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云图》这部电影的缺点,找一百条也能找出来。
例如一些逻辑上的不完整缺陷,张海柱是怎么掉下又复活还能成功潜入敌人内部伪装解救星美的?
(或者先说说为什么把原著里的任海柱改成张海柱啦?
)作曲家罗伯特为什么对江郎才尽还身患梅毒(原著的设定)猥琐糟老头维维安忽然爱意大发这有谱没谱了?
(这个bug后面详说)诸如此类细细推敲就觉得电影没交代清的细节挺多的,碍于篇幅缘故吧。
又或者,最大的问题是,预告片里打出字幕everything is connected, 但是它又没告诉我是怎么connected了,只是每个故事主人公身上有彗星胎记,而他们的命运其实并没有像所宣称的“每一桩善事,每一桩恶行,都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 例如,航海日记故事里的律师和夫人最终决定为了废除黑奴制度而努力,算是做了大善事,那么为什么他们轮回转世后(如果是这么理解的话= =)在星美的故事里却不得善终?
又如汤姆汉克斯的六个角色里,航海故事里的医生是奸角,剑桥故事里的旅馆老板是奸角,半衰期故事里的职员是正面角色,卡文迪许故事里的作家是奸角,最后一个故事里他又变成历经磨难最终得以善终的角色。
按时间顺序来讲,他的人生善恶报应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但是我还是得给它五星。
因为整部片子的宏大程度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它想表达的立意主题并没有因为大大小小的bug而有所削弱。
剪辑非常棒,看过原著就知道电影比小说难的一点在于小说可以讲完六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再接着讲后面一半,用12345654321的欠抽顺序,如果电影也用这种顺序估计一个故事还没讲完观众就走光光了。
因为我完全是门外汉,所以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是就单纯觉得这部电影的剪辑是很棒的,跳转不突兀,往往是前一个故事的某个意象被特写,之后跳到另一个故事里相似的意象,反正不会让人觉得“诶我这个故事还没看完呢你怎么给我跳到那里去了呢?
” 不会还想着前面一个故事。
最喜欢的一个跳转,也是最令人心碎的情节是,画面右侧上世纪三十年代罗伯特在书架前找那本航海日记,画面左侧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西克史密斯坐在床边温柔地抚摸着泛黄陈旧的信纸,柔情的一塌糊涂,然后慢慢罗伯特的画面淡去。
分分钟虐成狗。
还有值得称道的是导演汤提克威的配乐。
汤提克威哪能好那么牛逼的啦,导演是不是都是多才多艺的物种啦,当时知道《泰坦尼克》里杰克画肉丝的画和手都是卡梅隆就惊了一跳,现在汤提克威直接包办原声带是要哪能。
配乐非常大气,让六个时间各异的故事连贯得很流畅,到影片结尾《End Title》响起来,律师和妻子相拥,星美被处死,律师讲出那句经典台词“没有水滴何来海洋”,音乐达到最高潮,居然觉得胸腔酸胀,有想哭的冲动。
此外画面也很灵的,例如哈利贝瑞开车被撞入海的片段,大多数电影都会用一个外景完事了,但是《云图》完全不是这种拼火爆的套路,而是安静的,流畅的,从车内的视角拍摄,哈利贝瑞整个人在车里因为失重而漂浮起来,文件散落四下,然后一个镜头的摇转,汽车缓缓冲入海里,海水扑着玻璃挡板而来,哈利贝瑞变得惊慌失措。
而全段都没有什么砰砰啪啪的撞击激烈声,而是无声的优雅的,像回放一样。
还有剑桥故事里罗伯特和爱人吻别的画面也太好看了吧!
以及一开始镜头推进,给小本完美的臀线一个特写,真想拍着导演的肩膀,“你太懂了!!
” 尤其是看了原著发现罗伯特原本的彗星胎记是在肩膀,而导演把他改成臀部了。
啧啧,怎么能那么懂呢?
唯一想吐槽的是,海报也太烂了吧,那么多角色都塞在海报中央,那叫一个一片混乱,而且也没什么美感。
每次看到汤姆汉克斯硕大的脑袋和脸上的图腾就很想给他拔刺啊。
想要炫耀璀璨卡司阵容也不是这样的啊,其实简简单单一个预告片结尾的蓝天叠上Cloud Atlas不是很好么?
哦还有一个ps,作者大卫米切尔本人长的可太帅!
在幕后制作花絮里他猛然出现,乍一看还以为他是好莱坞演员。
去年暑假他来上海参加书展,我因为实习的缘故还见到他本人并且跟着做了采访,现在想起来真后悔没问他“你觉得小本和你想象中的罗伯特有什么差别么?
” 不知道今年会玩命儿似的迷上本喵啊。
嘤。
--以下节操黑喂狗-作为去年豆瓣最登对荧幕情侣,SixFro真心虐成渣。
其实电影对于小说第二部分《西德海姆的来信》改编非常的大,大到我觉得电影的情节逻辑基本上就不通了。
原著里罗伯特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双性恋花花公子,而思科史密斯就是一个品格高尚、为人正直、温柔热情、研究物理学的……忠犬【滚。
电影最大的改动就是删掉了维维安女儿这个角色,在原著里罗伯特虽然和维维安老婆搞上了,但是真爱的是维维安女儿,在信里大肆对思科史密斯倾吐着对他女儿的爱慕之情,以及在末尾他发现维维安只不过是通过他女儿和老婆来圈住他逼迫他做枪手写曲子的时候他整个人生观都崩塌了,他还去找他女儿,结果被他女儿的未婚夫揍了一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开头有一段台词是“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是为了爱情而自杀”,这里的爱情明显指的是他和维维安女儿的那段。
而电影里保留了他和维维安老婆偷情的那一段,却删掉了他女儿的部分,改成他钢琴弹着弹着忽然就摸维维安的老脸了。
这情何以堪!
这到底是咋弄的!
原著里罗伯特始终是很不喜欢维维安的,一直想试图把他耍着玩,甚至还有出现过他和维维安老婆在床上结果维维安闯进来抓奸未遂的情节。
结果到电影里就变成他各种仰慕维维安,还甚至想跟他来一发,结果就出现了那句销魂的台词,我看的三个版本里似乎都有不同的翻译,什么“和你这种花蝴蝶来点你攻我受”之类的orz。
而既然电影保留了他和维维安老婆偷情的部分,那么为什么最后维维安威胁他留下来写曲子的时候,用的理由却不是抓到偷情把柄而是他是一个乱搞男男关系的鸡奸者呢……那这样的话,偷情那部分也完全和情节主线没关系了呀。
最后我明白了!
这就是为了体现Rufus Sixsmith的伟大!
再没第二条理由了。
啊,我简直再找不到比Rufus Sixsmith更温柔的男人了。
真是做他同妻也超级愿意有没有【说好的三观呢…… 暂且不说他被罗伯特吻完之后那痴汉一般的呵呵笑(噢,萌得捂住了胸口),单说他看着罗伯特描写他和维维安老婆发展成情人关系的信,居然没有大怒,没有伤心,而是依旧包容地,像包容一件艺术品一样地包容着他,深爱着他,在知道罗伯特遭遇困境的时候赶过来,抱着他的尸体恸哭。
这种爱简直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他可以像一个老实的痴汉的忠犬一般包容溺爱着这个才华横溢、喜怒无常的纤细的音乐家,为他的胡闹皱眉,也为他下一句“但你一定在微笑,这就是我爱你的原因”而微笑(牵动了那深深的法令纹!
噢!
再次捂胸口)。
最感人的是什么。
最感人的是,他为他终身没有再找爱人。
他始终戴着罗伯特死前戴在小指上的戒指(怒赞导演的细节),始终保留着那些信件,来自四十多年前的信,信纸都泛黄了,然而他还在一遍遍地读(尽管有些内容明明会伤到他,例如罗伯特那混乱的男女关系),一遍遍地抚摸他最后的“R.F”,然后小心翼翼地叠起来。
想到这里立马哭成傻逼有没有。
七八岁的时候第一遍看《泰坦尼克》,不明白,既然杰克和肉丝的爱情那么伟大了,肉丝之后还是结婚生子了?
她应当只爱杰克一个。
后来明白了,爱不应该是僵硬的捆绑或者贞节牌坊之类的,她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这并不妨碍她永远将杰克视为最爱,因为人一生中不能只爱一个“最爱”而已。
可是《云图》里的Sixsmith真的感动出翔了(……一激动就永远做不到文明用语……),他真的做到终生未婚。
一句歌词是【青春仿佛因爱你而开始】,那他简直就是【爱人的能力仿佛因你过世而结束】,有一篇同人文里写,“你死以后,我的生活就不能称得上生活”,就是这种感觉。
从原著信的结尾来看,罗伯特和思科史密斯是竹马竹马,大约十三岁就认识。
可以想象,在十年里,罗伯特各种拈花惹草,思科史密斯却始终包容,在旁边淡淡地看着他,忍受他信里的坏脾气和奇怪逻辑,资助着他,安抚着他。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没有表现出原著,令我有些不满。
罗伯特自杀前特意将毛巾垫在浴缸里,防止发出声音吵到旅馆的服务生。
而且在前台放了一封信,预告了自己的死亡,以免吓到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这体现出一个艺术家对于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柔。
但是电影里把钟楼那段还原的太美好了,一看到小本乱毛的头发在夕阳下被风吹的一动一动,抽着烟,眯着眼,看到思科史密斯的时候蹲下来,幸福而满足地看着他,“look at you as long as I dare”,美好得生活不能自理。
总而言之思科史密斯真的太温柔太美好了,他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思议的存在,尽管作者和电影对他的描写笔墨少之又少,但是闲闲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完美形象来。
在路易莎蕾的那个故事里,路易莎在电梯里对他说,现在你这种骑士精神不多见了。
我真的想呜呜呜放声大哭。
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这种汉子了啊!
呜呜呜!
还有我又很想吐槽一句,导演又太懂“自古黑金出CP”这条铁律了,大喜哥明明本人是棕发,偏要他染成金发和小本搭戏,原著《西德海姆的来信》章节里Rufus Sixsmith根本就没出场,永远只是每封信的收件人而已,所以他是金发什么的完全就是导演恶趣味嘛!
对此我只想说——干得好!
(咦)大喜哥金发真的太帅!
《倾国之恋》里他演温莎公爵的时候也染了金发,随便一帧就美成渣渣。
还有大喜哥的法令纹真的是存在感太强了额呵呵呵呵呵呵,在星美故事里他的法令纹简直让我每每跳戏啊跳戏。
还有导演把韩国人黑成翔了啊,裴斗娜其实就不是标准韩国女生的长相,这也算了,偏偏找一群欧美人化妆成韩国人,结果大喜哥和吉姆斯特吉斯这种大帅哥的扮相都令人不忍卒读,那销魂的小吊梢眉,那销魂的小眼睛单眼皮,那毫无质感的皮肤,啧啧,啧啧,雨果叔就不说了……我爱他的《我的野蛮护士.avi》(滚)!!
对了,最后,人家说,虽然罗伯特和思科史密斯最终都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们死的方式却一模一样,被手枪打穿脑颅骨。
——立即又浪漫又心酸有没有!
虐!
成!
渣!
渣!
大喜哥你快混入007剧组演个006和Q博士再续前缘啊快!!!!
