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众人奚落却找到真正朋友的那一刻你突然明白我就是这样活着发泄破坏没有人理解的孩子结成群在田野里畅游其实伍迪你们都还是孩子吧幼稚的想法或者说单纯的想法我觉得你们很幸福,至少康博出现之前,是的。
然后然后就分道扬镳吧。
狠不下心做敌人,也不能继续好兄弟。
这只不过是信仰没有的话你们会是好朋友吧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写个影评,虽然没写出个什么玩意儿。
也是第一次认真的看一部电影。
对于友情,我从来认识不清楚我觉得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喜欢我你对我好,我们就是朋友了。
就这么简单。
就算有了分歧可能我们会吵架会生气会冷战但是很多天后我们会想起和对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是海苔哟)。
对于信仰,我很盲目,不知道我的信仰是什么,或者说我对于我的信仰不明确。
对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我也不知道一点不知道,我只是就我看到的,说出我想说的。
我知道你们都是好样的。
别哭。
会好的,都会好的。
片尾,当Shane将代表着自己曾经稚嫩信仰的乔治十字旗扔进冰冷的大西洋海水里的时候,他的心是否也如不列颠群岛阴霾的天气一样压抑?
我们也会如同Shane一样,轻易地被情绪所影响,偏执地为信仰而极端,疯狂地为政治而牺牲:我们会自诩,我多么伟大高尚,我就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
而回归现实,我们发现我们对任何一个的伟大的理想都无能为力,在这个地球上微小地如同一只蚂蚁。
这如同:理想中我们对chei顶礼膜拜,口号中我们高呼要像chei一样为了理想而战斗,而现实中,我们只能在某些场合把印有chei头像的tee穿在身上,仅此而已。
我们太容易用现实的怒火沸腾起理想的热血。
一句句激情的演说,一次次激情的号召,一个个激情的口号,都能使我们一起弹冠相庆,一起群情激奋,一起失去控制,一起撕心裂肺。
我们可以高呼自己无罪,然后靠荒蛮行为,一边宣泄自己的失落抑郁,一边把自己打造成为忠者义士。
我们与以爱国之名破坏亚裔工场,抢劫亚裔商店,欺负亚裔少年的Combo一伙,又有多少性质上的差别呢?
从身边越来越多狂热地崇尚军事铁血,高呼灭日灭美的90后身上,我们又是否能依稀看到Shane的些许影子呢?
也许,我们需要一种博大的人文主义关怀,人,就是人。
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阳光,空气,水,还有,爱。
也许,我们革命不了世界,但可以完善自己。
如同三岛由纪夫的《go!大暴走》片头的设问一样:国家是什么?
民族是什么?
再美丽的花朵,换个名字,依然美丽。
这里是英格兰?
那又怎样。
当Shane和妈妈再一次翻看父亲照片的时候,Shane也许明白,没有任何政治抑或是信仰,是可以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寄托或者解放的。
父亲是政治的牺牲品,而自己,其实也是。
虚无而盲目的信仰,在现实的磨砺下,抑或更加虔诚,抑或一瞬破灭。
我们的祖父辈如是,父辈如是,我们80后如是,90后如是。
重要的是,回归现实,我们的价值何在?
我们的理想何在?
前几天我刚好写了一篇这个标题的随笔。
我看的好像是删减版。
没有杀人的画面。
途中我们在谈论我工作的事情。
他说我有些沉迷。
我不明白。
我也很疑惑。
其实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我只是想在这些日子里学着打发时间。
说真的我也不清楚还能活多久。
那是一种文化。
一种象征。
又或许可能是一种信仰。
人们总是会纳闷我现在一头乌黑的长发。
好像我在社会的记忆中本该就是原来的那副模样。
时间在走。
人在变化。
我今天活着。
明天就想去死。
肖恩就是年轻的我真实写照。
偏执到不被大众理解。
do what I want不过是满足内心的欲望。
我只知道青春已逝。
不管是为了什么而疯狂。
现如今已没有放肆的资格。
缅怀死掉的理想和记忆。
依然一无所有地继续向前。
世上再无人同我一样。
我也无需告诫任何人。
路。
是自己走出来的。
命。
握在自己手里。
