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时代的颂歌,是地球的颂歌。
它的上映,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光明与胜利的欢呼。
它能上映,代表着普通大众已经逐渐被允许接触真相,即使普通人一时半会可能还并不能完全接受它所真正传达的内容,但这颗种子也一定已经被播种在了大众心中,相信在未来合适的某时某刻,灿烂的花朵终将迎来绽放。
接下来我将试着带领大家解读本片所传达的真正核心。
本片的主要舞台,罗萨斯岛,在设定上是伊比利亚地区一个与世隔绝、小国寡民的孤岛。
实际上,罗萨斯王国所隐喻的正是在宇宙中看似遗世独立、除此之外再无智慧生命居住的地球。
理解了这个设定,便能扣准解读本片的题眼。
第一个发现这片新大陆的国王,代表着最先到达地球的外星文明种族。
在人类诞生初期,人类和他们这些殖民者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片中国王的This is the thanks I get?!这首歌描绘的情境很像,他们并没有真正尊重人类文明,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利用了我们。
在这部分如果展开讨论将涉及一些比较负面的阴谋论内容,而本文无意将一些低频内容引入大家的脑海,因此请允许我在此一笔带过。
接着,我们要谈谈罗萨斯王国最关键的转折点——主角亚莎对着星星许下了一个愿望,从而引发了民智的觉醒和反派的溃败。
为什么亚莎仅仅是对着星星许下了一个愿望,便能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呼唤各路救星一般,一颗威力无比的许愿星立马从天而降?
首先,这是因为外星文明(以下简称ET)出于对于自由意志的尊重:在人类个体没有进行请求之前,是绝对不会出手干涉个体选择和个体所必须经历的功课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当前地球外围已经密密麻麻围满了一圈ufo,但他们却迟迟都没有正式和地球人见面的原因(当然也很快会到那一步了)。
与之相对应,反派国王则是完全剥夺了民众的自由意志,不允许民众拥有许愿并让愿望实现的主动权。
在许愿星看来,既然亚莎已经明确地在This Wish这首歌中表明了自己的请求,这便是一个下凡渡劫的好契机了。
当然,仅仅是呼求其实还不够。
当前围观着罗萨斯这个王国(也就是地球)的ET朋友群体中,还是以正面ET居多,所以,只有当个体发出的是正面的请求时,这些正面ET才会出马。
那么问题来了,正面,以及与之相反的负面,应该如何定义呢?
于是就要谈到所有个体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涉及的两条道路的选择了。
在这个宇宙中,所有个体和文明都会选择以下两条道路:服务自己,或服务他人。
上文所提及的“正面”,实际就是指的“服务他人”这条道路(显而易见,电影中的反派国王,则是走在了“服务自己”这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上)。
我们当前的地球,整体而言还是走在服务他人这条正面的道路上的,因此,在这个地球即将迎来类似于电影中罗萨斯王国中结尾转变的关键时刻,地球周围也是有很多同样是走在服务他人道路上、但发展程度更高的ET朋友,正在默默地提供自己对于地球的帮助。
因此,现在再回到本片之中来看,亚莎所许下的愿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罗萨斯的所有被反派国王夺走了愿望、遗忘了自己本来的能力的民众们(这也是当前地球上的一批被称为星际种子的人所在做的事)。
于是,在罗萨斯王国外持续观望的许愿星当然就一拍即合般飞奔到了地球上,开始提供自己的帮助。
然而,本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直接有力地揭露真相的一首歌,其实并不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亚莎角色歌This Wish,反而是紧跟其后的I'm a Star。
如果大家忘了这是哪首歌的话,我来描述一下:当亚莎遇见许愿星后,在疑惑中,许愿星赋予了森林里的动植物们说话的能力,于是这些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亚莎这首曲子的标题中的讯息。
这首在一般观众看来欢乐闹腾、过耳即忘的热场曲目,实际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相,那就是——We are all stars我们都是星星。
本次的中文字幕将star译作“明星”,其实模糊了这首歌所要真正传达的内涵。
