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

Song of the Sea,海洋幻想曲(台),Le Chant de la Mer

主演:大卫·罗尔,布莱丹·格里森,丽莎·汉尼根,菲奥纽拉·弗拉纳根,露西·奥康奈尔,乔·肯尼,帕特·绍特,科姆·Ó·斯诺代格,利亚姆·霍里卡恩,凯文·斯耶斯卡斯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语言:英语,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年份:2014

《海洋之歌》剧照

海洋之歌 剧照 NO.1海洋之歌 剧照 NO.2海洋之歌 剧照 NO.3海洋之歌 剧照 NO.4海洋之歌 剧照 NO.5海洋之歌 剧照 NO.6海洋之歌 剧照 NO.13海洋之歌 剧照 NO.14海洋之歌 剧照 NO.15海洋之歌 剧照 NO.16海洋之歌 剧照 NO.17海洋之歌 剧照 NO.18海洋之歌 剧照 NO.19海洋之歌 剧照 NO.20

《海洋之歌》剧情介绍

海洋之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海中小岛,小男孩本(大卫·罗尔 David Rawle 配音)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布罗娜(丽莎·汉尼根 Lisa Hannigan 配音)渡过了最后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西尔莎(露西·奥康奈尔 Lucy O'Connell 配音)出生,而母亲却撒手人寰。转眼过了六年,他们的父亲康纳(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配音)始终未从丧妻之痛中走出,而充满幻想的西尔莎偶然发现妈妈留下的贝笛,结果险些溺毙大海,最终导致奶奶强制性地将两个孩子带离这座小岛。兄妹俩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在街道游走的时候,意外遭遇了三个奇怪的小精灵。他们希望借助“海豹女”西尔莎的歌声回到故乡,神奇的冒险就此展开…… 本片根据爱尔兰的民间传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真救世主传说北斗神拳拉欧传殉爱之章爱因斯坦神模式万物生灵第四季家后魔鬼联队我唾弃你的坟墓:复仇在我稍后见,汉娜!浪矢解忧杂货店远方梦二爱的水花一起同过窗第二季私房钱相信奇迹的女孩我是检察官我的黑色小礼服七月半2:前世今生千丝万缕爱情发芽中暴风的恋人本日公休泳者之心源代码铁血刀锋绿箭侠第七季断片之险途夺宝芭妮与哥哥们上位2春天的华尔兹引爆点

《海洋之歌》长篇影评

 1 ) 太美了!

看惯了好莱坞式的动画,初初开始观看这部海洋之歌时还有些许的不习惯,然而很快我就沉醉于影片美轮美奂的手绘中了。

色彩明艳,人物勾画鲜明而有特色,随手一截图,每一帧都可以当做壁纸,足见创作者令人惊叹的才能和辛苦付出的努力与心血!

故事改编自爱尔兰民间传说,幸福的一家三口即将迎来第四个生命,可惜女儿的出生却带走了她的母亲,父亲沉与丧妻之痛,儿子因为失去母亲而厌恶妹妹,兄妹俩想要从奶奶居住的城市返回海边,因为妹妹海豹女的身份,一系列神奇的故事就此展开。

结尾小海豹女放弃跟随母亲前往仙界,而选择留在父亲和哥哥身边,做一个普通的小姑娘,爱使她愿意留在人间。

影片最出彩的除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唯美的手绘画面,还有小海豹女动听的歌声。

简单的旋律却美的不可思议,在美妙的歌声里,所有人都获得了救赎。

这真是我看过的最美的动画,如梦似幻,温馨又带着淡淡忧伤,真正优秀的艺术品!

 2 ) 这是篇严肃的剧评 一定要看过电影才看

期待很久的《海洋之歌》,在电影院里竟把我看困了。

这电影缺味道。

海洋之歌里的人物可以分成两大阵营:人类与自然。

所以我觉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应该为这部片子的主要冲突。

人类一方的主要人物有父亲,Ben,大狗(它虽然是动物,但确实是按人类来刻画的),奶奶。

自然一方有精灵,玛查,巨人,妈妈。

雪儿既属人类又属精灵(在结尾发生之前如此),所以她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交汇点。

人类一方彼此之间也有矛盾:父亲,Ben,大狗代表了爱好自然的人类,奶奶代表了反对自然、居住在人造城市里的人类。

这两个阵营的冲突使奶奶带走了Ben和雪儿,从而让故事的明线变成“回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爱好自然的人类之间也有矛盾。

大狗永远是和Ben站在一起的(它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所以先不论。

矛盾主要在父亲和Ben之间产生:父亲在情感上沉湎于过去,而且他把自然看作占有的对象(我相信他对Ben的妈妈的感情也是“占有”);Ben是象征希望还有未来的,他想要融入自然。

他们的冲突在雪儿虚弱地回到灯塔后最为明显:他们俩都知道雪儿是半人半精灵,但父亲为了不失去雪儿,要把雪儿送去医院;Ben则想通过找到海豹大衣让她痊愈,这包含的含义是:Ben认为雪儿是属于海洋的。

自然的阵营也有矛盾:最明显的是玛查和精灵们的矛盾。

这些矛盾可以成立,这类的矛盾(人与自然,或者说人与代表自然的族群)产生过非常有名的故事,例如白蛇传,董永与七仙女,仙剑奇侠传(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

