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冤家父子,Father,Papa,I am Your Father

主演:冯小刚,胡小培,徐帆,刘蓓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我是你爸爸》剧照

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2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3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4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5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6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3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4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5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6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7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8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19我是你爸爸 剧照 NO.20

《我是你爸爸》剧情介绍

我是你爸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马林生(冯小刚 饰)是某机关的工会主席,他装腔作势,自命清高,在家中也趾高气扬,他在儿子马车面前摆足了父亲的谱儿。但是这一切除了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外,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令行禁止的家教无法让儿子臣服,马车始终与之背道而驰。在学校里,他顶撞老师,挤兑同学,三番五次被请家长,马林生因此生头疼不已。在一次失败的暴力家教过后,他想尽办法和儿子搞好关系,然而他也痛苦地认识到: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本片由王朔根据自己早年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并荣获2000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青年评委会奖、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药剂师蜘蛛侠:莲生活不幸的女人乔纳斯兄弟:家庭吐槽大会政协主席太平洋幽灵他朝那边走了和帅哥一起吃饭瓜熟蒂落大电影索尔·古德拜见布莱克一家2:邻家有鬼空中大灌篮:新传奇哆啦A梦: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险之7个魔法师UFO皇女瓦尔古雷十二月夜想曲王牌逗王牌正牌继承人剧场灵小五当官排球少年:VS“不及格”亲密入侵脑细胞越活越来劲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亲情树我的幸福婚约从足球流氓到黑帮崛起3惊恐死神目击者公园与游憩第三季

《我是你爸爸》长篇影评

 1 ) 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我清楚地认识到,我这样做不是偶然的,是自己一贯不注意思想改造,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后果是严重的,不但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伤害了辛勤培育我们的刘老师和广大的教职员工、家长、领导以及全社会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们的感情。

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发人深省的,我要对自己大喝一声:“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2 ) 不是所有人都懂

个人认为,《我是你爸爸》是王朔写得最好的小说。

第一次看小说的时候,自己才二十三、四岁吧?

然后,却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做了2年代理家长了。

跟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侄儿一块生活,一块成长。

那些年的经历和心理历程,使我觉得读马林生就是在读自己。

父母亲是这个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工作。

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这个工作的。

这份工,直接反映了一个人自身的修养、信心、内涵、性格个性特征,它可能使你的一丝丝的阴暗面都暴露无遗。

我能充分理解马林生,因为有过同样的处境。

王朔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入骨三分。

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

几句简单的对话,就能让人身临其境。

所以一直认为他的书确实很好拍电影。

但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没看过王朔其他的电影。

《动物凶猛》我不是很喜欢。

所以不评论了。

昨天出去逛街,在天河电脑城旁边的小摊上发现了这部电影。

喜出望外。

回家一看,超出了我的期望。

冯小刚的演出很到位,很传神。

胡小培的表情非常有表现力。

 3 ) 那些哀怨的父母们

在家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角落里翻出来了一本挺有年头的书。

1992年出版的王朔的《我是你爸爸》。

基本上用一整天看完之后又把貌似是1995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爸爸》(《冤家父子》)下下来看了一下。

还是很不错的。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

直观说来,电影很有喜剧效果。

在我看来是黑色幽默至少是灰色幽默的那种喜剧效果。

那种灰色感几乎抛弃了“父子”这个问题,像是仅仅在刻画马林生的灰色人生了。

其实在我觉得书也差不多如此,就是老马自己在那穷折腾。

而对于细节以及心理描写来说,书是更有内容一些。

在一些时候,有很熟悉的感觉。

“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

”这话真是太典型了。

我妈也这么说,常这么说。

其实没人把你当敌人,真的。

电影加上了精神病那段。

我觉得大约就把书中老马最后的状态概括了。

他那状态是离发神经不远了。

老马拿自己儿子打趣造成了儿子和其他女生的“绯闻”,让我想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面的那个怨妇。

自己坐在门槛上把家事家丑都喊出去,然后再责怪女儿在外面做了什么丑事让传言变得那么不堪。

逼死了儿媳,毁了女儿一生。

自己还浑然不觉。

我做了什么坏事?

