的对政治、社会的探讨和反思,如果能带入到POI里,将给POI带来多么深刻的内涵啊!
一部神剧绝非只有精彩的表演、绝妙的剧情和可观的收视,而应该具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POI有了“监控一切”这个现阶段最火,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将非常前沿的话题,不深入挖掘真是暴殄天物。
我现在对这个组织最大的不满其实也就在这种暴力性,因为联系现实,大多数人都是反感被监控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我想问一问各位,你们反感TM的监控吗?
你们反感芬奇和里瑟的监控、窃听吗?
剥离开他们的出发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对他人生活的一种监控。
说不反感的那些,大约都是被夕阳红组合萌到的,而且不可否认,在编剧的塑造下,这个组合有着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正义性,也就是说,我作为一名观众,对这个组合的置疑其实是不恰当的,但是正如芬奇从来不相信他自己、不相信任何人,我也从不会寄希望于个体带来的正义。
编剧塑造的这对养狗人以自己的方式维护正义,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对制度的一种嘲弄。
我们都说,反对监控是对的,但是我们又说,芬奇和里瑟的监控是对的,而且是萌的,这种因为个人英雄魅力超越规则制度其实非常危险,从这点来说,“时刻警惕”对他们确实应该保持警惕。
写到这里,转换一下思路,记得棱镜事件刚被爆出来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Sherlock里麦克罗夫特无处不在的监控,我之所以先想到麦克罗夫特,不仅仅是因为其扮演者Mark Gatiss是我的男神,更重要的是,麦哥有个绰号是“大英政府”,剧中也接夏洛克之口间接承认了这一点。
我在论坛和贴吧混迹许久,从不见有妹子对麦哥强大的监控有过吐槽,甚至于,这成了麦哥的萌点之一——神秘的,强大的,有非常规力量的。
有句话说的好——权利是女人最好的春药,在Sherlock里,麦哥凭借这种监控保护弟弟,调查弟弟的室友,挫败恐怖分子阴谋,天才的布置出考文垂计划,这是正义的、迷人的,他的权利是女人的春要。
从现实角度来说在,这是极其恐怖的。
作为政府化生的麦哥时时刻刻的监控,这其实就是1984,写到这我不禁佩服编剧,因为他们居然可以把仔细分析起来很恐怖的事情表现的如此正义激萌。
并且很疑惑,一向强调法治的西方社会怎么会有这么突出人治的情节呢?
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其实都是反法治的,因为他们的存在,要么是自己取代了法治,要么是法治已经堕落,他们维护着法治,法治是不被人维护的,正如已经被设定程序的TM,他完善、自洽、不需要改写,自己能够不断完善和保护自己。
这段的重点其实不在于什么无聊的法治或者人治,而是,我们的感性是如此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而影响我们的这些人物形象——麦哥、芬奇、里瑟,强大,权利,聪明、智慧、英俊,这些都是强效药,这和你是不是腐女没关系,你的欣赏足以影响判断。
以利亚出场多时,直到第二季结尾,他被带到树林里,他说:“我忠于自我,比如这位约格罗夫先生,我杀了他父亲,他来找我报仇,这很公平,你算个什么东西,你撒谎,为了利益而背叛,让人恶心。
”看到这,以利亚这个人物开始真正打动我,这时候在倒回去看,由不得人越看越觉得,以老师真是个优雅、古典、有腔调的黑社会啊!
文艺作品中的坏并不一定会招来人们的厌恶,否则你怎么解释很多人都曾经迷恋过“可爱而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人性的阴暗面,单纯从审美角度,也可以上升到相当高的水准。
在我看来,最大的悲剧不是迷恋反派,而是反派坏不到点子上去,坏的不深刻,不具有美感,你想迷恋都觉得掉价。
比如罗琳笔下的伏地魔,看书的时候难免吐槽:这么个货居然吓得整个巫师界不敢直呼其名,罗琳你把写旷世单恋的笔力拿一半来写这个也比现在靠谱……关于以利亚,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他对他父亲的复仇,现在的人们都爱用佛洛依德的理论来解释人物性格,仿佛不这样就不够高端洋气,作为紧跟时代潮流的装逼犯,我自然不能例外——以老师童年的两件大事,一是母亲的惨死,二是对自身身份的寻找。
母亲之死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对暴力有所迷恋,终身孜孜于复仇。
对自身身份的寻找让他敏感,这决定老师是个重感情的人物,有道义,有恩必报,有怨必还。
说实话,混黑社会想混出个道道还是这样的性格靠谱,比如剧中黑白灰几道都神烦的俄罗斯黑帮,整天打打杀杀,无底线无水平,早晚被废。
以老师的风格让我想起传说中的绿林好汉,固然作恶很多,但有自己的原则和处事标准,并且由于他本身的优雅和学识,这种原则和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可称赏心悦目,是一种优雅的暴力。
这预示了两点,第一是老师的犯罪手法不落俗套,编剧有很大的表现空间;第二是老师的事业前途无量,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当然了,我在这里下这种断语,基本上属于找死——万一编剧安排以老师以后落魄偏执愚蠢了呢?
