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鑫亮倘若问“兄弟情是什么”,大多数人会认为答案显而易见不言而明,但是“兄弟情”也面临着诸如“帅哥”和“女神”这样的称谓变异,问的不是称兄道弟而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兄弟们。
早至《诗经》里就有“兄弟阋墙”,三国里有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相煎何太急”,近代会将兄弟之间的亲密形容成“打虎亲兄弟”,但也有各自成家之后的边界“亲兄弟,明算账”,兄弟是比恋人更难揣测的一种关系。
阿甘导演颇有实验的将这把《钢刀》插向了多年后久别重逢但分属不同阵营的相依为命的异姓兄弟之间,或许能让更多口口声声说着兄弟遍天下的人们领略一番“兄弟”这个词的锋锐。
《钢刀》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乱世之间兄弟被兵荒马乱冲散零落,经过时间的煎熬之后再度相逢已是兵戎相见,这就是兄弟与恋人的显著不同,同样的桥段会多次发生于恋人之间,但只有你未嫁我未娶,恋人久别重逢只会越爱越深,相比之下朝夕相处的恋人免不了鸡飞狗跳。
拍摄这部影片从技术层面阿甘导演有不少创新和想法,但他更多的巧思仍然是落脚于内容里,于战争的残忍里倾泻出两个纯爷们不为人所知的细腻内心,钢刀劈砍之间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这就是一个战争大时代里赋予他们的唯一手段。
从演员阵容来看,由这两个“东”字辈演员何润东和李东学来饰演这对亲兄弟是再适合不过了,以往两人是观众眼里的型男,西装革履、风流倜傥,而到了《钢刀》里两人最鲜艳的色彩徒留一抹抹鲜血,触目惊心之间让两人的戏路得到了一次有力的拓展,这也是两人这么倾心倾力投入其间的原因,本就有一身肌肉,战场才是检验肌肉最好的擂台。
如大地般起伏不平的肌肤,如鹰隼般凌厉的双眼,如裂谷一样的脸上刀疤,顶天立地之间,看这两个迸发着荷尔蒙的男人之间的原始一战。
想必不少女观众会找回被花美男淹没后的那种真男人的情怀。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影片充满着漫画风,人物以素描漫画形式出现,不仅能征服更多年轻和二次元观众的内心,素描所勾勒出来的极简风也颇符合外型粗线条的这两个男人,同时给两人正式决斗之时进行了预热,就是那么燃,将影片里亲兄弟内心燃烧的火球扑出银幕,让观众跟着他们一起燃,这是偏酥软偏娘的银幕的一次另类体验。
战火硝烟沾染他们的脸庞,但他们仍然记着彼此的模样,只是身份迥异,马家军钢刀连连长王炳生,红军连长陈铁金,放荡不羁和信仰坚定的他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或许他们最好的归属就是不再相见,不见能够延绵两人记忆里的兄弟情,见了必将撕碎这份情添上新仇,此时两人说再多才是真正的折磨,不如到战场上畅快淋漓,用纯爷们的手段来解决。
正像大多数的兄弟情会夹杂关于一个女人的爱恋,这两位铮铮铁汉亦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他是一个战地女钢琴师,厮杀之间的战场上她仍然有着高尚的理想,她也是这两个纯爷们的理想,能够这么说,这两个兄弟爱上这位艺术家,就是想找到以往和平的出口,回到过往,而出口却只容许一个人过,大家争着挤出去或许谁也逃不出。
但即使没有战争,谁又能保证兄弟之间不会分道扬镳或是逐渐清淡。
《钢刀》能让大家看清究竟什么是兄弟,介于血与水之间的那份粘稠,就是兄弟之间的重量和温度,不宜夸大,不容扭曲,恋人之间分了就失去爱情,兄弟之间由于种种因素暂时分了那份兄弟情长存心间,即使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在历史范畴内,战争片很难拍出新意。
而各种抗日“神剧”也让观众对其审美疲劳,国产战争片似乎走进了死胡同,近年除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大制作外,大银幕上鲜见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作品。
而刚刚上映的《钢刀》,似乎为这个题材开辟了新的创作方法。
