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杀局

The Ides of March,选战风云(台/港),三月十五日

主演:瑞恩·高斯林,乔治·克鲁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保罗·吉亚玛提,埃文·蕾切尔·伍德,玛丽莎·托梅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总统杀局》剧照

总统杀局 剧照 NO.1总统杀局 剧照 NO.2总统杀局 剧照 NO.3总统杀局 剧照 NO.4总统杀局 剧照 NO.5总统杀局 剧照 NO.6总统杀局 剧照 NO.13总统杀局 剧照 NO.14总统杀局 剧照 NO.15总统杀局 剧照 NO.16总统杀局 剧照 NO.17总统杀局 剧照 NO.18总统杀局 剧照 NO.19总统杀局 剧照 NO.20

《总统杀局》剧情介绍

总统杀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位候选人在之前的得票数旗鼓相当。距离俄亥俄州的初选还有一周时间,两人都把此州当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阵地,开始明争暗斗。候选人之一莫里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竞选团队的二号人物斯蒂芬(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年轻有为,此时遭到另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首脑汤姆·达菲(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饰)的挖角,但斯蒂芬对莫里斯忠心耿耿,并不为所动。另一方面,斯蒂芬深深为新来的实习生莫莉(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吸引,两人迅速打得火热。 不料,泰晤士报的记者艾达(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饰)得知了斯蒂芬与汤姆的会面,以此要挟斯蒂芬透露政选内幕。焦头烂额的斯蒂芬又在与莫莉的交往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卧底一梦枕星河百妖传之九天玄玉矮仔多情闻香榭狐仙草原母亲划过天空的星京剧搜孤救孤偷窥者小森林冬春篇恋爱大战红色星球情窦初开宇宙战舰提拉米斯柜魔噗哔啵~来自未来~无声夜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另一个自己美男高校地球防卫部HAPPYKISS!深黑峡谷玛琳儿女一箩筐2裸男孩完美情人可可西里禁断动画19花豹少女队3:同一个世界阿弥陀堂讯息

《总统杀局》长篇影评

 1 ) 不费力的政治片

看着不太费力的政治片,不过说实话,情节也不是太诱人,半惊悚半政治半悬疑,到最后综合起来就是一剧情片,演员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两大帅哥加上一批演技派配角,算是乔治·克鲁尼又一成功导演作品吧,但不能算很出色的。。。

 2 ) 政客们冠冕堂皇外表下面的丝丝腐烂味

总统杀局,不知道谁给选的这个名,极易让人对电影的剧情产生误解。

是不是不看片就先把名给上了,太不负责。

本片就是一政治片,带点人性的味道不喜欢这类题材的同学就不要听我胡诌了本片是克鲁尼导演主演的,虽然戏份比高斯林少但是他导演和演员都算是胜任几部他参与导演主演的片子都和政治有关看来他有这个想法要步州长的后尘,我们拭目以待由于是本片的校对,所以对电影前前后后反复琢磨了很多遍直到觉得十拿九稳才出手交差,当然希望对政治题材感兴趣和愿意交流的同学给予斧正,不甚感激。

这里提一些题外话,既然是以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的,那我们就谈谈这事还记得2008年希拉里与奥巴马之初选“生死决”么那场民主党内的初选甚至超过很多总统大选年变数不断,精彩纷呈那一年,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自己心里给他俩投了票本片中相当一部分剧情都和那年的情况有“暧昧”关系我提几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希拉里在民主党内威望自不必多言,有着第一夫人经历的她可谓德高望重甚至有人称她是克林顿政权的第一推手经验丰富吧,地位够高吧但是杀出来的是奥巴马,年轻有为,初生牛犊,路数奇特一路杀的希拉里到处洒泪。

当时也是“选战星期二”,也是俄亥俄州的激烈交锋不过和本次电影不同的是,民主党的那两位候选人比共和党的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在俄亥俄的公开选举中,估计共和党想投给谁都无所谓。

而本片不一样,如果共和党想大选时有个不那么强的对手,那在俄亥俄的公开选举中他们就会选一个不那么强势的民主党候选人,然后给他投票,以期待俄亥俄的最后结果能最终影响初选的结果,就是拉那个非常耀眼的克鲁尼的扮演的莫瑞斯失败。

