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没看出来这部电影具有批判性的吗?
为什么电影名称是办公室而不是学校,医院……呢?
不就是想说明职场的黑暗,以及日常黑警察内幕。。
办公室总共就几个人,科长,精神不正常,同事,太麻木了。
实习生受不到正式员工的正视,只能在客人(新的实习生)来的时候泡咖啡。
就像最后那个女的问女主,她怎么能做那个企划案。
你看啊,办公室从上司到下属,一共就两个人活下来了,一个是女主,一个是新实习生。
先来说说其他人为什么会死。
科长最后的日记说到,他对工作很绝望,同事不帮他忙,工作负担重,形容同事只会按脸色行事,职场是个禽兽麻木横行的地方,女主那样十分勤奋的反而成为最没有存在感的。
这不是类比现在的职场人,对其批判吗。
再说那个新的实习生,不知道你们看什么感受,我反正觉得她挺有情商的,所以比较受同事喜爱,把她类比成现在职场最需要的人才,并且没有看不起为难女主这个实习生,在知道自己会转正后请女主吃饭,单独聊聊,会在前辈去世后买花,(你看前辈们一个人都没买吧)说明了他们的人性麻木,以此批判。
所以实习生没被职场磨成前辈冷血的样子,没被女主杀死,估计导演也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保持当年最鲜活,最有激情的人模样吧。。
这篇电影不是说反派杀了那么多人却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宣扬负能量,而是想要对某一现象进行批判。
我是个学生,可能职场人会有更深的感触,更深的见解。
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请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这部电影
女主的祝贺是对警察赤裸裸的讽刺,因为警察不会承认自己误杀了人。
背锅男同事的指纹先后留在了留在了玻璃上、部长死的楼道里、刀上,而女主在厕所、楼道的鞋印和指纹也可以解释为她是案件的第一发现者,打孔器上应该也有背锅男的指纹吧,总之一切都死无对证。
悲剧每天发生,原因千奇百怪,警察办案也并不都是无懈可击,有bug的案件反而是常态,真相往往都禁不起推理。
虽然主角是个杀人犯,但她确实压抑到了极点,而且找不到一个出口释放。
同事的排挤,领导的训斥,新来的实习生比她漂亮比她会来事儿,她转正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于是在绝望中举起了屠刀挥向了领导和同事。
相比自灭全家的金科长,好歹她是向外发泄。
伤害毁灭自己和亲人是最懦弱的行为,而且让人心寒。
反转的结局让人深思,到底应该努力工作一心向上,还是坠入地狱成为恶魔,似乎后者才是正确的选择。
社会复杂,黑白不分,人心不古,只能阴狠到底。
因上海电影节的播出,在UME看完了这部电影。
有些疑点想提问来着,却看到豆瓣评分竟然只有5.8???
不知道是不是在电脑屏幕前观影,所以无论是感受还是投入度都不够的缘故。
在电影院伴随着全程无尿点的尖叫和散场后的热烈讨论,度过非常紧张揪心的两个小时。
我想,5.8确实是不太公平。
1. 关于办公室里人物不算那么丰满,但是足以构成仇恨。
办公室的仇恨可能就起于一两句闲言碎语,有意无意的排挤,说好一起吃饭却被支开挂断电话。
回到办公室还要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工作,压力不断累计,下班高峰地铁上每个人的眼神都空洞失焦。
所以电影在对上班族的刻画上并没有什么过失,只会发脾气把压力向下推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的boss,偷奸耍滑谄媚的leader,混世过日不求拔尖的同事...一切的压力推向了“老实人”,他们一边勤恳工作,却一边饮着最苦的苦水,他们并不能过滤这种不满和仇恨,而是隐藏了所有的情绪。
这些看起来那样平和无害的老实人,和能够在杀人后冷静把沾血的刀洗干净的人,是同一种人。
2. 郑代理是谁杀的?
对第一个被杀的郑代理,他的打火机成为了boss被杀的线索,可以推断这两人应该是被同一人杀掉的。
那么由此看来,金炳国只是杀完了全家之后,回到公司自杀,办公室的人全部为女主一人所杀。
但鉴于郑代理杀完后是从天花上掉下来的,所以把他这么大个人拖到天花上也得费不少力气,所以也不能排除郑代理是金炳国所杀。
但这样的话,打火机就成了bug,金炳国至少跟女主见面一次把火机交给她。
3. 为什么被杀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到金炳国?
猜测是因为金炳国的案件深入人心,对金炳国也有愧疚的地方吧,到临死关头都带着对金炳国的偏见,认为是他。
4. 结局突兀?
