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乐一狸因为“离婚冷静期”,很多人破防了,选择不婚了。
民政部新规规定,夫妻协议离婚,有30天冷静期。
如无财产分割或孩子归属异议,从申请离婚之日起,30天后,夫妻必须在冷静期结束当天,再次同时到民政局,现场办理离婚,过期作废。
许多夫妻熬不住,或因种种缘由错过期限,最终离不成婚。
结果是,双方需要重新提交申请,再捱一轮30天的冷静期。
直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离婚成功。
电影《祝你幸福!
》中,肖央和小宋佳扮演的一对夫妻,就被冷静期虐惨。
罗宇、白慧 夫妇片中,罗宇(肖央 饰)和白慧(宋佳 饰)这对“准离婚”夫妻,并没有感情裂痕。
他们的婚姻症结,是几年前的一场意外——幼女的溺亡。
电影在揭开孩子去世真相前,让这对“怒呛夫妻”卷入另一场官司:一场冷冻人工胚胎的争夺战。
胚胎来自另一对年轻小夫妻(刘巴特尔、周依然 饰),二人在一场车祸中男死女植(物人)。
刘巴特尔、周依然 饰 不育小夫妻男方父母变成空巢老人,想拿回独生子的胚胎,传承香火。
女方母亲坚决反对,她认为女儿虽是植物人,仍有公民权,胚胎应为女方所有。
罗宇阴差阳错成为男方父亲(倪大红 饰)的代理律师,将女方母亲(吴越 饰)告上法庭。
巧的是,小夫妻做人工胚胎的主治医生,就是罗宇的妻子白慧。
冷静期内的夫妻,分别作为原告律师、被告证人出庭。
公事裹挟家务事,夫妻俩短兵相接,声嘶怒呛。
罗宇、白慧夫妇在胚胎归属权的诉讼中,电影展现了离婚冷静期对家庭选择的限制与挽留。
剧情以婚姻解体为基础,讨论了中国家庭几类常见的悲剧:青年不育(不孕)、中年反目(怨偶)、老年丧子(空巢)……甚至,追溯了只(计)生(划)壹(生)个(育)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四个老人、两位父母、一个孩子),一旦遭遇变故,悲剧很容易浸透人的一生。
倪大红、吴玉芳 饰 男方父母两个家庭,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在传宗接代思想的余威中,小两口背负着巨大的生育压力。
医生甚至无法明确检测出任何一方的生理缺陷,可见精神压力主导了小两口的受孕障碍。
多次受孕未果,两人无奈选择人工受精,却在就医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点燃悲剧的引线。
也因为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车祸发生后,双方父母没有其他子女“防老”。
男方母亲(吴玉芳 饰)丧子悲痛过度,患上抑郁症,靠药物维持短暂的清醒。
男方父亲没有了情感寄托,对冷冻胚胎动了“代孕”的歪主意。
空巢父亲与亡子微信对话另一边,女方变成植物人,三年未醒。
其父决心放弃治疗,其母不同意,独生女是她唯一的希望。
女方父母在长期的分歧中,离了婚。
屋漏偏逢连夜雨,女方母亲在后半生独自照顾女儿的煎熬中,查出了宫颈癌。
电影用一个镜头暗示了节育环对一代女性健康的摧残,甚至成为致癌诱因。
吴越、周依然 饰 单亲母女都是独生子女,冷冻胚胎成了两个家庭“传续”的唯一希望。
双方父母因巨大的认知差异,从婚姻缔结的初始,便押上全部的身家性命。
只是爱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爱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小两口夹在双方父母价值观的冲突里,熬干了爱情的甜蜜。
女方母亲从自身的痛苦经历出发,反对男方家庭对女儿生育问题的干涉和施压。
在一死一植物人的后果面前,亲家反目成仇敌,积压多年的情绪喷涌成刃,闹出流血事件。
宋佳 饰 白慧罗宇和白慧亲历了两个家庭的变故,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
这对冷静期内的中年夫妻,因各种琐事错过了冷静期到期,离婚申请宣告无效。
进入下一轮冷静期,他俩各自在旁人的悲剧中,照见了来时的幸福、死别的苦。
他们曾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共度了天伦的幸福时光。
在一次家庭旅行中,因罗宇的母亲(丁嘉丽 饰)照看疏忽,导致幼女溺亡。
多年来,白慧始终深陷丧女的情绪旋涡:每当她窥到小腹大片妊娠纹和血红的剖腹刀疤,就忍不住埋怨婆婆、憎恨丈夫、讨厌自己。
丧女之痛,把这个家庭的夫妻、婆媳关系拧成死结,终身不能安然共度。
恩爱夫妻的一家三口电影在三个家庭的“怒呛”中,揭示了婚姻的沉重、家庭的责任、孕育的艰辛、养老的不易。
在代际传递中,两代人的婚姻家庭观念,有所进步,亦与传统博弈、重迭。
老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一辈父母“奋斗一辈子,只为了孩子”,祖祖辈辈把“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刻进人伦DNA里。
但很少有人清醒问自己、问父母、问子女、问爱人:你幸福吗?
