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少看香港的肥皂剧,昨晚吃饭后回家打开电视机在放《肥田喜事》,大概扫了一眼,简直就是香港版《金三顺》,香港的肥皂剧的情节并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和哈哈一笑而已,不过,中间肥田画了一幅图,讲明事物的两面看,晚上看《黑白道》,也是有类似的话,挺有意思。
肥田安慰许志安,给他画了一幅图,是一幅日出的图片,每个人看这个图片估计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说是日落,有人说是日出,这个跟心情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或者过于没有压力,都不是一个好的情况,给自己要求高一些,对别人宽容一些,生活也没那么累了。
《黑白道》是香港最近的一部电影,一个卧底八年的警员海生,一朝突然翻身成为正式的警察,周围人的猜疑,自己的不习惯,都造成了压力过重,最后自己在被人诬陷之后,找到黑道上曾经的兄弟报仇,最后那个兄弟被甩下楼的同时,海生抓住了他的脚,回头与否,就看海生是否把他拉上来。
黄秋生在安慰他的时候说了一句:从楼下看,你是在把人往下扔,属于杀人,从楼上看,你抓住了这个人的脚,属于救人,事物总是两面看。
卧底八年,海生还能找回做警察的感觉,这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八年时间足以把一个警察变成一个黑社会混混,在黑社会的日子,看了自己的“同行”如何对付蛊惑仔,自己则必须成为蛊惑仔,如何处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一个人能否坚持的关键。
现在讲卧底,都会拿《无间道》来对比,看《黑白道》也不例外,黑白道比无间道真实,特别是对于一个长期的卧底的矛盾心情和角色转变的不习惯刻画都比较成功,而黑白道没无间道好看,主要是明星味和故事性明显不够,相对比较沉重,而无间道则比较紧凑。
从我的角度来看,黑白道更反应香港的黑帮片,无间道则更加商业化一些。
肥田喜事相关连接:http://www.huolaa.com/htm/51/51/115/1.htm本文原文连接:http://www.xucx.com/blog/post/556.html
晚上坐在地板上看完了《黑白道》。
放片头字幕的时候,特意还起身关掉了房间的灯。
转场技巧比较生硬、模糊,最要命就是模糊,很多镜头在当下和回忆间切换,我都自语出来了,说这个是在演过去、这段又回到现在了……努力回忆了一下导演的名字,字幕看得匆匆,愣是记不起来。
唯有“吴镇宇”三字留下印象。
港片在著名的《无间道》三部以后,就再也无法走出来。
这一部其实添一个副片名,叫无间道后传,非常合适。
对应人物就是,张家辉饰演的卧底小海相当于梁朝伟的阿仁,小海上面的何姓长官相当于黄秋生的那个角色,小海在黑帮的兄弟B仔就相当于杜汶则那个,只不过,老大Dark依然是倪家老二,都是吴镇宇演来。
卧底的后传,讲述卧底回归警队以后的日子。
八年搭上性命的卧底生涯,换来一纸嘉奖令和周围同事毫不信任的目光,以及廉署自己人的盯梢。
走出去,所有黑道的人都知道自己是个阿sir,以他们立场,小海是出卖兄弟的杂碎。
走回警署呢,同事们却看混混一样看小海。
总之,黑白道上,他都不是人了。
作卧底作的人尽皆知,除了张家辉演的这个小海,我立即想到的就是老帅哥谭耀文在《争分夺秒》里的杨sir了。
可见阿仁的殉职比最后归队要美好得多。
黄秋生在片子最后对何长官说,我不跟小海搭档,是同情他,跟着你的卧底有几个回来能干得长的?