从物理的角度而言,我们人类的构造其实来自于宇宙中的星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就是星星;从人类历史演化的角度而言,人类的DNA中其实含有诸多其他星球种族的成分,诸如大角星、昴宿星、仙女座、天狼星等等,因此,作为物种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其实也和其他星星上的种族一脉相承,人类还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大家所发掘。
I'm a Star这首曲子试图通过以一种充满童趣、载歌载舞的百老汇风格,告诉我们大家:我们即是一,宇宙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之中。
从而,我们才能在本片中正邪对抗的最终高潮、也是This Wish(Reprise)中看到:仅凭亚莎作为觉醒个体那势单力薄的力量,要去对抗反派,其实还远远不够;只有当每个民众都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从内在发掘自己的真实力量之时,浪潮的转变才能到来。
当前全球各地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不算太高,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上致敬了无数迪士尼经典电影、紧密扣题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这首歌的工整却又有点无聊的迪士尼王道音乐剧电影,实则却忽视了背后的创作团队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喜悦讯息,那就是:欢呼吧,民众们,胜利终将到来,我们用这部电影预演了一遍未来所可能诞生的美好,愿你们在自己内在的带领下亲手迎接这个即是结局又是开始的时刻。
(我应该也是被某个许愿星驱使着在半夜三点从床上爬起来写完了这篇文章。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你去找星星许愿,许愿星会想发设法变出渠道帮你答疑解惑的)
这部电影的贴片短片,那个迪士尼一百周年纪念短片,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是看了其中那张elsanna部分的动图,但全片一直没舍得看,正如我至今不舍得看德国队2014夺冠纪录片。。
最后在巴黎迪士尼一遍又一遍排队等冰雪奇缘演出的时候,那个和迪士尼动画楼一样的尖帽子楼里在放这个短片,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的很梦幻🥺然后带着对这段奇妙经历的回忆,我开始看这部电影,虽然我期待迪士尼为百年庆拿出点更好的作品,但豆瓣评分确实也给了足够的预防针。。
这个2D3D混合的画风经常给我一种T社游戏的奇怪画面质感,关键是很多场景都空荡荡的,尤其是主角和国王在书房里唱歌愿望球飘在空中那段,给我一种有个图层隐藏了忘了取消的感觉。
啊啊啊啊啊啊我现在越想越气,你说皮克斯头脑特工队用过而且还拍了第二部的这种“闪光的球在放电影”的创意,迪士尼你真的不能想出别的主意吗?
再说愿望又没人规定它载体非得是一个球,它是什么不好啊!
小火苗小闪光小星星小水珠什么不行啊!
非得这么拾人牙慧没有创意吗啊啊啊啊啊人物造型似乎也有点千篇一律,总之给我一种“这两亿预算是被谁贪了吗”的感觉。
角色的行为动机也是完全不带深入阐述一下的,国王和主角父亲的往事我都一度以为会有更多展开。。
不过说实话虽然上述很多方面糟糕得让人胆战心惊,但可能是我情怀加持,总觉得可以把迪士尼代入成这位主角,苦涩的生活沉重的现实带走了我们的梦想,还义正言辞地教导我们不要想这些不切实际的,脚踏实地对你最好,但迪士尼却总能一次又一次地唤醒那些生命最初最朴素最简单的美好。
这么一想这还是颇为回归本心的一部百年纪念作品。
苍天啊我简直就像网友讽刺的一些苹果自适应用户,活脱脱的迪士尼自适应用户。。
它扯的什么犊子我都能在心里圆回来。。
不得不说片尾那个一百年角色走马灯真的提升了我对电影的整体印象:)迪士尼你是懂近因效应的
你怎么知道我六进六出终于看上了空中游行
终于看完了《星愿》不吹不黑,这部动画电影很……平庸。
我看的原配音版,比照顾小朋友的刘亦菲配音版,其实观感应该还好一些。
迪士尼抛开皮克斯工作室不谈,不是说拍不出感动人的好题材。
但是这一部真的很平,歌舞也很平,没有在脑子里留下印象。
加上它是迪士尼100周年纪念献礼作品,剧本写成这样就真的太一般了。
又是近几年的老一套政治正确,少数族裔当主角。
我完全不歧视黑人,从小很多我的外教是黑人,但是现在好莱坞太刻意了就觉得膈应人。
连迪士尼自己的高管回归后都说近几年走偏了,想要传达太多价值观了。
应该回归公司成立时的初衷,讲好一个故事,同时顺便说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夹带私货,强塞给观众。
高管说现在不要加那么多政治正确,该回到正轨了。
PS.走完字幕拍的这个片尾彩蛋不算屏摄吧?