其实仔细想来结局反而蛮有意思。
在郑代理的葬礼上,boss斥责警察说:警察也应该有绩效考核,淘汰垃圾。
办案途中,局长也在车里支开了驾驶员,告诉警察,要年底考核了。
在于女主的聊天过程中,女主说很早没说家乡话了,只想来首尔工作,警察则说道,在哪里工作都是工作,警察也是一样。
可见,警察的圈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办公室?
警察在让下属警察盯住女主的时候,就已经怀疑女主,在去到女主家,听到邻居的描述后,更加肯定一系列案件为女主所为。
没想到的是最后在女主和职场男搏斗的时候,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开枪打死了职场男。
自此,知道真相的人,除了警察,全部死了。
死无对证,剩下的故事,归罪于谁,全有活着的女主和警察说了算。
局长与警察的电话里,则透露警察打死职场男,面对过度自卫的风险。
不如直接怪罪于职场男,这样开枪就是保卫女主的正当射击。
知道真相的警察虽有挣扎,但何不让事情就此轻松了结,还能过了年底考评,拿个好成绩。
于是风浪过去,杀了一整个办公室的女主却安然躺在医院里,过两天就出院。
故事最后,警察探望女主,警察拿出刀子,跟女主一番谈话,心里已经确定女主就是杀手。
而女主则对他说:听说你要升职了,恭喜啊。
这就是这个片子最大的讽刺所在。
警察因为开枪打死了职场男而加官进爵,即使知道真正的凶手就躺在面前,却选择无视真相。
女主自然也心知肚明警察知道自己是凶手,却笃定警察为自保而不会再追究。
因此这句”恭喜“,更像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警告。
毕竟大家都明白你现在躺在医院里,有我的选择性包庇;我现在升职到更高的警官,有你的选择性不告发。
互相牵制,却两人都不吃亏,你还是可以不蹲大牢,我也可以步步高升,于是大家都管好嘴巴,好自为之。
生活的真实往往就是这样,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升官发财,不是警察叔叔就得刚正不阿,也更没有警察捉住凶手绳子于法的圆满大结局,更多的故事是不明不白的替死鬼,和心知肚明却选择不言语。
这是职场,也是人性。
电话接通,女主找到了下一份工作。
韩国的电影总是能找到那些发生在观众身边的题材,有很强的带入感,细思恐极啊!
我个人认为电影中金科长、李美礼、警察都是一类人....耿直不够圆滑,总是没眼力劲地努力干自己的活(片中在天台警察与李美礼交谈原话)。
他们虽然为人善良,却不受同事、领导的欢迎,在团队中可有可无。
与其说李美礼受到金科长的影响,倒不如说如此境遇,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情理之中的!
片头金科长回到家中的那段描写,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上班族的金科长,工作不顺(以至于如此善良的人辱骂职员,这点和警察对待下属类似),肩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被公司辞退,唯一能让他欣慰的孩子还生病残疾(注意片中看见儿子的金科长表情的变化),与其自杀让家人伤痛,不如亲手结束这一切。
这例子虽然残酷得不通情理,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闪念呢?
本片的女主李美礼,长相平平、能力平平、家境平平,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实习生。
就连认真工作、积极向上都被同事说是表现过度,不懂变通。
联系整部电影里面李美礼的遭遇,最终被心魔驱使,也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电影中的警察,办案认真,勤勤恳恳,甚至顶撞上司说出”这个鬼公司,企业形象比员工安全更重要吗?
“,可见他也是那种在工作中耿直讨人嫌的人。
警察知道李美礼是真凶!
可在片尾呢,李美礼笑着恭喜警察升职的时候,警察为什么没有识破她?
或许有人说是因为识破她就暴露了自己查案有疏漏,怕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可我认为,警察是在目睹了前两位的遭遇后,选择了妥协。
不再去做那个耿直善良但却讨人嫌不合群的家伙了!
因为妥协,就可以升职;因为妥协,就可以更合群;因为妥协,就不会步女主的后尘。
作为职场菜鸟,说这些可能没那么大的说服力,可我总在想,进入我们视野的那些零星职场悲剧,真的就是某个个体的问题吗?
是TA们玻璃心,承受能力差,不懂得变通?
我认为不是!
《寒战》中梁家辉说得那段在职场玩线球的话,很引人深思。
可我也想反问,是不是要强迫每个人都去照做,才能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呢?
很多时候,对于那些高深的职场技巧,我们学不来!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我们又怎么可以期盼人人都在职场游刃有余,来去自如呢?
换句话说,如果是人人都懂得怎样在职场玩线球,又怎么会有那些所谓的精英脱颖而出呢?
