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好像不怎么复杂,也不怎么精妙,但它像欧亨利的小说,在结尾处给你一个惊喜。
生活好像事事都“不如意”:Ray本来想去抢银行然后发家致富,谁知道作为掩护的妻子Frenchy却因为卖饼干意外成功;本以为有钱以后的日子会很快乐,可是,Ray不喜欢礼服,不喜欢歌剧,他失掉了原来生活的乐趣,还差点失去Frenchy;当他以为他们一无所有,要重新开始的时候,Frenchy又给了他一个惊喜,她“偷”到了那个原属于她的烟盒。
生活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地方。
还是因为“偷”,他们飞去迈阿密,过最初想要的那种生活。
就是这么神奇,它总是朝着你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一个惊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伍迪·艾伦的光环,这部在朋友眼中有点无聊的电影在我看来还是挺有意思。
傻吗?
聪明吗?
好?
坏?
尊贵?
低下?
小人物粗俗而真实,贵族们优雅而虚伪。
或许平民就永远只能是平民吧,不管怎么努力,改不掉粗俗的用词,欣赏不了高雅的音乐,得不到所谓高贵者的认同。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卖花女变成窈窕淑女。
还是奶酪汉堡和十点档的电视剧更适合我们。
他到底想嘲讽谁呢?
女人似乎天生被打上虚荣的标签,希望看懂名家的画,听懂钢琴曲,去欧洲旅行,有一个高贵的丈夫。
是不是这一切其实都是虚幻呢,最真实的还是那个陪在你身边的一直被你嫌弃的男人。
有一点怪诞,透着嘲讽。
伍迪起诉合作多年的斯威特兰电影公司欺诈,于是找到了新东家梦工厂电影公司,和他们签约了接下来4部电影的制作。
虽然伍迪仍像之前一样拥有电影的话语权,但是这4部电影必须是喜剧片。
于是就有了《业余小偷》、《玉蝎子的魔咒》、《好莱坞是结局》和《奇招尽出》。
从口碑上讲,2000年的《业余小偷》是这四部中最好的一部,可惜它是一部虎头蛇尾的喜剧片。
上一次伍迪拍这种傻瓜式的喜剧片还要追溯到1975年的《爱与死》,25年过去了,因情感丑闻和合约矛盾的影响,伍迪不得不出来再次拍这种傻瓜电影解决片商票房问题了。
《业余小偷》讲述了一群笨贼租下银行隔壁披萨店准备一边假装卖饼干一边挖地道去抢银行的故事。
结果饼干卖到全国联锁,抢银行的行动却一败涂地。
这种期望反差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2018年的《龙虾刑警》(卖龙虾)和2019年的《极限职业》(卖炸鸡)都是这个故事模板,伍迪之前总是偷电影大师的情节梗,现在他老了,伍迪成了传说中的大师,轮到他来被小辈们致敬了。
由此看出,当你能够被致敬时,你成为电影大师的日子也不远了。
回到《业余小偷》这部影片上,这部电影是伍迪“灵感抽屉”中的一个保存了十几年的概念故事。
伍迪有了好点子,但是一时用不出,就把它写下来放入抽屉里存着,哪天灵感缺失了,就来翻抽屉。
《业余小偷》这个灵感很强,很具有反讽的戏剧性,可惜它的扩展范围太浅了,没有深挖的空间,所以伍迪只能顺势讨论这对穷人夫妇暴富以后试图融入上层阶级时的阶级尴尬。
老实说这实在没什么好玩的了,也没什么深挖掘的内容了。
很遗憾大多数情况下,数万个灵感中,能够经得起推敲、被源源不断挖掘的故事屈指可数。
《业余小偷》便是这种灵光一瞬的电影,虎头蛇尾的故事走向是必然。
反对短评里很多说后半部分整段垮掉拖全片后腿的。
并不是呀!