很有意思,公开选举一个弱者能获得对立党派更多的选票,这种公开的带有欺诈性质的投票在美国是合法的。

本片对于此种手段有较大篇幅的描述当然也有类似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奸情贯穿主线。

还有关于忠诚与背叛,信念与崩塌,尔虞我诈等等…凌晨1点多开始看,直到欲罢不能的看完,本片魅力不可小觑。

也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政客养成日记推荐一下吧。

 3 ) 政治总有不见硝烟的战争

黑色气息的政治题材作品,关于一个政客幕僚的残酷成长,以一种卑微姿态展示了游走于伟岸与卑劣之间的利益游戏。

纵然制度民主,依然尔虞我诈,权力滋生的除了梦想和欲望,亦有阴谋和丑闻。

冠冕堂皇的救国良策,不过是个人上位的砝码。

无辜牵连的人和因此黑化的人,都是斗争背后的牺牲品,卷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谁都无法全身而退。

政治自有其道,想做好人那就远离政治,还有远离女实习生。

影片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仅仅是一场政界的游戏,而不是其他,而影片也完美的达到了这一目的,片子的前半段有些沉闷,然而越往后看就越会发现其精妙之处。

配乐和影像、节奏都很赞,是为了政治题材影片而生,安静凝重地讲述政治的无情与人性的黑暗。

 4 ) 政治这水太深了

对于政治一无所知的我 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明显震惊了,印象比较深的:乔治·克鲁尼真是够帅的。

实习生叫molly,挺漂亮的还是,居然怀了州长的孩子,主动跟Steven调情。

这圈子还真是够乱的呢。

molly流产之后得知Steven走了,特别痛苦!

我还天真的以为她找到了一个负责人的男人已经爱上了Steven因为他的离开而痛苦。

可惜事实是她怕Steven把她州长的事捅出来,自杀了。

还是那句话,讲感情,政治不适合你。

Duffy玩了一个小把戏,只是一个小把戏而已,把Steven从一个年轻有为准白宫职员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失败者。

政治里生活里权术的斗争,一招足以毙命。

玩政治,残酷无情是必须的。

Morris跟Steven见面心理博弈,一天前还是同盟军,在一架飞机里谈笑。

一天后,成了互相揭底牌互相攻击互相利用的对敌双方。

强调忠诚的Paul把Steven炒掉了,自以为是的情绪激昂地说政治里没有loyalty你什么都不是。

可惜他还是被morris在压力下辞退了,政治里所谓的loyalty也不值钱,利用价值才值钱。

剧情最后,得志的Steven面无表情地对曾经想用他的负面新闻恐吓他的记者朋友ida说We are best friends.政治里没有朋友可言,没有感情可言。

有利用价值的人就是朋友,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只是shit而已。

 5 ) 如果执掌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一些卑鄙的小人,我们怎么能信任他们?

乔治·克鲁尼扮演的俄亥俄州州长莫里斯,是竞选总统的候选人之一。

瑞恩·高斯林扮演的史蒂芬是竞选团队的第二号人物,是保罗的助手对方竞选阵营的一号人物达菲,打电话约史蒂芬见面,在酒吧对他说,想挖他过来。

史蒂芬其实非常忠实于保罗,觉得这件事不告诉他,自己心里不安。

可是这件事不知怎么就被媒体知道了,准备对此大作文章。

史蒂芬怀疑这是达菲想借此整垮自己的团队。

没想到保罗却对他说,是自己捅给媒体的。

因为你去见对方,本身就是对我的不忠。

所以就立即开除了史蒂芬。

史蒂芬的委屈很自然。

可是保罗的行为就不可理喻了。

如果对方想搞垮你的团队,你更应该向外界展示自己团队的团结和强大,同时揭露对方的丑行,这才是正道。

所以保罗这个人格局太小,他的下场也是他应该的。

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公众的信任。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光明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一阴一阳谓之道”,就看那一面占上方。

每个人都会有过错,你可以坦诚地面对,积极地去弥补。

但如果你用卑劣的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过错,那就不可原谅了。

史蒂芬抓住了莫里斯的把柄,借此敲诈他,显示了这个小人物内心的卑鄙。

而莫里斯接受了史蒂芬的敲诈,则显示了这个未来的总统更加卑鄙。

如果执掌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一些卑鄙的小人,我们怎么能信任他们?

