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坚固柔情

The Iron Lady,铁娘子,铁娘子:戴卓尔夫人传(港),铁娘子撒切尔,撒切尔夫人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吉姆·布劳德本特,苏珊·布朗,菲比·沃勒-布里奇,伊恩·格雷,亚历山德拉·罗奇,维多利亚·贝维克,奥利维娅·科尔曼,哈里·劳埃德,斯薇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铁娘子:坚固柔情》剧照

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2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3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4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5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6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3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4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5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6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7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8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9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20

《铁娘子:坚固柔情》剧情介绍

铁娘子:坚固柔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罹患老年痴呆症,时常在幻觉和回忆中切换。她感觉深爱的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其实后者早已亡故。她作为杂货店的女儿,因为出身贫寒,时常饱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听了保守党的演讲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虽然在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但是她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与他相伴,坚定了自己从政的人生道路。从此,她逐渐走到了保守党魁的位置。终于,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胜,而她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组建了自己的内阁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她力主的自由市场政策也饱受非议,但是她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忍耐力,战胜了左辅右弼众叛亲离的局面,凭一己之力拯救了英国经济,捍卫了领土主权,被世人称作铁娘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你所以离开你涅槃咒离秋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美哉琉璃:巧匠大比拼第二季明堂驱魔怪谈2穿过月亮的旅行三代不出舅家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古宅老友记第二季她的马拉松暴力欲望的房子苦乐村官战火遗孤无间毒票陌生之地王子豪斯医生第三季惠灵顿灵异档案第二季吹玻璃的人迷宫:秘密爱蹴鞠小房东兄弟同体加密货币英雄祭我的儿子是奇葩血色誓言迷宫标记者

《铁娘子:坚固柔情》长篇影评

 1 ) 谁眼中的撒切尔夫人

也许是一贯的拖延症,从3月中旬一直拖到了4月初,今天猛然看到好友的状态撒切尔夫人已经去世了。

这样的感觉太奇特,冥冥之中大概有些难以解释的东西。

我隐隐地感觉大概欠着撒切尔夫人某些东西。

或者撒切尔夫人还是电影中的撒切尔夫人都在叙述着某些悖论,女性身份的悖论。

终究还是去电影院看了《撒切尔夫人》。

电影上映足足一年了,国内才迟迟引进国内。

我去看的周末的那个场次,只有稀稀落落的十来个人。

整个电影播放期间,不时地可以听到其他观众间歇的评论。

这样萧瑟的场景,倒是恰当配合了电影里面孤独寂寞的老太太独居的场面。

批评家们认为这部电影的叙事是破碎的,年老后罹患幻想症的英国老太太和辉煌的女政治家这两个故事始终是分离的,尽管努力黏合,但很显然失败了。

喜欢撒切尔夫人的右派们,可以轻松地只关注撒切尔夫人作为女政治家的片段,梅姨的表演毫无疑问是成功,特别是在议会辩论的镜头,活脱脱就是当年的铁娘子。

最早知道这部电影,是来自某位我不太喜欢的右翼的推荐。

撒切尔夫人在远离政坛的三十年里,越发地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偶像,特别是撒切尔夫人执政下的英国俨然成为新自由主义者的天堂。

我所认识的奥地利学派的推崇者们,除了推崇哈耶克,弗德里曼,米塞斯这些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以外,政治家里则言必称撒切尔夫人和智利的皮诺切特。

连撒切尔夫人的老朋友美国总统里根也没有牢牢占据新自由主义者的聚光灯下,而作为女性的撒切尔夫人轻易地做到了这点。

要知道新自由主义们向来对女性的智力不以为然,特别是认为女性基本上和政治八竿子打不着。

某位衣领干脆要剥夺女子的投选举权,认为女子的投票权毫无理性可言,只能造成政客越发愚蠢。

甚至因为撒切尔夫人的关系,衣领居然很慷慨地表示要保留女子的被选举权,因为深信也许还会撒切尔夫人同样优秀的女政治家。

某位友邻是对的,在不多久的时间,一场围绕着撒切尔夫人的造神运动一定会开始。

也许我这样的一篇文章多少有点不负责任,甚至是浮光掠影似得。

因为我甚至都没有看过一部撒切尔夫人的传记,我所知道的撒切尔夫人不过是媒体塑造下的若干个侧影。

有撒切尔夫人不顾强烈的民意反对,将经济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摆脱福利国家的色彩,也有使用铁腕的手段,镇压游行示威,在整个战后最大规模压制公会,在与阿根廷的领土福克兰群岛争端,前所未有地以战争方式解决。

这样一系列举措,的确打破了70年代英国的经济萎靡的状态。

在某种意义上,她成为那个强大保守的英国象征。

之所以远在万里的国人纷纷怀念撒切尔夫人也大抵如此。

我自己不是经济学出身,对于她的撒切尔主义,到底是实际效果很好,还是自由市场的象征色彩更多些,我自然是无法评论的。

我记得在《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的第二集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有一个细节,夏洛克试图破解一个保守的军官的密码是,他断定密码肯定是撒切尔夫人,然后又因为他是撒切尔夫人的狂热崇拜者,为了表示亲昵,必然是maggie。

