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较多人追剧《奔腾时代》,作为喜欢机车车辆的工科男,对这剧情不禁唏嘘两句,这剧对上了年纪又一定理工基础的人士可能更感兴趣。
剧中的奔腾号电力机车的原型是韶山SS1型电力机车,60年代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田心车辆厂(现在的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发,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生产第一部蒸汽机车比国外晚了一百年,但生产出第一台国产的电力机车只比国外晚了十几年,不得不说进步巨大,SS1型电力机车不仅国产第一,而且还很好用,噪音很低,因此生产了826台,直到88年才停产,不能不说是中国铁路车辆史上的奇迹。
另外,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没有像两弹一星那样出了很多人人皆知的名人。
剧中还提到中国第一款电力机车是1958年生产的6Y1型,但这个是拿苏联部件组装的,算不得数。
韶山号铸就中国电力机车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的铺垫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高铁这张名片。
非常不明白为啥这个剧处处要回避现实,比如韶山号改奔腾号虽然切合剧名但让人奇怪,不符合国情。
株洲车辆改江南车辆厂让人觉得工厂在沿海江浙一带,厂址在杜撰的西江市,就连刊登英雄事迹的报纸叫啥《铁路系统报》而不是《人民铁道报》。
让人感觉怪怪的,严重影响带入感。
当然剧情还是可以看看的,就算披着时代剧外衣的爱情剧吧。。
知道点中国机车车辆发展历史的人观看会感觉更好一些。
《奔腾年代》这部戏是在我们学校拍的,所以特别关注。
记得拍摄那段时间每天去打球都是把电动车停在江南厂门口的棚子里。
现在追完了,亮点槽点疑点不吐不快。
亮点:1、姚怀民一身都是戏,李解完全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强烈支持姚怀民出外传。
最后一集阿拉姚工的轮椅肯是他自己手工做的,廖一梅的手指也是他做的,他和厂长的眼镜也是,所以执着于给厂长送眼镜。
2、语数理化英法俄语音乐政治教育厨艺宫斗商业管理园林绿化及砍人全能的大姐,持刀状态下的大姐可以硬抗武装色金灿烂,这么牛逼的大姐法国人不配娶,只有吴厂长才配得上大姐。
3、吴厂长和他的大拇指,还有他的眼镜,预测一下如果吴厂长娶了大姐之后,厂长一半时间将回归家庭,大拇指和眼镜将成为厂长本体。
但老厂长知识水平是比不上大姐的,眼镜既不是黑框的,裤腰带系得也不高。
4、临事不惧的少年常郡博,金条转移战中徒手搬运几十斤金条+肥皂,巧妙利用“示弱-激将-心理操纵”的高级话术成功战胜冯公公,拿着一大把金条但还可以恬不知耻地说自己少年穷的厚黑孩子。
青春期跟母亲进行了军队化体术锻炼初中即可单挑3个高中生,到国外后智商断崖式下跌,可见法国白左害死人,也证明哪怕是在杭港那个地方呆过,智商也会下降得很厉害。
5、折腾累了毁灭吧赶紧的中年白曼宁,红颜薄命本尊,漂亮女人没有爱情代言人,新中国法制社会的见证者。
彻查解放前少年白曼宁杀人事件说明国家是负责任的,决不是新官不理旧账。
杀人者是不是有特务嫌疑、被杀的地主到底是冤杀还是咎由自取,新中国并没有因为是地主就不还原事实。
最后是按法律判成正当防卫,没有按政治套反抗地主一类的充分说明的法制的进步。
PS:法制社会,杀人不管怎样总是一种非正义的手段,电视剧这样处理挺好。
6、跛豪冯士高,绰号策士统领,斗争与混乱的使徒,黑化过程被誉为东方的小丑,用生殖器硬抗高压电的牛掰人士。