但是《海洋之歌》既没有表达好矛盾冲突,更没有塑造好人物(这才要命),所以才不好玩。

先说冲突吧。

《海洋之歌》的核心冲突是人与自然的冲突。

当然为了情节发展,还要设置一个个小冲突。

故事开始在灯塔上,灯塔象征着远离人世,这是人与自然的冲突的交汇点之一,感情上则代表了孤独,这孤独在父亲处是痛苦,在孩子处则为原理尘世的愉悦。

故事一开始是妈妈“离开”了父亲和Ben,留下雪儿。

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小冲突:Ben、父亲思念妈妈,但是不能相见。

具体表现在Ben表面上不喜欢雪儿。

但是这个冲突处理的有点莫名其妙,如果一个男孩在幼年失去了母亲,他应该把母爱寄托在别的地方,例如变成对父亲的爱,更有可能的是变成对这个“代表母亲”的妹妹的爱。

但是Ben正好相反,他(最起码表面上)迁怒于雪儿。

这个表现冲突的方式很奇怪。

然后是奶奶气势汹汹的来了。

奶奶代表城市里的人类,要把这群“人类的叛逆”接回城市。

这对冲突处理的还不错,但是这冲突不算严重。

我们都经历过改变生存环境的事情(最起码谁都搬过家吧),这不一定是什么严重的事。

比起《凯尔经的秘密》中的修道院面临北欧海盗的屠杀这种生与死的冲突,这也太轻松了。

然后发生雪儿发现海豹大衣事件,推动了剧情继续发展,导致奶奶把两个孩子接回城市了,这个冲突被解决了。

然后的冲突变成了Ben和雪儿想回家、奶奶想让他们留在城市的冲突。

这个冲突一开始的表现就是Ben在路上一直画地图。

这在故事中是一个好主意,一方面表现了通往城市的里程,让情节的节奏舒缓;另一方面为Ben和雪儿的出逃埋下伏笔(也是为了吸引观众忘记更早的伏笔——大狗跳进水里。

大狗才是Ben和雪儿回家的主要道具)。

来到城市,城市里正好是万圣节,所有的小朋友都带上了面具。

这表现出Ben和雪儿无法融入城市里的孩子圈,也是个挺有趣的细节。

然而,这个冲突也不够致命。

随后Ben和雪儿出逃,接触到了精灵族的三个插科打诨的精灵。

这让故事带出自然阵营的内部矛盾,更是为了交代雪儿的身世。

然而却交代的不清不楚,我到最后也不知道海豹精灵和陆地精灵到底是什么关系,雪儿在海豹精灵中有没有特殊地位。

知道雪儿是精灵、并得知玛查的名字后,Ben与雪儿继续逃走。

在路上,雪儿莫名其妙地衰弱下去。

为什么?

总不会是Ben和大狗走太快了给她累到了吧。

如果是因为她离海水太远了,但是后来她都已经到海水边上了,还是没恢复。

如果是因为她没有海豹大衣,那她发现海豹大衣前那么长的日子都没事,一失去海豹大衣才几天就不行了?

穿海豹大衣会成瘾吗?

这也说不通。

然后下雨了,Ben背着雪儿要进土地庙——啊不,圣水庙躲雨。

圣水庙周围都是刺人的荨麻,Ben先犹豫了一下,然后告诉背上的妹妹“脚抬高一点”,自己忍着被荨麻不断刺伤的疼痛走进了圣水庙。

这时表现出Ben实际上是很爱妹妹的,我觉得这个细节刻画得非常出色。

可惜,这样的细节实在太少了!

然后两人都跳进井里,Ben遇到剧中的头号插科打诨人物“记录者”,得知精灵族更多的故事以及雪儿陷入危机,同时观众知道雪儿已经被玛查抓走了。

这里导演想要制造的冲突是:雪儿和精灵族都处于生命危险之中。

这应该是电影中最严重的冲突了。

然而还是有点莫名其妙,我们只有记录者的一面之词“如果没有海豹大衣的话雪儿活不过今晚”,却不明白为啥是活不过今晚,虽然她很衰弱。

我只能理解是导演想要制造紧张气氛,但是这个紧张气氛的逻辑不够充分。

还有,玛查为什么要抓走雪儿?

按照玛查对付精灵族的一贯作风,直接把雪儿就地变成石头就可以了嘛,抓走她多费一道手续,只能理解为这是导演想让Ben去深入虎穴救妹妹,但逻辑上还是不够充分。

也就是说,这个“玛查与雪儿”的致命冲突没处理好。

然后Ben救出雪儿,顺便收服了玛查,玛查派出猎犬巴士把他俩送回灯塔。

至此,明线中的“回家”冲突已经结束。

故事开始它的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冲突:雪儿的“回家”,这里面包含的是雪儿应该回海洋、还是回到人类世界的冲突,这个冲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主要冲突,它的解决将象征这故事的结束。

然而很遗憾,这个冲突的解决铺垫太少了。

妈妈出现后,雪儿轻而易举地选择“留在人间”。

这个选择应该只是为了实现大团圆(除了对爸爸而言)结局,只是因为电影院里看电影的都是人类。

如果看电影的是一群海豹,那我想导演就会让雪儿回到海里了。

不论如何,故事就这么弱弱地结束了。

然后是人物。

故事中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一根筋,就像福斯特说的“扁平形人物”。

雪儿,妈妈,爸爸,奶奶,大狗,精灵等都如此。

妈妈是一根筋地想要回海洋,爸爸是一根筋的悲伤,等等。

而雪儿,她是剧中的头号主角,竟然是塑造得最糟糕的人物。

她几乎没有自我表现能力,整部电影中都是被动地接受,以至于我们甚至没办法归纳出她的性格。

这可能跟导演设置她一开始不会说话有关,既然如此,那这个设置就是严重的错误。

唯二会改变的人物是Ben和玛查,但是玛查的改变有点莫名其妙——要是我,所有的感情都被释放出来了,我该变得特别感情充沛才对,然而玛查却反而变得像小猫一样安静,让人难以理解。

只剩Ben,我觉得他是全片中唯一塑造的还可以的人物。

他的发展比较符合逻辑,也挺可爱,但也只是一般般而已。

我想特意强调一下Ben的爸爸和妈妈的爱情悲剧——这个背景被塑造的相当糟糕,以至于我都感觉不到这是悲剧。

想想白蛇传和七仙女,甚至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悲剧都产生在不同身份、无法(或难以)结合的两个人中,但是为什么这三个故事有感染力,《海洋之歌》的故事就几乎没有呢?