然后密码就应声被破解。

我并不清楚这样的细节设定是不是有特定的政治立场的表示,但也是一个有趣的碎片,关于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的形象的一个有趣印证。

昨天晚上国内纷纷怀念起了这位女子,大抵都是世间再无撒切尔夫人。

但是某些消息,才让我真实感到撒切尔夫人的真实。

一个友邻说自己的英国朋友在听到撒切尔夫人去世,纷纷涌向了酒吧表示庆祝。

甚至有一首调侃还有点恶毒地诅咒撒切尔夫人的歌曲也被翻了出来。

The Day That Thatcher Dies We will laugh the day that Thatcher dies,Even though we know it's not right,We will dance and sing all night.I was blind in 1979, by '82 I had clues, By 1986 I was mad as hell.The teachers at school, they took us for fools,They never taught us what to do,But Christ we were strong, we knew all along,We taught ourselves the right from wrong.And the punk rock kids, and the techno kids,No, it's not their fault.And the hip hop boys and heavy metal girls,No, it's not their fault.It was love, but Tories don't know what that means,She was Michelle Cox from the lower stream,She wore high-heeled shoes while the rest wore flat soles.And the playground taught her how to be cruel,I talked politics and she called me a fool,She wrapped her ankle chain round my left wing heart.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which old witch?The wicked witch.Ding dong, the wicked witch is dead.可能这才能离真实的撒切尔夫人更近些。

总感觉在国内有这样的一种状况,如果一个伟人死去,他身上的无数重争议都会硝烟云散。

随之他就变成了圣人,成为神话。

于是每当一个伟人死去的时候,就会纷纷涌现一大批的纪念文章,然后这个真实的人物就消失不见了。

讽刺的是,我这篇短文,也是这种性质的文章。

至于撒切尔夫人及其这部《铁娘子》的电影对我来说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电影中早年的她表示自己不想活在背后,不想孤独地在厨房里刷碗。

可电影的最后却是踽踽独行的她怀念着已经死去的丈夫,落寞地在厨房里刷碗。

甚至有传闻,撒切尔夫人曾经对自己的政治生涯感到后悔,因为这使得她的家庭生活非常糟糕,无论是子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作为现代女性,自然渴望可以走到台前,可是怎么处理工作和家庭的确是个难解的问题。

当然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这部电影的视角过于女性主义,只关注了作为女性的撒切尔夫人,基本上作为政治家的撒切尔夫人除了几个镜头外,基本被忽略掉。

这样的声音也许是对的。

 2 ) 台词摘录

A ma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tand on his own two feet.I love you so much but I will never be one of thoes women who stay silent and pretty on the arm of her husband or remote and alone in the kitchen doing the washing uo for that matter. One's life must matter beyond all cooking and cleaning and children.One's life must mean more than that.I can not die washing up tea cupSomeone has to say the unsayable. None of those man have the guts.People dont think any more. They feel. "How are you feeling?" Do you know one of the great problems of our age is that we are governed bypeople who care more about feelings than they do about thoughts and ideas...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 Wacth your action for they become habits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3 ) 杰出人类远行必读手册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性政府首脑,也是第一个女性党魁。

说她是杰出人类,毫不过分。

同时,与后来出现的很多女性党魁,女性政府首脑相比,撒切儿的历史意义,包括与今天人类糟糕处境的相关性,又特别值得讨论。

我需要先交代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支持英联邦国家各个工党的政策——我支持抬高最低工资,富人多缴税,社会福利——我知道执行起来有很多困难,会带来债务危机,但是我不认为有其他办法——因此,所以我对撒切儿的政策,尤其是她和里根启动的金融去监管化非常的反对。

我是带着敌意去看这个人的,非常希望看到影片中有她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正脸朝下摔个跟头的镜头 (小平同志一句“主权问题不能谈判”,告诉了铁娘子铁汉子是怎么说话的)。

可惜没有演这出。

整个故事其实围绕着一个承载了过多的阶级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杰出个人,如何顶着泰山压顶的困难完成奇迹,又如何自恃无敌,逐渐被自己人孤立而孤独终老的。

希腊神话里面这个有原型叫“Hubris” ,简单的说就是“骄傲的将军”。

而《铁娘子》中的撒切尔夫人因为承载了太多植根于民众的伤痛,她可以自信地说从来没有脱离底层的群众;更重要的是,她的丈夫丹尼斯大度和温柔的关爱让撒切尔保全了自己作为一个杰出领袖同时身为女性的全部尊严。

我一个年纪很大的同事曾经偶遇过这对政坛夫妻,向我描述:撒切尔夺门大步流星的走出机场休息室,丹尼斯在后面举起满杯威士忌一饮而尽,说道:“天呀,和她在一起实在够受的。

