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赵德富,郑梦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年份:2013
简介:兴洪与妹妹从缅甸偷渡至泰国边境,妹妹却被人口贩子拐走。来到曼谷後当导游助理的兴洪,却遇上洪水成灾而生意惨淡,他决定重返边境贩卖毒品原料盼能赚钱赎回妹妹。缅甸女子三妹为了得到台湾身份证替人蛇集团工作,一心梦想着新生活的她,带走兴洪的妹妹完成了贩运人口的任务,但身份证却仍遥遥无期……详细 >
3.5
三星半 / 非常朴素的镜头 却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以穷人为题实则是围绕底层的“小人物” 他们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平凡却固执 /四个部分以长镜头衔接 过度巧妙 /最后一个部分照应了开头 完成了环形叙事
吴可熙太有气质了,在这里面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还比较稚嫩 但却带着某种新鲜感。手持镜头在降低影像要求的同时也给这部半纪实的电影带来了参与性的运动感 尤其体现在边境田野的两段偷渡戏 一个穿梭在田间随着人物追赶逃跑的妹妹;导游一场的旅游大巴与景区树下闲聊都颇有直接电影的味道。片子的主干就是偷渡客的日常 最核心的一是互相之间的八卦 以及 吃:我们所见所闻就有至少榴莲干和鲜榴莲、米粉、燕窝、洽洽香瓜子、冰可乐、甜瓜味牛奶、三道看不清的家常菜配米饭、啤酒、偷渡前给妹妹吃的东西、以及最后一幕作为省略号的海南鸡饭,吃大概最能概括整部电影的意义了。那个够假的冒着烟的美军坠机让人想起三峡好人里飞天的移民纪念碑。黑帮老大演得太差了
观感稍差,但赵德胤导演这样的视角实在难得
我真的接受不来这种形式作为电影了
画质太差以至于看不清脸以至于倒叙有点难看出来
不伦不类
赵德胤总是用朴树的语言,朴树的镜头谱写着有违道德,艰难生存是大部分人类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在导演的安安静静镜头语言里,显得那么生活化
2023-1-7 感觉有点乱呼呼的
那些欲图真实的对话、不断被拉长的镜头显得刻意和无意义。可以看到许多大师的模仿痕迹,阿彼察邦浓郁而饱满的热带气质,侯孝贤的道上岁月与乡土情怀,贾樟柯标准的现实俗气之美,只可惜都学不来,有表无里,反而更形式主义,以至如此有吸引力的题材搞的过于无趣。
看到三妹哭了,我也哭了。那種焦灼和委屈,那種無助和脆弱。我懂。
先看了“再见瓦城”和“冰毒”才翻过来看的这部,赵导这部片子略显稚嫩,没有后来拍的两部那么有力量。这个“三妹”好像贯穿了赵导很多片子
拿不到台湾身份证哭那里我狠狠共情了,我也想哭……
很多的长镜头 看起来挺累 表现故事的方式还是比较新颖的
無聊又平淡,卻是鄉愁最真實的樣子,深刻多情永遠是用在異鄉的主題
作为导演,赵德胤的聪明与灵活一百分,能将资源最大化,所以才能“拼凑”出这部影片。四个章节,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了缅甸人在泰国的群像,他们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充满“惊险”,在他们却不过是日常之一种。
补标.归乡三部曲 之二
笑死。一直聽到攝影師的呼吸聲。寫實到不得了。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3.5
三星半 / 非常朴素的镜头 却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以穷人为题实则是围绕底层的“小人物” 他们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平凡却固执 /四个部分以长镜头衔接 过度巧妙 /最后一个部分照应了开头 完成了环形叙事
吴可熙太有气质了,在这里面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还比较稚嫩 但却带着某种新鲜感。手持镜头在降低影像要求的同时也给这部半纪实的电影带来了参与性的运动感 尤其体现在边境田野的两段偷渡戏 一个穿梭在田间随着人物追赶逃跑的妹妹;导游一场的旅游大巴与景区树下闲聊都颇有直接电影的味道。片子的主干就是偷渡客的日常 最核心的一是互相之间的八卦 以及 吃:我们所见所闻就有至少榴莲干和鲜榴莲、米粉、燕窝、洽洽香瓜子、冰可乐、甜瓜味牛奶、三道看不清的家常菜配米饭、啤酒、偷渡前给妹妹吃的东西、以及最后一幕作为省略号的海南鸡饭,吃大概最能概括整部电影的意义了。那个够假的冒着烟的美军坠机让人想起三峡好人里飞天的移民纪念碑。黑帮老大演得太差了
观感稍差,但赵德胤导演这样的视角实在难得
我真的接受不来这种形式作为电影了
画质太差以至于看不清脸以至于倒叙有点难看出来
不伦不类
赵德胤总是用朴树的语言,朴树的镜头谱写着有违道德,艰难生存是大部分人类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在导演的安安静静镜头语言里,显得那么生活化
2023-1-7 感觉有点乱呼呼的
那些欲图真实的对话、不断被拉长的镜头显得刻意和无意义。可以看到许多大师的模仿痕迹,阿彼察邦浓郁而饱满的热带气质,侯孝贤的道上岁月与乡土情怀,贾樟柯标准的现实俗气之美,只可惜都学不来,有表无里,反而更形式主义,以至如此有吸引力的题材搞的过于无趣。
看到三妹哭了,我也哭了。那種焦灼和委屈,那種無助和脆弱。我懂。
先看了“再见瓦城”和“冰毒”才翻过来看的这部,赵导这部片子略显稚嫩,没有后来拍的两部那么有力量。这个“三妹”好像贯穿了赵导很多片子
拿不到台湾身份证哭那里我狠狠共情了,我也想哭……
很多的长镜头 看起来挺累 表现故事的方式还是比较新颖的
無聊又平淡,卻是鄉愁最真實的樣子,深刻多情永遠是用在異鄉的主題
作为导演,赵德胤的聪明与灵活一百分,能将资源最大化,所以才能“拼凑”出这部影片。四个章节,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了缅甸人在泰国的群像,他们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充满“惊险”,在他们却不过是日常之一种。
补标.归乡三部曲 之二
笑死。一直聽到攝影師的呼吸聲。寫實到不得了。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