我觉得,是在于“族群”。

白娘娘不是孤单一人,她旁边有个青蛇在衬托,这叫一个族群。

小七更有她的六个仙女姐姐,这七个人代表了“仙族”。

有了对立的族群,悲剧意味才真实可感也站得住脚。

而《海洋之歌》中妈妈的娘家这边的族群,故事里说的不明不白,只有几个圆脸海豹卖卖萌露露脸,根本没有象征性,也就很难体现出两个族群的水火不容,所以也没什么悲剧可言。

整体来说这个电影有个好灵感,但是没有组织成好故事。

很遗憾。

《凯尔经的秘密》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刻画就好很多,我也是因为喜欢《凯尔经的秘密》才会来看《海洋之家》的,但是《海洋之家》空有漂亮的画风,故事太差了。

 3 ) 伟大的线条动画

在2015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争夺中,爱尔兰的《海洋之歌》和日本的《辉夜姬物语》一同败给了迪斯尼的《超能陆战队》。

虽然拍电影并非为了争个虚妄的世界第一,虽然《超能陆战队》的口碑也好到惊人,可是,把这三部动画片排排看,《超能陆战队》以萌取胜的商业大法,终归还是落了大俗。

改编自美漫的动画新编,在流风余韵上,远不如相传了千年、突然被唤醒的古老传说。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超能陆战队》更适合青少年观看,因为它要讲的东西简单,而《海洋之歌》和《辉夜姬物语》,似乎更像是拍给成人看的动画。

它们看起来太不欢乐了,反复述说着主人公的愁苦,歌谣里也流露着历经时间、沧海桑田变幻的伤感。

《海洋之歌》有一个观众都知道会出现的最高潮位,那就是小海豹女亮嗓唱歌,但电影就是要拖到最后,然后用上十几分钟的漫长告别,宣告古老传说的远去。

在此之前,小海豹女咿咿呀呀,吹吹螺号,中间一度还半石化,染白了几缕头发,叫人起了怜意,平添忧虑。

高潮的到来并不意外,可它还是让我想起了默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还有《城市之光》里,盲女重现光明。

有人说,古老传说和童话故事不难拍。

当然,如果你只想给孩子看,那么,照本宣科,看着绘本说话讲故事就可以了。

只要孩子睡着了,它就是一个好故事。

可是,如果要让成年人也能沉浸其中,并且引发淡淡的感触伤怀,那么,这就需要创作者强大的表现能力了。

某种程度上,《海洋之歌》比《辉夜姬物语》还要传统(尽管批了一件现代海边小城的外衣),但它的画风始终如一,不会出现疯狂的夜奔。

与汤姆·摩尔前作《凯尔经的秘密》相似,《海洋之歌》几乎不用透视,无论岛屿还是小城,都有浓浓的手绘本风格。

有人说它是大巧若拙,故意显露出简单笨拙,跟不上当代动画的主流风格。

影片把海岛艺术的旋转图案发挥到了极致,灵动的线条,圆润的圈点,淡彩的风格令每一幅画面都是一张美妙的画作,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单纯的视觉艺术欣赏——这么讲确实不为过。

人类、精灵、动物、大海,它们由相似但又不同的线条组成,线条又把它们缠绕和联系在了一起。

哥哥随身带的线,要么拉着妹妹,要么绑着小Q的狗。

老精灵的银头发,千丝万缕,每一根头发,都包含了一个人一则故事(有没有想到古代人的结绳记事),多么神奇的设定,这是传说才能有的惊人魅力。

不难看出,汤姆·摩尔强调线条绘画的终极意义,那就是,在现代生活和古老传说之间,动画片是最好的一根线,它能把文字具象化,同时填充了文字以外的想象空间。

表现在电影里,那还有凯尔特结演变出来的、色彩鲜艳交错的各式图案,丰富的细节、惊人的信息,它们都令这个传说看上去更像传说。

对这名动画片创作者来说,线条就是他用来书写的世界语,能唤醒观众的童趣,生命的初心。

在爱尔兰传说和精灵故事的背后,有人考据出,那不过是古时候人们编造的童话故事。

妇女死于生产,父亲就骗孩子说,妈妈变成了海豹女,游到大海里不回来了。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童话演变到今天,却令现代观众愿意相信,真有过那样神奇的海豹女存在。

泪哭成海的巨人,只需要一段画面,我们就读懂了他的痛苦和悲伤。

神奇的外套,难道不是除了狗狗以外,最萌的存在,无怪乎有人还联想到了宫崎骏的波妞。

在回归传统的道路,他们走了一条跟好莱坞3D动画相反的道路。

或许,这里也不用厚此薄彼,在每一种强势文化的背后,都有害怕消逝和被遗忘的其他文化。

《海洋之歌》把爱尔兰民族的精华奉献在了世人面前,仅有这点,它就堪称伟大。

【中国新闻周刊】

 4 ) 我的妈妈是水中仙

看完《海洋之歌》后,海豹仙女的传说使我回想起同样以这则民间童话为伏线的2010年爱尔兰电影《Ondine》,Ondine意为"她从水中来",电影中译为水中仙。

这才醍醐灌顶原来西欧北欧诸国,人和海洋生物发生爱情的民间故事是如此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地被重新演绎。