我得来杯度数大的。

”杰出人类胃都要很好。

梅姑是个美国自由派,而且梅姑饰演自大狂的女性非常得心应手,我们自然担心她能不能公平的对待这个成就卓著的女政治家,别太丑化她。

所以看到影片的布局是讲述一个轻度妄想症的铁娘子如何自愈的过程,顿时轻松了许多,因为这样创作者就可以避免在各种政治问题上在第二幕结尾处做出高潮的论断,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消灭主人公的臆想而实现人物情感的净化——这样很取巧。

因为在玛格丽特释怀丹尼斯的同时,不影响我们回忆她裹脚布一般长的政治生涯中的那些饱含血泪的过去。

这个保守党女人纵然有深沉的政治欲求,也会被观众认同——她和他,和我们一样,年轻过,有过纯真的梦想,被人看不起过,有过失望,为了自己的工作做出了牺牲——而且这些牺牲不一般。

撒切尔自己也没有奢望这么高的政治成就,愣愣地被朋友们抬到了高位。

她没有辜负重托,帮助自己的党派掌了权。

领袖都是要为自己的决定承受失败的代价的,影片里用记录镜头的影像告诉我们这些代价布满了血肉,烈焰和残骸,一个领袖,无论男女,都要承担下来。

然后安慰自己说,这样做是对的,是尊重我的原则的——这点,是叫人尊重的。

值得思考的是,英军进行了福克兰海战,以绝对优势胜利之后帮助撒切尔连任后,是否成为了世界上所有”信封原则“的保守党的政治必杀技——之后的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是不是都因为这个保守党的奇思妙想而成为历史的必然。

胜利,尤其是孤注一掷的胜利,肯定带来了沾沾自喜。

那一个领袖的陨落就是从盟友的里间开始的, 撒切尔周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她。

一个胜利者最恐怖的变化就去挥霍她长期积累信任,来发泄长期积累的自卑。

每一个掌权的杰出人类都想象不到自己失去权力时候的没落,而这个故事就是帮助他们寻找自我的。

没有人能永远高高在上。

需要时时警告自己- Hubris!

 4 ) Brilliant English, shameful story

Like most of the former English movies, The Iron Lady speaks excellent English in wording and phrasing, however every single person who ever see the bloody movie would have to speak out with all due execration, "WTF is the movie trying to say?"

 5 ) 传奇的玛格丽特,出色的梅丽尔。

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这样让我倾心的影片已经多年未见。

影片以一种幻想一般的表达方式,随心所欲但是有自然贴切地穿越在漫长的时空之中,出色地刻画了玛格丽特传奇的生涯。

影片不仅仅让人们了解了她政治思想以及政治生涯的来龙去脉,让这位政坛铁娘子跃然于银幕之上,而且还贴切地反映了她作为一名女性那细腻的情感和生活,不由使人动容而伤感。

而扮演玛格丽特的梅丽尔,则在影片中显示了她出类拔萃的表演天赋,恐怕现在只有她,才能游刃有余地胜任这个角色的扮演。

 6 ) "I will NOT die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

看到最后玛格丽特在厨房里与一般家庭主妇无二般地洗杯子,我很害怕结局是她当初自己的一语成谶,说着"I will NOT die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却恰恰如此离开人世.大概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或者其实内心不够相信一个女性终究可以自始至终地不理睬世俗的一切阻挠,不仅倔强地不从于任何基于性别强加的标签,而且时时直白地点出这样标签的荒谬之处.幸而玛格丽特想到了什么放下碟盏,该干嘛干嘛去了,"business as usual".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下厨房就不能做一个默默支持男性事业的人.在我自己看来,没有人能干涉别人对自己做的知情选择,就如同没有人能够将泛泛无意义的标签强加在个体身上(习惯被所在集体标签的我们该是有多习惯标签化呢),尤其是当这些标签的来由碰巧是人类历史上某个性别占据了生产工具因而有话语权.只是我这样想着,却会自然地在生活中自我审查自我妥协.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又有什么资本去说别人应该如何如何? 大家都一样的面对现实,然后规避风险,然后去做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人.心情低落了许久之后看这部电影很励志.从小到大被其他女孩排挤的玛格丽特该要多大勇气和信念坚持到牛津,而这只不过是个开始.电影好在没有简化一点她所遇到的阻力 - 来自男性的或者不来自男性 - 然而玛格丽特坚持己见,一次次勇敢地直面和应对质疑.性别从来不是她的借口和倚仗.或者说,她认为不是.既定的男权社会固然给女性造成了先天的不公,但是就像自我审查,许多时候,限制也是女性自己给自己圈定的."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只有当一个人自己"care more about what I say, rather than how I say it"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响亮地对对方说出这句话.看的时候会想,King's Speech vs Iran Lady.一个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外在的压力),另一个要战胜外在的阻力(和内心的恐惧).但是叙述方式何其不同.乔治国王面对的外界质疑不够多吗?玛格丽特面对的内心斗争不够多吗?但是我们看到的两个电影,一个浓墨重彩在国王一个人的拼搏战斗,另一个女首相的刻画是通过她与其他人的关系 - 与一个男人和另一群男人的关系.是因为国王的演讲要讲的只是一个故事而玛格丽特要说整个政治生涯吗?那么胡佛呢?一个极度自负的政治家,讲述他的一生的电影是如何塑造他的呢? 是他不断地回忆自己如何一手遮天翻云覆雨打造了中情局,在每一断回忆里他都是主角,哪怕他的爱人和他表面上的爱人几乎都可以被隐去,都是他的注脚.回过头看玛格丽特,电影在强调强调强调她是一个人,从1979年之前到1990年一直是以匹夫之勇敌对万夫.这大概是事实,却未必是玛格丽特的烦恼.只怕事实会成为借口和不作为的动力,那女性就没有其他人能责备了. 也许在从小到大的环境影响下,更多的女性确实会被她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来定义,但是如果自己本身不在乎被标签,更重要的是不因为自己被标签而加倍地标签其他人,一定程度上又有何惧? 又有何怨?哪怕是在别人耳语你是"grocer's daughter"的时候,你也完全可以不吭不卑地提声让他重复一遍,然后用自己的理论将其辩驳.因为自己是个女人就降低智商和能力的要求,难道不是正是因为对方是个女人就低估其智商和能力的翻版么? 是,想要家庭,想要爱恋,但是想要感情生活的又不是只有女人.该干嘛干嘛去了, it's business as usual.