彩蛋就是原声吉他弹奏的迪士尼经典厂标配乐,加上带有Disney 100周年纪念字样的灰姑娘城堡。
在2013年的某音乐节目上,导师汪峰有一句话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延续至今日。
“你的梦想是什么?
”是啊,梦想是个太美妙的东西。
远古时,人类先祖仰望星空,心魂徜徉宇宙,而现在,都市人用梦想支撑着自己,努力拼搏,不迷失在城市的欲望丛林之中。
自1937年发布了首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来,成立于1923年的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共制作了六十余部动画电影。
而在迪士尼百年之际,在中国11月24日上映的由克里斯·巴克、弗恩·维拉桑托恩执导的电影《星愿》,再度让世界影迷放眼繁星,醉心于纯粹的美梦,刘亦菲和于适为了这部作品倾情配音,并且贡献了不俗的表现。
可危险的是,梦想并非永恒的遥望,还有实现的那一天。
如果有一天,梦想变成了一种电影工业所创造的虚拟景观,那么还有人会醉入梦海么?
01.梦成为电影中的景观《星愿》的故事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了。
从前有个地方叫萨罗斯,有个贪婪的国王掌管着所有人的心愿。
然后有个理想主义的女孩叫亚莎,许下了一个特别的心愿,并得到了星空的回应,“许愿星”这个酷似卡比兽的可爱生灵来到了她的身边。
最后,每个人重新得到了心愿,也就是梦,大家又有梦可做了。
电影只有95分钟,穿插着一些歌舞片段。
其实,在观看的过程还是会被打动的,因为迪士尼的作品的确太生动了,而梦想的外壳又是那么惹人向往而痴迷。
但是,这样的作品除了给迪士尼的粉丝看,观众的受众到底是谁呢?
小朋友们有梦的概念,但是没有到达追梦的阶段;年轻人到达了追梦的阶段,但迪士尼的梦又太过于浅层,只是单纯的慰藉。
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代,给予年轻人慰藉的媒介与形式可已然比迪士尼的电影花样多太多了。
烟花绚烂,片中那些心愿如繁星般被点燃的时候,所有去过迪士尼主题乐园的观众会在“哇”声中,获得心灵的舒适。
而是否这种形式上的至真至美已然成为了产业化的景观现象。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说,景观作为被人看到的画面,是一种强制性的独白。
巨大的景观堆积,是一场有意识的表演。
迪士尼之前的成功在于主题表达的共性,在于它人物和故事的创新,表演方式千变万化,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而近期的作品,包括这部《星愿》的确找不到任何新意,除了不变的梦,不变的价值观。
而在类型片已经从善恶辩证转为诸善间排次序的新时代,迪士尼难道可以一成不变吗?
02. 迪士尼:新时代还有载你的船吗?