在离婚冷静期规定出炉后,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既宣贯政策又正视现实,捎带对既有制度结构和传统观念发问,导演康博、编剧游晓颖着实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虽然剧本野心很大,涉及议题众多,导致每个议题点到即止,无法展开说透;但影片总体守住了多数人认同的价值判断:尊重普通人的选择和局限,没有一味展示“不婚的惨”“不生的恶”或“不育的苦”,精准拿捏了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大众情绪,诚实讨论了现象背后的面面本质。
《祝你幸福!
》在现实题材改编的基础上,给了三个家庭相对光明的结局。
一言蔽之:握紧的,松开了;揪心的,放手了。
在意外连连、价值交锋、压力日增的魔幻世代,不被遗憾吞噬,传递生命美好,仍旧是当下每一个年龄层需要修行的课题。
影片巧妙地将故事发生地设在深圳——开风气之先的浪潮城市。
片中,一位民政局工作人员数次啼笑皆非的“照章办事”,驳回了罗宇、白慧的离婚申请,但他最终微笑祝福了这对离婚夫妻,继而发出感慨:如果一对热恋的人能知晓他们的婚姻期限,能预测自己过多久就要离婚,他们还会结婚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和而不同,但彼此祝福,这才是我们的社会最需要的松弛感。
毕竟结婚自由、离婚自主、生育自愿,才最彰显制度的人性与包容吧。
和 我 聊 聊你对离婚冷静期的看法
影片最后,罗宇与白慧在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时候。
看着那些排队等待领结婚证的人,自嘲地问道:“如果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婚姻能持续几年,还会结婚吗?
”白慧犹豫半晌,依旧坚定地说:“会吧。
”我想,如果是我,如果我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婚姻会维持几年。
我一定不会选择结婚。
我不喜欢悲剧。
更重要的是,我不能接受自己因为婚姻,受到无可挽回的伤害。
无论婚姻幸福与否,女人,始终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
01 婚姻中男女双方承担的不对等影片中,穿插着男女双方幸福的片段里,始终能看到女人辛劳的付出。
白慧怀孕,撑着大肚子艰难地站在房门前,对罗宇吐槽自己肿起来的双脚。
罗宇的反应呢?
他笑嘻嘻地往下看,开玩笑地说白慧的脚像大猪蹄子,非但没有在这个时候关怀体贴白慧,反而还搞笑地将白慧的鼻头撑起,说她这样更像是猪八戒了。
看到这里,我挺为白慧生气。
代入自己,我撑着身子怀孕生子,忍受着大肚子、肿脚等各种不适,老公非但不安慰我,还自然地拿我开玩笑,我不能容忍。
再看其他片段,白慧堵奶,罗宇帮她疏通后,不顾白慧的窘状,第一时间兴奋地大喊他会通乳了。
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这些罗宇怀念的美好记忆里,都有白慧辛劳的付出与窘状。
我并没有说罗宇的不付出,而是代入式地忍不住为白慧这位母亲打抱不平。
不止电影,在现实的婚姻中,大多男女双方的承担似乎永远也不对等。
女人,由于本能的母性光辉,始终是为婚姻付出最多的一方。
02 男女双方对意外的耐伤度不同小螺丝因为罗宇的粗心,溺水而亡。
罗宇与白慧从此患上了不同的病,倍受折磨。
罗宇经常要吃药,他终日颓丧,身为律师,一年了也没有接上一个案源,以至于差点连母亲的养老院钱也交不起。
白慧总是耳鸣,白日假装坚强,晚上抱着小螺丝的照片在梦里昏昏沉沉,甚至忘记了关上淋浴头,导致整个屋子被水淹没。
罗宇为了母亲的养老院钱,接下秦志远的胚胎案,拿女儿的死质问白慧,试图借此取得胜诉。
罗宇劝白慧走出来,问白慧他们两人重新开始不好吗?
他积极自救,想要让自己和白慧放下过去。
虽然两人同样悲痛,但不得不说,女人一向比男人感性。
当意外到来,尤其是这种失子之痛,感性的女人,很难有走出来的,白慧没疯,却也疯了。
再看夏美云,她坚持不懈地守着自己躺了两年的植物人女儿,衣不解带地照顾,始终不放弃女儿。
而她的丈夫呢?