 7 ) 《铁娘子》经典台词

It used to be about trying to do something.Now it's about trying to be someone.——我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只会挽着丈夫的手臂保持安静和优雅的女人,或者独自在厨房里刷盘子的女人!拿破仑称我们为店小二的民族,他的本意是侮辱,但在我看来是赞美。

这就是他为什么没有打垮我们,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没有打垮我们!

我们要给人民创造机遇以发挥他们的潜力,尤其是青年人。

不要假装人人平等,人从来都不平等,将来也不会。

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去的比我们更大的成就,因为孩子们将是我们明日的领袖!

你只需要记住出你以外的人都很粗心或者无能,或者两者兼有。

自己掌舵的时候就要勇敢。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政党,领导它;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国家,领导它。

你拥有赢得最后胜利所需要的一切。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被那些更注重感觉而不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所管理。

我更关心思想和意识形态。

别问我“你觉得怎么样”,问我“你在想什么”,而我想“我很好”。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如果我明知我是对的还不去做那我还当什么领导。

——夫人恕我直言当人们经历过战争……——恕我直言,我的生命中每一天都像是战争。

男人们低估我,并且他们还会继续低估下去,而他们会追悔莫及。

 8 ) 铁娘子并非撒切尔

对于影片的评价,首先得了解传记片的概念,否则误会随处可见!

传记片主要是以人物本身事选的制约,历史人物或者著名人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与意义人物的重现。

其特点必是要合情合理,略携有推理、假设、适当的想像虚拟,但这些前提是突出人物中心、事件重点,有所取舍与历史材料出入不大的情况基础上。

在传记片塑造人物过程中,演不是单单的模仿,而是更加真实还原应有发生的人物变化。

首先得是结合相应环境、人物作出人物该或许会出现的动作、语言、眼神变化等,而不是单靠某一个不变的变化来固定人物,毕竟传记片可能年纪大幅度的变化,肯定会使人物变化很大,所以也就不能单靠某一个不变的变化来塑造人物。

但在后面的变化上,必是要以前面一些变化为基础来增加不一样新的变化,丰满人物!

影片开头发生的一切,最使我兴奋不已,首先是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我是彻彻底底的认不出此女是谁,这才是性格演员最好的诠释了,真的是传说中演什么似什么了!

开头,老年撒切尔拿着牛奶慢悠悠的走向柜台,接着一个女店员放了一叠报纸在老年撒切尔面前,她自然的看了过去,只见上面清晰的标题为“酒店爆炸”字样。

其脸变化是皱着眉头与嘴唇微开,其动作表现心理变化是疑惑,接着是眼神不一时的张大,其变化便是惊恐了。

『其也说明了撒切尔老年对这些社会发生的种种是有所关心』当她看着报纸的过程中,柜台的店员说了一句“49便士”,撒切尔只是停顿,嗯了一声,并没有听清,只是答允了一声。

直到拿出钱包,问了店员,当店员说了“49便士”,她眼神是惊恐的,表现为睁大着双目,右眉不一时翘起,看着面前那瓶牛奶!

『其也说明了撒切尔对生活购物价钱是有所心系,物价的上涨』撒切尔独自一人走在川流不息的旁街上,踉踉跄跄的看着这些几何高厦!

镜头一转,撒切尔与丈夫丹尼斯,吃着早餐,当丹尼斯涂了过多的黄油,撒切尔是有所言语控制。

表现为摇头、眯着双目、皱着眉头。

其控制在后面也是有所展现出来,如丹尼斯刮胡子叫他擦干净、丹尼斯出门没带围巾、帮他选择衣服等。

『说明老年的撒切尔有着政坛上控制欲的余迹,其也能看出』当聊到今天早上牛奶时,报了牛奶价钱49便士,撒切尔又一次的睁开了双目,只不过这次她是先翘着双眉,而第一次是翘着右眉,其心理是更加增强了不可思议、惊奇!