在传说中通常是这样的套路:可以幻化成人的海豹仙女在人间嬉戏时被岸边的渔夫爱上,他迷上了她的美丽,想把她永远留在岸上,就把她的海豹皮偷了藏起来,这下子海豹仙女只地唯唯诺诺做起他的妻子,虽然也享受到了人间的天伦之乐,但命运注定在某一个与神约定的深夜,她将再次穿上海豹衣重返无牵无挂,自由无拘的大海深处。

海豹仙女传说仿佛就是七仙女下凡被偷走羽衣的另一个异国版本,人仙两边各有缺点,一个是轻慢思凡,一个是自私卑琐,结局都是缘分散尽天人两别,站在哪方角度看这个神话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显得过于悲伤了。

然而豆瓣短评里也看到有豆友说这则故事也变成对于失去母亲的儿童一个善意的谎言,因为母亲是桀骜不驯的仙子嘛。

这则悲情故事似乎有了现实作用。

《海洋之歌》要讨论的内容显然与爱情无关,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

在动画开场时,海豹仙女布罗娜已经是个金发男童的母亲,正身怀六甲准备和朴素憨厚的丈夫康纳迎接下一个孩子的到来。

我们不知道她的爱情缘起,只知道在神秘的夜里她遵循了上苍的暗示选择了消失,唯一能留下的讯息是作为一位母亲的恬淡气质。

这部散漫可爱的影片并没有《辉夜姬》中关于少女罪与罚的辩证讨论,更多的是带出了一份关于亲子关系中放手与释然的治愈。

影片的主体情节是海豹后裔兄妹本和西尔莎的冒险故事,没有妈妈的小姑娘西尔莎在爸爸温柔的宠溺和奶奶霸道的爱中逐渐成长。

父亲康纳是个粗壮的老实人,虽然爱着小女儿西尔莎,却仍然在女儿生日这天情不自禁感怀,这一天也是妻子的”忌日“啊,不善表达的他尽力在灯塔上守护一对儿女,所以面对奶奶针对居住条件的苛责也无话可说,只得把一双女儿无奈地托付给城里的母亲,以求他们远离这片充满魔性的海岸;开着小汽车风卷残云哼哧哼哧从城里来的奶奶就更矫枉过正了,为了避免伤感的事在孙辈身上重蹈覆辙,铁面教育显然是不可避免。

选择回家的奇妙征途上,兄妹两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神奇的人:被吸走灵魂变成石头的精灵,邪恶的猫头鹰女巫。

小海豹仙子西尔莎能力有限,尚未学会说话,天赋也尚未全部开启,但依旧靠着一份仙气儿吸引了视她为救世主女神的精灵。

围绕在兄妹身边的每一位客官都被笼罩在一层隐秘的束缚之中,精灵失去灵魂的自由,猫头鹰女巫在丧子之痛下决定告别喜怒哀乐,把它们全部锁进被施了魔法的瓶子,西尔莎在漫漫路途中也日渐衰弱。

这简直就是悬崖上的金鱼姬长大后的后传。

半人半仙的孩子拥有如此奇妙的能量却又如此柔弱,真的适合留在这个人人都习惯了懦弱逃避,痛苦难以消化的人间吗?

抑制真实情绪的邪恶猫头鹰母亲与化泪为海的大力士儿子,和奶奶与主人公爸爸的关系是一对微妙的参照。

影片中作为人类的西尔莎一家,有着东方式的饱含着悲凉哀悯的细腻感情,对家庭圆满的委曲求全。

从奶奶危机感下的控制欲,到爸爸为了保全女儿的不相离,将象征回归家园的海豹衣怒沉海底,直到最后一刻在悬崖边与海豹妈妈布罗娜的最后永别,西尔莎一家都是选择成为不放手的那一方,成全都还要作为仙子的妻子来给。

在一部西方动画电影里出现这种对家庭温暖有着卑微诉求的人物形象真是稀有。

作为影片中亲子关系隐喻的另一边,海豹妈妈只说了一句如果我把海豹衣带走,她就不会和我们的世界再有半点联系,然后白色的海豹衣就轻飘飘在她手里化作烟云溜走。

作为母亲,真的有可能割舍掉母子亲情么?

当然不可能,所以她是用来成全人类的仙嘛,但仙也有自己的欲望,活得比人更超脱,自然承担了放手的角色。

以儿童视角开启的儿童故事,自然也是用儿童的歌与笑颜作为治愈心灵的主料。

也许西尔莎自己是不懂何谓离别,何谓心碎,何谓追逐自由的,是幕后那些渴望被治愈的大人借着儿童的力量让她将万物复苏,将生灵解放,让悲伤逆流。

承载着希望的少女西尔莎是这则童话里的小小救世主,成年人难以做出的选择,难以挑战的命运交到她手上做个终极了断,因为儿童尚未有太多私心杂念与利益取舍的矛盾,她们只想着和谁在一起更开心。

保佑她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风浪之后,只愿她走下仙坛,做个普通女孩。

==========================《海洋之歌》比较亲切的一点在于导演的榜样是宫崎骏,所以文本信息都是含情脉脉的东方式神韵。

梦幻的色彩和优质的作画无需多余的褒奖,精致的手绘背景足以媲美艺术品,让我想起《机械迷城》的美感。

人物造型则有点想中国的80年代美术片,圆头圆脑,眼睛灵动的西尔莎倒是有几分像《雪孩子》里的小兔子。

这部电影到噶闹猛的美国电影学院奖参加比赛显然是不公平,也没必要去纠结结果的一件事啊。

因为评委们只喜欢”打打打打,热血热血热血“。

以及他们的孩子能不能沉下心看这部电影。

他们一定不是电影里这样的家庭吧,呵呵。

 5 ) 如果能带走所有的悲伤和痛苦,你愿意吗?

如果能带走所有的悲伤和痛苦,你愿意吗?

