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第一部,第二部的节奏明显慢了,第一部的节奏偏快,以至于我们在看到影片结束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空闲来对于剧情进行过多的思考的。
在看完第一部之后。
很多人开始细细地对应有的剧情进行了回味。
不但对于其中的细节进行了复盘。
而且对于第一部结尾处留下的悬念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但是这一切到了第二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用缓慢的节奏将我们大多数人的热情降了下来。
第二部要还原的是十年前的案情,但是这一点对于观众来说可以视为是整个系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但恰恰是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很想用一种非常严谨的逻辑进行呈现,但最终展现给观众的却不是那么的严谨。
甚至有很多的细节上的疏漏以及剧情上的拖沓。
教导主任一把年纪却要爬车窗与女白领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有来无回的细节。
如果说第三部教导主任可以在车外结束自己的一生的话,那么他在第二部爬出车外的决定则是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如果教导主任没有在车外发生意外,这一切就显得有些滑稽。
而我们从预告片来看的话,教导主任在第三部已经坐到了车里。
如果不是乘警主动开门的话,爬上一个一人多高的车窗还是很费力的。
第二个细节就是女乘务员在去男乘务员的房间里找灯的时候,给了墙上挂了的一把吉他一个特写。
这样的特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如果可以在第三部进行解答的话,那么这一个细节是可以加分的。
但是如果没有解答的话,这样的细节是不必要的。
甚至有点累赘。
如果我们在观看了第一部以及第二部之后,对于第三部就会有着很大的期待,那么一切应该有的原因和观点总是会在结尾处得以呈现。
这也就使得第三部的剧情发展以及最终的揭秘变得十分重要。
而第二部显得有些鸡肋则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首先看到了回忆里的女白领,对于之前经手过的这个案子进行了高度还原,而这样的还原的基础则是依照第一部已经埋下的主线。
然而这个主线并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
女白领的水瓶上面有针孔,但是这瓶有着针孔的水却出现在了老赵的身边。
这期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而这瓶水到底是不是最终致死老赵的凶器,这一点也只有在第三部才会有答案。
而第一部结束时候的疑点二,则是秋女士声称自己是当时的助理医师。
另一方面自己又是囡囡的亲生母亲。
而囡囡遇害的时候她却不在囡囡的身边。
这样的说辞自相矛盾。
而且并没有解释,自己对之前囡囡的死的那种愧疚。
这一切的谜底,依旧是寄托于第三部影片。
教导主任的观点就很明确了。
十年前因为怕产生负面影响过大,因此私自将整个事件压了下来。
而且将对于学校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这一切从中作梗之后,对于最为致命的证据确实绝口不提。
而这样的包庇纵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说还有一些疑虑的话,那么教导主任跟老赵之间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本片当中弱化了两个人物,一个就是囡囡当时的好友,另一个女生。
另外一个就是电商老板王超。
这两个人在这一部中的存在感明显较弱。
而且没有承担太多的故事主线。
如果在第三部的时候,进行爆发的话,那么我们一点也不会意外。
由于第一部有着太多的反转,而第二部明显在揭秘的过程中略显拖沓。
以至于我们对于第三部的结尾就多了一些期盼。
如果上述的内容都不够精彩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一种观点。
如果将列车上的人都进行率选的话,除了打酱油的乘务员之外,那么乘警本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故事呢?
这位看上去义正词严的警官是不是真的像自己外表所描述的那样正义凌然?
研究生的故事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外表是可以对于任何人进行欺骗的。
而且在这个重启十年前的案件中,这个乘警是为什么成为了这个乘警的我们也会在第三部中有了答案。
乘警认识记者,这算是一个线索。
而且十年前的乘警应该还是一个公安系统的重要参与人员。
而现在为什么成为了一名乘警,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
而整个十年前的故事基本上东拼西凑了了一大半之后,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校园霸凌外加性侵,仅仅就这两个题材就足以让我们很多人都感到震惊。
是不是我们压抑了太久以至于接触到这样赤裸裸的对于真相的描述之后,反而感觉这一切不是很正常。
或者说我们已经熟悉了黑暗?