不晓得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卧底完成任务归队还不如一直卧着。
P.S:顺便说一下李彩桦,她没演技就算了,最遗憾就是并不漂亮。
看她演古惑女,竟然叫人无限怀念应采儿的灵气来。
超级无敌好看 吴镇宇演老大张家辉演他小弟 我真的做梦都想不到这么完美的组合 那化学反应迸发的要把我炸晕了🥹吴竟然还演了个好老大😅得什么样的老大在码头逃跑被人发现追杀的时候 让小弟快跑别受伤的 大家一起开车逃跑 吴本来在副驾驶 司机突然中弹死了 吴直接过来开车拉着小弟狂飙 还一直护着后座的张家辉怕他受伤 停车了赶紧询问有没有事 你妈的我哭死😢往回倒到风光的时候 吴是那种吊儿郎当和小弟很亲近还爱开玩笑的老大 请问还有比这种老大更有魅力的吗 老吴又演这种魅力角色了 好爱看啊啊啊其实就是看黑白道开始爱张家辉的这个角色好适合他 做卧底做到看不清自己但还是想做好人 电影里一些细节都特别打动人 比如收债的时候,吴看到那个人的孩子也在,就让张家辉带孩子先出去玩自己再收拾他老爸,而张家辉跟警察去办案找线人时,黄秋生根本不顾孩子在屋里上去就要打线人逼他提供消息,张家辉实在看不下去把小孩子领走了。
这里感觉在抹黑警察暴力执法,还不如罪犯道德水准高,但还有个桥段,吴镇宇码头逃跑是张家辉报告警方的,当吴载着张驾车逃跑时,警方一排人和车已经把路堵住了,吴belike:📢看老子撞死你们!
注意此时本来张家辉是没打算暴露卧底身份的,只是让警方抓吴镇宇这个头头,他象征性坐坐牢出狱就是又升了一级的古惑仔了,情报也升一个档次,但是他听到吴镇宇这句话坐不住了,直接掏枪爆身份了(吴这段镜头里真的好好看🥹后来他栽赃自己逃跑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一幕,警方一行人堵路,他想了一下还是做不到像吴一样撞死他们 这段真的好感动我,他真的很想做个好人。
电影没有故意黑哪一方,编剧写的太好了。
因为我开头是在b站看的所以没看到开头就讲了张家辉在逃亡然后被枪毙,之后才回溯讲过他活着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这原来是个知道结局然后往结局狂奔去的故事,我却不知道结局他会死,一直看着事情发展,当他被杀的一刻宿命感仿佛更重了,现在我是看了两周了才来记录,但还记得当时的冲击,这个结尾真的妙,甚至感觉开头不告诉大家他会死就像我这样整个看下来再知道结局,体验感会更好。
看评论很多说卧底电影太多了这部很普通很同质化,我觉得这部是绝对的佳作,不管是演员表演,作品完整度,细节一些小巧思,都可以做到优秀的程度,虽然跟无间道那种神仙比不了,但是这部港味超级浓,不讲大佬云里雾里,就讲小古惑仔卧底,这部是绝对的佳作。
最近看了这么多电影,黑白道绝对能排到前五名。
(和谈判专家一起🥵
警察有好人么?
卧底是这么好当的么?
逆天者亡,顺天者悲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好好的主宰自己的命运多多去思考
这部片子颠覆了好人终究会有好报的传统思路,港片自《无间道》后,卧底题材很热,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更是家喻户晓,只是这句话有多少卧底真正敢说?
这部片子很真实,社会的残酷,人性的丑陋都一览无余。
黑与白,好与坏究竟要如何界定?
黑道也有很讲义气的,白道也有行事嚣张的,当我们选好自己的角色,就要走自己角色特定的路。
小海最初选择白,却无奈要去混黑,一个初入社会的懵懂少年混了八年的黑还能再清楚的明白自己是人是鬼吗?
出卖老大回到了白,却发现自己不被同事信任,以前替自己挡了一刀的兄弟也不原谅自己,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明明是做了件正义之事,却两面都不接纳,于是在故事结尾整个画面变成了灰色。
是啊这个世界除了黑和白,还有很大一片灰,而我们真正生活的地方,正是这一片灰色里。
试问自己,换做是我要如何抉择?