万一编剧一个不高兴,写出让我大呼不靠谱的例如以老师被俄罗斯黑帮灭了之类的剧情呢?
和编剧调戏普罗大众的决心硬碰硬那是找死啊!
但是在剧情进行到305的今天,我们又能从逻辑和常理上找出什么漏洞,去认为以老师不会获得更大成功呢?
以老师第一次出场时和学生探讨的书是《基督山伯爵》,这暗示了以老师的复仇情节,我觉得他的复仇心态很复杂,他又想为母亲报仇讨个说法,又想得到父亲的认同,得不到要杀父亲但是还是一直心有不甘。
在第一季19集的闪回中有以利亚成年后加入黑帮给父亲当马仔的情节,这段要是放在国产电视剧中,绝逼是煽情的好桥段,你看,多年未见,感情复杂的父亲,被父亲宠爱保护的婚生子,父亲认真叮嘱今晚晚些回去的妻子,在以利亚看来,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写到这我不禁对这段脑补的狗血情节产生了极大反感——因为我的编剧水平貌似就在这种低阶段游走了——所幸编剧有节操有水平,以利亚的表现是拘谨的,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希望得到认同。
这段他父亲真的非常慈爱,几乎让我相信他会给这个儿子一个容身之处了,一个和蔼的,亲切的,允诺你会有自己容身之处的父亲——直到不久之后,我们看到了以老师被带到了小树林。
多年以后,以利亚已经成了纽约黑帮界的一个传奇,人们口口相传他的故事时,总是会提及那一夜的小树林,那几乎已经成了一位英雄浴火重生的战场,人们形容他怎样解决两个强壮的杀手,怎样积蓄力量,怎样步步为营,而后怎样对父亲发动复仇,怎样一统江湖。
人们说,这是传奇的故事中最传奇的部分,史诗的开端,命运的红线缠绕的时刻,无论敌友,都对这位英雄满怀敬意。
他们尊敬这个人,也尊敬这个人所创造的传奇,这个传奇畅快淋漓,传奇本身就是意义,人们从中获得力量,英雄以利亚教导他们,命运给的是让你痛苦的,世人给的是让你绝望的,勇敢地人只会更强大。
在梳理了以老师的整个故事后,我对树林里的这一段过往越发着迷。
杀手转述他父亲的话“真遗憾我不能在场”,这句话后来被以老师原封不动的还了回去,几乎带有宿命的黑色幽默,以老师从未忘记——他非常在意,这对他的心灵打击非常大,这是他多年奋斗的一个动力,能够送回这句话,以老师一定非常有成就感。
这正是一段极尽优雅的复仇,在一首悲伤且缠绵的歌曲伴奏下,以利亚充满遗憾和悲悯地告诉父亲:“真希望我能在那里。
”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仇恨、欢愉、得意,犹如毒蛇在黑暗中爬行,鳞片偶尔反射出一点幽幽的光。
还有一处,是以老师一边哭一遍发誓自己会变得更加强大,解决掉杀手时,他的手被钢丝给割伤流血了。
对于一部李四以射伤人膝盖为乐,时不时搞一搞枪战,间或有其他重型武器出场的片子来说,以老师手上那点血真不能说是多大的事,(花痴乱入:这完全不能和宅兔被划伤手傻乎乎的在那捧着手发呆相比么!
兔子真是又软又萌啊!
那种看着流血的手不敢相信的傻相真是萌到让人无语啊!