因为承受不了选择了离婚。
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都是苦命人的选择罢了。
但确实也能从中看出,男女双方对意外的耐伤度大不相同。
结语不管婚姻幸福与否,在这场婚姻中,女性天生的母性本能使她们对家庭、对丈夫、对孩子,要付出更多。
本文是我看完电影后最直接的感想,我并不是去否认男性在婚姻中的付出。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原本就是男女双方共同支撑起来的。
离了谁,都不行。
只是,看了影片,我忍不住代入其中的女性。
最后,生活不易,那就如那段祝福一样,祝福每一个认真经营生活的家庭,祝福每一位男女:祝你铮铮,祝你昂扬。
祝你把世俗的眼光一踩再踩。
祝你做任何事都能尽兴开怀。
最后,还要祝你幸福。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别让遗憾圈住你的人生”,可又有多少人因为遗憾的发生一生都沉沦了。
第一次看这个题材的电影,这个话题非常新颖且值得思考,通常多数电影工作者都会选择丧长辈的痛苦,这类题材已经很烂大街了,而这部电影选择了反过来讲述丧子女人群的故事。
从小众的人群出发,讲述故事一定是剧本创做的一个好方向。
这部电影通过三对不同年龄段的丧子女夫妇来诉说这类人群的不同方面的痛苦。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秦志远和闫丽(倪大红和吴玉芳饰演),在丧唯一儿子后,对生活的失望“我们还有生活吗?
我们这代人一辈子就为了孩子,可到头来孩子没了,我都忘了生活是什么了?
”
瘫痪女儿的妈妈(吴越饰演)在盼望女儿醒过来的这两年,丈夫开始要离婚后他说出的那句“我很能理解,能从痛苦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无力且成全何尝不是第三对夫妇(年轻夫妇)的罗宇的状态呢?
丧子女的悲剧夫妻罗宇和百慧(肖央,宋佳饰演)罗宇以为丧女的壮年父亲,在面临丧女和婚姻矛盾后抉择离婚的百慧,内心早已痛苦无比,但作为男人依然表现的比较坚强。
从不愿意离婚到放手让百慧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是多大的勇气才能抉择“如果能让一个人逃出这个漩涡,我的选择一定是你”,电影的片尾罗宇站在窗台后,窗台的铁栏杆树立着他放下红气球,但与教会中别人的红气球不同的是,他的气球往下沉了,没法飞起来,可见对罗宇来说选择离婚是因为爱,而对他自己来说,他将牺牲自己,永远在漩涡里。
电影还有很多细节话题,比如“离婚冷静期,伤心乳头综合症,避孕铁环,产后焦虑症,堵奶等这些话题,无不是在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婚姻,对生育的焦虑。
同时也让我们关注到了丧子女的人群的内心痛苦。
全篇我一直是揪着心看完的,的几位演员老师生动人的表演真的没有让我们观众失望,角色诠释的立体且极具共鸣感。
同时通过这个影片,也让我初次认识这位新导演-康博。
希望不就将来再能看见康导新作
📌失独题材参杂着各种极端社会问题,不论是生育责任还是男女关系,都利用男女主的职业身份及离婚事件作为纽带,将故事完整的互相填补丰富起来📌肖央的形象很适合这些接地气的角色,虽然没有传统影视形象里那种律师的精英感,但给人的感觉更贴近现实,特别是职业养成的对一切都提高警惕的敏感性格用眼神表达的很传神,去离婚路上在车里对老婆的狗狗眼看的人都快碎了📌丧子的老头在家里用微信自问自答以及老太太梦里把儿子塞回肚子里的表述真是细思极恐,虽然能理解对儿子的思念,但疯癫的行径却略显诡异。
法庭上关于受精卵的争夺时双方父母满口的精子卵子真是大大的十八禁。
在朋友复婚的婚礼上两人成年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特别有意思。
但是男主酒驾是怎么回事?
还有法庭上男女主的关系真的适合一起出现在法庭上吗?
往海里扔塑料玩具球合理吗?
两个月大的奶猫洗澡合理吗?
📌高光台词“一般你只对你做对的事情有印象”“不是房子空了没有人回来,是心里空了”“不管多久的婚姻,断臂求生总好过一对怨偶”“我们自愿离婚为什么要等三十天,非要看到我们这样是吧”“如果你的盼头是胚胎,那我的盼头就是不要被遗憾吞噬”“我自己还在漩涡里打转呢,没有人告诉我怎么缓解我的痛苦”“会离婚也不代表会后悔结婚啊”📎整体来说影片很多小逻辑是有漏洞的,但聚焦的话题是尖锐的。
男主收留的小猫生了一窝小猫后,男主百感交集的情绪一样,不仅有对饲养了那么久已经产生了感情的小猫生了孩子的喜悦,也有一种小猫都可以生一窝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却没有了孩子的悲伤。
男女主在一场离婚和胚胎争夺官司中都表明了各自的立场,也都因为复杂的人性而体现着一致和分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中,都会有些不同的想法和立场,就像没有永远的敌人一样,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也只是发生了,至于怎么理解和处理都是因为当下个人偏见,人的复杂又决定了不同时段可能会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不一样的反馈,就会产生各种情绪
祝你幸福!
