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守岛人》,这种小众的主旋律电影本不想写影评,因为写不好就会变成陈词滥调。
但在豆瓣评价中我发现很多人没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尽管水平有限,我还是打算尝试写一写。
这部电影核心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王继才的:人这辈子只要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第二句是王仕花的:你守岛我守你。
王继才毫无疑问是一名英雄,这座岛之前坚守最长的人15天,最短的3天,而他一守就是32年。
但英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电影描述了英雄成长的过程。
王继才开始工作时是和他爸赌气。
这时候他不是英雄,他在没人换他的时候会抱怨会骂部长,但他的初始目的让他没有一走了之,这里也初显王继才的毅力。
可明显如果只是赌气,想做成件事给他爸看并不可能支持他在如此恶劣的地方坚守32年,而是之后在工作中的认识慢慢使他成为英雄。
在小岛上靠敲打脚盆来提醒来往渔船绕行不触礁,能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在恶劣的气候下记录日志能为国家科学研究做贡献,在国门前阻止走私犯能保护国家利益,还有开山岛在历史上的非凡意义,因此守岛就是守国。
他在之后长久的工作中找到了守岛的价值,让他愿意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当他对花说:“你看我这日志写的越来越好了,这新来的得学多久才能写成这样?
”在那时他已经全心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了,而不是可以有人来换班。
还通过船夫的回忆录知道,王部长也是带了几个人来,但是王继才看到王部长看那些人的眼神明显没有对他那般信任,所以他自己主动推掉了来替换的新人,最后王部长和他都不提换人的事了。
到这他已经把岛上的工作完全凌驾于个人生活之上了。
时代的英雄已经诞生。
当然最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是来自家庭,工作原因家里两个孩子读书只能供得起一个。
姐姐为了弟弟读书,自己去打工开贝壳,手冻得通红满是伤口。
听说姐姐不读书了,老婆劝他找王部长调剂两年。
可碰巧王部长肺癌晚期,他看着病床上的垂危王部长说让他放心,又将自己家庭的事默默搁置。
女儿自然是不会开心的,对父亲一阵抱怨。
王继才也只能默默地离开,当与家人中间做选择时总是格外艰难和残忍,他内心对家庭充满愧疚。
但柳暗花明,英雄有着英雄的家庭,女儿看着公车上累的睡着的父亲,哪怕车子晃动使他的头一下又一下地砸向车玻璃都没让他醒来。
她留下了眼泪,明白了守岛对父亲的重要性,其实她肯定心里早就清楚父亲为这个工作的付出,这些年从没抱怨过。
为了不让父亲带着心理包袱和愧疚守岛,她对父亲说女儿错了,请爸爸放心她会好好照顾弟弟。
王继才这才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现实中的王继才有三个孩子。
王继才的老婆王仕花也是英雄。
同样最初她不可能了解这份工作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也会抱怨。
她辞去了老师的工作,来岛上陪他丈夫是出于对他丈夫的爱。
但是当她帮丈夫洗澡时看到丈夫背上一道道在石头上砸出来的疤痕,知道了丈夫为这事业的付出和决心,在与丈夫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也慢慢熟悉了工作的价值,便义无反顾的支持着王继才。
在后半段,丈夫帮她搓背,两人角色与之前对换,王仕花的背上也已经伤横累累,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还患有各种病痛。
这时他们已经成为一体为共同的事业而奉献一生。
这是最纯真纯粹的爱。
所以就算王继才牺牲了,她仍然接替着王继才的任务,守好这座岛。
王部长豆瓣说这个人物窝囊。
的确他每次见到王继才都战战兢兢。
那是因为他知道,他没法在那个时代给王继才一个心悦诚服的理由守下去。
无私奉献,说不出口,从头到尾电影都没有这句词。
部长也给不出钱也发不了荣誉,他知道王继才吃了苦吃了亏,他知道对不住王继才。
影片还有条暗线,就是王部长的父亲在抗美援朝里救过王继才他爹的命。
这最初是战友情谊的延续是对恩情的回报,所以王继才的爹一直以他儿子为荣:这小子,要个头有个头,真是帅气。
两代人之间红色基因的传承,战友的情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很多人没看明白或不理解这电影这人物,是因为他们去掉了历史来看这部电影。
以当前的时代眼光和个人的价值观加载在主角身上。
这座开山岛,之前是有解放军正规部队把手的。
但是在当时那个平穷的年代,迈向和平发展年代,解放军削减军费大裁军,这岛最后由民兵队负责。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当时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军队要忍耐,部队没有钱。
张绍忠曾谈到这段往事,南海因为军费紧张,被越南强占大大小小岛礁十几座,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解放军没办法,只能派几个人,在些只有几十平方的小岛礁上搭起木头房子。
论条件比开山岛还要艰苦的多,回来人都快出精神病了。
讲到这局座在节目中嚎啕大哭,我们海军受了那么多年的窝囊气,终于有了今天。
用当今的眼光看,多派几个人去换不就行了?