接着巡查过来的时候,坐在对面的丹尼斯凭空消失了,唯留撒切尔在那孑然一身敲打着茶杯上的鸡蛋,声响传遍了整一个房间!

『其也暗示了,丹尼斯现实是虚无的,而在撒切尔是一直存在,不愿离去。

其也能看出,撒切尔老年伴有幻想的病状』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铁娘子综上所述便是电影开头的一部分,足以看出电影的矛盾点与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叙述出来了!

电影在展现年轻撒切尔的时候,是以撒切尔的女儿做为引子,其是一种鲜明对比,普通女性与富有不平凡理想的女性一种对立,更为凸年轻撒切尔的不平凡与毅力。

电影中,撒切尔女儿卡洛儿对母亲的唠唠叨叨也是不少,而使撒切尔产生了厌烦,为了女儿知道自己不喜欢这方式互相沟通,说道“我年轻时,不会在我母亲旁边唠唠叨叨”。

一个不余语的女性,必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她就是撒切尔铁娘子。

也其证明了里面的一句台词“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只会挽着丈夫的手臂,保持安静和厨房刷盘子的女人。

”『其也看出撒切尔已经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不甘没意义的在家洗着碗』年轻的撒切尔放下了自己心爱的家庭,驶着车往众议院去,车盖前反射着大本钟的样子,其也说明了从一个家往外走到大家,是由撒切尔以车的方式慢慢过渡的结果。

油漆黑亮的皮鞋中,有着一双高跟鞋的存在,必定是英国又一个不平凡的开始。

随着宏大的背景音乐与那众议院吵闹的争辩声,众议院的大门打开了,一群耀眼的白光束映了出来在画面上,随之扑面而来的是众议院似疯子般议员的争辩吵闹声,其声响布满在整一个众议院里——铁娘子的政坛生涯正式开始了!

真实的铁娘子在参完一天天的众议院疯狂一般的辩说,中年的撒切尔,陪在女儿的身边与她开着车,其在这时,出现了一句台词“人要么不计后果,要么笨拙无能”『其表明了撒切尔的优柔寡断与不平凡的毅力,为所做的事不含糊、不后悔,如坚石一般的立场,也为了后面所做的一切铺好了前奏,其后面一句话,其也是说给自己不怎么会开车的女儿卡洛儿』为参选首相,撒切尔所做的一切一切,完全是为了自己,从而忽视了亲人,与丈夫丹尼斯争吵了起来。

『当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旁人的情感,撒切尔不是选择性的去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自然而然的步入自己所担职任的责任』丹尼斯因为不满撒切尔自私心的膨胀,独自一人的去了非洲南非,而撒切尔已然不晓得丈夫去哪了,22年的一个人生活,这时也能看出撒切尔已离现实生活愈来愈远。

影片第一个高潮来了。

当撒切尔放弃自己对帽子的喜爱,也就放弃了自己不再属于普通女性的那种肤浅,就开始真正的步入一个不平凡伟人的道路。

她也放弃了天生而来尖锐、高调的女高音,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富人纯厚、沉重的女中音。

其在后面也能看到,铁娘子说话时,言语后面都会习惯性的加上“嗯”、“呒”、“扪”的尾音,其也是增加自己说话声的纯厚、沉重与震慑力。

一切一切的准备好了,各种自己对自己的改变与束缚。

在1979年的首相竞选大会上,她以最高票的胜出,成为第一个英国女首相,第一个进入唐宁街的女首相。

其也表明了,近代女性的解放,在男权社会上往政治的方面倾斜,展现出女性对政治的野心,铁娘子的野心欲望,铁娘子注定是一个不平凡成功的女性例子。

年轻时,从杂货商店老板女儿,到考上牛津大学,一步步走入不再只属于男人的政坛,她所持父亲的观念“自强自立”,渐渐的在做事时,成为一个不可必少的心理暗示宣言,也渐渐的形成自己根深蒂固,永不轻易改变的个人主义观念立场。

在她没选首相前,还是一个举手半天都不会有人在乎她的教育内阁大臣,就提出一个制度。

在学校学生原不收费的牛奶,到她一出台一个制度,“牛奶不免费”,让所以学生家长是极为讨厌这个女人,但她还是固持己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改变。

到了撒切尔当上首相,她这种铁腕不轻易改变的观念愈演愈烈,渐渐的形成一种极端主义,固执的立场。

她这时出台的政策“限制工会的权利,严厉打击工人罢工”使着一群工人不止愤怒,也愈来愈讨厌、仇恨这个铁娘子。

在电影中,铁娘子悠然自得的坐在车上『其心里必是紧张、焦虑不安的』,外面一群人拿着“打倒玛琪”的牌子,几个人轰隆隆的敲打着床窗,铁娘子这时动了动身,快速的眨了几下眼睛,耸了耸鼻子,其表现是焦虑不安的。

讽刺的是,中间有着一句“你本该回家做一个母亲”,其男人确实唯恐天下不乱。

超爱这张 哇哈哈哈!!!