 6 ) 简介 一句话评论 幕后制作 花絮

【内容简介】  故事以克鲁尼饰演的完美的民主党政客迈克·莫里斯为核心,他天才、帅气、野心勃勃,充满领袖气场,他向公众保证他会诚实于自己所言。

斯蒂芬(瑞恩·高斯林饰)则是他竞选班底中的媒体发言人,这个新兵的势头几乎盖过了竞选班底中的老头目保罗(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

不过政治总会慢慢显示出其自身的险恶。

  斯蒂芬与前来实习的大学生莫莉(埃文·蕾切尔·伍德饰)发生了一段恋情,却不经意发现了莫里斯与她有过一夜情,而莫莉还怀上了孩子。

随后,斯蒂芬与莫里斯对手的竞选主管(保罗·吉亚玛提饰)私下会面被曝出,他被迫辞职,而莫莉更是因此自杀……幕后制作【一句话评论】虽然克鲁尼送上了一出精彩、好看的电影。

但还是应该说,这部电影太过于商业化。

在威尼斯,它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卫报》影片的成功关键,在于一群配角演员的表现,他们完全烘托出了整部影片的气氛。

他们的存在,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说服力。

——《邮报》技术上的专业性和精准性,让克鲁尼把很多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拍摄了这部纯粹、直接、简单的电影。

——《好莱坞报道者》【幕后制作】导演自述《总统杀局》改编自比卢·威利莫的戏剧剧本《法拉格特北部》(Farragut North)。

当读完了剧本,格兰特·赫斯洛夫和我都被这个漂亮的剧本打动了。

随后,在2007年,我们开始了影片的前期制作。

那个时候,奥巴马刚刚被选成美国总统。

突然间,制作这么一部政治片似乎是不合时宜的,每个人都很期待奥巴马的执政,所以我们把影片的拍摄日期退后了。

也就在一年之后,人们对奥巴马的乐观主义渐渐消去,所以这部电影也便找到了合适的时间开拍。

应该说这不是一部讲述政治的电影,而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在高层获得成功的故事,他的成功让他付出了自己的灵魂。

这是一个发生在政坛的关于道德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是瑞恩·高斯林,没有人能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保罗·吉亚玛提和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演绎也很出色,他们的配戏使得高斯林的表演更有说服力。

埃文·蕾切尔·伍德是我心中的莫丽的唯一人选,值得庆幸的是,她对我说了Yes。

玛丽莎·托梅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可以说她做的每一件事,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这部电影里的艾达也不例外。

我在电影里的角色是一个政府官员,这是我扮演过的最政治的角色。

作者:云起  政治作为背景  即使不在好莱坞,乔治·克鲁尼对政治事业的热情也是出了名的,他除了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之外,还积极帮助某些参议员拉款,甚至还拍摄过政治题材的电影《晚安,好运》。

在好莱坞中,他算得上是最有政治积极性的电影人,一项民调表示,如果下一任美国总统出自好莱坞,那么乔治·克鲁尼则会坐上总统的宝座。

  这么关注政治的导演在拍摄《总统杀局》时,也曾对政治有过戒备心理。

2007年,克鲁尼和格兰特·赫斯洛夫一起改编好了本片的剧本,但是当时奥巴马竞选成功,全体美国人都沉浸在了欢乐之中,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人们对他抱有乐观的想法。

于是克鲁尼便决定停止这部电影的制作,等到热潮过去再说。

一年之后,人们看到奥巴马与其前任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所以群众的乐观的情绪也便烟消云散,克鲁尼这才把剧本拿出来拍摄。

  不过,克鲁尼本人却并不觉得这是一部“政治电影”。

他说:“政治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一个背景、一个舞台而已,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这个故事,更多的还是关乎道德,关乎一个人是不是能面对自己的灵魂的。

所以,把剧本改编到华尔街,或者是其他的任何背景里,都能成立。

不过,我确实偏爱那些极有权势的人,他们有权力和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达到一些并不道德的目标。

于是,影片的政治背景绝对提升了电影的档次和品位,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选择和表现才有最典型的意义。

我觉得,人们在政治的中的行动是一如既往的,从尤利乌斯·凯撒时代开始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

”  其实,影片中的政治性在克鲁尼看来,只是一种必然的内容,因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电影的题材,都和“政治”相关。

他说:“我是那种成长在70年代的人,看着很多与政治相关的电影长大。

那些伟大的导演拍摄的伟大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公民权、女权运动、嬉皮士文化、反战、美国梦等等。

