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1453》是土耳其史上最貴的電影,根據歷史上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戰役改編而成的,影片陣容強大,戰爭場景宏偉,很生動細緻地描述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全過程,是一部可以堪比好萊塢的史詩動作大片,可是在中國並沒有公映,只能在網上下載來看。
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消滅了拜佔庭帝國,對處於中世紀黑暗時期的歐洲是震撼性的衝擊,它帶來了文明的曙光,促進東西方的文明交流,揭開歐洲文藝復興的序幕,啓動大航海時代,是近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開端。
影片的最後,穆罕默德二世進入索菲亞教堂親吻了東正教小孩,預示著宗教寬容政策以及歐洲的全新秩序。
看完了影片覺得我們中國人很偉大,土耳其人的祖先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人,突厥是被唐朝打敗而西韆歐洲的。
就纯粹用电影的角度来看,影片拍摄的不错,前部结构拖沓了一点,中部也算合理,后部尾巴小了一点,结构上就是这个样子!
影片的场景看上去确实很豪华气派,虽然可能大部分由电脑合成,但是真材实料应该也是的,建筑方面:没有太明显的穆斯林殿堂;演员的服饰 着浓郁的土耳其特点,服装看上去颜色亮丽,贵族们的穿戴各有特色,连小王子的衣服都很得体,王后的衣服也很考究,那些侍女的服装有一点点古罗马风格,特别是后面那些舞蹈中的女侍,穿着高开叉裙,非常吸引眼球,导演也特别给了镜头;音乐方面,背景乐、场景乐都不错很合拍,画面么由于在线清晰度及色彩看不做评论!
被许多网络朋友所诟病的是女铸炮者不够漂亮,那是事实,但是如果女铸者过于漂亮,那么像铸炮这样的体力加技术活,就好像不太适合她做了,其实女主角刚开始的时候,穿着着红色长袍的时候,看上去还是挺细腻的,至少不是很难看,过于漂亮气质了在选角的时候,导演会考虑安排饰演王后的呵呵!
确实穆罕默德的王后看上去,年轻气质温文尔雅,而被许多网友称赞的那个报信的女侍、倒酒的女侍、陪浴的女侍、舞蹈的女侍都很漂亮,身材婀娜,这是影片中可圈点的地方,当然了值得称赞的地方有许多,不面面俱到了我们不去追究,到底电影《法提赫1453》讲述的故事,有多少真实的成分,但是相信主线中穆罕默德战胜了康斯坦丁这是事实,虽然我也认为按中国古代战争手法来看,他们的战斗,几乎没有什么慎密的策略和精密计划,有一点靠运气的成分,主要是拼体力了,再依靠阿拉托梦的,然而,穆罕默德就是赢得了战争,历史总是这样,好运给了强者!
整体来看,个人认为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土耳其历史上曾经被多个外来民族统治过,曾经分分合合,是个历经磨难的欧亚大国,而她的本国电影发展,还刚刚起步,此片以前所未有的投资,来拍摄一个历史题材的故事,这是值得褒扬的,作为普通观众,我认为是一部巨作,支持鼓励土耳其拍摄更好更多更有水准的电影,呈现给大家!
土耳其红色主旋律爱国主义史诗战争大片,差不多就是中世纪土国版的建国大业吧。
特效和服装还是不错滴,只是这情节么……几百年过去了,土耳其人终于不用看着现在的世界地图捶胸顿足,好好缅怀了一把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耀。
天主教十字军,罗马教廷,东正教派系分支与穆斯林,相比好莱坞喜欢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不同,这部电影带着很浓重的宗教主义色彩。
对于历史,胜利者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演绎伟大与正义,解释其战争的合法性。
不去谈意识形态,虽然影片把攻陷君士坦丁堡后的屠城变成了圣光下的信仰自由与民族大融合,但有些段落连我这个“身经百战”,自觉还算看过些电影的人都有点趟不牢了!
尤其最后一幕,当默罕默德二世以征服者的姿态,高傲的安抚占领区人民时,突然发现,那手法跟38年鬼子进村后对相亲们说的那套竟然一模一样。
硬是把一场毫无正义可言的宗教战争给拍成了自由解放战争。
于是,东罗马帝国就这么在伊斯兰的山呼海啸声中被历史吞没……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意淫。
侵略与征服,本身到是无所谓,如果能还原历史,不会有任何人说它不好。
屠杀、抢劫、轮奸,也只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但是,非要把15世纪的野蛮杀戮描述成21世纪的伟大的文明救赎、拯救受苦受难的普罗大众,那就是扯淡了!