或许,在第三部中所有的问题真相大白之后,一切就都会给予我们答案。
解剖是未来的科学。
女法医显然是不明白 “未来的科学”是什么意思。
并不是说解剖学能带我们穿越时空,而是说帮助我们去发现真相,去精进科学。
从科学的角度去威慑心怀歹念之人,从而遏制犯罪,并最终来到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另一个维度上,女法医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为什么我老是要强调她是个“女法医”呢?
倒不是因为我有直男癌,而是因为这个法医在掩盖罪恶时,她的女性身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她是被“不要死后继续被诋毁”这个理由说服的。
也就是说,作为女性,她了解徐囡囡遭受性侵的痛苦,也了解这种经历将会带来的舆论压力。
但是,也许是受限于时代,也许是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她选择掩盖这个罪恶,其实是“耻”心理作祟。
“耻”心理是很多受害者在案件发生后最大的心理感受。
作为受害者,他们首先产生的不是对自己的同情,而是一种满腔愤怒引导的“耻”感。
而这种“耻”感也经常被不法者利用,来威胁、恐吓受害者对经历避而不谈。
女法医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是其自身的“耻”心理膨胀,导致她将自身投射到了徐囡囡的身上。
上一集后半部分,随着调查的层层深入,乘客中的一名护工阿姨进入了乘警何赫的视野。
她号称自己用注射器将相关药物注射进矿泉水瓶,造成了老赵的死亡。
好多人都跟我一样对这个“秋红”感到很迷茫,她不仅前后的供词相互矛盾,而且对杀人过程的讲述也很含糊。
警察怎么能这么轻易相信她呢?
果不其然,何赫敏锐地发现护工只是为了顶罪,真凶另有其人,而护工阿姨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十年前意外死亡少女的母亲。
作为与死亡少女有着最亲血缘关系的母亲,不是她手刃老赵,还会有谁?
其他乘客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
他们和徐囡囡当年的联系又是什么?
看完第一集,我和其他许多影迷一样不断想着这些问题,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终于等到了今天15号,第二集更新了!!!
等了好久的眼镜女终于出现了。
在这一集里,乘警何赫把矛头指向了之前走了的眼镜女,和穿黑衬衫的眼镜男。
眼镜女好像是法医,她演得角色看起来有点尖酸刻薄,冷冷的,总是喜欢时不时推一下眼镜,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讲她的台词。
这个角色演得很社会化,就像一个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打滚很多年的职场老油条。
说她在十年前的案件里干干净净我是一点也不相信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也是个“坏人”!
十年前她是徐囡囡尸检的法医,当时的吴主任数次打电话给她,都被她给挂了,她毅然决然地坚持在报告中指出小女孩的阴道撕裂伤。
看到这里我整个人都燃起来了,心里想小姐姐好样的,真酷,果然是有职业道德的好人啊!
谁知道下一个镜头,吴主任塞给她一沓钱,告诉她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女孩的名誉,不要将女孩死前被性侵的事实写在尸检报告里。
眼镜女抿了抿嘴,似乎纠结了一下,就听信了吴主任的话,照做了。
可能不少人都觉得,眼镜女是因为不想让徐囡囡死后被人诋毁才删除那句话的。
毕竟她应该还有为人的基本道德,和身为法医的职业素养。
看到这里我就想问,难道真的不是因为钱吗?!!
主创为了使这个角色不那么让人讨厌,还特地设置了“不想徐囡囡遭受诋毁”这个缘由,使眼睛女变得不那么可恨。
可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会做这样事情的人,都是为了钱啊。
不可否认的是,眼镜女的内心,还是有良知和不忍的。
从她后悔地供述自己犯下的过错时,就能看出来。
真正刻薄的人,在说出自己当年做过的事情时,都是毫无悔意而心不在焉的,他们甚至可能都不记得了。
而眼镜女记得每一个细节,她的每一句话中,都透露着后悔和不忍,并且全程紧锁眉头,眼含泪水,表情严肃又内疚,让人无法恨起来。
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处在灰色地带的普通人。
补充一句,小姐姐短发制服敲好看敲有气质!!
