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中的惊奇
Wonderstruck,奇光下的秘密(台),童幻逆缘(港)
导演:托德·海因斯
主演:米利森特·西蒙兹,奥克斯·费格雷,朱丽安·摩尔,艾米·哈格里夫斯,米歇尔·威廉姆斯,汤姆·诺南,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达米安·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托德·海因斯《寂静中的惊奇》将以半默片形式呈现。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朱丽安·摩尔、米歇尔·威廉姆斯加盟。片中1927年部分的画面将以无声电影的形式呈现,还原一个真实的时代,堪称电影生涯中最有野心的作品。详细 >
想套用《绝美之城》与罗马的关系,将纽约打造成电光幻影的“惊奇都会”,但是老电影和博物馆模型对于电影本身的加持作用比起罗马举重若轻的建筑和历史就相形见绌且非常吃力了。
缘份就是这么神奇,两个偶然间相遇的寂静中的聋哑人居然是奶孙。
典型的矫情,而且重点不知何在的文艺片
最后一段牛逼啊,可惜故事太普通。以及我爱摩尔姨!
故事单薄了些
寂静
故事整体还算有吸引力,有些小悬疑和冒险精神在其中,但是两条故事线结合得不够紧密,且精彩程度也有所不同,特别是20年代的那条线,总是缺少一些质感,没有默片的感觉,只有一种真正失聪的感觉。当最后两条线交集在一起,揭开人物关系的时候显得有些刻了。不过电影的艺术性颇高,还是令人赏心悦目。
3.5 像是一个暖意融融的睡前故事,两条时间线对应得很精致,可惜到最后没有给之前的积攒一次宣泄而只是平平收尾了
果然是《雨果》的精神续作,年度最佳End Credits。故事其实很简单,默片与70年代部分平行切换非常流畅,声效与音乐的结合最大程度上模拟出听障者的感受。不过迷影、博物馆、听障三个主题相互关联并没有做的太好,尤其是博物馆夜游一段显的很多余。
7.1 配乐剪辑叙事都散发着一种高级感 well but 故事本身太单薄牵强 第二条线有些冗余
绝不能称得上是海因斯的佳作,故事以双线叙事展开讲述了两个分别生活在1920年代和1970年代的失聪儿童身上的故事。摩尔参演的1920年代黑白片段很值得一看,米利森特·西蒙兹的表现也十分亮眼。但对于这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海因斯一直在卖关子,这一点让人觉得有点做作。两段故事最终以一种荒谬可笑的方式扯在一起,这个结局也实在很难令人满意。
不怎么喜欢却也还是看完了
看似默片實則MV...不只是形式上的也是情感上的...
用镜头语言和配乐就能讲述一个故事 主题略无聊
where did i belong。一直在等两个时间线的相遇,以为是博物馆的纸船,以为是惊奇商店,以为是外婆,一个都没猜对。为什么音乐音响被批这么惨,我真的很喜欢里面的音乐啊,尤其片尾😭
默片与有声电影相结合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完成度不高。就有点像作文里的文体杂糅,亦或是病句里的句式杂糅,处理的好或许是令人津津乐道的“奇葩”之作,而一旦处理不好,就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评人和观众的唾弃。《寂静中的惊奇》就是如此,感觉此片不配出现在戛纳上。
对我来说任何用space oddity的电影都在犯规,让我感情用事,魂不守舍,SO后吐真言;这时候时空大背景下的寻亲与断线,友谊与纽约再怎么划水掠过都戴上浓墨重彩的滤镜了;Put your helmet on and take an adventure child,他会这么讲
只见寂静 不见惊奇
3.5 《雨果》作者的书,果然还是同一种“寻宝”的感觉,故事和人物只是个引子,其实是一封给纽约的情书—上西区的二手书店、博物馆的城市微缩模型等。其实是个好故事,把城市当成一个人来讲,但是里面融入的听障元素、儿童友谊、寻亲等都显得更像填充,不够真挚。作为海因斯的电影,只能算及格吧
托德海因斯NO.02 &70届Cannes主竞赛 # 写给纽约市的情书,博物馆奇遇记,城市是主体,人物是次体,夹杂着30年代和70年代的时空交错,古典的配乐,浪漫的戏剧情节,只想再听一遍主题曲体会一会时空穿梭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