(2024)6.4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康博 / 肖央 宋佳
近来已经对国产片彻底失望了。
又是一部走出电影院后感到后悔去看的电影。
其实抖音透出的那些片段已经可以算的上这部电影全部可看的剧情了。
事实证明,电影进入后半段后,几乎已经没有“剧情”可言,全部都是在煽情,苦情。
我自己也常哭,我并不讨厌眼泪,但是电影或所谓艺术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把那些人类情感中那些即使痛彻心扉也无法言说的部分诠释出来吗?
每个人都懂痛苦,都亲眼目睹过流泪,我们坐在电影院不是为了看别人如何展示痛苦,我们想在痛苦中看见自己。
电影里每个人都很痛苦,但我却只觉得像看了一碟痛苦的拼盘,没有任何滋味。
睡不着,想说说昨天和朋友去看的电影《祝你幸福》。
有剧透。
我感受到影片最直观的语言是:不同的人如何面对失去孩子的伤痛。
影片里有三个孩子,一个变成了植物人,两个死了。
身为女性,身为生育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固执的坚定的共情白慧。
宋佳演得极好,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蕴含着我能感受的痛苦。
因为丈夫和婆婆照顾不周导致幼小的女儿在海边溺水,她得了严重的耳鸣,总是听到大海尖利的咆哮。
丈夫希望她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她坚持离婚。
很多人可能觉得白慧离婚了,她终于走出来了,可以重新开始了。
我觉得,她是用离婚、用碎掉这个让女儿无辜丧命的家,来完成了对自己、对丈夫乃至对婆婆的惩罚。
如果孩子还在,这个家很大可能不会散。
即便丈夫不能共鸣她生育的痛苦,即使这个婚姻并不像当初结婚时憧憬的那样幸福美满,但,一个可爱的凝聚着母亲所有心血和精力的孩子,可以弥补生活给她带来的诸多苦难。
为了孩子,她有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
付出的越多的人,越爱。
爸爸不是不爱孩子,但是如果非要把父爱和母爱放在天平的两端,孰重孰轻,相信一目两然。
因为,即便孩子生下来后双方尽到了同等的抚育责任,妈妈肚子上的妊娠纹,松弛的皮肤,剖腹产的伤疤,侧切的会阴伤口,下垂的乳房,漏尿的膀胱,痛苦的哺乳过程,大把的脱发,这些生理上的伤痛会告诉她,为这个孩子她付出了什么,而对这些痛苦,少有丈夫能感同身受。
所以,失去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她永远走不出来,她不仅痛,她还会悔,她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去做spa,为什么不亲自照顾孩子,导致孩子发生意外。
她还能为孩子做什么呢?
只有离婚,只有破坏掉这个婚姻,她才会觉得对孩子和自己有了一点交待。
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伤痕累累,自顾不暇。
可是日子还得往下过。
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祝你幸福。
参加个某个女性专场的观影,恩,女性专场但男生也不少,甚至不是被邀请的。
戏里戏外达成了呼应。
槽点满满。
这个电影宣传口号是关爱女性,女性视角,但主要切入点是俩男的,大部分戏份高光全是那俩男的。
女性的戏份少得可怜。
宣传是终于有拍出来离婚冷静期的了,但总感觉是为了离婚冷静期代言,你看,要不是一离婚冷静期这男女主两口子就错过了,虽然离了但明显因为这两个月的时间能和好啊。
不管有没有人因为离婚冷静期被伤害甚至死亡,不管有多少人因为离婚冷静期麻烦很久,但能有男女主这种真爱但误会的人幸福一切都是值得的是吧?
还有那两场半的床戏,我都不想说啥了,男导演不拍床戏不会拍戏了对吧?
映后还有肖央的男粉(对,女性专场但肖央男粉)说男主窝囊,恩真窝囊,一年没工作但没伺候后自己瘫痪的妈,儿子要帮忙洗一下死活不愿意,前儿媳说了仨字我来吧,可以了。
这要是之前伺候过能这样?
还有让自己妈以后有事别麻烦前妻了,恩可真棒。
电影里的两个家庭全是跟男方父母一起住,而女主爹妈都没出现也没提过,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啊?
就算提孤儿俩字呢?
没有。
还有这个故事的切入点是试管男方爹妈死活要受精卵去代孕,有点良心的观众根本没办法同情这两口子,他是想要欺压别的女性去代孕还是去找他六十岁精神失常的老婆代孕?
一开始就反感,甚至觉得这是代孕宣传片,想表达失独家庭不容易所以代孕可以理解吗??
代孕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对的!