《钢刀》由阿甘编剧、执导,何润东、李东学、夏梓桐领衔主演。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西路军”在祁连山下遭马步芳军围剿而全军覆没,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惨败是革命历史上一次鲜为人知的失利,没有被搬上历史课本,也极少见诸荧幕,这使得影片对于观众来说完全未知,充满新鲜感。
这让《钢刀》从根本上有别于一般的战争片,没有为人熟知的历史,也没有明晰的是非界限,完全跳脱出国产战争片即走主旋律的思维惯性,这是难得一见的既有战争元素、又完全摆脱主旋律标签的电影。
看过之后才明白,影片介绍中,类型标签为动作、剧情的原因。
跳脱出主旋律的窠臼,让这部电影在叙事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更加注重故事性和人性的挖掘,相依为命的兄弟二人,在命运的捉弄下,几番离合,最后殊途同归,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很多导演拍战争片喜欢着眼战争本身,最后只呈现了画面,抓不住人心。
战争是由人组成的,受影响的也还是人,这就是为什么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尽管只讲营救一个大兵的故事,却深入人心、被影迷奉为经典。
我们无法还原一场真实的战争,那还不如通过其他的角度,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的影响。
这一点《钢刀》做的非常好,影片寥寥几场战役,多数时间用来铺陈兄弟情和人物关系,却带来了比战争场面更大的力道。
战争拆散了兄弟,泯灭了人性,两个人再度重逢,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战争让本就坚强的王炳生变得偏激且暴力,也把娘娘腔的陈铁金锻造成铁骨铮铮的汉子。
除了改变人,还要逼人做选择。
兄弟二人分属国共两个对立阵营,在相爱相杀的过程中,每次重逢都是一次重新抉择的机会,这几场戏是对角色内心的深度刻画,也让何润东和李东学两位演员发挥出极好的演技。
阿甘是我很熟悉的一位导演,3D刚刚登陆影院,他就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拍出了3D《唐吉可德》,这是一个有想法又敢于创新的导演,所以,当黑白红三色的《钢刀》出现在大银幕上,我其实一点也不意外,这是在画面上谋求创新,和有别于传统主旋律的故事一样,成为影片极具特色的一个符号。
黑白色调配以素描漫画的形式,为战争主题赋予低沉、阴暗的氛围,而大刀上的红缨、奋力搏杀中的鲜血,又以原本的鲜红色呈现,分外醒目、触目惊心,让人难以忘怀。
这种风格化的画面,其实称得上是战争片的新尝试,也为同题材电影以后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也能让人更加看清战争的本质。
刚上映,冲着3D和特惠票去看的,演员也是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本以为是一部主旋律兼兄弟情的战争片,结果却赤裸裸的拍成了疯狗哥哥和白眼狼弟弟从相依为命到相爱相杀的狗血腐剧……所有出现的配角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悲剧,最后的肉搏真的是卖肉吗?
明明是卖腐好么!!!
主角兄弟相依为命,被迫分开各有际遇,N年后战场上配角为救主角弟弟挂了,弟弟杀了俘虏(1个!
)报仇,结果身为刚打完胜仗的连长,因为滥杀1个俘虏要被枪毙???
身为主角当然死不了,结果接到任务要附送一队穿旗袍登小皮鞋的美女艺术家去高城,偶遇主角哥哥,身为敌方的哥哥知道去高城必死无疑,千方百计阻止弟弟送死,由于性格扭曲兼恋弟控,炮灰逐渐开始领盒饭(PS:本以为是女主的妹子居然是第一个挂的!
)随后剧情发展,高城沦陷,炮灰基本死光,兄弟俩正面PK,公然露肉卖腐,哥哥最后要求弟弟一起走,被弟弟捅了一刀,然后被个小屁孩一枪嗝屁,弟弟抱着哥哥情绪爆发……END!!!未解之谜之一,美女艺术家团队中一员,半路累到被发现怀孕(完全看不出大肚子),这一路上枪林弹雨居然没事,到达高城举行音乐会过程中居然生小孩了!!!
请告诉我路上走了多久?
未解之谜之二,哥哥为了让弟弟跟他走,杀了弟弟有好感的妹子,弟弟一怒之下劈了哥哥一刀,哥哥当场倒下,那力道,那一地的血啊,我都以为要把哥哥劈两半了,坚信着主角不死论,果然最后哥哥又出现了,但是!!!
