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青春题材的电影 热爱滑板的人不该错过的电影。
突破极限,挑战自我,挑战不可能,特别喜欢这种片子很不错,而且导演的水平感觉也不错很喜欢,推荐推荐,特别推荐!!!!!!!!!!!!
这种不错的好片子不应该被埋没,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一部电影,特别特别喜欢!!!!!?
9.25更新看完了,劫后余生,爸爸终于理解阿布不再逼迫教育,阿布也尝试跟自己妥协,结局有点快,但依然很治愈。
上来就批判抄袭的,说实话故事的逻辑和三观比泰国原版真的改进了很多。
演员们演得也大部分是可的,看得出认真和诚意。
9.18更新看完8集我觉得男女主感情戏改编得很好,不管是阿布的卑微单纯还是Abby的果断干脆都恰到好处,很真实。
“阿布,永远不要轻易说改变,除非是为了你自己”,三观正。
镜头语言美有电影质感。
导演周青云不愧是金马评委,编剧也不错,马来西亚导演+香港编剧组合竟然也可以让剧有不错的本土化改编。
——我先看的泰版,滑魂是极限S系列里最喜欢的一部,珠玉在前,一开始对国产翻拍不太乐观,看了4集和预告后觉得翻拍的是有诚意的,很现实主义的一部片子,三观很正。
4星推荐给男女主、导演、编剧和题材。
应该算一部不走流量但有诚意的片子,不错的抑郁症题材科普片。
1. 剧情 剧情跟原版大方向一样,细节有做本土化修改,少了点东南亚街头气息,更符合国情。
有些剧情逻辑性比泰版有所提升,如阿布抑郁症形成原因(压抑的中国式家长教育方式,只有批评缺乏鼓励,填鸭式通宵刷题对身心的摧残)和女主(Abby)初遇等情节铺垫比较好(泰版在男女主的感情线设计方面是比较突兀的,国产版改编更合理)。
2. 演员男主方面泰版James饰演的男主(Boo)演技出色,主要靠表情和眼神来表现人物(我看的英文字幕版)。
国产版郭子凡饰演的男主(阿布)也不错,比泰版内敛一些,符合本土中学生的气质,抑郁症发作时会用摇晃形体、弱化语气、急促呼吸、微表情变化去表达。
抑郁症的症状体现比泰版更细腻更多元化。
比如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会避免眼神交流,阿布的眼神几乎没跟人对视过,别人不看他时,他会看别人的脸,但别人看他时,他的眼神就会立刻躲开,还有永远低着头弓着背,像被心里千斤重担压着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有做过功课经过设计的,细节好评。
自残情节比泰版弱化不少,前期的服药自杀情节剪掉了,花絮里郭子凡演得很有真实感,可能过于真实血腥的镜头过不了审,正片把很多自残情节剪掉了,这部分情节少了些冲击力(不得不说我国的自我审查太厉害,做现实主义作品难)。
阿布跟女主的感情戏似乎改编得比泰版好,阿布懵懂羞怯努力的样子很真实。
妆化也好,随着阿布的状态从憔悴到病态,后期被滑板治愈后妆也明朗了一些,可以感受到层次变化。
抑郁症是个比较难把握的角色,男主完成得不错,有天赋和认真,台词也不错,有关注到细节,有些情节演得比较真实,让我看到我抑郁症朋友的影子,揪心。
女主方面我觉得国产版比泰版的女主可爱很多。
泰版女主痞气,是玩弄男主感情的花心女,感情戏来得挺突兀挺狗血的,观感不舒服。
国内版由邓恩熙出演的女主Abby,给人感觉帅气阳光自然,粉头发很好看。
Abby是阿布生命里的一抹彩色。
粉色如梦似幻,也代表了这段感情浪漫却又不现实不可捉摸。
压抑天性的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阿布,自我评价低,连爱自己都不懂的人怎么会懂怎样去爱别人。
正常孩子天生就懂的爱、肯定与安全感,他们可能要经历很多挣扎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完成自我人格的建设。
自由独立的Abby告诉阿布不要用自虐的方式绑架感情,对阿布来讲这些想法是震撼也是救赎。
这段感情戏比原版要合理是很好的改编。
抑郁症,教育方式,独立人格,剧的三观和立意比泰版要有所升华。
配角方面,中版女二(心理医生)略有些念台词的感觉,表情有时进入比较生硬一点,而且不太像实习医生,更喜欢泰版女二,更有温柔姐姐的舒服气质,也感觉更真情流露。
泰版男二(Simon/绿毛)很有江湖气,滑板圈大佬,是个有故事和人格魅力的汉子,散发着男性荷尔蒙,阿布的精神导师,最终是Simon和滑板拯救了阿布,在泰版人气不亚于男主。
中版的Simon感觉比泰版江湖感弱了很多,感觉太年轻了一点,脸上少了些岁月和故事沉淀的沧桑,后面摔断腿后有一段感觉演得过了一点。