这是一部以悬疑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
片子聚焦了儿童性侵、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很多社会问题,这比之前看过的《熔炉》更让我心情沉重。
第一集和现在的这集,都在结尾给我们来了一个措不及防的大反转,让整个案件越来越扑朔迷离,让看的人眼前一团迷雾。
这部片子并不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个事件,而是带着使命,讲述了性侵背后的故事。
它将事件发生背后的事血淋淋的挖给你看。
“徐囡囡”只是一个被侵害的万千少女的缩影,现实社会中,还有很多“徐囡囡“正在被侵害着。
看着那些不爱吱声,正被期负的孩子,你还能淡定的袖手旁观吗?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电影逻辑不严谨,编辑基本常识都没有。
因为家暴离婚的徐妈因为没钱放弃了监护权把她留给家暴的爹,首先这事亲妈绝对干不出来。
而且她打工寄回家的钱可以养徐爸和徐囡囡两个人,怎么就养不起徐囡囡一个人呢?
徐囡囡长期没有人关心,被校园暴力,好不容易关心自己的亲妈给打个电话,会受了什么委屈都不说么?
而且,法医是警察啊,怎么成医院的医生了呢?
尸检报告上写:处女膜破裂(新伤),后面又说徐囡囡之前就被老赵性侵,这前后矛盾的简直不能忍啊。
全片一直用简单粗暴的惊悚画面制造惊悚,就不能好好讲故事么,老一惊一乍的。
优点只能说调色调的不错。
故事的反转还是不简单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一样的说话 谁是凶手? 当第二个凶手承认的时候我也相信了 可还不是 她们都不是凶手 所有人都回忆起了十年前 十年前的事情让她们记忆犹新 亲人为了给自己女儿证明清白 在此中间犯错的人都愧疚于心 我似乎知道了故事是怎么样的了 不过剧情节奏太慢
生而为人,都愿被世界温柔以待,同样,也请善待他人。
更愿这世间能多点平和,多点阳光,这样纵使卑微到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
《罪途》三部曲,于阴暗的角落里投射一点光明。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通常十六年的求学生涯里,总会经历些校园霸凌事件。
或者是亲身,或者是身边的同学。
借助于现在资讯的发达,那些虐童的人、拐卖儿童、家庭暴力等等和未成年人相关的罪恶总能冲入视线。
人性的善恶或许有天生,有后天环境,在未成年的阶段,我们希望一切都是善良和美好的,因为作为生物,对于下一代绝大多数都是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予他们。
可是现实的社会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这样那样的人心不断摧残着生而为人的底线,一次次挑战着人类群体的良知、道德、正义、法律。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看了《罪途》三部曲,没想到现在可以有这样的题材出现,虽然眼眶微润,虽然心情略沉,仍然为这样的主创团队打Call。
看弹幕也是众生百态,有感动,有愤怒,有调侃,有酱油。
是什么杀害了囡囡?
有或许你我都曾有过的漠不关心,有面对丑闻捂盖子的名利,有罪恶欲望,有未成年人幼稚扭曲的观念,有家庭责任......一节车厢里的各方代表,如同长着尖刺的刺猬,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各方纠结中终结,并不得昭雪。
生而为人,都愿被世界温柔以待,同样,也请善待他人。
正义从不会缺席,迟到的正义也比没有正义好。
更愿这世间能多点平和,多点阳光,这样纵使卑微到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
剧透凶猛剧透凶猛剧透凶猛列举一下我接下来的猜想:死者老赵是人渣中的人渣,我看不可能有洗白余地了(第一集他用色迷迷的眼神打量那个女同学的后背,我就起鸡皮疙瘩了,明显他比那个直接上手的网店男要危险啊。。。
演员还蛮厉害的)而对一个人渣,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有把他干死一百遍的理由,尤其恋童癖这种扔监狱也是要被轮爆菊花的。。。。。。
所以真的每个人都有杀人的嫌疑。
秋红:第一个被排除的对象,但正因为是第一个被排除,也不是没有最后反转的可能。。。
想想尼罗河上的惨案吧也许她和凶手一伙,也可能她就是故意认罪来达成其他的目的。
从她是徐囡囡妈妈这件事上看,很有可能她的目的其实是——不仅杀死老赵,还要让其他人都一起身败名裂,毕竟他们都是加害者所以搞不好记者跟她就是同伙,因为记者是最合适的传播消息的人选。。。
韩家斌:这什么名字我好几次都打成嘉宾。。。
第二个锁定的嫌疑人,戏份还很多,还有黑历史。。。
这种人选基本上可以排除是最后的boss了吧。。。
演员又长得比较帅,现在的小鲜肉都不会轻易接大反派角色的但我觉得他一定是徐囡囡之死里的关键人物!