我对他们那么好,怎么会这样?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你好呢?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不需要你为我好呢?

”大约这就是答案了。

从古至今。

从未改变。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特可怜?”小马问老马。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父母都那么哀怨?

真是这样,谁都不是自己想从爹娘肚子里跑出来的,你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任,这是你的义务,你不履行还得追究你法律责任呢。

凭啥我就要对你感恩戴德?

你见工人炼了钢做了份内事还要人民一天到晚谢他们的吗?

老马说,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

你吃了我一辈子了现在不吃了?小马说,我吐出来还你。

我以后挣钱还你。

这话听得我特心痛。

谁生孩子真的是为了投资呢?

为了以后从孩子身上挣回来?

要是挣不回来呢?

要是孩子不争气呢?

要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呢?

那就不要了?

投资投错了,不管了,扔了。

又何必说那样的话。

又何必让孩子觉得如此。

你养了我,我欠你的,对不住了,以后我挣钱还你。

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呢。

相信我,心痛的不仅是听到这话的父母。

说这话的孩子一样心痛。

真的很痛。

其实真的知道,父母是唯一无私的爱,最终的依靠。

而若是每一次的“依靠”,都是在“欠债”,那,在这个世界上,光亮何在?

若是迷路,只能自己摸索着徒撞四壁。

于是小马要靠自己,他不想再“欠”大人的了。

于是他被路边的流氓打。

头破血流。

天空有鸽群飞过。

一切都很宁静。

老马忙着结婚,不亦乐乎。

我真的需要你关心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

你以为你很关心我。

你以为你很委屈。

你觉得很哀怨。

你以为我就很容易吗?

小孩不易。

谁都不易。

有些时候,老马像《绝望主妇》里的Susan,倒要自己的孩子照顾。

缠着儿子带他玩,装病不让儿子出门。

想想也挺可爱的。

可惜明明脆弱得需要依靠儿子或者至少跟儿子相互依靠,却有时候非要无聊地瞎折腾以显示老子所具备的权力。

事上本无事,事情都是无聊折腾出来的。

折腾到没意思了,就干脆撒手不管了。

这算什么负责任。

老马的生活是灰色的。

就像电影的色调。

偶尔明晃晃的颜色,都是儿子的视角。

在灰色的生活里,老马伴着雄壮的音乐声坐在桌边挥着笔手舞足蹈。

绘声绘色地朗读替儿子写的真挚到恶心的检讨。

被儿子友好地请出家门,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数自己的步伐,幻想着自己心中的女神。

电影的刻画,绝对经典。

喜欢这种灰色幽默。

冷冷的笑意。

冷冷地看生活的残忍。

谁都不易。

有的时候,觉得“不易”,是因为太关注自己。

作为15岁以下的孩子,小马成熟得早了一些。

明白老爸的自私。

小马甚至说,只好哄着。

儿子知道要哄着老爸,哄着自私的老爸,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

若是老马有着彩色的生活,他就不用在书架边发呆幻想与女人的相遇,就不用双眼无神地看着电视机外虚空的一点,大约也就没有多少时间focus on他自己的“不易”以及施展自己对小马的“权力”。

他要跟小马做朋友,其实还是因为无聊,因为不能忍受小马惧怕他不跟他说话的“孤家寡人”生活。

而真正的痛苦是不可言说的。

小马小小年纪竟就明白这一点。

代沟问题绝对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尤其惊异在里面怎么就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

真的。

Monica的妈妈说,你不知道跟你外婆这样挑剔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久我还能像现在这样乐观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她妈妈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同样挑剔苛刻。

Monica只好讪讪地说,是啊,真是个奇迹。

看着那些奇怪的,或哀怨或挑剔父母们,有时候真的很有熟悉感。

只是,只是,Rachel可以很明确地在她妈妈要跟她一起住帮她照顾孩子时说:我爱我妈妈,但是我不能忍受跟她住在一起。

但是,但是,我们的父母却会说,我到底哪点对不起你了?