珠玉在前,真的很难不拿来比较,泰版绿毛太有魅力了,没办法我可能有点滤镜。
国产版爸爸演得很好,中国式严父印象很深,让我完全忘记了泰版的爸爸长什么样。
3. 镜头泰版镜头运用很干净,色彩大胆对比度高,街头味道很浓,主要以街头为背景。
国产版以男主高三生视角为主,有更多校园化的镜头,镜头的明媚和压抑随着剧情而转换,但整体来说更小清新一些,很日系,有些镜头很漂亮。
镜头语言运用很好特效方面滑板时加的特效有点中二,不过抑郁症发作时镜头虚化抖动的特效还不错,能立刻带入到紧张状态,幻视也属于重度抑郁症症状之一。
4. 题材最初关注这个片子是因为题材。
我有位很好的朋友中学时因家庭变故得了抑郁症,曾经是超级学霸,后来被抑郁症困扰多年。
在人前她会装得很开朗,真实状态是很悲观,自我评价低(抑郁症典型情况),有时会突然恍惚惊恐或反应迟缓头脑空白。
虽然曾是室友,但我对她真正了解不多,毕竟不是病人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了解她的思维状态。
很多得抑郁症的人会在意外界眼光,或者害怕被当作异类,因此把自己越藏越深,有些会变成很好的“演员”,努力在别人面前扮演一个快乐的人,所以又叫做“微笑抑郁症”(阿布后期也有变成那样)。
我同学是比较幸运的,大家都了解她的病况,她也有朋友和爱好,作为Top大学出来的学生,周遭接触的人大多数有一定素养,她几乎没受到外界语言伤害。
很多同学以为她已经好了,其实她和抑郁症对抗十年至今还没完全痊愈,经历了很多我们无法体会的痛苦。
抑郁症没那么简单,是容易反复很折磨人的病,可是大部分人并不理解。
第一人称叙述科普抑郁症的感受
社会对抑郁症的一些误解希望这个片子能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得了抑郁症一定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治疗,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不要把自己藏起来。
身边有抑郁症患者的,请对他们多些关怀和理解,有时他们需要别人拉一把,关心、鼓励、包容、耐心、积极的反馈对抑郁症都是最好的良药。
怎么说,作为一个高三狗,看了这剧之后百感交集。
我觉得啊,其实啊布就是那类懂事得令人心痛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为了别人而活。
而他所处的环境是真实的,一个单亲家庭,严格的父亲,排斥嘲笑他的同学,压抑的学习环境;但也不太真实,现实中的抑郁症患者不一定能够遇到那么多善良可爱的人们,没有那么多善解人意父母,也更没有多少个能像啊布那么幸运。
内向的性格封闭的内心是他一步步把自己推进死胡同里,加之高考压力、父亲高期望、一直都是孤单一人,没有朋友,导致他越绕越乱,越走不出来。
剧里把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来自各方压力以及患者本身的内心所想呈现出来,并且对抑郁症进行了简单的科普,这是很好的。
并且有从五个角度去反映不同的人对待抑郁症:一是患者自身,先是小心翼翼试探周围,生怕与人有异,而后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二是周边同学,认为抑郁症患者是矫情,没事找事,是怪类。
三是朋友,不理解抑郁症,很难从抑郁症患者本身去考虑,容易引发冲突。
四是家长,认为孩子抑郁就是因为想太多心思不放学习上。
五是心理医生,了解病情的人。
我觉得剧中塑造的这五种形象已经基本上把社会上不同人对抑郁看法的基本现状反映出来了,挺不容易的。
吸睛的是剧中加入的新潮流元素,滑板,街头,很青春,很燃很酷,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与啊布性格完全不同的simon,豪爽仗义简单干净,他是带着啊布走出胡同的关键人物,也就是那道最亮的光。
但我觉得对simon来说,太不公平,太不幸了。
看着啊布不断地挣扎,在找到微弱的光亮之后又猝不及防跌入万丈深渊,一步步走近死亡,可能泪点比较低,整片看下来费了不少纸巾。
印象深刻的是啊布和爸爸一起去见心理医生时啊布全程标准的职业假笑和说出来的满分回答,很戳心,很真实,小小身躯下扛下的太多太多了。
最后,对于抑郁症患者,身边有,我的妈妈,我的同学,我不懂抑郁。
我知道和他们说:没事的不要想那么多……这些话是废话,没有用,我不会说这些,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会让他们好起来一点,至少能好好活着。