看完《Cloud Atlas》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卧槽”。
我记得我说过好片子往往让人蹦这两个字,已经没有粗口的本意,完全是表达情绪达到某种强烈程度而已。
我没想到那天晚上我连着看了两个片子都让我冒了这两个字。
一部是《金田一少年事件簿SP 九龙财宝事件》,一部是《Cloud Atlas》。
当然,前者是“卧槽怎么有这么难看的片子”,后者是“卧槽怎么又这么好看的片子”……摊手……与其说这片子里有轮回的意味,我觉得“connection”和“influence”更能体现每一个片段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后一段故事中的人物总和前一段故事中有某些程度上的关联,或者是凭借高超的妆化技巧用同一组演员出演各片段的故事,都是服务于这个目的的。
由于目前依然处在看完片子之后的高度兴奋中(这都兴奋了三天了好么)于是恶狠狠截图168张,完成了我的圈人大计。
圈完了才发现,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就五个主要角色没有认出来(其中一个还是满脸画得花里胡哨的克那人):牧师老婆,在酒店房间门口叫门找青年作曲家的人,克那人头头,记者的爸爸,星美451在窗口看了一眼的拉二胡的人(我就知道这人应该是个谁,但是好远好小啊)……其他还是很好认的~——————我是不知轻重的分割线———————写下上面那段话以后开始截图,然后……就……发现其实还藏了好多人啊……你们要不要那么恶劣啊……截图了近二百张,有一些找起来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就只挑了一部分做了图图。
可见三刷还不够,我继续——————我是现在知道轻重了的分割线——————来说说故事本身吧。
第一段:【友情】1894 奴隶制和废奴运动 律师Adam Ewing拜访雇佣黑奴在自己农场里工作的牧师,并签订了一份合同,之后乘船从太平洋群岛返回旧金山,航行途中被觊觎钱箱中黄金的HENRY GOOSE医生下药,幸而被自己帮助过的偷渡黑奴AUTUA所救,回到妻子TILDA和岳父HASKEE MOORE身边。
由于此行影响了他对奴隶制度的看法,与妻子一同离开岳父参加废奴运动。
第二段:【爱情】1936 同性爱 种族歧视青年作曲家ROBERT FROBISHER被父亲剥夺了继承权,从剑桥离开情人RUFUS SIXSMITH去爱丁堡的老作曲家VYVYAN AYRS家担任书记员,与老作曲家的妻子JOCASTA AYRS上了床。
年轻的作曲家阅读律师的太平洋航海日记(半本)。
他和老作曲家完成的作品《Eternal Recurrence》被犹太指挥家TADEUSA KESSEKRING大为赞赏,但他自己的创作却被老作曲家觊觎,愤而离去。
走之前和老作曲家闹翻,开枪打伤了老作曲家。
逃到科西嘉的小旅馆后把情人的马甲抵出去做房钱后吞枪自尽。
情人虽然赶来但是已经为时晚矣。
第三段:【贪欲】1973 利益前血腥的争夺记者LUISA采访结束后遇到老年RUFUS SIXSMITH经历电梯惊魂之后留下联系方式。
后,科学家决定把反应堆的秘密告诉记者,却被杀手BILL SMOKE杀死,临死留下与情人(即年轻作曲家)的信件,被记者带走。
记者造访LLOYD HOOKS公司时遇到科学家ISAAC SACHS两人一见钟情,但后者因为泄露机密也被杀手BILL SMOKE制造空难而死(和情人一样口内中枪)。
记者的邻居JAVIER GOMEZ发现信封上有科学家侄女MAGEN的联系方式于是联系后者,得到反应堆资料,还回信件。
由于手上的反应堆文件而被追杀的记者,得到父亲救过的大兵的帮助,并在墨西哥人地下工厂摆脱杀手的追踪成功逃脱。
第四段:【名利与自由】2012 被禁锢才意识到自由的重要负责一名黑帮作家DERMOT HOGGINS作品的出版商TIMOTHY CAVENDISH在晚宴上目睹了挑衅书评家FELIX FINCH并把书评家丢下高楼,之后被黑帮作家的兄弟们敲诈,因为筹款无门只好找到久未联系的兄弟,后者为报复出版商曾和自己的妻子GEORGETTE有段往事而把兄弟介绍去一家自己投资的养老院关起来。
出版商在养老院里结识了另三位老人并用计逃脱。
第五段:觉醒(外部的)2144 真相一定要被揭发人造人星美451被人造人云娜939传输了被禁止的思想,偷看了讲述出版商逃离养老院的电影的片段。
9月18日云娜939在餐厅工作时被骚扰,愤而反抗后被处死,(I will not be subjugated to criminal abuse)星美则作为被选中的人,被叛军郑河俊带离人造人区域,进入纯血人区域。
初期星美451无所适从,直到再次被郑河俊救走,在叛军首领APIS的授意下看到了仪式背后残忍的事实,终于决定即便牺牲也要揭露真相。
在接入卫星频道公开宣言的同时,郑河俊在战斗中死去,而再次被捕的星美451接受了档案管理员(Archivist)的询问后被执行死刑。
第六段:觉醒(内部的)106 AF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陷落106年以后溪谷人和食人的克那人生活在临近的地方,后者以前者为食。
掌握古人技术的先知每两年与溪谷人进行一次贸易。
溪谷人ZACHRY在年轻时面对被克那人抓住的连襟没有勇敢地站出来,导致后者和后者的儿子当场死亡,他一直心怀愧疚。
一名女先知MERONYM身负传送求救信息的使命来到溪谷,希望越过灵魂山到达发送信号的设施却苦于没有向导。
ZACHRY的小孩被蝎子鱼蛰了以后求MERONYM施救,并承诺带她去要去的地方。
ZACHRY梦到许多画面,找族内巫长求得解释后一次次应验。
(BRIDER IS BROKEN, HIDE BELOW;HANDS ARE BLEEDING, CAN’T LET GO;ENEMY’S SLEEPING, DON’T SLIT THAT THROAT)最终带领MERONYM来到设施并战胜了挥之不去的OLD GEROGIE,顺利发送了求救信息。
回到村子发现村子被克那人洗劫,妻子被克那人杀死,ZACHRY无法抑制愤怒杀死了熟睡中的敌人,招致杀身之祸,关键时刻MERONYM救了他。
经过与船上先知们的商议,带走了ZACHRY。
多年后,ZACHRY在地球外的星球向孙子辈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死命圈人的成果: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84769324/然后,文字版在这里:(总觉得有疏漏和出入,欢迎补充和指正哈)TOM HANKS:(附图)DR.HENRY GOOSE——故事1的坏医生HOTEL MANAGER——故事2的旅店管理人ISAAC SACHS——故事3的科学家,飞机失事DERMOT HOGGINS——故事4的作家,把书评人丢下楼CAVENDISH LOOK-A-LIKE ACTOR——故事5里电影片段中扮演出版商的演员ZACHRY——故事6里的溪谷人HALLE BERRY:(附图)NATIVE WOMAN——故事1里的土著JOCASTA AYRS——故事2里的老作曲家老婆LUISA REY——故事3里的记者INDIAN PARTY GUEST——故事4里派对上印度客人OVID——故事5里给星美拿下项圈的医生MERONYM——故事6里的女主角JIM BROADBENT: (附图)CAPTAIN MOLYNEUX——故事1里的船长VYVYAN AYRS——故事2里的老作曲家TIMOTHY CAVENDISH——故事4里的编辑KOREAN MUSICIAN故事5里拉二胡的PRESCIENT 2——故事6里的先知2HUGO WEAVING: (附图)HASKELL MOORE——故事1里的岳父TADEUSA KESSEKRING——故事2里的犹太指挥家BILL SMOKE——故事3里的杀手NURESE NOAKES故事4里的护士BOARDMAN MEPHI——故事5里共同体方面的头头OLD GEORGIE——故事6里的恶魔JIM STURGESS: (附图)ADAM EWING——故事1里的律师POOR HOTEL GUEST——故事2里下楼梯的住店客人MEGAN’S DAD——故事3里侄女梅根的爸爸HIGHLANDER——故事4里的苏格兰人HAE-JOO CHANG——故事5里的叛军科学官ADAM/ZACHRY BROTHER IN LAW——故事6里主角的连襟DOONA BAE: (附图)TILDA——故事1里律师的妻子MEGAN’S MOM——故事3里写反应堆的老科学家侄女的妈妈MEXCICAN WOMAN——故事3里墨西哥看门人SONMI-451——故事5里的女主角SONMI-351——故事5里的SONMI PROSTITUTE——故事5里的BEN WHISHAW: (附图)CABIN BOY——故事1里的船上侍者(被踹了一脚还被吼快去洗头的)ROBERT FROBISHER——故事2里的年轻作曲家STORE CLERK——故事3里的唱片店店员GEORGETTE——故事4里编辑兄弟的老婆TRIBESMAN——故事6里的部落男子(提问的那个)KEITH DAVID: (附图)KUPAKA——故事1里的家里黑奴JOE NAPIER——故事3里帮记者的黑人AN-KOR APIS——故事5里的叛军首领PRESCIENT——故事6里的先知JAMES D’ARCY: (附图)YOUNG RUFUS SIXSMITH——故事2里年轻作曲家的情人OLD RUFUS SIXSMITH——故事3里写反应堆报告书的老科学家NURSE JAMES——故事4里的护士(大个子)ARCHIVIST——故事5里的档案保管人XUN ZHOU: (附图)TALBOT/HOTEL MANAGER——故事3里的酒店工作人员YOONA-939——故事5里早觉醒但是被杀死的人造人ROSE——故事6里男主角的老婆DAVID GYASI: (附图)AUTUA——故事1里的偷渡黑奴LESTER REY——故事3里记者的爸爸(照片)DUOPHYSITESUSAN SARANDON: (附图)MADAME HORROX——故事1里的牧师老婆OLDER URSULA——故事4里的老年乌苏拉YUSOUF SULEIMAN——故事5里星美学习的内容中的ABBESS——故事6里的巫长HUGH GRANT: (附图)REY GILES HORROX——故事1里的牧师HOTEL HEAVY——故事2里的酒店职员LLOYD HOOKS——故事3里的老板DENHOLME CAVENDISH——故事4里编辑的兄弟SEER RHEE——故事5里的瑞大师KONA CHIEF——故事6里的克那人头头ROBERT FYEE:OLD SALTY DOGMR.MEEKS——故事4里的逃跑四人组(I know, I know)PRESCIENT 1——故事6里的先知MARTIN WUTTKE: (附图)MR.BOERHAAVE——故事1里要用枪打黑奴的人GUARD———故事3里门口的保安LEARY THE HEALERROBIN MORRISSEY:YOUNG CABENDISHBRODY LEE: (附图)JAVIER GOMEZ——故事3里的小孩子(侦探小说爱好者)JONAS——故事6里男主角连襟的小孩,被克那人射中死去ZACHRY OLDER NEPHEW——故事6里的小孩IAN VAN TEMPERLEY: ENFORCERAMANDA WALKER: VERONICA——故事4逃跑四人组里的女士RALPH RIACH: MR.HOTCHKISSTANJA DE WENDT: MRS.HOTCHKISSRAEVEN LEE HANAN: (附图)LITTLE GIRL WITH ORISON AT PAPA SONG’S ——故事5里餐厅里的小姑娘CATKIN——故事6里男主角的侄女,(我看着羊,你看着我)ZACHRY RELATIVE 1——故事6里的小孩GOTZ OTTO:GROUNDSMAN WITHERSNIALL GREIG FULTON:HASKELL MOORE’S DINNER GUEST 2——故事1里岳父晚宴上的宾客2MOZZA HOOGINS——故事4里的黑帮1LOUIS DEMPSEY:HASKELL MOORE’S DINNER GUEST 3——故事1里岳父晚宴上的宾客3JARVIS HOGGINS——故事4里的黑帮2MARTIN DOCHERTY:HASKEE MOORE’S DINNER GUEST 4——故事1里岳父晚宴上的宾客4EDDIE HOGGINS——故事4里的黑帮3ALISTAIR PETRIE: (附图)HASKEE MOORE’S DINNER GUEST 1——故事1里岳父晚宴上的宾客1MUSICIAN——故事4里的演唱者FELIX FINCH——故事4里的书评人LASCIVIOUS BUSINESSMAN——故事5里摸星美451PP的客人ZHU ZHU: (附图)MAGEN SIXSMITH——故事3里老科学家的侄女12TH STAR CLONE——故事5里被升华掉的人造人SYLVESTRA LE TOUZEL: (附图)HASKELL MOORE’S DINNER GUEST 5——故事1里岳父晚宴上的宾客5NURSE JUDD——故事4里的护士(前台)AIDE IN SLAUGHTERSHIP——故事5里红衣服的助手DULCIE SMART:URSULA’S MOTHER——故事4里乌苏拉的妈妈HERBALIST——故事6里的草药医生