)不知道为什么,以老师的血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想了好久,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会这么在意这一点,后来我想,大约是我在看的时候一直以为以老师会留下后手,会像他后来成了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一样,有一个刀疤脸那样的忠心手下来救他,但是没有,这时候的以利亚还是个无名小辈,他必须靠自己来解决问题,死了就是死了,得到的只是一句“真希望我能在那里”。
剥离以老师后来的黑帮老大身份,这时候的他其实只是一个孤独且势单力薄的年轻人,这大概让我有了某种“母性大发”的心态,更重要的是,以老师显得像个普通人,这无端让人感到亲切。
女人不能拒绝的两点,一是无情人的那一点点有情,一是强大者的那一点点脆弱,虽说以老师长得既不萌又不帅(口胡!
年轻的以利亚小哥明明很帅!
)但角色的最高魅力不就是不萌不帅依旧吸引你么?
第二季结尾以老师被卡姐救下,不仅以老师,就连很难搞的刀疤哥都对卡姐充满感激,按照好一盆狗血剧的发展思路,这两人没准该发展点跨立场的感情什么的,只是我但愿编剧不要这样,因为我实在很难想象以老师和卡姐配成一对,我觉得他们缺乏那种化学反应,这两个人还是身处不同阵营,继续在杀/抓对方还是放过对方中纠结吧!
祝以老师早日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第三季完结之后总觉得不写点儿正经的不行。
豆瓣不能贴图,就直接进入正题。
【剧情篇】『山雨欲来风云变,四方旌旗各不同。
急湍支流终归海,深图远算又一重。
』提起第三季,还是不能不提棱镜门。
棱镜门影响巨大,作为恰好以政府监控为大背景,且时间线完全与现实同步的撞梗神棍剧,不管愿不愿意,都不可能不作任何反应。
而怎么反应,就看剧组功力了。
幸而POI在这点上做得很聪明。
要插入【公民人权vs政府监控】这条棱镜线,就要面对两个问题:第一,本剧针对此问题持何种立场;第二,是否要根据这条线调整主线,调整多少。
对于第一个问题,编剧的回答是这样:有立场即无立场,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季末一场极富戏剧性的审判就像个麻将桌,凑齐了两对冤家,四个阵营。
一对是棱镜线,代表政府监控的Control和代表公民人权的Collier;一对是主线,代表人道主义的Finch和代表极权主义的Greer。
四个阵营立场两两对立,却都同样事出有因,理由充分。
编剧没有在故事中表现出对任何一方的支持或反对,只是全面地把各方立场展现出来给观众看。
这正是聪明之处:现实生活中,棱镜门所带来的监控问题,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作为一部撞到风口浪尖的影视作品,聪明的编剧不选择任何阵营,只通过最典型的戏剧冲突来尽可能全面地还原现实,不提供任何导向,只铺就一个平台用以激发观众自身的深层思考。
你愿意思考,还是愿意做剧中荒唐法庭上盲目举手投票的乌合之众?
监控与人权,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至于究竟孰是孰非,只有历史才能给以公正的评判。
对于第二个问题,是否因此调整主线,编剧给出的答案是:不调整。
棱镜线最后要完全消化在主线中,为主线所用。
有观点认为时刻警惕这条线断得太快太草率,没有更深入挖掘,略显可惜。
但时刻警惕原本就是为时事而生,时事又略为敏感,所以注定其不能喧宾夺主,只能点到即止。
剧中给时刻警惕安排的结局非常巧妙,直接抹杀其独立性,让它依附于主线上博弈的两方之一。
此举一石二鸟,不留痕迹地结束棱镜线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回归主线。
将时刻警惕设定成由Decima一手打造,或许会有观点认为这使Decima显得太过牛逼而TM太过弱鸡。
但这何尝不是欲扬先抑:越把筹码加给对手,我方逆袭就越值得期待。
综上,对于POI来说,与棱镜撞梗是个坎儿。
即便有细节略显仓促,不甚完美,但总体来说,处理这一问题时剧组表现出的明智安排和灵活把控,依旧值得称道。
使所撞之梗为我所用而不留痕迹,列四方立场引人深思而不设导向,此中的手笔和气魄,非寻常剧组所能为。