你就这么不想跟我住在一起?

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

我欠了你的吗?

我算是白养你了……唉。

那些哀怨的父母们啊。。

 4 ) 这算是本片的官方解读吧?

冯小刚:《爸爸》这部影片正解:在爸爸高压之下,儿子噤若寒蝉。

父心血来潮欲建立平等民主父子关系。

儿信以为真,与父平起平坐渐至蹬鼻子上脸。

父自尊受辱忍无可忍一顿暴揍撕毁协议。

儿屈服。

父痛心疾首与子议和,儿学乘(乖)不接招俯首称臣。

从此父子貌合神离。

该片被追毙,次年获洛迦诺最佳影片奖。

投资打水漂。

2012-8-29 03:27来自新浪微博

 5 ) 好爸爸马林生,好演员冯小刚。

每次看到马林生孤独的影子,都会想到我爹。

总感觉父亲这个词是和孤独有某种关联的,尽管我爹不是孤独的。

但马林生是。

那晚,马林生站在在月光下,目光失神地大口啃食那个多汁的梨子。

嘴张那么大,把梨子鼓鼓地包在嘴里,梨子身体里细小的颗粒在他的舌头和牙齿里摩擦,发出单调的嗤嗤声。

他咀嚼时面无表情,背景音乐是《爱的奉献》交响乐版,本是一首温情的歌,放在这里怎么听都和这样的词有关:孤独,脆弱,难过,无法理解,无处诉说。

另一次,刚下班的马林生逆光站在屋里,温暖的橙色笼罩着他,镜头是躲在衣柜里马车的主观视角,马林生慢慢的换衣服,用毛巾擦身,总感觉那样的场景应该发生在孤寡老人的身上。

马车过生日,马林生自认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摆出朕与民同乐的姿态,极力暖场说冷笑话,桌上一遍尴尬。

马车将马林生领到里屋,端些饭菜。

透过门帘,马林生缓缓夹菜送到嘴里,明显的吞咽动作,喉结上下滑动,侧影显得那么落寞,而此时外屋传来阵阵松了一口气的大笑声。

还有,之后的独自拿着照相机在几乎无人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徘徊。

用天心小姐《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里的调调来说就是:“寂寞呀……”。

而冯小刚作为一位演员,是极其,十分,很优秀的。

他演得出马林生的孤独,演得出这个爸爸在面对儿子时的不知所措,演得出一个小人物的大悲喜。

他有自己的风格,别人学不来,即使学了,也不像话。

特别是片子的前半部分,我百看不厌。

马车在学校犯了事,马林生为他写长篇检讨书,并且教他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诵:“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那感觉,有马小军他老师的味道。

却认真严肃了几分。

可到了晚上,他坐在书桌前随着交响乐用执着钢笔的手挥斥方遒,表情极其陶醉,我忍不住想笑,像马车一样,马车笑他总做作家梦。

我笑他什么呢。

笑过之后想哭。

马林生不得不在当爸的同时当妈。

他说:马车你给我把衣服穿上你以为院里就你一人啊。

马车你这背心穿几天了都。

马车把你头发拨拉一下。

马车你给我出来别在里面跟垂帘听政似的。

这些唠叨本该属于妈,马林生却说了,因为马车他妈早就不在了。

马林生在马车妈的墓前伤心地哭诉:我答应过你不碰马车一根指头,可我却打了他,可我却打了他。

哭得伤心,声音变调,我一边掉眼泪一边莫名其妙地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冯小刚的演技真好。