在正式开始本篇影评之前,笔者得承认一个事实:我是在一个月之前乘坐火车时,摇摇晃晃地用手机看完的网上下载的《云图》版本(中间还有一段俄文),这两天也没有走进电影院补回门票。
这对一部优秀的电影而言颇为不敬,在此口头表达一下惭愧。
另一方面,笔者至今也只看过一遍《云图》,可以自信地说,这部电影我是一遍看懂的,没有疑惑,每一条的线索、故事之间的关联、剧情和细节都记忆深刻。
这并非因为本人聪明过人,而是对《云图》的思想主题和叙事方式都非常熟悉,它实现了我们这类人想去做、只是从来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这才使得观影过程心有戚戚、畅快淋漓。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主流影评对《云图》或褒或贬,却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它六条线索的叙事方法上,也不乏对《云图》炫耀技巧、自命不凡的批评。
这恰恰被表象所蒙蔽,偏离了《云图》试图阐述的思想,无论是褒是贬,都有强烈的买椟还珠意味。
其实,《云图》是一部拥有深刻政治隐喻,以压迫与反抗(或者说以“解放”)为主题的商业电影。
忽视了这一中心思想,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
为了说明这点,可以先比较一些国人熟悉的同类电影,比如《让子弹飞》。
但更好的类比,还是《云图》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呃,沃卓斯基姐弟他们自己的电影。
沃卓斯基姐弟在意识形态谱系里是有强烈欧美左翼(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左翼)、自由主义、和民粹色彩的鬼才导演。
他们的名世之作《黑客帝国》三部曲或是《V字仇杀队》,都曾以“解放”作为主题。
意识到这一点,再回忆《云图》时,应就能在表现手法之外发现似曾相识感。
所以这里先回顾一下《黑客帝国》与《V字仇杀队》《黑客帝国》三部曲有无数亮点,暂且都放在一边。
这里要谈的是它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两个明显焦点,一个是对“异化”的恐惧和反抗,一个是对“解放”的执着和追求。
第一个焦点:“异化”,随着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成为大多数左翼思想家、尤其是马克思一派悉心阐述的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业文明,日益把劳动者从造物主的角色异化成为大工业大机器的附庸,人类不是主宰着机器为自己创造幸福,而是穷竭自己的生命来为机器服务,还要服从机械化的秩序,来为少数人创造无穷的财富。
人自身主体性的瓦解,由此衍生的恐惧感盘旋在文艺工作者心头,让他们开发出各种把对“异化”的恐惧夸张宣泄出来的影视作品。
在电影《铁男》里,主人公被金属幽灵感染,逐步变成一个金属怪物,这体现了前工业时代的“异化”恐慌。
而电子时代的“异化”恐慌更甚,比如《Ghost in the shell》(攻壳机动队),已经假设人类舍弃肉体,以此探究自我和灵魂的究竟了。
相比之下,《黑客帝国》则做得最为彻底,让人类直接变成AI的电池,作为人工智能的食物而苟延残喘。
第二个焦点》:“解放”(liberty,或者说赢得自由)可说是整个《黑客帝国》三部曲的“主题”,而其中表现得最好的还是第二部的前传动画《少年故事》和《世界纪录》。
它们描述了即便在坐稳了奴隶的安定生活中,奴役还是给人带来强烈的虚幻、不真实感,把人束缚在划定好的边界内。
突破这种奴役和束缚的机会要用姓名去争取,一生只有一次,但还是能让人舍生忘死。
这样的故事阐述了人类反抗奴役的本质,并非仅仅物质的贫乏或劳动的艰苦,而是被奴役而“异化”带来的精神痛苦,同时又赞美了人类追求自身精神主体性时的勇往直前和义无反顾。
沃卓斯基姐弟另一部《V字仇杀队》,很明显是以“革命”为主题的电影。
主角反抗的是一个极右翼的“老大哥”独裁系统,种族压迫、驱赶移民、宗教钳制、捕杀同性恋、思想垄断等等。
电影的主题放在了“革命”的路径上:V一直努力传播思想,用英雄的献身(恐怖主义活动)来觉醒人民,激励反抗暴政的勇气。
显然,这种思想有点接近俄国革命历史上被批臭的“民意党”(英雄史观,恐怖主义,不注重扎实的群众性工作),反映出了卓沃斯基姐弟的民粹派观念,但电影本身还是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理想和英雄情怀。
《云图》则是卓沃斯基姐弟又一部以“压迫和反抗”为主题的大作,与《黑客帝国》或是《V字仇杀队》有着某种联系。
剧本小说版的《云图》也恰恰是娜塔莉•波特曼在拍摄《V字仇杀队》期间交给导演看到的。
《云图》的六个故事,其实讲的也是六个关于“压迫”的主题,以及六个关于“解放”的主题。
第一个故事《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的“压迫”主题其实是对黑奴的种族压迫,故事的主线包装成了主角逃过贪婪的蛇蝎医生谋财害命。
剧情中,富裕、高贵而“文明”的白人们在逼迫黑奴在烈日下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从不理会黑人的艰苦、和暴力逼迫的残酷,反过来认为黑人这个“物种”有更强的耐热能力。
这一幕让人想起《被解放的强哥》(Django unchained)中,奴隶主Cavin感叹黑人能耐得住鞭子抽、大脑驯服的部位比任何人种都大。
这种将人类“异化”成异种的种族主义思维,是西方剥削统治者杀戮和奴役时的经典自辩,用理性范式的话语掩盖内心的残酷无耻。
男主角亚当尤因本来也是白人奴隶主家族的一员,他也习惯了对黑人的奴役,只是因心底的善良颇有些难忍,包庇了因为一个怜悯眼神而信任他的黑奴。
接下来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点,富裕、高贵、文雅的白人一样可以内心肮脏龌龊、毒如蛇蝎,而外表肮脏、卑俗的黑人反而用善良而崇高的友谊拯救了主角。
亚当尤因本性的善良最初只是让他在奴隶制面前略有不忍,尔后的经历却促成了这种不忍成长为斗争决心,“我欠这个自我解放的奴隶一条命,我的良心让我不能再参与这样的贸易”。
于是他和妻子一起离开家族,投身于废奴运动。
这便反映了“解放”的主题之一,为了拯救他人而与自己所属的剥削压迫阶级决裂。
如同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到周恩来,这是许多出生富裕的革命者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许多电影也用同样的主题作为核心,并且有更大的篇幅来表达。
这里推荐给读者几部佳作:佼佼者《阿凡达》,经典的《银翼杀手》,《第九区》、《囚室211》、《回收人》(Repoman,也翻译做重生男人)。
第二个故事《希德海姆的来信》讲述的“压迫”主题则是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压迫。
表面上是一位天才音乐少年被老迈音乐家窃取成果、逼至自杀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围绕着才华横溢的男主角弗罗比舍展开,焦点是《云图六重奏》的创作,但却容易使观众忽略另一个一以贯之的因素:弗罗比舍之所以要逃离音乐学院,恰是因为他的同性恋行为不为社会所容。
而这种歧视也造成整个社会对弗罗比舍才华的忽视,这才逼使他要远离爱人,去一个老迈作曲家处给他打下手,以寻找别的途径实现他的抱负。
因为“同性恋”而不去了解一个人,歧视他的一切,忽视他的优点,放大他的缺点——这和种族主义、种姓歧视、民族歧视、国家歧视、文化歧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都有共同的根源。
很多文艺工作者也尝试在不同领域表达类似的被压迫感,如《悲惨世界》里刚出狱找不到工作又去偷窃的冉阿让,如《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如《歌剧魅影》中的幽灵。
遭受这种不公待遇的人,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全世界与自己为敌的绝望感。
后面老作曲家对弗罗比舍的要挟,恰恰也是利用他同性恋这点,或者说老作曲家不是以自己一人的权力来要挟弗罗比舍,而是靠整个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来逼迫弗罗比舍要将他的才华占为己有,否则就在音乐界抹黑他。
观众或许不易理解为何弗罗比舍要选择自杀,逃避追寻他而来的爱人,而这种自杀却被片头的弗罗比舍描述成一种极大的勇气。
其实弗罗比舍选择的不是“自杀”,而是另一个“解放”的主题,“绝不妥协”。
他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和基督教正统思想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压迫(视为精神病,视为淫乱,极端者有滥捕和屠杀),无论是逼他从窗口跳出逃跑、还是逼他让出自己的杰作、或是骗走了爱人给他做的衣服,都是这整个歧视体系的冰山一角而已,一步步逼得他无路可走。
像弗罗比舍这样不为人理解的异类,若要生存下去,就要隐瞒自己的真性情、伪装成另一个人、出卖自己的才华、唯唯诺诺地屈从于不能容忍他真我的社会秩序。
这种感受并非人人都能忍耐。
就像郑渊洁的童话《驯兔记》,当全社会都要求皮皮鲁跟其他“好学生”一样变成兔子时,皮皮鲁终于偷偷穿上了兔子戏装来换取亲人和老师的高兴。
他一想到自己一辈子都要穿着戏服过日子,就从骨头里感到害怕。
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弗罗比舍选择了“决不妥协”,自杀只是实现这种决心的途径而已,所以充满了勇气。
还记得《守望者》中的罗夏么?
即便电影虚构了一个用数百万人丧生而让全世界得救的鲜血乌托邦情景,罗夏也不能背弃自己内心的正义感,那句“never compromise”代表的信念,同样要用自己的灰飞烟灭来实现。
第三个故事《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里,难得地提到了巨型垄断资本为了自己的利润,不惜做出损害人民核心利益的商业决策,在镇压反对者时视人命如草芥。
在资本的主观世界里,民众如同植物或矿山一般,只是攫取利润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
他们作为个人或许有喜怒哀乐,但行事的逻辑却早已为资本自身的逻辑所决定。
电影的这个有关核电的故事,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一些现实问题,核泄露灾难、水俣病、除草用的落叶剂、毒蛋白转基因作物、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等。
当然,需要提到,以“核电”为题材,也反映了当下发达国家泛左翼的逆工业化心态,与发展中国家的左翼又略有区别,很容易引起各种非专业的争论。
但在反对大垄断资本的角度上,确实同心同德的。
这些也都是发达国家左翼话语里的常见问题,不必在此展开。
倒是推荐几部主题相近的好电影:《永远的园丁》、《跨国银行》、《失控的陪审团》。
这个故事,从“解放”的这条线索来看,我认为它的主题是“坚强”。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女性,而且与其他故事不同,这里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被雨果•维文(这个不带面具就是万年坏蛋的家伙)追杀。
主角们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虽然恐惧害怕却没有退缩,坚持到底,付出了许多条生命,最终还是让真相公之于众。
第四个故事《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最核心的主题,自然是整部戏里最精彩的一句话:“I’ll not be subjected to criminal abuse”(我绝不臣服于暴力凌虐)。
也成了后世星美等反抗者的精神支柱和信条。
虽然故事本身讲的是一位老年撸瑟的苦难经历,其过程充满屈辱,也没有后来电影演的那样庄严威武。
这一段故事虽然情节滑稽,颇有些黑色幽默,但同时在表达着严肃的主题。
并且与审讯星美的情节穿插起来,反复向索尔仁尼琴致敬。
老人在养老院的斗争过程,其实也试图阐述这样一个关于“解放”的问题:弱者们如何反抗强者,反抗压迫?
