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没有在一起的两个人都是有原因的 懂得人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 还是想在这条路上狂奔 2017今天是最后一天 2018就要来了 新的一年 我知道还会有很多我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 我也知道我肯定会难过 会痛苦 也会快乐 会笑 不管怎么样 希望自己坚强的勇往直前 更加踏实一点 更加严谨一些 把这条自己想走的路走的更加平坦一些
路星河,名字就像童话。
我没有看过最好的我们,不懂耿耿于怀。
我很羡慕路,他可以坚持自己的喜欢很久很久,当自己最好的姐们儿偷偷暗恋他,他也会及时点醒她,他是傻,真的傻,他将最好的自己完全奉献给了他认为最美好的事物,耿耿,音乐,绘画。
电影最后他们的喧哗至上乐队演出时,穿插了未来的他们,文双双没有和黄山成双成对,白帆还是一个厨艺,路星河办了画展,吴可也是眼神寂寥,有过神采飞扬的青春时刻,生活的平淡总是让人孤独,就像绚烂的烟花慢慢绕成了指间弥漫的寂寞烟圈。
人啊,还是要热闹一点,和朋友一起热血才好玩啊。
路星河是《最好的我们》里面活得最洒脱的一个人,在剧里他是富二代,有钱有才但是没人理解没人疼爱。
大人忙着赚钱,老师忙着上课,同学忙着学习,没有几个人真正地了解他。
他在家长的眼里是不学无术,在老师的眼里是吊儿郎当,在同学的眼里是任性十足。
路星河喜欢单纯善良的耿耿,无奈耿耿心有所属,他一等就是十年,不改初衷。
十年里,路星河求婚56次,耿耿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陪在她身边。
如果不是最后耿耿偶遇到余淮,我相信两个同样痴情的一定会在一起。
白帆喜欢时不时戴耳机。
还有他的名言“ktv都是流行音乐,我不喜欢” 镜头划过最无聊的大学课堂,上课睡觉。
韩子健在排练室和女朋友你先来我先来,镜头有点拍快了啊。
接到路星河的假消息时开心的唱起了《18 and life》。
他的铃声好像还是首金属。
做了很多垃圾的事儿,最后看到路星河演出时,无奈又羡慕地呼吸了一下。
路星河是个很有思想很讨厌形式的人,却选择了假唱。
这件事在某一层面上来并没有什么感觉。
路星河教乐器的时候都指导了技术,除了弹贝斯的黄山啊。
路星河是真有钱。
架子鼓吉他加起来上万,被砸了也不去找赔。
师大江大啥学校啊这么多摇滚迷,连耿耿这样的小清新也能比金属礼。
五个人推车过马路的镜头致敬了披头士。
还有白帆穿的 迪伦的T恤。
排练室贴满了乐队海报。
吴可和路星河的镜头美极了。
电影倒不如说是从路星河出发来写故事,人物也的确做了调整,也算是更为丰满。
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又喜欢摇滚又无所事事的堕落大学生,简直深有共鸣。
当然也有很多漏洞,比如三个月能从零练成四首原创歌,两个小时就搭成台子化妆换服装。
大家的结局都和最初想的不一样。
所以再见,那个永远的路星河。
我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喷这部剧,理由诸如是结构简单幼稚不合理。
青春不就是这个样子,演出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是我们那个本来就幼稚的岁月里追求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如影片最后演出前所说的,我到底是为了音乐本身还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耿耿,都不重要,在那一刻我就是把这件我们认定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到,不为别的,为的是对抗这平庸的时代。
最后这首歌,就是我青春回忆的全部,至于具体是什么,由每个听者来回忆撰写。
笑容,眼泪,得意,羞涩,我们人海,之中,喧哗,至上,我们
《最好的我们》里 就看了路星河的部分 他就像星星一样 一直在那里亮着光 你不开心了一转身一抬头就能看到他 所以一边刷牙一边看《再见路星河》 非常普通的青春剧 就快要普通地结尾了 画面里 大学里演出散场后在剧场外弹唱的他们 来到了“毕业以后”好像都跟当时在卡车上说的不一样 眼里满是迷茫孤寂 少了少年时的神采飞扬 人生啊 怎么会沿着你想象的走下去呢 但无论生活怎么变迁 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永远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样子