导演能不能走点心,半米长的钢刀啊,用尽全身力气的一刀,居然只在哥哥脖子上划了个小伤口,完全不影响哥哥后期发挥,把弟弟揍得不要不要的……这部电影好不好,完全看怎么定位,冲着主旋律战争片去的,你们可以歇歇了,如果单纯冲着演员颜值演技去的,不得不说,两位主演演技都是杠杠的,酷爱何润东……
《钢刀》:没人知道,这个世界谁曾爱过谁张军瑜其实,我一直喜欢何润东。
看《风云》的时候,就超级喜欢步惊云,再到《霸道总裁》欧辰,《楚汉传奇》项羽。
何润东的那种帅,不是小鲜肉的那种韩国伪娘版的帅,而是一种很男人的、很有型的帅。
《钢刀》里,这个男人的那个小圆寸,一不小心就会撩你一脸鼻血。
钢刀,钢刀。
整部戏都在闪烁着一种金属质感的光芒。
不仅仅是由于影片的黑白红三色当道,犹如出鞘之后的鲜血四溅,更是因为影片的故事,也是讲述了一个散发着金属光芒的两兄弟的生死交战。
中国电影,还可以这样玩。
没有外景,整部戏都是在绿幕前拍摄。
即便是千军万马,也是后期特效制作完成。
一开始,在黑灰金属色的弥漫中,我以为只是开头会这样;但一直到最后,整部戏的风格都是如此。
无穷的黑灰色金属天幕,何润东和李东学两个型男大秀肌肉,像是在这大块的金属天幕中,去做一幅浮雕一样的烙画。
那些女音乐家们站在那里,在漫天的金属质感和男人们的力量美学面前,呈现出一种凝固的温柔和精致的美感。
我一直觉得这部戏删节的东西不会太少。
夏梓桐饰演的女艺术家葛兰和两个型男之间大约应该是一种三角恋关系,陈铁金爱着葛兰,葛兰却又迷恋狂放不羁、一身野性的王炳生。
只不过最后在院线里,他们三个人的感情纠葛被剪辑了不少。
王炳生最后一枪爆头葛兰,那里头要表达的意思大约是,你是要选择兄弟,还是要选择女人?
王炳生宁可这样杀掉一个让兄弟之间心生间隙的女子,也要让曾经的兄弟情回归。
只不过,陈铁金在王炳生的召唤面前,一次次冷血回应。
王炳生最后其实是死在自己对兄弟的怜惜之上,他的体力和功夫都要好于当年的“娘娘腔”兄弟,但是他一次次放过杀掉陈铁金的机会,他唯一的愿望只是想,当他再一次像是五年之前说“一二三”的时候,他曾经的生死兄弟陈铁金还能像是当年一样,跟着他跑路。
只不过,五年时间,他们已经选择了不同的“主义”,不同的道路。
即便是王炳生自己可以回去,但是陈铁金却再也回不去。
到最后,王炳生终究倒在陈铁金的怀里,当陈铁金撕心裂肺地呐喊出“哥——”的时候,一切,已经不再。
那些女艺术家们一个个都死在了高城的炮火和枪弹之中。
不幸,正被王炳生言中。
一朵精致的玫瑰,在一把锋利的瑞士军刀之下,轻触即碎。
没人知道,这个世界谁曾爱过谁。
这他妈是什么鬼,简直就是舞台剧,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在演什么,背景交待不清,人物交代不清,甚至连所有的行为都没有理由,人物塑造完全不行,没有性格,没有理由,啥啥不行,剧组连彩色都搞不起么?
黑白的,太烂了,别去看,看了后悔,谁能把钱退我,还有大把的水军,哎!
分数一路下降,看了这种电影白看都觉得 吃亏啊!