遥想当年,两部《冰雪奇缘》共斩获近12亿票房,《疯狂动物城》在2016年斩获15.31亿票房,成为进口动画片年度冠军。
今夕,观众对于迪士尼的梦幻,以及创作的流程和模式已然有些祛魅了。
当然我们可以说迪士尼没有发力,人家只是想做一个仪式性的,非常纯粹的致敬,并非要有什么在票房上的宏大野心,毕竟它一直在证明着自己的成功。
但自2021年起,《寻龙传说》和《魔法满屋》两部作品在市场并未掀起大的波澜,票房也只在亿元的边缘试探,那种普适性的,潮流般的口碑与现象,正在一点点消失殆尽。
当今时代,电影模式和类型的饱和是需要直视的,迪士尼的梦境也同样需要,观众对于动画电影已然越来越高。
我们可以发现国产动画电影已然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无论是对于本土神话和文化资源的挖掘,还是在所谓“成人动画”领域的突破,以及今年的《深海》在技术上和主题表达的挑战。
它给了观众多重路径与选择,我们自身文化的血脉根性以及创作的多样性占领了动画电影的土壤,而迪士尼慢慢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他山之石。
合家欢似的美好和幻梦固然经典,但梦也有不同的形态,质感和故事肌理。
虽然每一次看迪士尼的作品,我们的时代记忆和动画形象会被悉数唤醒。
真爱圆满,破镜重圆,希望与真理,自由与大同.....这些价值观以美国梦的方式让这彩云易散,琉璃易碎的人间变得温暖如春。
但是。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屏时代以及观众对于电影这一载体的审美趣味注定会光速更迭。
人类喜新厌旧的本性一直潜藏在意识的深处,电影院自古以来都黑暗如初,但是上演的故事早已大浪淘沙,换过千万副容颜。
如果,魔镜里永远只能看到自己的脸,终有一天,魔镜会被打碎,化为河面上一闪而过的粼粼星光。
新的镜子在河对岸,在天涯海角。
动画杜比影院 3D中国巨幕3D2023-11-24上映 / 片长104分钟影片简介: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成立100年之际,特别推出全新原创动画电影《星愿》,带领观众走进魔法王国罗萨斯。
在这里,聪慧的理想主义者亚莎许下了一个特别的心愿,并得到了宇宙力量的回应——许愿星(一团小巧却拥有无限能量的光球)来到了她的身边。
亚莎和许愿星要联手对抗一位强大的敌人:罗萨斯的统治者麦尼菲科国王。
他们不仅要解救族人,还要证明当一位勇敢人类的愿望与许愿星的魔法结合时,将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星愿》公映期间还将为中国观众惊喜加映特别纪念短片——“迪士尼动画·筑梦100年”,以此庆祝迪士尼动画百年诞辰。
7/10分一般迪士尼动画我会有三方面的评价,以冰雪奇缘系列举例:①故事或人物能强烈吸引我;②画面极佳;③配乐非常非常喜欢、全景声效果非常好。
就是说,如果以上三点占其一,我都不会给低于8分的评价,但这次我只给到了7分,那就是上述三点均不太行。
首先故事很差,开头就知道结尾,甚至知道过程是如何发展,和高潮、转折都在哪都能一目了然了,这样的故事我看来作甚?
人物也是非常的呆板,非常的扁平,毫无能跳出银幕的生气。
画面可能是为了纪念100周年,特地做成了三渲二的风格,与近年来看习惯了的3D画风迪士尼格格不入,甚至觉得莫名其妙,3D效果也就还行,比《元素城》强一点。
至于配乐和音效,配乐感觉一般般,没有特别喜欢,除了《This Wish》其他曲目感觉不抓我耳,全景声效果也不如《冰雪奇缘2》强,感觉主要还是正前面的声音为主。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反抗国王为你好而夺走你的WISH」竟然很贴合中国国情,「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怎样怎样」这种话我们中国人可听得太多了,这方面的情感代入还挺强的。
用平庸来致敬伟大,似乎是这个年代的通病。
迪士尼在百年诞辰时呈现这样一部作品,就像村子里百岁老人寿宴结果只做了一荤一素似的,确实也能吃,但感受不到对“百岁”传奇的丝毫尊重。
迪士尼这个名字本身是有商业价值和情怀寄托的,至少在迪士尼乐园里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人已经表明了他们愿意给这个从小听到大的名字花钱。
但迪士尼内部人员到底如何看待自己呢?