This is some deep shit. 偏见和邪恶在最底层泛滥,寻找认可的孤寂少年为温情而投靠被英国国家主义洗脑的黑道老大,看似父亲般罩着大家的老大,内心冷寂邪恶,以国家主义的名义双手勒死移民棕色孩子,终于使肖恩觉醒,任乔治十字旗_国家主义旗帜,漂流入海。
任何团体主义本质是反人性的,让我们谨记。
以故事的角度叙述,特别是以孩子的角度切入,最能展示国家主义的本质。
打砸抢移民商店,抢夺阿拉伯裔孩子的球,让孤寂的少年肖恩兴奋,投靠硬汉老大,他感觉找到了组织。
但内心的深层的善良,使得他在亲如兄弟的巴基斯坦裔哥们在老大的疯狂发作中被杀后,果断退出,面对在大海里消失的国家主义乔治十字旗,肖恩露出了坚定的眼神,从今往后只能靠自己。
片中小帮主倒是明白人,拒绝被国家主义洗脑。
昨天晚上看的,我很喜欢 影片以一个单亲儿童肖恩的视角描述了80年代英格兰光头仔(右翼激进组织)的生活 他的父亲死于82年的马岛战争,他因而粗口、孤独,在学校经常与人交恶 这也为他之后受到极右翼团体的蛊惑埋下伏笔 马拉多纳曾以上帝之手羞辱英格兰队后称:全世界只有阿根廷人懂得激情的含义 而该部影片则向人们阐述了那个年代英格兰青年的激情方式 与此片题材(内容)相类似的影片,我觉得应该是《撞车》 都是用一种相对客观的方式,探讨了促成种族主义、极右翼民族主义的外部环境及历史背景
看得太感動,貫穿始終的原声音樂是點亮愁緒的華筆。
故事展示的是英格蘭曾有的的迷惘面,講述的是一個灰色年代的青年思想困局,除了浮在表面所表達的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導致的惡果以外,它又讓人開始思考:“個人”该如何在“群體”里找到自我呢,我们又如何避免根植于眼前的腐朽從而獲得自我认同呢?
這個問題越想越令人不安,這不只是英格蘭曾面對的困惑,而是所有人都面對的。
結尾的處理讓我想起《四百击》,我們許多人的青春都曾經因為孤獨和個人痛苦的誘因而迷失,最终又在迷失的拼图里重回孤獨,這仿佛是一個遁入虛無的必要循環,人生大概就是如此。
如同片尾史密斯合唱團的那首歌一樣,如果我們渴望在陰冷的人生中獲得一點光明,或許一切會回歸平靜和孤獨。
1982年,我还没有出生。
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已经开放了开放了开放了)。
英国和阿根廷因为一个小岛的归属权开战。
肖恩的父亲就死在了这场战争之中。
但是一切似乎应该和战争无关。
肖恩为了太过宽大的牛仔裤,杂货店老板不允许他进入杂货店,高年纪的同学找他的麻烦而困扰。
可是一切又似乎和战争有关,肖恩厌恶任何人提起这场战争。
为此不惜与比自己高大的人争斗。
但是肖恩遇到了伍迪这群“光头仔”。
他们哄他开心,带他去打猎。
即使胖子艾达因为肖恩的受宠而愤愤不平,却终是和解。
他们就是这样轻松而快乐的青年。
吸烟,喝酒,抽大麻。
他们穿窄腿裤,格子衬衫,细背带,马丁靴。
简单的生活从康博的出现而改变。
一个暴戾而又热烈的领导者。
他带着从伍迪那里分离出的人追逐他的信仰。
肖恩选择的了康博。
他们抢劫,涂鸦,整晚的狂欢。
一切看起来这样充满着乐趣。
直到康博被洛儿拒绝。
支撑着康博的并非他所谓的信仰,理想国度,民族的骄傲……而是对洛儿执着的爱意。
只是洛儿拒绝了他。
所以当他发现米尔克有着几乎完美的生活的时候,嫉妒心有如蛇踞。
一切就这样不可收拾。
肖恩面对着大海的时刻,一脸迷茫。
他并不了解这个世界。
他扔掉了旗子,带着他曾找到同伴的理想。
这是一部会将你的心一点点揉碎的电影。
所以我分了三次才有勇气将它看完。
对外表的不自信,别人的嘲笑,不被认可,找到同伴的归属感,同伴之间的分歧,失去同伴。
这些十几岁都会有的小伤感,就一点点让你回忆起往昔。
带些快乐地伤感起来。
然后随着美丽的英伦风景一点点的碎掉。
那灰蓝色的大海,将所有的情感都淹没。
你很爱你的父亲。
是的。
但是你失去了他。
……是的。
旧船,杂草,海,小镇,年代标志性的发型,画面外的声音有一点平和。
这种平和的场景通常只爆炸出残忍的事件。
英国式的叛逆影子是很深很深的,渗透到shaun的小小世界里,不能忽视。
从一个小孩的视角出发,80年代的英格兰,有着很多不可思议。
战争与死亡,政治与茫然,种族与朋友...在shaun眼里的england有点濒临走火入魔的边缘,有点难以掩饰的逆反,有点常被忽略的悲伤,在他的小小世界里,因为战争的伤亡对家庭的杀伤力是深入到每一个前进步伐中的。
每一个脚印似乎总是踩着许多人的伤口在前进。
同学没心没肺的奚落,声音混杂着,隐约浮出一丝丝不安。
新团体的加入,让他更直接的面对战争引起的慌乱,不只是他被羞辱,而是全员性的一种迷茫。
对政治立场的不赞同,对生活的不如意,光头仔把矛头指向外来移民。