才子佳人的戏往往避开结婚后的柴米油盐与磕磕跘跘,职场打拼的戏往往在一番努力后成功站稳脚跟并升职加薪时戛然而止,但世事往往并不如此,暴富才是一段更复杂,矛盾更多,经历更丰富的新故事的起点。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电影里暴富的夫妻照样无法一起继续走下去,电影外新闻中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不是一方裹挟钱款人间蒸发,就是扯破脸皮离婚离得很难看。
与其说有钱/没钱使人变心,不如说突然有钱/没钱使人际关系变得极为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实际上由突然有钱/没钱后造成阶级改变所造成:可能是主动寻求阶级跃迁(比如女主有钱后就想融入上层艺术领域),可能是被动遭遇阶级跌落(家道中落/特殊时期被批斗/遇到下岗潮等等)而这种财富的突然变化导致的阶级改变,又往往使人不幸福,因为即使物质条件满足了阶级标准,精神层面也很难接近当前阶级的平均水平,我觉得这个才是影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影片里女主对于“高档品味”的刻意追求无法换来他人认可的目光;家道中落的人想融入平民百姓的生活格外艰难。
为什么古代千千万万流芳百世的作品出自被贬黜的文人墨客之手,而非得中科举,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仕宦之人。
可能也与前者精神层面无法融入肉体所在的阶层,而产生巨大的不幸福感,进而化悲愤为力量有关。
看电影想到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 去银行的地图就是那美好的中国梦 or美国梦我们愿意为之愿意付出努力 汗水辛勤 战战兢兢勤勤恳恳 真正带来财富的是什么呢 是cookie 计划外的计划 歪打正着sunset的繁荣没有任何的理由 是cookie好吃吗 大概是欠一个机遇 瞬间带来无尽的富有 好像带给你一切这他吗不就是房子么中产阶级积累财富最快的方式不就是房地产吗 这十几年房价也不是谁预料到的 也不是谁控制的了的 sunset倒闭的时候我真的想到了次贷危机啊 - -这财富它来的渺茫 去的时候 也一样渺茫
这部电影,剧情进展很缓慢,讲的是一群蹲过监狱的人想要抢银行的事情,我也很喜欢抢银行,所以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看完之后我感觉我和他们一样,都抢不成银行,不同的是他们开成了一家很赚钱的饼干公司,我估计开不了。
为什么抢不成银行,因为他们都是一群二货,但都二得挺可爱的,尤其是伍迪·艾伦,他视偷东西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个很有想法和责任感的人,因为他不偷穷人,只偷不缺钱的人的钱,反正他很搞笑,正如他妻子的描述,只要他想发亮,他就能发亮····他和他妻子的爱情很浪漫,虽然中间出过问题,但我一直觉得老夫少妻的组合,排除其他因素的话,其实挺真爱的,因为两人年龄相差有点大,相爱的时间可能会比同龄人少一点,但他们不追求天长地久,只要相遇之后一直拥有,而且彼此理解,彼此支持,所以他们是浪漫的真爱。
解决是伍迪艾伦的妻子实现了他的理想:成功偷到一个价值不菲的宝贝,两人去国外逍遥。
他妻子——一个擅长做饼干的家庭主妇,相较于伍迪·艾伦和他一干蹲过监狱的二货来说,确实很业余,但伍迪·艾伦他们也谈不上很专业,首先伍迪·艾伦他自己就因为偷盗失败蹲过监狱,而其中一个同伙经常靠烧各种东西拿保险赔偿送子女们上大学·····难道不是一群二货和奇葩么?
伍迪·艾伦在里面说,教妻子开保险箱是他经历过的最开心的事情,最后妻子利用这件开心的事情,实现了他的愿望,借用一部电影的名字来说:难道不浪漫?
无心插柳柳成荫,谁都没有在意的饼干店居然成了国际超级大企业,所盈利远远超过他们去抢劫的隔壁那家小银行.短短几分钟的银幕时间里,伍迪让所有看电影的观众圆了一次典型的美国梦,同时又在观众还在沉浸中随手击碎了这个美丽的幻想.没钱时候宁愿犯罪也要搞钱,有钱时候有无论如何不能习惯,宁愿去偷项链也不接受妻子的巨额财产,伍迪这个小老头的观念很怪吗?