并不是揪住几处细节疏漏就能抹杀的。
“迟早有一天,真相会浮出水面。
”富兰克林的名言,这是Collier谢幕前的最后一句话。
整个季末像是一场发生于黑暗中的浩劫,真相伴随着鲜血,在漫漫长夜中湮灭于烈火。
我们将评判留给历史,希望留给未来。
【立意篇】『未取新瓶装旧酒,且将大吕换黄钟。
自此星辰非昨夜,侠骨丹心犹铮鏦。
』第三季末尾,撒玛利亚人和TM的AI对决在季末已经拉开帷幕。
毫无疑问,整个POI的故事都是围绕TM展开,TM始终担负着本剧最根本的方向,而它的创造者Finch对它的态度,决定着整个剧的根本立意。
在TM诞生之初,它与Finch曾经有过分歧。
闪回中我们看到TM帮Finch赢钱,保护Finch的生命安全。
当Finch意识到机器执意优先保护创造者,优先为创造者服务时,他立刻修正了机器的这种行为模式,删除了机器的记忆。
此举阐明的立意支撑本剧走过前两季:机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为任何人的利益服务,包括创造者自己。
即【机器不能被人控制】。
到了第三季,本剧酝酿转型。
在临近季末时,我们又看到了一次TM与创造者的分歧:就是320末尾令人纠结万分的杀与不杀。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两件事:第一,机器要求杀。
第二,议员并不是恐怖分子,他也没有杀人的动机和意图。
明确以上两点之后,我们回到Finch的选择。
最开始看这段“杀不杀”的时候,我内心的第一想法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都是“杀”。
如Reese的与Finch争论时的话:为更大群体的利益牺牲一个人无可厚非,这正是我以前干的。
但后来细想,这种观点是危险的。
电影《第九区》有一篇影评,作者ID是September,里有这样一段话,我稍加改动引用如下:是否只要动机足够崇高,就可以牺牲无辜者的生命?
某个人类被外星生物附体,必须杀掉才能拯救全人类,杀还是不杀?
某个村庄集体病毒,有感染周遭的危险,杀还是不杀?
某个民族低劣愚笨,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杀还是不杀?
——很眼熟吧?
Hail Hydra. 如果我们可以对“牺牲一个人而有利于大部分人”这个事实让步,那么有一天,我们也能接受在所谓“正义”和“利益”的幌子下“牺牲一家人的利益”,“牺牲一个城市的利益”,“牺牲一个国家的利益”,“牺牲一个民族的利益”。
=============读完以上文字之后再来理解Finch的选择,或许就不会再有“圣母白莲花”等武断粗浅的定义。
面对这次的分歧,Finch选择了拒绝按照机器的意愿行事,用行动去纠正[牺牲一个人而有利于大部分人]的思考模式,总结来说,即【人不能被机器控制】至此,本剧的立意从【机器不能被人控制】延伸到【人不能被机器控制】。
而第三季最后一个镜头,恰恰是Greer邀请撒玛利亚人全权控制人类,由此不难预测第四季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第三季季末作为转型过渡期,在处理“变”字时,可谓精心设伏,承上启下。
提前奠基以确保第四季主旨明晰,开局顺利;奠基的契机又极具话题性,引发观众哲学层面的思考。
320为我们展现的这次冲突,精彩刺激之余,于无形中完成新旧主旨的交接和传承,为第四季宕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不露丝毫斧凿。
“行动犹如天使,忧思宛如上帝。
”Greer引用哈姆雷特的台词,如是形容Finch所创造的的机器。
而铁腕嗜血的Samaritan已经展开了撒旦之翼。
前所未有的肃杀令人悚然心惊,但我们的英雄依旧保有温热的心脏与光明的灵魂,即便四散于黑暗,独行亦不孤独。
【感情篇】『情深需赞夕阳好,谈笑风生看双娇。
思君不得共白首,咫尺天涯一梦遥。
』嘛,终于可以说点儿浪漫的了w 我们来关注一下季末的情感线。
先来说说从第三季后半段开始被津津乐道的百合组。
Root和Shaw这对欢喜冤家给第三季增添了不少亮色,就连编剧在后续访谈中也打趣称这是一对好西皮。
其实就算不谈西皮,正经说,Root和Shaw这对女生搭档的出现令我非常欣赏。