所以我感到很无能,我只能和他们说,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不要在意别人说的,相信自己;好好活着了……我太怕我说错话,会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我无法做到用他们的想法思考;但我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毕竟人生在世我要好好珍惜。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K社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下面播报一则K社洋葱新闻:日前,《小欢喜》第二部秘密开拍。
由于主角之一林磊儿去拜师网红毛毛姐。
而乔英子则专注于新剧《二十不惑》,无法轧戏。
所以,将由季杨杨拿着乔英子的剧本,魂穿林磊儿。
请大家期待新剧《小欢喜2》。
啊讲错了。
应该是期待这部才对——《极限17之滑魂》
这部听名字就很耳熟的剧。
别怀疑,就是前阵子翻拍泰剧《极限S》系列的国剧。
第一部《羽你同行》翻拍了极限S羽毛球篇,这次的《滑魂》则翻拍了系列中最高分的滑板篇。
主演郭子凡同学,不久前在《小欢喜》大结局中以季杨杨的身份和我们告别。
转眼,他就带着拥有林磊儿性格+乔英子人设的新角色阿布(杨步凡)来了。
季杨杨&阿布不过说起翻拍,有人说过,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翻拍剧往往是最难的,如果照搬泰版故事,很难在国内有共鸣,而且阿布抑郁症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表演上的难度+max。
巴特。
这次的《滑魂》表现让人有点惊喜,改编逻辑在线,演员演技不尬,竟然有保及格争优秀的势头。
01虽然18年时J.酱就已经安利过泰版《滑板篇》。
但我猜,很多小伙伴还是需要复习一下
剧中泰版男主叫做Boo,国内翻拍后,取名杨步凡。
步凡,不凡,不烦。
拥有这样名字的人,偏偏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却每天都要被抑郁症折磨的男孩。
最初,他每天起床都像溺水一样压抑,甚至不能呼吸。
渐渐地,他开始觉得自己长相丑陋,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再后来,他的身体机能开始出现问题,感受不到饥饿,也对美食毫无兴趣。
光是旁观这个过程我就已经感到窒息。
好在阿布不是容易自我放弃的人,他想了很多方法,试图让自己大脑,产生一点幸福感。
可他,失败了。
阿布就像在关了灯的房间,拼命地摸索开关,试图找见一丝光的人一样。
到最后。
能减轻痛苦的方法,竟然只有自残。
抑郁症如影随形,如跗骨之蛆摆脱不掉。
就在阿布打算结束生命时,他真的看见了光——滑板。
一群溜进学校的滑板少年,与阿布阴差阳错的撞到。
阿布惊喜的发现,只有玩滑板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久违的快乐。
滑板少年里的绿毛Simon与粉毛妹妹Abby,将初学者阿布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不仅有滑板,阿布还有了朋友,有了喜欢的人。
曾经,阿布的抑郁症,被同学视为笑话。
现在,有人愿意伸出双手抱抱他。
告诉他,我们一起一直陪你到痊愈的时候。
可是。
阿布的滑板&治病之路并不顺畅。
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来自爸爸的不理解。
02说来,全剧在原作的基础上,做了些改编。
而阿布与爸爸这条线,就是全剧最大的改动,将原版甚少提及的阿布抑郁的「成因」,用国产化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那就是——学业。
剧中阿布是距离高考不到400天的高三学生,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笼罩在高压之中。
他父亲,则是一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
比如阿布的英语考了145分,他第一时间不是夸孩子,而是关心,那你们班,有满分的吗?