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拍摄这么一部电影,来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症结。

我在电影中讨论了一些诸如权力过大、政治内幕、打击报复等等内容,当然,我没有给出什么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因为我只想在影片中讨论和展示这些问题,而不是给出解答。

”  大腕班底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乔治·克鲁尼前前后后花掉了4年时间,而且还自己到处为影片找钱。

因为这并不是一部会在票房上有太好表现的商业电影,而且影片的题材敏感,所以即使是2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也让克鲁尼捉襟见肘,叫苦不迭。

不过,即使只用了200万美元,克鲁尼还是成功地找到了瑞恩·高斯林、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玛丽莎·托梅、保罗·吉亚玛提、埃文·蕾切尔·伍德这样的奥斯卡级别的表演班底。

  谈及是如何找来这些主演的时候,克鲁尼说:“我很幸运,因为我手上的这个剧本正好是他们都想来拍摄的。

于是,在好运的驱使下,我得到了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阵容。

很多演员都很主动和积极地要求加入到剧组中来,在创作剧本的阶段,我们对主演有很多设想,但是到了真正的寻找演员的阶段里,目前的这些演员几乎都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尤其是瑞恩·高斯林,他是所有演员中最积极的一个,我能感觉到他很想参演这部戏的激情。

在有了这样的阵容之后,做导演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了,而且创作的乐趣也就渐渐显现了出来。

而且,指挥这些演员表演,比我自己在摄影机前表演要有乐趣的多,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

”  谈及影片以及和克鲁尼的合作,瑞恩·高斯林说:“这的确不是一部政治片,而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惊悚片。

影片里面没有任何政治性的暗指也没有什么隐喻,政治在这里只是一个背景和舞台。

我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尔街、好莱坞或者是什么工厂里都可以。

可能这就是这个故事本身所带有的戏剧性的缘故吧。

克鲁尼是一个很好玩的家伙,他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当当的,他不停地表演、修改剧本、导演、制片、筹钱等等。

休息的时候,他会和我们打打篮球之类。

”埃文·蕾切尔·伍德说:“首先我很喜欢我在片中的人物,这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角色,其次我也很喜欢这个带有政治味道的惊悚片,因为很难得有机会能出演这么一部题材与合作伙伴都很杰出的电影。

我很喜欢克鲁尼,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家伙。

他也是演员,知道什么地方适合演员自己发挥,知道什么地方要导演的剪辑来展示。

所以和他合作很简单也很愉快。

”【花絮】·影片改编自百老汇的舞台剧,其原名叫做《法拉加特北站》(Farragut North),是美国新锐剧作家鲍尔·威利蒙的代表作,他曾参与过2004年的美国大选,并从中得到素材和灵感创作出了这部百老汇舞台剧本。

·影片上映的时候变成了《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

据说索尼公司为了影片的名字和乔治·克鲁尼发生过争执。

因为舞台剧的原名在美国享有广泛的知名度。

不过在克鲁尼的坚持下,影片最后还是以The Ides of March为题发行。

·The Ides of March的字面意思是3月15日。

在历史上,这一天是尤利乌斯·凯撒的遇刺日。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尤利乌斯·凯撒》中,一个预言者告诉凯瑟,要“当心三月十五日”。

所以The Ides of March的片名是一个象征,暗喻着某种争执上的阴谋和诡计。

·影片在标题时间的前一天,3月14日开拍。

·影片原计划在2011年的12月举行小规模的点映。

可是由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口碑不错,索尼把影片的公映时间调整到了2011年的10月14日,后来又提前了7天,放到了10月7日。

·影片得到了意大利电影频道的投资。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放弃了主演一角,不过他还是担任了影片的制片人。

后来克里斯·派恩也曾是主演的人选,只不过最后瑞恩·高斯林得到了这个角色。

·布拉德·皮特曾经是扮演保罗·萨拉的人选。

后来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代替了他。

 7 ) Political State of Mind

街面上的风言风语大家都听到了没?