最后因为男主说养猫费心想到养孩子还是没爹妈的孩子费心,俩人放弃了这个想法。
电影里还表达多胎的,导演收了催生办的钱吧。
用倪大红的嘴说,独生就是赌博,赌一个没有意外。
还有倒序手法揭开男女主感情破裂的原因,但一直误导观众,女主说我说把小螺丝送去幼托(大概是)你不同意非要你妈带,这时候大家猜测孩子被男主妈带着时候出意外了,男主说你有完没完。
男主说又不是我要留这个孩子的,挨了一巴掌。
我就?
男主不想要孩子?
总不能故意弄死的吧?
最后解密了。。。
男主还半夜哭诉自己心里痛,我又想起来那句你有完没完。
哈?
最后我不懂啊,我就想问问,为什么几个老人去看儿女的受精卵要带着律师一起?
就因为他是男主吗???
哦,还有一个律师找接私单的保姆,但不签合同??
咋??
你省纸呢??
按理说这么多演员都还不错,结果演的都烂,特别是期望最大的倪大红,只有吴越演得好。
只能说导演你别干了。
你不合适。
《祝你幸福!
》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痛苦。
全片看得人心里发堵,但是演技倒是让我看得痛快一次车祸,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因此产生的官司,又揭开了第三个家庭的伤疤。
33个汉字,概述了整个故事,让人悲伤的故事。
现在是否已经让你眼圈发红?
想必不会。
罗杰伊伯特总在强调,铅字才是思想的理想载体,电影是为了影像而诞生的。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不到八百字,五分钟读完,直到最后一句——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怎能不让人动容?!
这就是铅字落于纸面,发于口中的魅力。
此刻的主角,是归有光,是文字。
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到大银幕上——濮存昕用他充满磁力的声音吟诵这段(此君名言,好诗是要吟),看着一对老夫妻在那里吭哧吭哧地挖坑埋树苗。
……总是差点意思。
没有那种自己默读时的忧伤和感慨。
倒是有一部片子拍出了“庭有枇杷树”的感觉,推荐《伦敦一家人》,动画片当悲伤被放置到大银幕上时,真正让悲伤对观众产生魔力的,不是这个悲伤的事情,而是那些悲伤的人,是那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真实心情的演员们。
《祝你幸福!
》便是一部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悲伤的优秀之作。
优秀之至,优秀到,它背弃了这个档期的主基调,背弃了二十岁阶段的主力观众,背弃了真金白银的预算。
它做到了这些,足以说明本片浓重的非娱乐色彩,以及直接击碎观众内心的强大破坏力。
影片大胆的讲述了非常具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话题——离婚冷静期、失独家庭、冷冻胚胎继承。
离婚冷静期就在不久之前刚刚上过热搜,引起过很大讨论;而冷冻胚胎继承案,也是2014年发生在南京的一个真实案例改变的。
包括失独家庭在内,任选一个题材,放到电影这样一个放大镜下,都可以产生数倍的化学反应。
三个失独家庭,为了逝者的胚胎,相爱相杀的故事,影片里充满了悲伤、悔恨、愤怒、自我惩罚。
因为一场车祸,让吴越扮演的岳母,和倪大红扮演的公公,这两个家庭为了逝者的胚胎,产生了撕心裂肺的争夺,而在此期间,作为生殖科医生的宋佳,和作为代理律师的肖央,这一对夫妻因为这起案件,又将他们失去女儿的伤疤再次揭开。
总之,没有幸福的人,没有解脱的人,没有完好的人。
而这样的悲伤、撕扯、伤害,带给观众的不愉快、不欢乐、不共情、不爽快的感觉,正是演员的价值所在!
本片中,肖央、宋佳、吴越、倪大红,这四个演员贡献了顶尖水准的演技,可以这么说,完全有资格去争取金鸡百花、上影北影的最佳主配角奖项!
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一代人,不对,是两代人,我们得父母一代,和我们八零后自己这一代。
我们这两代人是真真正正对于独生子女有着切实体会的两代人,影片中所展示的,则是我们这两代人面对独生子女这个社会现象时,最极端,最不想出现的情况——失独时,一个人,即可能是一个父辈一代的白发人,也可能一个身处当打之年的中年人,他们眼中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
一句话,就可以向读者们解释,在失独之前,他们的心境。
倪大红扮演的男方的父亲说的话:“我就想,我不会这么倒霉吧,让我碰上了?
”对于失独的恐惧,他用概率论宽慰自己。
同样一句话,也可以向读者解释,在失独后,他们的心境。
同样是倪大红的一句台词:“我们还有生活么?