《星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的回答: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一)《白雪公主》不是万能灵药 作为迪士尼百年基业的支柱,《白雪公主》的影响已经深入到迪士尼所有人的骨髓中了。
她当然是伟大的作品,不论艺术性还是商业价值(算上通胀她依旧是影史动画票房第一),但《星愿》中的致敬已经多到了让人有些反感的地步。
白雪公主坐在许愿井旁唱着I'm wishing的画面给整部电影奠定了足够的基础,再加上《匹诺曹》的加持,《星愿》应该给自己开辟一片新的梦想之地,而不是在前辈的花园里打转。
但显然制作组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恨不得每隔五分钟就告诉观众“我们可是白雪公主的孩子",反复出现的故事书、魔药、地牢、魔镜……伟大的母亲和丢人的儿子,真是一对经典组合。
你有多辉煌的历史就能以多大的力度反衬出你今天的堕落。
(二)反派不应该是缝合怪 迪士尼这些年对待反派的态度无疑受到了全球zz环境的影响,女性、少数族裔、儿童渐渐失去了邪恶的权利,白男做反派似乎是本片唯一的选择。
这倒是无所谓,但是“反派邪恶得不彻底”就太糟糕了。
King Magnifico集合了毒皇后、玛琳菲森(注意看名字,Magnifico与Maleficent)、Gaston这三个反派身上的元素,成了一个会做魔药,会施绿色法术的自恋白男。
他的全部特质也就如此了,没有反转,没有内心剖析,好平面的一个角色,怎么能担得起百年致敬电影的大反派?
也许“吞噬别人的梦想”这个设定本身还算邪恶,但是电影里处理得太柔和了,民众要交出自己的梦想这种无厘头的设定更是难以自圆其说。
反派行为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三)《魔法满屋》不值得如此致敬 女主为什么长得跟《魔法满屋》的伊莎贝拉那么像?
电影开头介绍环境的歌也跟《魔法满屋》开头几乎是一样的结构。
在那么多经典电影里,偏偏从这部选择了如此多的元素,意义何在呢?
(四)音乐剧是迪士尼的灵魂 作曲和作词对迪士尼的音乐一无所知,几首歌都缺乏记忆点,根本不具备红的因素。
而且整部电影用了太多歌,尤其是女王策反那首歌的插入几乎毫无意义。
现在的编剧已经学会写不出合理的台词就用歌来充数了?
作为一部音乐动画电影,歌不好听,这值得回炉重做吧。
(五)小丑难当 《冰雪奇缘》的雪宝是姐妹俩感情的象征,但小羊瓦伦蒂诺没有任何背景设定,也几乎不具备《海洋奇缘》里那只荒唐的鸡的娱乐性。
虽说无丑不成戏,但如果画不出有趣的丑角还不如不加吧。
而且瓦伦蒂诺的愿望是建一座“疯狂动物城”,于是整个王国的动物都会说人话了,他经过别的动物同意了吗!
第一部宣传片放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这将会是一部平庸之作,最后它果然没辜负我的期待。
有太多无聊的环节共同组成了这部乏善可陈的电影。
一部以“wish”为名的电影却辜负了全世界粉丝的希望,迪士尼真的还有明天吗?
如果说前两年的心灵奇旅是10分满分,星愿的剧情在我这里打6.5分,音乐7.5分。
剧情走向没有什么新意,搞笑也没有很搞笑,感动没有很感动,励志没有很励志,它还没有上半年的疯狂元素城好看。
主角的精神内核刻画的不深刻,不足以让大人跟小朋友强烈共鸣。
前半段看到一直想玩手机,连最后的彩蛋出来,现场有观众说“啊,就这?
” 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应付100周年这份作业的学生编写的一样。
老实说前面的100周年祝贺片比正片还要好看一些。
(以下有剧透)看完星愿了,总体失望,除开亘古不变的主旋律外,最失望的是女主的人设,非常偷懒。
女主Asha作为一个难得没有任何性缘感情线的迪士尼公主,本应有非常饱满的笔墨去立她的人设,但没有,Asha就是那种所有你能想到的adorkable Disney princess的大合成,每样她都沾一点,每样都不突出,最后就变成了一个看完两小时电影你也无法形容她到底是个啥人设的缝合怪。
(打个比方想到木兰你会觉得非常聪敏,想到elsa就会觉得她比较内向而且擅长压抑自己,提起乐佩就会记得她对floating lights是多么向往。
)配角也存在类似问题,Asha的朋友团里除了1.做饼干知道密道的短发太太 和2.举报了Asha最后回来道歉的瞌睡骑士是必要的推进角色外,其他人都是吐槽役背景板,无法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同样是描绘配角群像,I got a dream和疯狂动物城都做得好太多)。
还有王后的线,她的反水太唐突,但凡细想一下就觉得逻辑有问题,明明在前期插进一个王后也是有统治才能/野心的小伏笔就会让观感好很多。
除开人设,暗线也做得非常敷衍,就仿佛A组提出了这个概念,然后负责细化的B组还没赶完工就给它抓紧上映了:1. Asha父亲的身份,所以她爸是哲学家的意义在?