乔老爷又从道上出来啦,而且又拉着兄弟们风光凶猛地干了一票。

为了保持观影时的新鲜感,从这片放出风声开始我就坚决拒斥一切新闻与剧透,于是在片尾看到Directed by George Clooney的时候忍不住笑出声,得,就这么一行字,关于这片子我所有的疑问几乎全部解决:这牛逼哄哄的卡司怎么来的,Charlie Rose/Rachel Maddow之类眼高于顶的媒体人怎么肯纡尊降贵出来客串的,残酷丑陋的政治斗争之类苦逼蛋疼、人见鬼愁的题材怎么会找到投资方的,以及乔老爷为毛会专程从意大利的豪华别墅/受苦受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道主义前线/狗仔队的八卦镜头里探出头来临幸哦不眷顾你我她的。

要知道,乔老爷现在可是誉满全球财富五车的社交小蝴蝶哦不大壁虎,在忧心世界和平人类生存全球经济稳定等等严重问题的间隙还要抽空更换女朋友,一年最多两部片的速度自小金人到手起已艰难保持多年,所以他一出手,自然全美国的眼睛就都虔诚地瞪了起来。

除去对老爷的各种fangirl心不谈,这部片子有点可惜的是对于非美国观众来说,故事背景和世界人民的生活距离的确远了点,什么民主党初选、候选人辩论、超级代表、普选区和专选区、竞选运动、提名流程之类,难道要跑去纽约时报的政治版先苦心学习一下不成?

但是如果对美国政治稍有了解的话,这部片子不失为一部相当不错的政治惊悚片:情节发展顺利迅速、人物行为基本合理、并且结尾也掐得十分恰到好处,尤其是Ryan Gosling的人物写得好演得也好,不能不说是给司令来年申奥的可能性加上了一块重量级的砝码。

往严肃了说,这片子讲的是政治黑幕人性污点正直青年的残酷成长,但其实这也就是个简单的从(动机可疑的)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心心眼到最终一点点触及曾经心中的偶像丑陋真相的故事。

所以这电影还是有共鸣的吧,这种从无知脑残粉成长为冷静理智局外人的事情大家估计谁都经历过,只不过应该不至于用”丑陋“这么严重的词语来形容而已。

几年前,Ocean时期的乔老爷一度和Steven Soderbough走得很近,还一起成立了制片公司,但09年两人却和平分手各奔东西,搞得大家好不困惑,现在我想应该是有答案了:心高气傲的Soderbough大概是不满乔老爷借合作之名悄悄偷艺,所以干脆甩手走人,但乔老爷偷学的本事还是颇有点样子了:某些透视镜头、灯光对比的设计还真有点鬼才的样子,只是比起鬼才的漫不经心,乔老爷毕竟还是太刻意了一点——风格这种东西,好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一般的是挂在皮肉上的,而乔老爷的导演之路现在只是刚刚走起来而已,要说风格还需继续磨练。

卡司的稳准狠真是让人过瘾。

百老汇攻占好莱坞的演技双雄Philip Seymour Hoffman和Paul Giamatti永远是高手出招不留痕迹,我尤其喜欢演每个角色都带着他招牌的那点神经质却每个角色都风格迥异的Giamatti,一个阴险却不可恶的人物身上微妙的悲哀在不多的几场戏里暗暗地剥开了放在你面前,不容你不暗暗叫好;Hoffman也照常犀利,在他的口齿伶俐和自大底下你永远都能找到那一丝英雄气短的悲叹,同样是戏份不多,但是也同样值得观众真心鼓掌。

让这俩人来演对立竞选阵营中的同一角色真是合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出来实打实的棋逢对手之感。

女演员里面Jennifer Ehle阿姨最近出头露面的机会是不是多了点,难道是百老汇的戏都闲下来了,不过就一场戏而已,估计一天也就够了,而且这个人物对故事背景的作用大于对情节的作用,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Marisa Tomei也赶来帮乔老爷的忙,一个丽塔斯基特式的角色尽在掌握;Evan Rachel Wood值得特别表扬,实习生Molly的遭遇演得着实让人同情信服,于是最后竞选顾问的眼泪也掉得顺顺当当、合情合理了。

才貌双全成长迅速的半大小子高司令老师是个不太使劲但是有爆发力的演员:说话的口音软绵绵,看人的眼神软绵绵,连走起路来都是一副软绵绵的不急不火样,但是需要他感情上、演技上做到位的地方那是绝不马虎的。