帅哥资源是不能轻易浪费的,他的犯罪知识又那么好用。。。
他暗恋徐囡囡,却因为看到了不该在那个年龄看到的东西,生理上产生了某种变态妄想。
难道这不会对他将来的人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吗???
大胆推测一下,他在这件事后已经变成了一个恐女症,想硬都不行。。。
嗯热爱同性交友的朋友们,你们有机会了当然他需要治愈自己的恐女症就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这个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凶手,然后顺理成章被凶手利用。
毕竟犯罪知识什么的还是很有用的。。。
完了越说秋红越像凶手怎么回事网店男:这货太傻逼了,如果不是凶手,下一集总觉得也会被凶手干死。。。
看得出他嫉妒死了韩家斌。
也是,人家比他长得帅,也比他会念书,还会装好学生如果他参与了杀人行动那一定有九成原因是想报复韩家斌吧完了,越说越基了。。。
教导主任:这可能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角色了。。。
老赵虽然渣到想吐但并不是生活中那么常见的人,主任简直是每一个学生的童年阴影,靠我觉得主任没有胆子杀人,他太废物,一点都不懂掩饰自己的秘密。。。
但他绝对是那种会不小心搞失手的类型,就是传说中的,我发起急起来我连我自己都砍。。。
所以主任杀老赵的理由只可能有一个,就是被对方威胁了,冲动犯罪。。。
不是计划中的事情这个可能性其实还蛮大的,虽然主任看起来一点都不萝莉控,但他应该是那种只要你能帮我忙,我管你私下是什么货色的人。。。
老赵手上有他的把柄一点不奇怪呵呵法医:并不是因为法医是美女我才这么说,但是法医嫌疑看起来的确蛮小的,大概因为我觉得她怎么都没啥机会打听到老赵干的事。。。
现在她看起来比较想干死记者是真的。
除非她从记者那里知道了老赵的所作所为,然后一拍即合,准备替天行道,故意装成两个人关系很不好的样子。。。
唔。。。
这什么雌雄大盗设定啊我靠女学生:跟法医一比,这位小美女嫌疑就大多了,毕竟现在的两集里面她都没有多少回忆剧情。。。
但她是徐囡囡的好朋友,没有藏着大秘密是不可能的,另外她看韩家斌的眼神真的很耐人寻味。。。
结合之前的韩家斌恐女症分析,女学生当年可能是被他狠狠拒绝过的人之一,这让她对自己的好朋友产生了误解(所谓的一个人脑补出来的三角恋,不对,四角恋?
完了肯定是她爆料给记者的),之后对徐囡囡和韩家斌都产生了深深的敌意,一点都不奇怪。。。
我这么漂亮为什么没人爱之类的而且她好像一直认识老赵,这个事情就更加细思极恐了。。。
最坏的想法是,她的好朋友死了,她没有在朋友被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心怀内疚,又被韩家斌拒绝,可能一个想不开,然后就成了老赵的玩物。。。
然后反过来更加怨恨韩家斌和徐囡囡。。。
天啊这是什么残酷的世界希望小姑娘不至于这么倒霉吧,但我觉得我的推测很可能就是真相了。。。
唉记者:这位就真的是最不像杀人犯的一个了,我没见过杀人犯这么话痨的,但配合杀人就很有可能,看过《unnatural》吗?
记者为了追求猛料是会不择手段的。。。
前面分析过了,他最有可能的配合对象是秋红,不说了最后可能的嫌疑对象:乘警:其实一切都是主角乘警在脑内的臆想,他吸入吐真剂后产生的幻觉太严重了。。。
记者!
就是你在捣鬼玩弄他吧!