在酒馆里吃饭,马林生高了,搂着马车激动万分地称兄道弟。

表决心说不是父子是兄弟,以后也别叫我爸了。

把马车吓得不轻。

马车被人打了,马林生情绪激动,要报仇。

他抄起一块煤球,右臂垂直向下稍稍向后,昂首阔步地疾行如同一个视死如归的剑客。

当快要接近目标时,却径直向前,到底是不敢。

就这样被敌人嘲笑了,于是羞愤地将煤球砸向地面,粉身碎骨的一地黑色。

我的笑容僵在脸上。

翅膀硬了就想飞,马车翅膀还没长全就想飞了。

他借口给马林生找对象,其实想摆脱他的管束。

徐帆将那个神经兮兮的女人演的极好,挑剔的口气,尖锐的眼神,姿态极高。

总是被亲情电影没有防备的攻下了。

感觉这片有时想认真的表现一下父子情,有时却荒诞至极,转念一想,是王朔,便也觉得合理。

其实不太喜欢后小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来劲儿。

难道,优秀演员冯小刚,只适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样过场,不适合贯穿全场?

 6 ) 自己的一点联想

看完了访问冯小刚的那一期十三邀才知道还有这个电影,突然觉得八九十年代真的很神奇,那时候西方文化和思想快速涌入,人们快速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可劲的折腾,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富有活力,真是好可惜没能亲身经历一番。

电影中的父子一直都在发生冲突,父亲表现得保守虚荣而又懦弱,儿子正处青春期接受了许多新的思想,自我意识慢慢觉醒开始反抗父亲需求个性与空间,孩子慢慢长大父亲的权威渐渐消失,这样看来冲突也就是必然的了。

可是不论两个人有多么不同,爸爸都不会不承认这个儿子,哪怕是在一群以前不敢与其正面冲突的人面前也会说出"我是他爸爸",这就是爱吧。

父子之间可以想法不同存在分歧但是父爱和父子情不会因为代沟和差异而被割断。

联想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传统渐渐没落新兴文化快速涌入被年轻人追捧,和电影中的父子真的还挺像的,文化和思想也是一样,可以被冲击,但总会被传承下去无法割裂,冲突是必然的,但"我是你爸爸"。

 7 ) 每个父亲都会借着“我是你爸爸”给儿女示威!

《我是你爸爸》基本上可以列入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虽然得的奖项寥寥,当年引起的反响也不是很大(因参加国际电影节被禁),但是下面的几大亮点,足以支撑起它的“经典”二字。

首先,这是王朔导演的唯一一部电影。

王朔作为在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文艺界的风云人物,这部电影且不论其艺术成就,沾上王朔这个名字就显得弥足珍贵。

其次,冯小刚在这部电影中担任了编剧和主演。

冯小刚担任电影主演不多,除了《我是你爸爸》还有一部就是让他获金马影帝的《老炮》。

在他获金马影帝被人惊叹的同时,殊不知,在《我是你爸爸》中冯小刚就展露了演员才华。

影片本身叙述了父子关系的矛盾演变,虽然是部家庭剧,但是并没有传统意义上家庭电影的沉闷乏味感。

除了艺术性,这部电影的商业属性也是十足。

王朔和冯小刚双剑合璧,包袱笑料和讽刺意义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这部电影在看得过程中像看王朔小说一般过瘾。

王朔不做导演原因

这部电影之后,王朔再也没有拍过电影。

我并没有详细查阅过王朔为什么不当导演的相关资料,就这部片子而言,其实可以看得出端倪一二来。

王朔本身擅长于文字功夫,对电影的操作并不十分专业,或者说对“画面”并没有十足的兴趣。

据说当年在拍摄这部电影时,王朔一直坐在监视器后面,而冯小刚则一直忙前忙后,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二人合作导演,合作编剧完成的。

虽然导演位置没有放冯小刚的名字,但这次实践是冯小刚难得的一次电影导演实习机会。

而且倘若导演、编剧、演员都让冯小刚占了,那王朔在这部电影中的地位就真的不足挂齿了。

没有给冯小刚安导演名头,王朔或有私心。

电影完成之后,王朔就兴致勃勃地拿到海外评奖,得了些名头,可因为私自参加国际电影节,被中国官方禁止放映。

这部片子在当年是赔钱的,虽然市场的光碟一直在兜售,但在当年版权还没有得到官方太大的扶持,这部片子最后的盈利并不多。

好片子就这样被埋没了。

作为王朔的处女之作,最后落得如此惨剧,让王朔对电影怎么能够不心灰意冷?