人生苦短,我才不要生前被人当屎,死后加官进爵呢,为什么要牺牲之后才觉得惨烈?
如果我生前的努力换来你们的怀疑背叛,那我宁愿不做警察。
黄秋生最后说了句“大家都是混口饭吃,不值得”,因为那点可怜的道义,我就要变得人不是人,妖不是妖么?
混口饭吃,这么做确实是不值得。
有兄弟,有女人,有酒肉,有钱花,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人生得此,足矣。
妖就是妖,我才不他妈装人!
本以为是不打发时间的电影,却在开头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个卧底警察的身份,一个获得嘉奖的警察,一个不被同僚信任的警察,一个背叛大哥的卧底,他有好多的身份,有太多的情感. 影片是用夹叙夹忆的方式呈现的,这让我不得不认真的看其每个细节,在相同的地方,却有不同的身份,就这样小海迷失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不确定自己为什么还要出现在那,他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女友,当他以警察的身份在夜总会看到她时,当她摘下警察的帽子,就像当初他一样时,他又一次清楚的看到以前的生活,他把她带回家,说要结婚,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已经是不同世界的人了.还有b仔,那个曾经为救小海而废了右手的兄弟,当小海坐在甜品店里,b仔自顾自的拖地,就知道他们已经不会回到从前,最后b仔的背叛,其实他们早以不是兄弟,兵和贼本来就是不同世界. 影片中弥漫着浓浓的矛盾与挣扎,面对黑与白,小海多么希望有灰色地带,兄弟还是兄弟,女友还是女友,警察就是警察,可现实生活中不允许灰色,至少对他而言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开始徘徊,最后兄弟的背叛,同僚的不信任,就这样他死了,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真正的警察,证明自己是警察,虽然这样很可悲.
如果说《门徒》的主题是深刻的话,《黑白道》则把人性的凄楚讲到了入木三分的深度。
如果说吴彦祖在《门徒》里的角色有几分彷徨的话,那《黑白道》里的张家辉就是在边缘上做着痛苦的生死挣扎,是故英文名也就更为贴切——on the edge…… 《门徒》是群像,里面有很多可看的角色。
华仔演的老大;张静初演的吸毒女;古天乐演的坏老公;袁咏仪演的昆哥太太……但是《黑白道》更像是一出独角戏,虽然里面有黄秋生扮演的警察,有吴镇宇饰演的有情有意的老大,但是他们都融入了背景,成了隐形人,所有的光线都打在一个地方,那就是海仔(张家辉)所身处的地方。
自从《无间道》以来,关注卧底的主题越来越多了。
但是这么人性的,这么彷徨的,这么灰暗的却是头一遭。
也许这种挫败英雄的新鲜感让我如此喜欢这部作品吧。
影片的开头是张家辉中弹倒地的画面,很多人在叫,很多人慌乱,而他自己的眼神茫然。
很快,我就在影片的洪流中忘记了这最初的镜头和情节,完全融入到故事当中去了。
始终都记得张家辉所扮演的海仔在穿上警服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彷徨。
他先扎上了腰带,却发现衬衣没有拽进裤子里,于是又解开皮带重新穿过。
直到最后他穿好了警服,眼泪也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虽然做了8年的警察,可是却从来没有正式穿过警服,这竟然是头一遭……卧底8年,终于成功抓获了黑社会老大,重归警队的海仔成了英雄,还有荣誉勋章和发奖仪式。
可是这个仪式简陋得让人觉得像地下党的行动一样。
没有几个人观礼,发奖的途中匆匆拍照,连鼓掌的仪式都没有,高官就站起身走人了,甩下海仔独自一人站在那里好像不是英雄反而是个罪犯……虽然抓到了黑社会老大,重归了警队,可是海仔的生活却脱离了轨道。
他不被任何人所接受。
警队的人依旧当他是贼,而在反黑组的他时时刻刻的工作就是面对自己过去出入的场所、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卿卿我我的女友,却完全被当作是叛徒来对待。
海仔的生活崩溃了,尤其是当他听说曾经厚待自己的老大因为自己的缉捕而在狱中自杀之后。
他被人陷害,去找昔日的兄弟却发现下手的竟然是他。
本想救人的海仔,却反而被看成是要把推落楼下的歹徒。
海仔哭了,他喊着,他只是想要做一个正常的普普通通的警察,可是为什么做不到呢?