其实很多人,没有多大的抱负,没有那么多的野心,他们只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麻烦那些深谙世事的大神们高抬贵手,在你们成功的同时,给予那些普通的人们更多的尊重,而不是电影中的呼来喝去,趾高气昂(现实中的职场只会更甚)......假如职场中能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体谅,少一些套路的话。
或许大家都会过得更轻松,工作效率都会更高,那些悲剧就会更少。
以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你就是成功的!
上班的生活的确挺无聊,每天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人.不仅如此,还有同事的竞争,上司的责难,以及耍小聪明的人的排挤.本来不想计较这些的,做为负面情绪,你越计较,负能量就会越多.实际情况,确实,你越不计较,上司就会更多的责难,同事更多的非议,软柿子,好捏,都想捏,没事都可以捏一下转移自己的负能量吗!这就是办公室."世界都是美好的","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上司表扬,同事赞同",这些只不过是童话.为以前,在傻傻努力工作的自己默哀.花了那么长时间,换回的只是个教训.和对这个世界深深的无奈.
在我看来这部片很大的bug在于半开放结局(看到最后懒得用脑了),但是大部分认为凶手就是女主。
女主和科长是一类人,没有背景,努力工作,但不太会为人处世,不合群,被周围同事孤立,固执,不知道领导要什么, 只是一味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
虽然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只是程度上还是差很多的。
因为女主和科长性格上的相似,在公司中的遭遇就注定会以一个程序展开,同时女主受了科长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将自己和科长完全归于同类,而被害人因为对科长有一定的负罪感,又对他杀害全家后逃出的事实感到恐惧,在这些心理作用的推动下,被害人们在濒临死亡时,把科长和女主两人的影像重叠了。
目前看到分析最多的是这样,我也很认可,毕竟懒得动脑得来的就是这样,而且在看第二遍虽然也用了脑的情况下,还是觉得分析有理。
可能也是先入为主的同化了。
2016年6月,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韩国电影展映片单中有一部多元化角度的电影---《办公室》。
这部电影于2015年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提名。
第一眼看到《办公室》片名,首先想到的是1985年北京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前苏联喜剧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卢金娜与诺瓦谢利采夫的中年爱情故事在冯宪珍和张云明的配音下,滑稽而有魅力。
第二个想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冷暖都知情的《编辑部的故事》。
看过之后才知道,这部《办公室》与上述两部影视作品完全不是一种风格。
把办公室的故事拍成惊悚恐怖悬疑罪案的职场欺凌电影,也只有韩国了吧。
影片从某食品公司分公司营业二部科长金炳国无故用锤子将母亲、妻子、儿子残忍杀害后又回到公司上班,刑警介入开始讲起,在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警察不仅没有找到金炳国,连与金炳国共事的5名同事也先后被杀,只有和金科长性格相似的实习生李美莱幸免于死的诡异事件。
金炳国科长是一外兢兢业业、老实本分,不懂察言观色的正派人,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没有工作的妻子和患病的儿子,他是全家人的顶梁柱。
然而,他的一心为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上司的肯定和按期升职,相反,却是一纸开除信。
实习生李美莱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从向往首尔生活那一刻起,就先从放弃光州方言开始,一步步实施自己的人生规划。
一个人来到首尔当实习生,虽工作能力有限,但也算尽心尽力,为了得到转正的机会一直对周围的同事唯唯诺诺,面临同事们的排挤也只会懦弱无助的承受。
其实,李美莱正像金炳国说的那样,他们是一类人。
金炳国杀死家人来到公司,给李美莱一把尖刀,并告诉她:“握着它,心就会平静”。
李美莱没有拒绝。
李、金二人的同事中,有多血质、没有人情味的金尚圭部长;性格挑剔的职员洪志善;言语刁钻刻薄的郑在日代理;还有对外貌比工作更上心很有眼色的职员廉河英;只做交待下来的事情,从不主动工作的李元锡。
这五个人都在有意无意“欺凌”着老实本分、不懂耍心眼,欲升职、欲转正,生活压力大的职场弱者金炳国和李美莱。