不曾想今年可以邂逅两部主题高度近似表现手法迥异的动画佳作,一部用五彩斑斓的3维影像具化复杂抽象思维,技术理念超前、天马行空、想象力漫溢,一部用工笔手绘的2维图画细密编织万物有灵的世界,感情深沉绵密、凄美轻灵。

成长与失去、放手与救赎,从悲伤中得到力量,从痛苦中学会成长。

面对挚爱的离世,父亲以为沉浸悲伤就能麻木神经,奶奶以为收起感情就能远离痛苦,哥哥以为痛恨妹妹就能换回母爱,妹妹以为自闭禁语就能找到快乐。

然而,万物有灵,灵即感情。

即使有痛苦有悲伤有愤怒,也远胜那凝为雕像无情无感的石头。

当妹妹终于张口唱起精灵挽歌,当哥哥念着“我能行”投入大海,一段拯救与救赎将精灵与人、精神与肉体的多重世界辉映、对照与互文。

一直以为自己早已被皮克斯的动画“收买”,即使面对宫大师的作品亦不为所动,却在开场的短短5分钟就沉沦于那首凄美空灵的天籁之歌:清冷却温暖、悲伤也治愈。

中文配音终于做到了丝丝入扣却毫不喧宾夺主,很感谢配音留下了这首精灵之歌的原声,配以融合了工笔、水墨、油彩、浮世绘画风的每帧影像,已成为“绝美”二字的最佳注释。

有了讲好故事的“心”和“魂”,无论是一丝毛发几百台机器的皮克斯渲染、还是一个动作一周时间的阿德曼摆拍,抑或是一幅动画十年磨一剑的爱尔兰画作,外在的一切无论是先锋还是传统是明快还是清冷都是大美!

 6 ) 几条幕后花絮

海洋之歌是用TVPAINT软件完成的逐帧手绘动画。

而凯尔经则是纸上绘制完成的,只是在梦境场景使用了Flash。

制作海洋之歌的起因之一:某次导演摩尔带家人去海边玩,看到海滩上全是海豹的尸体。

当地人告诉他这是因为近年来鱼群萎缩,渔夫为减产困扰,开始屠杀海豹。

换作从前的话,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大家相信海豹是溺水者灵魂所变,或者是selkie。

Ben走出洞窟的一幕,当他看到过往的回忆,妈妈离去并留下了妹妹,4岁的Ben见到她的第一句话是 “我恨你”。

这句话后来被剪掉了。

哭泣巨人Mac Lir的故事:有位凯尔特女神见到Mac Lir与家人生活无比幸福,感到非常嫉妒,于是趁巨人不在时将他的家人变成了天鹅并放逐到灵界。

Mac Lir找不到家人,以为都已被人所害,开始无休止地痛哭,最后被Macha变成石头。

导演认为没必要把故事里的故事讲得如此细致琐碎,只需交代Mac Lir像Ben的父亲Conner一样沉溺在哀伤中无法自拔便可。

几个彩蛋:3个精灵尾随Saoirse的那场戏,在公交车站等车的人中有导演汤姆·摩尔。

二人从3精灵住处逃入管道时,我们能看到管道周围的土中埋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其中包括凯尔经里的至宝“圣高隆之眼”——Eye of Crom Cruach。

Ben和Saoirse坐上公交后,车上有位特别的乘客——凯尔经中的Aisling。

 7 ) 母亲的重要性

没有什么比依靠的失去带给人的伤害是最大的了,没有什么比一个家庭失去了女人更带有毁灭性了,女人是连接家庭成员的纽带,是整个家庭的核心,而当失去了这个核心以后,整个家庭的故事就开始变得悲伤,而电影正是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

电影用一个简单的二维动画刻画出了一个充满寓意与悲伤的神话故事,在那富有想象力的画笔之下,勾勒出来的场景有一丝聪明与机智在里面,但又有大胆的铺陈与想象横置在里面,不但解构出悲伤故事背后那充满对爱与等级的存在,也挥洒出炫丽无比又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

那种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绘画彰显出了导演对于动画反应内心世界的描写,用一种有别于传统动画的画风在一个充满3D动画的世界里又重归传统,这种内心狂妄但又十分严肃的行为风格所诠释出来的故事,充满了对社会陈腐的狂妄,但又充满了对温情故事的尊重,导演看重的是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所呈现出来最真实最动人的情感,他所抓住的是最能够反应出真实的内心变化与对感情盲目的伤害,借助神话传说来折射社会的陈腐,用事实真相去改变原有不可能存在的等级制度,爱并不能冲破一切,爱只是带给我们想要冲破界限的勇气,当现实与取舍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原来爱竟然是那么的脆弱与让人痛苦。

电影里没有幸福,从一开始导演已经树立了这样一个核心宗旨,一切都是源于一场悲剧的发生,不可能融合在一起而组成家庭的人们,必定有一个人会默默离开,没有什么理由,但理由又是那么的不可忤逆,从一个美好的祝愿开始,一步步演变成了一个毫无理由的怨恨,那就是母亲的离去带给自己的那种无助感与孤单,而变相的迁怒在了妹妹身上,这种细腻感情的变化看似不可理喻,但又始终有磨不开的人性在里面,导演深刻的抓住了这种细腻感情的描述,一步一步的引导出来了故事感情发展的线索,通过孩子们的痛苦与不可选择的无奈来展现出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爱与原谅。