在滑稽夸张的心理和行为背后,伍迪面对自己心爱的小人物现出了温心的笑容.在这部作品中,伍迪几乎放弃了以往所有那些特殊的手法,反以近与通俗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戏剧性急速变化的现代童话故事,童话的主角俨然是都市生活中普通的小人物,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手法实现他们的梦想,最后再给他们田园般无奈的安慰.虽然影片带着"穷人有穷命,穷人有穷服"的麻醉效力,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温欣的祝福,给一众劳苦一生的小人物以慰籍.伍迪老了,反抗社会的勇气的毅力早在20年前就开始消退,《傻瓜大脑科学城》中勇敢反抗集权社会(尽管是以自己的方式)的滑稽斗士,到《安妮.霍尔》中冷嘲热讽不肯低头的纽约知识分子,到《星尘往事》中彷徨无依的喜剧演员,到《犯罪与不端》中面对暧昧的道德社会垂头丧气的电影导演,再到这一部中随波逐流的社会小人物,伍迪30多年逐渐消磨的锐气可以划出一道清晰的抛物线.是好赖物,还是这个越来越不需要思考的反抗的社会,把这个拥有自己一个人美好天堂的独立大师推落凡尘人世的呢?
用金钱编织的梦要多奢华有多奢华,要多绮丽有多绮丽,唯独少了一些装点,让人觉得没滋味,所以受尽折磨也心甘,只要能脱胎换骨。
等梦醒来,看清楚,原来曾经拥有过的还是彼此,这梦还不那么糟。
即便依然听不懂钢琴曲,依然偷的不高明。
对想着能拥有高雅人生的人--你?
我?
--极尽讽刺。
也曾被过字典,从s开始,还没坚持到t就中断。
要不哪天再开始?
这是一部典型的讽刺电影。
一个只会开保险柜的业余小偷,纠集了一帮没头没脑的同伙准备通过挖地道抢银行。
他们的计划因为迷路而宣告失败,意外的是,他妻子为了掩护他们而开的饼干店却大获成功。
有钱以后,为了融入上流社会,妻子聘请艺术商人来改造自己的生活,与丈夫渐行渐远,不料,感情被人欺骗。
最后,连锁饼干店破产了,两个人重新一无所有,却终于和好如初。
人生的轨迹仿佛是个圆圈,这圆圈给人以滑稽的美感。
鲁迅在小说中曾说,小时候看见蜜蜂和苍蝇一类的,吓唬一下就飞走了,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便觉得十分可笑;没想到人生竟然也回到原点,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可见人生很多事是白费力气的。
然而在这许多种的白费力气中,有独特的一种吸引了我的兴趣——妻子想要提升个人品味的努力。
一个来自穷人阶级的人,一心想被上流社会的接纳;一个品位低俗的人,一心想要把自己训练得高雅;一个在自己的世界生活的很好的人,一心要追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认同。
为了这一切她不懂得的、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她的努力甚至显得有些悲壮:学习品尝红酒,买下自己无法欣赏的、实际上也并不优秀的艺术品,强迫自己读完无法理解的小说,把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换成字典里更长的同义词——简直让我想起了高考。
讽刺的是,她做完了这一切,还是没办法真正地被接受。
在英俊的艺术商人眼里,她依然是个有钱没品的人。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的时代,这里有孕育逼格的最丰厚的土壤。
我们一面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里,随便舀起一瓢水,其中的思想内涵都可以用一生去体会;另一面,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日益表面化,粗浅地了解一下绘画、红酒、爱情,屯几个好玩的逸事,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尽可以潇洒地做个什么都懂的天才。
打量了一下身边的世界,我惊讶的发现,这个时代已经不能阻止人们装逼了。
人们渐渐把夸夸其谈的功夫修炼的炉火纯青,即使腹内空空也可以理直气壮。
装逼的群体如今已经发展壮大,甚至都有了捍卫自己的宣言,在各大社交网站被转的疯狂。
为什么我不喜欢装逼的人呢?