但在当时的确没有条件,在英雄不够支撑的地方,就的确可能遭受损失。
如今我们知道,战士的付出让这些曾经的小岛礁如今都成了有住宅和机场的大岛。
影片还有个历史角度的细节也非常值得回味。
在前二三十年,那个国家飞速发展的时代,资本快速扩张的时代,谁发财谁光荣,谁成为资本当中的人物谁就会被追捧。
像王继才这种平凡的小人物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们的付出不被重视,他们上不了这个台面。
很少人会觉得他们守岛光荣,家里姐妹觉得他出去做生意赚钱多好。
当时他们的坚守没法获得社会对他支持的力量,都想着赚钱发财。
恰巧,他在一个岛上,与世隔绝。
他的价值观没有被资本扭曲,还清醒的认识到有比钱更有价值的事物并且坚信不疑。
当王部长病死后,他更是没了最后的依靠,独自战斗。
一直过了近20年,08年北京奥运会前,他们才岛通了电,有了天线信号,除了夫妻两人携手种的各种树外并没太大改变。
但在2012年,整个国家风向变了。
小屋子里挂满了锦旗,写着时代的楷模,共和国的英雄。
房屋扩建了好几栋,宽敞又明亮。
时代变了,审美变了,在应有的价值观之下,他们本来就是真正的楷模,就是应该是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回头看看焦裕禄,看看雷锋。
他们在做好人好事之前在牺牲之后,会想到自己的事情被广为流传受人追捧么?
看看王继才,他会想到未来岛上的生活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会想到自己成为时代楷模吗?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下来不忘初心?
是他们每个人都在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岛。
有人说英雄感人却学不来,但正因为学不来,所以才仰之弥高,达到英雄的境界应该是我们的理想。
理想我们不一定实现的了,但正因为不容易实现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
榜样的力量,是因为我们需要榜样的引领。
王继才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榜样,一位平凡的英雄。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
庆幸的是他们一家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后代得到了保障,儿子更是完成了理想,成为人们海军!
如果我们整天娱乐至死,我们的价值只由市场去定价,那我们生活的意义在哪?
物质上的追求没有尽头,并且物质需要不断的刺激。
购买一件物品带来的刺激只够维持1周时间,所以许多精神上不足以驾驭金钱的暴发户,会去吸毒,嫖娼和赌博不断接受刺激。
就算是有追求的人也只是在投资界变相豪赌,还有挑战各种极限追求刺激。
原本现有价值被人遗忘了,那个时代有些人抢着发财,根本不认为需要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他要的是自己的快乐,哪怕有负天下人,只要自己能吃香的喝辣的。
有多少人牢记使命,守住了心中岛?
现实生活中那么多消费主义爱情,比大比小比多比少,陪了多少嫁妆,买了多少栋房。
在这样的市井生活当中,当看到王继才、王仕花那样真正纯美的爱情后,心里难道不会生出一丝感慨么?
不会感觉我们的生活被玷污了?
不够纯粹也不够圣洁,连爱情都被玷污了。
对爱人的坚守难道不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吗?
所以对王继才来说:这辈子咱俩守岛顶他们几辈子,值了!
我们都应当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洗礼。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什么样的英雄。
王继才是一个时代的逆行者,时代的逆行者不以大家选择的标准为标准。
正是千千万万王继才这样的英雄人物扶持着我们才能走过新中国那条艰难狭长的路。
最早一批为建设新中国牺牲的英雄,就是王继才他们的榜样。
王继才也是红色的后代,红色的传承造就了王继才成为新时代的榜样继续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直到他坚持32年后,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
马克思说高尚的人面对我们的骨灰将会留下泪水。
我们与其说被感动,不如说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精神境界。
我们流出的是洗涤我们心灵的泪水,我们都应当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洗礼。
因为作为社会风气的回归,只有这样的民间榜样支撑了我们社会的基石,共和国的大厦才会坚如磐石。
你守岛我守你,守岛就是守国,守国就是守家。
还有太多没说的,留给下次吧!