但理工科知识缺乏,不知道用重量判断金条,只会掰开肥皂看,被少年常郡博双商碾压。
冯公公开始走上邪路是从苏联专家撤退开始的,他引以为豪的留苏经历瞬间成为政治软肋,他对苏联专家的贴身服务顿时成为别人的黑材料,这时他意识到政治的力量并开始崇拜和投机。
金灿烂结婚是促进点,电JJ是转折点。
PS:他的手杖也是姚怀民做的。
关于冯士高火灾导致不孕的事故,这是一个巨大的疑点,本文最后进行论证。
6、十年考验后终于进入领导思考领域的中老年常汉卿,放下手风琴的常汉卿终于获得了部级领导下一盘大棋的洞察力,杨部长视角附体。
中年后脑子里想的是总工接班人问题、外国阴谋、儿子的智商断层、电机发展方向看得清清楚楚,并受老婆影响重视体育锻炼,彻底改变年轻时不讲政治不锻炼身体的坏习惯。
面对美女金钱体现出了坚定而强大的政治定力,剧中没有体现入党实在可惜。
中年后常汉卿已经没有了弱点,学识能力之外,可以像领导一样看破外国人的小伎俩然后谈笑风生,培养一个技术办主任老臣、一个信息化的接班人和两个搞下一代电机的儿子,完美布局后三十年。
7、大气的女人金灿烂。
智力系男主加体术系女主也是现在流行的标配。
剧中金灿烂应该是个人战斗力的最高标杆,分三个形态。
其中武装色金灿烂战斗力最高,半血换两个特务,杀人不眨眼(白曼宁杀个地主一辈子没过这道坎),射击打兔子和飞刀都是一发击中,裸绞壮汉周铁锤(周铁锤的战斗力大概是3-5个造反派);工装色金灿烂高压电起火无伤撤退,徒手杀猪;便装金灿烂主要靠斗气镇住对方,实力硬抗自己的茶壶攻击,电线下木凳救人。
这个女主的设定使剧情没有花太多篇幅在一些墨迹的情绪上,剧中也可以看出蒋欣对女军人角色花了很多心思去琢磨,比如一个小细节很到位,先不想当常汉卿的联络员,但说了正科级联络员马上同意,过去之后活也干、话也说,不拿自己当外人。
但个人感觉也有的细节没处理好,一是前几集拿步枪姿势不太地道;二是叉腰这个姿势太丑、孕妇才这么叉腰;三是快板太尴尬了,人是正经上过战场的战斗英雄,杀过敌人埋过战友管过几十号大兵的连长,不是只会干文工团,不会一到车间还没拎清楚就打快板,那不叫主动,那叫没脑。
8、教育理念,这片子中后期体现出的教育理念是牛逼的,比一大批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要牛逼得多。
常家姐弟现身说法牛逼的父母自己应该是什么素质,应该怎么教孩子。
同样是理工狗,《银河补习班》里邓超自己明明可以辅导数理化但是选择了鸡汤,而常家姐弟一言不合就是出卷子、教英语物理导数。
而金灿烂的勇气和体术教育充分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教育的缺失,所以这个家庭教育体系的奇怪之处就是母亲干了父亲的活,父亲干了母亲的活,大姑干了老师的活,以至于没有大姑的孩子在老师教育下高中后就只能进厂顶班。
我强烈怀疑导演是想黑我国教育体系,但又有点担心他给我们学校得罪人。
9、群众,王胖子、姚工老婆出彩,王胖子在全剧中是一个类似二师兄的角色,最后在餐桌旁修成正果。
槽点:1、金条转移战,剧中出现的金条从样子上看应该就是民国的“大黄鱼”,一根大概300多克,常家饭盒里大概有15根,5公斤左右的样子。
肥皂肯定比水轻,剧中肥皂盒子大小约30*15*30=13500cm3=0.0135m3,装水13.5公斤,装肥皂再重不超过10公斤,加金条15公斤30市斤。
编剧大哥你去超市看看,大米大袋装是20斤,30斤约等于2个猪头的重量,你和导演一人一个好不好。
2、国际官司,第45集出现这个大危机兄弟我还在纳闷,不知道这么大的问题1集怎么搞定,期待一场政治外交经济人情的大博弈,结果发现就是一帮人在SD公司翻个保险箱搞定。
说好的国家出面呢?
大使呢?
顶级国际律师呢?
搞这么大架势你就给我看这个?
举国之力吊打一个公司的场面呢?