吴可真是神通广大的女孩子 什么都能为路星河办到 很喜欢白帆这时候别有意味地对路星河说的“我觉得吴可 挺好的”
为了音乐为了朋友
我真希望多年后路星河转个身 能看见那个一直为他亮一盏灯的女孩紧跟着无尽头的队伍幻听到快被忘掉的旋律暂停 回放 我们笑容 眼泪 得意 羞涩 我们曾在麦田自由地游戏有个甜头就会很开心奔跑啊 透明的孩子们笑容 眼泪 得意 羞涩 我们人海之中 喧哗至上 我们
01我从未看见有关于《再见路星河》这部电影的宣传报道,所以是无意中在爱奇艺上溜达时偶然发现的,然后果断地选择静静观赏,只因路星河。
路星河是《最好的我们》里面活得最洒脱的一个人,在剧里他是富二代,有钱有才但是没人理解没人疼爱。
大人忙着赚钱,老师忙着上课,同学忙着学习,没有几个人真正地了解他。
他在家长的眼里是不学无术,在老师的眼里是吊儿郎当,在同学的眼里是任性十足。
路星河人生最大的爱好是画画,可是大家觉得那个不能成为职业。
父亲觉得子承父业才是正道,老师觉得画画这些艺体生无非是想走走偏门,好在同学还比较欣赏。
路星河喜欢单纯善良的耿耿,无奈耿耿心有所属,他一等就是十年,不改初衷。
十年里,路星河求婚56次,耿耿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陪在她身边。
如果不是最后耿耿偶遇到余淮,我相信两个同样痴情的一定会在一起。
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路星河,《最好的我们》的结局有些让人惋惜。
可是爱情是不能强求的,也是不能将就的。
所以偶遇《再见路星河》确实让我欢欣雀跃,这会不会是《最好的我们》的另一个结局?
02我非常想知道路星河在《再见路星河》里面是怎样破釜沉舟,披荆斩刺虏获耿耿的芳心的?
可是事与愿违,在这部戏里耿耿只有三个镜头,原来这部戏最大的焦点不是爱情,而是青春年少时的那些冲动、那些韧性、那些回忆。
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路星河在大学创办的摇滚社团,因成员矛盾不欢而散;眼看答应心爱女生耿耿的演出临近,面对一次次招揽新成员的各种拒绝失败,崩溃边缘的路星河依然梦想着她看完演出并答应与他交往。
一筹莫展的路星河在碰到4位学校怪咖时,想到一个绝妙创意,一场假唱摇滚演出!
因为太想让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团队,他决定成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摇滚乐队。
随着社团演出的紧张倒数20天,5个人开始了从心灵到肉体,从不会乐器到摇滚达人,从白天到黑夜的碰撞与融合,一连串儿的突发事件应接不暇……但是好在路星河总能出其不意见招拆招,最终成功地将社团的作品展现给全校师生,并且赢得高度的评价。
首先从演员配置上来讲,剧中的主演都非常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将自己主演的角色展现地淋淋尽致。
特别是左立饰演的学校厨师白帆,还有余芷慧饰演的文双双,他们的演技确实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演艺事业的希望。
从电影整体构造来讲,编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现在想想,如果学生时代没有唱过摇滚,似乎都没有经历青春。
不摇滚,无青春。
青春是用来干嘛的?
青春就是用来吼的,让全身的细胞都处于亢奋的状态,这样的青春才是激情青春,才是最有活力的青春。
从剧情设置上来讲情节比较紧凑,没有拖拉的感觉。
只是我觉得路星河的竞争对手太龌蹉,居然有那么多的损招,来制约别人的发展。
举报社团里有非学生成员,不能在学校排练也不能参加比赛;预选失败后就宣扬路星河有找找校长走后门;比赛前夜将所有的乐器都弄得支离破碎无法参加比赛等等,可是我觉得学生应该没有那么坏,至少不会怀得那么有毅力,也就是说编剧在给路星河新成立喧哗至上社团设置的障碍确实不够刺激。
03《再见路星河》在各大平台的评分都是8分,看的时候我觉得这分有点水,看完后觉得8分绝对值得。
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电影最后的升华。
虽然乐队取得了成功,可是毕业后他们还是各奔东西,各自做着各自的工作,与音乐并不交集。
但是这段经历,他们从未忘记,总是在某事某刻会想起那些点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我们那个时候都做了什么?
现在的我们在回想我们自己青春时,有没有觉得自己曾经为自己的梦想也好,为自己的激情也罢,做了什么幼稚可笑又或者是引以为豪的事情?
我们在回想那段时光时,心中是苦涩的还是甜蜜的?
现在的我们行色匆匆,是否在坚持青春时的誓言和梦想?