后面又接着出台“鼓励私有化”渐渐的向着资本倾斜,而倾斜了资方,资方必会更轻松的伤害了劳方的利益,这时不止工人,连接着穷人也渐渐的不喜欢这个铁一般的女人,这种铁腕一般的政策,使沉迷的群众更加深入沉迷,社会治安随时的崩溃,都全部的打到这个女人身上、心上。

1981年,阿根廷军政乱了套,铁娘子为了激励群众沉迷已久的趋势,鼓动群众,而为了群众彻底走出这种情绪,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爱国主义”,只有爱国主义的出现,才会使群众众心一志。

其也为了自身形象的良好品行。

1982年4月,当阿根廷突然入侵福克兰群岛时,英国人终于等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南大西洋上的福克兰群岛自1833年开始便一直由英国占领和管理。

尽管如此,其领土所有权也一直是该岛的邻居阿根廷争论不休的问题,阿根廷公开声称该岛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名为马尔维纳斯群岛。

虽然福克兰群岛与英国远隔13000公里8070英里,但岛上的居民都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而不是阿根廷人。

在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开始扬言用武力收复福克兰群岛,后来当英国政府向该地区派遣了一支小型的舰队后,这种吵吵嚷嚷之声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然而到了1982年,福克兰群岛问题又再次放到了阿根廷政治议事的日程表上,这次却是利用它成功地转移了公众对军事政府现在由利奥波多·高尔提爱里将军统治即将面临的内部危机的视线。

与此同时,英国由玛格丽特·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也同样正经历着英国公众的责难,将政治视线引向海外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

舞台就搭在南大西洋上,意在决一雌雄。

在当时,恐怕没有任何人,包括军界会想到英国要为这几个小岛决心打一场战争。

在这场政治危机之中,大多数英国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岛屿的存在,更不用说要去打一场战争。

铁娘子思量逾时,斩钉截铁的说明了要打击阿根廷。

其深入来说,不是领土主权问题,而是民族尊严问题。

胜利凯旋而归,撒切尔不是欣喜,而是问了对方死去的家人信息,而选择了写信深感抱歉的对不住对方失去的男人,这时她铁腕的一面便消声灭迹了,而是一个普通母亲一般,撒切尔说了与死去家人感同身受,知道离开孩子的那种伤痛。

撒切尔独自一人在桌上写着信,身心疲惫的一手支撑着额头,皱着眉头,导常伤感。

虽表面乃是一个强大的首相,但其内心依然是一个温柔的女性,这是不会改变的内心与表面的区别。

而群众这时的爱国主义情绪确实抵消了沉迷已久的趋势。

电影画面随着背景音乐,群众们手拉着手,喊着胜利的口号,在大街上欢庆,而铁娘子也自然的连任了首相。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铁娘子

真实的铁娘子当她连任首相后,她又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政策“推出个人人头税”所谓人头税就是按人头计征的税,即人头税而撒切尔夫人所征的人头税是穷人富人一样,其中目的之一是为了让穷人和富人对社会的管理有同样的责任感。

撒切尔夫人还说过: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

主张政府的干预要有度。

而其里面有着很大的不公平性,当她把政策推到了极端主义,肯定是惹人不满、超前。

其也有了福利资本主义与自由竞争主义,左与右的政策,都没有很好的平衡做出最佳的结果。

在其不平民愤的情况下,铁娘子一党的保守党里出现了一些反撒切尔势头的阁臣,其里面有一句台词“请不要挑战我们的忠诚度”已经暗示了铁娘子撒切尔要开始下台的前奏。

在快进的音乐下,铁娘子走在大臣前面,在下楼梯非常快速,其电影语言便看出,铁娘子已经愈演愈烈的远离了大臣的心,楼梯好比坡,她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其也表明了铁娘子因为固执不会改变的观念,局面的不可留回,也不得民心』本应12年的首相之路,才11年便结束了,铁娘子撒切尔自己选择了离开!

影片其实一直以两个电影镜头聚焦着人物,第一个是撒切尔的老年,第二个便是她的幻想着前生发生的一切与幻想着死去的丈夫丹尼斯。

老年的撒切尔是带有敏感、神经质的,常常以物、幻想,想起发生过的事情。

其根本幻想着丹尼斯,是为了弥补年轻时对丹尼斯缺少的那种爱,不止对丹尼斯,还是女儿卡洛儿都是一样。

在其鲜明对比就有,当影片近半时,撒切尔也逐渐接受了丹尼斯逝去的结果,也回到了在政坛上的那种孤立,自己对自己自身的折磨。

而经常习惯于一个人的撒切尔,就极不喜欢别人管制着她,念叨着她,所以自然而然的希望丹尼斯消失。

『但并非如此,当她不想丹尼斯的幻想出现,丹尼斯便出现,常常的围绕在撒切尔的身边,孜孜不倦的说着废话给撒切尔』影片最重要的泪点处,便是撒切尔梦到了丹尼斯离开了她。

撒切尔帮丹尼斯整理好的行李,送丹尼斯到走廊,发现丹尼斯并没有穿上袜子,光着脚掌,走在冰冷的地板上,撒切尔哭了,她伤心的哭了,她不想离开丹尼斯,她需要着丹尼斯,她不想一个人。