导演对于绘画的运用就是基于一种对童真孩子们的想象来创作出来的,它一方面表达了孩子对于整个陌生世界的认知,也对充满幻想与恐惧的世界发散着自己童真的想象。

电影里的这一场冒险是混乱的,混乱的只有添加神话故事来满足对冒险这种故事的诠释,用神话来诠释两种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是怎么进行相互牵挂与彼此不离不舍的这样一个过程的,导演用兄妹之间的感情来折射身份地位不同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得不说增添了许多对纯真感情期望,也暂时的放弃了摆在眼前的现实,每个面对现实的人都是痛苦的,就像电影里所描述的一样,把所有痛苦都剥离出以后人就会变成石头,是的,人的感情就是诸多痛苦混合在一起的复杂体,除了痛苦以外人们不存在其他的感情,导演其实就是想要反应出这个社会缺少快乐这样一个主题,难以冲破的等级界限与原本自私冷酷的人性,泛滥的感情只会让人们更加的痛苦,而想要剥离出这种痛苦,人却都会变成如同石头一般的毫无感情。

当然,故事还是基于爱尔兰的民间神话故事,它反应出来的是一段兄妹之间的感情以及拯救各种困就于痛苦的精灵,让世界重新找回往昔的容貌,而真正的了解自己面对现实时所需要做出的抉择。

 8 ) 海洋之歌

画风、配乐无疑是很美的,但是逻辑上被人所批判的地方也可以得到解释,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看法:1.虽然爱尔兰神话故事中有类似牛郎织女(藏起仙女衣服,仙女被迫嫁给藏衣人,找到衣服后仙女便离去)的故事,但布罗娜和康纳是自由恋爱,一位海豹女和一个普通的人类男人相爱了。

由影片开头可以看出,布罗娜是穿着海豹衣并陪在康纳身边的,说明康纳并没有藏起她的衣服。

如果按照神话故事的设定来说,拿到自己衣服的海豹女会第一时间离去,而电影里的布罗娜并没有。

2.海豹女有一个使命,要穿上自己的外套,唱歌送精灵回家,不然会虚弱(头发变白),继而死去。

海豹女在陆地上不穿衣不唱歌只能在陆地上活一段时间,至于这“一段时间”是多久,看天意。

3.布罗娜的“一段时间”刚好时间到了,头发变白是预兆,但是她碰巧怀孕了。

如果她穿上衣服唱歌,那么她能自救,而这么做她必须离开人类世界,未出生的西尔莎因为是海豹女也必须随她一起离开人类世界。

但她不想离开人类世界,更不想西尔莎离开康纳和本,但她已经非常虚弱,生下西尔莎,那么她就会死去(难产)。

希罗娜选择了后者,留下了西尔莎。

于是在离去之前,她不停地向康纳道歉,不停地和康纳说“救孩子”。

4.在生本的时候,希罗娜的这“一段时间”时间未终结,所以希罗娜不会虚弱,并继续养育本。

5.康纳在失去希罗娜后,精神一蹶不振,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

康纳不理解希罗娜的离去,认为那件外套是希罗娜离开的原因。

于是便把西尔莎的外套上了锁(绑住西尔莎,不想失去西尔莎)。

发现西尔莎拿出外套来穿的时候,更加害怕西尔莎离开,把外套扔进海里。

6.哥哥本认为是西尔莎的到来带走了母亲,于是讨厌西尔莎。

但他实际上是爱着妹妹西尔莎的。

7.从小没有父亲足够的关爱,以及来自哥哥的讨厌,让她有些许自闭,不愿开口讲话。

8.穿上外套就能开口讲话,是因为,第一:外套有神力,第二:穿上外套的那时候是救赎之时,西尔莎释怀了自然能开口讲话。

7.这个使命每一代海豹女都要执行一次。

由于希罗娜是纯精灵血统推断出西尔莎的外婆执行了一次。

希罗娜从精灵世界来到人类世界,爱上了康纳,想陪伴康纳,选择不执行,或者等迫不得已再执行,然而怀了西尔莎,选择留下西尔莎在人类世界,不执行(为了儿女情长,抛了自己的使命)。

西尔莎执行了自己的使命,本应离去,但因为有人类血统,毁掉外套,可以变成纯人类留在人类世界。

8.每年都有调皮的精灵来人类世界玩耍,忘了回家的路,所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海豹女唤他们回家。

9.西尔莎跳井是海豹属性的本能反应。

由神话故事改编的电影,剧情上应该要结合神话故事的原型来理解。

至于剧情上的问题,也许神话故事也就是这样。

要细考究,很多神话都经不起逻辑上的细推敲。

电影进行再创作,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完好些。

 9 ) 玛查的“实验”与现代科学文明 ——对电影《海洋之歌》的一点想法

玛查的“实验”与现代科学文明——对电影《海洋之歌》的一点想法总想写些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否则,难免有观点剽窃之嫌。

美国著名法官理查德·波斯纳在其名篇《论剽窃》中曾表达过写作者常有的尴尬:当你想上船的时候,你会发现船上本来属于你的地方已经有人了。

而我通常的感觉是,当我想上船的时候,那本来应有我一席之地的船早已远航。

电影《海洋之歌》有“乡愁”,有人生哲理,都已被网友道尽,我只好另辟蹊径从人性角度来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人有喜怒哀乐,也会爱恨情仇,这些都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情绪(feelings)体现。

如果粗糙一点,我们大致可以将人类的这些情绪分为二类:痛苦的情绪和快乐的情绪。

只因趋利避害也是人性的基本特点,所以,通常我们更觉得快乐的情绪要优于痛苦的情绪,也因此导致古今中外的人们不断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摆脱痛苦,留住欢愉。

在《海洋之歌》所反映的神话故事里,巫婆玛查(Macha)就想替人类解决这个问题。

她一开始是通过魔法抽走痛苦之人身上所有的情感,以此化解痛苦。

然而,她的魔法会有严重的后果,即被化解了痛苦的人会变成石头。

即使到后来,她的“实验”有了相当的进步,即可仅抽走痛苦的情绪,但这仍有导致“半石人”的风险。

这个神话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和结论似乎是:人其实是情绪的动物,没有了情感,人就是行尸走肉,就如同石头;人生本来就苦乐参半,没有了痛苦,人生也就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任何想改变人类本性的实验都是不可取的,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所以说,本片的确有反思科学文明的地方。