怎么着也得让大姐在法国运用公司管理经验和法律知识给SD来个反杀吧,再不济你让郡博学学赵丽蓉老师签个麻辣鸡丝也算是个反转吧。
当然,连我都能想到的,相信编剧老师在这里肯定是做了设计,可能赶上这段时间法国老大来访问,可能怕引起国际纠纷就给删了。
不过大哥你考虑下剧情啊,咱们不黑法国人,你就把SD公司桌子上的旗帜改成纯白色就完了嘛,大家还是看得懂啊,对不对。
3、曼宁の監禁犯され之夜。
曼宁高烧被冯公公迫害,这个夜晚发生的事情也是被剪得莫名其妙。
从前后剧情来猜测,应该是周铁锤和王胖子嘴炮了冯公公,王胖子嘲讽吸引了处分主要的伤害。
整个事件里冯和舅的逻辑是这样的,“广播没有革命态度,所以有坏人嫌疑,所以要调查,所以要查清楚少年时代。
”但为何领养孩子就能逃过一劫,这剧情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我是没看懂,WG前出生的我妈也没看懂。
最后我有一些自己的分析,展开了这部剧的一个巨大的伏笔。
4、廖工不够飒。
廖一梅什么设定,京圈贴面舞女王,83年中国自动化界的邢立达,马粪纸上手写方案搞定技术难题,江南厂总工接班人,90年代改制下岗期间保住了江南厂的重要领导,女帝汉库克式的人物,怎么感觉总脱不了一身花瓶气。
这类女人就算是挑逗男人为的就是看男人原形毕露,一旦男人现原形她就大笑离去片叶不沾身。
不是说你穿洋装风衣戴墨镜就叫飒了,曼宁穿白大褂和她对戏时我感觉廖工被曼宁气场压制,曼宁像科学大佬,廖像秘书。
还有结尾,都接班了,怎么还和个报幕员一样在舞台上站个丁字步,怎么也得是50大几的廖总工披着大褂揣着假手,领着常家兄弟姚试车员等一帮后辈气势汹汹去干翻这个世界的感觉吧。
(脑补红发香克斯领着路飞索隆山治去干翻世界的画面。
)如果一定要加入一些俏皮,建议去参考天海佑希演的《BOSS》5、群演塑料普通话出戏。
有印象的一个医院护士、一个调查组领导,满口地方塑普和演员对戏。
强烈怀疑剧组是不是没钱付我们学校和木器厂的场地费,被我们这的土味文艺领导的要挟下只好安排上镜两个角色,恩,这种事情我们这的土味文艺领导是绝逼干得出来的,心疼导演一分钟。
6、牛医生是真牛,除了不孕不育治不好,啥都能治,还是用厂矿医院的设备治。
7、灿烂、曼宁、公公三个主角均为不孕不育困扰,这些片段剪一下,可以给莆田系打广告用。
疑点:1、冯公公不孕不育之谜其实从科学来看,冯的不育和高压电关系不大,原因有三:一是科学证明没有造成物理损伤的电击不会影响生育,机车起火事件中,清楚地看到冯受到的外伤是腿部,和生殖器没有关系。
反而是冯热衷跳的苏联舞蹈《战士之舞》有大量拉胯、劈腿、蹲下踢腿的动作,高强度地使用生殖系统周边肌肉群,极易造成肌肉韧带、海绵体、生殖系统器官损伤。
二是寒冷会导致不育,剧中金灿烂的输卵管堵塞就是朝鲜战场受的冻伤,而冯留学的苏联比朝鲜更冷,毛子们日常社交酷爱冰火温泉,不育风险高。
三是家族遗传,冯家看起来应该颇有后台,为什么会娶一个右派女医生,可能看中的就是女医生治理不孕不育的宝贵经验,可以为家族所用。
(这个问题后面有大文章)有一个细节很奇怪,冯的不孕不育居然没有母亲齐医生确诊,你妈是北京的生殖科专家啊,儿子和她关系再不好,这个事能马虎?