于是被关在养老院里的蒂莫西奋笔疾书道,“不同于索尔仁尼琴,我并不孤独”。
几个体力和智力都如同皮肤一样衰退的老人,因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场《逃离索比堡》式的“越狱”。
他们举步维艰、手无缚鸡之力,却巧妙地打败了凶神恶煞的养老院管理者。
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团结”是他们唯一的武器。
第六个故事《思路刹路口及以后》,在逃避食人部落和启动通信装置的主线之外,还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人类文明陷落。
我没读过《云图》小说,但能肯定地说电影里在描述全球变暖之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人类文明终结,这即便是那些拥有高科技的人类也无法解决的灾难,逼得他们都只能放弃故土。
这是泛左翼特别热衷的话题之一。
第二个主题则是围绕着与“心魔”斗争,而这个“心魔”便是自私和懦弱。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主角,为了保卫他人而生的勇气终于终于战胜了自私和懦弱之后,面对食人部落挺身而出作战,才为自己和星人赢得了一个新的未来。
笔者认为还有第三个主题,而且这才是这个故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汤姆•汉克斯所在的部落崇拜星美,视她为神灵;而历史上的星美自己也只是众多复制人中的一个,而且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
这本身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却又蕴含着最为珍贵的真理。
之所以说它是讽刺,因为当初的星美作为最卑贱的复制人站出来,和同志一起牺牲,为的恰恰是唤醒无数人起来自己去斗争。
而几百年之后,又受到压迫的人们反而自己放弃了斗争,却把希望唤醒他们的星美当成了神灵,要星美来守护他们。
最终,星美并没有帮助部落逃脱食人部族的侵略。
改变悲惨命运的,反而是一直怯懦的主角终于在愤怒之中获得勇气,挺身而出与食人部族斗争,反而解救了他们。
这极大的讽刺反而烘托出了一个真理,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获得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第五个故事《星美451的记录仪》应该说是《云图六重奏》中的高潮部分,之前是序章和铺垫,之后是转为平静和下一次循环。
这个故事的场面最精彩,情节最震撼,传递的思想量也最大。
首先,有趣的是,星美451的记录仪里讲述了一个兼有资本主义的《美丽新世界》(宋记餐厅),又有官僚社会主义的《1984》(审讯官,统一部)的双重反乌托邦故事。
同时表现了资本主义和官僚极权统治两种对人性的残酷迫害。
故事中“统一部”显然如《1984》中的“真理部”用暴力和焚书来钳制人们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华丽的“宋记餐厅”却在用资本主义的个人成就美梦来欺骗星美们,用来隐藏比暴力更加残酷的事实。
在这个故事中,最震撼的场景,莫过于“乐园”的真相那一幕。
量产的“星美”们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像牲口一样被吊起来消毒、洗净……经历数道工序之后被重组为食物循环利用。
这个场景也是笔者在整部电影中最为欣赏,最为期待的一个场景。
它催生了一种彻底革命的决心。
这是全剧一个最为关键的隐喻,强烈地批判了最残酷的剥削逻辑:将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然后用劳动者自己的血肉去喂食劳动者。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有无数例子。
比如老一辈的国企工人辛苦了一辈子后,再把毕生的积蓄用来给子女买房。
而子女们的劳动创造了最伟大的经济繁荣,却得不到个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哺育下一代,还要靠把这一代的血肉未来再次“回收利用”,如同对待他们的父辈一样。
欧美商业电影里,这种程度的批判通常都是在商业电影的包装下用政治隐喻来表达。
近期最好的一个政治隐喻,应该是电影《in time》里取代了货币的贸易单位,每个人生命剩下的“时间”数。
为了让少数人获得一百万年以上的永生与富贵,资本秩序通过税收、通货膨胀、商品垄断等方法将劳动者创造的生命全部剥夺走,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寿命停留在25岁。
这一幕借星美和“乐园”的真相,为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异化”又提供了一个震撼性的表达,可以媲美《黑客帝国》中第一次出现铺满人类电池“子宫”的巨塔所带来的冲击。
这个故事也在借“克隆人”是否应该拥有自由和尊严,探讨着何为“正义”。
欧美人会更熟悉这类话题。
历史上白种人清洗异教徒、奴役黑奴、屠杀印第安人时,总会使用各种“理性”形式的辩解:将被压迫者解读成异类、机械、群氓、恶魔、愚众等——简而言之,他们不配拥有“自由”和“尊严”。
一些人试图用文艺的方式驳斥这些“理解”,思路是把矛盾推向更极致,假设被压迫的对象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外星人,机器人等别的东西,再用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所有人为他们的命运而动容。
比如《云图》中的复制人,《银翼杀手》中的生化人,《A.I.》中的机器男孩,《I Robert》中的机器人,《黑客帝国》里的0/1王国,甚至还要包括《星际争霸2》最新资料片《虫群之心》中的zerg。
当观众随着星美的感情一幕幕走下去,看到复制人像牲口一样进入食品加工的流水线时,绝大部分感受到的愤怒,便直白地化作了星美口中的话语:“创造它们的系统必须被摧毁,我们必须战斗,要付出牺牲,用真相来教育人民。
”这便涉及了“解放”的另一个题中之义,用斗争来“觉醒”更多的人。
我想说,这一幕极其残酷的画面的出现,反而体现了《云图》原作者心中的佛性。
即所谓的“众生平等”。
善良的人视众生万物如自己,同样也主动地移情去体会众生和万物的感受。
拥有这种感知能力的人,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数倍增加的残忍会有更强的体会,滥砍滥伐、滥捕滥捞、环境污染、工业化养殖等等。
被屠宰的动物的感受其实和人类自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样有喜怒哀乐疼痛。
而人类却用极为残忍的方式奴役它们,而且用种种理由来蒙蔽自己的良心。
比如人最高贵、万物生来以养人,比如动物如机械、没有情感和灵魂,比如以人类为根本、屠戮动物满足自身才合理等等……诸等说法林林总总,可全都不去正视这一现实: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戕害他者时,是非常残忍的。
所用的借口,恰如屠杀印第安人的借口,恰如奴役黑人的借口,恰如剥削工农的借口;只是被压迫的人类能够为自己辩护和斗争,被压迫的其它生物做不到。
这令心中有佛性的文艺工作者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在虚构的世界里,他们能让人类改换位置,成为被压迫的对象,体验人类自己所作所为的残忍手段实施在人类身上的感受。
对人类的残忍而生的焦虑感,还尤其体现在杀死动物的方式上,气枪打入头颅。
心理素质强的,可以试着上网找找工业屠宰场杀牛的视频。
《杀戮都市》、《云图》都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这一场景。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是电影《老无所依》——其中杀人狂也是用屠夫杀牛的气枪来杀死人。
而这种表达做得杰出的,是日本漫画《杀戮都市》。
这部漫画血腥暴力残酷,但作者本人或许有着这种众生平等的佛性,才会把人类的残忍直白地展现出来。
其中有一段就是主角一行为了拯救被外星人俘虏的人类,来到了一个工厂的流水线,发现无数人被当牲口一样打死,然后再用铁钩钩住脚踝,赤裸地悬挂在流水线上传送往下一步处理。
这个情景与《云图》中一模一样。
《云图》的六个故事因篇幅有限,每一个故事的展开和深度,其实都比不上同主题的其他影视或文艺著作。
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将六个故事结合起来讲述,从而产生了超越单一故事的效果,同时这才是《云图》最大的主题:更为本质地探究压迫和反抗的本源,并将之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叙事之中。
六个故事叙述了奴隶制、同性恋歧视、资本垄断、暴力统治、思想禁锢、成功学迷梦等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压迫”。
而贯穿始终的一句话是“Weak are meat,the strong do eat!”——弱肉强食。
充分体现了人类各种恶的共通性:凭借着自己的强权,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伤害和奴役其他人。
这种压迫并非只在面对独裁政权,或资本剥削的时候,其实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且一直堂而皇之地延续着。
阶级的、资本的、文化的、宗教的、传统的、性别的、父权的、婚姻的……这也是泛左翼的斗争话语中,“解放全人类”一词的含义。
参考我们祖辈那个革命的年代,革命的范畴并非仅仅是打倒日寇或独裁者,同时还要解放妇女,普及教育,改革宗法,反对剥削,破除迷信,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描述“压迫”的全景同时,《云图》中也试图展现一个 “解放”(liberty)的全景。
这里面有平等对待被压迫者,与剥削阶级决裂,决不妥协,坚强,团结,智慧,牺牲,觉醒他人,战胜内心的自私和懦弱,依靠勇气与强大的敌人斗争等等。
而这些以点带面的故事背后,融会贯通的思想是什么呢?
笔者以为这便是“斗争”本身。
六个故事中善的一面的主人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善良。
而这一点也使得他们在每个故事的开头备受坏人欺凌。
而最终他们全都走向了抗争,每个人都用适合的方式,最终赢得了自己故事的某种圆满,然后整个故事在跨越时代的共鸣之中走向结束。
“去抗争”,这恐怕是《云图》试图传递的最大讯息了。
这在卓沃斯基姐弟那里已经表达过了,而且初见成效,占领华尔街的群众已经佩戴上V的面具了。
电影主题曲《云图六重奏》是一个有始无终的循环。
这给一些悲观的观影者带来沮丧。
他们从这部电影中想到了人类种种悲剧在周而复始的轮回。
但笔者以为这部电影其实是要传递出另一种积极的精神,那便是恶人虽然代代不绝,但善良人们的斗争精神却能够不停地传承下去。
一部小说,一封信,一个电影,一座雕塑乃至一句话——都能成为后世为争取自己幸福而斗争的动力。
《云图六重奏》,同样作为一个轮回循环,它表达的激情更像《狮子王》开场曲给人们带来的振奋感:《Circle of Life》,生生不息。
这种生生不息,便是善良的人们面对恶时坚决斗争的精神,是那句“I’ll not be subjected to criminal abuse”。
这才是《云图》的真正主题。
笔者认为,正是为表达这种“生生不息”的传承关系,才使得《云图》的小说和电影创造了六重奏的叙事结构。
使用六个跨越数百年的故事交替叙述下去,不同的时空在同样的情感间奏中交叠在一起,给读者的奇妙感受恰恰意味着传承和延续。
类似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在文学中也一直都有,比如大家都应该熟悉的《三体》,《1Q84》等。
在电影中,盖里奇的《两杆老烟枪》、《偷抢拐骗》(snatch)或是宁浩的《疯狂石头》《疯狂赛车》都做出过不错示范。
只是像云图这样六条线索一起展开,高度同步的,需要更为强大的驾驭能力与自信。
而电影之所以选择了同样的演员一人分饰多角,也有服务于此主题的用意。
许多影视题材中用到类似的手法。
举个例子,《我的团长我的团》,结尾处老年孟烦了就在年轻人中仿佛看见了自己昔日战友的面孔(由对应的演员扮演),这意喻着和自己战友一样的年轻人不需要再去浴血战火,而能获得幸福生活了,从而为烈士的牺牲赋予了崇高的意义。
如此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如果过分重视对叙事方法的评析而忽略了背后的动机,还是难免远离本意。
最后,单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云图》这部电影自然还有一些无法展开的话题,需要补充指出。
比如鲜明的善恶史观,用善和恶的斗争取代了更为宏大的历史叙事,带有强烈的唯心史观色彩,许多问题是可以进一步辩论下去的。
比如明显的逆工业化思维。
电影中人类文明的衰落其实不是因为善恶斗争,而是暗示了人类文明 “不会控制自己的贪婪,索取得太多”,从而导致了某些环境灾难使大块陆地淹没在水面以下。
有很强的环保主义色彩。
就这个思路深究下去,恐怕也少不了和技术派的人吵架。
比如作者作为一名作家,在小说中主要强调的也是文字、语言、思想的传承所产生的力量。
而在实践之中,斗争精神的传承也有别的途径。
还有星美故事中最终的斗争手段,也有强烈的民粹派色彩。
靠少数人的牺牲,是否能唤醒群众的斗争?
这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包括《V字仇杀队》、《悲惨世界》等,都并没有在正确道路的问题上做更深刻的探讨。
抛开以上种种,《云图》的基线毕竟还是一部商业电影。
云集了如此多巨星的商业电影能把一个压迫与反抗的题材表现的如此宏大,传播广泛,比起少数每日为了比别人“更正确”而争吵的人,作用还是大多了。
压迫和反抗的生生不息,归根到底还是一切人类解放、文明进步的序曲。
《云图六重奏》那振奋人心、而非歌功颂德的旋律,或者志向正是如此吧。
俺没看小说,只讲电影 ————《黑客帝国》中除了Neo,剩下的其实都是史密斯,而《云图》里留下了“6个史密斯”。
《云图》和《骚年π》一样,从一开始就没掩饰过自己通过故事进行哲学探讨的野心。
只不过《骚年π》是货真价实的亚洲货,选择了最敏锐的话题,在表达时却极尽中庸;而《云图》则是披着轮回/报应外衣的米歇尔·福柯类西方哲学,虽然卖弄玄妙、通篇暗示,却有意把各种屌丝倒霉蛋全给嘲弄了一遍。
俺大胆写一写,毕竟不是原作者,才看过2遍难保不会过度解读,但希望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喜欢和讨厌《云图》的人,用一条线或许就能划分开————能不能耐着性子坐下来安静听完一场交响乐。
这电影节骨眼正是剧中的小gay音乐家(其实暗指创作者自己)因为爱上美男子“6个史密斯”而谱写出的“云图6重奏”。
6重奏是个啥?