这句听着耳熟。
逻辑与之前《小欢喜》里宋倩对乔英子说:“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如出一辙。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主角拿着乔英子剧本的原因,杨爸爸的「狠」比起宋倩,不遑多让。
他张口闭口就是清华,考差一点就要罚儿子整夜整夜的做题。
你都这样子了还睡什么觉啊
原著中,boo试探过父亲关于抑郁症的看法。
父亲说,如果坚强一点,就不会难过了。
翻拍版中爸爸的回答,则更具有中国「特色」。
“只要你成绩够好,就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儿”
听完这句直白的回答,是不是突然就明白,阿布的抑郁症,症结在哪里。
这些父子间冲突的刻画,对比原版,让阿布这个角色,更加立体。
也更容易让人共情。
除了剧情主线上的增加,新版还进行了各种意义上的删减。
首先,整体上改了故事基调。
从原版晦暗的色调就能感受出来,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青春剧。
有些道理讲出来,甚至很辛辣。
新版,整体来说偏向小清新的校园剧风格。
两种很难比较优劣。
只能讲,本土化之后的滑板篇,可能更适合我兔观众们的口胃。
(原版尺度的都台词可能不让播诶)
这个改动,配上郭子凡同学的颜,看的人还是蛮开心的。
但另一个调整,就有点...emmm..改编版删掉了一些滑板特技,却增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特效。
这些为了体现男主紧张而制做的眩晕效果,还在接受范围。
一些为了体现阿布情绪变化而做的五彩缤纷炫光加抖动的大翅膀。
对比原版里简单干脆,却能传递出喜悦感的效果来说,显得有一丝尴尬。
以上勉强都算在合理范围。
嗯。
接下来请仔细看图喔。
一个讲滑板运动的电视剧到底为什么要走新版《网球王子》的路线搞特效运动哇。
是制作经费太烫手了吗?
03让人又爱又恨的改动说完,请大家先不要急着点X。
这部剧,还是有其他的亮点der。
比如杨步凡这个角色饱满了许多。
不仅是剧情改编的功劳,也要夸一夸郭子凡同学。
因为与《小欢喜》相隔不久,两个同样是校园剧里的小男生角色,难免会产生对比。
首先区分度是有的,在这部里,完全看不出赛车少年季杨杨的影子。
季杨杨细看之下,阿布瑟缩又不自信的样子,反倒像极了《小欢喜》里刚进城的林磊儿。
其次,因为角色患有抑郁症的原因,要演出这种感觉,除了特效加成外,演技也是关键因素。
有句讲句,这次郭子凡处理的还蛮不错。
比如受刺激发病时的恍惚,木讷时的样子。
以及好孩子不要学自残,阿布这样扭曲的表情告诉我们,真的很痛。
看惯了他丧丧的样子。
其实阿布在面对喜欢的女孩子时,也有笑到整个人都在发光的瞬间。
从「挂件」角色季杨杨到阿布,小郭同学的进步,肉眼可见。
很好,继续保持。
除了小郭同学,剧中还有一位的表现让我蛮惊艳的,就是饰演女主滑板少女Abby的邓恩熙。
也许听名字挺陌生,但提一下她的角色,你可能会有印象。
《无名之辈》里陈建斌的女儿。
《嫌疑人X的献身》里林心如的女儿。
《你好之华》里的少年之南。
这么看,这位小朋友的大荧幕的经历不少诶。
这次她在《滑魂》中出演的酷girl,颜值..嗯,在这个杀马特发型加持下也勉强算ok的啦。
abby其实是一个很纠结的角色,她善良,心软,也许对杨步凡有过好感。
可这份好感,不足以支撑她打破自己不恋爱的原则。
所以听到表白时,她会诧异、尴尬、躲闪,甚至有些抱歉。
啊,青春真好,还有甜甜酸酸的恋爱小邓同学虽然演技还有些稚嫩,但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已经get到要点了。
除了男女主,剧中其他几位演员,最起码也做到了演技不尬这点。
比如阿布的绿毛人生导师,和心理医生大姐姐的支线剧情,意外的好嗑。
别看不尬写起来只有两个字。
可它横跨了「看的下去」&「看不下去」的鸿沟,也是鉴定演员是否到及格线的标准。