根据上面三点推测,我想公公一是家庭遗传基因,性激素六项指标低,不是完全不能生育,但可能对配偶的精子或卵子质量要求特别高。
二是在苏联时期寒冷引起精索曲张。
所以他对金灿烂情有独钟,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灿烂身体健壮,卵子健康,而母亲也支持他找一个身体好的,他帮灿烂去找母亲治病,母亲看了体检报告后发现灿烂确实身体很适合怀孕,在进行输卵管手术后也支持冯继续追灿烂。
(灿烂的孩子早产3斤但是后面发育得很好,说明灿烂的卵子质量很好。
)公公不孕不育的直接原因就是那个《战士之舞》,拉胯和踢腿太用力导致原本就曲张的精索撕裂又没有及时治疗造成不可逆伤。
这个结果,应该是在母亲齐大夫的检查下才知道的,发生在出院后和上天台之前,母子伤心之下情绪激动进行了争吵,从此母子关系不和,冯心灰意冷之下上天台被灿烂救下。
然而此时他对灿烂更多的是恨,再也不会对灿烂心怀念想。
2、冯公公为何放过曼宁。
冯公公和曼宁并无嫌隙,曼宁一个普通群众,还曾主动追求自己,按理说不至于为了政审就要挖地三尺。
如果公公只是单纯的冷酷无情,但为何看到曼宁领养了孩子就放弃了调查,这里绝对不符合人之常情。
我先说结论,因为冯世高和白曼宁是兄妹,这是这部剧里埋的一条暗线。
学医的应该都知道,世高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而曼宁是一种常见的头孢克洛缓释剂,两者都是西药名字,而且都是医学专业人士才会使用的名词。
冯公公和母亲一直没有断开联系,想必是了解自己的父亲,而且他留苏,也和父亲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他的父亲是外国人,母亲齐医生在国外留学期间认识的。
冯父亲知道自己家族的病,性激素不对导致生育率低下,而一位生殖女专家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两人很自然地在一起了,生下了公公。
这一切发生在哪呢?
公公的姓氏已经很明显告诉了观众,姓冯,这事儿发生在德国。
这也是为什么常汉卿去法国的考察团不带冯世高的原因,不想冒犯法国人。
但发生在德国的故事,主角就一定是德国人吗?
肯定不是,德国人不会把孩子送去苏联留学。
父母会把孩子送去真正安全的地方,就是家乡,这是动物的本能。
那一个苏联人为什么会出现在德国?
要知道当时是二战。
唯独的可能,间谍。
一个老大哥的红色间谍,在德国战斗,他不会信任周边的人,他只信任同样来自红色政权的齐医生。
他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所以他抓紧时间治病、相爱、结婚、留下子嗣。
也因为是苏联特勤人员,所以他能安排孩子来苏留学,也能在红色二当家的中国找人给孩子铺路。
他在齐医生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离开了家庭,齐医生给两个孩子取名,都是医学名词,一个世高、一个曼宁,也许这两种药是治家族低生育病所必要的。
齐医生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所以只好姓冯。
解放前社会动乱,回北京的时候第二个孩子不幸丢失。
她一直没找到,只这个走失的孩子应该没离她多远,就在石家庄一带。
冯士高是知道自己有个混血妹妹的,而且叫曼宁。
当他看到白曼宁时,白曼宁的高鼻梁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把她调到和自己很近又很安全的广播室仔细观察,同时又断然拒绝厂花的追求。
当他听到河北牛家堡这个地名时,他发现自己离事实已经很近了。
所以他去查曼宁的原因,并不是要整她,而是要确认关系。
而曼宁收养女儿,不孕的事实从血缘上证明了。
所以他不需要去查了。
或者他还是会去查,但他不会再对曼宁展现出任何敌意,所以他当着曼宁马上说这事儿算了。
常汉卿把曼宁要去资料室,他一反常态没有设卡,要知道资料室事少清闲,是领导们安排家属的最佳位置。
3、国际官司背后的较量这个事情是由常郡博被起诉为商业间谍开始的,SD公司是要通过反制常家来反制中国,而一个公司要反制一个偌大的国家,一定会出最厉害的杀手锏,也一定也会让自己的国家来撑腰。
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商业间谍来起诉,因为法国和SD公司曾经被商业间谍狠狠地伤害过,所以商业间谍案才能得法国政府最大的同情与支持。
间谍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前面我已经知道冯的父亲就是苏联间谍。
他在德国和齐医生剩下一子一女后,又和邦德一样从此人间蒸发,去另一个国家开始了新了任务。
这位间谍先生,我们已经不能复员他的全貌,但能肯定,他一定不是医学行业的间谍,如果他是医学行业的间谍,他一定有太多选择治疗自己的病,不一定要依靠一位中国医生。
但他一定和工业科技类的行业有关,因为德国纳粹当年研发的很多黑科技吸引的无数的间谍,作为对手的苏联更是垂涎已久。
而战后的间谍行动,一定也是和苏联战后的崛起有关。
苏联战后拆走了中国东北的日本机器设备,抓走关东军当苦力,连东北的铁轨都拆走了,因为苏联要开展对西部的工业转移。
而广袤的西伯利亚,没有发达的列车,是没有办法进行建设的。
这位商业间谍,刺探的就是机车的情报。
他是第一次伤害SD公司和法国的人。
他伪装成一位商业合伙人进入列车行业巨头SD公司,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相信任何人,但对妻子的思念和共产主义信仰,让他对中国人的面孔格外亲切。
他的助手,一位精通企业管理和合同法的中国女士给了他巨大的帮助。
在浪漫之都巴黎,他再一次恋爱了,和这位中国女士。
这位中国女士叫常汉坤。
这就能说明为何大姐的男友突然殒命法国,因为间谍干的都是朝不保夕的行当,也许一次任务的失败足以让他殒命,更可能是他被SD公司的人灭口,以此掩盖背后的黑幕。
大姐到老了都想去法国陪伴爱情,但为何当时要回国。
因为大姐铭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古训,这件间谍案上升到国家层面,法国肯定不能呆了。
为什么冯士高处处针对大姐和小白楼,因为他在苏联专家撤退后对小白楼进行地毯式的清理,这时无意中看到了大姐和男友的照片。
他能说什么?