”影片中,所有人都在无数次的验证着这句话。
肖央和宋佳扮演的夫妻,在女儿去世以后,也就是影片伊始,就坐在了离婚办理席上。
肖央扮演的罗宇,自女儿去世后,这一年就再没结果一单业务,他努力在试图挽回自己的婚姻,还要照顾遭受打击瘫痪的母亲;宋佳扮演的妻子白慧,我们在影片前半段只能看到她的冷漠,或者说是坚韧,而在最后,当我们看到她半夜崩溃后,歇斯底里的哭声,我们能看到她肚子上剖腹产的伤疤和那一道道的妊娠纹。
当她哽咽这说:“我疼啊,从这,疼到这。
”“我耳朵里一直有声音在响,我现在知道了,这是海浪的声音,是小螺丝在叫我!
”话语中,满是悔恨,悔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在女儿身旁,怨恨着在女儿身旁的丈夫。
深夜中,肖央和宋佳的这段对手戏,堪称精彩,一个母亲的悔恨,一个父亲的坦白,一个妻子在寻找慰藉,一个丈夫在努力修补一个已经破碎的关系。
每个拥抱,每一滴泪水,并不是妻子的原谅,只是需要一个肩膀,一个怀抱,来怀念罢了。
更残忍的是,在描写二者关系的时候,导演总是会将镜头回溯到他们曾经甜蜜的时光,小螺丝还活着的时光,这个家还完整的时候。
从备孕,到保胎,从半夜喂奶,到小夫妻的片刻“偷闲”。
此刻越是温馨,回到现实的场景就越残忍。
此时此刻,对于这一对失独夫妻,最大的惩罚,就是拥有曾经甜美的回忆。
这是最大的残忍。
精彩。
倪大红扮演的公公秦志远,在儿子死后,便开始了斗。
和亲家母斗,和医院斗,和自己的律师斗。
还要照顾重度抑郁的妻子,甚至关闭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餐馆。
他似乎是所有人里最折腾的,也是最坚强的。
这个坚强的父亲,在深夜,用着儿子的微信一个字一个字和自己聊天。
与亡者的对话,加载着多少在白天无法吐露的思念正是他说出了“我们还有生活么?
”这句话。
由于倪大红本身的风格属于明显的扑克脸,所以在他的戏份里,我们很难看到一次高情绪价值或者冲击力的戏。
不过有一段他和肖央的对手戏,给我印象深刻。
在已经关闭的饭馆里,律师和他的委托人坐在饭桌前,倪大红在诉说着自己儿子的好,他的善良,自己的悲伤,肖央则在更冷静的诉说着法庭上的逻辑。
倪大红抢白道:“你懂么,我的心情,你又没有孩子!
”肖央扮演的罗宇,一直埋藏在心中的悲伤终于无法隐藏了,但是一个中年人是不允许这种悲痛像泛滥的洪水般冲破自己的情绪防线。
罗宇喝了一口酒:“曾经有过,她死了。
”罗宇眼圈红润了,他微笑着,他冷笑着,对秦志远说:“这下你满意了?
”你看到了一个同样悲痛的人,你满意了?
狠狠地刺痛了这个让人不满意的代理律师,你满意了?
吴越扮演的亲家母,小学校长,夏美云老师,却又和其他人的痛苦不同。
她的女儿成了植物人,已经两年了。
活着,又不算活着,有盼头,却又渺茫。
吴越在影片里的两幅面孔截然相反,让人印象深刻比起真正的失独,她要承担的更多,守护着这个几乎不可能醒过来的女儿。
熬不过的丈夫离婚了,与亲家反目成仇。
如果不是他们的儿子开车;如果不是要去做试管;如果不是他们家那么想要孩子;如果不是嫁到了这个伙夫头家。
她一方面绝望而又无法停止地照顾着自己的女儿,她承受着务必的压力,这种压力通过恨来发泄。
所以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一个无理取闹、歇斯底里,甚至有些无赖的小学老师。
这个小学老师得了癌,她可能等不到自己女儿醒来那一天了。
吴越的精彩表演都集中在了病房内的骂大街这一出戏。
丑陋到,大夫要捂住已经是植物人的女儿的耳朵。
如此不堪、恶毒、丑陋、让观众愤怒。
吴越此刻带给观众多少的恶心和愤怒,她的表演就有多成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展示了三种母亲,他们失去孩子后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反应。
宋佳扮演的白慧,她代表的是,无时无刻的自责,自我惩罚;闫丽扮演的婆婆,她代表的是逃避,是活在回忆里;吴越扮演的岳母,她代表的是恨,她将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了对他人的恨,用这恨作为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在影片的最后,这两家人看到了在低温冷藏罐中的胚胎,仿佛这还没有形状的概念之物就是他们人生中的阿拉丁神灯,似乎能带给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活下去的念想。
导演试图让所有人放下包袱去和现实和解,去原谅自己。
秦志远一家,又开起了饭馆,雨中,这对老夫妻吃着苹果,看着外面。
夏美云老师成功做了手术,她的病床就在女儿病床边。
白慧和罗宇在拿到离婚证后,友好地握了握手。
一个释然的结局吧——秦志远夫妻二人在看什么呢?