神话有时能为现代科学带来灵感。

以往那些常被视为神话和异想天开的想法现在也常常被科学技术予以实现,尤其在涉及人类的能力上和突破人类极限方面。

比如我们现在的载人火箭已使“扶摇直上九万里”成为现实;现在的空间飞行器使“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成为可能。

即使这样,许多人仍然认为,科学在实现人类梦想方面应有它基本的界限,特别是对于那些通常被认为的,起初由上帝设定好的人性范畴的东西,科学最好不要插足。

七情六欲正是上帝造人之初便赋予人类的最基本的人性,因而,任何试图违背相关伦理或试图改变上帝设定的行为都会遭到他们的严厉反对。

正因为这样,诸如无性繁殖、去除人类痛苦情绪的设想只能出现在神话故事当中。

然而,人类所设定的各种界限和禁忌通常也是由人类自己来打破和丢弃的。

如果说“人性即需要”,七情六欲便是人类典型的心理需要,之所以将这类需要视为人性之基本,甚至被假托为上帝之设定,是因为任何人无权剥夺别人的这些基本的情感体验,即使像本片中的玛查基于“母爱”的理由,她也无权代替儿子来选择他自己的情感需要,所以,本片最后还是让玛查放弃了她的愚蠢行为。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为自己作选择可被视为最大的自由。

如果巨人麦克·利尔自己想摒弃痛苦,而不是由他母亲来越俎代庖,那么伦理的天平似乎可以向巨人倾斜;同理,若现代科学有这种可能,个人也想通过科学手段来摒除痛苦的情绪,那么,这种行为似乎也应被允许。

虽然,本片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通过外力控制人类情绪是不可欲的,但它的确引起了我们对这类问题的思考。

(署名石板栽花,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文章完整性)

 10 ) 凯尔特传说的冠上明珠——海洋之歌

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精致的传统手绘辅以柔和的色彩,简化的人物形象与浓郁的故事背景相得益彰。

传统手绘方式通过导演汤姆·摩尔生花妙笔般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动画艺术的新高度。

种种的隐喻,又让影片更加耐人寻味。

观影过程完全陶醉其中,就像是儿时聆听妈妈讲的睡前故事一样。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爱尔兰都是一个小国。

然而,它们却是世人皆知的文学大国,孕育出许多伟大作家,以及脍炙人口的爱尔兰童话。

这与它们的民间传说、习俗和歌谣息息相关。

《海洋之歌》的创作灵感也是基于此——汤姆·摩尔与孩子在西海岸度假时,在海边见到了海豹尸骸,渔民因渔获减少而捕获海豹,加上他正读着的一本书《海中人:寻找海豹传奇之旅》,也使他想起海豹象征逝者的灵魂,想到人们失去了对于大自然和传统的尊重,就此构思了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爱尔兰小岛,四岁的小男孩本和怀有身孕的母亲渡过了最后一个难忘的夜晚。

母亲刚怀下妹妹西尔莎,便撒手人寰。

六年后,两个孩子的父亲康纳因为多年的悲伤已经满目疮痍,而西尔莎从生下来就不说话。

奶奶让孩子们到都柏林同她一起生活。

兄妹俩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在街道游走时,意外遭遇了三个奇怪的小精灵…不同于导演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本片更能捕获观众对于凯尔特传说的认知,有力的情感为故事提供了支撑。

以兄妹的冒险精神来拉近他们原本疏远的关系,哥哥从一开始就视妹妹为怪胎,处处刁难,不过他最终被路上的险恶和妹妹的真善美唤醒,担当了兄长的责任,这也是母亲的临终教诲。

这些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成长。

这些故事听上去并不像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那样美好,但足以激起孩子们的想象。

全片随处可见凯尔特传说的踪迹,“海豹女”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西尔莎就是最后一个海豹女。

片中并未展开解释海豹女的背景,但熟悉传说的人都知道它们。

相传,海豹女居住在爱尔兰岛最北部的多尼戈尔郡,以及苏格兰的奥克尼郡和舍尔特兰岛附近海域,外形与常人并无二致,但体外裹着一层光滑的海豹皮,使它们能够在水中自在遨游。

上岸便会褪皮藏之,变为美人。

豹皮丢失,它们就回不去海洋,一旦找到,就会毫不留情地重回大海。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片中为什么康纳要将海豹皮藏在箱中,他是不想重蹈覆辙,想要把女儿留在身边。

这是影片对于父女情的刻画,西尔莎不仅是海豹女的延伸,对于父亲,更是血脉的延伸,和失去妻子的一种救赎。

导演将背景放在1987年的爱尔兰,绝对是有童年烙印在里面的。

故事应该发生在多尼戈尔郡,前文提到过,很多海豹女的传说大都发生于此。

并且,本的房间中有一个“Dúnnan Gall”的音标,我们可以假设地点发生在多尼戈尔西北海岸的某处灯塔。

片中交代过,奶奶家是在都柏林,包括出现了地标茉莉·马龙的雕像。

途中,本写过“Benbulben”这个单词,这正是从多尼戈尔到都柏林的必经路线。

至于电影发生的年份是1981年和1987年,这也与汤姆·摩尔的童年时代相吻合。

除此之外,片中的巨人麦克·李尔也是爱尔兰传说中的海神之一,可他为什么会哭呢?