管大姐叫后妈?
还是告诉亲妈咱爸没死,又给你找了一妹,这位妹妹的弟媳妇就是我想要结婚的对象?
他只能把这个秘密埋在心里,对常家越发不顺眼起来。
前面说到间谍先生在红色中国找人照顾孩子。
作为行业间谍,他在红色中国的人脉资源自然也集中在铁路系统,所以他的儿子安排到了江南厂,年纪轻轻位居高职。
(不然这种行业一线部门,没有专业学历和经验就想当高级干部谈何容易)而拨开这道迷雾下,国际官司背后的较量开始逐渐明朗。
常汉坤作为间谍先生的助手,手里多少SD公司前期资料和黑料,为什么全力支持汉卿制造电力机车,为什么和江南厂公私合营,因为她知道苏联人对电力机车的渴望,知道机车就是未来,也是间谍先生的执念。
冬妮娅为什么逃去SD公司,一个更大胆的猜测出来了,冬妮娅是这位苏联间谍先生的妹妹,成为了机车专家继承了兄长的遗愿。
她作为专家来江南厂,也是哥哥的人脉进行的安排(就和安排冯公公一样)。
当然冬妮娅间谍妹妹的身份自然是绝密,冯公公、冬妮娅、大姐彼此都不会知道对方的身份。
然而在小白楼的时候,冬妮娅看到了哥哥和大姐的照片,于是和大姐的交谈中了解了间谍先生那些故事,她看出了端倪,并把大姐当成了哥哥除自己之外的唯一的亲人,而聪明的大姐心中对冬妮娅的身份也有了判断。
那场黑幕重重的间谍命案让妮娅坚定了去SD公司彻查的想法,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帮助常家,也打定主意离开苏联。
家族生育力低下的遗传病让她一直无子嗣,把郡博当成孩子带在身边。
在郡博回国前一个细节,冬妮娅在楼下送郡博,听到大姐的琴声,说:“你妈妈就是唱着这首歌征服了你爸爸”(大意如此)这里有2个不寻常的地方,一是金灿烂在站台唱歌的时候,苏联专家早撤退了,而且剧中完全没有体现出冬妮娅会知道这首歌。
二是常汉坤退休到法国之后,应该和故人冬妮娅见过面的吧,但冬妮娅来接郡博为什么不直接上门,要在楼下等?
中国人不都是喜欢招呼人上来喝杯茶抓把瓜子然后道别的吗?