如此胡扯的电影,最多也就60分了。
影片中演员表情动作又夸张做作,具体剧情又不合逻辑,只剩下20分了。
电影特效还行,可总是去选取一些无意义的场景去表现特效,想加分也加不了,还是20分。
就战争场面,人物塑造,感情描写,剧情逻辑来说,这部片就算不是最好,起码也很不错了,不知道为啥评分这么低。
看了下评论,感觉问题出在不少人跳不出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牢笼。
一是华夏中心主义,二是西方中心主义,而西方中心主义又可以看做华夏中心主义的延伸。
(把奥斯曼看成日本而把罗马认成华夏,还是把奥斯曼当成当年夷狄,这两种思路本质上是一样的)指责这部片有宗教倾向更是无稽之谈,片中更多的是在展现穆罕默德二世个人的奋斗历程(年少登基,志向远大,挫败再起,成就辉煌),可以说是典型的人的奋斗,宗教因素的出现更多是作为一种背景(写古代怎么可能不写宗教?
)影片中穆罕默德的宗教宽容是否是真其实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影片宣扬了一种提倡宗教宽容的精神(允许臣民按自己宗教进行安葬,许诺宗教自由)
土耳其能找这么多人,还能拍出这样的CG场面的电影算是可以了。
但是本片严重歪曲历史,被侵略的东罗马帝国反而成为邪恶的化身,而率20W人侵略者反而成了正义象征。
本片证明不仅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电影也是由胜利者拍的!
(一)世界之都的沦陷电影讴歌了默罕默德二世的伟大战功,美化和歪曲历史的地方不少。
这可以理解,因为那是土耳其出品的电影。
从电影本身来说,除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帝国城市的宏伟镜头有些许亮点以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陈。
电影的主线当然是默罕默德二世与君士坦丁大帝之间君主的对决以外,还有就是帝国的勇士哈桑与铸炮师之女的爱情为第二条线索。
除了这两条线以外就没有了。
电影的发展比较单薄。
其实作为扭转历史的世界之战,原本不应该那么单薄的描写。
按照历史记载,君士坦丁堡之前已经被围困近一个世纪,已是一座孤城。
君士坦丁堡军民众志成城的坚守了伟大城市近一个世纪。
即使在1453年之战,君士坦丁大帝是战死的。
但电影中将君士坦丁描写成一个胸无丘壑沉迷淫乐的君王。
贬低对手实际上也就贬低了默罕默德二世。
默罕默德二世毫无疑问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君王之一,对他的描写也是显得比较单薄,电影试图描写他的家庭之爱(超过了他的父王),但不成功。
试图描写他雄才大略,但是电影更多的显示了他在战事挫败之时的横马失措。
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电影对历史的罔顾。
默罕默德二世攻破城墙进入索菲亚大教堂,他抱起了躲在里面的希腊女童,一副解放者和仁慈大帝的面貌,并允诺宗教自由,这完全不是历史的记载。
近年来土耳其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大增,民众的民族自信心迅速抬高,整部影片充满了不理智的民族主义情节,为了战争而战争,因为宗教的“指引”而不惜一切代价攻占君士坦丁堡。
影片不仅有原教旨主义的倾向,还有意歪曲历史。
其实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土耳其人和日本右翼分子一样。
比如他们始终不承认一战期间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事件。
回到影片,影片丑化了拜占庭帝国皇帝康斯坦丁,实际上皇帝英勇抗战、身先士卒、以身殉国的精神和君士坦丁堡民众一心抗敌、绝不投降的气概是值得尊重的。
其次,影片夸大了拜占庭帝国的实力而有意贬低奥斯曼帝国的实力,从而凸显奥斯曼军队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奋斗精神。
实际上,当时的拜占庭的领土与奥斯曼帝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了,拜占庭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这座大城市和几个岛屿了,奥斯曼却已经成为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国并完全将君士坦丁堡包围,拜占庭皇帝根本得不到外援和接应,奥斯曼夺取君士坦丁堡指日可待。
第三,影片说穆罕默德二世进城后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善待民众,穆罕默德二世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无从查证,但是实际上奥斯曼军队入城后对城市洗劫3天,无恶不作,而且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很快被改成了清真寺。
第四,大炮工程师乌尔班不是因为拜占庭帝国的暴政而不愿为拜占庭铸炮,而是因为拜占庭付不起钱而奥斯曼有的是钱,所以乌尔班投入到穆罕默德二世的帐下,可见当时实力对比完全站在奥斯曼一边。
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就如同泰森打小孩,真不值得夸耀的。
总之,纯粹的民族主义之作外加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倾向,还要篡改历史,我实在不敢恭维这部影片。
考虑到现在很少有拍中世纪宏大战争场面的电影,而且配乐效果不错,打两星吧。
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从公元四世纪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大概在如今的意大利区域,不过没过一百年就被游牧民族日耳曼人灭国,游牧民族没有中央集权的思想,废除了古罗马帝国的皇权社会,建立封建部落制,并且由于是野蛮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文化、法律等人文也就停滞不前了,并且这片区域的原来信奉基督教的也逐渐演变成了天主教,总体而言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基本属于原地踏步。
重要的就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分为前期、中期、和晚期。
拜占庭帝国所占据的领土并不像中国一样,中国是西面高山,东面和南面临海,只需要防御北面的游牧民族即可,拜占庭却恰恰相反,四面都可以被攻击,并且特别容易被攻击。
但是。
他却实实在在延续了1000多年,地处亚欧非交界处,通货贸易和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一直屹立不倒,直到1453年,游牧民族奥斯曼土耳其民族,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攻占君士坦丁堡,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453年的决战,与其说是侵略与被侵略还不如说是,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互相指责对方为异教徒。
奈何这两个宗教对于异教徒都是眼中沙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最后的情节,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和平共处,可能是土耳其民族对于未来两个宗教的希望处理的方式吧。
对于欧洲历史稍微有点印象的,我们都记得。
东罗马帝国被灭亡以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并且文艺复兴却是在意大利展开的。
难道我们不该有个疑问吗,那就是为什么被蛮夷统治的西罗马却可以走上文艺复兴呢?