片中也没有给出明确解释。

传说中的说法不一,最常见的一种是说他妻子芳德离开了他,与救命恩人库丘林私奔。

导致麦克·李尔哭成泪仙儿,眼泪填补了海洋。

在电影中,他的母亲“猫头鹰巫婆”玛查只好将他变成石头,形成了一个岛屿。

玛查是凯尔特神话中象征战争与死亡的女神,时常化作猫头鹰。

不过在传说中,玛査与麦克·李尔并不是母子关系。

只是导演在编撰剧本时,将两者虚构在了一起。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奶奶/渔夫康纳与玛查/麦克·李尔互成镜像。

仔细想想,不仅外形,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如出一辙。

麦克·李尔和康纳两个人都因失去爱人而消沉,最后在母亲的“干涉”下,变得一蹶不振。

奶奶和玛查的人物塑造最为相似,就连海岛上的老轮渡管理员也曾在背后骂她“老巫婆”。

这些细微之处,可见编导的用心良苦。

无论是古老传说还是当代现实,人与人的关系何尝不是 “惊人的相似”呢?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片中那些小精灵,它们都被描绘成了小老头,而不是挥翅膀的女孩,这也是凯尔特童话的特色 - 苏格兰和爱尔兰都有小精灵。

我曾经看过一部迪士尼在爱尔兰拍摄的早期童话片《梦游小人国》(1959),里面就有小精灵们在林中跳着猎狐舞的优美场景,它们几乎都是老头装扮的小人。

这样看来,电影中的男女老少都有体现,汤姆·摩尔也是通过这样的处理,让各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够从中产生情感共鸣,每个观众或许都能从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

成年观众能从中看到对于家庭和保护家人的使命感,同样也是积极向上的。

《海洋之歌》之所以适用于所有人。

是因为它既没有好莱坞动画那样俗套的情节,这与爱尔兰人坚守自己的传统不无关系。

更因其能唤起大家关注传统文化的初心。

这样看来,国产动画确实还存在很多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任重而道远。

希望将来国产动画能在“外表俏”“心里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海洋之歌》短评

典型的欧洲动画电影的画风,偶尔看看倒是不错,毕竟现在的二维动画已经不多了。诚然,它的美感十足,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色彩考究,和人物的情绪相得益彰,但电影的故事不是我的菜,真心无感,总感觉它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可能把对白换成法语或者其它小语种的话,相信会更有质感。

7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故事有些许没头没脑 / 那首歌着实很不错

8分钟前
  • 芳草碧莲天
  • 还行

配音,真心怒。干净的画面配着这种狗血声音。

13分钟前
  • 念末麦
  • 很差

画面太美了。喜欢色调和水彩流动感。每秒截图都是壁纸。

17分钟前
  • 夏维克 Vic.
  • 力荐

一个继承了母亲天赋与灵性的女性角色后代。被父亲剥夺了她的天赋与灵性。然而这个父亲没有为她的成长做出什么贡献,只沉浸在自己老婆跑了这种“哀痛”之中。作为兄长的男孩,各种打压欺负作为妹妹的小女孩,最后一刻“幡然醒悟”,然后说哥哥是爱你的,这两个男的最后轻松的得到了妹妹的原谅,仿佛之前几年对她的虐待可以靠这5分钟可以轻松抵消似的,最神奇的来了,她选择留下,留下?!母亲选择离开去到精灵的世界。被从小PUA的小女孩选择“亲情”和“当然选择原谅他们啊”。从男的角度看当然是HE,从有的女的角度看可能她们也觉得HE吧。我只为这个小女孩感到可悲。色彩,场景和配乐可以。猜都可以猜到主创的性别和倾向了

19分钟前
  • 冥王星(Ojas)
  • 还行

作为一部动画片,好复杂好沉重……补充一下:我女儿当天夜里做噩梦了……

21分钟前
  • 薄荷拿铁
  • 很差

意境有余,故事不足。我早就说过,魔法、女巫这种设定不但不能体现想象力,反而显得想象力贫乏。所以我从来对宫崎骏的故事不感冒,唯一打动我的是《借东西的小人》,但故事取自英国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

24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还行

画面非常美。是个精灵般的童话故事。只是对于我来说,还是过于童话故事了。如果说非要和超能比较,那么一个是画面戳中我,一个是大白的温暖戳中我,所以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痛点和治愈点,才会有这么多的千差万别。歌声空灵的很美。

26分钟前
  • 好了日inutile
  • 推荐

美轮美奂的画面,狗屁一样的剧情

27分钟前
  • 妮可真行
  • 较差

各种几何图形真的很催眠

28分钟前
  • 两生花
  • 还行

这片估计叫了100遍Saoirse的名字。。。是不是3D动画看烦了突然见到手绘就人人都说好才能显得有逼格,give me a break,please.就这个故事,再不画的美一点它好意思拍么【。

30分钟前
  • 水英俊
  • 较差

全片无高潮,华而不实。再美也只是外在形式,内容真是渣。

33分钟前
  • 梁上燕
  • 较差

不由得与凯尔经的秘密作对比,惊喜不再,美过就忘

38分钟前
  • 𝚓𝚊𝚜𝚕𝚎𝚎
  • 还行

垃圾剧情

41分钟前
  • 熾翼-炎凰
  • 很差

圈子不同别硬融。

44分钟前
  • 麻鸦小民
  • 较差

除了画风还有什么

45分钟前
  • 方向音痴
  • 较差

TTTATTT,线条和音符编制的凯尔特之梦,精灵的国度,美得鸡皮疙瘩满身起,萌萌哒爱尔兰口音,妈妈要离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讲标准英语的关系吧。。。

47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爱尔兰祖传发型吟唱秘技,传内不传外,传女不传男。

52分钟前
  • 清水幻象
  • 还行

爱尔兰民谣真的好听,故事也很合适,就是 节奏太慢了些,催眠效果10分。

55分钟前
  • 啊砸
  • 还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59分钟前
  • 雾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