不是不上门,而是身份太敏感。
一个是铁道部直属机车厂的前董事,类比约同于一个副厅级,这级别的人旅居国外大使馆绝逼是要备案的。
一个是产业巨头SD的CTO,也是企业内部和业界记者关注的焦点。
这俩人应该平时都不敢在公共场合见面的。
那这两人有见过面吗,肯定是有的,冬妮娅能从酸梅悟到酸碱,利用密码给汉卿传资料,这点事情根本不算啥。
我充分相信冬妮娅对SD的职业道德,商业机密肯定不会交流,但2个绝顶聪明人打交道,说话基本都是听背后的意思,大姐想要告诉冬妮娅的话也一定也会传到位。
《我的祖国》也许是大姐告诉冬妮娅这首歌金灿烂唱过,并对她弹过这首曲子,但意思绝不仅是只是交流音乐。
大姐在郡博下楼时,弹起这首曲子,反复在弹前面几句,冬妮娅听懂了。
那几句的歌词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巧了,大姐手里正好有对付SD公司子弹,说不定早已经交到了冬妮娅的手里。
冬妮娅听到大姐猎枪行动的枪声,她知道要郡博把资料放回去了。
郡博放资料的地方,并不是公司规定的涉密资料保管处,因为保管处是专人负责,只要公司允许第三方就可以调查,不会一帮人还等着常郡博从一个保险柜里拿资料。
放资料的办公室单人单间还挺高档,绝不是一个实习生的办公室,但这个实习生又有保险柜的钥匙,那只可能是冬妮娅的办公室。
冬妮娅让郡博把资料放回自己的办公室,合情合理,郡博是她带的实习生,而且她还指明让郡博放进那个保险箱。
开保险箱时,冬妮娅也站在后面看着。
为什么冬妮娅一脸嚣张地对二把手说,“我可以不说,但我不说谎。
”然后公司就怂了。
那个保险箱里有郡博的资料,也许还有冬妮娅收集的其他资料,电脑里也是,她兄长的命案一定在里面。
如果再查下去,其他的资料也会被第三方翻起来,而那些资料SD公司是不想被翻出去的。
也许会牵扯起以前的很多事,一大批国际事件又会重新被提起,其中至少有一桩间谍命案。
剧中对这起以国家之力打的官司完全没有体现,我觉得至少大使一级的应该出面的,而且应该是有专门的参赞负责。
国家的人有没有和大姐联系不能肯定,但我愿意相信有。
因为国家对这类官司一定会很慎重,不然也不会在国内马上成立调查组,常郡博从香港出国后履历不清,国家必须弄清楚。
这官司要打,因为日益强大的中国绝不接受傲慢和要挟,国家和常家都不能输。
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姐一定用证据说服了领导,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官司有了国家的支持就一定能赢!
为什么国家要为了郡博个人的事情出面和SD公司较劲,除了还常家清白之外,国家更是必须杀鸡给猴看,在北京商贸会期间胆敢搞小动作跟甲方叫板的商业恐怖主义,一定要当着全世界直接掐死。
大国尊严,不容挑衅。
而SD这边,为了一个常家父子,和一个东方大国打官司,自己丑事见光,甚至因为杀人事件引起苏法纠纷,真打下去会被中国吊起来打,然后当着全世界把内裤撕掉,早收手认怂是明智之选。
最后汉卿来法国,冬妮娅没有来参加聚会,我想聪明如冬妮娅,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们在北京已经见过面了,那天正如大姐弹的曲子,“朋友来了有好酒”冬妮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应备好酒。
汉卿备的是冬妮娅爱吃的梅子,以青梅煮酒论世界风云,行业顶尖的两人依然和年轻时一样,友达以上、恋人未满,“郎骑竹马来、倚床弄青梅”。
一袋青梅,两种情怀,既是相念之情,更是家国大爱。
坠后,向国际主义战士冬妮娅致敬。
从华妃开始认识了蒋欣,一直觉得她应该是个很有实力的演员,所以当我在爱奇艺上看到这部由蒋欣饰演的电视剧果断点了进去emmmm,然而……看第一集就觉得是真的尴尬啊,服装太显胖了,丝毫没有该有的英气飒爽;人设矛盾又单薄,不敢想象一名征战杀场体会过数次生死离别的人居然是个傻白甜,想突出当时老百姓的淳朴热情也未免有点用力过了演技很出戏…个人觉得也不像华妃,也不像金灿烂,就是尴尬
奔腾年代男主:佟大为 女主:蒋欣这部剧主要以研发电力机车为主线展开,前面是地主家庭的儿子与部队女英雄相互看不对眼,后来金灿烂被常汉卿的一心造就电力机车的决心所折服,之后慢慢是相知相爱,这部剧男主,女主,男主的大姐我都很喜欢,男主常汉卿在剧中前期有俄罗斯美女为爱情不惜违反规定将带有知识的本子从火车上扔下来,后有厂花一直的追求(厂花的身世也很惨,包括因为身世后来都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结婚),包括最后已经老了还有年轻的计算机人才廖一梅的追求,但是他一直没有变过,从与金灿烂定情就一直深爱着金灿烂,女主最开始对男主的维护是因为他能够造快的火车,女主的哥哥就是在救人中被炸死,她的遗憾就是如果火车开快一些她就不会没有哥哥,所以当她得知常汉卿可以的时候就不顾一切的帮助他,就是在这期间常汉卿对金灿烂动情,男女主定情的情节真的展现出来了部队英雄的一面,为了救男主腿上扎了一刀,之后身上中枪一声没吭的完成任务后倒下,因此二人定情,虽然之后有磕磕绊绊,加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环境等,却一直没有磨灭常汉卿的电力机车梦,最终终于实现。
这部剧有很多小细节可以扒,比如:常汉卿要走金灿烂火车站挽留后碰上战友,得知战友去世的消息,这段让我热冷盈眶的,让我想起来那句话,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别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从疫情到现在,中国真的做出了大国风范,支援武汉的迅速,全国免费疫苗的接种等,让我不禁对祖国更加深表爱意;还有后期研发人员身心肉体上都很艰难,但是他们还是在坚持的完成着梦想。
还要说一个人物,常汉卿的大姐,为了照顾弟弟一辈子未嫁,响应了长姐如母,也响应七零那个年代,好多大姐为了照顾家中的弟弟妹妹辍学或者没读过书,实际上剧中这个大姐真的很聪明,很厉害,父母去世自己为弟弟支起一片天!