熟悉交响乐的喷友应该都懂。
这恰好正是全片的核心结构————6个故事先拆分、再按着节奏逐层推进、相互辉映、最后在同一时段推向高潮。
不过导演事先连个剧透都没给,又没像《月升王国》里那样给乃们手把手的教一遍,上来10分钟不到就开耍野兽派手段,连个主音刷副歌都没,不但不是屌丝们熟悉的QQ音乐排行榜风格;也完全没替那些在米国听惯了果婊、麻辣鸡,在大弄朝听惯了套马杆、爱情买卖、大霉day、张杰宝等等罐头音乐的土摇伪清新们捉急。
突然间面对这种潮水般的大段乐章时,找不着主旋律的屌丝们,如何能够不晕、不吐???
最逗还得是今天俺前排那俩一直在嗑瓜子、打手机、抠屁股的极品,差不多抱怨了2小时:怎么还没来上一首“云图6重奏”听听?
结果等最后出完演员表,莱比锡中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正式演出的“云图6重奏”响起,这两2货已经迫不及待离场了。
笑!
如同作曲一样,“云图6重奏”编织的世界中,指代不同性格的符号都是固定的,在不同时空的穿插下形成了不同的乐式,这正是本片所谓“一人多角”的卖点。
俺粗略整理了一下,大约应该有这67组(有几个是来自电影台词、有几个是俺的随手归纳,欢迎提建议):【欲望/权势—雨果·维文】各种邪恶的堕落过程。
故事三、四中被打败,故事五中报仇,故事六中幻灭【贪婪—休·格兰特】各种损人利己、吃人不吐骨头的堕落过程。
恶贯满盈在故事六中遭到报应【生存—周迅】在苦海中挣扎。
被“贪婪”凌辱,无力自救,却把生存的希望传递给了别人【反抗—凯斯·大卫】隐士。
在恶势力管辖下,隐藏着的觉醒中的正义【迷茫—汤姆·汉克斯】人性。
6次轮回中很明显从恶到善逐渐在转变,最终战胜贪婪和欲望,得到救赎【拯救—哈莉·贝瑞/大卫·吉雅西】善良。
同盟关系。
6次轮回中由弱到强、积累实力,最终救赎了迷茫【艺术—本·卫肖】孤独又骄傲的艺术家。
一枪崩死自己,从此在人海之中迷失或解脱【情感—詹姆斯·达西】传统而保守。
痛失所爱,却在意外中得到了自由的启示【交易—吉姆·布劳德本特】船长和搬运工,心机重、个性强、缺乏艺术天赋、手段却很多。
和艺术一直有夙缘,在明白了真爱是智慧后退休【智慧—苏珊·萨兰登】一直在提示和帮助有需要的人【理想—吉姆·斯特吉斯】推进了拯救,激活了自由,却最终倒在了欲望和贪婪刀下。
人类还能生存时,理想总有胜利的机会;活不下去时,迷茫的人哪还能顾得上理想【自由—裴斗娜/朱珠】同盟关系。
故事一中抛弃欲望,却是欲望的女儿。
三中战胜欲望,故事五中牺牲自己获得升华,故事六中变成了所有人的信仰【大众—其余角色】在各种时期通常都是欲望和贪婪直接或间接的帮凶而按照时间规律,分别讲的是这6代故事:一代故事主角“理想”、受“贪婪”迷惑,而险些被“迷茫”所扼杀的“理想”,在阴差阳错中得到了“拯救”。
最后和“自由”一起,背叛了培育出自己却也是罪恶根源的“欲望”。
二代故事主角“艺术”、“艺术”和“情感”相恋,灵魂上碰撞出了美好共鸣,却因为生活所迫,“艺术”不得不投身于“交易”;在被出卖后,“艺术”选择了自我毁灭,却让“情感”得到了无尽升华。
三代故事主角“拯救”、“贪婪”和“欲望”携手制作阴谋愚弄社会,“情感”出于善意去寻求“拯救”却不幸遇害,“拯救”在意外中得到了“反抗”的帮助,最后在更意外的情况下通过“自由”获得了胜利。
四代故事主角“交易”、“迷茫”因为遇见“拯救”而觉醒,“交易”因此获利,但由于“交易”前期投身“艺术”而欠了“贪婪”的债,“交易”和“贪婪”本是兄弟,“交易”为脱困去投身“贪婪”寻求庇护,不想中计。
最后在“理想”帮助下战胜了“欲望”。
最终醒悟到自己的真爱是“智慧”,而不是“艺术”。
五代故事主角“自由”、在真正觉醒前,“自由”只是个没有灵魂的复制品。
因为“生存”受到“贪婪”凌辱,从而唤醒了“自由”。
此后“自由”追随着“理想”,在“反抗”的鼓励中,站到了“权势/欲望”的对立面。
在启迪了“情感”后,“自由”牺牲自己转化成了新的信仰。
六代故事主角“迷茫”、旧世界在“欲望”中毁灭后,“欲望”成为了“迷茫”的心魔;“贪婪”继续污染、摧毁着地球。
“迷茫”已经放弃了“理想”,却在“生存”的激励中、在“智慧”的指引下,最终和“拯救”协同战胜“贪婪”,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具体的角色关系,可以参看这两个链接: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858852955/http://www.douban.com/note/252675201/这6个故事交织在一起看,给人类带来毁灭的是人性的弱点(原罪),最终得到救赎却是因为对生存下去的渴望,而真正追求美好、自由和理想却往往不得善终,或被社会摒弃。
虽然残酷,但却是对于现实非常贴切的演绎。
有不少评论批评这6个故事都太普通,这确实是遗憾,其实关键点毁在《云图》的预算成本主要来自德国,即使完成6个简单的故事,这点钱估计也是紧巴巴的————这比起有好莱坞充足资金支持的《骚年π》,《云图》在作品完整性上败北,几乎是一定的。
这部电影还隐含着不少排斥亚伯拉罕系宗教的特质——对有神论的质疑、禁忌数字“6”、“gay情”、“套用耶稣模式的克隆女”、甚至哈利·贝瑞最后救苦救难的导师角色都快变成了“六世达赖喇嘛”。
所有这些元素美国保守派应该都恨死了,所以今年着重推保守思潮电影的奥斯卡,一个提名也没给《云图》。
然而作为一件寡淡的艺术品,《云图》应该瞧不上必须浓妆艳抹来遮丑的《骚年π》那种叫卖方式,电影艺术本身也不可能达到大艺术家窦唯仙子的睾端水准——你见过有人直白滴去电影院里叫喊“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吗?
俺也不认为裴斗娜丑到令人出戏,(正如从施洗约翰激活普通人耶稣,从以利亚激活普通人以利沙,)真正的自由就应该在这样的普通人、大众脸中崛起。
2小时“云图6重奏”像6朵云在剪刀手的操纵中反复幻化着,通篇在鸣奏人世间无尽的眷恋和爱意。
但如果你不爱这调调,这电影无非只是天边的6朵浮云,看起来都差不多,没准去听含根、周笔畅版“云图”或许更适合你。
只有当你对这件艺术品有共鸣,才可能察觉泛音中的万千变化,又或者像听交响乐一样,体会到音律中所传递的绵绵情感————说归到底,这些和被热炒的“智商”都没几毛钱关系。
接下来重点说说这个伪轮回中的“交易” ———— 故事一六中的船长、故事二中的作曲家、故事四中的出版商“提姆·卡文迪许”和故事五中卖艺的。
这其实是我们大多数弄朝人,年轻轻就放弃了生活的追求,自以为看透一切,其实早已活得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咱们羡慕嫉妒恨坏蛋们优越的生活,喜欢像个船长那样担风险、挑头做交易又缺乏创造的天赋,只能赖着脸皮去山寨别人的成果,最终辛苦一场却也只混得个一穷二白。
好容易碰运气发了一次财,才发现自己连欠下的债都还不起。
终于想要投身贪婪时,却发现自己被人畜般的扔进了老人院。
如果还不开始抗争,不去寻求理想,不重新去追随自己年轻时所放弃的智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流落街头,像个卖艺的一样整天表演,吃自己年轻时攒下的老本;又或者像所谓“文青”、“艺术家”们一样自哀自怜,孤独到终老。
最后说下为什么打一星。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理想”和“艺术”的结合,俺自然不情愿被说成是卡文迪许,但也不至于像汤姆·汉克斯所演的“迷茫”那样去唯利是图伤害别人。
那么就让俺做那一颗子弹,射向《云图》这个朝自己抠扳机的艺术家啵!
后记:其实最容易让脑残们产生耻辱感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通篇暗喻、暗讽的作品,这完全无法满足脑残们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强迫症;难怪他们最爱的音乐形式往往都必须直白滴叫嚷出 “ love来 love去” 或者 “矛盾虚伪贪婪欺骗”。
整部电影由未来人类文明衰落后一部落土著扎克里的讲述贯穿六个横跨几个时空的故事。
故事一:1849年,美国。
为岳父办事的律师亚当 尤因乘船横穿太平洋回家,其间结识了医生亨利 古斯,并救下逃跑黑奴奥图瓦。
在船行途中,他不幸染上“椰脑虫”被医生照顾。
结果是医生贪图他随身携带金币暗里下毒,后被奥图瓦救下送回家与妻子团聚。
他大彻大悟后,与岳父决裂并和妻子一同去做拯救黑奴的事业。
主要出场人物及关系:善良柔弱的亚当 尤因(吉姆 斯特吉斯);贪婪的亨利 古斯医生(汤姆 汉克斯);拥有自由思想的黑奴奥图瓦(大卫 吉亚斯);暴虐的船长(吉姆 布劳德本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霍罗克斯牧师(休 格兰特);奴隶主、尤因的岳父雨果 维文(哈斯克尔 摩尔);尤因妻子蒂尔达(裴斗娜);与尤因和古斯惊鸿一瞥的土著女人(哈莉 贝瑞);服侍霍罗克斯牧师的黑奴库帕卡(凯斯 大卫);霍罗克斯的妻子(苏珊 萨兰登);船上受粗暴对待的船员(本 威士肖。
注:在小说中命运凄惨,为船员性玩物,后上吊自杀)与其他故事联系:最开始吸引古斯医生注意的亚当 尤因马甲上的宝石扣子,疑似在第六个故事中被扎克里捡到挂在胸前。
本故事点评:从曲折性上讲本故事并无出彩之处,但开篇点明了电影的两大叙述重点:强权对自由的剥夺,弱肉强食的贪婪法则,以及虽弱小但奋起的抗争。
并奉献全片最美的一句台词:-No matter what you do, it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more than a single drop in a limitless ocean.-What is an ocean but a multitude of drops? -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过是无限汪洋里的一滴水!-没有众多的水滴 又哪来的汪洋呢?故事二:1936年,英国。
被家庭和学校“双开”的作曲家罗伯特 弗罗比舍,离开爱人鲁弗斯 斯科史密斯投奔著名音乐家维维安 埃尔斯门下为他做记谱员。
其间与维维安妻子发生肉体关系。
他埋首创作出《云图六重奏》。
维维安以毁坏其名誉为威胁要他完成《六重奏》并归于自己名下。
弗罗比舍枪击维维安后逃走完成作曲并自杀。
主要出场人物及关系:青年作曲家罗伯特 弗罗比舍(本 威士肖);弗罗比舍的爱人斯科史密斯(詹姆斯 达西);江郎才尽却飞扬跋扈的作曲家维维安 埃尔斯(吉姆 布劳德本特);埃尔斯妻子伊俄卡斯特(哈莉 贝瑞);与伊俄卡斯特有过前缘的疑似纳粹指挥家塔德乌什 凯塞林(雨果 维文);讹诈弗罗比舍钱财与马甲的酒店经理(汤姆 汉克斯);被汤姆 汉克斯赶出酒店的穷画家(吉姆 斯特吉斯);故事开始时剑桥公寓人员(休 格兰特);与其他故事的联系:弗罗比舍在维维安家中阅读了《亚当 尤因的太平洋笔记》;斯科史密斯年老后参与了故事三中的事件;维维安在梦中梦到发生在未来的第五个故事中宋记餐厅的场景。
弗罗比舍在旅馆登记时用了亚当 尤因的名字。
本故事点评:腐女最爱的基情四射的故事。
全片最优雅的镜头和台词都集中在这一段。
弗罗比舍与斯科史密斯在瓷器店砸碎所有瓷器以示对陈规的突破那段慢镜头配上人声哼唱的音乐简直美呆了。
音乐在最高潮时戛然而止,只剩几声零落的钢琴,镜头拉回斯科史密斯梦回时的惆怅,让人感慨不已,会不会让你想起记忆中曾经没有抓住的美好?
