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激情
Marie Krøyer,柯罗耶夫人的情人(台),The Passion of Marie,Balladen om Marie,Balladen om Marie Krøyer
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主演:比吉特·约尔特·索伦森,索伦·希特-拉森,汤米·肯特,琳恩·玛丽亚·克里斯滕森,斯瓦利尔·古德纳松,库尔特·德莱耶,Mette Maria Ahrenkiel,汤姆·雅各布森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瑞典语言:丹麦语年份:2012
简介:两次金棕榈得主、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新片《The Passion ion ofMarie》,讲述丹麦历史上两位著名画家Peder SeverinKroyer和妻子Marie之间的故事。在凭借《征服者佩尔》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棕榈以及金球奖扬名国际之后,奥古斯特一直在外国拍片,1992年瑞典语的《善意的背叛》..详细 >
戳到我的泪点
我们彼此相爱,却不幸福。丹麦画家患有精神病,妻子玛丽爱上了一个作曲家,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故事很老套平常,画面比较干净优美,典型的欧洲叙事风格。
故事套路会让人觉得爱情的套路,顿生疲惫感。但视觉,北欧的唯美古典,完全不套路。
要在合情合理条件下追求幸福,不然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最后女主给女儿讲那番道理时,为她们的离别而落泪,但是如果女儿能健康的成长(主要指心里上),母女俩人也能保持朋友关系吧。
斯卡恩画派经典之作 北欧油画质感艺术家传记算是先驱了,妇女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的痛苦羁绊和孩子的成长问题
女性之难
女主其实好看布景服装光影色调都好看女主的话也哲学但是到我自己我绝不会这么想也做不到这样想当初东跑西跑躲妞妞的奶奶再艰难也只有一个原则妞妞绝对在我身边我俩不是一体化我俩是一个人这是本能这个是要给妞绝对的安全感后来她大了我各种尊重她她是一个和我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电影要表达的我懂我只是表达我做不到别的方面都能理智进步唯独涉及到妞妞就是本能了
不太喜欢雨果那个角色。最后女主对女儿说孩子的幸福不一定要父母给予这句话我好喜欢
嫁的人是疯子,有爱却过的不好。后来的作曲家,是个感情骗子,最后的玛丽,失去了真爱的孩子,被感情背叛,遍体鳞伤
赛林病逝后,玛丽在女儿成长中的缺席让维卜斯拒绝了玛丽,而选择与女佣安妮一起生活。玛丽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来到女儿床前:“我应该给你更多的陪伴,让你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温暖。但一个伤心的人是无法赐予另一人幸福的。如果你看到大人过的不开心,就会以为成为大人是不开心的。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人是可以开心和幸福的。幸福不能依赖父母,得自己争取,你已经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只有你自己的思想能主宰你自己。”
画面唯美,配乐也不错,可以吧
几乎没过三个镜头就预感到故事会怎样讲,而且怎样将都是那个玛丽了,不会有新的玛丽,就是那个玛丽,拖拖拉拉的玛丽,毫无激情的玛丽,埋葬风格的玛丽,浪费胶片的玛丽,等等。。。
剧情很烂但是Kroyer的画好,光线柔和,充满感情。
节奏叙事平稳,慢慢地看完。北欧女人好像长得都比较朴实。
如油画般的电影画面,娓娓道来的剧情,所有家庭的不幸都不同,精神上的疾病摧毁了这个家。很欣赏女主对爱的勇敢,以及对彼此的坦然,那样坦然无惧。只是有点怜惜她的女儿,然而最后的告白到底挽回了一点,因为我不开心所以不能带你,这个时候是被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在沟通关于未来的事情吧。
喜歡 奧古斯特 的影像:畫面靜美宛如一幅幅經典油畫;節奏舒緩客觀冷靜;秉承北歐經典影片的傳統文學性強;其中充滿神性的光輝。作為一部反映10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個藝術家的人物傳記片,不玩解構,不戲仿,不狗血,不迎合庸俗口味,還依然保持作品的水準,實屬難得。
画面很美。
责任和自我感受都同等重要吧,又觉得如今离婚率高也没什么可诟病,爱情本就是瞬息万变的,既然都很痛苦那分开会好就好,怕的是分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女人会将爱,性,他,家庭,孩子当作自己的全部,唉…
一个女人所有的欲望
愚蠢的玛丽和疯狂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