文/梦里诗书对《罪恶之城》风格的借鉴,并没能成为《钢刀》一鸣惊人的亮点所在,其仅是沦为了导演的一块遮羞布,且并无从掩盖那凌乱毫无逻辑的剧情,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兄弟间羁绊的电影,却只有狗血粉饰的苍白,用荒蛮缠斗代替的沉思。
原名刘晓光的电影导演给自已起了一个颇具电影意蕴的名字——阿甘,而从电影来说他也确实有着“阿甘精神”,正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成为了当代国产低成本恐怖片的奠基人,电影《阿甘正传》中曾有句经典的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但阿甘导演的作品却基本都是“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一点在《钢刀》中并没有发生改变,整个故事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剧情间的联系牵强而尴尬,唯所见的便是导演对《罪恶之城》风格不知节制的滥用。
《钢刀》虽与《罪恶之城》有着极为相同的风格,但这样的借鉴在电影中并未能达到与《罪恶之城》相之媲美的暴力美学,不进真实的做作,不仅令人无从得见于一场战争的本态,只是班门弄斧,为人贻笑大方,在故事上电影亦并没有将风格服务于剧情,而是在很多场景上甚可以牺牲剧情去彰显这种所谓风格,更令人不忍直视的是这样一部电影其所表达的内在价值更是为人生厌的套路。
纵观战争题材电影,在近年来如《索尔之子》《地雷区》《无境之兽》等多以深刻的人文情怀表达对战争的着点反思,而在这部电影中,刻意为之的热血渲染,没有兄弟只有战士的对决,动不动就是血拼肉搏的自我相杀,这些组成电影内在的构思,肤浅更令人尴尬不堪,作为一部战争电影其不仅无从令人去反思战争的原罪,那糟糕一同抗战神剧的狗血编排只是让人无所适从。
电影所呈现的这把“钢刀”犹如一把锈蚀之刃,刻意生硬的风格即无从金玉其外,亦没有锋利的内在动人心弦。
和老爸一起看的钢刀,毕竟当初电影频道宣传觉得还颇有个性和风格。
尽管明显模仿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罪恶之城,但天朝也可以玩玩呀,但在天朝你要暴力美学是很勉强的。
不过这不是主要缺点,舞台剧效果却没有舞台剧的艺术感,钢琴的存在纯粹是导演的恶趣味了,钢琴约等于剧情脑残.何润东分分钟座山雕灵魂附体,表演风格突破却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
整部剧对白非常非常非常苍白 。
整部看下来也就开头不久的渡江一战还算有点看头,但规模有余气势不足。
打着打着就觉得人数时多时少地。
不计较啥,看时别带脑子,但不可能和导演一起zw到高潮了。
我之前有了耳闻评论不好,但我想真的勇士,是敢于看艾德伍德的…但可惜,说艾德伍德都太抬举了
毋庸置疑,电影《钢刀》将以其极具风格化的呈现,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阿甘导演五年磨一剑的精心淬炼,不仅是电影视效特技方面的突破,也是何润东、李东学这对“双东”组合的养成,如此犀利,就似片中战士们冲锋陷阵时所持的钢刀,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钢刀》的故事很典型,以两小无猜的兄弟俩半生“不相为谋”的生存与革命轨迹,来呈现出国共两党“相爱相杀”的斗争历程,从这一点讲,影片中有着大量隐喻,由来自大陆的李东学和来自台湾的何润东,分别诠释这豪情两兄弟,也是足够契合暗藏的交战主题,还是很值得好好揣摩一下。
陈铁金与王炳生两位异姓兄弟,少年时期便流浪街头以擦皮鞋为生,一次被侮辱后的反抗导致的杀人事件,使哥哥陈铁金锒铛入狱,成年刑满后才再与兄弟相聚,而这一次的劫后喜相逢,却又阴差阳错被一起抓了壮丁,运兵途中哥哥助弟弟逃走,从此天涯海角,分入国军共军,铸就了后半生的反目成仇、势不两立,开启了各自刀口上舔血的生涯,也开启了彼此内心滴血的生死对抗。
印象中上一次见李东学,还是两岸合拍的喜剧爱情片《大喜临门》,扮演大陆新郎官的他与林心如上演了一段令人捧腹的两岸联姻,是时的李东学面如冠玉、颜值甚高,却不料在《钢刀》中,就这么涅槃般的成长为一个棱角分明的战争汉子,即能手持钢刀英勇杀敌,又能和蔼可亲护送女团,而最纠结的,还是他和何润东两人的爱恨交织,患难的成长,友情胜过亲情,而战争的残酷,却又泯灭了人性,正义凛然的李东学和匪气十足的何润东,再次相逢在战场,却已经是时过境迁,往昔难返了。