通常超级英雄的故事里,女性角色总是或多或少依附于男性英雄。
而POI里的这一对姑娘,一个勇冠三军不逊于Mr.Reese,一个技术超群不逊于Mr.Finch,她们自己就是与男性平分秋色的英雄。
独立,智慧,果敢,这就是百合组气场,令人倍感爽快。
狡黠柔媚的Root,耿直冲动的Shaw,她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精彩的碰撞。
说完异军突起的百合组,就该回到已经有三年历史的老字号王牌搭档,夕阳红组了。
我以前说过,无需拿腐字说事儿,只要看POI,就没有不为Reese与Finch之间的信任和交托心折的。
看过POI才感受到,静水流深这四个字,是何其动人的词语。
作抉择时Reese说,我从未信任过机器,但我信任你。
浩劫后Finch似问似叹,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朝不保夕的工作。
Reese的微笑苦涩又真诚:因为有个坏家伙,他给了我信念。
这样坚定的信任和交托是相互的,Reese何尝不是在鼓励想要放弃的Finch撑下去。
整个第三季有诸多坎坷,而前路的风雨只会更多。
就算结局是斜阳衰草、无名荒冢,他们彼此分享的鲜血与泪水、理想与牺牲,注定会被沧桑岁月以最珍重的方式封存,长留心底,永不磨灭。
最后一定要提到Finch和Grace,这一对真是痛彻心扉却又凄美透骨。
桥上互换人质,Grace蒙着眼与Harold擦身而过,这是何其悲沉的宿命隐喻:生而别离,咫尺天涯。
那句著名的“我会与她白头偕老,只不过天各一方。
”是我见过最孤独深挚的爱情。
朱砂痣,白月光,321最戳心之处,也在于所有人都尊敬这样一份独特的爱情。
Greer为Grace蒙眼,Reese最终也没有说出真相。
尘埃落定后,寒冷的清晨街头,Grace忽然叫住Reese:你认识Harold吗?
Reese停顿良久才转身说:关于Harold我唯一知道的是,你爱他,而他也爱你。
Grace和Finch的爱情,太美却又背负太沉重。
或许真如闪回中那场只有牧师和她参加的葬礼:他们的爱情就是深红的十字架下,那一束纯白的花朵。
总结来说,本季作为过度季,一路上坎坷颇多,但幸好已经走过来了。
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转型后的主线依旧清晰坚挺,人物性格依旧真实鲜明,情感脉络依旧极富张力。
尤其是用三集篇幅架构的季末收束,匠心独运之间,血肉丰满,功底扎实。
POI走到第三季,就如途经险滩的一叶轻舟,纵然险象环生,但航舵犹稳。
一路走来,不乏非议之声;但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前方,是更壮丽的风景。
图书馆玻璃碎掉的时候,根本忍不住眼泪。
但正如那么多共同喜爱POI的小伙伴们所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Fin.
机器是什么?
人类努力了几千年,就是比其他动物多努力出了一层脑皮层。
于是可以记忆,可以逻辑推理。
知识得到积累,于是科技大爆炸。
接下来的未来,互联网就是人类单体脑之上共同的大脑。
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会被链接,被分享。
被计算出更精准的未来。
趋利避害。
更有趣的是,我们互相看得见,从担心隐私被窃取,到主动利他,做对别人有用的人而获利更多。
机器是帮我们处理数据,分享结果,并把每个人的努力叠加在一起的东西。
机器是我们共同的大脑。
这个大脑,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受政客、精英的控制,被大多数人自由低成本的掌握。
这个机器存在我们生活的各种细节,在微信里,在小米里,在appstore里。
试想,如果罪犯和受害者的预警如同天气预报一样公知与众,贪腐和变态者在做事之前就知道会被社会全体追杀?
那么这不就是人类自我进化后生成的自然抗体么?
个体自由和集体意识,永远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道德伦理下面,这也不是水火不容的的事情。
而且我相信,在人类全部掌握机器的时候,个体会愈来愈有个性,因为这样才会彼此更需要对方。
你和我一样,为什么要互相关注呢?
