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星期天
Bloody Sunday,血色星期天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主演:詹姆斯·内斯比特,艾伦·吉尔迪亚,Gerard Crossan,Mary Moulds,Carmel McCallion,蒂姆·皮戈特-史密斯,尼古拉斯·法瑞尔,克里斯托弗·维利尔斯,詹姆斯·休伊特,Declan D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02
简介:1972年,北爱人民因不满英国政府未经审讯便予以拘留的不人道做法,决定在1月30日这天举行一场游行。英国陆军将军福特(Tim Pigott-Smith 饰)同时发表声明,定义这是一次非法游行,并将进行镇压。双方的矛盾冲突在前一夜便凸显开来,形势一触即发。北爱温和派议员库普(James Nesbitt 饰)意识到形..详细 >
和平游行镇压,13死14伤.
政府的无能,军队的傲慢,年轻人的鲁莽。
不能理解千与千寻能和此片一起拿金熊额
迫不及待想看菲利普船长了
真他妈无聊!
记者出身的绿草导演采用他拿手的新闻纪实风格拍摄,手持摄影,场面调度灵活拟真,模拟环境声,呈现了粗砺真实的视觉风格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从头到尾都从双方的角度来描述整个事件,一个看似相对客观的视角,让事件还原起来更加真实可怖。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被完美展示出来,流氓无产者、便衣军队都是事件的助帮凶。当然还是把所有的同情投给了受屠杀的北爱尔兰民众,把利剑刺向了愚蠢鲁莽又试图掩盖罪恶的英国政府。首尾呼应的两场发布会,和平革命的主张作古,从今天起,每一个德里市的青年、少年都将加入共和军。
纪录片般的拍摄手法几乎记者出身的保罗·格林格拉斯的固定标志,即使拍动作片,他也仍然离不开这一招。该片作为他的成名作,更是如此,全片手持拍摄,内容有如新闻素材的拼接,真实再现了那个“血腥的星期天”,而其冲击力超越了故事,更超越了逐渐被淡忘的“事件”。
个人观感很像看Son of Saul,在精彩和无聊之间还是偏向了后者
手无寸铁的人应该是不能被枪杀的
和93号航班比起来显然太纪录片了。格林格拉斯的冷峻白描影像风格匹配其自然主义打光自成一派,能在如此克制下传递出力量。手持摄影拍大场面,展示了其出色的调度能力。不足之处是黑场的剪辑过多且相当刻意。 猜测不久之后词条会不存在吧。P.S.比韩国同题材片拍得好很多,难怪被好莱坞挖走了。
保罗·格林格拉斯的手持代表作,之后他还把手持风格延续到了好莱坞以及谍影重重系列并形成风潮。影片以粗糙的手持影像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场景,让你误以为这是一部残留的纪录片,增加真实性之后自然更有益渲染气氛。无论如何,朝平民开枪的军队都是令人不齿的,可惜此类事件仍时有发生。
7/10澳版蓝光
手持伪纪录片。民运分子、分裂分子、还有充当暴徒的废青,呵呵。
反思历史追溯真实事件的真实题材,手持摄影有新闻纪实片一样真实粗粝的电影美感。但影片的追求仿佛也止于新闻纪实片段,对军方和游行者双方的表现也只是常规罗列,对事件的深层原因没有进行探讨
无论当做纪录片还是电影来看,都是一部不在水准的作品,豆瓣评分偏高只能是因为触到了一代人的那点痛,滚滚历史巨轮,我们都是见证者,我们都在见证着。
片中的伞兵全部由退役军人扮演
真实粗粝。感觉冷静克制得过了头。伪纪录片、手持拍摄的方式,但也因此废话、废戏多了很多,电影感不足。PS:妈呀,措辞都一样·····
爱尔兰共和军煽风点火,英国军队磨刀霍霍,爱尔兰年轻人冲动失控,一心希望和平游行的议员无力把握,全球同此凉热。肯洛奇是史诗感,保罗格林格拉斯是现场感,一样的工整和荡气回肠,电影感太好了。风吹麦浪打出五颗星,血色星期天没有理由不打。
这导演喜欢玩手持,镜头太晃,晃得人很难受,所以,这导演的电影都是一次性的,不适合看第二遍。这导演还喜欢劫持的题材,劫飞机,劫轮船等等。开枪打死了十几个人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获得了嘉奖。呵呵,我只能呵呵了。
手持摄影、长镜头都在营造伪纪录片的效果。电影出现了很多人名,也力求刻画生活化及真实性。有些人物侧重点的比例觉得没有必要,角色的选择将电影的伪纪录造成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