廉价劳动力的大量输入,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饭碗。
光头党极端意志的渗透下,他们冲进PAKIES的商店抢劫,殴打PAKIES..这种渗透性的当COMBO把他那可怜的黑人朋友殴打至死,这种极端迈入最高潮,当意识形态引起的仇恨淹没理智的时候,那种失控让COMBO抱头痛哭,浑身颤抖,突然清醒。
也让我惊讶遥远的国度,逝去的80年代,原来他们是这样的慌乱,竟然期待破坏能够带来安全感。
这就是英格兰。
有点轻佻。
有点时尚。
有点速食的性解放。
有点政治狂热。
有点莫名其妙的仇视。
有点愤青很多。
有点重口味式的糜烂。
但更多的是--不安。
越来越多的种族混杂的社会中,在竞争中产生的慌乱。
我们甚至控制不了慌乱到极致时,会遇到怎样复杂残暴的自己。
当这样的见证是用的shaun的视角,折射出来的震惊更残忍。
shaun的眼睛里总是一汪看不见底的蓝,蓝得忧郁。
一开始只是被排挤的忧郁,后来有年纪比他大很多的玩伴了,开心的几乎看不见忧郁的蓝,后来满足于破坏狂带来的力量,让他一度以为这是男子汉的表现,后来慢慢的真的忧郁了,依赖的信仰破碎以后,逐渐沉入海里的国旗诉说着他无法被救赎的失望。
然后,他更忧郁了。
提到Shane Meadows,人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他导演的两部获奖片子:《这就是英格兰》与《苏莫斯小镇》。
两部电影虽出自同一导演之手,描绘小人物在英国社会的生活状况,又分别获得了英国年度独立电影的奖项,但却会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英格兰》的苦涩与混乱与《苏莫斯小镇》的甜蜜与内敛恰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就是英格兰》绝对不是那种让人舒坦的过下午茶时间的电影,而且你觉得不会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对如此沉重,如此"工业"的电影:百无聊懒的英格兰被一群发型怪异,浓妆艳抹的年轻人所包裹,人们互相排挤,语言肮脏低下,让人产生出一丝淡淡的倦意与恐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被人排挤的酷小子Shane在某日放学路上的地下过道里偶遇Woody一伙,虽然冲突无处不在,但Shane被Woody的善良和正义所打动了,于是兴致勃勃的剃了个小光头,以一身衬衫,背带,牛仔裤,皮靴的形象加入了"光头党"。
他们虽然在造型上大为相似,但只是一个单纯的活动单位。
他们那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思想主义作为目标而疯狂的信仰,只是聚在一起砸砸玻璃,打打机枪,发泄平日里的愤怒或只是觉得很Cool。
直到Combo这个人的出现。
这个人是Woody的多年好友,当初为替Woody顶罪蹲了监狱,后来他们在某个party上又遇到,从此引出一系列的暴动与分裂。
Combo是个有着强烈民族复仇主义的人,他认为英格兰正在边缘化,大批的外籍移民的移入使得更多的本地人失去了工作,还有更加严肃的作为英国人的尊严,于是英国人需要付出于行动,为此而战。
Combo的大肆宣扬最终打动了几个兄弟,毕竟大家都还是青年,心智还并不成熟,容易冲动,容易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为了某个目的而"贡献"自己的躯体甚至是灵魂。
这个队伍里也包括Shane,因为他的父亲在战争中死去,他想让父亲为他感到骄傲,他想继续完成父亲没有实现的梦想。
他们就这么冲动的成为了Combo的手下,甚至不予考虑这样做是否会伤害Woody和其他关系,爱护他们的人的心。
然而,他们却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记得有个发言人以非常撼动人心的口吻说出"我们不是民族歧视者,不是纳粹主义者,我们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让我们为正义而战,行动的时候到了...."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明显的自欺,一个荒谬的为自己寻找的借口。
他们不是民族歧视者是什么?
他们难道不跟纳粹主义者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他们眼中的正义是什么?
他们的举动真的救得了英国吗?