这部剧我觉得值得刷,有看点,有泪点,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哦!
之前追的美剧《奔腾年代》,原来中国版《奔腾年代》也是讲行业和事业。
火车、高铁的题材也很新颖,上学的时候坐Z字头,现在上班从D再到G,真的很感慨火车和铁路工业这些年的发展。
中国的火车开始的时候是烧柴油的内燃机车,后来升级成电力机车,但是这种技术本身是外国人发明的。
剧里讲的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机车工作者自主研发升级电力机车核心技术的事,让中国从使用他国技术的落后局面逐渐实现赶超。
而我们现在的高铁动车组也是电力机车的一种,以前的火车是只有车头有动力,用火车头带所有的车厢,动车组就是一列火车有至少两节有驱动力的车厢,所以可以提供更大的牵引力,速度也更快。
铁路真的是新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行业,这部剧作为献礼很合适。
这两天就开播了,想看看这部剧会怎么讲述中国火车的发展。
特别喜欢的一部剧,融机车,爱情,时代,政治于一体的一部剧,剧中的大为和蒋欣演绎了一段终守白发懂的爱情,那年代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剧中大为对中国科学家的尊敬,的热爱,执着,毕生献给了祖国的,还有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刻画的非常完美,蒋欣只是衣服略显尴尬,还有吴厂长,冯主任等一些配角都演得非常到位,整部剧下来没有一个黑的角色,非常大赞。
什么样的题材剧给我们就塑造什么样的感悟,它写出了一个厂长的使命感,那个年代的人都很简单那,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只有一心向国。
它不同于父母爱情完全刻画了父母的爱,它是一部年代题材剧,每一个演员在拍一部剧的时候不知道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每一部剧都值得我们去感悟。
为佟大为的演技大赞。
这张真的好配哦从来没想到这俩人居然合作了,本来以为会突兀,直到我看到他俩拍的时尚杂志。
也太搭了吧。
大家看蒋欣这个笑,可以说非常幸福了,有木有很像结婚照?
微博上看到的佟大为画的金灿烂 哈哈大家能想象蒋欣在剧中饰演的人物叫金灿烂嘛,哈哈哈哈。
看起来应该很符合蒋欣本身的气质呢。
佟大为在荧幕中一直比较憨,这次饰演工程师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希望两位都有突破吧。
剧集积极面1、 年代剧的背景交待还是挺清楚的2、 故事中主配角都高度还原了角色,全剧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恶人,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完人,每个人物无论呈现篇幅长短,都很赋予生命力,给演员发挥的空间,这是值得肯定的3、 可能是受资金和技术手段限制的问题吧,剧中抠图场景也是蛮多的,尤其试车阶段和带有行进运动镜头时,看着就更明显了,但瑕不掩瑜属于能够接受范畴(毕竟表演还是在线的)4、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心怀信仰、坚守信仰并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这种精神力量很打动人心,值得点赞5、 故事用事实证明女性的伟大,并再一次印证“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如果一位不够就安排二位”!