我完全沉迷于剧情中,一直在为海仔而难过、担心,但是我却忘记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海仔的人质事件解决之后,本以为可以暂时得到平静的他遭到了暗枪的射杀,倒在了血泊之中,眼睁睁迷茫地望着天空……很现实的主题,卧底的人不仅仅是英雄,也是普通人,在完成任务之后,他们面临的是支离破碎的生活,想要过回正常人的生活又谈何容易呢……正如海报上所写的:他赢回了正义,可是却输掉了全世界……
黑白道,忠奸人.当黑白道开始的前20分钟张家辉让我想起了Johny Deep吴镇宇好像Al同样是码头发生的事让一切真相大白,不一样的是两个故事里,一个已然结局,而另一个才刚刚开始."你当警察多久了.""又当警察又做黑社会,你有病阿"空荡荡的礼堂,嘉奖小海的声音在其中回荡,那些话语仿佛不可成为表达一个意思句子.而是开启小海往昔的钥匙跟dark哥的日子,小海遇见了小芹,细B在"黑"里他找到了友情,而回到"白"除了怀疑还有隔离.仿佛他是个异端.故事大致是这样.隔了很久,刚看完的感觉现在已经没了多少了.只是觉得,异端不足以证明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怕自己在某种价值观念下迷失了自己生活在反面里.我们向往的不一定是它的另一面无论如何,都只是生活而已.悲剧的产生只是因为无能为力的被控制
记得听老师说过黑白照片就是黑白灰三色的表达,黑白反应的是只是表象,照片的好坏主要在灰,因为灰色地带充分的表达了人的情感。
看完这部电影,想起了这番话,也许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这样黑白分明的两级置换,但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穿插在灰色地带,也就是黑白交错的地方而游离,尤其工作了的人能强烈体会,HK的导演之所以拍了很多关于卧底的影片,正是把人们日常生活的灰色升华下成主题突出矛盾凸现的黑白来刻画我们的生活。
嗯,不错的片子,推一下!
《无间道》后,香港的警匪片似乎看到了希望,以游走于黑白之间的卧底为主角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冲击市场,《黑白道》也不例外,片名再清楚不过。
此片的一大看点就是张家辉的转型,这样一个感情复杂的有挑战性的角色,给了他机会磨砺和展现搞笑以外的演技,这也为他今年问鼎金像奖影帝奠定了基础。
影片的剪辑比较精简,使得情节十分紧凑,几处细节也处理得相当不错,比如海仔那句欲说还休的“保重”显露了他对Dark哥的矛盾情绪,还有海仔第一次穿警服,衬衣下摆塞进塞出怎么也不服帖,预示着他的回归之路也会相当坎坷。
但这些都不是此片最成功之处。
要从扎堆拍摄的卧底电影中脱颖而出,选取的角度新颖与否就成了一大关键,《黑白道》就胜于此,它关注的是警员完成卧底任务复职后面临的困境和痛苦,大众印象中精彩绝伦的卧底生涯反倒只以插叙的方式轻描淡写的穿梭其中,可谓另辟蹊径。
都知道卧底执行任务的过程是危险与诱惑并存的,却从未想过完成任务意味着什么,片尾的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的日子很不好过,影片的主人公海仔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可悲的例子。
八年前他只是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子,没有权力的野心,也并非正义感超强,却在上司的软磨硬泡下成为身处悬崖上的边缘人,安全得不到保障,还必须忍受同僚的调查、蔑视、打骂,但他始终忍辱负重,因为在他内心抱着一个美好希冀,终有一日他会正大光明的重回警队,做一个正常的普通的警察。
然而,当他以为愿望实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把现实想象的太简单,等待他的不是上司的赞许、信任、体恤,也不是同僚的欢迎、欣赏、肯定,取而代之的竟是猜忌、怀疑、排斥。
令他无所适从的还不止这些,女友的怨怼、好朋友的憎恨和黑道分子的报复也远非自己可以掌握,无法对他们无动于衷,无法与他们彻底划清界限,站在警察的立场只会激化矛盾、制造伤害,情何以堪啊。