因为他们和电影中的小偷妻子一样可悲。
如果你问小偷妻子,她学习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她一定不会说是因为在高品位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美,否则她就会选择去上大学而不是选择什么私人培训的捷径了。
她欣赏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别人认为她懂得欣赏艺术之后对她的态度。
同样的,装逼的人了解事物的动力来自于他人的目光,而真逼的人热爱真理和生命本身。
因此,装的人注定不快乐,在他们看来,自身的价值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衡量;装的人注定悲哀,为了满足他人,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
面对他人时的潇洒,终将转化为面对自己时的怯懦。
一场追逐一场梦。
梦醒时分,他人的看法远不如会开保险柜来得有用呢!
让偶很在意的就是那个饼干上面有巧克力,应该很好吃主人公们好象也对它很中意恩,不错都是饼干先生普通的人啊正对了这电影的主旨:业余的确业余啊不是007,没有专业技术挖个地道还会被人发现(虽然那人够傻)然后呢?挖到服装店-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哦我都急了是人都没那么笨啊所以好业```余````其实饼干还有另一个用意就是他们的饼干很畅销所以根本不用抢银行啊一群傻子,只想到一夜暴富买饼干的把店门挤暴都不知导演大概就是要反映现代人的这种寄生思想把不错,饼干先生一群傻子抢银行很好笑,笑完发人深思
雷·温克勒(伍迪·艾伦饰)是一个有犯罪前科的洗碗工。
他的妻子,弗伦奇(特蕾西·厄尔曼饰)是个专给人修指甲的美容师,她处处留心,希望丈夫能安于过平静而安稳的生活。
当她意外地得知雷正在策计一个抢劫银行的计划时,她便极力阻止,拚命反对。
可雷决心已定,他准备找上三个愚蠢的同伴一同去实施他的计划,并且千方百计把妻子拉进来,要让她在甜饼店里打头阵。
很快,一个一夜暴富的银行抢劫行动便开始了!
不过似乎一切和他们的想象并不一样……
boring…
除了段子,啥都没有
完全失准。
搞笑指数前五的伍迪艾伦
搞笑又温暖,总是爱给所谓知识分子/高雅人士啪啪啪打脸。因为伍迪艾伦发音很好听,我就是喜欢他主演,罗罗嗦嗦的。
真是有心摘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小故事可以打满分~
岁月神偷
这种喜剧不是很对胃口吧
暴发前远比唠唠叨叨的后半段有趣..
主题没劲
无趣。。
无看
伍氏逼叨
没有想象中的有趣。
看到中文译名和电影海报,还以为这部片子风格会比较靠拢《玉蝎子的魔咒》《独家新闻》等,黑色幽默加上犯罪悬疑,其实这部片子充满了欢乐与爱情,与悬疑无关。故事很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前部是幽默,后部是标准的伍迪式多角恋,讲述上层社会生活不一定能给人带来更多快乐。伍迪还向《窈窕淑女》致了敬
忘标
段子挺有趣,但故事比较乏味,尤其到了后半段有点编不下去的感觉。。并且为什么里面的人都智商那么低。。休格兰特演小白脸有一手啊。哈哈哈
woody allen演神经质太合适了
#观影手记# 2445 3.5当年恐怕是冲着休格兰特看的哈哈哈。老公:你可真是嫁了个聪明人.老婆:那我就重婚了.,"你经历这么丰富,还这么年轻.""哦,密室镜子里有个老年版本的我.",有很有趣的小段子,还有"我想让你教我人生,你还真是给我上了一课.",但整体就普普啦。女主演得确实好(虽然头半小时里丑得闹心),妆发造型也精彩。
很好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