目前来看,几位还算不错。
尤其是郭子凡,是超越了我们对于流量明星的固有印象。
可这部剧能不能火出圈。
我不确定。
因为,想起了它的哥哥,上一部《羽你同行》的命运。
同样是wjjw+鹅厂+芒果联手打造的。
同样在播出后,演员在演技上有闪光点,虽然超越妹妹自己演自己的难度系数的确不高,可她做到了不尬演。
于是,翻拍版在豆瓣拿下了7.9,虽然不如原作,可也不算低分。
F型评分,4,5星较多巴特。
如果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标记人数1.2万。
对比同样是19年青春类的热门网剧,少得可怜。
那么,这些既有流量,且质量还算不错的剧,为什么叫好却不「叫座」呢。
原因并不复杂。
我想有心的小姐妹肯定都留意到,现在各家平台的自制剧里越来越多自家的艺人。
就拿《极限17》举例,放眼望去,郭子凡、陈泽希、杨超越、徐梦洁、祝子杰,都是三家的亲儿子。
《创造101》+《明日之子》+X玖少年团
观众可以理解,但在如今流量已经被妖魔化的情况下,免不了内心抗拒这样的套路。
流量+小成本+小制作, 还是say bye bye 吧。
也许有些流量表现还算亮眼,但是除粉丝外,路人既不想看,也不关心。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闭环,如果无法出圈,一些好剧被埋没,一些可能变的更好的演员,失去大部分机会。
和这个事实比起来,有个很有趣的现象。
如果单纯是小成本+小制作,却质量还不错的剧,往往会被大家冠以良心剧的称号,甚至能圈上一批「自来水」。
某小成本网剧下的评论画风但同样的制作情况,带上流量两个字,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产物。
于是,小成本剧里的流量们,一边背着锅,一边被嘲着资源差。
如果,好运赶上大制作,就能躲过这些吗?
恐怕不行。
最近不是也有一些声音,围绕在流量艺人身上。
其他不予置评,单说说把流量与演技差划等号这件事公不公平。
肖战拍摄诛仙时,还担不上流量二字,演技差与好,他也从不避讳。
每个观众对演技的主观认知,都是合理的存在。
可以说,他演技差,也可以说,他是流量。
但。
合在一起,如某编剧所言,「他是流量所以演技差」,这个逻辑就变得十分奇怪。
这时,「德不配位」的流量们又「被」成为大制作的污点。
左手小成本,是资源虐,右手大制作,是你不配。
有句讲句,一些流量被捧过了头之后确实很招黑。
粉丝过分抬高,影评人不敢说话,路人嗤之以鼻。
可这些,都不能作为我们评判整个群体的依据。
说到底不管谁在影视这个行当里,就是演员。
演得好,夸。
演不好,骂。
讲那么些个是是非非,倒不如「作品说话」四个字来的直接。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一个不会表达父爱的爸爸,一个努力求生的抑郁症患者,一个“不够合格”的心理医生,一个衷情滑板的热血少年,还有一个自由而独特的少女领队;在这个夏天把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和滑板这项极限运动带进我们的视野。
题材立意很棒,科普抑郁症相关情况和知识,努力消除大众误解的一部剧,整体及格,篇幅短但也在有限的篇幅里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有些剧情之间衔接的有些硬有些尴尬,以及一些逻辑上不够圆融的地方,在看的时候难免会有点出戏,剧中的友谊是那样纯真可贵,但世事无法全如剧情一样获得圆满的结局,我们唯有学会向前看,学会释然,才能让背上的行囊不至于压垮自己。
人设,台词和剧情都有槽点,有些角色带着刻板印象和套路定式,还不够细腻丰满,有些时候剧情张力仅靠人物矛盾带动,衔接不太顺畅,像是为了推进剧情而特意设置,但也许是受制于篇幅原因,总的来说瑕不掩瑜,郭子凡的眼神有戏,将不能用台词表现出来的情绪一一带出,台词有时候显得怪怪的,还有进步空间,但也能做到不出戏,邓恩熙的少女娇憨和活泼开朗很自然。