八年的梦醒了,再也回不去了,嘲笑自己太傻太天真,已欲哭无泪。
回首八年卧底生涯的片段,以生命为赌注斗智斗勇固然令人后怕,但兄弟间亲如一家的义气和感动、与女友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却难以忘怀,就算是作为目标人物的Dark哥,对手下的关照和对孩子的保护也令人动容,那些日子除了需要隐藏身份、搜集证据、为虎作伥,何尝不是他想要的感情和生活。
带着假面具,却动了真性情,难道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
反观警察的种种行为,打着法律的旗号滋事打人,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对自己人也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分派别、窝里斗,连监视、跟踪这些对付犯罪分子的手段也用上,怎能不令人心寒。
就拿Dark哥和同事获取消息的方式作比较好了,一个主动支走小孩,动动嘴皮子让对方心甘情愿说出来,另一个则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全力打到对方松口为止。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黑道中人的孩子,对警察的评价也是迥然不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道比白道更重情义、更有人情味,这大概就是俗称的盗亦有道。
我到底是谁,白道、黑道还是中间人?
既然黑白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正义与邪恶也不是那么绝对,那么,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还能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我只是服从组织安排,只是履行警察的职责惩恶扬善、维护法纪,结果却过上这种前见不得人、后生不如死的日子,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
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冲击下,海仔的身份模糊了,情感迷惘了,自我认知产生了矛盾与混乱,随之而来的,信仰也逐渐坍塌。
在困惑不安和痛苦挣扎中不断升级的孤立感、压抑感和逼迫感终于令他绝望崩溃,虽然最后被说动又燃起了新希望,却仍无力改变被枪杀的命运。
不禁想起前阵子热捧的《潜伏》,能潜伏到余则成这个份上,无疑是幸运的。
有金钱,有权力,有地位,有荣誉,浪漫爱情、革命伴侣、如花美眷身边从不缺少,虽不能说活得滋润逍遥,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岁月依旧在激情燃烧,信仰还是在坚定拥护,革命事业仍然在无悔奋斗,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使其生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然而还有一些人,最后痛苦的发现那些意义和价值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上海滩三才女”之一的女诗人关露就惨的多,抗日战争时期打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策反李世群,后又在日本人办的杂志做编辑收集情报,到头来,汉奸的恶名背上了,十年的监牢蹲上了,本可以寄托的爱情也被组织枪毙了,悲愤之下患上了精神分裂。
众叛亲离,孤苦无依,满腹的冤屈无处申诉也无法辩护,所谓的信仰和理想变成一场空,所有的才华与抱负都被牺牲,多么可悲的现实。
习惯了被诬蔑、侮辱、鄙视,她活着的唯一动力就是为身份正名、为自己讨个说法,于是,当几十年后平反的消息终于传来,她平静的选择了自我了断。
她悔吗?
也许不,但定是怨的、恨的。
再试想《无间道》里的陈永仁,如果他没有死,是不是有可能做回普通警察呢?