夏美云醒来后,还需要面对没有醒来的女儿。
罗宇没有拯救到他们的婚姻。
我觉得谁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救赎。
《祝你幸福!
》看完了。
很『悲壯』的就。
平日里所有溫和表象下的脆弱和無力在看到這部電影之後被瞬間釋放。
雖然未曾體驗主角的個中處境。
卻仿若身臨其境人生在遭遇意外後的不易和蹉跎。
電影中的三對夫妻。
不同處境境遇。
相同的是都遭遇過生活的打擊和意外。
痛苦像潮汐席捲而來。
溫吞表面下映射出中式家庭背後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
肖央在影片中飾演的羅宇雖然表面看著很平靜。
但卻總能從他的各種動作和表情細節中看到他的隱忍和痛苦。
一面要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
一面要承受女兒遭遇意外導致的家庭變故。
他依然能跟身邊的人開玩笑、依然能厚臉皮地要工作。
但他內心早就支離破碎。
這個角色讓我又一次看到了肖央的進步。
把這樣的一個家庭人物真的飾演得很好。
所有的情緒轉換恰到好處的自然流露。
讓人忍不住為影片中的凋零淚目。
三位女性角色在影片中同樣很出彩。
雖未遭遇同樣境遇。
但我也無數次忍不住共情。
白慧肚子上刨腹產的疤痕。
夏美雲在法庭上講述丈夫熬不住變故而選擇離婚進而從困境中逃離出去。
她說『我不怪他——我甚至羨慕他』。
閆麗因為兒子的離去變得偏執和瘋魔。
每一個。
我總能從她們每一個人身上看到媽媽的影子。
因為是媽媽。
所以天然的與孩子有了更多的羈絆。
因為是媽媽。
所以更難從漩渦中平靜的走出。
因為是媽媽。
所以放棄不了任何孩子好轉的希望。
因為——是媽媽。
但我喜歡電影的結局。
即便破碎了。
每個人也都有重新開始的可能。
人生不會封死每一條路。
只要往前走。
時間總能撫平傷口。
即便傷口一直都在。
然。
往前看。
總還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在电影院哭成狗,很喜欢片尾曲,花会谢但我们仍然会热爱并期待花开。
离婚冷静期感觉只是一个宣传噱头,本质是父母如何面对失去孩子,以及如何面对失去孩子之后的夫妻两人如何继续面对生活,逃出死亡漩涡的事。
催生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是隐晦又含蓄表达的,被掩盖在父母失去子女之后的情绪崩溃里,电影太过于强化父母的痛苦,尤其是最后两个老人对着可以说没有生命的胚胎流泪也实在是太东亚太让人窒息了,原谅我并不理解。
男性角色的痛苦是具象化的,是秦科文父亲要争回胚胎的执念,是王冉父亲的想逃离,是罗宇的逃避和拒绝离婚以及渴求安慰。
但女性的痛苦是沉重而难以言说只能自己内化,是深陷的泥沼,是永远难以逃离的漩涡。
是秦科文母亲的世人眼中的疯癫与自残,是王冉母亲的渺茫希望,是白慧永远逃不掉的海浪耳鸣,和身体上永远抹不掉的烙痕。
这些都太痛了,痛到哪怕我已经看完电影,在这里写影评,哪怕没有孩子,恐惧和拒绝生育都难以抵挡的痛。
我能看到男性的痛,但我却只能对女性之痛感同身受。
电影太满了,满的一个电影不足以讲明想要讲明的所有,主线的失子之痛太强势了,反而掩盖了很多其他实质性的问题。
最后,还好白慧离婚了,失女之痛下隐藏着婚姻里的一地鸡毛。
但是,嘛,就像片尾曲一样,会离婚但别后悔结婚,花会落但别因此拒绝花开。
结局没有强行圆满,大家一起包饺砸。而是选择放弃一部分,换来重启人生的机会。放弃婚姻,放弃羁绊。伤口已经感染坏死,只能断臂求生。不要因为有可能会失去,就不去拥抱和拥有。人生难免经历伤痛,但无论你是否选择走出来,都祝你幸福!