金灿烂、常汉坤就是典型案例。
剧集不足面1、 故事按45集的体量分配剧情,明显后期收尾有些仓促了。
感觉前面铺垫展开的过多,压占了后期故事的延伸时间,最后5集要表达的信息太多且全囫囵吞枣一笔带过了,这是遗憾2、 “电力机车梦”是二代人共同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编导也想通过两代人的交替把这种信仰的力量传递下来,但明显第二代着墨太少,孩子们的人设也编制的不太讨喜,这是遗憾3、 常家大哥“铁锤”的安排,人物出现就很突然,黑化后的强行洗白略显生硬4、 剧组是真节省演员,随便拉出一位配角都感觉是劳模。
比如牛大夫:全科大夫啥病都能看。
跌打损伤腰疼可以,产科可以,感冒发烧急诊也可以,腿伤甚至于男性生殖损伤可以,既然男性生殖损伤可以那自然女性也不在话下,全剧45集,但凡有医院的戏,70%全是这位牛大夫登场(于是金灿烂、常汉卿、冯仕高、白曼宁全部安排上,这些角色患病全是牛大夫上场)。
你说说,这位演员是不是劳模,剧中是不是缺人啊!
题材不错,剧中配演不错,都很到位。
本来是冲着华妃娘娘来看的,看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总觉得剧中主角光环有点大,事情总是凑巧的刚刚好。
喜欢有爱的吴厂长,是领导更是慈父;喜欢老姚一口纯正的上海话,虽没立场但最后也是有原则;喜欢大姐的刀子嘴豆腐心,长姐如母这心酸可能也只有自己体会了;全局中最心痛的是白曼宁,总想重新开始生活,却被过去束缚着,活得通透,最终没有腹黑。
一直以为会跟陈凯会有个好结局,自己却曲折连连,或许这其中的委屈也只有自己知道,看到周铁锤跟白曼宁在一起的时候,真想给编剧寄刀片。。。
编剧没经历过那个年代 可以回家问问老人啊!
60年又不是现在 别把现在择偶方式和逻辑加到这个写60年代的故事里!
从55年公私合营到57年反右运动 内个时候的有产者那个不是如履薄冰 哪里有佟大为这样的资产阶级后代 言语放弃 大胆 这样的人反右的时候不是蹲牛棚就是流放到西北 夹边沟了!
再说佟大为的姐姐 百般阻挠他和一个又红又专的战斗英雄谈恋爱 这两个能一起的话 至少能帮助这个反动家庭往红色政权这边靠一靠吧 这个姐姐估计是吃了狗屎脑子瓦塔拉!
硬是要把他俩撕开 她是不知道历次运动当中那些资本家死的有多惨!
一句话编剧瞎逼写 演员瞎逼演 你们都不懂历史么?
陪爸妈追的,太啰嗦了但是看到最后高铁出来还是有点感动。片头曲挺好听的
蒋欣老师,真的,减减肥吧。
很用心的一部剧,蒋欣,佟大为还有大姐的表演很入心👍👍👍
作为年代剧是合格的,就是跨越的时间真的好长好长。
打卡
配角强过主角,主线喜感自然。还是结尾还是太过仓促,剪辑有些问题,外国友人演起来还是很违和…佟大为还是很棒
蒋欣真的挺不错的
演技不错,编剧有问题,人家躺在床上,有没有脱衣服,告人家不轨吗,人家已经承认了,不想说实情,你还揪着不放,最重要的是你得问女方怎么回事,你逼男方有用吗?上面已经知道中苏关系走到尽头,为什么不下达命令,一切行动以学技术为主,完全可以派个会开锁的进来,把资料都拍照,难道我们国家就没有间谍吗?
只有7分?我认为这部剧至少可以8分以上,无论是演员的演技,情节的推进,燃情的爱国心和事业心,都能让你欲罢不能,追剧不止。但是剪辑给剧情连续挖了太大的坑,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弹幕吐槽连连。其实到了我这个年纪,经历过有很多事,看起来还是无障碍的,但是对他的评分影响比较大。总之这是一部良心剧,值得一看。
…… 真的看不下去了 工整的主旋律
不忍看冯仕高变坏,弃!
说不上来的哪里怪怪的
陪爸妈看剧…
泪点挺多
剧情不靠谱,人设差,蒋欣丑。
本来还不错的片儿,删的不成人形,壮哉~ 已烂尾
太假了。
挂着年代励志羊皮的狗血感情剧,一点专业素养没有,看了半天也没看见怎么造火车,全特么是废屁,剧情一塌糊涂,细节粗糙失实,常汉卿人格分裂,想不出来这种人怎么可以从事科研工作!金灿烂咋咋呼呼,就这尼玛还战斗英雄吗?!
片方怎么做到上映这么久了还不给开分的?不是金婚是革命玛丽苏,鉴定完毕
编的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