冯小刚应该受到的赞美

在2018年娱乐新闻中,崔永元和冯小刚之间的骂战应该是一个“大新闻”。

崔永元报私仇当然没什么不对,冯小刚《手机》一事其实也情有可原。

具体原因另外有一篇《是时候给冯小刚的<手机>翻案了》做过讨论,这里不做深入探讨。

要强调的是,在网友大批辱骂冯小刚的同时,我想问有多少是理性的?

有多少人其实是把崔永元当成发泄口来发泄自己生活不如意的?

冯小刚受过多少辱骂,就应该得到多少赞美。

他的私生活如何,或者道德水准如何,并不是崔永元一面之词所能概括的,也并不是网友以讹传讹就能评断的。

这些略微提一下,不是本文重点。

抛开冯小刚的导演成绩,冯小刚的演员生涯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艺术佳作。

《老炮》和《我是你爸爸》这两部电影是迄今为止冯小刚唯二主演。

《我是你爸爸》中冯小刚的演技不亚于《老炮》,他将电影中的父亲马林生懦弱、虚伪的一面表现的十分立体,充满着讽刺和调侃,十分真实地还原了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在国内被禁之后,举步维艰,就王朔得了个洛加诺国际电影节的金豹奖,冯小刚的演员生涯和电影本身埋没在了历史长河。

如果当年冯小刚拿个演员大奖的话,估计还会有更多冯小刚主演的电影亮相给观众。

父亲心中的权力欲

电影本身内容十分可观有趣,其社会意义也非常深刻。

马林生一再想在儿子面前建立父权的地位,他用过高压的方式,希望用拳头征服儿子,结果被邻居压在床上动弹不得,这是他父权的第一次破产。

之后他希望和儿子做朋友,用哥们的方式建立父权,但是儿子有意将自己的隐私用一把锁子锁进抽屉,终于有一天马林生忍无可忍,私自打开锁子被儿子发现,这次的父权建立又一次崩溃。

儿子受欺负了,马林生要替儿子出头,结果被一帮小混混吓住了,父权建立再次受到破坏。

父子之间的关系一再濒临边缘,而马林生懦弱虚伪的性格所展现出的种种行为,让我们啼笑皆非。

其实,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父权的影子,可以说每个父亲对于子女都有一股子权力欲,他们裹挟着“为你好”“我是你爸爸”之名,通过种种热暴力或者冷暴力给子女示威。

这部电影在播出的当时,中国还是一个父权制度严重的社会,虽然今天已经开明了许多,但仍具有十分深刻的反省意义。

 8 ) 中国式爸爸

这部电影是好友兼我崇拜的偶像笑笑哥推荐给我的,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一部“老”电影《破事儿》,里面有冯导的客串,里面他一出场我就觉得喜感十足,便问是否有同类型电影。

知识渊博的哥哥立马向我推荐了他主演的电影《我是你爸爸》。

初识这个名字,还是源于王朔的同名小说,不过遗憾的是,总是阴差阳错的未能读过,正好这次能补上这个遗憾。

话说冯导演电影,肯定不能是偶像剧。

他的长相, 用宗盛大哥歌词里形容,“就算婉转地说,长得勉强只能算普通。

”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从早年间耳熟能详的贺岁电影,还有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的《老炮儿》中六爷形象,更不提现在还热映的电影《芳华》,都是我对这位大才子崇拜的五体投地的原因。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是老北京小市民的家长里短。

但是,冯导饰演的父亲马林生和儿子马车的日常交锋,却让有过类似经历的我忍俊不禁。

作为一个身兼父职母职的单身爸爸,马林生无疑是爱儿子的,但作为中国传统的父亲形象,他又是不能对儿子表达出爱意的。

作为父亲,要严肃,要成为儿子的榜样,必须“端着”父亲的“架子”。

影片中有两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情节是儿子无端被小流氓欺负后,马林生拿着蜂窝煤准备为儿子报仇,但在最后关头却因为懦弱放弃了。

在众流氓的嘲笑声中,马车被激怒了,想和小流氓们拼命,马林生将蜂窝煤往地上一摔,抱住了儿子,这事儿咱们算了!