本文引用了不少司马南老师的话。
B站有司马南老师的守岛人视频。
岛在远离大陆的海里,时常风雨如晦,偶尔云开日出。
有人守,它便是一片国土,一个前哨,一座为船只指引航程的灯塔;没人守,它便是一片死地,一个暗礁,一座令时间凝固成冰的监牢。
让岛活着,大概先是王长杰(侯勇饰)的执念,后来又成了王继才(刘烨饰)的执念,再后来,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执念……虽然所有人之中,只有王继才最终成为了“岛主”,但他终于不再被漠视、被嘲笑、被冷落,他用30年的生命医治了这座岛的“孤”,就像妻子、孩子和狗医治了他的“孤”,许许多多人医治了彼此的“孤“一样,所谓守望相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这个年代还能看到如此纯粹的人生故事,是一种幸事,虽然电影的好坏见仁见智,但好的故事足以照亮你我的内心。
王继才说:“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这是守岛人的箴言,又何尝不是所有坚守本职的人共同的誓愿?
愿祖国强盛,华夏永昌!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观影过程中我也曾多次落泪。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电影中没有离奇的神话,也没有惊悚的场景,却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将我们带回那个年代,感受王继才在守岛过程中的艰辛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如今,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但我们应当始终牢记,有那么一些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王继才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看预告片的时候我有点泪目,但果然又是一个预告片比正片好的结果…属于也许没电影看会选择看的一部作品…评论略两极分化,优点在于场景,演员极其真实,一开始没剪头发的完全看不出来是刘烨,甚至苍蝇的嗡嗡叫害我吃不下爆米花,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黑得只能看出牙白,但三只狗子也极其可爱且通人性,但缺点在于实际后期条件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已经有石头房子,引出了小人物大牺牲电影怎么感动年轻人的问题…我身边的两位不了解故事的95后小姑娘,就完全不能理解王继才的牺牲,甚至牺牲了儿女的前途…在我看来,诟病在于影片时间过长,长达2个小时但剧情割裂,旁白都搞不清楚是谁,最终导致泪点被打断,甚至故事情节断断续续,人物情感转变生搬硬套,比如女儿说要当最勇敢的海燕…我个人倒觉得应该选取几个冲突大的点切入,比如无法上岛,妻子不理解等…最后,刘烨和宫哲演技可圈可点,至少刘烨红眼眶的时候我也是,没有完全一味扮美的小花…
《守岛人》是看了“电影最TOP”老张的推荐,特意买票去影院看的。
不出所料,一个人包场,这样也挺好。
坚守32年的真实事件本身就令人敬佩,作为观众是感谢能拍成电影并顺利上映的,能让更多的人知晓世上还有这样这种选择,一辈子做一件事,为国守土。
翻了一下豆瓣的评论,大部分观众是尊敬感动的,有一些从电影拍摄角度指出不足,也无可厚非。
但看到一个1星的评论,其实打几星是个人喜好,都可以。
但评论内容真是让人如鲠在喉,不得不说几句。
是的,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个人的权利,但并非每个人至高无上的唯一目标,你可以不敬佩他们的选择,甚至忽视他们的选择,但无权轻视嘲笑他们的选择。
在狭窄的视野里,为了守国土舍弃家庭团圆就是“冤大头”?
用浅薄来嘲笑高尚,更显无知。
看到一些低分的评论,说为啥军人不去?
为啥只有岛主夫妻俩在守?
为啥硬煽情?
请注意,最开始那里是军人建设的,有个连长还牺牲在那里了。
只是改革开放后,军人到了更需要的边疆去守了,而这里其实是守的经济。
打渔船只安全,监督走私船,主要影响的是县里的经济层面,因此主角作为县里村民兵队长去守岛,是不是就合理了。
再说,军人在那里守护就不苦了?
岛主又是民兵,民兵就不是军人了?
说为啥军人不去的,逻辑狗屁不通!!
故事感人的地方,县里很多人出海赚钱了,只有他俩选择了坚守。
有个情节,主人公要下岛,临时找人去替换,主人公说,县里补贴那点钱,还不够替换人一天打渔赚的钱。
妻子可以转正为教师,只是妻子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守岛。
守岛是个人经济回报最低的,岛主最开始去,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条汉子,不是想一直守下去。
只是知道了守岛的重要性后,没法丢弃那个责任。
他们夫妻俩,是可以赚更多钱,让家庭有更好生活的……比如妻子去教书,丈夫去打渔。
只是他们的那份责任心,让他们选择了付出,没有计算回报,这才是最可贵的。
有个情节,只有豆子一直去岛上看望,船老大说其他人都是去炫富。
为何去炫富?