看着他在各大电影节/首映式/慈善活动上羞涩迷离、小媳妇一般软绵绵地跟在老奸巨猾的乔老爷身后,有些人开始默默掏出小笔记本儿把他的名字加到克鲁尼帮庞大的名单里——其实这就错了,当年放着迪斯尼的大树不乘凉而甘愿跑到独立电影的沙漠里独自生存的高司令才不会想要和乔老爷的新鼠党搭上一丝一毫的关系,他虽然目标不是呼风唤雨的多面手,但也总想做一头好莱坞高山上的头狼,独来独往,接的都是没人想要的片子,可演出来都是让人艳羡的好角色。

司令近年来出入奥斯卡提名名单的频繁度足以证明他是个好演员,他只要度过了年轻气盛爱惹事的这一段儿(前几天好像还看见说他在大街上打架来着,啧),离成大器的日子一定不远。

说回片子本身去。

The Ides of March是个源自古罗马历书的典故,指的是”三月月圆之日“,也就是凯撒被刺的日子,但片子里面被刺的到底是不是凯撒,恐怕还有待商榷。

政治斗争永远是表面冠冕堂皇实际黑暗残酷的,而不会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人是做不了政客的,所以……个人崇拜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如果讲着拯救人类的场面话的光明骑士和愚蠢昏庸的大草包本质上都和你我一样只是为自己利益而奔忙的蚁民的话,把全部希望放在“英明的领袖”身上,无非将会是又一个鸡飞蛋打的丧气结果而已。

 8 ) 一部很有想象力的作品

结尾略显仓促啊,这一点倒是没想到。

本来以为结尾会爆猛料,结果很平淡,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其实,这个故事从开头就很容易猜到中间的发展:政治本身就是交易,就是妥协,就是compromise——只是这个词还有伤害的意思:妥协同样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在这部影片里,女实习生(有点莱温斯基的影子)和Paul都是受害者,他们在政治的讨价还价中落败了,失利了,退出了,甚至离开了。

客观地说,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与他之前的那部good luck, good night相比,这一部影片的野心更大,所影射的主题也更沉重。

虽然我们无从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但是从这样的一部影片中,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政治的大致轮廓:选战时要不择手段打击对手,被算计时要有把柄保护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拼命寻找自己的保护伞,哪怕这样的保护伞本身就很危险。

那些企图“明哲保身”的人,反倒是最早被打倒的——哪怕你能力出众,哪怕你才华横溢,可惜这是政坛,不是舞台。

 9 ) 移民美国的准备问题

对于一个不大看政治题材影片的女生,我个人认为《总统杀局》还是拍得不错的。

虽然开场前半小时颇为沉闷,个个说话都那么快,而且都是些竞选专业用语,连一向自认为英文很好的我也只能猜个大概。

但是逐渐地故事矛盾显现,在不知不觉中层层升级,可以说还是相当扣人心弦。

至于影片所反映的政治黑暗的问题,我想,不是个大问题,所有的黑暗都来自于人性的软弱和黑暗,这种软弱和黑暗贯穿古今,甚至不分男女老少——正如《苍蝇王》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

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制度,正是希望以制度的方式把人性加以约束,将人性之恶对社会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而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制度,正是影片中反映的这种民主制度。

不错,这种制度里仍然有渣滓,自由媒体也有渣滓,但是起码你可以看到,片中的人物也不乏有各自的理想,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对与错,也很害怕犯错带来的后果。

这种fear, 这种consequence,正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约束,正是民主体制的体现:让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心存恐惧,让他们知道头上悬着的宝剑,在我看来,正是法国大革命以降,人类社会的最大进步(科学除外)。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看到了民主政治的黑暗,那我要问他是否看到了对惩罚的恐惧?

最后我想插出去,说说另一个话题。

P在影片看到一半时宣布:这部片子告诉我我现在还不能移民到美国。

我认为很有道理。

平时我们看太多好莱坞和HBO,以为对美国文化已经了解得面面俱到。

殊不知《指环王》和《欲望都市》只不过是些全球化的出口产品,就跟可口可乐一样。

如果你只知道这些,是不足以与美国人对话,甚至幻想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

正如一个500强的高级经理告诉我,自从他去读了杜克大学的MBA,才知道美国人真的很牛逼,跟那些人相比,让他第一次感到humble,并且意识到,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不会开着大门欢迎我们进去的——那个门槛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但是如果你们家里有卫星天线,好好看看CNN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哪一天你看懂了,你就可以移民美国了。