片子里的机器,说的就是未来,一个目前,已经,显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互联网信息和应用的全部链接啊。
卧病嗑药期间被人安利POI,本以为是放松治愈的甜心搞基剧,却不想一看误终身,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整个人越发不好了。
人生苦短,看剧有风险,交友需谨慎。
神夏第三季有个评论说,第三季的成功在于找准了市场方向,并非面向核心观众而是面向轻度观众。
这句话说得很婉转,翻译成人话就是,官方重点放在了搅基。
再露骨一点,作者是这个意思:“你逼格不够高了啊朋友。
” 神夏的故事从第一季就是弱点,只是先前的神夏还严谨慎重,到了第三季完全转移到情感戏。
一个剧组不再专心写故事却专注于调戏粉丝制造卖点,也不知这是谁调戏了谁。
公平来说,以它三集片的集数强度,情节铺展不开,伏笔难埋,高潮不容易酝酿,英剧合同期短演员流失严重,再加上魔法特和麦哥编故事的天赋有限,很难真正强硬地用剧情取胜,用快速致命的手段让观众达到高潮也不失为良策,可惜,fake orgasm。
那精致的画面,华丽的场景,铺张的描述,完全没必要的基情时刻,实在想对麦哥说一句,“dude,so gay。
” 所以在神夏之后就对基片没什么好感了,几乎每一个搅基剧都在爆红之后理所当然地认为走红是因为基情,于是专注于男主人公和男主人公之间的互动而不再如初始那般静心写好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基情如同裸戏,那是蛋糕上的樱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故事和剧情的支撑,每一部HBO的剧也不过是糟糕的某国毛片。
啊歪楼了,一说到神夏就容易激动,无他,爱过。
冷静。
所以说最佳基片这个名号不是你想叫,想叫就能叫。
难能可贵的是,POI是个有节操的剧组。
面对腐女大众的拉郎配,态度很明确,基不基你们说去,但我有个很好的故事要讲。
虽然偶尔也调戏粉丝,但与神夏相比绝对算是玩笑有度,浅尝辄止。
WC太甜,汉尼没钱——不过50万的预算能拍出这样一部专心装13认真搅基令人赏心悦目的剧,简直想投票选你做NBC持家小能手呢汉尼,在汉尼嗤笑其他剧组你们也就是个中产的时候,POI对汉尼说,就凭你也算小资?
啊啦这种意念撕逼真是让人心生欢喜。
至于神夏,过分地说,大英帝国虽然逼格很高卖腐有道,但对于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利坚来说还是まだまだだね。
POI是JJ和小诺兰合作的产物。
JJ是典型的美国人,思想猎奇天马行空定力不足,总想下一盘很大的棋,玩命追求悬念迭起,摄人心魄,结果常常开头坑王结尾坑爹,每戏必烂尾不说身后还跟着一串bug。
小诺兰是典型的英国人,深沉闷骚,带着一种内敛的老式幽默。
美国人是追求精彩爽朗大笑的种族,而英国人却只提起一个嘴角,意味深长。
这两人的结合如同雕塑家与诗人,JJ塑造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小诺兰给了它故事和灵魂。
虽然可能太过精英论,但我意识里优秀作品的创作组合应该就是这样,凝聚着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无数过往大写作品的沉淀,而不是一个基佬一个直男走到一起,一击掌说嘿,让我们来写福尔摩斯搞基吧。
我真的应该停止黑神夏了。
某剧第一集里,久别故乡的Frankie远远走来,小猫站在那里看着她。
阳光透过岛国的薄雾暖融融地撒在Frankie脸上,仿佛秋日清晨金黄pancake上的枫糖汁,流淌着琥珀色的光。
这是某剧里我最爱的一个画面,猜想那一刻,小猫心中爱意滋长,顷刻便燎原,忧伤怨怼算什么,狗血背叛又如何呢,世间所有不相爱的理由都不能阻止她后来的飞蛾扑火义无反顾。
然后她就便当了。
某剧真是个烂剧。
当然这是后话。
这段感情便是印象中的英式浪漫,所谓“虽千万人吾只信我所信”,既需要洞察人世凄苦力不从心的清醒,更需要信人爱人的智慧和勇气。
印象中的英伦风以岛国特有的阴霾为背景,却有一种温暖的坚持暗潮涌动。
POI承袭了这种基调,带着一点希区柯克的悬疑,batman的阴暗,骨血里却暗暗流淌着罗马假日慵懒的暖意,浪漫而略有伤感,浸淫着公主和绅士优雅得略有些疏远的深情。
这是POI与大众科技片不一样的地方。
后者充斥着科技的冷酷,而前者却让科技沾染着“人”的体温。
看宅总调试新生的机器宝宝,宛如世间最宽容慈爱的父亲教授世间最纯洁聪颖的婴儿牙牙学语,画面美好令人动容。
这是POI背景设计最出彩的地方,在大波科幻剧大力渲染科技的残酷与无情时,POI让机器学会了爱。
科技本无罪,说到底,每一场科技的战争也不过是人性的战争。
宅总说,人有自由意志,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责任,甚至是巨大的失去。
为了自由意志,你愿意走多远?