“我不想一个人”这句台词是撒切尔最真实根本的个人潜台词,她其实是不想一个人的,所以理想工作来填补自己一切的孤独,老年的孤独愈演愈烈,她是更加需要身边有人,她也需要感情的述说。

她踉跄的蹬了几下,抓紧了墙,想让丹尼斯留下,而丹尼斯还是离开了,没有穿着袜子离开了!

综上所述是我对影片的个人看法观念,其有不足之处多多包涵。

其实电影里面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我并没有说,比如铁娘子同觉员连车爆炸、老年的撒切尔打开孩子的录像带,儿子马克从电视跑了出来、撒切尔公寓爆炸,撒切尔喊着丹尼斯,对他的关心等,但可以反应出撒切尔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与个人的变化。

电影一开始便是以矛盾开始的,相对来说,从政坛下来的余迹与人间烟火气的现实,本就是一种明显的矛盾点,一个不平凡的女首相与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女性,这也是一种明显的矛盾点,一个女政治家、一个母亲、一个妻子,总是失总是得。

各种不一名目的矛盾使撒切尔痛苦不堪,但她必然要坚强,从而她的病态也逐渐的显现出来。

在其客观与主观中,大部分观众会以碎片化的剧情、画面不时的转换,从而表明自己看不懂,这其实就是一种理由,一种习以为常但对于本片来说,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评价,但,你看的过程,并没有结合铁娘子真实情况来说,总是等待剧情来告诉你,但其实是你自己告诉你自己。

其看不懂不是碎片化的剧情,而是你并没有看懂剧情之间的关系,自然,影片存在的问题不单是碎片化的剧情,而是美化了撒切尔的一面,还有展现了撒切尔老年的各式各样的不堪。

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矫枉过正的结果,一种正常但又不正常的看法。

普通人也就记住了铁娘子是一个首相,而选择性的忘记了她也是一个女性,一个或许温柔的女性,一个或许在家做饭的母亲。

但为什么,我们就是要以她在政坛上表现,来给她贴标签,这其实是不对的,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想法。

我觉得,影片选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不怎么让人喜欢的,但也是合情理的角度,因为撒切尔确实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病怏怏的老太,为什么,我不能展现出这种病态,凭什么一定要展现她在政坛上的威风。

自然了,电影,还是有展现铁娘子的威风凛凛的一面,那些说没有展现的豆瓣友打自己一巴掌吧,我或许看的电影会比你仔细多,或许对于这部电影,或许你是不所喜这部片子,但是由于你不喜这部电影,而写的那种评价,自然是一种傲慢与偏见,一种矫枉过正的理智与情感。

而我个人也对影片有不满的看法,比如,没有展现出撒切尔出访中国,谈关于香港主权问题,这其实与福克兰群岛是有一样性的性质。

而我对电影最最最满意的地方,自然是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从开头到结尾撒切尔一个人洗杯子,孑然一身走在房子里,言行举止、脸部的微表情、自然的反应都使我佩服,而很多的豆瓣友并没有说了梅姨的演技,就说了看不懂剧情,而选择了不太合情合理的评分,起码梅姨的演技是一个亮点。

就她声音模仿的十分相似,也足以给梅姨一个满分。

虽然影片是有不足之处,但不是一部烂片!

超爱这张 哇哈哈哈!!!

 9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每当看到撒切尔夫人身后坚定地支持他的丹尼斯时,我便想起诗经中的歌词,人生遇一知音难矣,能得知音终生陪伴,不离不弃,难上加难。

上学时候了解到的撒切尔夫人似乎并不像电影中描写的这样,在那个狂热劲头还没完全过去的年代,我所了解的撒切尔夫人还是一个独裁者,其实目前依然有很多的英国人对她恨之入骨,但她能够坚定地走下去,不为舆论所动,实在令人钦佩。

要知道,资本主义国家是靠选举上台的,并不像某党某国政权又红又专,而在精通讽刺挖苦之能事的大不列颠,坚持自己的信念又不随波逐流,似乎更加困难。

有很多人会质疑撒切尔夫人所做的一切,打压工会,削减福利,征收人头税,她所信仰的人生而不平等,要追求平等必须get down to work的想法,并不为世人所接受,毕竟欧洲不是中国,人们养尊处优惯了,削减他们的福利必然会迎来暴风骤雨般的反对。

每当此时,丹尼斯都成为撒切尔夫人的坚强后盾,他了解妻子的信念,他会同妻子一起咒骂政客和这个世道。

就算阴阳两隔,撒切尔夫人依然对老公念念不忘。

回到电影本身,好多观众感到片子剪辑的凌乱,让人头昏脑胀,可我反而觉得,片子在凌乱中反而体现了晚年撒切尔夫人的精神状态,时而正常,时而错乱,时而陷入对过去黄金时代的怀念——只有现实是无法接受的。

铁娘子的性格怎样形成的?