故事三:1973年。
美国。
《望远镜》杂志记者路易莎 雷伊采访天鹅颈核反应堆时发现其中蕴含的阴谋。
给她提供内幕的科学家斯科史密斯被杀害。
与她一见便暗生情愫的另一科学家艾萨克 萨克斯也在策划的飞机爆炸中丧生。
在其父亲老友乔 皮纳尔帮助下,揭露了石油公司阴谋。
主要出场人物及关系:记者路易莎 雷伊(哈莉 贝瑞);电梯邂逅的年老后的鲁弗斯 斯科史密斯(詹姆斯 达西);对路易莎一见钟情的科学家艾萨克 萨克斯(汤姆 汉克斯);杀手比尔 斯莫克(雨果 维文);公司保安主管、路易莎父亲韩战时好友乔 纳皮尔(凯斯 大卫);天鹅颈项目负责人劳埃德 胡克斯(休 格兰特);路易莎邻居小孩哈维耶 戈麦斯(布罗迪 李);路易莎委托寻找《云图六重奏》唱片的店员(本 威士肖);斯科史密斯侄女梅根的父母(吉姆 斯特吉斯/裴斗娜);斯科史密斯被害酒店的经理(周迅);路易莎照片中父亲莱斯特(大卫 吉亚斯);裴斗娜同时饰演一墨西哥妇女,砸死了雨果 维文饰演的杀手。
与其他故事联系:路易莎 雷伊得到第二个故事中罗伯特 弗罗比舍与斯科史密斯的往来信件,了解了两人之间的深情;路易莎到唱片店拿第二个故事中弗罗比舍创作的《云图六重奏》唱片,并与第二集故事中的本 威士肖(弗罗比舍)饰演的店员交谈,她对首次听到的唱片感觉熟悉。
路易莎邻居小孩哈维耶 戈麦斯长大后写作出关于本故事的小说<半衰期:路易莎•雷之谜>并寄给第四个故事中的编辑卡文迪什,他在去养老院的火车上阅读这部小说。
可怜的一对恋人弗罗比舍和斯科史密斯最终结局都是一枪爆头。
本故事点评:怕是六个故事中最弱的一个。
但也是六个故事中,唯一两个故事人物紧密相连的。
故事四:2012年,英国。
小出版公司编辑蒂莫西 卡文迪什因其签下的作家德莫特 霍金斯在酒会上一怒把对其新书的讽刺挖苦的刻薄评论家扔下楼摔死而其书意外爆红。
好景不长,卡文迪什随即遭到霍金斯黑道兄弟的敲诈。
卡文迪什走投无路向哥哥求救,而哥哥因妒恨他给自己戴绿帽把他骗到自己投资的养老院让他受尽折磨。
最后卡文迪什与三个养老院好友逃出生天。
主要出场人物及关系:苦逼编辑蒂莫西 卡文迪什(吉姆 布劳德本特);他签下的爱尔兰流氓作家德莫特 霍金斯(汤姆 汉克斯);卡文迪许哥哥德尼姆(休 格兰特);与蒂莫西有婚外情的德尼姆妻子乔吉特(本 威士肖);养老院暴虐护士诺克斯(雨果 维文);养老院护士詹姆斯(詹姆斯 达西);卡文迪什的初恋,在逃出养老院后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厄休拉(苏珊 萨兰登);再次与汤姆 汉克斯(德莫特 霍金斯)有一面之缘的派对上的女士(哈莉 贝瑞);吉姆 斯特吉斯则饰演一个在酒吧帮逃亡四人组打抱不平的苏格兰青年。
与其他故事联系:根据本故事改编的电影《蒂莫西 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由汤姆 汉克斯饰演卡文迪许,成为第五个故事的剧中剧。
本故事点评:六个故事中最轻松愉悦的一个。
故事五:2144年,新首尔。
宋记餐厅服务员星美被同事幼娜逐渐唤醒起对外面世界的认识。
幼娜被杀后,星美被反抗组织联盟会指挥官张海柱救出。
在目睹复制人最终的下场后,星美答应了联盟会将军的要求,站出来向全世界直播声讨企业国的罪行。
反抗组织基地被攻陷,张海柱战死,星美被捕并判处死刑。
临刑前,星美向档案员道出了她经历的真相并慨然赴死。
主要出场人物及关系:宋记餐厅服务员星美-451(裴斗娜);同事好友幼娜-939(周迅);反抗军指挥官、星美的爱人张海柱(吉姆 斯特吉斯);与幼娜有染的宋记餐厅管理员李监管(休 格兰特);反抗军将军安高 阿庇斯(凯斯 大卫);档案员(詹姆斯 达西);代表强权政治判处星美死刑的梅菲(雨果 维文);为星美取下项圈的科学家(哈莉 贝瑞);与其他故事联系:星美与幼娜看的投影里的故事是汤姆 汉克斯饰演卡文迪许的讲述第四个故事的电影;星美成为第六个故事中先人崇敬的英雄和山谷人的神。
新首尔(Neo Seoul)与第六个故事的灵山(Moutain Soul)音近,疑似指同一地方,虽然地点跟现在地理位置有偏差。
本故事点评:全片最炫目精彩的视觉特效主要集中在这个故事。
虽然主题是弱小反抗强权的亘古不变故事。
但单纯的复制人星美与反抗军张海柱生离死别的爱情及为真相从容赴死的感情渲染还是让人动容。
原著小说这段更加残忍,星美的整个遭遇都是企业国安排的,她并不是为反抗军而死。
故事六:人类文明衰落后的第106个冬天,夏威夷。
山谷人扎克里在与妹夫及外甥归乡途中遇上科纳人,妹夫与外甥被杀,扎克里因懦弱躲藏而活了下来。
代表高级文明的女先知人梅丽尼姆来到村庄并救了扎克里的外甥女。
为报恩,扎克里带先知人要去的灵山,在那里先知人向地外殖民星球发射求助信号,因为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
回村时,扎克里杀死科纳人首领并战胜心魔老乔吉,最终与先知人一起到了其他星球定居并与梅丽尼姆白首偕老。
全片故事结束于老年扎克里给孩子们讲的故事中。
主要出场人物关系:山谷人扎克里(汤姆 汉克斯);先知人梅丽尼姆(哈莉 贝瑞);心魔老乔吉(雨果 维文);山谷人女祭司(苏珊 萨兰登);野蛮的科纳人首领(休 格兰特);扎克里被杀死的妹夫(吉姆 斯特吉斯);扎克里的妹妹罗丝(周迅);先知飞船船长(大卫 吉亚斯);先知首领(凯斯 大卫/吉姆 布劳德本特);山谷人部落向梅丽尼姆提问关于核聚变动力飞船的部落人(本 威士肖)与其他故事联系:第一个故事里的船名:女先知号。
汤姆 汉克斯在思路刹山谷捡到的宝石是第一个故事里亚当 尤因的纽扣。
灵山中供奉着第五个故事中的星美和她被捕前的讲话视频。
本故事点评:也不甚精彩的故事,但它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串联了其他五段情节。
从电影角度来说是需要这样贯穿始终的线索的。
贯穿六个故事的联系:每个故事都有人身上有一个相同的彗星印记。
主要人物在几世中的角色汤姆 汉克斯:谋财害命的医生—贪婪的旅馆经理—爱上女记者却死于非命的科学家—痞子作者,杀人凶手—部落懦弱善良的男人哈莉 贝瑞:蓄奴时代的黑人部落女人—音乐家妻子,与丈夫记谱员有染的贵妇人—勇敢记者—反抗军科学家—女先知吉姆 布劳德本特:暴躁的女先知号船长—傲慢自私的音乐家—悲催的编辑—未来世界的先知人雨果 维文:伪善的奴隶主—纳粹指挥家—公司雇佣杀手—养老院的恶霸护理—企业国的政治委员—山谷恶魔休 格兰特:做着贩奴生意的牧师—赶走同性恋音乐家的学院管理员—石油公司的高管—把自己弟弟送进养老院禁闭的恶人—猥琐的宋记餐厅监管—野蛮人部落首领好吧,这两位都做足六世恶棍,估计济公也救不了他们的轮回了。
吉姆 斯特吉斯:觉醒后反抗奴隶制的律师—落魄的旅馆穷住客—斯科史密斯的兄弟 梅根的父亲—酒吧仗义帮助老人的苏格兰人—反抗军指挥官—被野蛮科纳人割喉的妹夫裴斗娜:支持自己丈夫反抗蓄奴制度与父亲决裂的勇敢女子—梅根的母亲—救下被追杀记者的墨西哥移民—反抗企业国极权统治的复制人——山谷人崇拜的神本 威士肖:船上受尽凌辱自杀的船员—才华横溢同时也多情的年轻作曲家,也自杀了—卖自己前世作曲的《云图六重奏》唱片的店员—跟自己弟弟通奸的嫂嫂—山谷人中愚昧的部落人凯斯 大卫:服侍奴隶主的黑人管家—为报记者父亲救命之恩而帮助记者的公司保安高层—反抗军的首领将军—未来世界的先知首领詹姆斯 达西:年轻和年老的斯科史密斯—养老院助纣为虐的护理—企业国的档案员周迅:斯科史密斯被杀酒店的经理—最先觉醒的复制人—被野蛮部落科纳人杀害的扎克里的妹妹 三个角色都跟死直接有关大卫 吉亚斯:不甘作奴隶而逃跑的黑奴—采访韩战救下一个排的正直记者—先知飞船的船长苏珊 萨兰登:蓄奴时代对女权开始觉醒的牧师夫人—陪伴逃出养老院的编辑终老的初恋情人—山谷人的女祭司对电影点评:化妆:很多人震惊于本片化妆。
但个人觉得化妆技术不是很出彩,很多人妆后的脸看起来都很生硬。
化妆术不是说化得他妈都不认识了就叫成功,而是他/她就是化妆后的那个人。
本片很多人都像戴了个面具,落选奥斯卡最佳化妆提名不算冤。
音乐:就两个字,好听。
虽然23首的OST主旋律只有三首。
最喜欢的是end title及其衍生的音乐。
《云图六重奏》本身旋律动听度倒排在其次。
汤姆 提克威也是主题曲的作曲,牛人膜拜。
主题:与其说是沃卓斯基姐弟和汤姆 提克威野心巨大,不如说原著小说给他们提供了电影人梦想的迪斯尼,本片题材涵括之大,足够他们玩得尽兴。
所谓每个人轮回宿命属于太小清新的看法了。
全片是整个人类人性与命运的轮回,即贪婪强权对人类的压迫以及人类不断地反抗构成了文明的循环。
最终人类的命运是像不断扩大的螺旋最终膨胀到灭亡,还是它在宿命圆圈中有了一个突破口,最终成为射向崭新的开始的抛物线?
见仁见智了,虽然大部分故事都以希望结局,但个人还是相信人类终将不可避免地陨落在云图中。
我一如既往保持了优良的观影贞操:进影院前不看简介、预告片、演员表、影评等任何相关信息,甚至连亲手买的票都没认真瞅一眼直接递给看门人,挤着眼直接钻小黑屋。
以至于看到片头寰亚标识出现时左顾右盼问:“这是部香港电影吗?
”无褒贬无期许无抹黑,纯纯一颗赤诚的好奇心。
导演你说,这么好的观众那里找?
只见镜头穿叉交织各个故事,A的配饰叫B捡到,C的经历成为D的梦境,相同的一条疤瘌长在每个时代主角的身上……虽然故事干涩生硬,情节传统老套,说教那么明显,但我想既然设置这么环环相扣,看点应该在于它怎么解这一发九连环,大行不顾细谨,铺陈过后必将释放整体宏大的锋芒。
于是强打精神睁大眼(伪时差党赶早场容易么),生怕漏掉了什么关键细节。
然而为粗浅剧情难以名状的尴尬、变装cos微妙雷劈感以及对割喉吞枪轻度生理不适之后,我大概数清楚了每个故事的设定,这时唯美音乐响起,蒙太奇镜头切换中,各个场景居然好死不死地同时高潮了!