出演《钢刀》,对李东学而言,有两大主要挑战,其一是人物复杂的性格和跌宕的命运,在诠释过程中所呈现的,是时间的量变和性格的质变,其二是面对绿幕的全程表演,本片全部是绿幕棚拍,后期再进行场景的制作,就需要演员完全凭借想象空间进行的演技发挥,目前来看,面对挑战的他,完成度很高。
李东学扮演的陈铁金,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童年就开始在街头流浪,却似乎在成年后才开始迅速成长,出狱后与哥哥相见的欣喜,偷窥哥哥嫖妓的羞涩,共同从西餐厅逃单的忐忑,被抓入警察局后强制参军的惊恐,中途被哥哥冒死解救后孤身一人的无助……似乎一切境遇,都在成就着他加入红军后的百炼成钢,战场英勇杀敌,敌后尽职尽忠,即便在中途遭遇战,撞见失散多年的哥哥后,并没有放弃了战士的原则,至此,一个有担当的汉子脱颖而出。
很难相信一向给人文弱优雅形象的李东学,还可以这般彪悍,战争戏、搏斗戏毫不含糊,待人接物却又能粗中有细,情深意重,在西餐厅的钢琴弹奏,道不尽离愁别绪,在保护女演员们的路上,又是若即若离的情窦初开,英武的短发,怒睁的圆目,带来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观感,或者,整个角色就如一块精钢,只有经过演员与创作团队的千锤百炼,才能完全走心的感人至深。
从《大喜临门》的两岸爱情,到《钢刀》的两岸亲情,当然,还有《绣春刀》的耿直率性刀客,以及最被观众所记忆的《甄嬛传》中的果郡等等,李东学在各种不同类型化的作品中,努力探索着表演的要义,精神可嘉,收获也可喜。
《钢刀》中,我们都看到了李东学的坚强,却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陈铁金内心的痛楚,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在纷乱的影视节目里,自此或将树立起一个刚毅而威猛的身影,如钢刀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奋勇向前。
(文/陶老师) 好来坞的大片绝大多数,内含平平却梃卖座,期中原因之一就是技术确实超前,让人觉得花钱花得值。
然由阿甘导演的影片:《钢刀》,不但有故事,有内容,有场面,有思想,还有高超的技术,跟美国片绝对有一拼,好看。
影片用的是3D拍摄,看似黑白,又略加几抹红,构成全片一种极度风格化的高反差,同时又有着非常酷的影调。
所以当一开场,片头上出现既有丰富层次,又完完全全是立体的,剪影式的战争场面,立刻让所有的观众深感震惊。
片中另有一段战马厮杀的桥段,由于充分发挥了影像高强度的酷感,将战争中的将士们奋勇杀敌那股狠劲儿,渲染到了可以说叹为观止的地步。
何润东塑造的王炳生,脸上一条明显的刀疤,,造型极其鲜明,。
这个人物亦痞,亦匪,亦义。
李东学扮演的陈铁金一脸的正气,他忠于信仰,遵守承诺,还极其珍惜自己的兄弟情。
这二人,炳生年长为哥,为铁金顶过罪,过过命乃生死之交。
现如今成了敌我双方,当中还夹着,一个学音乐,弹钢琴的美女(由夏梓桐饰葛兰),你能不能一刀毙我的命,我能不能一枪崩了你的头?
生死,命运,兄弟,仗义,男人与女人全都糾结到了一起。
有戏,有戏,太有戏了过去凡是讲述战争的影片,小说,以及各种文艺作品几乎都是二元的,即非黑即白,非好人就是坏人。
胜利的一定是英雄。
而《钢刀》一片却另辟蹊径,从完全是以往没有过的新视角,对战争究竟应该怎样评述进行了反思。
最后炳生和铁金都死了。
他们谁也不是英雄,他们俩只能是一条敢作敢为,敢仗义的汉子,他们都只能是一块黑,或者是一块白。
而那个在战争中死得极为无辜的学音乐能弹钢琴的美女又该是一块什么样的颜色呢?
她应当正是那一抹红,一抹非常刺眼,非常血腥的红。
笔者以为《钢刀》是一部用大写意手法表述的艺术片,它讲述了一场多少有些模糊的时代,谁跟谁打又不怎么明白的战争。
其编剧,导演,表演,技术,美工……红花配绿叶,还是绿叶衬红花都做得极为上乘,绝对不次于好莱坞。
本片无论是影像的酷逼,打斗的凶狠,故事的跌宕都能始终使观众一边欣赏着故事情节发展的暴力美的同时,又一直在捉摸着,享受着一种更高境界的美——思索美。
思索着何谓战争?
战争究竟为了什么?