总结陈词:🛹滑板真帅
我不知道这个小众的剧集会有多少人来看也不知道最终 这部剧会有多少分数但我相信最终会有一天有人会因为这个演员的好来回看这部剧来发现,他还是阿布的时候就曾大放异彩❤️阿布即将和我们告别但他确确实实 走到了我的心里陪他痛、陪他怕、陪他笑、陪他泪、也让我真实地 感受到了新人演员郭子凡内心对于演戏的真诚这个5分为他 我敢直白地说不掺杂任何粉丝滤镜 杨步凡这个角色 很棒很棒👍🏻
最开始想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郭子凡,《小欢喜》里季杨杨这个角色演的很好,搜了一下,大概了解这部片子是讲抑郁症相关的,就更来了兴趣,一天看完了整部。
先来说说郭子凡,就我个人而言,演技不错,季杨杨和阿布作为反差蛮大的两个角色,他演的都很深入,没有让我有跳戏的时候。
再说两个,我记住的细节,第一集开头,阿布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大马路上滑板,且是黑白色调;阿布梦里的溺水环境与现实相融,描写出了他当时的状态。
最后一节的结尾,滑板店墙上有0258数字出现,说明Simon303的记录被打破了,这一点在最后出现也蛮让人惊喜的。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真的很棒,值得一一深究。
说说其他方面,电视剧的基调很压抑、让人感到沉重,很有代入感,对抑郁症患者的表现也比较到位,当然也不乏让人放松的片段,但是不太多。
结尾部分(个人觉得也可以称为高潮部分?
),略仓促,有些地方略显突兀(不止结尾),但总体来说也合情合理。
最后阿布的病虽然没有痊愈,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一个happy ending。
希望大家看到,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对抑郁症有所了解,虽然不能依赖这部剧让大家完全弄懂抑郁症,但最起码可以了解一点,有所改变,聊胜于无。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滑魂的结局,没有走老套路让阿布彻底痊愈,也没有让阿布成为滑板大神,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最开始那样,阿布依旧每天艰难地起床,要面对时不时发作的疾病,他的滑板技术也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与故事开头不同的是,阿布有了爸爸和朋友的陪伴,他也更有信心去面对这看似艰难的一切,我想,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意义。
人生的每一天仿佛都是相似的,但我们希望每一天更多一分强大和温柔,让每一天都是值得经历的。
滑魂作为一个治愈温暖的故事是值得一看的,至于剧情转折时的冲突制造,我认为有些牵强,有些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的感觉,甚至偏离人物原本的性格设定,好在演员们演技过关,并且冲突点所占篇幅不多并且只起到剧情递进作用,所以瑕不掩瑜。
最后说演技,阿布作为全剧的中心人物,需要表现的情绪是最复杂的,除了要演出抑郁症患者特质,还有一路以来的心态变化,郭子凡之前在小欢喜中演技略显青涩,这一次却很好地完成了阿布的表演任务。
我认为表演的高光时刻在于阿布第二次看心理医生时,说自己已经不爱滑板只想好好学习时的神情,很有层次地将内心的绝望和表面伪装的风平浪静展示了出来,比之前单纯表现阿布伤心难过明显上了一个层次。
看完滑魂之后垂直入坑郭子凡,弟弟年纪还小,希望能多体验生活,多在剧组磨炼磨炼,现在表演上还算是一张白纸的状态,虽然经验浅,但一定一定要保持这种对表演的热情,加油哈!