你又能走多远?
这本就不是一条蔷薇百色彩蝶纷飞的道路,两位主角都各有一次崩溃。
四叔的崩溃就是个硬汉一贯的套路,挚友死去,他对机器失去信念,顺带迁怒宅总。
AI终究不是人类,不能辨别人的亲疏与重要程度。
四叔的崩溃是浅层的,最多只算一个故事的曲折,解决起来也并不麻烦,拿枪突突一圈流氓和黑警,在负气出走的飞机上揍完黑社会基本心塞就好了一半,下了飞机便暗搓搓地撒起娇来:民航飞机头等舱那是人坐的?
人家要买完意大利手工西服坐你的私人飞机回家。
啧啧,嘴上不要不要的,身体却很诚实嘛。
JC把一连串的心理动态演得活灵活现,这就是一个好演员的职业操守:吃编剧的药,让编剧无药可吃。
╮(╯_╰)╭宅总的崩溃却更有虐心的成分,这是一种观念的动摇,改变人的并不是事故,而是事故所带来的世界观的撼动。
他建造机器来救人,却突然要面对杀人的抉择,杀一人来救万人还是放弃万人来避免殃及一个无辜的人,或者,一个并不无辜的人?
要不要相信人性,要不要认为有些人就是应该清除的bad code?
他在某种层面充当着上帝的角色,而为人的责任感却告诉他,他不能代表上帝取舍。
宅总是个神性的人,这种选择于他,近乎残忍。
宅总为了防止machine进化太快无法控制每日清除它的记忆,抹杀它的性格,痴情的根妹得知此事,愤恨心痛到落泪。
宅总亲手创造machine,爱它若亲儿却又亲手折断它的翅膀,于machine,他狠心如食子的克洛诺斯,而于人类他便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个高智商高能力的人,一生都在隐忍地背负着人类的十字架。
这是JJ的风格,喜欢思考能力的所带来的道德悖论,相较之下,WC倒反而像一部室内情景喜剧,好吧,室内情景爱情喜剧。
一部剧能走多远很大一方面取决于他的思考有多深,WC专注于普世价值观的思考,两位基友你追我逃信任距离忽远忽近到了最后也不免乏味,fringe是典型的科技无情人有情主题,到了后面也不免落入“未来人灭绝地球毕姥爷拯救世界”的俗套。
POI对科技和人性的思考够前瞻,够猎奇,够不怕坑,倒反而带来无限的可能与吸引,让人血脉喷张。
在新奇和刺激的问题上,我向来看热闹不嫌事大。
JJ似乎很痴迷于强烈的对比,总把两个极端放在一起,极端的理性和极端的感性,极端的简单粗暴加极端的精细巧思,特工和技术宅的组合简直是教科书般的JJ风格。
诚然作为一个花痴妹子,舔四叔才是不二法门,但是宅总的形象实在太有血肉,神性而智慧,却又心地纯良,带着老式知识分子的内敛和傲娇,近乎古板的克制和道德洁癖。
克制,这是一个美利坚人民的字典里少有的词,纵观JJ编剧的尿性,合理猜想一下,这部分的塑造应该得益于诺兰。
JJ塑造可汗,几乎要把所有狂拽炫酷的因素全部加在他身上,直接导致可汗形象的崩坏。
而宅总和四叔的形象,克制,留白。
一句欲说却未说的台词便盛过千言万语,每一次无言的凝视都千回百转口齿生香。
不要全部说出来,不要把所有细节都推到观众面前,让他们去想去感受去挖掘,信任观众的智商,给他们主动。
瓦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我们是感情深沉的种族。
” 人生而孤独,四叔是经历上的孤独,宅总却更多是心智的孤独。
叔本华说,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他就越孤独。
而这两个大自然的独特的灵魂在这个黑暗腐朽的世界里找到彼此,惺惺相惜,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美好的感情,也难怪腐众对此津津乐道难以抗拒。
至于这到底是什么感情,似乎也不太重要了,观众爱的也不过是这份不可能的可能啊。
两千字以上就是折磨读者,就这种理论来看我简直是个反社会分子。
无奈POI实在太有刷点,刷了多少遍还是有伏笔和暗梗。
每一个故事都让我这个心死的文傻想要笔耕不辍至死方休,虽然按照JJ的黑历史,我赌五个煎饼果子POI最后还是烂尾,但是,请不要大意地,让我能输掉这五个煎饼果子!