接着,Combo一伙开始在亚裔者开设的工厂内乱涂乱画,欺凌在篮球场地玩耍的亚裔孩童,甚至谩骂侮辱了那个不欢迎Shane的亚裔杂货店老板并且将他的店洗劫一空,从那个老板的眼神中我们就可以明白:这群人愚弄的他们自己,他们的一举一动非但不能拯救英国,并且还会使英国变的更加混乱。
随着Combo向梦中情人表白却遭受拒绝,又在聚会上处于嫉妒毒打了黑人Milky将影片推想了高潮。
Combo是表面上强硬霸气内心却无比空虚脆弱的人的缩影,他们表面上生成为了防止英国的边缘化而战斗,其实除了伤害别人,伤害自己之后,什么也没有被改变。
最后他们也互相的谩骂,甚至扭打,也就预示着"爱国主义"的本质脆弱。
最后,在一个英国典型的天气里,海边,Shane把标志着爱国主义的十字国旗扔到了冰冷的海水里。
是的,Shane的父亲是政治的牺牲品,他自己,也是。
与之带来的并不是骄傲与荣誉,而是无尽的空虚与自责。
政治的确伤害了不少人,其原意是政治有的时候带有某些人的扭曲心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其他的人。
有些人还能够悔改与觉悟,但不幸的事,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在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政治目的与信仰中迷失自己,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却换来无果。
虽然,我不懂政治。
但是如果取代歧视与仇恨的是我们用真心付出的尊重和爱,那么这个世界上不就会多一些幸福与充实,少一些悔恨,空虚和空虚吗?
难道我们追求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吗?
不过,话说的太过简单,人类似乎永远与"七宗罪"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达到那种和平与爱的社会状态还需要漫长的道路要走,的确,it's time for action,但我们的行动真的是为了某种个人的利益而战吗?
不管怎么说,《这就是英格兰》仍然非常cult。
包括fuck,fuck几乎每句台词都会出现,包括12岁的男孩儿骂人,抽烟,甚至和一个叫smell的已经成年的"涩谷系"女孩儿激吻,都有点儿冲击本人的承受能力.....所以,我更喜欢《苏莫斯小镇》的单纯的,内敛的形式表现:两个失意的男孩,还有一个充满关于"爱"的故事的城市。
咱不是英国人,所以很难说对英国有多了解,顶多从历史资料以及网上资料上拼凑出一个自己觉得的样子,但人家毕竟是曾经的日不落国家,辉煌过,而现在呢?
从一个父亲为国而战牺牲的12岁小男孩视角切入,穿梭于这个国家的底层普罗大众生活现状,看一看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国民。
从校园被孤立,到找寻自己的安全港,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后,母亲敢于放手,但是接踵而至的是强烈的信仰灌输。
那种容易上头的言语刺激,在涉世未深的少年心中种下一种使命感,然而没有强大根基支撑的信仰,终将轰然崩塌。
而更强大的宏大叙事,却一直在自己身边潜移默化地熏陶,从电视画面到广播播报,那场挥之不去的战争,总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当把象征信仰的旗帜丢向空旷的大海之后,剩下的就是成长了的自己。
原来不是我不喜欢暴力,那些烂片里的暴力真的很傻逼
竟如此深刻;还有就是里面有个口音我终于是完全听不懂了。。。发指啊
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很棒的配乐,可故事打一开始就有点看不懂了…如果导演想表达的是普通民众把生活中的迷茫,挫败情绪转嫁到以爱国主义为名的极端种族主义上,那么为毛一群大人要带一个鸡巴毛都没长全的小学生玩啊,找个热血青年哪怕中学生也比找个孩子合理啊
没怎么看懂。。被人逼着看的。
纯粹的英国电影,音乐很好听,还有我爱的马丁靴,英伦范儿。
4skinhead成長史,作為Dr.marten忠實粉必看。
人烂,赖不着撒切尔执政。
额头上纹十字和LOL的发型very cool。。小男孩长大估计会很像Stephen Fry 大叔
少年肖恩成长的烦恼。
些许无趣
英式小品
有一点想起那部mid90s 且都在emotional的时候用魔力吸的歌(?)马丁靴背带裤和衬衫的确很英格兰 but except the opening and ending.... what's the fucking point......I just can't get it....
光头党就这?除了聚一块喝酒抽烟奚落同伴偷偷朝墙上喷绘还能干点嘛?电影后半段太平庸。
主角妈真牛逼
太牛了!太牛了!看得心里好难受!太棒了!!!
愚蠢
1980年代初英伦小镇的破败生活,十二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光头党,就要承担这么悲怆、凝重的生活,和浓妆艳抹的“坏姐姐”激情拥吻、漫浪牵手,是多少人的梦想,难道还不及虚妄的激情和虚无的荣誉?长大后,他会醒悟的,长大后,也许他就是“猜火车”的一代。钢琴配乐满分,凄恻、绵长、幽怨、柔情,久久回荡。
光头党~英式发型和发音
大概主旨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