负责调查金炳国杀人案件的首尔广域搜查队刑警崔钟勋,无疑是警察界的金炳国、李美莱,一个有正义感的刑警,却在直属上司以及未露面的食品公司高管等社会的无形压力下束缚住手脚,令惨案一再发生。
影片结尾很精彩,崔政勋明知李美莱是凶手却在李美莱暗示他的升职是因执法过错而得无力指证,令李美莱成功脱身。
貌似是一部因职场压力导致精神分裂的罪案片,实则是一部因职场欺凌而极端反抗,对职场潜规则进行深刻反思的社会题材电影。
到底应该老实本分的工作,还是该投机取巧、阿谀奉承?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懦弱无助不会得到任何人的怜悯和同情,只有狠戾决绝才能有出路。
而认真敬业,本该代表正义与犯罪势不两立的警察,却在规则面前无力施展手脚,最终阴差阳错成为无形中的施害者,讽刺味十足。
这部电影里,最值得人认同的是高雅星,这个两度饰演宋康昊女儿的演员,从《汉江怪物》到《雪国列车》,已然是一支忠武路上潜力巨大的蓝筹股,她的李美莱时而抑郁无助,时而凶狠乖张、变态张狂,表演可圈可点。
感觉女主的杀人动机有点太夸张了,不过也是情理之中吧,平时文静看起来好欺负的人不要把她逼急了,逼急了什么都干得出来,女主就是这种情况,乃至直接五杀,还包括三个男人。
电影里面女主在公司实习期五个月还没有转正真的就很过分了,公司领导和老同事还各种对女主辱骂,不尊重,盗取她的劳动成果。
里面除了新来的实习生是正常人设,其他的勾心斗角都只是现实中黑暗职场的日常罢了,全员演技在线,剧情也很接近现实,警察最后放过凶手的结局很nice,这才是现实生活的结局,也就只有韩国这么拍了。
去年看了预告片就一直期待了,音乐加突然的惊悚场面确实达到了一定的吓人效果,但是没有什么悬疑元素,高雅星演技不错,可是里面有的设定不科学,那个警察应该猜到都是美来做的才对,可是并没有再调查,全部算在那男职员头上就草草结案了,看前面还觉得这警察应该蛮正直的,结果也只是为了升职??
不过感觉警察对美来有异样情感,同情?
电影最后美来准备去面试别的公司了,但可以猜想到如果她没有改变还是会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况,不过经历了之前的事情后心里还会正常吗?
组员们即使亲眼看到眼前要杀自己的人是谁,每个人都还是会幻想成是金科长,这种偏见着实可怕,不过这也证明他们确实做了很多对不起金科长的事吧。
这电影里面最可怜的就是金科长了,努力了那么久不仅没得升职还被辞职了,最终因此精神崩溃到杀掉家人和自己,死后还被所有人幻想为躲在公司里的杀人犯,唉说是一个组的,其实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竞争,都只是在为自己而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所迫吧。
在公司里太老实会被欺负;不管多努力,如果不知变通没创新也不会被看重;如果你做的好但是遇到一个抢功的上级,可能你辛苦所得的成果会被别人夺走。
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现实如此残酷,还没踏入社会的我有点慌了...
金科长的家人是谁杀的?都2015年了,资本主义韩国上个班没有监控么?
倒也没有必要故弄玄虚➕警察不长脑子到这个地步 挖了这么多坑。一个都没填上
以下会剧透)第一次看高雅星,演得很好两种状态转化得自然而有惊吓效果,基本上没有朴圣雄的事。全片有几段拍得颇为吓人,原以为是一般的犯罪片没想到是批判职场欺压的情节,金与女主都是警察口中所讲老实只干活不懂得讨好因为被辞而做出疯狂的行为,我不认为跟精神分裂有什么关系。“听说你升级了”赞
尼玛的这是恐怖片吧,被吓到好几次,这部电影教会了我们晚上真的不要一个人加班!
作为一部处女作,它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电影在惊悚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只是悬疑方面,可能会因过早被看穿结局而有些逊色。《办公室》不该被看做是无脑的惊悚电影,事实上,它的内涵立足点也十分明显,讲述的是人类社会对人类的裹挟,结尾处办案警官的表现,是这一主题的点睛之笔。
开篇很精彩,可是后来故事圆不过来,遍地bug。勉强三星。高雅星演技五星。
996把人变成鬼
女主角最后的爆发很爽,但前面巨慢的节奏真的接受无能。
办公室,一个隐秘的角落。
罗宏镇的御用,算学到点皮毛。精神分裂梗用的太明显不爽
女主演技真棒,火星生活里三个演员都出现
恐怖的地方要是没那么夸张,基本还是道尽了白领职场的黑暗。更加感到,某些大热的电视剧只是装装样子啊 我要去看未生啦。
精彩
不是很喜欢的类型 剧情有bug
本来完全可以四星,因为职场杀戮确实非常恐怖,但是结局的处理也太牵强了,怎么想都太不合理。
别加班。
没有能力,没有自信的来源,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宣泄的出口,很好,一部讽刺韩国警察的悬疑片子出来了,好看。
办公室催人变态,看你以后还加班不。整部电影挺故弄玄虚的。
高雅星演技不错
细节可以再到位一点,故事bug太多,节奏拖沓,全片无尿掉,完全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