此时,我们应该感谢奥斯曼土耳其民族占领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存在的1000多年里面,对于古罗马文明的继承是全部,并且在其基础之前,哲学和法律也是空前发展。
君士坦丁堡被占领以后,这一批先进思想被迫流传到本属同一祖先基督教的天主教的地盘,意大利。
文艺复兴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开展了。
与此同时,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并且排斥其他文化。
导致亚欧非陆路交通枢纽被封闭,这也导致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新大陆被发现。
以上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只由于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原因之一。
每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也不是无因无果,只不过当时的人看不到。
后来的人效用道德制高点来要求古人,未免太过于苛刻?
本电影的美化操作,我想远不及某国吧。
我们就把美化当成是对未来的期许吧。
【第一次写一个带有宗教电影的影评】
虽然知道评分低,但这部片子名气很大,而且其中片段经常被引用,再加上是极少数有描述拜占庭的电影。
所以下载下来看了看。
整体情节比较没劲,没什么节奏可言,人物刻画单薄。
比如临结尾部分,电影上看其实就是挖地道再造几门炮就平推过去了,那苏丹颓废个啥呀,他的颓废和振作有啥用啊?
等着地道和炮不就完了,而且电影节奏上讲久攻不下的城墙的攻破也太平淡了和突然了。
说实在的是电影里的猛男美女才使我坚持看下来的。。。。
猛男美女是真多啊。
硬编的乌尔班的苦大仇深经历和最后苏丹对城内说总叫自游的圣母在世一般的描写实在太尬了,倒不是说非要把苏丹描写的多么坏,但如同圣母在世一样土鸡真不觉得尬吗😂 话说刚开始看这个片子还稍微有点脸盲,我是直到热纳亚出兵才反应过来,查士丁尼与哈桑不是一个人。。。
话说匈牙利怎么那么慢那。
感觉额尔多安应该挺喜欢的
搞毛啊,神马烂片,不知所云,各种装逼犯
当二世走入平民避难的教堂,说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人民信仰自由的时候,战败国的民众由悲转喜,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尼玛赤裸裸的侵略战争竟然美化的如此让人动容。不过大场面做得还是十足
大场面还是好莱坞来吧,动作戏还是战争戏明显差层次。尊重点历史好吗,不要虚构,刻意美化自己
华丽,壮观。
好多漂亮妹子,被王妃亮瞎了!其他的都忘了。。。。。
电影版帝国时代
自娱自乐痕迹过于明显,篡改历史太多……
叙事戎长,尿点十足
无语,黑死君士坦丁十一世了,他是个英雄
值得一看
2B片
安拉胡阿克巴!
无信仰的人难以理解不同信仰人之间的战争;两个半小时没一点乏味,虽然中途做了个饭;bd-hdc
其实就是个以中世纪高文明的伊斯兰教冲击基督教最黑暗统治时期为背景的战争片,全片没什么内涵,按战争片来看4分妥妥
看在制作团队的诚意上还是给个四星吧
这就是一部土耳其的《赤壁》啊。特效场面密集而虚假,人物普遍缺乏深度,充满了狗血的宗教口号。动作场面精心编排过但没什么新意,大量夸张的慢镜头让人想起印度电影。最后的宗教宽容情节很好。
古典晚期的拜占庭,太能意淫了吧
史诗大片儿
气势恢宏堪比好莱坞大片的土耳其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