挺看好你的!
翻拍剧我个人比较反感,可能因为太多翻拍剧达不到原版的水平消耗了看剧的欲望,但滑魂原版在泰国口碑很好,加上抑郁症题材这个国内极少有人触碰的话题所以去看了,很惊喜!
比想象中好。
亮点1男主的演技:不让人出戏甚至很能带动情绪,对于细节的处理很用心,尤其眼神的变化,全程下来从察觉自己的情绪低落眼神淡漠到拯救自己的挣扎,从发现滑板蹦出的光亮到后面放弃的绝望甚至平静,基本透过眼神都可以看到,这对于一个新人演员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2:导演的镜头 这是个很会运用镜头表达的导演,一开篇就是高楼大厦空旷街头只有男主一个人滑着滑板出现,整个镜头灰色寂静只有滑板的声音,称托出抑郁患者内心的灰暗孤独,更不论后面的溺水镜头,导演动用一切他能理解方法将抑郁症通过镜头传达给观众,整个画面压抑,而随着男主通过滑板找到自己画面变得明亮,镜头也不再压抑,在蓝天大海碧树烘托下,各个人物的情感联系变得青春美好。
还有男主的家里的摆设也是点睛之笔,尤其男主房间,跟原版很接近,窄小压抑只有一扇窗台通往外面的世界,那个窗帘就是男主的内心,剧里可以看到男主的几处关键心境变化都透过到窗帘的开关展现出来。
不足:男配和女配的演技太差,对于医生的角色理解也存在偏差,心理医生跟患者建立太多情感联系不符合实际,况且还是一个实习医生,尤其男主爸爸后期积极配合治疗居然都不先去咨询主治医师而是一个实习医生有点说不过去总体来说,这部翻拍剧值得一看,不仅仅讨论了抑郁症,更有对父子关系,爱情理解等的思考,12集的内容已经比市面上很多50多集的电视剧讲的更清楚,教育意义也很大,希望大家多支持国产好剧!
另外!
又帅又有演技的郭子凡你给我火!
从《小欢喜》的季杨杨,到《滑魂》的阿布,郭子凡展现了他作为演员塑造角色的另外一面。
用他的演技诠释了一个17岁抑郁症少年的日常。
在剧里,阿布通过学习滑板,开始了对抗抑郁的自我救赎。
更通过他的眼神、他的肢体,打动了屏幕前面的观众。
心疼这个被抑郁症折磨的17岁少年。
抑郁症其实离我们都很近,但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它的存在。
然而通过这部剧,希望可以激起大家对抑郁症的关注和了解,对抑郁症患者的关心和爱护。
我好爱这些后期效果!好想学!
3(abby小姐姐真的太太太美了!)