值吗?当然值。
真不知该如何形容我的心情,我的喷子心一下子要爆发了,幸好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如果再长一点,那我真要崩溃了。
果郡王你怎么挑戏的。
看海报我还以为是抗战片,况且还有何润东,纵观他这几年从遍地狼烟到英雄之战都是抗战片。
看完之后我都没弄清是围剿的时候还是内战的时候,各种解释不通。
故事无非是说兄弟俩被抓壮丁,弟弟逃出来了,然后各自为营,机缘巧合又重逢,当哥哥知道弟弟的目的,想要保护他,而弟弟的使命感不允许他这么做。
然后就开始虐心的打斗。
开场既让人震惊,哥哥为了弟弟被关了十年,还能被放出来,那个时代有这么容易吗,两个人一人呆着大伤疤,穿的穷酸样,还能去高档餐厅吃饭。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我是来吃霸王餐吗。
跑路的时候居然还被人揍了,请问这是找死吗。
被揍了之后就被抓壮丁了,什么狗屁逻辑。
最最令人诧异的时,居然要护送一群女艺术家去演出慰问,共产党什么时候会这么浮夸,你确定不是再黑吗,要说是围剿的时候,那时共产党还没这么潇洒过,如果是内战的时候,那更加不太可能,再说艺术家,一个个貌美如花叫艺术家,穿山越岭还带条狗,居然也有怀孕的,一个个弹着琴,拉二胡,这叫艺术家,感觉就是风尘女子,美其名曰慰问战士,莫不是慰安妇,编剧你确定不是再黑人。
最后军长居然亲自上战场,而且还被爆头了,这种场面很少见,编剧带点脑子行不。
最后两人赤裸大战,无非就是秀秀身材,都不知要干嘛,最最恶心的是,影片风格居然是学着罪恶之城
,觉得血腥吗,有大尺度暴露吗,本来希望有的,谁知女主居然被爆头,你tm是在逗我吗。
打的那么血腥,都是杀同胞,还那么心狠手辣,真不知这种劲哪里来的,有本事手撕鬼子去啊。
什么都不像,简直令人失望透顶。
果郡王当年也是演技派,电影也有绣春刀的高口碑作品,怎么选这种无脑剧情,没学过历史么,还是戏颠,力要用在合适的地方,一腔热情没处爆发,开始娘娘腔,后面就是狂吼加无脑,表演还没何润东有深度。
本来年轻一辈的演员,果郡王算是好苗子,希望这部电影不会把他自己作死。
打卡2016.5.20
没想到何润东能这么帅,我再也不嫌弃他长得丑了!气质取胜
片拍的不好,九块九也没人看。
看完才知道是抄袭罪恶之城,所以导演到底是想振奋人心还是想引起群情激愤?!更是不懂这3D有何意义?!
真当大家都没看过《罪恶之城》啊,故事也讲不好,偷师也没学来啥好东西。
何润东的身材是不错,但是导演也不能动不动就让人家脱衣服。
没太懂
感觉不怎么好!
一部不一样的电影,有点西部片的色彩,很昆汀,我喜欢!一边执掌着正义的钢刀,一个执掌着情感的钢刀,两人缠斗不休,血污遍体。这是命运,也是隐藏在影片中对历史发出的质问,既然相爱,为何相杀?很多兄弟前仆后继,打着正义的旗号厮杀了上千年,城头变幻大王旗,城下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虽然佩服导演的大胆尝试,无奈剧情凌乱,特效有些粗糙,可惜了众位演员的辛苦付出,影片中最大亮点是何润东的突破和演技
超出可以用来形容的语言体系。罪恶之城的事就不提了,感觉是50年代战争片和迪士尼真人电影的混合。最后十分钟我又看出了比利海灵顿的哲学感。非常的复杂。归根结底问一句,导演你为什么要拍3D?
罪恶之城?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全程在摄影棚拍摄,没有任何取景,取景都是后期特效的电影吗?全程都是黑白色,只有钢刀上的红绸是有颜色的。剧情的话还不错,我很欣赏那种战场上还有亲情的人。不能说战场上没有兄弟,亲情是最重要的,弟弟的做法我觉得过了,看着挺气人的。
仅风格上来说,《钢刀》是散发着浓烈男性荷尔蒙的刚猛之作,导演的许多风格技法的探究,让本片完全成了新类型战争电影,也颇值得一看。我在这里还是要竖下大拇指,敢拍这段历史的人才是大写的牛逼
就当下国内电影制作而言,这样尝试应该鼓励。
男儿血性,遗憾不够出彩。
借鉴的心可以,但徒有形式,败絮其中。
导演说每个画面都细细打磨,我觉得应该要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细细的品味。这样的电影我要给五星。
为色彩加一星。前期的色彩有罪恶之城的风格。可惜很快就烂尾了。故事剧情简直恶心完了。
哥哥很赞