给了几个镜头闪回也没看出来她爸产生了啥作用,如果是女主许愿的动机,明明决心拿回爷爷和妈妈的愿望就已经很好了,强行加上她爸只觉得赘余;2. 所以国王过去阴影的作用在?
就跟Asha共情那么一下"天呐你爸也死了好巧啊"?
3.母亲的愿望一开始没有拿回,最后拿回的时候却没有表述母亲的愿望是什么,明明可以借这个点强化Asha和母亲的联系,却搞得就像偷懒少了个镜头。
总体就是好像篇幅不够用,又搞了一些没必要的画面和设定;该展开和描绘的,又都草草略过或者压根不写。
特别短片很惊喜,最惊喜的是时至今日还能看到迪士尼2D手绘时代作品的新画面
首先,我必须强调,抛开隐藏在裙下的那部分,但就影片本身说,《星愿》体现了一个合格的、血统纯正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的水准,但也仅仅是合格,如果做比较的话,它的水平也就是比《寻龙传说》和《魔法满屋》高那么一点。
前8分钟的短片,真是惊喜,据说是把活着的原版配音都请来了迪士尼公主系列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带有强烈的特定文化属性,即这个公主本身一定要带有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寻龙传说——东南亚风中奇缘——印第安花木兰——中国海洋奇缘——波利尼西亚无敌破坏王——互联网魔法满屋——墨西哥很正常,如果只是一味的拍摄《白雪公主》这样,里面只有公主和王子的格林童话,那么一两部之后就会让观众感到乏味了,所以用风格迥异的文化要素来作为公主童话的鲜亮外衣,简直不要太高明了。
白雪公主这部长片对于迪士尼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光是收入还有艺术成就,这一大和七小金人就是奥斯卡为白雪公主特别颁发的于是我们永远能在迪士尼公主动画里不同的新鲜事物,无论是服饰,舞蹈,食物,还是打斗风格,人物形象,生活方式。
所以即能看到吃包子喝茶,也能看到墨西哥卷饼;即能听到苏格兰风笛也能听到电子音;即能看到弗拉门戈舞,也能看到草裙舞。
勇敢传说其实是个很尴尬的存在,它的血统不太纯正,看画风就能感觉到,它来自于皮克斯,并非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作品而本片在这方面高开低走,在前十分钟我们通过服饰和热辣的弗拉门戈舞能看出来伊比利亚半岛的风情,而后九十分钟主创们则完全把体现文化新鲜感这茬给忘了,已经完全成为了毫无特征的公主复仇记。
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另一个趋势便是对于好莱坞以及美国生辉的政治正确敏感度很高。
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虽然迪士尼向观众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但是在对于公主等片中人物的设定上,仍然没有摆脱公主+王子的双主构架。
随着90年代女权主义的觉醒,在1998年的《花木兰》开始,大女主在真正意义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标志是出场时间的绝对优势、对爱情主题的削弱、赐予公主自身更为坚强的意志和更为强大的力量。
花木兰在迪士尼动画里,首次提出了家族的概念从2012年《勇敢传说》开始,爱情要素基本上就算是被撤掉放弃掉了,甚至已经不在存在所谓的男一号。
取而代之,公主系列的感情核心从爱情转向了亲情(勇敢传说、冰雪奇缘、魔法满屋)和友情(寻龙传说、海洋奇缘、无敌破坏王)而本部《星愿》可以说是对感情线剥离最彻底的一部了,在之前的系列作品里,总会有一个人或物承载着爱情、友情、亲情等感情中与公主作为链接的另一端,但是本片中则缺少这样一个人物。
影片的核心“许愿星”虽然拟人化了,但是一个缺少语言的人物设定很难承担作为影片感情线联系人物的重担,这就造成了本片感情线的撕裂。
许愿星无法说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在影片中的地位和分量在人设方面,迪士尼公主系列迈出第一个勇敢的步子,我认为是1995年《风中奇缘》,将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呈现在了银幕上。
虽然在上一部的《阿拉丁》中已经有了阿拉伯的茉莉公主,但是从文化设定角度,这个角色还没是没有脱离开西方文化圈。
从宝嘉康蒂开始,迪士尼算是正式从文化种族角度开始打造完全不同的公主。
进入新世纪,随着好莱坞政治正确的影响力增大,对于影片中种族和文化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主角身上,本片更为彻底。
彻底到有些过火了。
女主亚莎是一个穿着西班牙裙装留着脏辫的黑人混血姑娘。
是不是特别政治正确?