算了!

然后嚎啕大哭。

但是在第二个场景中,流氓头子找上门,为了保护儿子,马林生被狠狠揍了一顿。

在片子的最后,父子俩重归于好。

作为中国式父亲,一直被强调“父爱如山”的形象,必须得“端着”架子,但当时代在飞速发展的时候,原有的老派观念已被觉醒的儿子所反驳,马林生也经历过无奈,他试图和儿子以朋友身份相处,却被儿子误认为是酒后失德,吓得不轻。

在儿子的生日会上,试图和儿子的朋友们打成一片,却被礼貌的请出门外。

这段戏,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老炮儿》中的一个镜头,六爷去找自己的儿子小波,手里费力的拎着一个点心匣子。

不是老北京人,估计对这个细节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就是这盒点心却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拍摄于早期的电影里面有很多现在的明星大腕,徐帆饰演的后妈,将一个有点儿神经质,但特接地气的中年妇女演的活灵活现,她有一句台词大意是这样的,我这个岁数,早已经过了让人喜欢的时候,只要你不讨厌我,或者心里讨厌我嘴里不说,我就觉得挺好。

袁苑饰演的带着小聪明的神经病演员,在片中是一大笑点。

不由得想起大腕中李成儒那段经典的台词,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喜欢本片,尤其是背景音乐,基本上都是爱的奉献这首歌。

在父亲的心目中,自己的所做所为,都是对儿子爱的奉献。

在我心目中,这部绝对是五星佳作,收藏了。

 9 ) 画质啊

这部片子是没有正式公映的,播放源质量差得一塌糊涂,画面完全没有办法去看,渣到家。

声音也是乱糟糟的,布景道具也都是一塌糊涂,单纯从画面品质来说,看着难受得要死。

但是很奇怪的是,这电影居然会被禁,其实真的大可不必啊,这片子更多反应的是父与子之间的隔膜。

是两代人相互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哪怕到今天,依旧对于初为人父母的人们有惊醒的作用。

也是顺带嘴的有很多王硕独有的对于市井人物,对于社会的讽刺而已,这些讽刺也都是积极的,完全没有必要封杀啊。

 10 ) 画质感人全损音质,针不戳

这部电影是王朔根据自己的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不得不说画质感人,全损音质,我甚至怀疑我近视是不是严重了。

看这部电影就像隔着毛玻璃窥探着那对父子的生活,着实需要耐心。

冯小刚饰演的爸爸马林生,有着文艺知识分子的气息,他有一个自己的理想国,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着自己的国王。

他胆小懦弱不敢惹事,当儿子被人打了,他嘴上骂着提着蜂窝煤去算账,可是到了那他懦弱了,就这样算了,连他儿子的勇气都没有。

所以他在别人面前可能是低声下气的,回到家以为自己可以掌握儿子,但他发现连教育儿子,他也是失败的,反而越教育越叛逆。

他一直在改变与儿子的相处方式,宣称要与儿子平等相处,以兄弟相称,但这种平等是暂时的,他发现儿子有秘密了,不对他坦诚相待时,这种公平就土崩瓦解,他又回归到了我是你爸爸的心态来。

他去翻儿子衣服,想打开儿子上了锁的抽屉,但被儿子发现,这时父亲的形象是崩塌的,他们之间没有信任,他要求儿子把钥匙给他,他认为这是他的权力,这是作为老子的权力。

医院那段讽刺的好,他把有精神病的邻居送去医院,结果却把自己关进了医院,他无病也变成有病了,那是一种病态的治疗方式,你必须承认自己有病,才能无事,不分青红皂白,人在那种武力暴力的胁迫下,你必须妥协。

所以这段经历是对他造成了影响的,他应该是失去了自我,在那种环境下,他不能做自己,他只能做你想看到的我,因为对那里的医生来说,他们天然就是病人,是需要被治疗,但那是治疗吗?