各位演员们演得太好了,我不是母亲都充分体会到失去孩子的痛苦绝望是多么刻骨铭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阳光、欢声笑语,但无论怎样,祝你幸福…
“我们自愿离婚 为什么离不了?”多么讽刺的一句话
小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矫情的厉害。
24年第五十三部院线电影。《祝你幸福!》其本质就像HE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何谓幸福,面对那些能把人击垮的沉重打击依然能勇敢走出废墟的行为就是幸福。离婚冷静期、植物人、失独、重度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癌症等多种沉重话题杂糅的一部作品,稍微处理不好就会显得贩卖苦难。但导演康博通过冷静客观的镜头,极为细腻的呈现每个人物内心的挣扎和仿徨,几个实力派主演都奉献了接近完美的表演,特别是小宋佳的一段崩溃可以封神。整个电影全程都维持在一个非常压抑的环境下但观感并不会很难受,通过不时的耳鸣音效让观众共情角色,直面痛苦的本来面目,对婚姻和痛苦的本质都诠释的非常出色。完全有能力和好莱坞同类经典电影掰掰手腕,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和《婚姻故事》。绝对的年度十佳,康导前途无量。8.6
中国特色包饺子,中国特色小骂大帮忙。吴越都可以和宋佳演姐妹了。
游曉穎的劇作很令人失望:堆砌議題,靠一堆巧合推進,大灑狗血。有時候搞不懂,這種用現實主義包裝卻歇斯底里賣慘的電影,和《默殺》那類假正義之名大賣噱頭的電影,究竟哪種更偽善和可憎。
签下离婚协议书让怨偶断臂求生,打下胚胎官司让儿女重返人间,解开耳鸣秘密让思念断开了弦,放飞气球让幸福回到我们身边。电影将生育知识大面积普及,摘下节育环、显出妊娠纹,女性在生娃上总是付出太多,而斑斑疤痕又时刻在播放着孩子的余音,忧郁的阴云密布在失孤家庭的上空,夫妻双方始终开不了口说一句祝你幸福。该片还杂糅了失孤、催育、代孕、胚胎争夺、阶层矛盾、代际差异、离婚冷静期等社会议题,并较好地融合到每条故事线里,台词也攒了很多金句,不过内容太满情绪太密也会造成观影劳累,剪辑的混乱也带来一定门槛。此外必须怒赞演员演技,宋佳演分裂绝对是影后级别,肖央开合有度的表演把微笑抑郁症诠释到位,其他老演员都是稳定发力传情达意,全员飙戏直接预约奖杯。“不要被遗憾吞噬。”
好电影 祝你幸福 希望大家没有孩子
演员很好,导演太菜不晓得有生之年能不能蹲到肖央拿个正经影帝
电影前后十分割裂。坐我前排两女孩,前三分之二纹丝不动还传来抽泣声,后三分之一开始交头接耳还拍起屏幕。屏摄是不对的,但我理解她们,确实越来越无聊。开篇到矛盾激化可以给四星,解决矛盾的过程迅速滑落至没眼看水准,整体给两星吧。拜托编导,里头的角色一个个都够惨了,如果想不出办法让真的他们幸福,不用硬给的。
真的很爱看吴越演戏
剧作和视听思维上无疑接近好莱坞的准则,是能引发情绪的电影。闪回不断与主线交织,使观众得以洞悉过去发生了什么,及其对角色当前行为的影响。真实的人类悲剧像分层蛋糕一样层层展开,第一层是离婚冷静期,第二层是胚胎归属案,第三层是最难和最戏剧化的,孩子的信息被一点点揭示出来。编导选择了恰当时机及怎样将这件事揭开,并用苟活着的家长去做精神互文,使一切变得清晰。包括用高音和干净的声音去做白慧的幻听,观众跟角色同步意识到那是海浪声。海浪—车窗雨水—房间积水构成另一种视听元素的连接。在经历了丧亲之痛后,人们往往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只能在悲伤和空虚中寻求某种妥协。生命的秩序不是围绕着躲避死亡建立,而是围绕着接受死亡。宋佳的表演尤其精准,特别是尾声那场戏完美地演绎了由内部吞噬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崩溃。
肖央这个角色演活了“三明治”一代的无奈与心酸。人到中年没挣到钱却被优化、年迈的父母生病还被保姆欺负、一地鸡毛的婚姻想维护却无能为力。原来中年竟是人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看到结尾离婚签字是选择用微笑面对的罗宇,我狠狠共情了。他阳光开朗,内心却绝望痛苦。
冉冉妈:比惨是吧
能不能少点这种话题先行剧本跟一晚上写出来一样的电影………这个电影里的男方家长和那律师丈夫你们到底在委屈什么…………..
故事讲的挺好的算是娓娓道来。肖央打算和宋佳离婚,送老人住养老院需要经费,接了倪大红和亲家吴越争胚胎的律师案件,道出自己女儿离世的故事
飙演技时刻如果台词更接地气一些,别这么像演讲就更好了。
所以生孩子是为了啥呢……以及法院判的什么玩意儿,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了吗?!
“不管多久的婚姻,断臂求生,总好过一对怨偶。”夹着妊娠纹、剖腹产、孩子离世,你俩真的分开更合适。(任素汐的歌真是到哪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