迪士尼果然永远是好莱坞政正确的标杆。
再看看住在这个地中海内小岛上的西班牙式王国里,女主的朋友们,有东方人,有金发碧眼,有梅斯蒂索混血,有斯拉夫人。
搁这儿搞五族共荣呢……自《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公主与动物,已经成了公主系列的标配,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会给影片增色不少,而且逐渐这个小动物在动画片里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既承载了萌的作用,也成为了影片笑料的发动机。
本片里作为公主爱宠的是一只高山山羊,我认为乏善可陈,虽然造型可爱,但在剧情中开始说人话后,可爱的萌物就变成了一个碎嘴子,反而不去之前只会咩咩叫的时候灵动。
只要是静态的,便是岁月静好,说出话来,就像是在演脱口秀而吉祥物这个设定本片里还多了一个幸运星,这是一个成功之处,它的成功就在于小而萌,有一种婴儿的可爱和憨直。
很可惜,主创们本想给予这个小星星更重要的位置,希望它和公主能够产生更多化学反应,但是很可惜失败了。
《星愿》在音乐上是合格的,一共9首原创歌曲,虽然不是let go这种脍炙人口的,但都很好听,也能够做到符合故事情节,虽然在最后高潮决战时的纵情高歌似乎有些假,但我说对于一个舞台剧成分更大的电影来说,这种形式其实蛮带感的,这一点上很好继承了公主动画的特点。
另外本片里还有吐槽自己家作品的彩蛋——反派国王有几句台词:想能够飞,有一个自己的梦幻岛?
想有一个能够照顾小孩的魔法保姆?
你们都多大了,还有这么幼稚的愿望。
明显是在恶搞彼得潘和欢乐满人间。
看这个片子可以和《拯救班克斯》连看,了解这部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最后,我提到的,公主裙下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是我太左了。
但是我的确在观影的时候非常强烈地意识到了下面这些内容——《星愿》我认为是迪士尼公主动画史上第一部反乌托邦题材,动画版《带字母的豆瓣已经不体现的电影》。
在公主系列里,这是第一个靠着民众造反推翻现任统治者的故事。
这部电影带有某种隐喻。
以下省略500字。
点到即止。
迪士尼,100周年你让我花90多喂我吃💩...我的情怀,稀碎💔
231129淮南
这个片其实是迪士尼对自己的思辨,迪士尼在说自己至少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那种公主王子城堡美梦,国王建立的样子就形似迪士尼城堡,一部分的迪士尼,是游乐园一般的壳子,向世界广开门路,被人们寄托幻梦,吸收的东西太多,甚至很多世界童话典有封建残余,这次拿着《白雪公主》一边致敬一边矫正。但迪士尼还有一部分是影射在森林里的动物,出现了《小鹿斑比》等角色,各种动物们会说话,并说这没什么稀奇的,因为我们都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命运共同体”。所以迪士尼就是说我们百年历史有这些部分,男巫被封印在镜子中,百年中的糟粕也要被封印在这里。迪士尼始终是人们实现幻梦的寄托,但它并不持有幻梦,因为每个来到迪士尼领域的人是自己的星星。在简单的调子中讲颠覆自己的故事,好像在做自己的答卷不管观众死活,还是勉强当得起它们的百年献礼。
什么女权推翻男权,实现梦想全靠王权施舍的畸形价值观故事,现在的动画片真的是标配小主角身边一个跟班负责卖萌,看着就烦。主角的小伙伴们肤色拉满各种性格展现,最后还有人当内奸出卖朋友,真的是绝了,王后一整天给国王洗脑灌迷魂汤最后还不能容忍,我也是不懂了,最后坐上王位原来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国王人物设计跟舞蹈设计都不大像直的。反正总体看下来除了人物动画设计难看,情节跟转折简单像是在看电视动画。
2.5 這百年獻禮 屬實弱了點
迪士尼要知道会混成今天这个样子估计会对星星许愿不该在复联4里把钢铁侠弄死
梦想是极其美丽、壮阔又有力量的东西。迪士尼造梦一百年,每个角色都是作者的一颗星。而在星愿里,迪士尼说,你们也都是星星。不用把你的愿望交给任何人,你有足够的力量去实现它。去探索,去攀登,去歌唱。迪士尼城堡上的每一颗璀璨的星星,是我们。
我超旧样板戏,又旧又臭
一些喊话和不甘心,但还是吃这套的,歌超好听啊!