我家没有卫星天线,不过我已经从美国版的Vogue杂志,进阶到New Yorker,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之后,我真正开始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它让我知道,美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许多,也更加有趣。

等到哪天我能把New Yorker完全读懂,我就准备移民去了。

 10 ) 还会看很多遍的电影

首先我想说,莫瑞斯本身就是一个坏人。

不是简单的,而是说他有很大的瑕疵,他的底线和关键时刻的自控。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竞选者。

但他表面却光鲜亮丽,看起来为人正直,值得信赖。

所以,不要迷失在是否每个政治人物背后都有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

不得不说演讲的场面做得很热情,有气势。

《总统杀局》短评

这cast也太强大了吧?!又见黑幕

4分钟前
  • 伊蒂克
  • 推荐

比较失望,情节也太简单了

6分钟前
  • 等待七月
  • 还行

克鲁尼很热爱政治啊。不过因为他是猪皮的好朋友,所以哪怕他改变世界我都觉得他是烂货。物以类聚嘛~

10分钟前
  • Miss桃樂絲
  • 还行

此片是Georgey第二次执导筒吧~难得他提携新人,甘当绿叶~Ryan Gosling也越来越赞,几年前就被众多影评人喻为未来影帝不二人选,近些年外加外形塑造,已成为演技派+偶像派代表人~可惜未能与因《The Notebook》假戏真做且出生于同一医院的Rachel 走到底...

13分钟前
  • Sophie
  • 推荐

无力吐槽的电影,又是灰蒙蒙的话题。找不出第二个比克鲁尼更适合演花瓶的帅叔了...不懂政治,疑问,这么滴水不漏的竞选过程,因为某件事逼的手下和自己互掐到绝路不是很危险?还是大家都习惯用这个思维完成自己套路。

16分钟前
  • c
  • 力荐

比选票风波差多了

19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还行

要不是一起看的 一颗星都不给

23分钟前
  • 然, 残月多余
  • 很差

对政治片太特么不感冒了。浪费我时间。也怪翻译,总统杀局,杀你妹啊!!!害我以为是个动作片。

28分钟前
  • 面包的萌点。×
  • 较差

不懂怎么得的奥斯卡剧本提名。导演也很差。Gosling泡妞眼神一流,演黑暗角色也可胜任,但怎么也“精明”不起来。后段与克鲁尼撕逼的对手戏里,还是一昧坚持用着那纯真的小眼神儿,也是够让人迷惑的。这部片唯一值得看的是泡妞段落,和1小时25分左右的处理(Paul上巷子里的黑车)。

29分钟前
  • 桃子
  • 较差

电影三星,但是高司令给电影加了一星,高斯林今年火爆了嘛。

33分钟前
  • geek
  • 推荐

没字幕看的云里雾里的。。。

35分钟前
  • 花香袭人
  • 较差

高斯林越来越顺眼,蕾切尔伍德越来越不顺眼

40分钟前
  • 大麻
  • 推荐

全是喜欢的演员!!!

41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无任何亮点,高司令这样平庸的片子不适合你~

43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较差

为了营造一种政治黑幕与人性扭曲挣扎,结果把政局弄得好像普通人无脑的撕逼一样,所有的行为都是非逻辑,只为了一种所谓的「政治化」戏剧冲突。

46分钟前
  • 451½°F™
  • 较差

fucking dirty business

48分钟前
  • 爹 我亲爹
  • 力荐

乔治·克鲁尼是个好演员,但是当导演的水平还是差了一些,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电影里面玩政治的一点也不成熟,计谋也简单的要命,这样都能当总统估计真正的竞选团队早吐血而亡了。电影本身不算长,但动辄就是几十秒的长镜头,而且画面几乎定格,我数次以为自己误按了暂停键。

53分钟前
  • 芒果
  • 还行

美式民主背后的谎言与黑暗. 乔治克鲁尼的导演处女作竟然能轻松驾驭这部政治题材电影, 让人刮目相看. 高司令大气已成. Philip Seymour Hoffman和Paul Giamatti饰演的官场老手令人折服.

56分钟前
  • SilentTyler
  • 推荐

政选让年轻男人学会阴险,让年轻少女付出生命。

60分钟前
  • 铁志
  • 还行

就冲着魅力无敌的高司令去的!

1小时前
  • Cheeeeeer@N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