然后各种姿态纷纷交错,最后一齐拗出模范作文一样的光明尾巴……这分明纯乎就是霓虹群P片好么,还是最没创意的让所有优伶都步调一致既不美观又不科学那种。
直到片尾字幕出现前,我都还存着一丝侥幸:最后一定会给我一个解释,即便漏洞百出不合逻辑。
可现实就这么残酷,灯亮起,人群散。
只剩我定定地坐在原处,讶异无比肝肠寸断——说好的连环扣呢?!
好罢,没人说好,是我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前面耍那么些炫乎乎的花招让我不带眨眼坐仨钟头脊柱都要断了就看这么几个毫不相干的烂故事?
真是银幕诈骗犯,业界坏良心。
同样是烂故事集,从《破事儿》到《性爱宝典》,平铺直叙全须全尾地好好讲,也能教人泪点笑点尿点槽点各种戳中,即便对某个故事不感冒,直接跳过这段也一点不影响。
可这片儿呢,假如说我中意《飞跃养老院》,也不得不看纱布垃圾把眼皮糊上装棒子的鬼佬在未来世界各种高精尖科技下打怀旧室内沙袋堡垒步枪战,除非自个儿把片子从头捋顺,自己把破碎的故事重新剪辑回来。
所幸这六个故事没一个出彩,为数不多的亮点截几张图就够啦。
打三星,两星半给基佬雪白粉嫩的脊沟翘臀,半星结尾演员表。
已足够宅心仁厚。
昨晚在电影院看完《云图》后,回家忍不住在网上又看了一遍未删节版。
影院版大概删了30多分钟,对于一部本来就很复杂难懂的影片,删减后更是考验智商了。
删减掉的镜头,除去总共不到两分钟的露点、情爱镜头,还是会对整个片子的深度理解造成些影响。
6个故事,只要耐心地熬过前半个小时,就能够慢慢理出头绪了。
毋庸置疑,《云图》在剪辑,尤其配乐上是无与伦比的,使6个故事的穿插显得毫不凌乱突兀且非常自然顺畅。
使其想表达的意思也更加层层递进,互相推波助澜。
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样一部可以让人看了又看无限回味的电影了。
以至于我今天又忍不住摘出了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几段独白。
这几段话虽然都只是其中一个故事里的一个角色说的,却同时在推动6个故事的发展,并且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
说白了,就是电影的中心思想 -_-NO.1电影过半,6个故事都已经铺陈了起因和经过,马上要进入高潮:亚当说服了船长收黑奴奥瓦图做水手自己却天天被无良的医生喂食毒药,女记者路易莎.雷伊开始有了西克史密斯死因的线索,蒂莫西卡文迪什上了哥哥的当被关进了没有自由的养老院,罗伯特开始创作自己的曲子,星美被张海柱救出了宋爸爸餐厅却又被执法人抓回,扎克里带女先知去寻找灵魂山。
在所有故事好像平行线般进展到这个时候,女记者故事中的科学家萨克斯(汤姆汉克斯饰)在飞机起飞前(也就是被爆炸谋杀前)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Belief, like fear or love, is forced to be understood as we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principles of uncertainty. Phenomena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our lives. Yesterday, my life was headed in one direction. Today, it is headed in another.Yesterday, I believe I would never have done what I did today. These forces that often remake time and space, they can shape and alter who we imagine ourselves to be, begin long before we are born, and continue after we perish.Our lives and our choices like quantum trajectories are understood moment to moment at each point of intersection, each encounter, suggest a new potential direction.信仰,和恐惧、爱情一样,必须通过努力才能理解。
就像我们理解相对论和测不准原理,就像那些决定我们生命进程的各种现象。
昨天我的人生朝一个方向行进,而今天却朝另一个方向。
昨天,我相信我不可能做的事情,今天,我却做了。
那些经常改造时间和空间的力量,那些能决定和改变我设想好的命运的力量,在我们诞生前很久就起作用了,而且在我们死后会继续起作用。
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选择,就像量子轨迹,只有了解这一刻,才能知道下一刻。
在每一个交点上,每一次遭遇,都蕴含了一个新的或潜在的方向。
这么大段话我的理解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命定”,所有的世间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Everything is connected…揭示了各位主角的命运就和他们身上的彗星纹身一样,都是注定着的。
NO.2所有故事都到了高潮:亚当因为毒药几乎奄奄一息却被黑奴奥瓦图一路照顾,女记者路易莎.雷伊被害落入海中死里逃生,蒂莫西卡文迪什和其他几个老人开始执行他们的越狱计划,罗伯特开枪打伤了薇薇安后躲避在爱丁堡创作《云图六重奏》,星美被张海柱带到联盟会并且爱上了他,女先知找到了灵魂山的发射塔并向地球外发送了求救信号。
在这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也是我最喜欢的云图的片尾曲。。。
然后镜头转到罗伯特坐在火红的朝阳照耀下的Scott纪念塔上抽烟的情景,独白开始他写给西克史密斯的一封信,画面依次是亚当和黑奴在大西洋上看到初阳从海平线上升起的光芒,罗伯特和西克史密斯一起砸碎瓷器的疯狂,还有被电影院删掉的星美和海柱非常唯美水乳交融的场景——Sixsmith, I climb the steps of Scott monument every morning, and all became clear. Wish I could make you see this brightness. Don’t worry, all is well. All is perfectly, damnably well. I understand now, that boundaries between noise and sound are conventions. All boundaries are conventions, waiting to be transcended. One may transcend any convention, if only one can first conceive of doing so. Moments like this, I can feel your heart beating as clearly as I feel my own,and I know that separation is an illusion. My life extends far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me. 西克史密斯,每天早晨我都会沿着scott纪念塔的接地拾级而上,一切豁然开朗,真喜欢我也能让你看到这种明亮。
不用担心,一切都好。
一切都那么完美,真的太好了。
我现在明白了,噪声和声音之间的界限是常规,所有的界限都是常规,等待着被超越。
一个人可以超越任何常规,只要这个人能首先想到要这么做。
在这样的时刻,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清晰的就好像能感受到自己的,我知道分离是一种幻觉。
我的生命远远超越了我自己的极限。
电影放到这里,有一种释放自我、冲破禁锢的快感。
最畅快淋漓的就是罗伯特和西克史密斯在陈列室把所有瓷器全部砸碎的疯狂,有一种暴力和破坏的快感;还有星美和张海柱对于爱的释放,虽然他们都知道it is forbidden….以及扎克里慢慢摆脱了脑子里恶魔的教唆和驱使。
NO.3看到这里,6个故事的脉络终于都逐渐清晰,结局一触即发。
蒂莫西.卡文迪什成功逃出了老人院并惩治了老人院的恶人,亚当在被医生毒死的时候被黑奴救下并看到了家乡的海岸线,罗伯特最终创作出了交响曲《云图六重奏》,雷伊在乔的帮助下捉出了核反应幕后黑手,扎克里战胜了自己怯懦杀死了食人族首领,而星美也终于发现了政府对待克隆人(所谓的基因重组工业)的惨无人道。
于是她在联盟会的帮助下,通过卫星向十二国和四个地外殖民地发出了一条启示——这也是在电影前面曾经反复多次出现过的。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And so to know ourselves is only possible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other. The nature of our immortal lives is in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words and deeds, that go on and are pushing themselves throughout all time.Our lives are not our own. From womb to tomb, we're bound to others, past and present, and by each crime and every kindness, rebirth our future. 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生命的不朽性质在于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的后果。
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性,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
之后还有一段,星美与档案官的对话——I believe death is only a door. When it closes, another opens. If I can't imagine heaven, I would imagine that door open. And behind it, I will find him there, waiting for me.个体生命的后果会一再重现到永恒。
这是否意味着你相信有来生?
既没天堂也没地域。
(档案官问。
)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门,当他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
如果让我来想象天堂,我会想象那扇门打开了。
在门口,我会发现他就在那里,等着我。
(星美-451)星美刚说完“I will find him there, waiting for me.”镜头便转向了亚当打开家门,看见他思念依旧的妻子,两人深情拥抱的镜头。
而且亚当夫妇正好和张海柱星美是一样的演员,给人有种轮回转世的宿命的浪漫美好。
NO.4故事的终章,有悲剧,也有完美结局。
律师亚当回到了家乡,当着岳父的面烧掉了买卖奴隶的合同,决定与妻子一起到东部投身于废奴运动。
老出版商蒂莫西.卡文迪什放下怯懦,勇敢地找回年轻时候的恋人,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罗伯特.费罗比舍完成了《云图六重奏》后饮弹自尽,西克史密斯晚到了一步,抱着死去的恋人痛苦不已。
女记者路易莎.雷伊拿到了核反应堆的报告,粉碎了石油公司的阴谋。
扎克里战胜了自己心里自私和懦弱的恶魔,和女先知一起打败了食人族。
张海柱战死,联盟会被政府剿灭,星美被判处死刑。
最后一段最棒的对白,来自于亚当的岳父与亚当的对话——"There is a natural order to this world, and those who try to upend it do not fare well. This movement will never survive. If you join them, you and your entire family will be shunned. At best, you exist as paria, to be spat on and beaten. At worst, lynched or crucified. And for what? For what? no matter what you do, it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more than a single drop in a limitless ocean." "What is an ocean, but multiple of drops? "“这个世界有一定的自然秩序,那些想着颠覆它的人不会有好结果。
这样的运动永远不会成功。
如果你加入他们,你和你整个家庭都会被避之唯恐不及,你最好的结果是遭到唾弃和毒打,最糟的结果是被私刑处死或钉上十字架。
为了什么?
无论你做什么,其作用都抵不上无限汪洋里的一滴水!
”“没有众多的水滴,又哪来汪洋呢?
”岳父的话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也是这6个故事存在的社会背景。
奴隶买卖,弱肉强食,名誉至上,对同性恋的不接受,关于克隆的伦理问题,神灵崇拜……即使跨越了千年,对思想的禁锢、束缚永远存在。
但是有束缚,有禁锢,就有革命,有对自由的追求。
即使星美最后被处死,但是她突破了对克隆人的禁锢,拥有了自己的灵魂、思想和爱情。
即使联盟会被剿毁,但是真理the truth,已经有人相信了。
所以,亚当最后那句话真是让人痛快的反击——“没有水滴,哪来汪洋大海?
”看完《云图》,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关于自由,关于解放,关于爱,在6个故事中交错联接,环环相扣,看似独立,其实又似有着宿命的关联。
(在老蒂莫西的故事里,甚至对法律law都提出了质疑,美利坚可是个法律至上的国度啊。
)真真叫人欷歔感慨。
PS. 补充其他几个比较突出的台词,其实《云图》不是很难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很多都在他的台词里体现出来了。
1、电影里出现过很多次的一句话,包括老德莫西被关在老人院,还有周迅演的服务员反抗了一个客人想逃出餐厅。
I will not be subjugated to criminal abuse! 我绝不会向暴力犯罪屈服。
2、No revolutionary ever was.(联盟会阿庇斯将军劝说星美加入他们的行动。
)没有人是天生的革命者。
3、星美看到制造克隆人的系统后下的决定——That ship must be destroyed.The system that builds them must be torn down.No matter if we are born in a tank or a womb, we are all pureblood. We must all fight, if necessary, die, to teach people the truth.那艘船必须被摧毁(指制造克隆人的大船),建造他们的系统必须废除,无论是在培养池还是在子宫里孕育,我们都是纯种人,我们必须战斗,甚至必要的牺牲,用真相来教育人民。
4、梅根.西克史密斯对叔叔的同性恋情的评价——My uncle is a scientist. But he believes the love is real, a kind of natural phenomenon. He believed that love could outlive death.我叔叔是个科学家,但是他坚信爱是真实的,爱是一种自然现象。
他深信爱可以超越生死。
5、星美在回答档案官问题时,说出的她对张海柱的爱。
这是克隆人与纯种人之间被禁止的爱。
爱情果然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BG,还是BL,无关性别,无关种类。
-But you say that you loved him?
-Yes I do.-You mean you are still in love with him?
-I mean that I will always be.”-你爱过他吗?
-是的,我爱他。
-你是说你现在仍然爱他?