有人说得了抑郁症就像摄魂怪靠近,让你觉得不会再快乐了。简直揪着心看着阿布在努力救自己,学着和世界和解。阿布说让爸爸失望就意味着没有人会爱我了,真的看得我呜呜哭,怎么会这样呢?爸爸虽然严厉虽然固执虽然古板,但也在学习着怎么才能正确的爱孩子啊。后面爸爸说爸爸求你了陪着爸爸好吗,真的好好哭。还好阿布最后终于因为滑板学会了守护神咒,可以带着一点小小的快乐驱赶靠近内心的摄魂怪了吧。【之前看过原版,我更喜欢这个翻拍版,导演真的是个很会掌控镜头画面的人,颜色构图布景我个人觉得要优于原版,Abby在车窗外明亮阿布在车窗里阴暗那个镜头真的好绝。以及我也更喜欢小鹅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演绎。这个剧真的考验演技,小鹅真的很棒,演的真的很好,加油啊演员郭子凡,看完全剧我真的好放心。和高曙光老师对戏真的非常精彩。
拍的很有诚意了 算是我最近看过的比较特别的一部网剧 郭子凡也完全没有上一部戏的影子 真的很厉害
老泪纵横...有点不足的是…苏丽珊的演技有点尴尬
滑板对比羽毛球,怎么说羽毛球更接地气点,加上 村花流量加持
画面很漂亮,光影运用的特别好看。阿布的成长,爸爸的成长,都让人觉得真的太好了。好多细小的东西,抓的都很好。我们小郭真的是好棒的新人演员,更期待你以后的作品。
还是比较惊喜的,虽然有些剧情有点尬,心理医生这个角色的设定和演员演技都有待改进和提高,整体上,还是把泰剧原版中的亮点保留下来了,比如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用镜头很具象化的表现出来了,观众也能更容易理解。主演郭子凡演得不错,未来可期。
因为是凡凡的作品,本来想打四星的,但由于某些演员和剪辑节奏的原因,导致作品整体欠口气儿。与翻不翻拍无关的是,这种颇具人文关怀的选题向来很容易成功,但观众所倾心的到底是题材,还是作品本身,这是创作者的态度问题,所以我不聊别的,聊聊郭子凡。如果说他在《小欢喜》中的表现还算循规蹈矩,那么这部《极限17:滑魂》可谓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克拉考尔在对影像的思考中认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异化”。杨步凡这个角色很容易会沦为大家“心疼的对象”而非“共鸣者”,但郭子凡作为其呈现者,对角色细节处理的功夫,下在了演员与摄影机的关系上,用演技很好的利用了影像复制现实的特质,重新建立“人”与现实的关系,于是杨步凡之于他的受众,有了一种不落俗套的救赎性质。演员郭子凡,未来可期。
郭子凡的表现有惊喜,医生有点不像医生,人生导师是小妹,加上个插科打诨的二流子。
阿布的演员演技不错,比上一部的演员演技更自然,为了他给四星吧
因为要看导演的新电影,所以临时补课,开头的时候真的蛮惊艳的,不管是对抑郁症状态的描绘还是对滑板斑斓的加笔都很抓人,但中后段还是普了,演员情绪带动力也一般……以及灾好丑啊好欠揍啊🤮
一天就知道翻拍,怎么可能进步
泰国版4.5星,国版五星,十二集看完后感受。“活着真是太好了”泰版最后一集才哭,压抑中带着一丝希望,而国版改编的更符合国情,“虽然…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抑郁症内容改的少了些,更多的在于积极救自己,拍摄手法 构图也同样优秀,还用了蒙太奇视角,景美到随手一截都可以当壁纸,剧本扎实,能够重视抑郁症并拍出内容真是太好了,而不是打擦边球用题材搞噱头👍🏻男主角演技真好,台词也好,女主角粉色头发超级可爱漂亮。灰色世界的一抹粉色,真好。
整体起来不错,有冶愈!演技也在线,女主角也是喜欢的类型。不过前面不能连续看,代入有点强,我都做梦梦到自己有抑郁症的样子了。
我没想过这样的郭子凡。他是个演员啊。他脆弱,柔软,只知道伤害自己。他缩成一团,他一哭我就想哭,他一开口我就想拥抱他。他像黑白的画,我却希望他拥有所有颜色,所有爱。我想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无论如何都会爱你的人。我想让你知道伤害自己是最愚蠢的事情,而再冰冷的世界也会存在那一点温柔。你不要哭。不要痛苦。我真的想给你很多很多爱。你连伤疤都让我喜欢。
小布真的演绎得不错 题材也很值得人关注 以前也只是表象了解过抑郁 看了这个才知道他们的痛苦和挣扎远比我想象的大的多
男主不讨喜
看得出来导演很有想法,在表现抑郁症的时候用了很多有意思的镜头。国版对几个人物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作为青春片来说可能人物的争议性更小,但是容易变成全员对杨步凡说教,剧情上更乏味一点。但是最终效果已经是让人惊喜的水平了,给满分!
其实剧本有挺大的问题,配角都写得单薄刻板,行为逻辑不强,尤其是爸爸。大多数演员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这部剧的看点和亮点,是对抑郁症的关注,以及郭子凡的演绎,天赋和技巧和努力都有了,表演有层次,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