我看你俩似乎也相爱相杀好基友很多年了。。。
两个乘务员:你俩眉来眼去的我一早看不顺眼了,女乘务员的镜头还谜之有存在感。。。
所以,他们俩才是真正的雌雄大盗。。。
快跑啊大家!
一个猜想居然打了这么多字,我真的是闲的。。。
先讲一下,此片还是很值得我们给高分的,毕竟此片是一部值得我们推广的教育片,一部蕴含和提倡保护妇女儿童的教育片。
其实从悬疑的角度讲并不是什么心思缜密的惊天案件,但这也合理,第一集暴露的秋红并不是犯罪之王,她只是一个思念女儿的普通母亲,能想出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相处同一个空间,并且因为是护工所以拿到药,也是很合理的。
老赵这种畜生,因为昏庸的老师和贪钱的法医躲过了制裁,逼得秋红这样的可怜人以身试法。
结果是可怜人要接受法律的惩罚,坏人倒是很洒脱地死掉了。
但这种事真的并不少见,原来有个纪录片就说好多入狱的女性都是常年被殴打,最后被逼到绝境只能杀夫。
然后她们就要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这里面的秋红应该就是这样了。
看完了三部,真情实感为这部电影的立意和深意鼓掌大赞。
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只是个悬疑惊悚推理类型的电影,因为本身自己喜欢这一类型的的。
整部电影的构建搭配有点像东方快车谋杀案。
其实越到后来越发现,它的目的不是在于玩弄推理那一套,而是在于警示我们liantongpi和校园霸凌有多可怕,有多么应该被重视。
父母的教育,学校的防范,他人的态度,自己的拒绝都决定着我们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会面临怎样的结果。
在电影中,母亲遭受家暴不反抗给女儿留下一个反面例子,遇到校园霸凌时忍气吞声;学校遇到霸凌只是想要把事态最小化,霸凌的学生只是勒令转学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而受欺负的同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道歉和赔偿;他人的袖手旁观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使他们变本加厉;自己不拒绝不反抗不告发,这一切的一切为后来埋下了恶果。
看到最后真的是气的牙痒痒,犯罪分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亲眼目睹了犯罪行为的人选择漠视,自己的良心过不去却不敢做什么,我们没有权利对这列车上的所有人的冷漠进行审判,但是每个人在遇到犯罪行为时不该选择冷漠。
有人发声,值得敬佩。
第三部结尾很好,差点儿看哭,明白,理解,都懂,但希望每个人都知道负重前行的艰辛,都明白勇敢发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最后的最后,liantongpi该死,wcnm,化学阉割早日实现!校园霸凌早日消除!
大环境的错误依旧延续,车上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人?列车没有独立通讯信号么?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如此分明导致演技的生硬感十足,并且乘警怎么有权力调查刑事案件?
故事有模仿、也有延展,还算不错的故事逻辑,演绎差了点,值得肯定的国产网剧
比第一部强一些,社会话题的讨论深度也不错,但问题依然有,节奏拖沓,推理的乱来,可能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作为一部网大,难得的演员表演都没有跌份
有点拖沓,但是节奏把控很好
道貌岸然一群人
20180530 看的出一直在模仿 网剧里还能看的 导演看成冯小刚
反转的再突兀些喜剧效果会更好
“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一剂“”催化剂”,顺藤摸瓜以寻找线索,以发现蛛丝马迹,迫不及待去寻找答案。
剧本有点欠缺,但是针对的校园问题还是挺犀利的。
不错。第二部,继续追。
中规中矩,还没发现特别精彩的地方,不过题材确实难得。
一列火车上的杀人案件,结果是当年的校园虐待案件造成的!中间一般
其实抛开表演的成分,片子还是可以的。
随意看看吧
有点拖沓
一口气看完,评论见第三部。
普普通通,不如第一集惊艳。
鼓勵一下
国产, 编剧经得起推敲的推理剧
最近很多朋友推荐我这部电影,今天直接一二部一起连看,真的震惊了。国内的网大能做出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把近些网络所关注德焦点敏感话题抛在荧屏中,用这样的方式呼吁唤醒人的道德良知。中间几度哽咽,感同身受小女孩徐囡囡的经历。良心好剧,虽说小成本制作,却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