唯一了解他身份的上司死了,档案是假的,没有人会相信他,就算不堪恶名杀死刘建明和老大,也不可能被人当做英雄迎回来,死也不足惜,反而刘建明的墓会入住烈士陵园,受人景仰哀悼。
海仔的悲剧可能只是编剧为了情节的可看性而特意安排,但从中我们可以总结,警队带着有色眼镜给予卧底不公正待遇,以及卧底自身的动摇和不适应,是造成归队卧底无法正常工作的两大原因。
卧底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与普通警察相比,他们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意志,以出色、安全的完成任务,回归之后更需要组织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以尽快调整心态,适应警察身份和办事流程。
因而,相关的制度应给予他们应有的宽容、安抚和保护,在我看来,与其监视、跟踪一个月,不如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鉴定,视实际情况安排工作的时间和种类,岂不人性化的多。
豆瓣的打星方式经常让人犹豫,五档层次实在太少,如果可以,我想此片可以打72、73分,三星太少,四星又过了。
扣掉的分数在于结尾不够震撼、悲情(个人认为,海仔最终还是没能洗清冤屈,从此怀疑一切或是郁郁而终更好),深度挖掘尚有余地,黄秋生饰演的警察形象模糊难以理解,以及有过分美化黑道的嫌疑。
最终打了四星,有点勉强,除了比起60心理分更偏向80,还是得益于角度新、可看性强以及没有明显的编剧硬伤吧。
三星半。文戏居多。
中规中矩
消磨時間,沒啥特別
片子不错,就这该死的中文配音看得我实在受不了
题材很不错,剧本很差,任何需要用对白来交代剧情的都是烂剧本。……黄秋生的角色竟然就是个工具人,开始参与折磨张家辉的也是他,最后通过大段对白解说卧底惨状的也是他。……张家辉戏精开始上身,演的真好。黄秋生演技当然没话说,只能说是个有演技的工具人。……结尾还是个反高潮,铺垫了那么多,可惜了。
3.5 与无间道、以及其他卧底片比完全是不同的思路,邱礼涛是香港导演中比较罕见的舍弃度桥思路的一位,代之以深度的人物塑造,整体的叙事架构张力。这一切的出发点又和邱礼涛的社会议题思考与表达相关。最后张家辉中弹的收尾着实让影片提升了一个档次。绝望灵魂的定格。张家辉与曾国祥在阳台上打斗设计非常精彩,不单为了戏剧张力,高度写实的动作扭打过程一下子提升了角色命运的可信度。
剧情一般
挺好看
生不逢时的《无间道》。
卧底漂白后的心路轨迹,呃,一生作一次边缘人吧
“我在警校时,你选派我去做卧底。我请求你多少次了,我只想做一个正常的警察。你说帮我搞,一搞就是八年,我就过了八年黑道生涯。你看我现在,是人是鬼我自己都不知道。”影片的故事性不如《无间道》,但确实很接地气的道出了卧底警探的无奈、矛盾、憋屈、愤怒。黑道中有盗亦有道,白道中有利益至上。黄秋生最后劝解张家辉的一席话很有味道,深得厚黑学精髓。无非是打份工而已,不要行错事,紧跟组织的路线,组织才是话事人。
纯粹的跟风之作。
鸟片子看着蛮痛苦滴……
好像也是看过的港片之一,又没什么大印象了。
一做卧底误终生
卧底就不是人干的,一条坎坷的不归路
天呐.....秋生叔泥点解会瘦成这样...0_0教教我咯.........虽然吴同学的大佬dark很帅~~但明显我还是中意暴力刑警一类的角色多滴~咳咳~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不伦不类的。。什么东西嘛。。。
题材很犀利,但是对内心的刻画比较浅薄。Nick的演技再一次得到印证,Francis戏分太少……|重看一遍,觉得比laughing gor要好太多,所以多给一星。
两星是为了吴镇宇 张家辉不是我的菜 不太喜欢他的内心戏以及这部片子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