是否早已淡忘自己曾经的辉煌?
是否身陷囹圄早已让自己面目全非?
我们每个还没有实现梦想的人都缺少像路星河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遇神杀神,遇魔杀魔。
我们一直没有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高晓松说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觉得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怀有梦想。
既然我们现在还逃脱不了冰冷的现实,那就更应该用自己剩余的时间去坚持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不辜负这段历程,让我们离青春时那个梦想更近一些。
说在前面,吴可就是我的超人。
再见路星河,我在路星河身上看见了我的影子,在吴可身上看见了我的影子,当然,是指她对待喜欢的男生以及故作坚强的部分哈哈,我可没本事像她一样关键时刻能找辆运器材的车来2333。
喜欢这件事很玄学,没那方面的感觉不拖泥带水这一点我也很喜欢,但不妨碍我骂一句,吴可多好啊,路星河你眼瞎(哈哈哈)。
然而,蛋糕送出来时,涂鸦板出场时,还是忍不住激泪,这一刻我不知道自己带入的是路星河,还是吴可,或许二者都有。
路星河看到涂鸦板时会不会有一刹那被震动到?
能不能感受到对方传达出来的心意?
会不会有一瞬间觉得被人如此珍视其实也很美好?
吴可的表现会不会让他觉得心疼和无措?
其实对我来说,还好他追出去了,他其实也很重视吴可的,但感情骗不了人对吧,追人的举动和一番发言已经说明了一切。
吴可的体面和平静接受,是一个像我这样的女孩的自尊没被人捏碎的感觉,没有什么委屈的,付出过了,得到的结果是即使没回报也觉得心甘情愿和毫不后悔。
青春不就是这样,爱时满心满眼都是对方,在自己的天地里轰轰烈烈过了一番,做出了一些可以称之为黑历史的事情,一些足够社死的事情,(假唱?
得多上头啊,才能做出这样的事,脑袋发热2333)多年后却能轻易笑着说出来,多傻缺,多幼稚,多疯狂啊哈哈哈哈。
最后他们没能成功展演,然后就地搭建了一个舞台,虽然不得不说在我意料之中。
但不可否认,这很摇滚。
看到韩子健挤进人群中,抬头看着路星河,听着他唱歌,然后似乎被打动了的一幕成了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桥段。
他似乎擅自与他俩之间的矛盾达成了和解。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镜头,让音乐回归本质,让音乐回归纯真,有态度有表达有坚持,不服也服。
编剧心里可能曾经深深注视着这样一个男孩吧,她们真的很爱路星河。
其次就是这部影片真的很生活化,没有非常抓马的情节,没有非常激烈的冲突,每一个矛盾爆发的地方其实拿到现实中看也毫不违和,我觉得很真实,可以说代入感很强了,沉浸式观影吧。
故事结局算是没有结局吧,所有人回归平静回归生活回归家庭,甚至与有些人当初对未来的设想完全相悖,这不正是你我,是万千普通人的缩影吗。
真实,平凡,敬曾经的疯狂,敬摇滚。
摇滚不死,热情永不退却。
最后的最后,曲毕,请允许我擅自替路星河OS一个:这一次,我们是真唱(笑)。
为曾经的不真诚向大家道歉。
大学生路星河在乐队担任主唱,想在演出时对喜欢的女孩表白,不料在演出前被乐队开除,他临时找来了不会乐器的四个人想要完成表演。
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收获了友谊、重新认识了自我,有了别样的青春体悟。
一场演出贯穿了剧情的始终,算是有线索有条理的,以及对各种问题麻烦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方式非常棒,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启示的,那就是遇到各种麻烦各种问题,貌似已经是绝路了,但只要加上“我们必须演出”“我必须要完成”就一定会绝地反击,绝路逢生,达成目标。
再见了,路星河。
已经记不起来为什么我会看原著,后来我还追剧了,以为耿耿,可能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今天看到谭松韵突然发现有个再见路星河,说实话路星河确实很讨喜,而且很洒脱,这部电影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很好看,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青涩,尴尬,快乐,理想,还有那绽放的青春舞台,看到最后宝马车上的网红脸,我感到导演是真的很有想法,这就是我们无比憧憬的未来,你还是会选择另一个人,爱不爱不好说,但是放空心情的时候,偶尔想起往事会心一笑就好!
虽然不会继续但是证明我们曾经的青春!
怀念往事可以,但是不能沉浸,现在的每一天才是你创造的更新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