换另一个视角,那些人是不是想通过炫富,让岛主能下岛,一起去赚钱?
这也解释了为啥只有岛主夫妻俩在守护。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岛主不电影更了不起
看名字其实就能觉出来,这是一部看之前和看以后都觉得挺主旋律的,现在很流行的,很多单位都比较喜欢推的题材。
我个人看完以后觉得还是很感人得,但是吧,过于的煽情就有点不是太好了,过于的宣传无私奉献,会让人觉得不是很好。
推荐看,内容挺不错的,但是稍微有一些过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看完以后自己评论吧。
其实看完电影之后,我印象更深的是王继才的夫人—王仕花,她本是人民教师,家境良好,如果她没嫁给王继才,本来应该是相夫教子,幸福美满地过完这一生。
而且她和王继才不一样的是,她并没有上岛的动机,她无需证明自己,反而上岛对于像她这样的受过教育的女性来说,是对她原生家庭和她认知的挑战,在电影里,也多次体现,她对于岛上生活并不开心,而且当她了解到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因遭遇报复,而无法上学时,深感震惊与难过。
在本片的最激烈的部分,生孩子那段戏,她说不甘的想让王部长他们看看她们母子将如何命丧岛上,就是这样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家庭的女子,却一辈子坚守了六个字,你守岛,我守你。
我坚持认为,爱国不是一个孤立的,象征性的,高大全的刻板印象,而是与亲情,与承诺,与荣誉和爱交替在一起的感情,有挣扎,有苦痛,再到最后的坚守后的快乐,王仕花就是这样,你会发现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只有这样的凡人,她的爱国是真实的,是与她的价值观和喜怒哀乐,结合在一起的。
在本片的最后,哪怕腿并没有治好,也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看着太阳与丈夫的脸庞,独自坚守。
而且本片的的构图与配色相得益彰,我们多次可见,海的大远景中心就是开山岛,广阔的海洋与小岛形成对比,海的蓝色调与灯光的黄色调形成对比,就这样一下吸引住了人的眼光,仿佛在那海中风雨飘摇的不只是灯光,还有希望。
同时岛上的时光多是暖色调,仿佛时光都定在了清晨和夕阳,哪怕是枯燥的日子里,也仿佛充满了诗意种下的希望的种子。
电影除了是艺术的载体,也是人民生活的体现,精神的具象化,虽然很多人对于主旋律的电影不那么感兴趣,但它确确实实,就是那个年代,那些人们的真实写照,在时代发展的同时,回顾过去,也是对于现代人精神的补充,同时可以更加了解时代赋予个人的义务和权力!
单位组织观影。
此前看过很多次王继才的事迹宣传,故事很熟悉。
伟大,是真的坚定伟大。
我非常敬佩他,但是和许多评论中写的一样,一个县,三十年找不到轮换的人,王继才一家老实、坚定、有信仰,就逮着他们一家薅!
如果王继才不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好人呢?
那么多走私船、地下赌场,万一遇上一个不那么坚定的人,岂不是防线崩溃?
岛如果真的这么重要,更应该及时轮换,杜绝一切徇私的可能。
并且现实也和我说的一样,王继才被追认烈士后,当地成立了一个十人组成的哨所,按照值班表轮换。
如果这一切早二十年……小宝这么乖巧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上学了?
纪录片里儿子说之前恨他爸(最初的宣传片里是这么说的,后来的各种宣传里这段被删了),是不是也不会发生了?
关于拍摄,整个剧情都非常压抑,当然真实故事估计比这个更残酷更伟大。
最尴尬的就是开山岛联欢会那段,突然就各种表演唱戏。
然后还有一点很出戏的,王继才和他妻子二十年后比二十年前络腮胡子的造型还年轻很多……小宝看起来都是他们同龄人了。
就这样吧,并不是批判,只是希望今后政策能更加照顾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实人。
不然就和大多数同事的感受一样:英雄我敬仰,换我我不上。
不是觉悟低,实在是,明明可以轮岗的事情啊(而且王继才自己当年也很想轮岗只是后来没有指望了)!
边看边编辑:结尾主角离世前看到海燕和大军舰太感人了!