那或许是另一种迫害。

儿子打了别人,他们自然来找家长麻烦,他是说过我不做爸爸了,我干不了,但作为父亲,哪有不管儿子的,儿子犯事,终究还是老子顶着,最后两代人终会理解。

冯小刚演得针不戳,整个电影的音乐也和当时的气氛环境很符合。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社会父子的缩影,有多少家庭的父子关系也是和他们这样,互相吵着闹着,各有各的脾气个性,甚至闹到我不是你爸爸,我不是你儿子,但终究我还是你爸爸,你还是我儿子,随着时间与共同经历的事情,总会走向和解。

当然,这部电影里暗含的某些政治事件,看到了就懂,没看到不必细说。

《我是你爸爸》短评

看这评分这评价我以为找到什么冷门神作,没想到又是一部晦涩的充满看不懂隐喻的电影。小钢炮演技在线,但电影真不是我的菜。

2分钟前
  • 肖英模
  • 较差

拍得相当糟糕。没有一分钟是好看的。也没有看到王朔的贫或痞。本身我对王朔也无感。可能我们上一拨人很迷王朔,我记得我请个高我一届的师兄吃饭,他要毕业了,他端着杯子叼着烟眯着眼说:我这大学四年就被这狗日的王朔毁了。研一我在广州无事在房间翻到一部王朔的小说集。故事也好,语言也好,并不打动我。在我心中,痞子文学的代表,是石康,不是王朔。

4分钟前
  • 芷菲鱼
  • 较差

啥玩意儿?

7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我是你爸爸爸

9分钟前
  • 毕卡不啰索
  • 还行

味道不错,但是有些浮,压不住。

1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喜剧,悲剧,闹剧,cult片,90年代的北京

17分钟前
  • RD
  • 力荐

及其讨厌那时候的老师

21分钟前
  • JS
  • 力荐

父子關係可以作為權政治的最好隱喻,一種專制管束與叛逆對抗,王朔的這部影片有著對於現實的洞察與諷刺,父子之間的對抗、和解以及父子與外界的互動都表現出明顯的暗示性,既有對於體制的暗示,也有對於體制下國民性的昭揭,即犬儒的傾向。某種意義上,個體的犬儒表現與現實體制是互為原因的存在關係。

26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eh

27分钟前
  • 小猪快跑233
  • 较差

没看过小说的话估计有些地儿理解不上去,或者我看的是剪过的……

32分钟前
  • 然潘
  • 还行

揭露时代伤疤 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批判!

33分钟前
  • 球累
  • 较差

宗族社会的反抗和妥协,王朔自编自导

3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王朔不是干导演的料,或者着片子太老?

38分钟前
  • 娜嘉
  • 还行

冯导演技也不错,超喜欢他翻儿子抽屉那段。。。

39分钟前
  • 卤煮猫
  • 推荐

现在看来没那么好笑。。改编了爱的奉献和出埃及记做配乐,很欢乐哈哈

41分钟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还行

有机会要看看原著

44分钟前
  • Mr.Hungry
  • 推荐

这片根本不能叫电影,跟韩寒的电影一样都是靠段子和抖机灵

48分钟前
  • log
  • 较差

原来是部好片儿。值得一看。

53分钟前
  • 嗯哼
  • 推荐

田松的推荐。

54分钟前
  • 齐齐齐
  • 力荐

王朔的编剧是没得说,冯小刚的戏也没啥毛病,但就是一个作家当了导演,一个导演当了演员,拍出来的东西还真的没有1+1大于2。片子聊的是一个书生鳏夫独自带子的辛劳。但后半段父子火锅发怒,四合院演员发疯导致老马被抓,这些压根本来跟孩子马车不沾边的事儿,怎么就让老马怒不可遏,把气儿撒到儿子身上,有点刻意为之,丧失了前面的辛苦铺陈。

58分钟前
  • 平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