We Are Stars!暴君總是先以英雄的姿態出場。作為迪士尼百年獻禮片,選擇了反極權主題其實頗為大膽,然而創作者的精力似乎都花在自我致敬上了,並沒有想要認真講好一個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在走過場,安全、安全、太過安全,反而被幾首還不錯的歌曲喧賓奪主。作為一部三渲二作品,完成度不夠,個別畫面甚至像是半成品,而且作畫風格被嚴重定型了,相較之下隔壁夢工廠的《穿靴子的貓2》作為續集都風格化出了特色。
很奇怪,明明剧情无聊但是该哭的地方还是想哭,idea是好的,梦想还是要有的既然可能实现不了。(btw这部片的立意看着过程觉得有点不对劲,能在大陆上映大概是广电真的没认真看吧哈哈哈)张靓颖唱的主题曲好听的,刘亦菲配音毫无违和感,不愧是迪士尼公主,于适配音的小瓦纯萌物。
些许激进,但我站迪士尼。
今天我们不谈政治。100周年,生日快乐,谢谢你们。A wishing on a star, I'm trying to believe.王一栩你的微博名星宝是不是灵感来源于此?想做迪士尼?那是爱奇艺最初的梦想。故事本身确实比较简单,自己的愿望代表希望和动力,十分宝贵,肯定不能用来寄托到别人身上。
本该是一部集中展现百年大厂造梦魔法神奇的作品,实际却成了展现其流水线套路在今天已彻底失效的样板间。简直就是迪士尼歌舞版《封神》。反派国王就是殷寿,英雄被权力与野心腐蚀堕为恶龙。女主就是姬发,原本是国王迷妹,梦想成为国王助理,逐渐发现国王邪恶一面,于是走上反叛之路。王后是殷郊,本是国王的忠实拥护者,在看清国王真面目后转而帮助女主。女主的一众朋友就是质子团,在城堡中为国王工作,制造起宣传作用的国王饼干。他们被国王威逼利诱要出卖女主,其中一个朋友完全就是比伯侯,背叛其他人成为了国王的首席骑士。甚至,帮助女主的魔法星星,功能都相当于姜子牙。不但角色相似,故事雷同,《星愿》和《封神》的主题表达都完全一致。这种惊人相似虽然只是巧合,但谁难看谁尴尬。在我看来,《星愿》远不及《封神》。
达斯米奇的百年献祭大作。故事毫无新意,歌也挺一般的,跟情怀拉满的映前贴片相比差远了。
2.5+ 原声歌曲比迪士尼这几年的动画都进步一大截,极有律动性。但抛开音乐和纪念意义,整体剧情比较单薄、普通、老套,后面人民反抗的场景特别魔怔,总让人多想。>《魔法满屋》
迪士尼100周年的彩蛋很泪目,但是我花钱毕竟不是来吃前菜的🥹
这是一个多么烂的故事。。。。。。。。。。
其实正在瓦解迪士尼帝国的也不只是漫威,还有迪士尼自己的公主系列。星愿这种东西不仅故事套用模版,连音乐感觉都只是修改了几个简单的音符。兴许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有效,但像我这样的成年人观众真的对这样的配方产品已经十分厌烦了。
标准俗套的迪士尼电影,照常看得很欢乐。美好愿望要靠自己去实现,下个百年请继续守护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