反正我也不爱吃。
世界上最好的搅基片,就是不要搅基,好好写你的故事。
这么多烂剧不砍,专门砍我喜欢的剧,没天理!
这部剧集不仅以其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心,更以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对角色的精心塑造,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
每一集都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让观众对下一集充满期待。
然而,当这部剧集被突然取消,许多观众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我们不仅失去了一个娱乐的来源,更失去了一个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的平台。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剧集,继续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不理解为啥卡特死了,芬奇太圣母了,有点受不了了
编剧我要跟你谈谈人生!!居然拆我CP!!!撒玛利亚时代到来,宅总您打算怎么搞?!又要等!!!
没之前吸引人
2014.1.28 E01-E07 1.29E08-E11 1.30E12 1.31E13 2.5-5.14 E14-E23 寒假好歹是赶上了POI的播出,实在太精彩.开学这三个月POI播的也是很急人,精彩播一集听两周,看的不够爽,但是下半季完全抛弃了一集一个人物的故事,通通都是主线剧情,太激动了,而且amy acker每集都在,怎么看都看不够root这个角色
一个谎言要用一千个谎言来圆。越来越复杂的剧情,再也不能好好防止罪案于未然了。看到卡特着急忙慌的领了便当决定弃掉了。
为什么这部剧这么好的概念看不下去,就是被Finch在320里面的放走congressman圣父情节给搞吐了。别跟我洗什么他从一而终的道德观,明明知道samaritan上线会有无数人死,尤其是身边他拉下水的这几个人,还是在那儿“坚守自己的道德观”,然后下一集Grace被威胁就开始kill em all,感情别人的命不是命,你未婚妻要死你才想反击?一边说制造TM是为了救人,一边又做不救人的决定,这是个p的道德观,这就是自私,尤其在自己未婚妻面前又改口就更是自私至极。别说什么不杀congressman是for damn道德原则,Nathan因为Finch死,卡姐以老师根妹李四都是因为他而死,samaritan能上线都是因为这种叽叽歪歪优柔寡断的“道德准则”,令我甚至赞同vigilant的行事标准了
剧情和第一二季比起来,主线分散了,编剧大概也是照顾新角色的人物刻画,Reese和Finch的戏份弱化不少,虽然这种单元剧集在主线剧情不够编的情况下大多是添加新人物增加新剧情线,但从一开始吸引我留住我看的只是这两位叔的主线,尤其是JimCaviezel 饰演的Reese的个人魅力。随着主线弱化连带着剧情质量直线下降,POI系列在我这儿算是第三季终结。第五季后被砍不无道理
我看过最正能量的美剧了,不管是被救的人还是去救人的人道德都在闪闪发光啊o(╯□╰)o
2024年12月二遍4星。
小bug太多了....
中间疲软无聊的差点弃剧,不管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吻,还是卡姐如愿以偿后的死,李四的闹脾气出走。最后一集后,最初的故事前提基本已经不再成立了,不过root入队四人组执行任务还是很有看点,除了小熊后期完全没戏分。另外,时刻警惕真是又无脑又低级的存在。不过剧中对于保护和监控的争论更让人值得深思
趋于宏大的肥皂剧一季。
有点跑偏了,虽然解释了很多1,2季里埋的线,但是真的是越整越浮夸,跑题很严重
除了carter的死怪怪的,其他都好。。。
天啊,我真的不喜欢肖根,esp根。第二季把Finch虐成什么样人们转眼就忘了吗
你们一个个都是开了挂的是么。弃
弃
carter终于死了,死得好。shaw的加入,狗狗的加入,幽默的对白,填色不少。
什么时候Harold Finch变成了一个爱絮絮叨叨优柔寡断的大傻逼!?????很爱这部剧,但因为编剧,扣两星。智商堪忧,来自看完E09希望能多吃点夕阳红狗粮的我
与前两季相比,第三季水准大失!失望!小乔你要闹哪样???另,加常驻可以,但不能直接架空原来的猪脚。再另,好讨厌ROOT,看见就烦!而且有点厌烦李四那种故意压低声音说话的样止了。打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