-不,我永远爱他。
6、电影最后罗伯特写给西克史密斯的最后一封信,可以说是全篇最动人的关于爱的诉说。
罗伯特和西克史密斯的同性爱情应该是整个电影最叫人心痛的情节吧。
尤其是最后西克史密斯抱着死去的罗伯特伤痛欲绝泣不成声的一幕真真叫人心都碎了。
Watched my final sunrise, enjoyed a last cigarette. Didn't think the view could be any more perfect until I saw that beat up trilby. Honestly, Sixsmith, as ridiculous as that thing makes you look, I don't believe I've ever seen anything more beautiful. Watched you for as long as I dared. I don't believe it was a fluke that I saw you first. 观看了我最后的日出,享受了最后一根烟,觉得不可能有比这更完美的景致了,直到我看见你那顶破软毡帽。
老实说,西克史密斯,那玩意儿使你看上去相当可笑,但是我想我从没见过比那更美的东西了。
我站在那里,鼓足勇气尽可能长久地望着你。
我相信,那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你,是命中注定。
I believe there's another world waiting for us, Sixsmith. A better world and I'll be waiting for you there. I believe we do not stay dead long. Find me beneath the Corsican stars where we first kissed. Yours Eternally, R.F.我相信有另一个世界在等着我们,思科史密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会在那里等着你。
死神不会将我们带走很久。
让我们来生相会在科西嘉的星空下,那里有我们的初吻。
你永远的……罗伯特。
原声大碟戳这里:http://www.1ting.com/p_591675_591676_591677_591678_591679_591680_591681_591682_591683_591684_591685_591686_591687_591688_591689_591690_591691_591692_591693_591694_591695_591696_591697.html
1849年 亚当•尤因√(律师) ↓ 【《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1936年 ↓ 维维安•埃尔斯(作曲家) ↓ ↗ ↓ 【《云图六重奏》】 ↓ ↙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曲家)←基友→思科•史密斯(科学家) ↑ 1975年 【核电公司黑幕报告】 ↓ 路易莎•雷伊√(记者) ↑ 【关于核电站阴谋的悬疑小说】 ↓ 2012年 蒂姆斯•卡文迪许√(出版商) ↑ 【卡文迪许逃离养老院的电影】 ↓ 22世纪 幼娜939 & 星美451√(克隆人) ↑ 土著部落女神 ↓ 未来 梅洛尼姆(先知人) 扎克里√(土著) ↘ ↙ 地外星球幸福的生活√:带条状胎记者
如果故事1里面的Jim Sturgess不救那个黑人奴隶,那他在半路就被黑心医生折磨死了,他的航海日记也不会流传到第二个故事。
如果故事2里面的Ben Wishaw没有读到这个航海日记,也不会写信给James D'Arcy,让他找下半部,这里也包含了继续他们的关系,James D'Arcy也许就不会为了他四处奔走,最后也不会在小旅馆里第一时间发现他的尸体,说不定云图六重奏和他们的书信都不会留下。
如果故事3里面的Halle Berry没有读到故事2里面James D'Arcy(故事3里面也是他,不过老了)的书信,就不会在邻居小孩的提醒下找到他的侄女,从而拿不到那份报告。
拿不到报告意味着这真相没法公之于众,核电站有可能上马,造成事故,死去很多人,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Halle Berry的邻居小孩也没法写出那个悬疑故事。
如果故事4里面的出版商没读到那个故事3里面的悬疑故事,那他也没法将他出版,他也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出版商,说不定连“敬老院”都没法逃出去,完全不为后人所知。
如果故事5里面的裴斗娜没有在周迅的带领下,看到那部关于出版商的电影,那她永远不会想到逃出去,恐怕连周迅都不会想。
那她的故事也无法流传于后世。
人类很有可能就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
如果故事6里面的幸存人类没有“星美”这个信仰,Tom Hanks就不会帮助Halle Berry,更重要的,山顶上那个建筑物会是什么状态?
也许没有经历过那场争斗,也许根本就不曾存在,那地球上的人类将面临灭绝的命运。
因此,正是因为故事1里的Jim Sturgess的一念之差,“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思想和信念,救了那个黑奴,也救了自己,将自己的航海日记流传于世,连接起了Ben Wishaw和James D'Arcy,让他们之间的书信得以保存,这些书信引导Halle Berry获得了关键证据,让她的邻居小孩写下小说,让出版商出版了悬疑小说,为后人所知,让复制人裴斗娜被这个故事激励,发出了讯息,成为幸存人类的信仰,最终使得地球上的人类得以继续繁衍。。。
“俩小时都在转脑子的电影我享受不了,我总得留出半小时全懂了之后泪如雨下或者吃爆米花的时间”看到一个同学在微博的回复。
戳中萌点。
特此加在文章之前。
不要被演员和导演影响倘若日后有人编著一本豆瓣电影评分史,有杨幂的电影还没上映就在豆瓣被打了上万个一星这种事情是可以作为个人情感喜恶左右豆瓣电影评分的典型案例来载入史册的。
所以我看电影的时候,要尽量假设自己导演没听说过,一个演员也不认识,也不去看影评,不夹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电影。
《云图》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导演的大胆与用心,很难让我说这个电影不好。
然而细细回想之后,却又觉得很难说这个电影怎么好。
有勇气来拍这样一部容易让观众看不懂的电影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抛除开那些牛逼闪闪的演出阵容,却未必能带给观众一次好的观影体验。
仿若在2个小时里享受了一次丰盛的晚宴。
你还吃得稍微有点累。
你不得不在紧凑的节奏与辗转的镜头中边看电影边回想与思索,谁和谁有着怎样的关联,哪一段故事又和哪一段故事通过细节承接起来。
出了电影院,还要一边走一边回想,隐隐约约觉得这部电影有点牛逼,故事原来是这样的。
然而这个大餐虽然丰盛,菜品够多,似乎从餐前甜点到主配菜到汤,味道都很平淡,并不能让所有人觉得它可口。
六个故事并不难串联。
把故事分别理出来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想要表述的东西也不是那么难理解。
这么多故事揉在一起讲,是导演的勇气与创新之处,却未必会被观众买单。
这种轮回的多段式叙事方式,更像成为了看客在口口相传评价电影时的一个噱头。
那鲜红的大裤衩子好的电影除了给你讲故事,还要引发你的思考。
《云图》在这个层面上至少做得不错。
但是看完《云图》之后,每个人似乎都想当一个讲师,告诉别人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东西。
在豆瓣上翻一下评价。
有人说自己从头哭到尾,从中看出了地球月亮火星土星银河系等等宇宙观。
有人说别以为看懂角色记住了点题的台词就代表你看懂了,高深得很。
我个人却觉得,这部电影所想讲述的东西并不难。
它不是《盗梦空间》,也不是《黑客帝国》。
我们也不需要过度来解读这部电影。
我们所理解的东西,也未必就是原著、编剧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自由。
爱。
欲望。
真相。
勇气。
牺牲。
轮回。
文明。
看完电影回想一下,在你脑海中,勾勒出这几个词来并不是太难。
或者我们回到电影中看一些台词。
最后审判官问星美,“你认为,人一生的言行影响着永恒的每一段?
”律师的“没有滴水,何来海洋?
”甚至是老爷子和先知的“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都为最后讲明电影的一些主题做了很直接的铺垫。
《云图》想要展现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或许更多一点,然而从某种层面上说,可以认为这部电影是《勇敢的心》减缩+夹带+轮回版。
电影映射的内涵本身并不复杂。
你看《勇敢的心》也许享受电影的同时更能体味其中的精神。
就像我们中学的语文,一定要我们从一张凹凸不平的大柳树桌子上看出作者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从一个大红裤衩子里看出作者七舅老爷李裤根和大舅妈王凤衩之间纯洁坚不可摧的爱情。
而往往当记者拿着这些试卷去采访当事人的时候,原文的作者都会是一个“卧槽”的表情。
也许那个大红裤衩子只是李裤根和王凤衩偷情时候作者撞见慌忙逃离留下的,而作者彼时还很年幼,未曾勃起过,那下垂的双乳、赤裸的身体与大红裤衩子都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无论想起李裤根还是王凤衩都一定要写出这个大红裤衩子,但并不是为了证明他们有坚不可摧的爱情。
而有人看了文章后告诉你,你看,那鲜红的大裤衩子,“红色”象征着鲜血,象征着死亡,象征着圣洁,象征着新鲜;“裤”字象征着他七舅老爷李裤根;“衩”字象征着他大舅妈王凤衩,“红、裤、衩”,合起来就是象征着他们至死都忠贞不渝的纯洁的爱情。
你没看出来,是你不懂。
是彩蛋,但不能加到满分看完电影,感觉有好像一种荡涤心灵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却又不够直爽,好比高潮之前的突然停止。
对我来说,他带给我的爽甚至都不及《无间道》的三部曲,愿意让我去回头多看几遍,来揣测每个人物的性格。
明星、化妆和叙事更像是彩蛋,却不足以给这部电影加到满分。
等电影出了DVD,买回来花一个下午细细的看两遍,好好缕一缕,是一个打法无聊时光的好办法。
然而我想这个电影不会让人为之倾倒的看够三遍的。
所以,虽然在豆瓣上这是一部8+的电影,我还是要顶着被喷的风险,在大柳树桌子和李裤根与王凤衩不知谁的红裤衩子的支持下,艰难的,打一颗三星。
这节奏把控力,这叙事水平,这剪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智商不够用
不要看到影帝帅哥就给高分,太鸡巴难看了
6个短片拼凑,形式大于内容,可能小说更意思。整的人类好像在宿命中混不出来了似的,还幻想了一个挺可怕的未来。对于我这样的梦想家来来说,这是可怕的打击,我选择不知道。
我还以为你这个花蝴蝶要爆了我这朵老菊花
今年看的最震撼的电影之一。虽然是毁誉参半,票房也不好,没办法象少年派一样双赢,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伟大的电影,看完以后竟然想靠听马勒来平静心情。有点让人回想起当年的电影版阴阳魔界。还能看到银翼杀手,2001漫游等片的影子。这类从个人历史穿越到时间尽头的感觉,正是我心中所追求的终极电影
《云图》怎么可以拍这么好!把六个不同时空展开的故事快节奏的穿插在一起,展现出叹为观止的叙事技巧。能写出优秀小品的作曲家很多,能写出传世交响乐的作曲家很少,感谢三位导演献上的交响巨作,请李安一边凉快去吧。
5星的电影!“沃卓斯基姐弟”不是一般牛逼,但这片不合我口味。。。。。。
沃卓斯基三小时的《云图》是部前所未有的史诗,看完脑里留下一片震撼。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可以把19世纪到末日后六个时代截然不同的故事叙述得如此顺畅,又各有深意。个人尤其喜欢2144年新首尔的那段,视觉特效把一个消费主义的东方反乌托邦构建得让人瞠目结舌。
六个故事,众人纷纷一人多角。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情节。
导演不会挑小说,找了一部拍不出来的,之前《香水》属于传统的故事所以还显不出来,现在找这么一部构建在情怀和臆想上的小说,就更难下手了,实在的东西还没玩顺手呢,能不整虚的么?
文艺片用商业片拍了,6个故事镜头衔接的倒还可以不过本身关联不大。集体告诉我善恶终有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真是无比牵强的剪辑……故事性连mediocre都达不到,勉强依靠着Jim Sturgess的美颜撑完了全场……
大年廿九。高温。包场。看不明白。
评价非常高。原著小说看了一点点没看下去。小说在整体叙事方面格局很大,想说的东西很多,黑奴,同性之爱,自由,人类的未来,蝴蝶效应等等,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架构方面卡尔维诺的影响很深,这种穿插进行的打乱的故事架构很适合直接拍成电影啊= =虽然难度高了很多。导演拍摄一流水平!
当今好莱坞大片真的是难以让人有信心。好不容易被这部貌似会有哲理的片子引进了电影院,结果3个小时都在指认明星在各段故事里如何被易容术更改性别,年龄和种族,他们混乱的前生今世是如何了报恩怨的,因果关系却都无比表面。
炫技的叙事手法而已
以同性之愛替換洛莉塔 刪去張海柱背後的陰謀 對原著的改動很少 打碎原有的敘事結構是一種必然 一人分飾多角卻是了不得的創新 雖然亮點了了 卻依然佩服導演的勇氣 穿越千年追逐愛與自由的信念即是活著的意義 期待上映
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 我到最後還是看懂了一點的。所以打两星無關智商... 有價值、有水準 可惜不好看。整整三個小時都在喊口號、掉書袋。其實從電影的架構應該不難看出原著應該挺有靈氣的 可惜導演野心太大 想穿的衣服太多 結果把自己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