铁娘子是怎样拼搏到首相的?

铁娘子到底是怎样治国的?

看完电影似乎依然一点也不知道,从这一方面讲,本片是十分失败的。

电影成功之处在于从新塑造了一个“女性”的撒切尔夫人形象,一个在雄性的政治世界中渴望获得支持与认可的女性形象——这个世界上知我者甚少,又有多少人会谓我心忧呢?

支持她的议员被炸死了,支持她的下属反水了,永远支持她的老公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能去何处寻找自己的依靠?

不要提新芬党和北爱共和军的镇压,不要提英阿马岛战役的胜利,也不用提私有化和 打击工会,有多少人会理解一个女首相所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不知者谓我何求?

”你会受世人唾骂一阵子,但却会被赞美几辈子“,当世人离她而去时,除了丹尼斯的肩膀,她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的信念了。

当看到现在这个潦倒的老太太那痛苦的现状时,不禁感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10 ) 最喜欢的两段台词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嘴里的话;注意你所说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实际行动;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

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 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 And where there is dispair may we bring hope." —— St. Francis 凡是有不合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

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

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

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

St. Francis--圣方济各(意大利文:San Francesco,St.Francis是英文),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Assisi),卒于1226年10月3日,是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的创办者。

《铁娘子:坚固柔情》短评

梅姨成功地把“演得好好哦”和“不知道她在演什么”完美地结合了在一起,多谢导演和编剧。

5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较差

这是一个典型的好故事被糟蹋的例子,短短105分钟的篇幅,导演有自知之明的话应该选一两个关键时刻的故事来拍,而不是非要将撒切尔夫人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事件浓缩进来,拼凑感太强了。

7分钟前
  • W.
  • 较差

不管在电视镜头前多么出色,最后也不过是一个人。

10分钟前
  • 印第安纳波利斯
  • 推荐

俺老年痴呆以后会成天幻想和谁吵架呢?

14分钟前
  • 猱困困
  • 较差

看meryl streep才是王道,年轻的撒切尔先生很帅很帅!

19分钟前
  • 名叫郁郁的知了
  • 推荐

3.7

24分钟前
  • 小明的屍體
  • 还行

纵然一个人的演技再强大也无法独力拯救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除了梅姨以外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丝毫看点。

26分钟前
  • 白发生
  • 较差

也许再过些年,就会有人拍一部电影叫《梅里尔·斯特里普》了……

28分钟前
  • UglyBerry
  • 还行

非常诡异的叙事模式

30分钟前
  • 暖暖旋风
  • 较差

我觉得一般吧,中规中矩的……演技倒是真心不错

34分钟前
  • 离枝
  • 还行

要不是梅姨,真心看不下去~~

39分钟前
  • Lavender
  • 较差

尼玛真难看!一部糟劣的意识流MV,花哨的剪辑和技术玩票没能改变碎片化的叙事所带来的先天残缺,也自始至终游离于角色的内心之外,时而光怪陆离,时而一惊一乍,各种闹心。梅姑的表演乖张过火,两星给她脸上每一块调配自如的肌肉。

41分钟前
  • cjy
  • 较差

期望太高於是有點失望。梅姨全力出演撒切爾夫人,基本無可挑剔因為連語調和發聲都一併摹仿了還想要怎樣, 口音問題嘛,簡直是信手捏來。走下政壇后的撒切爾演的實在是細緻入微,看著會忘記這個是梅姨在演。但是再出色的演技化妝服裝都拯救不了薄弱鬆散的劇情,there is no highlight! 流水帳一樣的電影

44分钟前
  • 未知
  • 还行

梅姨的演技与化妆都是经典,其他的就一般般了

48分钟前
  • 夏之日
  • 推荐

哈里老 太可爱~

50分钟前
  • saturdaylou
  • 较差

并没有大部分评论说的那样不堪,不要当传记片就ok了

52分钟前
  • 佩鲁
  • 力荐

作为传记片,自然会攫取闪光点,浇铸一些励志内容进去。作为一个女人,跻身于男人的政治世界去耍铁腕,注定要当一个争议多多的风云人物。得失胜败,竟到老年方知,揽着一肩膀国家责任,却早早弃掉了家庭温存。撒切尔夫人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不咋的(貌似是从小“教育”出来的),看这电影自然全为梅姨。

5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还是可以得奥斯卡影后!!!

57分钟前
  • miko
  • 力荐

纵然一个人的演技再强大也无法独力拯救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除了梅姨以外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丝毫看点。 .

59分钟前
  • 雲苍白浅影长
  • 较差

失望 很杂乱

1小时前
  • leaf_fl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