女主是真的爱男主,甚至愿意离开子女,在老一辈里属于少见的夫妻关系高于子女关系的那种。
虽然“你守岛我守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社交,不符合现在女性独立的氛围。
影片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时代楷模王继才和他妻子王仕花的光荣故事。
最初王继才只被安排守岛15天,但到期后由于调不来新的守岛战士,王继才被迫继续守岛,结果这一守就是32年,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从中也能感受到王继才心境的变化——逐渐把守岛这件事从任务变成了职责。
守岛任务非常艰巨,却都被王继才和他妻子一一克服了。
本片除了重点描写王继才外,他的妻子王仕花也有很多精彩的刻画,尤其是那一句“他守岛,我守他”看哭了观众。
刘烨的形象特别符合王继才的气质,他把这位时代楷模演绎得非常出色。
人这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好,被片尾的真实影像感动到
守岛就是守国,守国就在守家。
这是一部主旋律传记电影,讲述了一对夫妻守护一个岛的故事。电影画面制作精良,特效也还不错。故事每每至动容之处无不让人落泪。可以说,这是一个让人好哭的电影。好哭不在于她它煽情,而是用平和克制的情节去完成人物塑造后带来的自然而然的冲击。这是这个电影成功的地方。宫哲和刘烨演的都相当不错。老戏骨侯勇出演的角色入木三分
鼓吹牺牲。
环境和演员表演是有诚意的,只是这个故事太假大空了
看完陈力导演进场第一句话就问观众你们哭了没,这就注定了是部标准化的主旋律电影。开篇台风气氛营造还是可以的,但人物动机随剧情有点崩塌,煽情来的毫无因由,尤其尾声还安排让狗跟着救护车跑桥段极其刻意和过时,当然,刘烨表演是不错的,只是人物性格太直线,苦是吃了不少但角色发挥余地不多,其实完全可以尝试多视角来带出主人公的,有点可惜。
2025.1.13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守岛的意义是什么?值得为守岛付出自己的一生吗?答案应该是信仰。苦难不值得被歌颂,但信仰也不应该被嘲笑。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东西,有些人为之奋斗一生。
可敬的事迹也需要可靠的叙事才能留下来,总体来说,还是/又是/居然总是技术不够扎实,撑不起表意。声音问题特别靠前,声画不同步、后期配音、刻意调大音量,很突兀;叙事偶有光华却整体乏力,有诚意而缺实力,电影产业曲折向前的大潮催生了越加巨大的票房,步履蹒跚仍旧是创作者的困境。苦情硬汉刘烨可是有阵子没出好作品了,本该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眼下越来越像护花春泥,反过来又映照了影视业缺少肥沃土壤的现实。
只看到了某些方面的缺位。。。强行感动
相比较而言,这么拍一个主旋律电影其实已经不错了,演技也都在线。确实坚守孤岛让人肃然起敬,但时代也确实不同了,这种价值观这种人物也注定越来越鲜见。
这么好的故事能拍成这样,故事不会讲,煽情也不会煽,剪辑配乐都一塌糊涂,导演对电影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多一星给故事原型。
虽然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但是不能只讲奉献不谈待遇,一辈子也是个民兵待遇还低的可怜,就电影而言这个弹丸之地从头到尾都没拍过全景,也没体现这30年小岛的变化
这不是就是逮着老实人往死里欺负吗???我敬佩你们,但我当不了你们。导演这句私货也算出了口气。
感动 煽情 但思考 就仅仅止步于此么
现实主义荒诞片
5.1好土
主旋律影片应当如何拍摄?若说开头部分台风裹挟暴雨冲击孤岛的部分隐隐能和《灯塔》沾上那么点关系、媳妇与公公雨中交谈的部分有那么点某些第六代导演的尿性,那么剩余的部分真是尽显平庸。观众们从来不是为了抵制主旋律而抵制,国外亦有许多甚至令他国观众亦甚为喜爱的主旋律电影,为何国内却总是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呢?要艺术不艺术,要商业不商业。我想真正的人间美好,从不是用无缺来显现,有辩证才能有升华。一味将好的一面放大到令人刺眼,则反而失去了令人共情的人情味。另外看得出刘烨拍摄该片时的那种辛苦与努力。宁愿看到刘烨凭此片二封金鸡也实在不敢相信黄晓明如此平庸的表演竟能二封。
那么艰难,却有如此伟大!致敬时代楷模!
哭到不敢多看一遍……真实的故事和真诚的演员竟然是这样的感人和震撼……致敬王继才!
佩服王继才一家的牺牲精神,可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